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章 认知发展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
A.心理过程B.心理特征C.心理活动D.心理特质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环节。
A.开端B.外部C.终端D.中间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婴儿吃奶C.望梅生津D.谈虎色变4.“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目的性D.社会性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6.“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B.能力和性格C.能力和气质D.性格和气质7.反射弧是由什么组成的()。
A.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8.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多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心理学大纲》B.《认知心理学》C.《论灵魂》D.《生理心理学原理》10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又被称为()。
A.完形心理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神经心理学派11.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机能主义学派D.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相同的歌曲旋律,不管是用钢琴演奏还是用小提琴演奏,我们都能听出来是同一首歌。
这说明知觉具有()。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3.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是()。
A.识记B.联想C.复习D.训练4.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假如小华学习《静夜思》10分钟后就刚好能背诵,为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小华需要再读()分钟。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
社会互动和交流在儿 童的认知发展中起到 关键作用。
工具和符号的使用促 进了儿童的高级认知 功能的发展。
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一 个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信息的输 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等过程。
认知发展被视为信息处理能力的 提高,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
方面的能力。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认知发教育课件
目录
• 认知发展理论 • 认知过程与学习策略 • 教育应用 •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题 • 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01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1
02
03
04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 解世界,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
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
04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01
实验法定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控制某些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操纵,以观
察和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02 03
实验法类型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实验室实验通常在实 验室内进行,通过模拟情境来研究问题;现场实验则在实际的教育环境 中进行,以真实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注意力、记忆力、 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常常伴随着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的类型
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语言和言语障碍等。
学习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来确定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并了解其类型 和程度。
学习障碍的干预
针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支持等,目 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提高其学习成绩。
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判断题
答案:错误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不是言语,考生应注意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21.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正确
解析:略
22.儿童对勇敢和冒险不能分辨主要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的缘故。()
答案:正确
解析:儿童不能分辨勇敢和冒险是由于无法区分两者概念的差别,只注重两者在表现上的相似,是抽象思维水平低的缘故。
答案:正确
解析: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可以让个体很快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
18.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
答案:正确
解析:略
19.小学阶段是)
答案:错误
解析:在注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小学阶段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有意注意最终取代无意注意的主导地位是在初中阶段。
9.外显记忆是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答案:正确
解析: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10.无意识记就是没有意义的识记。()
答案:错误
解析:略
11.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答案:正确
解析:略
12.表象的形象比知觉的形象生动,不稳定。()
答案:错误
解析:表象的形象具有较模糊、暗淡、片段、不稳定等特点。
13.小学生常把b、p与q相混淆,这是小学生空间知觉不精确的表现。()
答案:正确
解析:小学生常把b、p与q相混淆,这是小学生方位知觉不精确的表现。方位知觉属于空间知觉。
14.小学生低年级仍以无意想象为主,中、高年级学生才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想象。()
第2章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 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 太阳下山了 ◦ 花儿开了是因为它喜欢小朋友
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 理的现象
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 了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是,
达到各种守恒的年龄是不
一样的。
群集结构
但是,该阶段儿童进行的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获得时间:9-12个月。 ‘哥白尼式的革命’
表象或形象思维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 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 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 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 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 物,重现外部活动,这就 是表象思维。 象征性游戏或假装游戏。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 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A A 向儿童呈现(Ⅱ)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个图形分成几部分,它们总体的表面 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 的运算。
守恒性 获得序列化和传递性
去中心性
类包含概念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 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A B A B
(1)图式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一个又组织的、可重复的行 为或思维模式‛。如先天遗传图式等。 (2)适应 维持生物体生存的一种认知发展的机能。通过同 化与顺应进行。 ◦ 同化: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一种量变)结果:认知结构 (或图式)得以丰富。 ◦ 顺应: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一 种形式。(一种质变)结果:认知结构得以改变。 (3)平衡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 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2.认知风格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4.心理发展5.个别差异6.学习困难7.认知发展二、填空题1.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____和____。
2.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____。
3.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比两性各自内部的差异更____。
4.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有____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是很____。
5.人格差异主要包括____和____等方面的差异。
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____和____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____多次修订,现称____量表。
7.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
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____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____方面的能力。
8.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____、____、____、____。
9.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2.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
A.物理学B.生物学C.数学D.社会学3.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5.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6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遗传素质不同B.努力程度不同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D.智力差异7.( )不属于特殊儿童。
A.长白头发的学生B.交往障碍儿童C弱智儿童D.学习困难儿童8.认为健全的儿童与特定的环境结合就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是( )。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学说折叠编辑本段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
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点1.2 儿童发展的理论流派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4 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践意义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4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3.1 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概念3.2 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理论3.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3.4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四章:儿童语言发展4.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理论4.3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4.4 语言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五章:儿童个性与人格发展5.1 儿童个性的基本概念5.2 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5.3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5.4 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六章:儿童发展评估与干预6.1 儿童发展评估的意义与方法6.2 儿童发展评估的工具与运用6.3 儿童发展干预的策略与方法6.4 儿童发展干预的实践案例分析第七章: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7.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2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与应用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8.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8.2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8.3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应用8.4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9.1 教师心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9.2 教师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应对9.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策略9.4 教师专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章: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10.1 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10.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0.3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10.4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第十一章: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11.1 特殊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1.2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3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1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学12.1 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挑战12.2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三章:道德发展与教育13.1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3.2 道德发展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13.3 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与方法13.4 道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第十四章:网络时代儿童发展与教育14.1 网络时代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4.2 网络时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14.3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14.4 网络时代儿童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五章: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15.1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儿童教育15.2 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与挑战15.3 适应未来教育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15.4 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如认知、情绪、社会性、语言等)。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是创造力的基础,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幼儿能够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03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记忆的特点
记忆具有持久性、可塑性和选择性, 能够储存和提取信息,帮助个体适应 环境。
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高级阶段
幼儿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感知 能力,如空间感知和时间感知 ,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和情
境。
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 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的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 认知水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ABCD
前操作阶段(2-7岁)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表象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想 象和模仿。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高 级认知活动。
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思维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逐渐 完善。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认知的高级 阶段。
特点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性,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 内在本质。
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如抓、摸、听觉等。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15)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16)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 (17)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 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 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 属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 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2)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 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 ) A、同化B、顺应C、平衡D、去中心化 (3)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 。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4)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 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5)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 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山问题”情景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警察抓小偷”:让儿童坐在一个四方形盘前面 (如下图所示),方盘被交叉的“十”字形隔板分为相同大小的四个部 分;将一个玩具警察放在四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然后将玩具小偷分 别放在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问儿童:警察此时是否可以看见 小偷。对35名3岁半到5岁的儿童的实验表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 确率达到了90%。其原因可能是“警察抓小偷”是儿童比较熟悉而具 体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儿童的思维并不是“自我中心”的。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 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 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成分是在对工作进行计划或决策时使用的执行性加工过程。它 分为九种:① 认识到需要解决什么任务;② 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较 低序列成分进行选择;③ 对较低序列成分之间的各种联合的策略进 行选择;④ 对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⑤ 成分性资源的定位(各种成分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解决问题时 要确定每个成分所占用的时间);⑥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监控;⑦ 理解反馈的意义;⑧ 判断如何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行动;⑨ 建立 在反馈基础上的行动。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 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 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教育心理学》 山师专业课二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发展 张老师课本知识点精心整理版
第二章学生的认知发展(本章至19年都未出过题)第一节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一、认知发展的概念认知发展就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二、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何规律可循?认知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原理:(一)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序的和可预料的人类发展的特点是按可预料的顺序依次出现的。
如,儿童只有在学会做和爬行之后,才能学会走路。
但有序和可预料并不是绝对的。
(二)发展的速度因人而异并非所有的儿童都在平均年龄达到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的儿童超前,有的滞后。
(三)发展是逐渐发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儿童似乎在几个月里保持一个发展水平停滞不前,而在短短一两个星期之后却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呢?教师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发生这种飞跃?尽管认知发展是逐渐发生的,但它并非总是以永恒不变的速度进行,而是存在高原期和平缓期。
(五)发展总是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受遗传的影响。
认知发展首先要通过成熟过程控制着儿童的成长。
三、认知发展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此外,不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往往在涉及发展的一般领域性和特殊领域性时有分歧。
一般领域发展指发展几乎在多个领域发生;而特殊领域发展是指发展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在不同的领域。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的主要机制是平衡,儿童主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实现平衡。
所谓平衡是指认知结构与环境需要之间达成的平衡。
当儿童遇到的情境与自己对世界的预想或观念相一致时,他们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否则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同化是以与现有图式(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方式处理物体或事件的过程。
它不需要儿童改变现有的图式,只需要把遇到的新问题纳入已有的图式中去就可以了。
顺应则是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图式或者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这些信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神经系统的发展1.发展: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音乐等认知加工,还具备分析、应用、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社会文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心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致使其心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心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第12页,共36页。
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理论 认为,认知发展多数是由机体外部向内 发生的。 • 维果斯基的主要假说是:个体头脑 之中的或者说内部的过程起源于个体同 别人的相互作用。
• 使用支架的教师不仅能对儿童已发展和正在发 展的认知技能做出反应,还能对他们已发展和正在 发展的社会情绪需要和行为做出反应。
第23页,共36页。
4.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 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 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 儿童并不总是以最高 能力水平进行反应的 • 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 杂地联系在一起
• 感知运算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第11页,共36页。
3.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第24页,共36页。
四.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 个性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 是指个体获得一系列特质而使自己不同于 其他人的发展过程。 • 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是 个体习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从 而成为社会人的发展过程。
第25页,共36页。
第6页,共36页。
4.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的认知发展 • 不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论及发展观点 上的另一个分歧是: • 一般性领域发展(Domain-general development)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 生。 • 特殊领域性发展(Domain-specific development)则是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在 不同领域。
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学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 感知和运动阶段
感知和运动阶段是婴幼儿时期的认知阶段,主要特征是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婴幼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来了解世界。
2.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是儿童时期的认知阶段,主要特征是开始具备符号运算和内在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符号操作,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晚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认知阶段,主要特征是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有关具体对象和事件的思维操作和推理。
4.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是青少年后期到成年期的认知阶段,主要特征是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和思维。
在这个阶段,个体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的操作,思维能力达到成熟阶段。
总结
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学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合理设计研究任务和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发展潜力。
同时,教育者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研究进步。
以上是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上)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运动觉属于( C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2.视觉属于( A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3.内脏痛觉属于( C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4.S=K·In,史蒂文斯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 D )之间的关系。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D.心理量与物理量5.听觉属于( A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6.嗅觉属于( A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7.味觉属于( A )。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B )。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9.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D )。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0.人刚刚能感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 )。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1.( C )是人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2.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D )。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1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B )。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1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B )。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15.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 D )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16.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都属于认知活动;
二、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三、持有阶段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技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点上表
现出突发性的增长,而在另一些点上却没有变化,即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展。
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即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如同人爬楼梯;
四、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沿着斜坡向上走逐渐到达更高层面的过程,其
中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
五、领域一般性:持有领域一般性观点的认知理论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六、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彼此独立的。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
2、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的儿童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即能意识到被移出视野的物体仍然存在并试图找到它们,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学会玩捉迷藏的游戏;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局限于对具体物体进行推
理;(此阶段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种儿童思维的可逆性的进步给儿童带来的两个变化之一是:理解了守恒法则。
八、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1、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是研究者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寻求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
2、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与皮亚杰理论不同的是,它坚持的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它们重视知识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总体上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个高级发展这样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九、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对于认知发展的影响。
十、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注意品质也有了良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保持时间的延长和专心程度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个体能更好的进行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运用,通
过这种交替,青少年能够以更长的持续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
十一、怎么样根据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与课程教学等几方面来讨论:
(一)教学目标与认知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内容: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提供与其水平相一致的教学内容。
(三)认知发展与学习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特点是:1、提供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2、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途径及其意义是:
➢优化感知环境
➢创设体验情境
➢创设探索情境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创设合作情境
(四)认知发展与课程教学:除了以上途径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来促进青少年的认知技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