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笔记上册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 作者:
———————————————————————————————— 日期: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点燃通电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加热CO2用途: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 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法 向上排空气法操作 要点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收集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其它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实验室制法加热MnO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1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双氧水分子2个氮气分子3个氯离子1个铝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n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铝铁碳硫氮磷锰锡汞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3.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导语】虽然在学习的进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
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体会。
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久不会成功的。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鉴戒。
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融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品腐败、呼吸2、判定变化根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相伴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相伴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色彩、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固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融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显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融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显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控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苏醒,方便记忆、复习、掌控。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增进知道,加深记忆。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固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色彩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学习内容与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等【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
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物理性质: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点燃通电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加热CO2用途: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 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法 向上排空气法操作 要点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收集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其它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实验室制法加热MnO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1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双氧水分子2个氮气分子3个氯离子1个铝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n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铝铁碳硫氮磷锰锡汞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第1步: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左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并标出化合价原子团(..根)要加括号第2步:将化合价数字前后交换,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第3步:右下角数字约分成最简比,数字‘1 ’省略不写原子团个数为‘1 ’,一定要去掉括号4、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化合物中含两种元素)氢氧化某(化合物中含氢氧根OH )某酸某(化合物中含硝酸根NO3、碳酸根CO3 、硫酸SO4等)某酸(HNO3 、H2CO3 、H2SO4 )酸→氯化氢HCl 硝酸HNO3碳酸H2CO3硫酸H2SO4过氧化氢H2O2 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钠NaNO3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二氧化锰MnO2 氢氧化钾KOH氯化钾KCl硝酸钾KNO3碳酸钾K2CO3硫酸钾K2SO4四氧化三铁Fe3O4 氯化银AgCl硝酸银AgNO3五氧化二磷P2O5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碳酸铵(NH4)2CO3硫酸铵(NH4)2SO4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硝酸钙Ca(NO3)2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氧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硝酸镁碳酸镁硫酸镁MgO Mg(OH)2 MgCl2 Mg(NO3)2 MgCO3 MgSO4氢氧化钡Ba(OH)2 氯化钡BaCl2硝酸钡Ba(NO3)2碳酸钡BaCO3硫酸钡BaSO4 氯化锌ZnCl2硝酸锌Zn(NO3)2硫酸锌ZnSO4氧化铜CuO 氢氧化铜Cu(OH)2氯化铜CuCl2硝酸铜Cu(NO3)2硫酸铜CuSO4氧化汞HgO 硝酸汞Hg(NO3)2氧化亚铁FeO 氢氧化亚铁Fe(OH)2氯化亚铁FeCl2硝酸亚铁Fe(NO3)2硫酸亚铁FeSO4氧化铁Fe2O3 氢氧化铁Fe(OH)3氯化铁FeCl3硝酸铁Fe(NO3)3锰酸钾K2MnO4硫酸铁Fe2(SO4)3氧化铝Al2O3 氢氧化铝Al(OH)3氯化铝AlCl3硝酸铝Al(NO3)3高锰酸钾KMnO4硫酸铝Al2(SO4)3↑氧化物↑碱↑盐5.化学式有关计算(1)计算化学式中加点元素化合价例:计算H2O2 (+1)×2+2x=0 x=-1Na2S2O3O2Cu2(OH)2CO3(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Al : 27 S : 32 O : 16Mr[Al2(SO4)3] = 27 ×2 + 32 ×3 + 16 ×4 ×3 = 342练习:计算CaCO3 Ca(OH)2 NH4NO3 Cu(NO3)2 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CO3 ] =Mr[Ca(OH)2 ] =Mr[NH4NO3] =Mr[Cu(NO3)2 ]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14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NH4NO3中,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克NH4NO3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多少克NH4NO3中含100克氮元素?6、化学式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或物质中所含原子、离子的个数比(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例:H2O :表示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NaCl :表示物质氯化钠: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CO2”的含义: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有()A. 维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B. 1个维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C. 维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 维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E.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4:3F.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G.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H.维C是氧化物7、物质的分类分类纯净物有机物: CH4、酒精等化合物金属氧化物:MgO、MnO2、Fe2O3等氧化物无机物非金属氧化物H2O、CO、P2O5等酸:HCl、H2CO3、H2SO4、HNO3等碱:NaOH、Ca(OH)2等盐:Na2CO3、FeSO4、AgNO3等8、其他知识点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篇一】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有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6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合金、溶液、矿石等。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7、铁生锈条件:铁同时和氧气、水发生反应(防生锈的方法:涂油漆——栏杆,涂润滑油——自行车链条,保持干燥——家用铁锅)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稀有气体0.94%, CO2 0.03%,杂质0.03%.⑴N2: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体⑵稀有气体(包含He、Ne等气体)--混合物:霓虹灯,保护气9、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⑴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⑵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⑶红磷燃烧的表达式:4P + 5O22P2O5⑷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性: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红磷过量才能使氧气完全反应),③未冷却至室温⑸不用木碳(或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碳(或硫)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 CO2(或 SO2),集气瓶气压不变,水无法倒流入集气瓶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O2、CO2、H2O(一)氧气(主要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4个模块知识点)1、O2的物理性质:①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气体较干燥),②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气体较纯净)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发生多种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物质的燃烧等,都与氧气有关,重点学习氧气的助燃性(能助燃,做阻燃剂,但不能燃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C + O2CO24P + 5O22P2O5S + O2SO22H2 + O22H2O3Fe + 2O2Fe3O43、氧气用途:支持燃烧——利用助燃性MnO 2供给呼吸——利用化学性质,用于医疗急救4、氧气的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必考、重点) Ⅰ.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 2⑴反应原理: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⑵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带单孔塞),水槽,集气瓶 ⑶发生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⑷注意点: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 导管出现一段水柱且不下降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③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④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⑤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事先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一处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⑸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①装置漏气,②集气瓶水没有装满③刚开始冒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 ⑹氧气的验满: ①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②排水法:集气瓶水排尽,瓶口有气泡冒出 ⑺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 是氧气 Ⅱ.分解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制氧气⑴反应原理:2H 2O 2 2H 2O + O 2↑△⑵仪器:锥形瓶,导管(带双孔塞),集气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优点:①节约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 ⑶发生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⑷注意点:①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加水一段时间(或打开分液漏斗盖子和活塞,往分液漏斗加水一段时间),若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出现一段水柱且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②使用长颈漏斗要注意液封(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水中或伸至锥形瓶底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③MnO 2的作用: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注:催化剂不一定都能加快反应速率)Ⅲ.分解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氧气⑴反应原理:2KClO 3 ==== 2KCl + 3O 2 ↑⑵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一样,但试管口不需要放棉花) 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1--6章经典笔记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笔记)9.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⑴用的药品是红磷,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点燃2P2O5⑶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五分之一的体积。
⑷若测得的气体体积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容器的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⑸此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目的是:充分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⑹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不易形成气压差,水不易进入集气瓶,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⑺该实验中,证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答:氮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⑻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所选择的的药品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药品只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②药品反应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物质。
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N2)占78%、氧气(O2) 占21%、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占0.94% 、二氧化碳(CO2)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1.镁带燃烧实验:⑴操作:用坩埚钳夹持镁带,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放在石棉网上方燃烧。
⑵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补充:镁带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的产物是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碳颗粒。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点燃2MgO + C14.在空气中灼烧铜丝的实验:⑴实验现象:亮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1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呢?答:点燃蜡烛,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1--6章经典笔记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笔记)9.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⑴用的药品是红磷,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点燃2P2O5⑶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五分之一的体积。
⑷若测得的气体体积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容器的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⑸此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目的是:充分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⑹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不易形成气压差,水不易进入集气瓶,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⑺该实验中,证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答:氮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⑻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所选择的的药品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药品只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②药品反应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物质。
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N2)占78%、氧气(O2) 占21%、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占0.94% 、二氧化碳(CO2)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1.镁带燃烧实验:⑴操作:用坩埚钳夹持镁带,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放在石棉网上方燃烧。
⑵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补充:镁带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的产物是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碳颗粒。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点燃2MgO + C14.在空气中灼烧铜丝的实验:⑴实验现象:亮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1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呢?答:点燃蜡烛,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具有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制备石灰石)C + CO2 === 2CO(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易引起中毒)Na2CO3 + HCl === NaCl + H2O + CO2(制备二氧化碳)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熟练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为中考化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实质、化学语言的应用。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研究内容与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
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通过练题,学生可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需要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各种反应的方程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如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明矾的沉降作用、过滤等,以及软、硬水的区分方法。
最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为中考化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H2O + CO2 -。
H2CO3 (CO2 turns purple litmus paper red)Ca(OH)2 + CO2 -。
CaCO3↓+ H2O (using lime water to test for CO2)Uses of CO2:Artificial rain。
carbonated beverages。
fire extinguishing (non-flammable。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导语: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
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理解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协助。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