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外科手术的肺功能评估及相关围手术期管理
![外科手术的肺功能评估及相关围手术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eb79174028915f814dc2a2.png)
每天2次,每次2小时
完整版课件
19
术后主要防治措施
I. 肺部扩张措施
I.
激励型肺量计
II. 深呼吸运动
II. 早期活动和下床
III. 疼痛治疗
I.
硬膜外镇痛
II. 静脉镇痛
IV.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V. H2受体拮抗药 VI. 预防恶心和呕吐
肺叶切除后FEV1% ( PPO-FEV1% ) 40% PaCO2 50mmHg
完整版课件
12
七、围术期改善肺功能减少PPCs措施
戒烟 药物治疗 体疗 减肥 改善营养 NPPV治疗
完整版课件
13
戒烟
戒烟后12 ~ 24 h血中CO及尼古丁水平下降 48 h后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48 ~ 72 h后支气管粘膜纤毛功能提高 1 ~ 2 w后痰液分泌减少 4 ~ 6 w后肺功能有所改善 6 ~ 8 w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8 ~ 12 w后吸烟对PPCs的影响才完全消失
分侧肺功能、侧位肺功能、同位素扫描 要求PPO-FEV1至少大于800ml或大于预计值的33%
完整版课件
9
六、术后中度发生PPCs危险的指标
FVC
<预计值的50%
FEV1 RV/TLC
<2L >预计值的50%
DLco
<预计值的50%
FEV1/FVC <预计值的70%
MVV
<预计值的50% 或50L/min
呼吸困难、咳嗽完整等版课件
7
五、肺功能测定内容
肺通气功能 肺换气功能(弥散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完整版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94c8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3.png)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胸外科手术 逐渐向微创、个体化方向发展。
围手术期肺损伤原因及影响因素
肺损伤原因
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机械通气等因 素均可导致肺损伤。
影响因素
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均 可影响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手术情况,制定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以满足患者术后恢复的 营养需求。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肺不张、心律失常等。
处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再次手术等措施,以减 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05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Chapter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及应用时机
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物。
应用时机
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药,确保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
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使用原则
遵循按需镇痛、个体化用药和多模式镇痛原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术情况选择合适 的镇痛镇静药物。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 术前评估与准备 • 术中操作规范与技巧分享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Chapter
胸外科手术适应症与发展趋势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7f7706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9.png)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
张明远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17(017)008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指征的扩大,高龄及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患者随之明显增加,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保护得到高度重视。
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是肺部并发症,曾有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40%,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
多数开胸术后患者有明显的痰夜黏稠、咳嗽无力,极易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
【总页数】4页(P1164-1167)
【作者】张明远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观察 [J], 陈建成;梁忠诚;梁雄斌
2.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郭春雷;郑伟刚
3.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重症烧伤肺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评价 [J], 邓忠远;李孝建;张涛;汤文彬
4.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吴继双
5.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吴继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1f4aefb90d6c85ec3ac6e9.png)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胸外科患者,特别是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如肺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加强开胸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近几年,对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进行了临床实践和探索,将临床工作中对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概括如下。
术前管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指导,对于吸烟患者要教育术前绝对戒烟1~2周,讲解吸烟吸烟在增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作用。
对老年患者及特殊患者监测患者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患者的肺功能做出综合判断。
对于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吸氧、对症治疗等,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沟通,让患者积极地配合到治疗中来,经过指导使患者掌握座位呼吸和平卧腹式呼吸的方法,练习2~3次/日,持续15分钟/日左右,术前练习要完成1周,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在颈前屈位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及排痰,以满足术后早期的病情需要。
术后管理无人工气道:①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自行涑口,防止发生呛咳。
对于痰液比较多的患者可行雾化吸入,雾化液为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每3~5小时吸入1次,并指导患者做深慢的吸入,然后屏气3秒,始药液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然后做深慢得呼出,起到化痰的作用[1]。
②翻身叩背:每1~2小时给以翻身扣背,根据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并在吸气末咳嗽,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从外向内进行叩背,左右两侧各扣3~5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始痰液排出[2]。
人工气道:①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首先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溃疡,并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偏酸性用2%碳酸氢钠溶液,偏碱性用2%硼酸溶液,口腔有血迹选用1%双氧水先擦洗血迹,在选用适宜的口腔护理液。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2766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d.png)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 ,有助于推动胸外科领 域的学科发展,提高医 疗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肺保护机制
进一步探讨围手术期肺损伤的机制和 肺保护的有效措施。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专家共识 中提出的肺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
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化,研发更加安全 有效的肺保护药物和器械,为临床实 践提供更多选择。
分类
根据保护措施的作用机制和时机,可 分为术前肺保护、术中肺保护和术后 肺保护。
肺保护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生理基础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 交换、防御和代谢等功能。正常肺功 能依赖于气道通畅、肺泡完整和呼吸 肌有力等因素。
病理基础
胸外科手术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如 肺部炎症、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和术后疼 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肺功能。
呼吸衰竭处理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 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
01
肺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在胸外科围手术期中,肺保 护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 关键措施。
02
围手术期肺保护措 施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 康复等多个环节,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的肺保护措施。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等监测手段,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 麻醉过深或过浅对肺功能的损害。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机械通气策略
1 2 3
通气模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如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 VCV)等。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应用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33e94b87c24028905fc322.png)
围手术期肺保护定义
• 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 狭义肺保护是肺移植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
,使之在移植于受体后仍能发挥正常肺功能。 • 广义肺保护则是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即将发生
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 日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肺保护的范 畴。
激素治 术前10天开始,口服泼尼松龙20mg/天,
肺部疾病功能性疗损组伤: 术后每3天减量一半,直至出院停药
n=20
2000年1月-2003年1月, 40位COPD患者(诊断标 准:阳性的体格检查结 果、FEV1<预计值70%、
FEV1/FVC〈70%)
安慰剂 组 n=20
服用安慰剂
排除标准:家族过敏史、未控制的左室心衰、肺炎(有临床或放射影像学证 据)、动脉血气pH<7.3、射血分数(EF)〈35%、COPD合并瓣膜手术史、 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
Bingol . H et al. J Card Surg. 2005 May-Jun;20(3):252-6.{美国《心脏外科学杂志》2005}
表1:围手术期FEV1预计值的区别
FEV1预计值(肺%部)疾病功组能I 性损伤:
入院时
56.7±5.35
术前
63.2±4.24
出院前
55.15±2.98
树突状细胞
全身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龙对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COPD患者的影响 The Effect of Oral Prednisolon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管理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af7f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4.png)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管理引言胸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过程,可能涉及到涉及肺、心脏及其他相关器官的手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
护理在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胸外科手术后存在着风险和并发症,以下是常见的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呼吸功能异常风险胸外科手术切口较大,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常常不能充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呼吸道阻塞或腐烂性支气管炎等问题。
术后有较高的呼吸功能异常风险。
气胸术后可能因为切口位置和术前的状态等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气胸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及时治疗和控制。
感染风险胸外科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感染风险较高。
特别是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引起感染,如穿刺部位感染、压疮等。
心血管功能风险胸外科手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大,术后容易发生心脏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
管路堵塞风险围术期全身麻醉,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治疗过程中,管路堵塞是常见的一个风险,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如下是一些常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善意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和沟通,以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诉求和恐惧,正确的分析和评估风险。
另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日常生活。
2.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化验结果、手术方式和方案等。
同时对患者的基本生活状况,如大小便、饮食等进行评估。
3.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患者穿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呼吸操”等术前操作措施。
术中护理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血氧等等。
2.管路和支架的管理。
使用良好管路,对难易插管过程中掌握技巧,当然要贯彻无菌操作规范。
特别对于支气管插管者,要加强口腔护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cb3e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3.png)
术后管理
01
疼痛管理
有效的镇痛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改 善肺功能,促进康复。
03
0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
继续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和身体恢复。
04
05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并发 症及处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锻炼,如深呼吸、 咳嗽排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肺功能 。
药物治疗
术中保护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药 等药物,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肺复张 等策略,以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的损伤。
案例二:复杂手术中的肺保护应用
术前准备
对于复杂手术患者,进行更为 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包括
早期发现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早期发 现肺部并发症的迹象,如发热、咳嗽 、咳痰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加强抗感染治疗、雾 化吸入等。
呼吸支持
对于严重肺部并发症患者,给予呼吸 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 疫力,促进肺部感染的康复。
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X线、CT等,评估 肺部病变的性质、范围和 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肺不 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术中评估
呼吸力学监测
01
通过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
力学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功能不全。
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02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的氧合状态
第三章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
![第三章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77ef2528ea81c759f578e6.png)
第三章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第一节概述及基本概念呼吸功能监测和调控对于评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对于观察通气储备是否充分与氧合是否有效, 对于防止由呼吸系统的原因引起的围手术期死亡事件。
术前应充分评价各种可能影响患者气体交换的因素,对于术前已有或术中可能发生异常情况的患者应预先制订出适当的术中监测计划: ( 1)有提示异常呼吸机制的情况,指示术中要控制呼吸,也可能术后短期内要控制呼吸; ( 2)有可能致肺氧气交换异常的情况,如肺实质性病变或气道疾病、肥胖、脊柱后侧突、高龄和先心病等; (3)有急性或潜在的上呼吸道梗阻; ( 4)有潜在或诱发术中支气管痉挛的情况,如哮喘或气管炎; (5)有异常的气体或液体空腔,如含气囊肿、气胸、肺脓疡或脓胸; ( 6)有可能损伤胸膜的外科手术,如胸廓切开术、胸骨切开术、肾切除术、纵膈或颈部、肋骨等部位的手术。
围手术期间存在多种影响肺功能的因素,肺部并发症目前仍然是围手术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过去数十年中,尽管外科手术和麻醉安全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手术室和恢复室进入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仍然十分常见,因此,围手术期医生必须熟知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并对肺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
目前对术前肺功能的检查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即使肺功能检查值是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的禁忌,但和抢救病人的生命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相比,肺功能的评估就意义不大;术中有限的肺功能监测和对术后肺功能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提示加强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极为重要第二节肺功能的评估方法、注意事项及结果判读呼吸功能是人体生命功能之一。
简单的说,呼吸过程就是给全身组织输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受呼吸影响最重要的器官是脑和心。
但从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中发现呼吸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运过程。
有生物学家作过试验,一个半径为0.5cm的单细胞生物体如果仅仅靠氧气的弥散摄取氧,那么在其中心获得氧气所需的外界压力要高达25个大气压,氧分压必须高达19000mmHg。
肺保护
![肺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9e45411b7360b4c2e3f6425.png)
术中危险因素:全麻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麻醉药
高浓度氧
呼吸屏障破坏
胸腔内负压消失, 生理无效腔和分 流增加
减弱肺缺氧性 肺血管收缩反应, 可抑制呼吸功能
气管粘膜糜烂 肺膨胀不全
麻醉时间>3小时,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
《当代麻醉学》
术中危险因素:手术与麻醉对肺 功能的影响
上腹部术后VC,FVC,FEV1的变化率
为什么要进行肺保护
肺部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认 为其发生率等于或高于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 5%-40% 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
,
1.中华外科杂志 2009;47(1):10-4 2.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年2月第10卷第1期
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显著延长 患者住院时间
30 27
中位住院时间(天数)
25 20 15 10 5 0 0 1 2 3 3 10 11
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数量
Jaume Canet, Lluí s Gallart, Carmen Gomar.,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a Population based Surgical Cohort Anesthesiology 2010; 113:1338 –50
2011COPD指南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 用于COPD的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预计 FEV1<60%的COPD患者的治 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肺 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减少急 性发作的次数(推荐级别A级)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您需要知道什么?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您需要知道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01f7d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2.png)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您需要知道什么?要讨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首先要明白两件事:第一是,围手术期指的是哪一个时期?围手术期指的是从手术被确定下来开始,直到手术结束后患者基本康复的整个过程。
通常来说指的是手术前5-7天,直至手术后7-12天的整个时间段。
第二,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呼吸道管理?简单来说,呼吸道管理是指在手术前、中、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或减少肺部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机械通气等因素,容易出现肺功能障碍、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住院时间和死亡风险。
因此,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聊一聊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
1.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通常包括哪些内容?术前:患者应至少戒烟4周,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咳痰能力、肺通气和弥散功能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感染、祛痰、平喘或消炎等。
此外,还应进行术前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及咳痰方法,呼吸训练的意义及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通常选择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驰深度监测。
通常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即采用低潮气量(6~8mL/kg)、低平台压(≤ 25cm H2O)、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和高氧分压(FiO2 ≥0.5)。
对于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应采用无创或挽救生命的方法处理。
对于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应注意调节通气参数和血流分布,避免肺损伤和低氧血症。
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如弹力袜、间断充气加压装置、低分子量肝素等。
合理应用各种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纵隔引流管、胃管等,并及时拔除。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6c9d7f7c8d376eeafaa3103.png)
于 不 同 的 白 细 胞 ,需 通 过 4个 途 径 在 Au 中发 挥 作 用 :① 激 活 CAMs,促 进 白 细 胞 与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紧 密 黏 附 ;② 引 导 白
LungFtmetionProtection DI啦 Perioperative Period GUO Cui-rong,CAO Dian-qing.(Depart— mettt ofAnesthesiolog,筋 f ed Hospital o f Gu ̄ngdong Medical Col ̄ge,Zhanjiang 524001,China)
维普资讯
· 114 ·
堕堂 蕉 生 旦笙 鲞箜 塑 Medical Recapitulate,Jan 2008,Vo1.14,No 1
围 手 术 期 肺 功 能 保 护
郭翠 容(综述),曹殿 青 (审校)
(广 东 医学 院附 属 医 院麻 醉 科 ,广 东 湛 江 524001)
到严 重 的急 性 肺 损 伤 (acute lung injury,Au)甚 至 急 性 呼 吸 窘 切 ;抗 炎 性 因 子浓 度 过 低 是 病 死 率 增 高 的 原 因 之 一 。促 炎
迫 综 合 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但 后 二 者 介 质 的过 度 表达 ,而 抗 炎 介 质 相 对 不 足 ,即促 炎 介 质 、抗 炎 介
Key words:Periop e rafive pe riod;Lung injury;h ng function protection
维 增 生 。 提 示 外 伤 失 血 引 起 的促 炎 细 胞 因子 增 加 在 Au 的 发 生 、发 展 过 程 中 起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ebef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5.png)
胸外科围手术期现状
01
02
03
手术创伤大
胸外科手术涉及肺部、食 管、纵隔等器官,手术创 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
围手术期并发症多
由于手术创伤和患者个体 差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 生率较高,如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等。
肺功能受损
手术过程中肺组织受到牵 拉、压迫等操作,容易导 致肺功能受损,影响术后 恢复。
预防措施: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 当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抗
生素、抗炎药等。
使用时机
强调在术前适时启动预防性治疗, 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
药物剂量与疗程
提供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的药 物剂量与疗程建议。
非药物治疗策略:呼吸锻炼等
呼吸锻炼
戒烟与戒酒
推荐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锻炼,以提高 肺功能储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风 险。
适当应用PEEP,减少术后肺不张和低氧血症发 生。
液体管理平衡维持
晶体液与胶体液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补液。
控制补液速度和总量
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尿量等因素,控制补液速度和总量,避免肺 水肿发生。
利尿剂应用
适当应用利尿剂,减轻术后肺部水肿和炎症反应。
04
术后康复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术中肺保护措施及操作规范 • 术后康复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 多学科合作在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持续改进,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01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da59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5.png)
胸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胸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中期,当时手术方法比较简 单,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效果
不理想。
现代阶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胸外 科手术逐渐发展成熟。现代的胸 外科手术技术更加精细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治疗效果
明显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胸外科手术将会继续向着更加 微创、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术后护理与康复
疼痛管理与呼吸锻炼
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
有效控制术后疼痛,鼓励患者进行呼 吸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科 学康复训练,促进术后恢复。
预防肺部并发症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 等并发症的发生。
04
CATALOGUE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
类型
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的不同,胸 外科手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 肺切除、食管重建、纵隔肿瘤切 除等。
胸外科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治疗胸部疾病或 解除胸部压迫症状时,可以考虑进行 胸外科手术。例如,肺部肿瘤、食管 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禁忌症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或处于特定生 理状态的患者,如心肺功能不全、严 重感染、凝血障碍等,应避免进行胸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 的康复。
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肺保护护理尤为重要,因为手术本身可能会对肺部造成一 定的损伤,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肺保护护理的挑战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616b5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提出。
该共识指出,肺是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
由于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的损伤。
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和诊疗措施也可能对肺造成损伤,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2围手术期肺保护的重要性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应该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
3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方面,应该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避免吸烟、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误吸等。
治疗方面,应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和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肺栓塞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术后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围手术期肺保护不仅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学科模式下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XXX alveoli。
respiratory tract。
and lung interstitium。
Alveoli are the sites where gas exchange occurs een the body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XXX。
such as surgical trauma。
stress response。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学习资料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930d76700abb68a882fb19.png)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王天佑,Email:***********************关键词: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胸外科引用本文: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 26(9): 835-842. doi: 10.7507/1007-4848.2019070562009 年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首次提出了“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
《共识》指出,肺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
正是这样的解剖和生理特殊性,使得肺容易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而损伤。
围手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措施均可能对肺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2-3]。
2019 版《共识》将更加合理、规范,并有效推动多学科模式下的肺保护理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1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延用 2009 版广义肺保护的概念,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1, 4]。
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作用
![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6dd31d4a7302768e9939af.png)
表 1 160例开胸手术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慧
观察组 80
对照组 80
丝型!型! 年龄
肿瘤类型(例)
男 女(岁,i±s)
65
15 62.3±3.32 肺一4
贲门癌 食一 癌一
67
13 63.4±3.75 4癌一:●
管一”弭
手术均由同一组胸外科医师完成。术后患者转 入重症监护室(ICU)观察,均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 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状况稳定后转出 ICU。两组术后均根据快速康复外科流程,鼓励患 者早期下床活动和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出现严重心
[8]艾学才.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9.
[9]方晓惠,钮善福.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上海 医科大学学报,2010,27:152-153.
【10]纪勇,朱幸讽,郑明峰,等.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降低开 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引用本文格式:吉春宇.方文涛 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肺功能保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12)
3.梁忠诚;梁雄斌;陈健称 盐酸氨溴索在老年普胸手术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研究[期刊论文]-{H}中国实用医药 2012(26)
4.Piotrowski W J;Pietras T;Kurm anowska Z Effect of parquet in toxicities and ambroxol treatment on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and lipid per oxidation in selected organs of rat 2006 5.Stetinov6 V;Herout V;Kvetina J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mbroxol 2004 6.Seifart C;Clostermann U;SeifartU Cell specific modulation of surfactant proteins by ambroxol treatment 2005 7.Koyama J;Matsunaga T;Hrarda T Ambroxol reduces LPS toxicity mediated by induc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s in rat lung 2004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11-(7-14-2)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11-(7-14-2)](https://img.taocdn.com/s3/m/279f05d387c24028905fc301.png)
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快速康复外科”专家组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肺保护是肺移植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使之在移植于受体后仍能发挥正常肺功能。
广义肺保护则是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即将发生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肺保护的范畴。
肺脏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脏也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
因此,肺脏很容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受到损伤。
术前危险因素、手术、麻醉,输血、体外循环以及其他医疗措施等均可在围手术期对肺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围手术期各种肺部合并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是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有力保证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在近年来各种学术会议有关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外科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胸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对围手术肺保护问题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多项研究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心脏疾病一样或更常见。
研究显示,上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35%,其中肺炎占16.6%、支气管炎占15%、肺不张和肺栓塞各占1.7%1。
术后肺炎通常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其死亡率高达10%~30%,术后肺部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2周2,3。
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时,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
有哮喘病史患者术中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1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COPD急性加重,应延期手术
12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哮喘
❖ 早期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 率高于无哮喘患者(24% vs 14%)1
手术:持续时间
❖ 术中肺脏可能长时间受到挤压和捻搓,开胸侧肺 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影响肺泡内气体的 交换。
❖ 手术时间超过3h,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RR=3.6) 。
18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麻醉:类 型
全麻对肺功能的影响大
PaO2(术后/术前%)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前言
❖ 我国普胸外科手术每年约15万例
❖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患者顺利康 复。
中华外科杂志 2009;47(1):10-4
2
围手术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 肺不张 ❖ 肺水肿 ❖ 肺炎 ❖ 支气管炎 ❖ 支气管痉挛 ❖ 呼吸衰竭甚至ARDS ❖ 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吸烟
术前戒烟8周以上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35
33
30
n=200,
25
行冠脉旁路手术患者
20
15
14.5
10
5
0 术前戒烟≥8周者
仍吸烟者
9
Warner MA, et al. Mayo Clin Proc. 1989;64:609-16.
总体健康状况
❖ 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总体健康评估分级, 预测术后风险
❖ 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
ASA病情估计分级
分级
标准Biblioteka Ⅰ 正常健康Ⅱ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 不论手术及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患者
10
Miller RD. Anestheais. 5th edition.
%
100
96
92
硬膜外
88
全麻
84
80
1
3
5
天
19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4;14(1):23-6.
麻醉:全麻对肺功能的影响
❖ 气管插管可破坏呼吸屏障 ❖ 机械通气令胸腔内负压消失,肺不张,生理无
效腔和分流增加 ❖ 机械通气不当→肺气压伤 ❖ 高浓度氧损伤 ❖ 全麻本身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 麻醉药物可抑制呼吸功能
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基础肺 部疾病(COPD 、哮喘)、年龄、长 期卧床…
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类型、麻醉 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 操作、手术持续时间、体液平衡、 镇痛….
7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吸烟
20
体液平衡
❖ 液体入量过多,肺水增加甚至肺水肿,导 致弥散障碍、缺氧。
❖ 近期的研究未能证实此危险因素:706例哮喘患 者的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发生仅为1.7%2
术前患者应无喘息, 呼吸峰值流量高于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1Gold MI, et al. Anesth Analg 1963;42:238-93.. 2Warner DO, et al. Anesthesiology.1996;85:460-7.
❖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是最主要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2
45
40
肺 35 炎 30 的 25 发 20 生 15 率 10 (%) 5
0
40 胸部(n=102)
17
5
上腹部(n=201)
16
下腹部(n=208)
1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2(2):74-7. 2 Garibaldi RA, et al. Am J Med. 1981;70:677-80.
❖ 吸烟者及未吸烟者相比,肺部并发症相对危险为1.4-4.3 ❖ 即使无慢性肺疾病,同样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45
40
39
35
30
RR=3.4
25
冠脉旁路手术患者
20
15
11
10
5
0 吸烟者
未吸烟者
8 Warner MA, Divertie MB, Tinker JH. Anesthesiology. 1984;60(4):380-3.
手术:手术操作
❖ 开胸后,易致肺泡萎陷,肺泡通气面积锐减(甚至 减少50%左右),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
❖ 挤压或牵拉使肺组织损伤 ❖ 手术致胸壁软化、膈神经损伤、胸腔积液积气、
疼痛、敷料包扎过紧等限制呼吸运动幅度,影响 患者的通气功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17
围术期液体治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144--8.
13
年龄
❖ 老年人肺实质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 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呼吸阻力增加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
❖ 有3个研究提示,年龄70岁以上的胸部手术患 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RR为0.9-1.9。
分层分析显示更多及伴随疾病有关; 不因单纯年龄拒绝手术。
14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患者呼吸系统改变
❖ 上呼吸道黏膜及各种腺体萎缩退化:
●减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气道免疫功能减退 ●感觉迟钝,使咽喉部细菌易吸入或呛入下呼吸道
❖ 呼吸肌肌力减退,小气道狭窄并易塌陷,分泌物 潴留
15
手术:部 位
❖手术部位及术后肺部感染:头颅>胸腔>上腹部 >下腹部>其他(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1)
3
4
胸外科术前常规行肺功能的人群
❖ 准备开胸手术的患者 ❖ 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有吸烟史的非
开胸手术者
5
目录
❖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及措施
▪ 术前评估 ▪ 术前准备 ▪ 麻醉选择 ▪ 术中管理 ▪ 术后处理
6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
总体健康状况:ASA分级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6301例外科手术患者
30 26
25
RR=1.7
20 16
15
10
5
0 ASA>II
ASA≤II
11
Wolters U, et al. Br J Anaesth. 1996;77(2):217-22
基础疾病COPD
❖ COPD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但患者术后肺部 并发症增加2.7-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