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应该这样读:“弟(dì)子,入则孝,出则弟(tì)”。

其实“弟”通假的情况我们刚才就遇到了,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古今异义词

问:前四章仅有的一个通假字已经被大家找到了,那么古今异义词呢?

3、词类活用

问:这四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文字,活用字却不少,我给大家列了个表格,请大家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

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使动 D.意动 E.形作名 F.动作名

4、特殊句式

除了活用字,这几章的特殊句式也很典型,大家找一找。

①宾语前置

A.吾道一以贯之:以一贯之。介词的宾语前置。

B.门人问曰:“何谓也?”:谓何也。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何如:如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判断句

A.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请一学生翻译,不能看译文。

——先生的学说,就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仁就是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也行得通。)

5、自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在这几章中同学们有难以落实的字词或者有难以理解的句子吗?

(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陈老师我说“解人一疑,不亦悦乎!”,哪位同学乐意帮他解疑?)

五、研习文本

过渡:掌握文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本,探究儒家“仁”的内涵。

1. 自由朗读,从这四章中找出最能表现“仁爱”内涵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明确:一个词:忠恕。

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分析:那么“忠恕”指的是什么?它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是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

明确:第二章的注释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对人尽心竭力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2.分析内容

①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是一位老师。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多学点知识,可是第一章的末尾,孔子

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观?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问:那么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②问:孔子的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并且一直以“仁”来教导他的学生,那么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弟子们是否达到了“仁”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三、第四章。

A.齐读

B.子贡说的这句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其实可以用他的老师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是哪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们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徒,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孔子为什么认为子贡做不到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常难做到的,即使是尧舜这样的明君也很难达到。

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呢?

明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圣人。

3、拓展:讲个“推己及人”的故事:

话虽如此,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故事,例如: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钟爱之情自不必说。郑板桥由爱自己的儿子,推及到爱仆人的儿女。他在山东做官时,给他的弟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身为朝廷命官的郑板桥,将仆人的儿女与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在家事中特意叮咛,不许自己欺侮他们,有东西大家分享。几百年来,人们敬仰郑板桥,不只是他的写画技巧高超,还由于他的人品高尚。郑氏的推己及人做法,表现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意识,是一个“仁者”。

3、讨论:

孔子主张“爱人”,倡导“忠恕”,那么两千年过去了,孔子的学说对我们还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举例说说孔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观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父母交流、和同学交往、管理、经商……)有何指导意义?

请两三位学生发言。

教师:以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怎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想做自己对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比如,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欺负你,你就不要欺负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的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写字时,你的动作就要放轻;你不希望你的坐位附近有垃圾,你就要不随地抛垃圾。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而得到别人的理解,即使未能获得别人的理解,自己也是问心无愧,因自己是堂堂正正地做人。

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我们如果本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则处世,就会使自己接近于一位“仁者”,也能使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六、课堂小结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我们如果真心想达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

这就是所谓的“求仁得仁”。只要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识,普通人也是能达到“仁”的。七、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章。

八、板书: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2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认识12个汉字;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写6个汉字;“小”作偏旁的变形。 3.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奇妙景象。 2.认识汉字。 3.能照样子说词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识汉字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感受课文的图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2)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船”。提问:你们见过哪些船?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读,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

物质的量说讲课

物质的量说讲课 引言:接到这节课的备课任务,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倒霉!因为这节课是公认的难;不过,在后来的准备过程中,又觉得这也挺好,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到有了收获。 下面本人分为教材分析、教学思路、……等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备课过程。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一课是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实践掌握许多科学理念。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期望一、两节课下来学生就能掌控,更不能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和形成。 二、教学思路 摩尔质量概念 阿伏加德罗常数 本人认为这节课教学的关键是:(一)坚持并贯彻以下两个原则:①以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为基础。②把握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二)突出并解决以下四个问题:①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③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④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三)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双边活动。另外,巧妙运用类比、归纳、推理、比喻、迁移等到教学方法;注意各知识点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合理利用相关材料,如七个基本物理量等。教学过程要以“物质的量”为核心。 物质的量概念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杂说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 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可以泛指读书人,应该包括孔子孟子之类的人了),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这说明真理是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大学生,二十几载过去了,我们一路在成长着,成长的道路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则需要有爱人的情怀,倘若相扶相持,集思广益,一路下来后,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则会很多。然而,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爱人,并不是打着爱人的口号去帮别人作弊,去帮别人打架,如果没有本着理性的头脑,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就会走错方向,其结果就在害人害己。因此,爱人也需要理性。 我们要知道的还有,我们要知道仁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看看孔子说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也就是说,孔子办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刘小凤)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云门中学刘小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讨论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欣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水。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 [生]展开分析讨论。 质量,体积,水分子的个数…… [师]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量取。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激思]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讨论,提出研究方案] 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但如果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一定质量的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师生评价] 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成。 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988×10- 23 g [学生练习]略 [师]我们注意到,我们是用已知的水分子的质量来计算的,那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称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其他的微观粒子也是如此,那么如果没有已知一个微粒的质量,我们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1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见”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

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教案,激发兴趣。 屏幕显示: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说。 评: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案,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小小的船》。 3、读课题。 看到课题,齐读,然后师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师再问: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释题:实际上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 评: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把

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请查询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找到学案及PPT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5)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待化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七、课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2、填写下表: 变式训练: 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B、2molNO和2molNO2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B、12g12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0H-的质量为17g/mol B、2N A个H2SO4的摩尔质量为196g/mol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如a克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g/mol B、 g/mol C、 g D、 N A 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O2的质量是32g,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B、 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8、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18.9g HNO3 B、3.612×1023个HCl分子 C、0.1mol H3PO4 D、0.2N A个CH4 9、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 陈述。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 “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②(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 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 ③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 ?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君子之风》 ?①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 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 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③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安贫乐道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 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 这一比喻义的? ?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 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教案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歌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象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教学本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夜空美丽的景象,通过 充分练读,做到熟读成诵,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随文学习生字,降低识字的难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会写“月、儿”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白、门”,学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感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 4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追问: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势导入:这即可,我们就来学习《小小的船》,齐读课题。 3.学生学习“的”和“船”读音。 4.设疑: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看一看彩图,认真想一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欣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 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月儿、星星、蓝天”等词语。5.指名分句朗读,读好评议。教师强调:“月儿”和“船儿”的读法。 6.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认识部首: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教师出示“闪”这个生字,并简单介绍它的部首门字框。 3.教师课件出示带有门字框的汉字,让学生说说各个汉字的部首。 四、指导书写 1. (1)教师演示笔画 (2 (3)学生观察“月”的书写顺序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强调“先外后里”的笔 顺规则。 (4)学生交流:怎样把“月”写漂亮? (5)学生描红,临写。 2.认识笔画“乚”,指导写“儿”。 (1)教师演示笔画“乚”;先搓一示竖,再向右折,然后向上钩。

仁者爱人

第一课仁者爱人 原文: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 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⑤。”(《论语·颜渊》) 2、仲弓问仁⑥,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⑦,使民如承大祭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⑩。子曰:“爱人。” 问知11。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12。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3”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14,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15!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1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17,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8?”子曰:“其‘恕’乎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0?”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1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①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②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归,称许,赞许。③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④目,条目,详情。⑤不敏,指资质愚钝。事,从事、实行。⑥仲弓,及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⑦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⑧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⑨在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有人。家,古代大夫的家族。⑩樊迟(前505或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也有人说是齐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或三十六岁。○11知,通“智”。○12达,明白,了解。○13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直,正直,公正,这里指正直公正的人。错,通“措”,安排,安置。诸,“之于”的合音。枉,邪恶,这个指邪恶的人。○14乡,通“向”,先前。○15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16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gāo yáo),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在四方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huān )兜、三苗四人。尧去世后,他继了位,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还选拔治水有功的禹做继承人,是深受儒家学者推崇的明君的典范。皋陶,又写作“咎繇”,夏禹的贤臣。○17伊尹,商初大臣,尹是官名,伊是名字(也有人说他的名字是挚)。据说他是家奴出身,做有莘(shēn)女的陪嫁到了汤那里。汤先是让他做了“小臣”,后来又让他管理国政,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夏桀。○18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19大概是“恕”吧!○20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21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 17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 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化整为零,化大为小) 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 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 深入到化学: 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 2Na+2H2O=2NaOH+H2↑ 质量:46g 36g 80g 2g 微粒数:? ?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 (质量)(分子数) 【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

【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是n,其单位 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 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导语:《小小的船》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优美散文,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案,欢迎参考! 课题2.小小的船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训练大胆想象的能力,理解“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受叠词的妙处,敢于表达,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2、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品读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

《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大胆想象的能力,理解“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受叠词的妙处,敢于表达,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姓名:王雪 §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执教人:王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言]生活中买米,建筑中买沙子,为什么不用“粒”来计量呢? 用“粒”计量,数目太大,也很不方便。 把很多米或沙子看成一个集体,一袋米,一吨沙子,这样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水.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 [生]展开分组讨论 质量、体积,水分子数...... 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量取。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能不能像数铅笔一样一个一个的数呢? [生]不能,太多了。。。。。。 太小了。。。。。。 【投影】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XX为您带来的是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 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 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 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 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 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五、教法方法 教法:实例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媒体与课型 教学媒体:完全相同的回形针若干(300枚以上)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案(1)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案(1)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从而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看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教学理念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们的眼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 2、在比较句子这一环节中,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孩子们在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引发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开发,既求异也求同。在这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共同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2个偏旁舟、门。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蓝天图: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 问题1:一个个的水分子看得见吗?数得出吗?问题2:怎么比较谁喝的水多? 2、我们在初中学过了化学方程式,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吗? ,方程式中的系数2是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取用二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

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1、0.5 molNa2SO4中含有________mol Na+;_________SO42-;___________mol O。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较多。 B:1 mol 大米含有6.02 ×1023米粒。 C: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D:1 mol Na变成Na+失去的电子数为 6.02 ×1023个。 3、有如下物质,按要示填空: ①0.7 mol HCl ②0.2 mol NH3③3.01×1023 H2O ④6.02×1022CH4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分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H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