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2020)
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2020)《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3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5日起施行。
市长张海波2020年3月26日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管理人的合法权益,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及其监督活动。
第三条物业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业主自治、专业服务、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
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指导本辖区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解处理物业管理纠纷。
第五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人民防空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指导、督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开展业主自治管理,协助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开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工作。
鼓励业主中的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党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
第七条支持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保障物业管理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第八条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加入物业服务行业协会。
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开展对会员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从业培训和教育,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对会员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协助物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物业管理纠纷。
第九条市物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
(整理)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桥头镇人民政府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第一部分文本精品文档目录第1章总则............................................................. - 1 -第2章镇域规划......................................................... - 1 -第3章镇区规划......................................................... - 3 -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4 -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6 -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8 -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10 -第9章远景规划........................................................ - 10 -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10 -附表:.................................................................... - 11 -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为了促进桥头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桥头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桥头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2.14•【字号】威政发[2005]64号•【施行日期】200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威政发(2005)6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威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面向在威海市区长期居住的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第三条在本市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威海市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工作。
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地产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驻威部队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属地化管理。
其利用符合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自用土地进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经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同意,纳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优惠政策第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
威海城总体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威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i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4)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战略 (8)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8)第五节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 (22)第六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七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5)第八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1)第一节空间布局 (31)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7)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2)ii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5)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1)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8)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6)第十节环境保护 (69)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70)第十二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74)第十三节旧城更新 (75)第十四节地下空间 (77)第五章规划实施 (81)第六章附则 (83)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84)附表3-1 市域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86)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表 (86)附表3-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87)附表3-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88)附表3-5 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91)附表4-1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98)附表4-2 中心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00)iii附表4-3 中心城区全国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103)附表4-4 中心城区规划骨架道路一览表 (107)附表4-5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109)iv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威政字〔2018〕82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威政字〔2018〕8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凡列入《目录》的公共资源项目,除《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7年版)》规定必须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或其分支机构交易外,其他应全部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文登、荣成、乳山三个分中心交易。
二、允许和鼓励未列入《目录》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以及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
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等特殊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市县两级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商务、体育、卫生、环保、国资、税务、港航等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列入《目录》的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依法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行业监督管理。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文登、荣成、乳山分中心负责受委托或授权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目录范围内的交易工作,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档案,为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管理、行政监管等提供支持。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管理,按规定组织开展进场交易事项的督导。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未按规定进场交易的,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应暂停项目执行,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威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主要内容)
威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一、规划背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三个方面,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二、总体要求《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城乡融合的城郊乡村、美丽宜居的品质乡村、产业兴旺的活力乡村、宜养宜游的休闲乡村、传承创新的文明乡村等“五个乡村”的发展定位,打造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威海篇。
★城乡融合的城郊乡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以“乡村风情、城市品质”为目标,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信、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同质,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美丽宜居的品质乡村,坚持“三生三美”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统筹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确保全市美丽乡村有特色、有风景、有文化、有产业、有故事,形成整洁美观、山绿水清、别有韵味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建设具有威海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美丽乡村样板。
★产业兴旺的活力乡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让乡村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沃土,农民持续增收的美丽家园。
★宜养宜游的休闲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挥千公里滨海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山地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完善康复、旅游、养生、保健、健身、运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服务链条,探索建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工程、精品工程、效益提升工程,打造国内知名的滨海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传承创新的文明乡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着力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发展威海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有效满足,乡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邻里相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13•【字号】威政办字〔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威政办字〔2022〕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13日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根据《商务部等10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2〕209号),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下简称“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为做好试点相关工作,按照《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以《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为法律依据,将便民生活圈建设与旧城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紧密结合,构建以完整居住社区为基本生活单元、以便民生活圈为统筹的两级体系,通过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动机制,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思路,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力争提炼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推广的“威海经验”。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6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6号威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威政请字〔2023〕1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威海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精致城市、北方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威海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9.2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15.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52.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63.00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4.97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8%。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威海文登(张家埠新港)临港产业区概念规划
铁矿石货源
亿吨铁矿石,国外进口比例超过了50%。以海运为主,接 收泊位大型化。
■ 进口原油存在较大的缺口: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8
船型 20万吨级以上,兼顾考虑 南美、南非 15万吨级 15-20万吨级为主,兼顾 澳大利亚 10万吨级 印度 8万吨级 油船类型 灵便型 巴拿马型 阿芙拉型 苏伊士型 VLCC ULCC 吨级 3-5 6-8 8-12.5 15 20-30 >30
建港 2009年目标 最大靠泊能力 时间 吞吐量 1899 2亿吨 30万吨级原油码头 2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 1868 1.7亿吨 级原油码头,第五代集装箱 船 25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 1952 3.6亿吨 ,30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 港 1899 2.45亿吨 15万吨级散货码头 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原油码 1892 3.14亿吨 头 15万吨级船舶乘潮可自由进 1861 1.5亿吨 出港口。 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原油码 1978 1.62亿吨 头
文登南海新区——演绎山东半岛“城以港起”的宏伟篇章
拥有张家埠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160余平方公里城市建 设用地,文登南海新区成为文登乃至威海港城发展的核 心载体,为建立一个港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 市和国际性的滨海新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文登南海新区——培育威海乃至山东半岛的新型经济增长极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文登南 海新区正式成为省级开发区。
制约因素四——港口集疏运体系尚待完善
港口-铁路:桃威线为地方铁路,等级较低, 张家埠新港区距桃威线文登站尚有38公里。
港口-公路:张家埠新港区距离北部环海路约 16公里,距305省道约21公里,与青威高速、 荣乌高速相距20公里左右。
分析总结
六大优势 宏观政策优势、区域经济优势、深水大港优势、国内外重化工 业转移优势、港口发展后发优势、土地资源优势 四大发展制约因素 竞争激烈、建设起步晚、临港产业缺位、港口集疏运交通瓶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
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本)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1)1.1.1 规划名称 (1)1.1.2 规划背景 (1)1.2评价依据 (1)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1.2.2 国家相关条例及部门规章 (2)1.2.3 山东省、威海市地方规章制度 (4)1.2.4 相关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文件 (5)1.2.5 本项目规划资料 (6)1.2.6 评价导则、标准 (6)1.3评价目的与原则 (7)1.3.1 评价目的 (7)1.3.2 评价原则 (7)1.4评价内容与重点 (8)1.4.1 评价内容 (8)1.4.2 评价重点 (9)1.5评价范围与时段 (9)1.5.1 评价范围 (9)1.5.2 评价时段 (9)1.6评价方法 (10)1.7评价技术路线 (11)1.8评价因子及标准 (12)1.9评价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15)1.9.1 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 (15)1.9.2 符合政策要求 (15)1.9.3 符合威海市国民经济发展及规划要求 (15)1.9.4 追求更多正面环境效益 (15)1.9.5 重视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15)2 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概述 (16)2.1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6)2.1.1线网概述 (16)2.1.3建设时序 (18)2.2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9-2025) (19)2.2.1 规划范围 (19)2.2.2 规划年限 (19)2.2.3 建设规划概况 (19)2.2.4 系统制式和车辆选型 (20)2.2.5 主要技术标准 (20)2.2.6 规划线路概况 (23)2.2.7 线路敷设方式 (28)2.2.8 综合车辆基地及停车场规划 (29)2.2.9 主变电所规划 (29)2.2.10 控制中心 (29)2.2.11 施工方法 (29)2.2.12 建设时序 (31)3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32)3.1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32)3.1.1 与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政策要求符合性分析 (32)3.1.2 与我国能源政策符合性分析 (32)3.1.3 与建设部相关要求符合性分析 (33)3.1.4 轨道交通制式的政策符合性分析 (34)3.2近期建设规划与相关规划符合、协调性分析 (35)3.3线网规划与相关规划符合、协调性分析 (39)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4.1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41)4.1.1 地理位置 (41)4.1.2 气候与气象 (41)4.1.3 地形地貌 (41)4.1.4 水文 (42)4.1.5 生物多样性 (42)4.2社会经济概况 (43)4.2.1 行政区域 (43)4.2.2 社会经济发展 (43)4.2.3 人口发展现状 (43)4.3威海市交通现状 (43)4.3.2 公共交通现状 (44)4.3.3 对外交通现状 (45)4.4环境质量概况 (47)4.4.1 水环境质量 (47)4.4.2 大气环境环境质量 (47)4.4.3 声环境质量 (47)4.5主要环境敏感区现状 (48)4.5.1 自然保护区 (48)4.5.2 森林公园 (48)4.5.3 风景名胜区 (48)4.5.3 湿地及湿地公园 (48)4.5.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49)4.5.5 水源保护区 (49)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52)5.1环境敏感目标识别 (52)5.2确定规划的环境目标 (52)5.3评价指标体系 (53)5.3.1 指标体系的选取背景 (53)5.3.2 评价指标体系 (53)6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6)6.1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6.1.1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56)6.1.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6.2噪声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9)6.2.1预测评价方法 (59)6.2.2 预测技术参数 (63)6.2.3 评价标准 (64)6.2.4 轨道交通噪声影响范围(防护距离)分析 (65)6.3振动影响分析与评价 (74)6.3.1 评价标准 (74)6.3.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74)6.4地下水影响分析 (76)6.4.1 威海市水文地质概况 (76)6.4.2 建设规划与含水层位置关系 (77)6.4.4 地下水环境现状 (77)6.4.5 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分析 (77)6.4.6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78)6.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9)6.5.1 轨道交通水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79)6.5.2 评价标准 (79)6.5.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80)6.6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80)6.6.1 与电磁环境相关的轨道交通规划内容分析 (80)6.6.2 电磁污染源分析 (81)6.6.3 规划实施后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82)6.6.4 规划控制要求及减缓措施 (83)6.7城市生态景观影响分析 (83)6.7.1 地下站出入口、风亭景观影响概述 (83)6.7.2 高架线路景观影响分析 (85)6.8社会影响分析 (88)6.8.1 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88)6.8.2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分析 (88)6.9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9)6.9.1 轨道交通环境空气影响特征分析 (89)6.9.2 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9)6.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2)6.10.1 轨道交通固体废物产生来源 (92)6.10.2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3)6.10.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93)7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94)8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95)8.1建设规划下阶段优化调整建议 (95)8.2线网规划方案总体评价及调整意见 (95)8.3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建议 (95)9 公众参与 (97)9.1公众参与的目的 (97)9.2公众参与的对象 (97)10.1跟踪监测的重点和计划 (98)10.1.1 规划线路沿线土地利用的跟踪调查 (98)10.1.2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的跟踪调查 (98)10.1.3 地下水水位水质、地面沉降的跟踪监测 (98)10.1.4 线路选线和场站布局设计过程中的跟踪监测和评价 (98)10.1.5 规划线路及建设项目变化的跟踪评价 (99)10.1.6 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跟踪监测和评价 (99)10.1.7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调查与评价 (99)10.2对规划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建议 (100)11 执行总结 (100)11.1困难和不确定性分析 (100)11.1.1 困难和不确定性内容 (100)11.1.2 困难和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 (101)11.2总体评价结论 (102)11.3意见和建议 (102)1 总则1.1 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1.1.1 规划名称《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年~2025年)》,《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年)》。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文本1010学习资料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文本·图集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总则 (1)第一章目标与策略 (3)第一节更新目标 (3)第二节更新策略 (4)第二章更新方式与改造功能 (8)第一节更新方式引导 (8)第二节改造功能引导 (10)第三章密度分区与城市设计 (12)第一节密度分区指引 (12)第二节城市设计指引 (14)第四章配套设施与综合交通 (16)第一节完善配套设施体系 (16)第二节优化综合交通体系 (17)第五章保障性住房配建 (20)第一节配建原则 (20)第二节配建比例 (20)第六章近期重点地区 (22)第一节重点地区划定 (22)第二节分类改造指引 (22)第七章实施机制 (25)第一节强化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管理 (25)第二节构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度 (26)第三节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保障体系 (26)第四节健全城市更新工作体制机制 (27)第五节建立城市更新实施评估机制 (28)附件1:近期重点地区改造指引 (29)附件2: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指引(试行) (36)附图一:区位分析图 (63)附图二:“三旧”用地现状分布图 (64)附图三:“三旧”改造规划图 (65)附图四:“三旧”改造用地功能布局图 (66)附图五:密度分区指引图 (67)附图六:城市设计指引图 (68)附图七: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图 (69)附图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 (70)附图九: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图 (71)附图十:保障性住房配建指引图 (72)附图十一:近期重点地区图 (73)总则第一条为有序推进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4、《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5、《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6、《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府令第211号)7、《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8、其他相关规划及标准第三条本规划编制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面统筹、科学评估、低碳更新、有序推进”的原则。
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威海市规划局威海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威建发〔2013〕34号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各市区建设局、规划局、房管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建设局,各有关单位:《威海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已经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威海市规划局威海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2013年4月24日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4月24日印发—2 —威海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居住小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居住小区品质和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及工业新区苘山镇、汪疃镇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规定所称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工程(以下简称配套设施工程),主要包括区内道路、硬化、绿化、挡土墙、防洪、路灯照明,以及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邮政等配套设施工程。
第三条建设、规划、住房保障房产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配套设施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配套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省地的原则。
第五条配套设施工程必须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3 —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配套设施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都应当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第二章规划管理第六条规划部门在详细规划阶段确定配套设施工程的性质、建筑规模、用地面积、用地位置等,在出具的居住小区《建设用地出让规划示意图》中予以明确,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
第七条规划部门在审查居住小区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以及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对配套设施工程的项目名称、功能、位置、指标等进行核定。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威政字〔2021〕54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0日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数字威海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威海市“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顺应和抢抓数字化时代的新趋势新机遇,遵循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紧扣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五化任务”,立足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态“五大领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核心,以跨界融合为重点,以关键支撑、高效协同、智能便捷、普惠均衡为目的,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建设现代化城市智能体,初步形成数字经济规模化、数字治理常态化、数字生活品质化的新发展格局,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统筹全局,整体发展。
按照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思路,做好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全局性谋划和全域性统筹,强化标准和规范引领,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和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挥平台等共性支撑平台建设,促进数据汇聚、系统融合、应用协同,一体化推进数字威海建设。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
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9.25•【字号】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施行日期】2020.1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已于2020年8月31日经威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于2020年9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9月28日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2020年8月31日威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精当规划与精美设计第三章精心建设与精细管理第四章精准服务与精到保障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本市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致城市建设,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精致城市,是指秉承励精致远、追求卓越的精神,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要素进行优化和规制,构建的特色鲜明、包容和谐、宜居宜业、安全韧性的生态文明城市类型。
第三条精致城市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促进城市高品质发展。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精致城市建设的领导,制定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指标评价体系和行动方案,将精致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
第五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精致城市建设推进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负责精致城市建设重大政策研究、重点问题协商等工作。
威政办字〔2020〕16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威政办字〔2020〕16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26•【字号】威政办字〔2020〕16号•【施行日期】2020.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深入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9〕187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5G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技术优势,加快5G网络建设和应用,培育发展相关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1500个以上,政府机构、热门景点、核心商业区、交通枢纽、重点医院和院校、重大赛事活动场馆等重点应用区域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基本实现5G规模商用,建成5G示范应用场景10个以上,在重点领域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5G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5000个以上,城市建成区、部分重点镇驻地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容量、用户规模持续增加,基于5G与重点领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接续涌现。
建成5G示范应用场景40个左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以5G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5G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5G网络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
4月底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威海铁塔公司统筹各基础电信企业、威海广电网络公司的5G基站建设需求,在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能部门指导下牵头编制全市5G通信网络基站布局专项规划。
7月底前,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分别将5G网络建设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相应建设规划。
DB3710_T 125-2020威海市威海市旅游公路设计规范(2020版)
ICS93.080.01P66DB3710威海市地方标准DB3710/T125—2020威海市旅游公路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ourism road of Weihai2020-12-18发布2021-01-18实施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2)5规划 (5)6公路主体系统 (5)7慢行交通系统 (9)8服务设施系统 (11)9环保景观系统 (13)10信息标识系统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旅游公路景观价值评价表 (18)附录B(资料性附录)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功能配置表 (20)威海市旅游公路设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旅游公路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规划、公路主体系统、慢行交通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环保景观系统及信息标识系统。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高速公路之外的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2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G 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21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3360-03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DB3710/T083威海市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规范3术语和定义JTJ002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旅游公路tourism road集散功能突出、连通区域内既有旅游资源或沿线具有自然、文化、历史、游憩及教育等旅游价值的公路。
美丽宜居 生态先行——威海张村镇生态城镇规划策略探索
美丽宜居生态先行——威海张村镇生态城镇规划策略探索黄博燕,王峰摘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是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小镇8个示范镇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小镇。
针对这样一个美丽宜居的小镇,在总体规划时提出生态优先,将其打造为一个生态城镇。
但目前对于生态城镇的规划方法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本文借张村镇探索生态城镇的规划策略。
文中提出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宏观策略主要针对整个城镇的生态格局,微观策略主要针对城市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展开。
通过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的结合,打造舒适、健康、幸福的生态城镇。
关键字:生态城镇建设策略1背景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这是目前人们生存环境的写照。
在全国掀起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人们开始探索生态城镇的规划,开始走生态城镇建设之路。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生态城镇的规划策略进行研究。
目前,在城市规划术语中没有对“生态城镇”的概念做以界定,并且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生态城镇”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首先对概念进行界定。
1.1生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
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1.2生态城镇通过对“生态”的界定,生态城镇首先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去规划城镇,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其次,生态城镇应该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产物,是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能提供给人类美好生活的空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三条本次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研究范围与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69平方公里。
第四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范围内的各类公共设施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简本、图则四部分组成,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内容以及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规定性要求,文本和图纸两者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说明是对文本和图则的补充和解释。
第六条本规划以土地使用的性质及其相应的指标进行管理与控制。
并与国家和本省、市的其他法规,如土地、环保、消防、交通、绿化、电力等相关条例规定一起,实施多因素控制。
第七条本规划的现状时间界定为2007年4月。
第八条本规划由威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九条规划目标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重点强化城市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健身康体、休闲娱乐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增强整个城市的归属感、凝聚力和活力,真正做到“人居威海”的宜居性;采用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模式,为威海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服务。
第十条规划原则1、突出以人为本2、完善城市职能3、实现公平均衡4、均衡公共职能5、创建服务精品6、体现城市特色7、区别设施类型8、把握设施特性9、留有发展余地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十一条规划内容界定分为市属办公用地(C11)和非市属办公用地(C12),本次行政办公设施专项规划的研究对象为市属办公用地(C11)第十二条规划目标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
整合行政资源,加快完善市、县、镇三级行政审批和服务网络,把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成便民利民、优化发展环境的第一窗口。
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威海市行政办公设施建设用地基本指标为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占市区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0%,行政办公设施人均办公用地面积为0.8平方米。
第十三条等级体系构建“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行政办公设施网络体系。
第十四条市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近期、远期保留现状威海市行政中心,加强老城区部分办公设施的改造建设;远景规划建设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行政中心,对行政办公中心预留用地作出必要的控制。
规划共设七处市级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167.4公顷。
表3-1 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第十五条区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规划共设九处区级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7.47公顷。
表3-2 区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第十六条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表3-3 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设置标准表3-4 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十七条规划目的为实现威海市城市发展目标,适应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全面构筑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完善城市商业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机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城市现代商业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十八条规划内容1、商业功能体系规划:即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城镇商业中心、商业街等功能区的位置、业态结构、商业设施总量等指标的规划。
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提出零售商业网点的总量要求。
2、大型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主要是指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
对网点的规模、业态提出导向规划,对市场的经营定位、经营规模提出具体要求。
3、商业物流配送发展规划:主要是根据市区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结合交通地理位置条件,提出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企业的选址和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市场的发展布局,提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等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向。
第十九条总体布局结构商业网点形成“一主为龙头、三副为骨干、商业街为特色、社区商业和城镇商业为基础、两类体系为支撑”的新型商业格局。
“一主”要增强核心与带动作用,“三副”要发挥分流客源、均衡布局的作用,并成为新的商业生长极。
“一主”指环翠城市商业中心;“三副”指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和旅游度假区(张村)三个区域商业中心;“两类体系”指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和商业物流配送体系。
第二十条商业金融设施布局规划表4-1 威海市区商业设施规划一览表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二十一条规划内容界定本次规划的文化设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举办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为补充;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公益性。
文化设施具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影剧院、演出场所、文化广场(公园)、基础群众文化设施等。
规划的重点为大型、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布局,其中以市级、区级为主,对居住区级群众文化设施提出布局及指标指导,对居住小区级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出配置要求。
第二十二条规划目标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目标,确定文化设施建设的定位、布局、数量和规模。
规划立足威海地域特色优势,“文化立市”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千里海疆文化长廊为龙头,以发扬城市“海韵、海权、海性”魅力为主导,促进高水平标志性文化设施实施,延伸文化设施专业性,建立覆盖全市的四级群众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结合城市规划布局使文化设施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齐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努力构建“十五分钟文化圈”。
第二十三条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二轴、三主、三副、三区、多点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的空间形态布局结构。
其中:一廊:即幸福海岸文化长廊二轴:即文化路文化轴线及新威路—青岛路文化轴线三主:即规划形成的威海市级三大文化中心,包括威海滨海文化中心、威海艺术中心及威海群文中心。
三副:即规划形成三处区级文化中心,包括环翠区(中部主城)文化中心、经区(南部主城)文化中心、高区(西部主城)文化中心。
三区:是指最能体现威海文化底蕴与内涵的三个特色文化区,包括刘公岛海权文化片区、环翠楼公园文化区及东山路历史建筑展示区。
多点:在文化轴和市级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向各个分区进行辐射,形成的文化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区级文化中心,同时结合博物馆、纪念馆和遍布市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元素,使整个威海市区文化设施形成均好、有序、健康的布局系统。
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即从满足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和人口指标,建立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的以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为主,联络各居住小区文化站的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
第二十四条文化设施分类本次规划主要针对大型、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根据其不同性质、规模及服务人群,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分类,分为: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社区基础文化设施两大类。
其中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市、区级的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会展场馆、专业演出场馆及其他社会化设施。
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包括居住区(街道)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及居住小区(社区)级的文化站等便民文化服务设施。
第二十五条市级文化设施规划布局及配置标准市级文化中心是指大型文化设施较为集中布局,功能综合,服务范围为整个市域,服务对象为全体市民的城市文化中心。
规划形成三个市级文化中心,为威海滨海文化中心、威海艺术中心及威海群文中心三个市级文化中心。
表3-1 市级文化中心规划一览表第二十六条区级文化设施布局及配置标准区级文化中心是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中型文化设施集中布局,功能综合,可以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服务范围为所属辖区,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区内的居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
区级文化中心应注重综合、多功能性,包括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功能展览厅、影剧院、科技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以及相关室外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