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计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实施更具有风险敏感度的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对中国银行业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将 计量成果应用于操作风险管理实践,则是一项长期任务 2014 年 4 月,经银监会批准,交通银行成为国内首批操作风险标准法达标的商业银行,标 志着其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与国际标准实践模式接轨,管理水平得到了监管机构的认可。 操作风险标准法代表着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直到近一二十年才被国内外银行业作为一项专门的风险进行研究。巴塞尔委员会和银监会 相关指引将其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 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其中,基本指标法要求银行按照过去三年平均总收入 的 15%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标准法允许银行将其所有业务分为八大条线,分别设置能够体 现操作风险差异的资本系数,每个条线的收入分别乘以相应系数,加总后即为操作风险资本要 求。高级计量法则要求银行基于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情景分析、业务经营环境和内 部控制因素,建立能充分反映本行操作风险实际情况的内部计量模型,以此来确定操作风险所 需资本要求。 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作为操作风险计量的高级方法,均需要经银监会核准后才可实施。实 施这两类方法,银行必须具备相应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模型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为 重要的是,银行必须在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上达到资本办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是对国际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代表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国际标 准实践水平。因此对银行而言,核准实施操作风险标准法,不仅仅代表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 的改变和资本的节约,更代表操作风险管理已达到或接近于国际银行的平均水平。 交通银行已经建成全面覆盖、规范标准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治理上,构建职责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董事会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 最终责任。 工具应用上,实现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的全行推广。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 关键风险指标(KRI)、操作风险事件收集(LDC),是实现操作风险识别、监测、控制、缓 释的循环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化管理工具。 资本管理上,实施操作风险标准法并应用于内部考核。 文化建设上,多种手段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管理提升上,注重增强标准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实效。交通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操作 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对业务流程优化的支持力度。 人员管控上,助力提升员工行为规范和专业人员资质。操作风险标准管理工具的应用推广, 有力地支持了各业务领域的员工行为管理和专业能力培养。
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实施迫在眉睫 近两年巴塞尔委员会致力于谋求操作风险资本计量规则的改进,其总体思路是在简单性、 可比性和风险敏感性三者之间取得平衡,目前已提出“以业务收入为基础、采用累进系数计算 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新标准法;。因此,实施更具有风险敏感度的高级计量法,对中国银行 业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将计量成果应用于操作风险管理实践,则是当前及未来的一项长期任 务。 新标准法更加严格,资本要求更高 一是不再区分业务条线。 高级计量法实施需要符合更严格要求 为避免新标准法实施对银行的冲击,加快推进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变得更加紧迫。但较之 标准法,高级计量法的核准要求更为严格,比如要求银行应具备至少 5 年观测期的内部损失数 据,数据应充分反映操作风险的实际情况等。2012 年正式启动了高级计量法建设项目,2013 年 8 月完成项目建设并运行至今。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 一是完善四大数据来源。高级计量法的实施,需要银行积累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 情景分析数据、业务环境和内控因素四种数据。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内部损失数据的收集。 二是研发若干计量模型。 三是建成专业信息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研发、推广和持续完善,为操作风险计量和 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风险计量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面对日益复杂的操作风险形势,中国银行业需要持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其中最重要 的一点,就是将操作风险的计量成果全面深入应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创新转型中,为银行的 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深入推动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工具的落地实施,通过统一视 角评估各业务领域现有管控方式的必要性和缺陷,兼顾效率优化和风险管控;二是充分利用操 作风险事件的收集与分析成果,定位重点风险领域,将操作风险的管控与业务管理更紧密结合; 三是通过风险计量结果实现前瞻性管理,对低频高损的尾部风险进行预判;四是探索将操作风 险计量和管理结果与员工、分支机构管理更紧密联动,与授权、资质管理相结合,强化岗位责 任、管理责任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