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9446e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b.png)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题。
一、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数字序列或者关系,并找到其中的规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推理方法。
1. 数列推理数列推理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数字序列,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找到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数列规律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其中,等差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比值相等。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间的关系,找出变化规律,即可准确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2. 数字关系推理数字关系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的数字关系有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运算关系;还有数字的奇偶、大小关系等。
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字间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3. 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排列或者组合中找出符合一定条件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
在排列与组合的题目中,数字的顺序、重复与否等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规则,准确地确定符合条件的数字。
二、数字推理解题技巧除了掌握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考生还可以借助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决数字推理题的效率。
1. 注意整体和局部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既要关注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又要注意其中的局部规律。
有时候,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并不明显,但是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局部规律,也可以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2. 多角度观察考生要习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推理题。
有时候,单一的数学运算规律并不能完全解释题目中的数字关系,此时考生可以从逻辑思维、几何形状等其他角度出发,寻找隐藏的规律。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基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基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7e6056ad02de80d4d8403f.png)
第一节数字推理一、基础知识数列A,B,C,D,E,F,()。
该数列可能存在的规律有:1. B-A=C-B=D-C=E-D=F-E,,则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例:3,5,7,9,112. B/A=C/B=D/C=E/D=F/E,则该数列是等比数列。
例:2,4,8,16,32,643. A,C,E存在某种规律,B,D,F存在某种规律,则该数列称为双重数列。
例:2,3,6,6,10,124.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称为和数列。
例:1,2,3,5,8,135. A+B=C,A+B+C=D,A+B+C+D=E,A+B+C+D+E=F,则该数列称为和数列变式。
例:1,4,5,10,20,406.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称为积数列。
例:1,2,2,4,8,327.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成为商数列。
例:1944,108,18,6,3,28. A,B,C,D,E,F分数变式后,分子分母呈规律变化,则该数列为分数数列。
例:-1,1/2,3/4,5/8,7/169. A,B,C,D,E,F中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称为分段组合数列。
例:124,348,5816,7163210.则该数列为根号数列。
11. A2,B2,C2,D2,E2,F2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平方数列。
例:1,4,9,16,2512. A3,B3,C3,D3,E3,F3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立方数列。
例:1,8,27,64,125,21613. A0,B1,C2,D3,E4,F5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幂次数列。
例:1,2,9,64,62514. A,B,C,D,E,F都是质数,则该数列为质数数列。
15. 数列按照A,B,C,A,B,C这样的周期顺序排列,则该数列为周期数列。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51f73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0.png)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数字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在数字推理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或图形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图形是什么。
下面是一些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数字推理题目中最常见的是数字序列题目,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数字序列中是否存在递增或递减的趋势,是否存在重复的数字或数字组合,是否存在数字之间的乘法或加法关系等等。
只有找到了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2. 注意数字序列中的异常数字在数字序列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数字,这些数字与其他数字不符合规律,容易让考生产生困惑。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数字序列中的异常数字,并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有时,这些异常数字可能是为了干扰考生而故意设置的,因此考生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这些数字所迷惑。
3. 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除了数字序列题目外,数字推理题目中还有一类是图形题目。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图形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图形中是否存在对称或旋转的关系,是否存在颜色的变化或重复,是否存在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等等。
只有找到了图形中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4. 利用排除法在数字推理题目中,有时候考生无法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图形是什么。
这时,考生可以利用排除法来缩小答案的范围。
例如,在数字序列中,如果考生无法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答案,例如数字太大或太小,或者不符合数字序列中其他数字的规律。
这样可以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 多做练习题最后,要想在数字推理题目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多做练习题,熟练掌握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81e0dc7375a417876f8fad.png)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3c623981c758f5f71f67b9.png)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 )92 124 262 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3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 )A. 33B. 37C. 39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 )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A. 165B. 193C. 217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 )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0、6、24、60、120、( )九、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大小波动很大时,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递推数列。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4265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9.png)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机制,而数字推理题是其中的一项难点。
在数字推理题中,考生需要通过数字、图表等信息,寻找一定的规律和推理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应对数字推理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理解题目和数据在做数字推理题时,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和给出的数据,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
在阅读中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分析数字间的关系和规律。
二、寻找常见数字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数字规律,例如:相邻数的关系、乘法和除法关系、平方、倒数等规律。
若能找出这些规律,便能够轻松解决此类推理题。
三、寻找图形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常常会配有一些图形数据。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和特点,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周期性图形的规律常常是循环或对称性;封闭型图形的规律常常是不变性或连通性。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迅速地推断出答案。
四、确定类型和答案数字推理题大致可以分为数列和图形两类。
对于数列题,我们可以看其中的差值和倍数规律,以及数列的加和、中位数、众数等;对于图形题,我们可以寻找变化和相似性规律,以及图形的方向、角度、面积和比例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先推断出答案,然后再用已有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
五、注意隐形陷阱在数字推理题中,经常会隐藏着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导致我们犯错。
例如,数据中可能存在重复数字、相同数字或相同图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辨;同时也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信息或多读信息。
总之,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题目信息,查找数字和图形规律,注意隐形陷阱,便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此类题目。
希望以上简单的技巧和思路能够对大家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个题型技巧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个题型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478bfda6c30c2258019e5d.png)
一、数字推理题详解当我们看到一组有关系的数字时,需要快速的建立起四则运算关系。
而且还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即横向递推、纵向延伸、构造网络。
横向递推主要是看一个数与下一个数或者前两个数与下一个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
纵向延伸是把一个数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从而找到一种新的规律。
构造网络是一种逐差逐商的想法。
目前比较新的一种考点是“看变化”。
比如看分数的变化。
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拆开来看。
例题精讲例题:1,2/3,5/8,13/21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和数列的关系,1+2=3,2+3=5,5+3=8,8+5=13。
还有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根式的变化(包括底数、指数、根号)。
还有一些更新的考法就是看上去不能拆分但一定要拆分来看的数列。
特别是多位数的拆分。
例题:12,1112,3112,211213表面上看没什么规律,但拆开来看12是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的,那么1112就是在描述前一个数,后面以此类推。
再看例题:1144,1263,1455,1523,(),1966这组数的规律是:中间两位数是首尾两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14是14的1倍,26是13的2倍。
以此类推再看数列:22,24,39,28,(),16规律是每个数的十个位数字是数字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再看例题:78,57,36,19,10,()规律是前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再加1就是后面的数字。
因此考生要随时关注考试题型的变化,及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趋势。
看下面一道数字变化的例题:红花映绿叶×夏=叶绿映花红这种题如果没有选项比较难猜,但是有选项就可以采用代入法把选项逐一代入进行作答。
二、从例题来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数学运算在考生眼里比较难,其实在出题时不是很难。
在15道题中约8~9道基本题型,其他几道题是比较有深度的题。
作答时要掌握快算、精算、巧算的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91bbc2f18583d04864597c.png)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2,,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规律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66fb8bbfd0a79563c1e72a9.png)
一.题型:●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2,5,8,()A 10B 11C 12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例题2】3,4,6,9,(),18A 11B 12C 13D 14【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3,9,27,81()A 243B 342C 433D 135【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例题4】8,8,12,24,60,()A 90B 120C 180D 240【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例题5】8,14,26,50,()A 76B 98C 100D 104【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 倍减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等差与等比混合式【例题6】5,4,10,8,15,16,(),()A 20,18B 18,32C 20,32D 18,32【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 为首项、等差为5 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 为首项、等比为2 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例题7】34,35,69,104,()A 138B 139C 173D 179【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例题8】5,3,2,1,1,()A -3B -2C 0D 2【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 与第二项3 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例题9】2,5,10,50,()A 100B 200C 250D 500【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 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例题10】100,50,2,25,()A 1B 3C 2/25D 2/5【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2/25,即选C.●求平方数及其变式【例题11】1,4,9,(),25,36A 10B 14C 20D 16【解答】答案为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1 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2 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3 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5、6 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4 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例题12】66,83,102,123,()A 144B 145C 146D 147【解答】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2 的平方再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初看起来显得理不出头绪,不知从哪里下手,但只要把握住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划繁为简了.●求立方数及其变式【例题13】1,8,27,()A 36B 64C 72 D81【解答】答案为B.各项分别是1,2,3,4 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64.【例题14】0,6,24,60,120,()A 186B 210C 220D 226【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 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 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的立方减3,第四个数是4 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 的立方减6,即210.●双重数列【例题15】257,178,259,173,261,168,263,()A 275B 279C 164D 163【解答】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257,259,261,263,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是178,173,168,(),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也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80%了.●简单有理化式二、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1 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2 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3 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4 若自己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如:2 4 8 16 32 64()这是一个“公比”为2(即相邻数之间的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空缺项应为128.(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如:4 2 2 3 6 15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如:0 1 3 7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1、2、4、8、16,空缺项应为63.(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23;(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如:5 3 2 1 1 0 1()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如:2 3 10 15 26 35()1*1+1=2, 2*2-1=3,3*3+1=10,4*4-1=15......空缺项应为50.(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如:1 2 6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1、4、9、16,空缺项应为31+25=56.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汇总1、15,18,54,(),210A 106B 107C 123D 1121、答案是C能被3 整除嘛2、1988 的1989 次方+1989 的1988 的次方.. 个位数是多少呢?2、答:应该也是找规律的吧,1988 的4 次个位就是6,六的任何次数都是六,所以,1988 的1999 次数个位和1988的一次相等,也就是8后面那个相同的方法个位是1忘说一句了,6 乘8 个位也是83、1/2,1/3,2/3,6/3,( ),54/36A 9/12,B 18/3 ,C 18/6 ,D 18/363、C (1/3)/(1/2)=2/3 以此类推4、4,3,2,0,1,-3,( )A -6 ,B -2 ,C 1/2 ,D 04、c 两个数列4,2,1-〉1/2(依次除以2);3,0,-35、16,718,9110,()A 10110,B 11112,C 11102,D 101115、答案是11112从左往右数第一位数分别是:5、7、9、11从左往右数第二位数都是:1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数分别是:6、8、10、126、3/2,9/4,25/8,( )A 65/16,B 41/8,C 49/16,D 57/86、思路:原数列可化为1 又1/2, 2 又1/4, 3 又1/8.故答案为4 又1/16 = 65/167、5,( ),39,60,105.A.10B.14C.25D.307、答案B.5=2^2+1,14=4^2-2,39=6^2+3,60=8^2-4,105=10^2+58、8754896×48933=()A.428303315966B.428403225876C.428430329557D.4284033259688、答直接末尾相乘,几得8,选D.9、今天是星期二,55×50 天之后().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9 、解题思路:从55 是7 的倍数减1,50 是7 的倍数加1,快速推出少1 天.如果用55×50÷7=396 余6,也可推出答案,但较费时10、一段布料,正好做12 套儿童服装或9 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 套成人服装比做2 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 米,这段布有多长?A 24B 36 C54 D 4810、思路:设儿童为x,成人为y,则列出等式12X=9Y 2X=3Y-6得出,x=3,则布为3*12=36,选B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6 分之一,第二次倒出3 分之一,最后倒出4 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20 千克,桶重为5 千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A 50B 80C 100D 3611、答5/6*2/3*3/4X=15 得出,x=36 答案为D12、甲数比乙数大25%,则乙数比甲数小()A 20%B 30%C 25%D 33%12、已X,甲1.25X ,结果就是0.25/1.25=20% 答案为A13、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 倍,每个隔1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A 10B 8C 6 D413、B14、某校转来6 名新生,校长要把他们安排在三个班,每班两人,有多少中安排方法?A 18B 24C 36D 4614、无答案公布sorry 大家来给些答案吧15、某人把60000 元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的年回报率为6%,债券的年回报率为10%.如果这个人一年的总投资收益为4200 元,那么他用了多少钱买债券?A. 45000B. 15000C. 6000D. 480015、0.06x+0.1y=4200 , x+y=60000, 即可解出.答案为B16、一粮站原有粮食272 吨,上午存粮增加25%,下午存粮减少20%,则此时的存粮为( )吨.A. 340B. 292C. 272D. 26816、272*1.25*0.8=272 答案为C17、3 2 5\3 3\2 ( )A.7/5 B.5/6 C.3/5 D.3/417、分数变形:A 数列可化为:3/1 4/2 5/3 6/4 7/518、1\7 1\26 1\63 1\124 ( )18、依次为2^3-1,3^3-1,..,得出6^3-119、-2 ,-1,1,5 ()29(2000 年题)A.17B.15C.13D.1119、依次为2^3-1,3^3-1,..,得出6^3-120、5 9 15 17 ( )A 21B 24C 32D 3420、思路:5 和15 差10,9 和17 差8,那15 和( ?)差65+10=15 9+8=17 15+6=2121、81301512(){江苏的真题}A10B8C13D1421、81/3+3=30,30/3+5=15,15/3+7=12,12/3+9=13 答案为132222、3,2,53,32,( )A 75B 5 6C 35D 3422、思路:小公的讲解2,3,5,7,11,13,17.....变成2,3,53,32,75,53,32,117,75,53,32......3,2,(这是一段,由2 和3 组成的),53,32(这是第二段,由2、3、5 组成的)75,53,32(这是第三段,由2、3、5、7 组成的),117,75,53,32()这是由2、3、5、7、11 组成的)不是,首先看题目,有2,3,5,然后看选项,最适合的是75(出现了7,有了7 就有了质数列的基础),然后就找数字组成的规律,就是复合型数字,而A 符合这两个规律,所以才选A2,3,5,后面接什么?按题干的规律,只有接7 才是成为一个常见的数列:质数列,如果看BCD 接4 和6 的话,组成的分别是2,3,5,6(规律不简单)和2,3,5,4(4 怎么会在5 的后面?也不对)质数列就是由质数组成的从2 开始递增的数列23、2,3,28,65,( )A 214B 83C 414D 31423、无思路!暂定思路为:2*65+3*28=214,24、0 ,1,3 ,8 ,21,( ) ,14424、0+3=1*3,1+8=3*3,3+21=8*3,21+144=?*3.得出?=55.25、2,15,7,40,77,( )A96 ,B126,C138,,D15625、这题有点变态,不讲了,看了没有好处26、4,4,6,12,(),9026、答案30.4/4=1,6/12=1/2,?/90=1/327、56,79,129,202 ()A、331B、269C、304D、33327、不知道思路,经过讨论:79-56=23 129-79=50 202-129=73因为23+50=73,所以下一项和差必定为50+73=123-202=123,得出?=325,无此选项!28、2,3,6,9,17,()A 19B 27C 33D 4528、三个相加成数列,3 个相加为11,18,32,7 的级差则此处级差应该是21,则相加为53,则53-17-9=27 答案,分别是27.29、5,6,6,9,(),90A 12,B 15,C 18,D 2129、答案为C思路:5×6/5=6,6*6/4=9,6*9/3=18(5-3)*(6-3)=6(6-3)*(6-3)=9(6-3)*(9-3)=1830、16 17 18 20 ()A21B22C23D2430、思路:22、23 结果未定,等待大家答复!31、9、12、21、48、()31、答案为1299+3=12 ,12+3 平方=21 ,21+3 立方=4832、172、84、40、18、()32、答案为7172/2-2=84 84/2-2=40 40/2-2=18 18/2-2=7答案分成三部分:。
数字推理公务员
![数字推理公务员](https://img.taocdn.com/s3/m/6f95713c7fd5360cba1adb87.png)
数字推理核心提示基础知识:1、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1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10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经典分解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3、平方、;立方数据背诵1、2、3、4、5等第一章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由一个固定的常数构成的数列1,1,1,1,1∙∙∙∙-7,-7,-7,-7,-7∙∙∙∙2、等差数列(实际上是二级差常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等于固定常数的数列1,2,3,4,5∙∙∙∙3、等比数列(实际上是二级商常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等于固定常数的数列1,2,4,8,16∙∙∙∙4、质数数列:全部有质数构成的数列2,3,5,7,11∙∙∙∙5、合数数列:全部有合数构成的数列4,6,8,9,10,12 ∙∙∙∙6、周期数列:自某项开始重复出现前面相同或相似项的数列1,2,1,2,1,2,1,2 ∙∙∙∙1,2,3,1,2,3,1,2,3∙∙∙∙1,3,5,-1,-3,-5,∙∙∙∙注意:周期数列一般要出现3个2循环节或2个3循环节,包括未知项至少6项。
7、对称数列:关于某一项相同或相似对称的数列1,3,4,5,4,3,1 ∙∙∙∙1,3,4,5,5,4,3,1∙∙∙∙1,3,6,8,-6,-3,-11,3,4,5,-5,4,3,1∙∙∙∙1,3,4,5,-5,-4,-3,-1∙∙∙∙8、递推数列【和】1、1、2、3、5、8、13……【和】1、0、1、1、2、3、5……【和】4、1、5、6、11、17……【和】0、1、2、3、6、11、20……【差】20、11、9、2、7、-5、12……【积】4、1/2、2、1、2、2、4……说明:1、单数字之间的发散联系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因式分解 2)幂次26=2×13 26=33-1=52+1(相邻幂次关系)[国考2005一类-32]2,3,10,15,26,()A、29B、32C、35D、372、多数字之间的联系有以下两种形式:1)幂次联系 2)递推联系一般是三个数字片段进行研究居多,例如:1 4 9 =50 41 32=12 22 32(幂次共性关系)9=(4-1)2=(4-1)×3=4+1×5=4×2+1(递推关系)习题:4,9,25,49,121,()A、144B、169C、196D、225第二章幂次数列基础幂次数列关于常数0和10是0的任意自然数次方(0的0次方没有意义)1是任意非零数的0次方,是1的任意次方,是-1的任意偶次方。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216a6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a.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数字推理是指通过对数字、图形、文字等信息的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数字推理中,有很多规律需要掌握。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一、数字规律1. 数字序列规律数字序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序列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字排列规律数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3. 数字替换规律数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被替换成其他数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替换规律有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
4. 数字组合规律数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组合规律有排列组合、加减乘除等。
二、图形规律图形旋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旋转方向和角度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旋转规律有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
6. 图形翻转规律图形翻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翻转方向和方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翻转规律有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等。
7. 图形平移规律图形平移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平移规律有水平平移、垂直平移等。
8. 图形缩放规律图形缩放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缩放比例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缩放规律有放大、缩小等。
9. 图形填充规律图形填充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填充方式和颜色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填充规律有交替填充、渐变填充等。
三、文字规律10. 文字替换规律文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被替换成其他文字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替换规律有字母替换、数字替换等。
文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12. 文字组合规律文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公务员考试秒杀公式-
![公务员考试秒杀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cc213ff78a6529647d536e.png)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思路框架二、数学运算基本公式1. 整除判断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位数字能否被2(5)整除。
4(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两位数能否被4(25)整除。
8(1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三位数能否被8(125)整除。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2. 奇偶特性法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如果和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两个数的奇偶相同;如果和是奇数,那么一奇一偶。
3.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4.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求和=中位数×项数=平均数×项数5.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2)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3)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4)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4,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
6.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7.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
8.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1)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2)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9.流水行船问题公式:(1)顺速=船速+水速(2)逆速=船速-水速10. 无动力漂流公式:漂流时间,其中t1为逆流时间,t2为顺流时间。
11. 等间隔发车公式:发车时间,其中t1为迎面相遇时间,t2为反向追及时间。
12.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1)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2)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13.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14.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e4432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0.png)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包含数字序列、数字关系、数字分类等多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数字序列题数字序列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缺失的数字。
数字序列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序列题的常见规律和解题方法。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例如1、3、5、7、9……。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差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差,然后根据公差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例如1、2、4、8、16……。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比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比,然后根据公比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例如1、1、2、3、5、8……。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个规律称为递推关系。
在数字序列题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根据递推关系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二、数字关系题数字关系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关系推断出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关系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关系题的常见关系和解题方法。
1.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数字关系题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例如1+2=3,2-1=1,2×3=6,6÷2=3等。
在数字关系题中,加减乘除的规律通常是给出部分数字和运算符号,要求考生推断出其他数字和运算符号。
行测数字推理方法总结
![行测数字推理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9762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行测数字推理方法总结数字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备考者来说,掌握数字推理方法是提高得分的关键。
本文将系统总结数字推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此类题型。
一、分类思维法分类思维法是数字推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将一组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然后再寻找一个规则与之不符的数字,以此来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序列:2、4、6、8、10,第一个分类可能是偶数,但是最后一个数字10是一个偶数,与之前的分类规则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另外一种分类规则,即数字逐渐增加2。
二、数列规律法数列规律法是数字推理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给定一组数字序列,要求推理下一个数字。
首先观察数字间的间隔关系,即找出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例如1、3、5、7,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其次,观察数字的增长规律,即数字序列整体的增长关系,例如2、4、8、16,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通过观察数字间的间隔关系和数字的增长规律,可以推理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三、替换法替换法是处理数字推理题目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某个数字是否可以通过替换来得到下一个数字。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序列:3、6、9、12,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3得到的,因此,可以推断下一个数字是15。
四、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数字推理中较为复杂的方法之一,它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思维找出数字序列的规律。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序列:1、4、9、16,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平方,因此,可以推断下一个数字是25。
五、倒推法倒推法是数字推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从已知的最后一个数字开始,一步一步地往前推理,最终找到第一个数字是什么。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序列:36、25、16、9,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平方,因此,可以推断第一个数字是6。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020c50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a.png)
公务员⾏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中数字推理题是给出⼀数列,但其中缺少⼀项,要求仔细观察数列,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公务员考试中有个别地⽅及个别题还出现了图形形式的数字推理题,我们也应当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解答数字推理题有以下四⼤技巧: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解,如果假设被否定,⽴即改变思考⾓度,提出另外⼀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尽量⽤⼼算,少⽤笔算或不⽤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空缺项在最前的,从后往前推;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时难以找出规律,可⽤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座”加以验证。
常见规律为奇、偶数规律,等差,等⽐,⼆级等差,⼆级等⽐,递推规律;幂次数,混合型规律等等。
下⽂将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来阐述各类解题技巧的运⽤。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练习 1.8,6,2,-6,()[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1题] A.-8 B.-10 C.-20 D.-22 【答案】D 【解析】⼆级等⽐数列。
2.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注释】这是⼀道带根号的题⽬,⼀般带根号的题⽬都⽐较简单,我们不要被根号所迷惑。
3.(), A.-1 D.1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4.0,6,6,20,(),42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4题] A.20 B.21 C.26 D.28 【答案】A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12-1,22+2,32-3,42+4,(52-5),62+6。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思路整理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思路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533ec0e518964bce847c3b.png)
数字推理思路整理纯手打,自我整理,如有错误,请自我辨认,本人不负责。
一、熟记各种数字特性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对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
1.数列有特征:①数字多拆开看。
②有特殊熟悉数字(例如64 或49),转化成幂次。
③能除尽就除。
④分数可能是除,也可能是分数数列,则上下看、左右看、反约分。
2.没特征:①两两做差。
②做和。
③圈三数(为了看变化趋势)。
④因式分解(提出一串简单数字)。
⑤变态数列(靠人品)。
做题思路:第一思路:先做差适用情况:当数推一个方向递增或递减,且幅度变化不大时。
看一次做差或二次做差后,看数字规律有没有特点,如等差,等比,质数、合数、循环反复、平方、立方等规律。
1、34、41、46、56、64、()、88解析:做1次差7、5、10、8、(13)(11)做2次差-2、5、-2、(5),(-2)可以考虑到循环反复数列,根据规律推出5,然后倒推上去,答案77 2、52,-56,-92,-104,()解析:一次做差:-108、36、-12、(4)观察得出倍数为-1/3的等比,所以后面的应该为4,X-(-104)=4,X=-100。
浙江很喜欢考1/3,2/3这样的等比,留心这样等比的数字特性第二思路:幂次数列——平方、立方、乘除+修正项适用情况:变化幅度大的,有明显的平方、立方关系的数,有奇偶且数值差距大一、平方+修正项1、145、120、101、80、65、()解析:数字有明显的平方特性,145=122+1 ,120=112-1,以此类推,答案72-1=48二、立方+修正项2、3、10、29、()、127解析:做差没规律,考虑平方、立方。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8e68efb8f67c1cfad6b868.png)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真题精析】例1.2,5,8,11,14,( )A.15 B.16 C.17 D.18[答案]C[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
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A.36 B.64 C.70 D.72[答案]A[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例1.(2009·江西)160,80,40,20,( )A.B.1 C.10 D.5[答案]C[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
如图所示,因此,选C【真题精析】例1、2,5,13,35,97,( )A.214 B.275 C.312 D.336[答案]B[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
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A.35 B.42 C.40 D.56[答案]B[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
如图所示,因此,选B。
种规律,其中,商值数列和余数数列即可以是常见的基础数列,也可以是基础数列的变形。
【真题精析】例1.8,8,12,24,60,( )A.90 B.120 C.180 D.240[答案]C[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例1. -3,3,0,3,3,( )A.6 B.7 C.8 D.9[答案]A[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
优先采用加和法。
【真题精析】例1、(2008·湖北B类)2,3,5,10,20,( )A.30 B.35 C 40 D.45[答案]C[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做差后得到结果选项中不存在;则考虑数列特征:(1)倍数关系不明显;(2)数字差别幅度不大,采用加和法。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解题十大规律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解题十大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28799d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4.png)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解题十大规律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19B.20C.22D.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及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及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根底上对未知的一项进展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及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及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及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及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那么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及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及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及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及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那么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及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展穿插变换的规律。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6b8db4602020740be1e9be7.png)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2007北京社招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来说,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
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
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
这样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
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别的题。
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
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基本思路:“尝试错误”。
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
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间限制,需要考生算得既快又准。
(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数字推理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11、全奇、全偶数列12、排序数列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
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
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三)、题型分析1.数字推理【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B.279C.164D.163【解析】答案为D。
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
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
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
我们可以看出,奇数项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
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
2.数学运算【例2】425+683+544+828的值是( )。
A.2488B.2486C.2484D.2480【解析】答案为D。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利用个位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与选项中的尾数进行对比,如果有唯一的对应项,就可立即找到答案。
如果对应项不惟一,再进行按部就班的笔算也不迟。
该题中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尾数也为0,故正确选项为D。
【例3】有一只青蛙在井底,每天爬上4米,又滑下3米,这井有9米深,那么它爬上这口井一共需要多少天?( )A.2B.6C.4D.7【解析】:这是一道跳井类型的问题,在答题时有人还误认为每天爬上4米后又滑3米,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每天能爬上去的量,这样一算,井有9米深,共需要9天。
但这是一个错误,因为青蛙爬到5米之后,后一天再爬上4米的话,就可以到井口了,所以一共需要6天,即答案为B。
在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画一个初步的解析图,这有利于对题目的正确地理解和解答。
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解数学题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
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
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
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
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 ? ? ? (A*75+B85)/(A+B)=80? ? ?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 ? ? 男生:75?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80? ? ? 女生:85? ? ? ? ? ? ?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
平均值为C。
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
假设A有X,B 有(1-X)。
? ? ? AX+B(1-X)=C? ? X=(C-B)/(A-B)1-X=(A-C)/A-B因此:X:(1-X)=(C-B):(A-C)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A? ? ? ? ? ? ? C-B? ? ? ? CB? ? ? ? ? ? ? A-C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 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 A.2:5? ? B.1:3? ? C.1:4? ? D.1:5答案:C分析:?男教练:? 90%? ? ? ? ? ? 2%? ? ? ? ? ? ? ? ? 82%男运动员:80%? ? ? ? ? ? 8%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 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 A.2∶1? ? B.3∶2? ? C. 2∶3? ? D.1∶2答案:B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 男职工工资:580? ? ? ? ? ? 30? ? ? ? ? ? ? ? ? ? ? ? 600? 女职工工资:630? ? ? ? ? ? 20男职工:女职工=30:20=3:23.? (2005年国考)某城市现在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
现在城镇人口有(? )万。
? A30? B 31.2? C 40? D41.6答案A分析:城镇人口:4%? ? ? ? ? 0.6%? ? ? ? ? ? ? ? ? ? ? 4.8%? ? ? 农村人口:5.4%? ? ? ? 0.8%? 城镇人口:农村人口=0.6%;0.8%=3:4? 70*(3/7)=304.(2006年国考)某市居民生活用电每月标准用电价格为每度0.50元,若每月用电超过规定的标准用电,超标部分按照基本价格的80%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