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池设计计算69733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 =10×(1500-600)×2=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5=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B=;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其中超高。
厌氧池的总容积V=××6=,有效容积为,则体积有效系数为%,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10) ×24=, V2=(10÷24)÷=0.37m3/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 m3/,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 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
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
5m32。
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
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
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
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
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
125=0。
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
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容积计算公式
厌氧池容积计算公式厌氧池在污水处理中可是起着重要作用呢,要算出它的容积,那得有一套靠谱的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厌氧池容积计算的基本原理哈。
其实呢,就是根据污水的流量、停留时间以及污染物的去除率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的。
简单来讲,就好像你要装一定量的水,得先知道水有多少,要让水在里面呆多久,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比如说,有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污水量大概是 500 立方米。
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让污水在厌氧池里停留 12 个小时,能比较好地去除污染物。
那咱们就可以开始算啦,一天是 24 小时,12 小时就是 0.5 天。
用 500 立方米除以 0.5 天,得到的 1000 立方米就是厌氧池大概需要的容积。
这里面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像是污水的浓度变化啦,温度的影响啦等等。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参观,工程师们就在为厌氧池容积的计算争论不休。
当时他们面对的情况是,污水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一家化工厂,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而且化工厂的生产不是很稳定,导致污水的流量和浓度经常变化。
有个年轻的工程师就提出,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把停留时间延长到18 个小时,这样能确保处理效果。
可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却不同意,他说这样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而且可能会导致后续处理环节的负荷不均衡。
他们就在那激烈地讨论,一会儿查看数据,一会儿又在图纸上比划。
最后呢,经过反复的计算和权衡,他们决定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案,把停留时间定在 15 个小时,同时增加一些监测设备,以便随时根据污水的实际情况调整运行参数。
咱们再来说说具体的计算公式。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计算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容积负荷的计算方法。
基于水力停留时间的公式是:V = Q × t ,其中 V 表示厌氧池的容积,Q 是污水的流量,t 就是水力停留时间。
这个公式比较简单直观,容易理解。
基于容积负荷的公式是:V = (S0 - Se) × Q / Nv ,这里的 S0 是进水的污染物浓度,Se 是出水的污染物浓度,Q 还是污水流量,Nv 是容积负荷。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设计容积负荷为Nv=(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2=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5=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B=;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其中超高。
厌氧池的总容积V=××6=,有效容积为,则体积有效系数为%,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10)?×24=, V2=(10÷24)÷=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
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
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
7×1。
4×6=5。
88m3,有效容积为4。
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
8h, V2=(10÷24)÷1。
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
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 =10×(1500-600)×2=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5=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B=;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其中超高。
厌氧池的总容积V=××6=,有效容积为,则体积有效系数为%,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10) ×24=, V2=(10÷24)÷=0.37m3/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 m3/,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 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
5m32。
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
5m,其中超高0。
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
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
125=0。
37m3/(m2。
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
9 m3/(m2。
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厌氧池高度通常为4~6m,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运行范围。
厌氧池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含有结构稳定特点,不过建造圆形厌氧池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厌氧池复杂得多。
所以此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适宜。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2倍,则可取L=1.4m,B=0.70m;通常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设计此次设计采取一管多点布水方法,布水点数量和处理废水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原因相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通常为10~20mm,常采取15mm,孔口向下或和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大于2m/s.本厌氧池采取连续进料方法,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因为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和废水之间接触,降低底部进水管堵塞,提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此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