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

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小额贷款是一种短期的金融服务,为借款人提供少额资金满足个人或小微企业在生活或经营中的急需。
小额贷款对于一些收入较低、信用记录一般或者小微企业需要周转资金的人群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伴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本文将从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借款人信用记录不佳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是贷款机构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果借款人过往信用记录不佳,往往会导致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增加。
可能存在逾期还款、拖欠债务、恶意逃废债务等情况,这些都是贷款机构所不愿意看到的。
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会影响贷款机构对其信用风险的判断,从而增加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二)贷款机构风控能力不足贷款机构的风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如果贷款机构的风控措施不足,可能会导致贷款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增加贷款逾期和违约率。
由于小额贷款的特点,往往需要更加严格的风控措施,一些贷款机构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风控上存在疏漏,也会增加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三)不良行业环境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还可能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
一些特定行业存在风险较高的情况,比如农村地区、创业企业等。
这些行业可能面临经济环境不稳定、市场需求波动等情况,导致借款人经济收入不稳定,增加了贷款信用风险。
(四)借款人信息真实性不清晰借款人的信息真实性也会影响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如果借款人提供的资料不真实,可能会导致贷款机构在风控过程中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增加了信用风险。
特别是在一些小额贷款平台上,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可能存在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信息骗取贷款资金。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为了降低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贷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通过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征信记录、收入状况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及还款能力等情况,从而降低不良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进入贷款系统的可能。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章关于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贷款形式,其目标群体为无法在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弱势人群。
完善的小额信贷制度应该是商业化可持续的,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成功服务目标群体,二是能保持商业可持续。
其中商业可持续包括组织上、操作上以及财务上的可持续。
成功的小额信贷即使在项目开展后期没有捐赠和补贴的情况下,仍能像初期一样持续地为目标群体提供贷款支持。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形式有非政府组织型小额信贷、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农信社小额信贷和民间自发型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分别为国际捐助、政府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支持、民间资本。
世界上700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经营的小额信贷项目中,只有不到1%是财务可持续(Alexandra,2006)。
商业可持续同样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依赖国外捐助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可持续性而受阻或终止。
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又由于过分强调扶贫目标,没有针对目标群体的特殊性设计风险补偿机制,导致还款率低下,小额信贷项目无法持续。
服务目标群体与保持商业可持续两个条件只要有一项没能满足,现存的小额信贷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第2章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2.1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试验的初期阶段(1993年-1996年9月)。
本阶段小额信贷试点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利用来源于国外捐助和软贷款,以及自筹的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
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依据也不完善,主要以国家整体的扶贫政策和国际相关经验为参考。
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9月-2000年)。
这一阶段在国外援助和自筹资金继续试验的同时,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操作的国内扶贫资金也加入进来并逐渐占到主导地位,在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推广,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摘要:针对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回笼率低这一问题,从农户方面分析了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成因,提出了建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以确保小额信贷的资金回笼率,降低农业风险。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成因;风险控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与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与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与担保的贷款。
目前小额信贷资金的回笼率不尽人意,其中在农户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户运用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分析(一)农户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1、自身经营不当带来的经营收益风险(1)信息不对称风险。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健全定期、及时的自上而下的农业信息披露机制,农民对市场的预测与掌控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市场行情出现不利变化,预期收入就无法实现,从而使小额信贷资金的回笼面临风险。
(2)市场价格风险。
通常,农户在决定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时所参照的是上一生产周期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而交易时却按即期市场价格成交,这种价格信息的滞后性为农户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有些农产品鲜活易腐,不易保存,短期供给缺乏弹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收购商所提供的价格。
(3)自然风险。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而这又面临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影响。
实际上,种植户因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养殖户因疫情影响而“空栏”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还款困难。
(4)生产周期产生的风险。
地方政府因经济发展需要,可能会大力发展种植业或林业等,而树从幼苗长成的周期一般为5年左右,这就使农户有限的资金陷入了周转困境,申请的小额信贷不能按期偿还。
(5)社会风险。
农户每年的收入在扣除当年必须的生活开支后所剩并不多,一旦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与意外伤害或者子女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农户就无力偿还贷款,即使有联保户负连带还款责任,但因联保农户自身的弱势,使连带还款能力也较低。
(二)小额信贷联保制度实施不当的风险由于农户小额信贷实施联保制度,导致守信用的农户要替不守信用的农户承担偿还贷款的风险。
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

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小额贷款是一种常见的借贷方式,它能够帮助一些有急需资金需求的人解决燃眉之急。
但小额贷款信用风险也是存在的,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和防范,就有可能对贷款人和贷款机构造成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从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控制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认识,并为贷款机构提供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1. 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小额贷款的受益人通常为个体户、小微企业、农户等,他们的信用记录较少,很难通过传统的信用评估手段进行准确评估。
这部分群体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容易出现逾期、拖欠等情况。
2. 贷款人自身信用状况不佳一些贷款人本身的信用记录并不良好,比如存在多次逾期、欠款等现象。
这些人获得小额贷款后,有可能再次逾期或者拖欠,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
3. 经济情况不稳定小额贷款的受益人通常是一些经济较为薄弱的群体,他们的经济情况较不稳定,可能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违约情况,比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等。
4. 法律法规不完善小额贷款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护贷款机构的利益,贷款人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漏洞规避还款责任。
5. 贷款人恶意逃避还款一些贷款人故意通过变换身份、逃匿等手段来逃避还款责任,给贷款机构造成一定的损失。
1.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于小额贷款的受益人,贷款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准确评估。
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征信系统等手段,全面了解贷款人的信用情况,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2. 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小额贷款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小额贷款市场秩序。
要加大对贷款人恶意逃避还款的打击力度,增强其还款责任意识。
3. 提高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水平贷款机构需要加强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近年来,农村信誉社小额不良贷款有所增加,清收难度加大,农户小额信誉贷款的风险不容忽视。
为了弄清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缘由,讨论防范措施及清收对策,笔者依据日常工作把握的状况,试作如下探讨。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缘由第一,发放贷款审查不严。
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一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与农村信誉社签订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最终无法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其次,贷后管理不到位。
有的疏于管理,贷款逾期后不主动催收,对借款人的基本状况不了解,不能有针对性地实行一些主动有效的催收措施,形成不良贷款。
第三,社会信誉环境较差。
有的借款人在农村信誉社贷款后,外出打工多年不归,也不与放款信誉社主动联系,信誉社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借款人后借款人置之不理,形成不良贷款。
二、几种表现形式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夫,贷款用处主要是用于种养业,而种养业又是恰恰是比较脆弱的产业,农夫在这个社会又是弱势群体,所以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受自然条件及市场因素改变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作为农业来讲,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因素较大,假如一旦遇到自然灾难,农夫的生产收入肯定会削减,这将直接影响农夫的还贷力量。
农业生产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时,农夫的粮食产量尽管增加,但是其收入没有增加,甚至有可能削减,也会影响农夫的还贷主动性,农业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就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贷前调查风险。
根据现行的放款政策,农户只要供应了《贷款申请》和有效证件后,信誉社只凭已有的农户经济档案进行审查发放。
然而,有的信誉社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时,不是自己的信贷人员深化农村、农户进行实地评估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而是依靠当地村委的一些干部填写农户的经济档案。
一些村干部将农村信誉社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建立经济档案当作一种权力,掺杂个人……。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本文将从市场角度和政策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角度的分析1. 市场需求下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或者其他发达地区谋划生计。
导致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市场需求量自然而然地下降,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给予小额信贷资金的意愿也相应降低,进而导致了诸如分散性太大、贷款利润太低等等的问题。
2. 竞争加剧在金融市场越来越竞争的现状下,银行之间争夺贷款资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样一个竞争型的市场中,原有的小额信贷机构往往难以与大型商业银行等竞争,甚至被大型商业银行所淘汰。
这样一来,原本市场上可选择的小额信贷机构在人群和金融机构数量上逐渐减少,这自然导致了小额信贷资金变少的情况。
3. 风险太大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小额信贷的风险往往比较大。
由于农民群体往往被认为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很难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再加上审批流程过于繁琐,使得很多银行不太愿意给予小额信贷,则只愿意针对具有固定资产、稳定盈利能力,同时长期落户当地的企业发起的私人贷款,所有农村的贷款金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二、政策角度的分析1. 政策制定不透明小额信贷是农业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从政策制定来看,相关部门还未能在方针、红利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进行资金倾斜。
此外,农业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亦无法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开展进行有力监管和管理,理应跟进这个市场的发展,任由各方开展自主交易,最终导致了市场上资金流向不明确,机构风险管控不力等负面后果。
2. 融资成本上升成本是银行、信用社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小额信贷一定存在一定程度的逾期风险,因此银行在定价时总是要将风险成本算进去,从而使得利率上升。
但随着普惠金融业务的增长,基准利率开始下调,对一些银行而言,小额信贷的利率是高的已经难以接受,进而导致小额信贷资金的全面紧缩。
浅谈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及防范由于农信社内部自身还未有效的建立贷款风险防范体系,加上管理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如持续下去将大大影响农信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基于此原因,笔者在这里谈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的几点浅见。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客观原因形成的风险首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用发放的贷款,贷款本身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而一个人诚信度的高低与其道德修养是密切相关的,而道德标准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不能对其准确的实行量化,所以信贷员要准确的把握成千上万农户的诚信度就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
其次,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以及消费性贷款,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
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农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减收,还贷能力减弱。
这些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农户贷款就难以清收或难以到期归还,这就使得农业的自然及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二)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信用社信贷人员人力相对薄弱,有的网点甚至是主任兼信贷员,而辖内农户成百上千,要对每户农户都做到详尽、细致的了解,工作量可想而知,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
因此,面对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年审)、信用等级的评定,这些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一些信贷员就不得不求助于村、组干部,甚至是不太了解辖内农户的内勤人员。
由于村、组干部的介入以及内勤人员的参与,往往夹杂着个人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人情因素,有的甚至凭空猜想,这就造成了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统一,给贷款额度核定带来了不准确性,不能准确的按农户实际收入情况与资信状况评定其信用等级、核定其贷款额度。
(三)贷款审查存在漏洞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其发放大多由临柜人员办理,在办理贷款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而临柜人员对其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是无法加以严格的考查的,这就造成实际上有些农户乱报贷款用途,而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顶名贷款;另一些借款人贷款根本没用于其正常的家庭生产、生活等,而是用于个人的不正常消费支出(比如赌博等),造成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以至出现家庭纠纷,最终形成贷款风险。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应加强信用评估,确保借款人信用记录清晰可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控能力。
通过综合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未来研究可在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提升监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特征和防范策略,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应对措施、信用评估、风险管理机制、监管、风险防范、综合应对措施、研究展望1. 引言1.1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背景农村信用社是指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主要业务包括为农村居民提供储蓄、贷款、支付结算、信用等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的设立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乏、金融资源稀缺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业务,它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小微企业主,为他们提供小额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规模的扩大,其风险也逐渐显现。
贷款风险主要表现在逾期拖欠、恶意拖欠、贷款用途不明、贷款违约等方面,给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农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经营困难。
为了有效应对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需要加强信用评估、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等措施,以确保贷款资金安全、提高贷款偿还率,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资金的安全性差,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信用社对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角色转变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以下信贷市场全面收缩,信用社成为贷款的主力军,企业的贷款风险也主要转移给信用社,信用社为了争取客户,占领市场,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上,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
二是一些行政行为的干预也造成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了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行政指令向客户贷款,如前几年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信用社向他们的贷款较多,现在乡镇企业大多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当而倒闭,从而给信用社造成了资产损失。
再如前几年一些村或村干部为完成农业税费任务,从信用社贷款垫缴农业税费,现在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债务无法落实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县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转体改制较多,造成贷款无法落实,特别是有些企业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四是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致使不良贷款产生。
五是信用社存在重发放,轻管理,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现有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放人情债、关系债时有发生。
六是信用社为了追求利润,没有真正按贷款用途所需的周转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签订的期限较短,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一个因素。
对策:一、做好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工作,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信贷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贷审会职能,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

1概述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户小额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农”资金的发展。
但是,从近几年的农户小额贷款总体运行情况分析,客观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
国家颁布一系列有关农户小额贷款的文件,各地区贷款比例大幅度增长,但是,农民贷款投资的项目与国家的发展制度不相符,导致农户小额贷款存在一定的弊端。
2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总结为系统风险、政策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管理风险四大类,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规避或转移不同的风险,以下几点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2.1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广的脱贫渠道,但是避免不了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无论发生旱灾、洪灾还是地震,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
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形成供需不平衡,市场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大大减少。
这些都是市场不确定因素,这就影响了农户当年的还款效率,农民无法还款,影响信用社周转资金,形成了信贷风险,自然灾害就是解决贷款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
2.2国家政策主导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后的资金运用,更多取决于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
政府制定的不同政策也会有不同的风险存在,也就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该起到的作用。
政策下放后,其他的欠缺资金农户更依赖于农村信用社,一旦优惠政策变更或取消对贷款者来说就遭受风险的冲击。
而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这一政策也不够完善,没有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率,有些贷款者无法承担高额的贷款利率,无法到期偿还本息,形成信用机构的滞账,坏账,形成农信机构资金键条衔接不上、运转困难的风险。
2.3信用违约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无抵押担保,贷款者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合同的重要性。
无论还款人是对还款期限认识不够严谨还是无力偿还贷款,都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有些信贷者只要资金运转不周就会想到农村信用社贷款这个暂时性的保护伞,想方设法收集亲朋好友的贷款证,有的农户小额贷款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多,最终形成虚假信用,而申请贷款手续简便,没有完善“证件齐全,担保贷款”等各种制度。
浅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户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农村金融支持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很多农户发展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出现不良的情况,本文就浅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1、农户经济问题农业是一个周期性、经济性较高的行业,收益低于投入是经常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作物出现灾害情况。
另外,一些农户因生活习惯甚至存在消费不合理等情况,使得贷款用途无法顺畅开展,必然会增大不良风险。
2、信用风险管理不到位小额信用贷款在金融领域,往往是一种相对于大额贷款来说,风险度较高的产品。
但是,如果银行对农户的信用风险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以及个人信用等方面存在漏洞,就容易出现贷款风险的形成,从而导致不良率上升。
3、农业信息化程度低,监管不足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信息化程度较低,在金融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农户在贷款之后,并不及时向银行贷款方提供还款计划表和还款记录,或者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银行监管的漏洞,也将使贷款风险大大增加。
二、对策建议1、加强对贷款使用的监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源头着手,对农户贷款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特别是指导农户在贷款前认真制定贷款方案,并承担借款责任的规划过程。
银行或者其他贷款机构,在放款前应对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贷款后能顺利实现项目,达到预期收益。
2、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借款人信用评估之上的,评估准确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风险的高低。
因此,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同行业,同地区,同城市的数据进行十分详尽的比对,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要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应该在贷款之前告诉农户贷款的利率和还款周期等准确的信息,避免出现不良风险。
3、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水平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银行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提升监管水平。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八大风险隐患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身特点造成的灵活性风险。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以农户信誉作担保、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贷款证实行“一户一证”,信用农户贷款时只需持本人身份证、印章及贷款证直接到柜面签订借款合同和借据办理贷款,不再通过信贷员的贷时审查,既方便了农户,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然而,因其自身特点的灵活性和额度上一个“小”的限制,加之刚刚脱贫致富的农民虽然生产、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但整体素质仍然参差不齐,他们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其“额度小”的特点已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群众的信贷资金需求,势必导致农户与农户之间出现“互相串通”、“互相帮助”,一个贷户为取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同多个信用户进行信用串通、暗箱操作,用多个信用证垒大户,贷款供自己或他人使用,造成表面上的小额贷款,实际上的大额贷款,致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大量滋生冒名贷款的温床,给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动态风险管理带来新的的挑战,直接影响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和支农质量。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性特点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随着国家对山区农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不断加强,农民可供耕种的土地愈来愈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外出务工已成为山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
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承载主体的农民大规模流动,由于务工区域分散且流动性大,经营项目多样,贷款借与用地域分离,农村信用社对其贷款常常会遇到贷款项目难评估、资金使用难监控、具体效益难掌握、到期贷款难清收、风险贷款难处�Z等问题,贷款投放后,三、五年见不着贷户踪影已是家常便饭,农户的实时贷款使用情况、经营效益、信用状况等基本信息无法准确把握,导致大量逾期贷款已经丧失了法律意义上的追偿权,长此以往,形成大量不良贷款无法正常运作。
浅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浅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推广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其贷款风险的不断聚积,妨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果,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农业生产本身引发的风险。
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
种养业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
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农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减收,还贷能力减弱。
这些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农户贷款就难以清收或难以到期归还,这些风险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二)农村金融环境差引发的风险。
首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用发放的贷款,贷款本身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
加之农村金融整体环境比较落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
(三)农业保险不健全引发的风险。
农业抗风险能力弱,政府部门只重于对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要求,一旦贷款放出后,便少于配合管理。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保障措施没有建立,商业保险取向“效益最大化”,肯介入风险较大的“三农”领域的很少,农业政策性保险尚未建立完善,这些因素也都导致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产生。
(四)管理不完善引发的风险。
管理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另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
即使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符合市场需要,产品适销,所依托的公司技术先进、经营得当,但如果农户自身管理不善,出现意外因素影响,也会造成贷款不能按期归还。
信用社信贷人员管理小额信用贷款面对千家万户,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不一,如果在信用等级的评定过程中缺乏详细认真的资信调查,授信额度偏高和农户使用过程监督管理不细,也会造成贷款本息难以按期收回。
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原因:
1、农户信用状况差,农户的信用程度较低,很多农户担保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银行对农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宽松程度受到了限制。
2、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薄弱,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空白,贫困农户往往
距离银行的服务网点较远,而这也许也造成了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受限。
3、农户抵押能力弱,在农户小额信贷流动中,为了确保银行借款资
金的安全,银行一般都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然而许多农户受限于财富
水平,未能给予抵押物,使得银行对农户小额信贷保持谨慎。
治理对策:
1、强化农户信用管理,建立更严格的农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农户
的社会信誉,改善农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激发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
2、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完善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网络,在贫困地区的中小村庄里建立金融服务网点,让贫困农户将优质金
融服务带到农村。
3、完善抵押程序,改善农户担保方式,可以考虑引入民间担保机构。
同时,可以考虑政府出台补贴政策,为农户提供抵押担保。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摘要】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和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
在风险成因分析部分,主要讨论了信贷对象、信贷机构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的风险。
接着,文章提出了规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对策,包括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加强监管。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分析和有效对策,可以有效规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成因、规避对策、信贷对象、信贷机构、市场环境、管理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地区有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他们需要资金支持来发展生产经营,但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应运而生,通过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贷款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应运而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不仅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就业率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2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重要性农村小额信贷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小额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信贷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经营。
农民作为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其生产经营活动将直接受到信贷风险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服务机构,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发展迅速,小额贷款市场也越来越繁荣。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信用评估不足很多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时缺乏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往往仅依赖于农户的口头承诺,没有对农户的真实还款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这很容易造成风险的积累,不仅浪费了社会资金,还给银行和农户都带来很大的损失。
2.抵质押物价值低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时,很多农村信用社主要借助的是农户的土地和房屋等抵押物。
但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和房屋价值较低,抵押物的价值很难满足银行的抵债要求,这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范围和风险。
3.领导补贴标准过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中很多都需要领导的财政支持,但由于扶持的标准过于低,补贴金额很难满足农户的需求,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4.管理水平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导致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源不足。
特别是在小额贷款市场较为混乱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很难避免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纷争和难题。
二、对策建议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1.加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该体系可以通过对农户的信用、还款意愿、应经验的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水平。
2.加强抵押物价值评估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时应更加注重对抵押物价值的评估,应该加强对农村的土地和房屋的合法性核查,确保抵押物能够满足银行要求的抵债能力。
3.提高领导补贴标准领导应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应提高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财政补贴标准,让更多的农户可以享受到小额贷款的便利。
4.加强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从业素质,强化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为了解决市场的混乱局面,应积极与其他同业机构加强沟通。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农村信用社是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农村居民提供贷款、储蓄、结算等金融服务。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农民的信用状况,农信社的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农信社在涉农贷款业务中必须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
本文将从涉农不良贷款的原因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涉农不良贷款的原因1. 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
农村经济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贷款无法按时偿还。
2. 农民信用状况较差。
农村居民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差,缺乏信用记录和担保条件,容易造成贷款风险。
3.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金融服务和监管不足,存在一些不良的从业机构,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增加。
二、涉农不良贷款的风险1. 信用风险。
农民信用记录不良,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不良贷款。
2. 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可能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无法偿还贷款。
3. 操作风险。
农信社在涉农贷款过程中操作不当,未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4. 利率风险。
利率变动对农民的还款能力造成影响。
三、涉农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涉农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对涉农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2. 加强信用审查。
对涉农贷款申请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拒绝不良信用记录的贷款申请。
3. 提高贷款担保要求。
对于涉农贷款,需要设定更高的担保要求,提高农民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4. 增加涉农金融产品。
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降低涉农贷款的风险。
5.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提高农信社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6. 完善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对涉农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和监控。
四、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意义1. 保障农业生产。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贷款需求,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缘故及化解计谋

浅析农户小额信誉贷款形成不良的缘故及化解计谋我县农村信誉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有效地增进了县域经济的进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解决了农人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资金需求问题。
信誉社在实践中不断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户借款,踊跃探讨实践农户小额信誉贷款这一新的贷款方式。
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信誉社开办农户小额信誉贷款业务,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而且也使农村信誉社自身的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可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良贷款率偏高,信贷风险隐患逐年增大等诸多问题。
以大东信誉社楼峰分社(大东信誉社农户小额信誉贷款发放点)为例:截止2005年6月20日,该社小额农贷余额为万元,不良贷款万元,占比%。
其中,农户长期外出不能按时归还产生的不良贷款万元,占不良贷款%;顶帮贷形成“三角债”不能按时归还的万元,占不良贷款的%;故意拖欠不还的万元,占不良贷款的%;临时困难的万元,占不良贷款的%;无收入来源全然无法归还的万元,占不良贷款的%。
通过上列数字,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上述不良贷款形成的缘故及信誉社应采取的化解计谋谈点粗浅观点。
一、农户小额信誉贷款形成不良的缘故一、信誉社对农户相关资料搜集不实,信誉品级评定基础工作存在漏洞。
当前,一个信誉社一样有1—3名信贷员,但辖内农户那么是成千上万户,要对每一农户具体情形有个详细了解,短时刻内还不太现实。
因此,信誉品级评定如此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刻要求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一些信贷员就不能不求助于村组干部,乃至是不太了解辖内农户的内勤人员。
村组干部及内勤人员的参与,往往会凭自我感觉,夹杂个人情感,义气用事,无形中为农户信誉品级注入了第三人不确信因素,这就造成了信誉品级评定标准不统一、贷款限额核定想固然,信誉证贷款余额核定不是过大确实是过小,有的把余额核定弄成纯粹的资金需求调查或是家庭财产价值调查,使农户信誉品级评定及余额核定的结果存在潜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山西新闻网忻州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加大支农力度,适时的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凭借“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以及无需抵押、手续简单等特点,受到广大农户一致好评,被称为农村信用社的拳头产品。
经过几年来的经营,尽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信贷规模上、贷款质量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为信用社的经营造成沉重包袱。
下面笔者根据大学理论知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粗浅地谈一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供同仁探讨,同共为信合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努力。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通过贷前摸底评定、评级授信对农户进行贷款限额核定。
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促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户贷款档案不完善,摸底情况不真实,形成借冒名贷款。
一份完整、合规、真实的农户贷款档案是贷款评级、授信的依据,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根基,所以农户贷款档案不完善,摸底情况不真实严重影响着贷款的质量。
贷款档案不完善、合同要素不齐全导致贷款失去法律的保护,形成不良贷款;摸底情况的不真实,给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的机会,部分客户借用、盗
用他人姓名、贷款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资料骗取信用社资金,挪为已用,致使贷款的借据签订人与贷款使用人分离,形成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按照贷款合同在履行还款义务时,出现严重分歧,导致大量借冒名贷款形成了不良贷款。
二是客户评级、授信不准确,授信额度高于客户实际信用额度。
所谓“物有上中下,人有三六九”一说,就是说这个社会是有等级之说,每个人或者是物根据自己的属性被划分在不同的等级阶层中。
在信贷管理中,我们就是以评级、授信来划分信用等级。
在贷款发放时,对一个客户的评级、授信过高,严重超过了该客户能够承担起的信用额度,那么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该客户的核定额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信用还款能力,所以导致了该类贷款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局势,严重影响着贷款质量。
三是贷款周期与生产周期不符,资金无法及时回轮。
“生命应有轮回,万物总有周期”,说的就是这个理。
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中发现,由于实际发放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周期与生产周期不相符,直接影响着贷款质量。
比如,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为一年,在发放养殖业贷款时,普通猪、牛、羊的养殖生产周期在2—3年,而且按照资金投入——生产运营——产品销售——资金回轮的原理,当贷款到期时,养殖户正时生产运营阶段,任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在里面,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按照农户贷款合同,无法正常偿还贷款本息的客户,不但按照
相关规定要适当降低信用等级,还要将贷款划分为不良贷款,对其进行逾期罚息处理。
四是贷款到期“转办”致使客户产生抵触偿还的心理。
经调查统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中,多数为到期后“转办”,经过几年来的“转办”,客户心理已经潜意识的形成到贷款期后无需偿还,只需“转办”即可。
由“转办”逐步过度到不按合同正常结息,最后到了“遗忘”贷款的地步,致使贷款形成不良;经过常年“转办”,有一种声音是自己为信用社结息比贷款本金都多,所以心里产生抵触情绪,干脆不再对贷款负责。
所以常年的贷款“转办”也会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一定的风险。
五是市场波动较大及自然灾害严重,造成农户无法偿还贷款。
近来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上各行业波动幅度较大,同时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由于农村市场信息源不畅通,安防设施不齐全,很多客户遭受市场或自然灾害的威胁,生产收入甚微,确实无法偿还贷款。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经过前期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调研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信贷人员素质低下、信贷管理水平落后、市场信息不够准确、各项制度的不够健全等。
所以笔者结合多年信贷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几条防范措施:
一是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对贷款档案不完善,摸底情况不真实,贷款评级、授信额度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第一是信贷人员素质低,不能正确认识贷款档案的重要性;第二是信贷人员与用款人相互串通、内外勾结进行骗贷,致使大量借冒名贷款的出现;第三是各项制度的不完善,如评级制度、授信制度、贷后管理制度、贷款收回责任制度等。
所以要想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必须首先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让信贷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应尽义务,对贷款把好第一关;第二是建立严格的贷款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贷款合法、合规,合同内容完善、要素齐全,确保每笔贷款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是要加快评级、授信制度的建设步伐,建立约束机制,要求相关人员操作有理有具,不能盲目、凭空操作。
第四是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严把“借新还旧”及其它方式贷款转办关,彻底消除部分客户抵触还贷的思想。
二是明确贷款收回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人。
在现实经营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多数由借款人提出申请,信贷人员对其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对该贷款进行跟踪负责。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原责任人的调动或离退休离开原单位,致使形成无人问津不良贷款。
所以在信贷人员工作调动、离退休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单位,此时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来明确贷款责任人,将责任时刻落实到人。
三是积极改进信贷管理模式,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贷款不能仅仅按照贷款发放方式实行总额控制,而且要细分各行业,按照行业不同,对其进行贷款余额控
制,对其进行风险点测评,定期将风险测评下发给各网点,以供网点负责人进行信贷营销管理。
同时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货款投放量。
四是加大科技力量,提高信息化建设。
目前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谁先拥有了信息,谁就拥有了市场。
农村信用社做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不仅在经济上要扶助农民,在信息方面也要帮助农民。
所以信用社要加大科技力量,建立一条信息渠道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关信息,在最短的时候内传达到各网点服务区,建立一条市场——信用社——农户——信用社——市场的信息渠道,进一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
有了信息,农民就有了目标,同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农民也就不会因为信息有误或延迟而遭受严重损失,从而降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