纳米材料(硫化镍)的合成简介

合集下载

硫化镍成分

硫化镍成分

硫化镍成分1. 硫化镍的概述硫化镍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iS。

它是由镍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硫化镍常用于催化剂、电池材料和磁性材料等领域。

2. 硫化镍的制备方法硫化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2.1. 直接反应法直接反应法是最常见的制备硫化镍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镍和硫直接反应生成硫化镍。

反应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通常需要使用还原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2.2.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硫化镍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镍盐和硫化剂,经过反应生成硫化镍。

水热合成法可以控制硫化镍的粒径和形貌,对于制备特殊形状的硫化镍具有优势。

2.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硫化镍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镍和硫的有机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硫化镍薄膜。

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均匀且致密的硫化镍薄膜。

3. 硫化镍的物理性质硫化镍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性质:3.1. 密度硫化镍的密度约为5.01 g/cm³,具有较高的密度。

3.2. 熔点硫化镍的熔点约为797℃,在高温下可以熔化成液态。

3.3. 硬度硫化镍具有较高的硬度,通常在6到6.5之间,可以用来制备硬度较高的材料。

3.4. 磁性硫化镍具有磁性,是一种铁磁性材料。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硫化镍可以表现出磁性。

4. 硫化镍的化学性质硫化镍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性质:4.1. 催化性能硫化镍常用作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它可以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4.2. 电化学性能硫化镍在电化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电池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存储和释放电能。

4.3. 稳定性硫化镍在大气中相对稳定,不易被氧气和水腐蚀。

然而,在一些强氧化性环境下,硫化镍可能会被氧化。

5. 硫化镍的应用领域硫化镍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5.1. 催化剂硫化镍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催化剂领域。

Ni3S2纳米片的原位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Ni3S2纳米片的原位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Ni3S2纳米片的原位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岳红伟;陈淑君;魏成宇【摘要】采用原位生长法, 以泡沫Ni为衬底成功制备出具有三维互联结构的Ni3S2纳米片.利用XRD、SEM、TEM分别对材料进行组分、形貌和晶体结构的表征分析.生长在泡沫镍上的Ni3S2纳米片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 免去了传统电极制备所必须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电极具有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500 m A/g电流密度下经过80次循环, 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850 m Ah/g.%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Ni3S2 nanosheet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on Ni foam by in-situ growth method. The components,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 XRD)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TEM) , respectively.The obtained Ni3S2 nanosheets on Ni foam were directly used as an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out using any binder or conducting additive traditionally. The anodes showed the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good cycle stability and superior rate capability.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up to 850 m Ah/g was obtained after 8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500 m A/g.【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12【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Ni3S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原位生长【作者】岳红伟;陈淑君;魏成宇【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TQ15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和易维护等特点,应用非常广泛[1, 2].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亟需高容量、大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池性能关键在于电极材料的选择、形貌和结构设计[3].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具有导电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储锂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g,且倍率性能差,无法满足实际需要[4].金属硫化物具有氧化还原可逆性出色、硫资源丰富、电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硫化镍(Ni3S2)理论比容量高(472 mAh/g)、成本低、易合成、无毒,但是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形变易使其粉碎,从集流体上脱落,使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变差,影响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循环.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可适应更大的形变应力;同时还具有短的锂离子扩散距离和大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接触面积[5].本论文采用原位生长法,以泡沫镍为基底来制备Ni3S2纳米片,Ni3S2纳米片具有三维互联结构,可以增大电解液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增加化学反应位点,有利于电解液浸润电极材料,利于锂离子的快速传输迁移,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 实验部分1.1 Ni3S2纳米结构的生长用分析天平称量Na2S2O3 (0.2 mmol, 48 mg)和Na2SO4 (1 mmol, 142 mg),溶于35 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至药品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将处理好的泡沫镍小片垂直浸入混合溶液中.密封后的反应釜置入150 ℃恒温干燥箱中反应2 h,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泡沫镍小片,观察到其表面变成黑色.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在恒温干燥箱中60 ℃下干燥后称重.1.2 样品表征用X射线衍射仪(XRD,RINT-2400)对Ni3S2用的结构和物相进行了测试分析,X 射线源为Cu Kα(λ= 0.154 nm),扫描速度为0.02°/s.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ova NanoSEM 45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FEI,Tenai G2 F30)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1.3 电池组装将在泡沫镍上制备的Ni3S2纳米片作为电池电极直接组装到CR-2032型纽扣锂离子半电池中,对其储锂性能进行测试.Ni3S2纳米片电极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Celgard 2320作为隔膜.电解液为1 mol/L的六氟磷锂(LiPF6)溶解在体积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甲基乙基酯(EMC)混合溶剂中.电池组装在氩气手套箱(Labstar,O2、H2O<0.5 ppm)中进行.用新威多通道电池测试系统(BTS-610)对组装后的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电压测试窗口设为0.02~3.0 V.2 结果与讨论2.1 电极材料的结构、成分与形貌图1 Ni3S2纳米片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1是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制备样品的XRD谱.可以看到,在衍射角为43.9°、50.9°和74.6°处出现的强衍射峰(用#标出)是泡沫镍衬底的XRD峰.在2θ分别为21.7°、31.1°、37.7°、38.2°、50.1°、55.1°和55.3°的衍射峰,分别是Ni3S2的(010)、(110)、(111)、(111)、(120)、(121)和(211)晶向的特征衍射峰(JCPDs No. 85-1802).XRD谱中再无其他衍射峰信号,说明制备的Ni3S2样品纯度较高、结晶性能良好.图2是在不同放大倍数下Ni3S2纳米片的形貌图.a、b中相互联结的Ni3S2纳米片均匀生长在泡沫镍的表面,构建出一个三维网状纳米片阵列.c中单个纳米片的厚度约10 nm,当这种直接生长在金属泡沫镍上的相互连结的三维网状纳米片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时,不仅能够有效增大活性材料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增强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和集流体之间的电子传输能力.d是样品的TEM图,样品呈纳米片状结构,其高度约为500 nm,插图是高分辨TEM图,间距为0.28 nm的晶格条纹对应Ni3S2的(110)晶面间距.图2 Ni3S2纳米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a-c)和透射电镜图(TEM/HR-TEM)图(d)基于上述观察,我们推断泡沫镍上生长三维网状Ni3S2纳米片的可能反应机理如下:(1)S2O32-+H2O→SO42-+H2S,(2)H2S+2H2O→2H3O++S2-,(3)2S2-+O2+2H2O+3Ni→Ni3S2+4OH-.2.2 MnO纳米片电极的储锂性能图3 电流密度为500 mA/g下电极的充放电曲线图3为Ni3S2电极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图,测试电压窗口为0.2~3.0 V.可以看到,首次放电过程中放电曲线在位于1.5 V处有一个电压平台,这是由于Ni3S2(4Li+ + 4e- + Ni3S2 → 3Ni + 2Li2S)的还原以及在活性材料表面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充电过程中存在一个位于2.0 V的电压平台,对应于Ni3S2(3Ni + 2Li2S→Ni3S2 + 4Li++ 4e-)的形成[5].在随后的循环中,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平台几乎无任何变化,说明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如图4所示. a为Ni3S2电极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测试电压范围为0.02~3.0 V.电极第一次充放电的比容量分别为1 545 mAh/g和1 490 mAh/g,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在首次嵌锂过程中电解液发生分解,而且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SEI膜的过程中会消耗一定量的锂离子,产生不可逆的容量.经过80次循环,电池的比容量仍然稳定在1 559 mAh/g左右,说明电极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b制备的电极在不同测试电流密度下均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在2 A/g的测试电流密度下,仍得到接近550 mA h/g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说明,发生在电池中的电化学还原过程所得到的纳米集流体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a中插图显示所组装的纽扣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开路电压和容量,单个电池即可驱动红色LED灯.图4 Ni3S2纳米片电极的循环性能图(a)和倍率循环性能曲线(b),插图为电池驱动红色LED灯的光学照片3 结论以泡沫镍为镍源,硫脲为硫源制备了具有三维互联结构的Ni3S2纳米片,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3S2纳米片直接生长于金属泡沫镍的骨架上,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提高了电极的整体导电性;纳米片的三维互联结构,有利于增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多反应的活性位点,还能为材料在储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供空间,减小离子的扩散距离.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Yue H W, Li Q, Liu D Q, et al. High-yield fabrication of graphene-wrapp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for selfsupp-ort and binder-free an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J]. Journal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8, 744: 243-251.[2] Lai C H, Lu M Y, Chen L J. Metal sulfide 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19-30.[3] Wang Y, Niu Y B, Li M C. The effect of the morphologies of Ni3S2 anod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J]. Chemistryselect, 2017, 2(16): 4 445-4 451.[4] Ni S B, Yang X L, Li T. Fabrication of porous Ni3S2/Ni nanostructur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thium ion battery [J]. Materials Chemistry & Physics, 2012, 132(2-3): 1 103-1 107.[5] Li D, Li X W, Hou X Y, et al. Building a Ni3S2 nanotube array and investigating its application as an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4, 50: 9 361-9 364.。

不同形貌硫化镍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不同形貌硫化镍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不同形貌硫化镍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郎雷鸣【摘要】该文主要采用简单的溶剂热和水热法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如硫源和表面活性剂合成了多种形貌的硫化镍纳米材料,在使用L-胱氨酸,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以及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分别获得了规整的硫化镍实心球,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以及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空心球,分别测定了三者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的循环性能较好,循环30次以后放电容量保持在200mAhg^-1左右.%Nickel sulfide nano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and hydrothermal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different surfactants and sulfur sources. Regular NiS microspheres, urchin-like mierospheres and hollow spher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L-cystine and TAA as sulfur sources and PEG2000 as surfactant respectively.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s was analyzed as a cath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yclic performance of urchin-like NiS hollow micro- spher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iS microspheres and hollow spheres.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200 mA h g- ^-1 still remained after 30 cycles.【期刊名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硫化镍;可控合成;电化学【作者】郎雷鸣【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0 引言低维结构的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电性能一直以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随着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已经成功合成出不同形貌的低维结构的纳米材料[1-6],这些材料在催化、药物传输、光学材料和电池材料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7-9].不同形貌和结构的材料在性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合成性能更为优越的纳米材料,实现对形貌和结构的可控合成是材料合成的关键,因此,材料的不同形貌和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材料中,金属硫化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光学、磁学以及催化性质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硫化镍除了具有在临界温度时,高温相NiS由顺磁性的导体转变为反铁磁性的半导体这种特殊的性质外,它还在太阳能电池、加氢脱硫催化反应,以及光电导材料和锂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10],因而备受关注.目前,多种形貌的NiS纳米材料被相继合成出来,如纳米晶、纳米棒、三角状纳米棱柱、薄膜、空心球以及通过自组装方法获得的由纳米针或纳米片组成的三维花状或海胆状NiS微球[11-16].但以L-胱氨酸为硫源合成很规整的硫化镍纳米材料还未见报导,此外,系统研究各种因素对硫化镍形貌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形貌硫化镍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都较为少见.本文主要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以L-胱氨酸为硫源成功合成了形貌规整的NiS微球,并研究了不同硫源、表面活性剂以及配体对硫化镍形貌的影响,以形貌较好的海胆状NiS空心微球,NiS实心微球和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空心球为电极材料,对其进行了锂离子充放电性能测试,海胆状NiS微球显示出了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1 实验部分1.1 硫化镍纳米材料的制备准确称取氯化镍和硫源各2 mmol,在磁力搅拌下溶于20 ml乙二醇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加入2.0 ml乙二胺,搅拌片刻后将澄清透明溶液转移到高压釜中,将高压釜放入烘箱190℃加热反应24小时得尺寸均一的硫化镍纳米材料.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反应釜,在1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分离产品并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3—4次.真空干燥后备用.在相同的实验方法下使用不同硫源和表面活性剂合成不同形貌的硫化镍微纳米材料.1.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将活性物质按NiS∶碳黑∶聚四氟乙烯(PTFE)=8∶1∶1(质量比)的比例均匀混合后,涂在宽度为8mm的铜箔表面,在100℃下真空干燥至少8 h,即可得工作电极.采用金属锂作为对电极,1 mol·L-1 LiPF6的碳酸乙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溶液(EC∶DMC∶DEC=1∶1∶1)作为电解液,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Labconco glovebox)中进行电池组装,构筑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时采用的是两电极体系,在充放电测试系统(Land CT2001)上进行充放电实验和循环性能测试,相应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 mA/cm2,电势范围为3.0~0.1 V.图1 硫化镍微球的a-b)SEM图片,c)XRD和d)EDS谱图2 结果与讨论2.1 硫化镍微球SEM、XRD、EDS分析图1是以L-胱氨酸为硫源合成的NiS微球的扫描电镜图片、XRD以及EDS谱图,图1a是大面积的扫描电镜图,图中可以看到制备的NiS都为形貌规整的球形结构,大小均一,图1b是放大的SEM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NiS微球尺寸非常均一,平均直径为2—3 μm,从图中NiS微球某些破损处可以看到,所制备的产品有形成空心结构的趋势.物质的相结构通过XRD来进行表征.图1c是制备的硫化镍XRD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产品为纯六方相(α)的 NiS,XRD 图谱中在2θ角为30.4°、34.7°、45.9°、53.7°处分别对应于α 相 NiS 的(100)、(101)、(102)、(110)特征晶面,与标准卡片(JCPDS 75-0613)完全一致.图1d是NiS的EDS谱图,图中显示产物中只含有硫和镍两种元素,两个小的杂峰来源于基底的碳和氧,镍和硫的原子个数比接近于1∶1,与硫化镍化学式中元素个数比相吻合.2.2 不同硫源、表面活性剂对硫化镍形貌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硫源对硫化镍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我们使用硫代乙酰胺、硫代氨基脲、硫脲、硫代硫酸钠以及硫化钠替代L-胱氨酸,当使用硫代乙酰胺为硫源时,合成的产品全为大小比较均一的由针状纳米棒组成的海胆状球形结构,图2是海胆状NiS微球的扫描电镜图片和XRD谱图,图2a是大面积的扫描电镜图,图中可以看到制备的NiS微球大小非常均一,图2b是放大的SEM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NiS微球表面是由针状纳米棒组装而成的海胆状结构,平均直径为6 μm左右,将单个微球进行放大,针状纳米棒和空心结构清晰可见,纳米棒的直径为40 nm左右(图2c).图2d是制备的硫化镍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硫化镍产物中存在两种相结构,斜方六面体相(β)的NiS和六方相(α)NiS,前者的2θ 角为18.5°、30.4°、32.8°、35.8°、40.6°、48.9°分别对应(110)、(101)、(300)、(021)、(211)、(131)特征晶面,与标准卡片(JCPDS 12-0041)相一致.后者的2θ角为30.4°、34.7°、45.9°、53.7°分别对应于α 相 NiS 的(100)、(101)、(102)、(110)特征晶面,与标准卡片(JCPDS 75-0613)完全一致.这与使用L-胱氨酸为硫源制备产品的XRD图有很大区别,说明硫源的不同对产品的相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图2 海胆状硫化镍空心球的a-c)SEM图片以及d)XRD谱图将硫源换为硫脲后,获得很多由较粗的纳米棒组成的花状结构(图3a),但大小不一,有部分其他不规整的形貌出现.当使用硫代氨基脲后,得到的则是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的粒子以及少量由针状纳米棒组成的海胆状结构(图3b),但都欠规整.使用硫代硫酸钠作为硫源时,得到的硫化镍则为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短棒(图3c),短棒平均直径在3微米左右,而使用硫化钠合成的产品都为杂乱无章的粒子(图3d),由此可见,硫源对硫化镍纳米材料的形貌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图3 使用不同硫源合成的NiS纳米材料的SEM图片:a)硫脲,b)硫代氨基脲,c)硫代硫酸钠,d)硫化钠表面活性剂在材料合成中常用来控制产品的形貌,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获得形貌相差很大的硫化镍产品,在使用L-胱氨酸作为硫源,水作为溶剂,用PVP和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得到了如图4两种形貌的硫化镍纳米材料,图4a是使用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产品的TEM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硫化镍为大小比较均一的球形粒子,平均尺寸在50 nm左右,而使用PEG2000合成的产品则为由许多小粒子组成的空心球结构(图4b),空心球球壁很薄,直径为100 nm左右.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会得到形貌截然不同的产品,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来控制产品的形貌.2.3 电化学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绿色高能环保电池,由于具有突出的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也发展非常迅猛,有许多不同物质的或新的结构的电极材料被研制出来,但以金属硫化物为电极材料的研究并不多见,而NiS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在锂离子电池中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图4 a)NiS纳米粒子和b)NiS空心球的TEM图片因此,我们分别以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图2)、纳米粒子组成的硫化镍空心球(图4b)和硫化镍微球(图1)为工作电极,金属Li作为对电极,构筑了Li离子电池,测试了三者的锂离子充放电性能.图5a为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的循环性能图,图中显示首次放电容量超过900 mA h g-1,高于文献所报道的NiS电极材料的理论放电容量[17],但电池充放电容量衰减较快,循环四次以后容量衰减到350 mA h g-1左右,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当循环到30次以后放电容量依然能保持在200 mA h g-1左右.而用硫化镍微球作为电极首次放电容量只有不到500 mA h g-1,循环30次以后稳定在150 mA h g-1左右(图5b),低于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但相对比较稳定,衰减率不高.虽然NiS空心球首次放电容量也达到800 mA h g-1左右,但电池容量衰减也较快,循环30次以后容量只有不到80 mA h g-1(图5c),循环性能要明显差于前两者.性能出现以上差异主要是由于海胆状NiS空心微球具有空心的内腔和分级结构的壳,有较大的界面面积和方便的扩散通道,有利于电化学充放电过程的进行,因而循环性能较好,而NiS空心球球壁由许多小粒子组成,球壁较薄,结构比较疏松,循环过程中结构易遭破坏而导致充放电容量的显著衰减.NiS微球充放电容量不高主要是由于其实心结构阻碍了锂离子的嵌入与释放,但其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所以放电容量衰减较慢.由此可见,材料的形貌对锂离子充放电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结构稳定、界面面积大的材料可获得更高的充放电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3 小结图5 a)海胆状NiS空心微球、b)NiS微球和c)NiS空心球的循环性能图(电流密度为0.2 mA/cm2,电势范围为3.0-0.1 V)本文主要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硫化镍纳米材料,通过控制不同的硫源成功合成了海胆状空心微球、大小均一的实心微球以及纳米棒等形貌的硫化镍,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获得了球形粒子和空心球,实现了硫化镍纳米材料形貌的可控合成.分别对海胆状空心微球等三种形貌硫化镍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海胆状硫化镍空心微球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都要好于实心微球和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空心球,循环30次以后放电容量保持在200 mAhg-1左右,显示了较好的循环性能,但放电容量相对还较低,如何通过改进实验条件获得形貌新颖,结构稳定,性能优越的纳米材料将是本课题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Zhu G,Xu Z.Controllable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 Mediated by Bifunctional Ag2S Nanocrystals as Catalyst or Source-Host[J].J.Am.Chem.Soc.,2011,133(1):148.[2]Hu J,Bando Y,Zhan J,et al.Fabrication of Silica-Shielded Ga-ZnS Metal-Semiconductor Nanowire Heterojunctions[J].Adv.Mater.,2005,17(16):1964.[3]Liu B,Zeng H C.Fabrication of ZnO“Dandelions”via a Modifi ed Kirkendall Process [J].J.Am.Chem.Soc.,2004,126(51):16744.[4]Zhou J,Ding Y,Deng S Z,et al.Three-Dimensional Tungsten Oxide Nanowire Networks[J].Adv.Mater.,2005,17(17):2107.[5]Xu L,Ding Y-S,Chen C-H,et al.3D Flowerlike α-Nickel Hydroxide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J].Chem.Mater.,2008,20(1):308.[6]Cheng Y,Wang Y S,Jia C,et al.J.Phys.Chem.B,MnS Hierarchical Hollow Spheres with Novel Shell Structure[J].2006,110(48):24399.[7]Cao A M,Hu J S,Liang H P,et al.Self-Assembled VanadiumPentoxide(V2O5)Hollow Microspheres from Nanor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J].Angew.Chem.Int.Ed.,2005,44(28):4391.[8]Hu J,Ren L,Guo Y,et al.Mass Production and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S Nanoporous Nanoparticles[J].Angew.Chem.Int.Ed.,2005,44(8):1269.[9]Lou X W,Deng D,Lee J Y,et al.Self-Supported Formation of NeedlelikeCo3O4Nanotub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s[J].Adv.Mater.,2008,20(2):258.[10]Wong E,Sheeleigh C W,Rananvare S B.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n Fossil Energy Materials[A].Oak Ridge:Tennessee NETL Publications,1992.[11]Zhang B,Ye X,Dai W,Hou W,Xie Y.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of Porous Spongelike Ni3S2Nanostructures Grown Directly on Nickel Foils[J].Chem.Eur.J.2006,12(8),2337.[12]Ghezelbash A,Sigman M B Jr,Korgel B A.Solventless Synthesis of Nickel Sulfide Nanorods and Triangular Nanoprisms[J].Nano Lett.,2004,4(4):537.[13]Yu S H,Yoshimura M.Fabrication Powders of Thin Films of Various Nickel Sulfides by Soft Solution-Processing Routes[J].Adv.Funct.Mater.,2002,12(4):277.[14]Zhang W Q,Xu L Q,Tang K B,et al.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NiS 3D Nanostructures[J].Eur.J.Inorg.Chem.,2005(4):653.[15]Xu F,Xie Y,Zhang X,et al.From polymer-metal complex framework to 3D architectures:growth,characteriz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crometer-sized α-NiS[J].New J.Chem.,2003,27(9):1331.[16]Wu Z,Pan C,Li T,Yang G,et al.Formation of Uniform Flowerlike Patterns of NiS by Macrocycle Polyamine Assisted Solution-Phase Route [J].Crystal Growth.Des.,2007,7(12):2454.[17]Han S C,Kim K W,Ahn H J,et al.Charge-discharge mechanism of mechanically alloyed NiS used as a cathode in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J.Alloys Compd.,2003,361(1-2):247.。

纳米材料制备工艺详解

纳米材料制备工艺详解

纳米材料制备工艺详解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材料。

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材料转变为纳米级别的材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的几种常见方法和工艺。

一、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特定的试剂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气相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

溶胶-凝胶法是利用溶胶在适当的温度下形成凝胶,并通过热处理和其他后续工艺步骤得到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氧化物、金属和半导体纳米材料。

气相合成法是通过控制气相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来制备纳米颗粒。

常见的气相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气相凝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粉体、纳米线和纳米薄膜等。

水热合成法利用高温高压的水环境下进行合成反应,通过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和沉淀来制备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和磷化物等纳米材料。

二、物理制备法物理制备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能的改变从宏观材料中得到纳米尺度的材料。

常见的物理制备法包括磁控溅射法、高能球磨法和激光烧结法。

磁控溅射法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利用磁场控制离子轰击靶材溅射出材料颗粒来制备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和氧化物等纳米材料。

高能球磨法是通过使用高能的机械能,在球磨罐中将原料粉末进行碰撞、摩擦和剧烈混合,使材料粉末粒径不断减小到纳米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金属和合金纳米材料。

激光烧结法是通过使用高功率激光束将材料粉末快速加热熔结,然后迅速冷却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高熔点金属和陶瓷纳米材料。

三、生物制备法生物制备法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特定酶或微生物来制备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低成本和高度可控性的优点。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制备纳米材料。

微生物制备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合成纳米颗粒。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细菌、酵母菌和藻类来制备金属和半导体纳米颗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iS的制备与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iS的制备与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iS的制备与性能赵群;韩恩山;宋芸聘【摘要】采用球磨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硫化镍(NiS)正极材料,用SEM、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水热法合成的材料颗粒均匀,分散程度高;以0.1 mA/cm~2的电流密度在1.0~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84.6 mAh/g.【期刊名称】《电池》【年(卷),期】2010(040)001【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硫化镍(NiS);正极;球磨法;水热法【作者】赵群;韩恩山;宋芸聘【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高能量密度的金属硫化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

硫化镍(NiS)具有比容量(理论值为 590 mAh/g)高,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好[2]、廉价、对环境无毒害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符合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求。

制备金属硫化物存在需要高温密封合成、液相合成难以得到纯相等问题[3]。

球磨法易于得到纯相的FeS2、NiS,且产物的循环性能较稳定[4]。

S.C.Han等[5]用球磨法合成的NiS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80 mAh/g;J.Z.Wang等[6]用水热法制备了Ni3S2、Ni7S6-NiS复合材料,产物的颗粒均匀、电化学性能良好。

本文作者分别采用球磨法和水热法合成了NiS,并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制备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1 实验1.1 活性材料NiS的制备1.1.1 球磨法制备以乙醇(天津产,AR)为分散剂,将硫粉(天津产,AR)与镍粉(天津产,AR)按物质的量比1∶1放入球磨罐中,球料比为25∶1,以300 r/min的转速在SHQM-0.4L型球磨机(连云港产)上球磨24 h。

取出产物,在60℃下真空(真空度为0.095 MPa,下同)干燥6 h,备用。

不饱和硫位点_硫化镍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不饱和硫位点_硫化镍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不饱和硫位点硫化镍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不饱和硫位点是指固体表面上的一种特殊位点,其表面上存在着未被饱和的硫原子。

这些不饱和硫位点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在催化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不饱和硫位点及其与催化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

因为硫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中的元素,而且在许多催化反应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不饱和硫位点的理解对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解释不饱和硫位点的定义与特征;然后,在第三部分将简要介绍硫化镍及其类型分类;之后,在第四部分将探究不饱和硫位点与硫化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不饱和硫位点与硫化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不饱和硫位点的定义与特征进行解释,了解其形成机制、物理性质以及表面特征。

同时,介绍硫化镍作为一种催化剂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最后,通过阐述不饱和硫位点对硫化镍催化性能影响以及硫化镍对不饱和硫位点的促进作用,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希望本文能够提供有关不饱和硫位点及其与催化剂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深入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 不饱和硫位点的定义与特征2.1 不饱和硫位点的概念解释不饱和硫位点是指催化剂表面上能够吸附并稳定活性物种的活性中心。

在催化反应中,不饱和硫位点可以作为反应物和催化剂之间的桥梁,提供吸附位置和反应场所。

其特征是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着可供配体或反应物键结合的未饱和硫原子。

2.2 不饱和硫位点的形成机制不饱和硫位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形成:裂解型机制和还原型机制。

- 裂解型机制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硫源分子在金属表面发生断裂,形成氨基烷基链,并与金属表面上仍然存在的以及正在生成的金属-有机链相连。

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

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

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1-100纳米)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学合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化学合成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选择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精确控制和调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化学合成方法。

一、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溶剂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结构的精确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可以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合成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

二、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转变为凝胶的方法,通过溶胶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的控制。

其原理是在溶胶中加入适当的凝胶剂,通过凝胶剂的作用使溶胶形成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或其他方法将凝胶转变为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可以合成多种纳米材料,如氧化物、金属和半导体纳米材料。

三、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体反应物在高温条件下沉积在基底上形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气相沉积法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结构的控制。

其原理是将气体反应物通过载气输送到高温反应室中,反应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纳米材料。

气相沉积法可以合成多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

四、电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电化学合成法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结构的控制。

其原理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材料。

电化学合成法可以合成多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

总结起来,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合理选择合成方法和调控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精确控制和调控,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质和应用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巧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巧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巧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潜力的材料,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合成和制备高质量的纳米材料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技巧。

一、溶液法合成纳米材料溶液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溶剂和前驱物,使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形成。

其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是影响纳米材料合成的重要参数。

在溶液法中,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和胶体合成法。

热分解法是利用高温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和时间,在溶液中形成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控制前驱体的改性、凝胶条件和热处理过程来合成纳米材料。

胶体合成法则是利用溶胶和胶体颗粒之间的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

二、气相法合成纳米材料气相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前驱物反应生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机制,在高温下将气体前驱物转化为固体纳米颗粒。

气相法合成纳米材料具有高纯度、均匀性好和可扩展性等优点。

常见的气相法合成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法、熔融法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

其中,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高温下,使气体前驱物在基底表面形成纳米颗粒。

熔融法是将固体材料加热至熔点,通过气氛调节来获得纳米颗粒。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等离子体反应体系,在高温下合成纳米材料。

三、电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合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解质溶液中合成纳米材料。

其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常用于纳米触媒、纳米传感器等领域。

在电化学合成中,电解槽和电极的设计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常见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包括阳极氧化和电沉积法。

阳极氧化是通过在阳极上加电,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电沉积法则是利用电流将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电极表面。

四、机械法合成纳米材料机械法是一种利用机械力将大颗粒材料转化为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高能球磨、高能喷雾等机械作用,使原料粉末破碎、溶胶化并重新凝聚成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制备的化学方法和实验步骤

纳米材料制备的化学方法和实验步骤

纳米材料制备的化学方法和实验步骤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展现出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纳米科技的基础,也是当前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

一、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化学方法。

其基本步骤包括:①溶胶制备,即将原料溶解到溶剂中并形成均匀分散的溶胶;②凝胶的形成,通常通过溶胶的凝固、沉淀或乳化方法使溶胶成为凝胶;③凝胶的成型,即将凝胶进行干燥、烧结等处理,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

二、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气体反应生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一般步骤如下:①原料气体的制备,将适量的原料气体通入反应器中,维持合适的温度和压力;②原料气体的分解,通过加热或等离子体的作用,使原料气体发生气相反应,生成纳米材料;③纳米材料的沉积,将反应产生的纳米材料沉积在基底上,形成所需的薄膜或纤维等。

三、电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过程包括:①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常见的有金、银、铜等;②配置电解液,即溶解适量的电解质和溶剂,使其形成导电溶液;③设定适当的电位和电流密度,通过电极间的电化学反应,在电极上合成纳米材料;④收集和处理纳米材料,通常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纳米材料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处理。

四、物理气相法物理气相法是通过对气体进行加热、蒸发和凝聚等处理,使原料气体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主要步骤包括:①对原料气体进行加热、蒸发和凝聚等处理,使其转化为纳米级固体颗粒;②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③收集和处理纳米材料,通常通过过滤、洗涤等方法将纳米材料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五、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利用溶剂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过程包括:①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反应物;②将溶剂和反应物混合并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混溶和反应;③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调节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④将反应产物进行离心、洗涤等处理,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

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110027504.2(22)申请日 2021.01.10(71)申请人 齐齐哈尔大学地址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72)发明人 杨秀英 周占鑫 张德庆 黄泽昊 张惠斌 曹茂盛 (51)Int.Cl.C01G 53/11(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Ni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中,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硫化镍纳米粒子,该发明改善了硫化镍制备方法复杂的问题,选用的原料普遍且价格较为低廉,原材料之间配比简单,容易控制产物粒度和形貌,并且制备产物粒径相比其它制备方法粒径更小。

且本发明采用一步水热法,操作简单便捷,无其它副产物,绿色环保。

广泛用于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催化、电容器、储能、吸波、化学传感等许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112723429 A 2021.04.30C N 112723429A1.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实验方法进行:首先称取一定数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110mL反应釜内衬中并加入70mL去离子水。

将反应器设定为80℃保持持续搅拌30min。

称量0.01mol六水和硝酸镍加入反应釜中并持续搅拌。

随后将0.02mol硫代乙酰胺加入溶液中并持续搅拌30min;称量一定量的氨水并缓慢加入溶液中使其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

将反应器温度设定为150℃~200℃,持续搅拌反应24h。

待反应器逐渐冷却至室温,通过离心法提取黑色沉淀物,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多次。

将收集的黑色沉淀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得到黑色固体粉末为硫化镍(NiS)纳米粒子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2723429 A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热法合成硫化镍(Ni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流程和关键步骤详解

纳米材料的制备流程和关键步骤详解

纳米材料的制备流程和关键步骤详解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材料,其颗粒大小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因此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能源、电子、医疗、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流程和关键步骤。

一、纳米材料的制备流程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准备、物质合成、后处理和表征四个主要步骤。

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解释。

1. 原料准备纳米材料的制备需要精确控制原料的含量、性质和比例。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原料,进行精细的加工和处理。

2. 物质合成物质合成是纳米材料制备的核心步骤,它决定了最终产物的形貌、尺寸和性能。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途径。

在物质合成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以及添加催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3. 后处理后处理是为了提高纳米材料的纯度、分散性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通过洗涤、离心、过滤、干燥等步骤去除杂质和溶剂,并使纳米材料分散均匀。

4. 表征表征是对制备得到的纳米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表征。

常用的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

二、纳米材料制备的关键步骤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存在许多关键步骤,下面将重点介绍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1. 选择适合的合成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溶剂热法等。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性质要求,需要选择适合的合成方法。

例如,热分解法适用于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而溶胶凝胶法适用于氧化物或复合材料的制备。

2. 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条件的选择对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合成纳米颗粒过程中,温度和浓度的控制可以影响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和形貌。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硫化镍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

而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溶液法合成、机械合成、水热法合成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溶液法合成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溶液法合成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两步:首先制备硫化镍纳米颗粒,然后将硫化镍纳米颗粒与其他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混合,经过一定的处理得到三元材料。

硫化镍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有溶剂热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有研究表明将硫化镍与碲化镉(CdTe)复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在光电催化和光电探测方面表现出色,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也有研究表明将硫化镍与氧化锌(ZnO)复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很好的性能,能够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是一种有很大潜力的研究领域,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的合成方法和材料组合,以开发出更多具有优异性能的硫化镍三元材料,为能源存储、光电催化、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材料选择。

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的技术可以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硫化镍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化学式为NiS。

硫化镍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热导率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优秀的储能材料。

硫化镍的晶体结构主要以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为主,具有多种晶型,其中β-Ni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硫化镍制备三元材料主要是指硫化镍与其他两种金属或化合物进行混合制备。

目前常见的硫化镍三元材料包括硫化镍锂、硫化镍钴、硫化镍铁等。

硫化镍粒子

硫化镍粒子

硫化镍粒子
硫化镍粒子是由镍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硫化镍粒子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其表面极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硫化镍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多种。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气相中通过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备。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尺寸均一的硫化镍纳米粒子,其粒径一般在10纳米左右。

此外,还可以采用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方法制备硫化镍粒子。

硫化镍粒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制备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石化加工等领域。

此外,硫化镍粒子还可以应用于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硫化镍粒子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1 -。

单层硫化镍纳米片

单层硫化镍纳米片

单层硫化镍纳米片
单层硫化镍纳米片是一种纳米材料,其厚度只有几个或几十个原子层,呈现出非常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其超薄的结构,这种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储能材料和光电材料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单层硫化镍纳米片的制备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刻蚀、物理刻蚀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可以制备大面积、均匀的单层硫化镍纳米片薄膜,化学刻蚀和物理刻蚀可以制备形状和尺寸可调的硫化镍纳米片。

此外,单层硫化镍纳米片在电化学储能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硫化镍纳米片作为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长寿命等优点。

然而,硫化镍纳米片的合成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毒气体、废物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在制备硫化镍纳米片时也积极探索绿色、环保的方法,例如使用低毒性的原料、优化反应条件等。

总的来说,单层硫化镍纳米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这种材料将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型硫化镍电催化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型硫化镍电催化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型硫化镍电催化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寻找高效、清洁的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电化学催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转化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硫化镍电催化作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水分解、氧还原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新型硫化镍电催化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将要探讨的话题,并展示文章整体结构。

接下来将重点讲解新型硫化镍电催化的定义与原理,并探讨其意义和应用前景。

然后,将详细介绍相关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材料制备、表征等方面的内容。

在解释说明部分,将通过案例解析阐述硫化镍电催化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并探讨目前研究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

最后总结新型硫化镍电催化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并展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和解释新型硫化镍电催化技术,包括其定义、原理、意义及应用前景。

通过对相关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的详细论述,希望能够揭示硫化镍电催化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其机制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

同时,为未来发展提供关键问题探讨,并最终总结新型硫化镍电催化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促进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新型硫化镍电催化2.1 硫化镍电催化的定义与原理硫化镍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硫化镍材料作为催化剂,在电解过程中促进反应速率的技术。

其原理可以描述如下:在电解质溶液中,硫化镍催化剂上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吸附和分解物质,从而在电极表面形成中间产物,并引导氧、离子或者其他反应物分子进行转移反应。

这个过程能够显著提高原本缓慢的反应速率。

2.2 新型硫化镍电催化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新型硫化镍电催化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首先,作为有效的催化剂,新型硫化镍电催化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转换效率,例如在光伏发电中实现光能到电能的高效转换。

硫化镍形貌

硫化镍形貌

硫化镍形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硫化镍(Nickel sulfide)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硫化镍的形貌对其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硫化镍的形貌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开发新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硫化镍的形貌特征、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硫化镍的形貌特征主要包括晶体结构、粒径、形貌等。

硫化镍通常具有多晶结构,包括纳米晶、纳米棒、纳米片等形貌。

这些形貌特征对硫化镍的性能影响显著,如纳米晶硫化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狭窄的带隙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纳米片硫化镍则具有较大的晶体表面和优异的电传导性能,适合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目前,合成硫化镍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往往得到的产物形貌单一。

而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硫化镍的形貌,并具有较高的产率和可控性。

通过水热法可以制备出各种形貌的硫化镍纳米材料,如纳米棒、纳米片等,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硫化镍在催化、电化学、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硫化镍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作储能材料和电催化剂等。

硫化镍纳米棒具有高的电子传输速率和离子扩散速率,适合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硫化镍的纳米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和表面积,可用于水分解和氢气制备等反应。

硫化镍的形貌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成不同形貌的硫化镍材料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硫化镍的形貌设计和优化将进一步推动其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示例:硫化镍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形貌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硫化镍的形貌可以分为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片等不同形式,每种形貌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胺-水体系下控制合成硫化镍微纳米晶体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纳米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尺寸、形貌和维度,人们合成出了很多有着不同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并对它们进行了研究[1-12],发现它们在很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具有海胆状结构和花状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在催化领域,因为它们的表面积通常较大[3];具有笼状结构和空心球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起到保护生物活性剂的作用,如蛋白质、DNA等[13,14];而像NiO这种具有片状结构的材料则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因为它们有高的容量和优良的循环利用能力[15]。

硫化镍是一种层状结构[16],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的潜力,如导电性能、顺磁性-反铁磁性相转化材料、氢化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17]。

至今,人们发展了很多合成不同形貌的硫化镍微纳米晶体的方法。

为了得到高度有序的结构,人们通常选择模板辅助法,通过改变模板的结构,来调整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

如Wang等以AAO为软模板通过方向渗透自我组装法得到了NiS纳米管[18]。

有机capping试剂也被用来调整纳米晶体的结构,它们通常在降低纳米晶体的活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类似PVP、PVA、PEG等,被用来合成NiS的复杂结构[19]。

此外,单一的前驱体能够得到单分散性的纳米材料。

如GHezelbash等人用在辛酸中的硫醇镍盐的热分解,制得了有机物单层覆盖的NiS纳米棒和纳米三棱柱结构[20]。

有趣的是,人们通过以镍片为基底来生长纳米材料的这种方法,得到了各种形貌的硫化镍,如具有分级结构的枝晶、纳米棒、纳米带、纳米须状物结构及海绵状结构等[21]。

值得注意的是,“软化学”模板法的反应条件简单,所需的设备也比较单一,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

迄今为止,人们用水热或溶剂热法制备了诸如卷曲层状的、海胆状的及花状的硫化镍[22]。

生物分子,是人类生命的基石,有着特殊的结构和令人感兴趣的自组装官能团。

因此,它们常被人们用来作结构导向剂或者反应物。

例如,Alivisatos小组就论证了DNA在纳米颗粒自组装成2D或者3D结构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63,64]。

Komarneni等人用谷胱甘肽结构导向剂和硫源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出雪花状的Bi2S3[65]。

淀粉也可以用作还原剂和结构导向剂来制备硒纳米线[66]。

最近,谢毅课题组用L-半胱氨酸作生物分子辅助剂制备出花状的Bi2S3[65],多孔海绵状的Ni3S2[67]及网状结构的MnS等纳米结构[68]。

我们课题组也用L-半
胱氨酸合成出了Sb2S3的纳米线[69],CdS纳米球[70]和PbS的花状结构[7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利用生物分子做结构导向的生物分子辅助法在制备各种纳米材料方面是一种新颖的、环境友好的、有前景的方法,因为生物分子在形貌控制方面有着优于其它试剂的简单之处,另外,它们往往有强结构导向的官能团。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L-蛋氨酸含有几个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会引起相类似的形貌选择,晶体的定向成核及结构调整效应。

因此,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一种在水和乙醇胺的二元混合溶剂中,用L-蛋氨酸分子辅助法来控制合成Ni3S2和ZnS的微纳米材料。

以硫化镍为例,通过控制原料摩尔比,控制合成了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镍材料;通过控制混合溶剂的体积比,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硫化镍材料。

实验表明,通过我们提出的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具有不同晶体结构和形貌的硫化镍材料不仅可以扩展硫化镍材料的应用领域而且对探索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形貌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