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重点1. “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如何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
2. 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仁者爱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1.1 介绍“仁者”的定义和特点。
1.2 阐述“爱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1.3 分析“仁者爱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1 讲述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2 分享乐于助人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3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落实“仁者爱人”的理念。
3. 第三部分: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1 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仁者爱人”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3.3 举例说明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践行“仁者爱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如何将“仁者爱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仁者爱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概念,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仁者?什么是爱人?仁者如何爱人?”1.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含义,强调仁者是指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人是指关心和爱护他人。
引用《论语》中的相关经典语句,如:“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来支持解释。
1.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1.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历史上的仁者爱人的案例,如孔子、孟子等,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行为如何体现仁者爱人的精神。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实践2.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仁者爱人的精神?”2.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宽容他人等。
引用一些经典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仁者爱人的实践意义。
2.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的经验和感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2.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个关于如何在校园或社区中实践仁者爱人的计划,如组织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等。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价值观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价值观,例如:“你们认为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重要吗?为什么?”3.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促进和谐社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等。
引用一些现代社会的例子来说明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3.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3.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展现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情景,如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挑战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你们认为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4.2 讲解:分析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自我利益的冲突、他人的不理解等。
《仁者爱人》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
《仁者爱人》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二(4)班(理科)设计思路,正如夫子所言,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先从孔子关于仁的细节行动入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对文言文的本能的排斥,可以让学生先直观的感受仁,意识到仁是很生活化,很普通化。
很温度化。
而后深入研读仁的有关理论,易于整体把握。
师:在黑板上出示大大的仁字(无非是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捷无华的单刀直入)师:我们先来技术难度较低的,(停顿)给“仁“组词,多多益善。
(学生的答案,仁慈、仁爱、仁者,核仁、仁义,为富不仁。
)师:何谓仁,从字面来看,就是两个人。
说通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就像同学们刚才的组词,两者的关系就是要爱,要慈,要讲义,仁字为何要在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停顿)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
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
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
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
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
就是一句广告词,大家好生:才是真的好。
师:关于仁,老师想起了一位名人和蚂蚁的故事,有这样一位名人,交待后事时,他嘱咐:“当我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上就穿这破旧的短衣,因为我福气不够。
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以免蚂蚁爬上来,这样也可在焚化时免得损伤蚂蚁”。
这位名人叫李叔同,知道这个人吗?生:不知道师:就是唱长亭外,古道边。
生:荒草碧连天师:后来出家了,当了和尚,世间就少了李叔同,佛门中多了个弘一法师。
师: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想法(停顿)这便是“弘一法师与蚂蚁”的故事。
当然,和尚一生慈悲为怀,临终之际想到的是蚂蚁,勿让它们无端成为“冤死生灵”。
这便是佛心、神性吗?我想说,这是人性。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知道仁者爱人的表现。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仁者爱人”的意义。
(3)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仁者爱人”的含义:(1)仁者: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2)爱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2.“仁者爱人”的表现:(1)关心他人的需求,乐于助人。
(2)尊重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
(3)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
3.如何成为一个“仁者”:(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他人需求。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2.讲解新课:(1)教师详细讲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和表现。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仁者爱人”的表现。
3.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成为一个‘仁者’?”(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角色扮演:(1)教师设计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场景。
(2)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问题。
5.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2)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6.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课后作业1.思考题:(1)如何将“仁者爱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2)你认为“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2.实践活动:(1)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 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3. 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3. 小组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水平。
3. 辩论赛评分: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逻辑思维、论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 第二课时: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3. 第三课时: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6. 第六课时:小组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
六、教学资源1. 书籍:《仁者爱人》原著及相关解读书籍。
2. 文章:收集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等。
3. 视频:寻找关于《仁者爱人》的讲座、讨论节目等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仁者爱人》相关的讨论和观点。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巩固已有知识。
2. 第二步: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3. 第三步: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儒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4.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仁者爱人》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二、初读感知1、识记:輗()軏()惮()硁()狷()筲()便()狎()弟同“悌”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
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大车指的是牛车。
(3)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
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
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
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9)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10)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11)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 便辟:惯于走邪道。
(13)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体会“仁爱”的内涵。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掌握“仁爱”的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将“仁爱”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的作者孟子及其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仁者爱人”这个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爱”的理解。
(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仁者爱人》,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对文本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孟子对“仁爱”的阐述,让学生明白“仁爱”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仁爱”的理念。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仁爱”,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仁爱”的感悟文章。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践行“仁爱”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仁者爱人》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仁爱”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和实践。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仁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如何践行“仁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孟子关于“仁爱”的具体论述,难点在于让学生将这种理念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仁者爱人的定义解释仁者爱人的含义,强调仁者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举例说明仁者爱人的表现,如帮助有需要的人、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安康等。
1.2 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介绍仁者爱人的概念在中华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儒家思想对仁者爱人的重视。
引用经典文献,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仁者爱人的理念在古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实践方法2.1 培养仁者爱人的心态教授学生如何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心态。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2 实践仁者爱人的行动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如志愿服务、帮助同学、关心社区等。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社会意义3.1 仁者爱人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探讨仁者爱人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冲突和矛盾。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仁者爱人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3.2 仁者爱人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仁者爱人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人格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如何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包容心和责任心。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挑战与应对4.1 仁者爱人的挑战讨论在现代社会中,仁者爱人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个人利益的冲突、时间的压力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
4.2 应对仁者爱人的挑战提供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如培养自律、合理安排时间等。
强调坚持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实践仁者爱人。
第五章:仁者爱人的故事分享5.1 分享仁者爱人的故事讲述一些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的仁者爱人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善行和奉献精神。
通过故事分享,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向善之心。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仁者爱人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第六章:仁者爱人在家庭中的应用6.1 家庭中的仁者爱人讨论仁者爱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论语《仁者爱人》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把握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精髓;
2.将“仁者爱人”的原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道德困惑;
3.感受“仁”的哲学魅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论语》的语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分发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原文,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认识,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课堂讲解,深入剖析
-教师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仁者爱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仁者爱人”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思考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展示图片、视频:“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和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场景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提问:“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仁’呢?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体现‘仁’的行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详细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仁”的实质。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及核心价值观;2.能够区分仁者和爱人的不同点,并分别列举仁者和爱人的典型人物;3.能够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表达仁者爱人的观念。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分组讨论,推动课堂氛围;2.能够使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仁者爱人的概念;3.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操;2.提高学生对于家庭、社区、国家与世界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仁者爱人的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文情操;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问题驱动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法;3.视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出仁者和爱人的概念,引入仁者爱人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仁者”和“爱人”的区别。
2.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讨论仁者和爱人的典型人物、仁者爱人的实现等问题,并记录下各组的讨论成果。
3.手抄报展示(15分钟)由每组学生将讨论成果手抄到PPT上,并在展示PPT期间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视听教学(25分钟)通过播放仁者爱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更深层含义。
5.(10分钟)老师简要课堂内容,重点回顾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学生探讨的重点等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程度及课堂态度;2.学生在手抄报展示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成果;3.学生能否准确地表达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4.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五、教学资源1.仁者爱人的视频;2.老师准备的PPT课件;3.学生的笔记本和教材。
《仁者爱人》教案 1
《仁者爱人》教案 1《仁者爱人》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仁”的根本是什么?(1.2)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
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
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
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中心小学高丽霞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仁”的含义。
2、懂得爱的魅力,感受爱的真谛。
3、激发爱心,养成与人好相处,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网络,通过各种活动内容,运用自主与合作等学习方法感悟身边的爱,关爱身边的人,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需要关爱的人。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揭示课题:1、出示:仁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知道“仁”是什么意思吗?2、说文解字:“仁”是个会意字,“仁”由“二”“人”组成,指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要互相帮助,相互亲爱。
孔子有个学生叫樊迟,他有一天也问,仁是什么意思。
“仁”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内涵,最基本含义就是“爱人”。
所以“仁者,爱人也。
”。
3、出示课题:仁者爱人(学生齐读)二、古诗渗透,爱的种类1、导语:我们中华是个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来诠释各种的爱。
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几首这样的诗,让我们做个“找朋友”游戏。
读读古诗,再将古诗名称与左边爱的类别相连。
对朋友的爱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动物的爱: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对家乡的爱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亲人的爱: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你真行!”的评价,而且知道了世上有对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动物的爱,对家乡的爱,除了上面讲述的还有对老师的爱,对陌生人的爱……三、推送资料,情景感悟:1,由《游子吟》相机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你能讲一个尊敬长辈的故事吗?3、讲述真实案例导语:是呀,“爱”写写才10笔,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可做起来是那么的不容易呀,让我们走进爱的故事,去认识一些有爱心的人。
(完整版)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一读1•6至6•30,分析:1•6【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指做子弟的年轻人。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
《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仁:原指对人亲善,仁爱。
这里指仁人,有仁德之人。
形容词作名词。
5.文: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评析】德——才这一章讲的是修身的问题,在家如何,出外如何,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往,这些都是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
然后再讲到做学问的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4•15【注释】1.吾道一以贯之以:用。
一以:即以一,宾语前置。
2.唯:恭敬的应答词。
“唯”与“诺”都是恭敬的应答词,有成语“唯唯诺诺”。
3.何谓也:即谓何也。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5•12 6•30【注释】1.诸:之于,兼词。
2.及:做得到。
1.博施:博,广泛。
施,给予恩惠。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教学重点: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时间:第四周星期二教学准备:无授课类型:自学指导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文导入《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章P9)二.释题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三、文本探究(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仁之则:忠恕忠:尽心竭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读6.30章)恕:推已及人,仁爱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5.12章)“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颜渊》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6.30章)(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6.30章)(解读5.26,10.17,7.9,15.42,9.106)(7.27)仁的实践: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
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 参与度、合作精神等,并记录下来,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状况。
提问法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练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
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
1 2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围绕课文内 容和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文化中的“博爱”
在西方文化中,“博爱”是一种普遍的爱,强调对所有人的平等关爱和尊重。这与儒家思想 中的“仁爱”有相似之处,但西方博爱更强调普遍性和平等性。
印度文化中的“慈悲”
在印度文化中,“慈悲”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强调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这与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有相通之处,但印度慈悲更侧重于对弱者和受苦者的关怀和帮助。
内容概述
本课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 包括仁爱的定义、内涵、实践方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掌握《仁者爱人》中的重点字 词、句式和文章大意,理解孔子的仁 爱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培养仁爱之心,关注社会、 关爱他人。
能力目标
和冲突。
培养健康人格
仁爱思想对于培养健康人格具有 重要意义。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 人,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宽 容的性格,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道德价值。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仁者爱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视频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有何感受。
Step 2:阅读与讨论(10分钟)教师分发故事《仁者爱人》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仁者”是指什么?如何理解“仁者”的概念?- 故事中的“爱人”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需要被爱?- 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成为“仁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展示对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Step 3: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展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对话。
每个小组只需要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但要求表演出主人公如何展示对他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但要保持故事中的核心思想不变。
Step 4:语言练习(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册,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 选择和圈出故事中含有关爱和乐于助人意义的词语。
2. 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填空练习,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填写。
Step 5: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其中一个角色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是如何成为“仁者”,展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行为。
学生应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修改彼此的写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6:分享和总结(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自己所写的短文,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讨论,强调“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并鼓励学生将这样的品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苏教版《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三:仁者爱人 教学设计
课题:《仁者爱人》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
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1、识记:颠沛()譬()施()矣同也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
意指何止是仁。
(5)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7)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
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大学语文仁者爱人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题:仁者爱人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仁者爱人”这一儒家核心思想的内涵。
2. 分析“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3. 探讨“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仁者爱人”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2. 当代社会对“仁者爱人”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一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献资料、教学PPT。
2. 学生预习相关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什么是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仁者爱人”的出处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二、讲授新课1. “仁者爱人”的内涵- 解释“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
- 分析“仁者爱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
2. “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以《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为例,分析“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仁者爱人”的特质。
3. “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分析“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仁者爱人”。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理解“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仁者爱人”?- 如何将“仁者爱人”与个人品德修养相结合?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仁者爱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
2. 布置作业:-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中体现的“仁者爱人”思想。
-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意义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
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
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
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
“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
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
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
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应该这样读:“弟(dì)子,入则孝,出则弟(tì)”。
其实“弟”通假的情况我们刚才就遇到了,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古今异义词
问:前四章仅有的一个通假字已经被大家找到了,那么古今异义词呢?
3、词类活用
问:这四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文字,活用字却不少,我给大家列了个表格,请大家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
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使动 D.意动 E.形作名 F.动作名
4、特殊句式
除了活用字,这几章的特殊句式也很典型,大家找一找。
①宾语前置
A.吾道一以贯之:以一贯之。
介词的宾语前置。
B.门人问曰:“何谓也?”:谓何也。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何如:如何。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判断句
A.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请一学生翻译,不能看译文。
——先生的学说,就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仁就是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也行得通。
)
5、自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在这几章中同学们有难以落实的字词或者有难以理解的句子吗?
(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陈老师我说“解人一疑,不亦悦乎!”,哪位同学乐意帮他解疑?)
五、研习文本
过渡:掌握文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本,探究儒家“仁”的内涵。
1. 自由朗读,从这四章中找出最能表现“仁爱”内涵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明确:一个词:忠恕。
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分析:那么“忠恕”指的是什么?它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是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
明确:第二章的注释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对人尽心竭力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2.分析内容
①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是一位老师。
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多学点知识,可是第一章的末尾,孔子
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观?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问:那么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②问:孔子的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并且一直以“仁”来教导他的学生,那么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弟子们是否达到了“仁”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三、第四章。
A.齐读
B.子贡说的这句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其实可以用他的老师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是哪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们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徒,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孔子为什么认为子贡做不到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常难做到的,即使是尧舜这样的明君也很难达到。
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呢?
明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圣人。
3、拓展:讲个“推己及人”的故事:
话虽如此,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故事,例如: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钟爱之情自不必说。
郑板桥由爱自己的儿子,推及到爱仆人的儿女。
他在山东做官时,给他的弟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
”身为朝廷命官的郑板桥,将仆人的儿女与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在家事中特意叮咛,不许自己欺侮他们,有东西大家分享。
几百年来,人们敬仰郑板桥,不只是他的写画技巧高超,还由于他的人品高尚。
郑氏的推己及人做法,表现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意识,是一个“仁者”。
3、讨论:
孔子主张“爱人”,倡导“忠恕”,那么两千年过去了,孔子的学说对我们还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举例说说孔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观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父母交流、和同学交往、管理、经商……)有何指导意义?
请两三位学生发言。
教师:以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怎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想做自己对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比如,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欺负你,你就不要欺负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的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写字时,你的动作就要放轻;你不希望你的坐位附近有垃圾,你就要不随地抛垃圾。
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而得到别人的理解,即使未能获得别人的理解,自己也是问心无愧,因自己是堂堂正正地做人。
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我们如果本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则处世,就会使自己接近于一位“仁者”,也能使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六、课堂小结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
我们如果真心想达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
”
这就是所谓的“求仁得仁”。
只要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识,普通人也是能达到“仁”的。
七、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章。
八、板书: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