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

合集下载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前言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202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有关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信息。

1. 背景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即原本对某种或某类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不受该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的现象。

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感染治疗失败、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2. 202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根据全球多个疾病监测机构和研究报告,2023年细菌耐药性呈现以下特点:2.1 常见细菌耐药性情况在2023年,常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等。

这些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相关感染更难以治疗,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2 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于医院、社区和农业领域。

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用药,推广合理抗生素使用政策,成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举措。

2.3 多重耐药菌问题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在2023年,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多重耐药菌衍生的感染更加难以治疗,对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3. 防控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以下是2023年的主要防控措施:3.1 加强抗生素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用药制度,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r s e t ey T e s n i vt ae o ie b ce p ce o e fp r z n l s s l a t a 8 7 . Co c u i n e p c i l . h e st i r t fAen t a trs e i st eo e a o e p u u h c a w s 5 . % v i y o n l so I p n m , me o e e , mi e e rp n m p p r cl i e a i n, i p p rcl l s tz b ca a d c fp rz n l s s l a t a e g o ie a i n p u a o a tm n eo e a o e p u u b ca h v o d i
pp r cl i e a i n, p p r el l s t z b c a n eo ea o e p u u b c a w r 9 1 , 7 . % , a d 6 . % i i e a i n pu a o a t m a d c fp rz n ls s l a t e e 6 .% i 61 n 31
6 .% , 31 头孢 哌 酮/ 巴坦 对 不 动 杆 菌 属 的 敏 感 性 为 5 .%。 结论 : 胺 培 南 、 罗培 南 、 拉 西林 、 舒 8 7 亚 美 哌 哌拉 西 林/
他唑 巴坦和 头孢哌 酮/ 巴坦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茵属所致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舒
关键词 铜 绿假 单胞茵 ; 不动杆 菌 ; B 一内酰胺酶 ; p 内酰胺酶 抑制剂复合剂 ; 耐 药性/ 一 耐药机 制
M eh d to S s e t i t tss o h a t it s u c pi ly e t b i t t e n i oi we e e o me f r s l td s u o n s c u i o a n b c r p r r d o i ae P e d mo a a r g n s a d f o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泛耐药菌株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笔者就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基因分型、防治对策及病原治疗等作了综述。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成为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临床上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菌比例可高达70%以上,泛耐药菌比例可高达50%以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由4.6%上升至14.3%,最高可达到42.1%。

笔者就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基因分型、防治对策及病原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1 泛耐药菌定义及流行病学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是指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绝大部分或全部耐药,但多黏菌素类除外。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同样都是需氧的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医院中呼吸机、蒸馏水容器、瓶装水、静脉营养液、湿化器吸引管、冲洗液人工通气装置等可能受到该菌污染。

其还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原体,尤其是有免疫缺陷和ICU监护室的患者。

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亦可引起腹膜炎、心内膜炎、眼内炎等。

2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机制2.1 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均可产生染色体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可能选择出抑制高产AmpC酶的突变株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第3代头孢菌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

此外这两种菌尚可产生多种其他J3一内酰胺酶以及丝氨酸或金属碳青霉烯酶(IMP、VIM酶)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被广泛认为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能够造成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机械通气、烧伤、固定术后等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然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需要得到详细的研究和指导。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主要归因于其先天性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以及后天性的耐药机制的获得。

先天性耐药性基因包括外膜通道蛋白质的相关基因、多药泵的基因等,可以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的能力。

后天性耐药机制则源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1.多重抗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MDR是指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

这种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多药泵的过度表达,它能从细菌细胞中主动排出抗生素,从而降低抗生素在细菌内的有效浓度。

2.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得这些药物失去抗菌效果。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也能产生金属酶,使得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

3.碳青霉烯酶 (Carbapenemases):碳青霉烯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是目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为重要的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主要分为A、B、D三类,其中KPC、NDM和OX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给其抗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菌治疗策略:1.组合用药:针对临床上难以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的组合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05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

非发酵菌指的是不能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肠杆菌属(Escherichia)。

这些菌株在感染过程中发展出多种耐药机制,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探讨非发酵菌耐药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多重耐药性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呈现耐药现象。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以及耐药菌株的自身进化使得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给抗生素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耐药机制非发酵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其中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药物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以及β-内酰胺类药物酶的产生等。

这些耐药机制共同作用,使得非发酵菌株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大大增强。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医院感染成为非发酵菌耐药的主要途径。

它们可以通过医疗设备、空气和手术室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感染发生,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非常困难,临床结果往往不理想。

应对策略强化抗生素管理与合理使用为了应对非发酵菌耐药,强化抗生素管理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在医院中,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途径。

此外,通过加强医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减少无效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发展新型抗生素当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十分重要。

目前的抗生素对非发酵菌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发展新型抗生素。

在研发新型抗生素时,应该考虑耐药菌株抗药机制,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等。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发酵菌的耐药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以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住院患者和疾病患者。

然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成为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以及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首先,我们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靶变异和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

靶变异是指细菌通过修改或改变其靶位点,从而使原本敏感的抗生素不能有效作用于其细胞。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转移性基因传递等方式实现。

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是指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其他耐药菌株中获取耐药基因,进而表达耐药性。

这种机制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多种耐药性。

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是指同时或连续应用多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发展和减少副作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同时或连续靶向细菌的不同机制。

由于耐药性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抗生素很容易激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敏感性。

这对于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和治疗复杂感染特别有效。

然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物代谢酶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

其次,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叠加,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存在成本问题。

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会增加治疗费用,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以及人体的多种环境中。

它是一种典型的致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表现出严重的致病性。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一直处于科学界的关注对象,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就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耐药性与耐药机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

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多样复杂,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药物外排泵等多种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耐药菌株基因组和转录组,探索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为耐药性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生物膜形成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这是其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膜能够提供菌体对外部环境的保护,使得细菌在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下更加耐受。

研究生物膜形成的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抗菌靶点并研发新的抗菌药物。

3. 毒力因子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和溶解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破坏作用至关重要。

研究毒力因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 宿主与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过程受宿主的免疫反应调控。

研究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以及如何调节炎症反应的平衡,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揭示了T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作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未来发展方向: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遗传变异和耐药机制,有助于抑制其耐药性的发展。

2. 手性药物的研发: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手性药物的耐受性与其表面的膜组分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471003河南洛阳市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然后按标准鉴定程序进行鉴定。

药敏实验: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了15种抗生素对其的抗菌活性。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率较高,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100%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抗生素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临床各种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极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比率最大【sup】[1]【/sup】。

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2008年~2009年分离的9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9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于2008~2009年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咽拭子、浆膜腔液、脓性分泌物等标本。

菌种鉴定:标本按常规培养分离,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药敏纸片: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

MH培养基由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药敏纸片由天坛生物药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质控菌株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判定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

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药敏数据统计软件。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2008~2009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共92株(临床总分离菌1025株的9.0%)。

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唑啉100%、头孢呋辛100%、头孢噻肟100%、头孢曲松100%,哌拉西林36.2%、头孢他啶29.1%、头孢吡肟27.3%、头孢哌酮45.3%头孢哌酮/舒巴坦32.5%、庆大霉素38.6%、阿米卡星31.3%、环丙沙星56.3%、氧氟沙星59.1%,亚胺培南5.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石岩刘大为教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重耐药株(MDR),因其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我们可能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故而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仅就其耐药发展趋势、治疗选择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不动杆菌耐药发展趋势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

同时不动杆菌属耐药机制复杂,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又因其生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故人们更加关注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

自1991年纽约首次爆发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后,该菌的耐药日益严重。

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该菌对一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上升至46%~54%[1]。

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

此后该菌的耐药性仍在飞速进展,1998年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分离出对目前常规检测的药物全耐药的不动杆菌,称之为泛耐药菌(PDR-Ab)。

自此这一菌株在全球迅速增加。

该菌的耐药并非偶然,它与细菌耐药变迁的总体趋势一致。

目前研究认为获得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强度、免疫力、基础心肺功能、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有关,这些决定了它在院内的分布以ICU、血液、移植、烧伤等病房多见。

它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脑膜炎等,其中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已越来越受临床的关注。

该菌耐药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不仅如此,随着PDR-Ab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我们真正推向无药可治的地步[ 2-4 ],故近年来掀起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热潮。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10年间变化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10年间变化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21Mar ,25(3)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10年间变化董咪娜1a ,范剑波2,刘朝敏1b作者单位: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a 医院感染管理部,b肿瘤科,四川成都610500;2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骨科,四川乐山614000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间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流行病学变化特征。

方法收集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菌株的基因型差异,PCR 扩增测定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

结果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间从呼吸科住院病人分别收集134株和8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为4.3%和2.0%。

2007—2008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高于2017—2018年间菌株的耐药率(P <0.01)。

MLST 结果显示2007—2008年间菌株具有15个基因型,2017—2018年间菌株具有9个基因型,其中ST235、ST111和ST175为最流行的基因型,菌株的基因型1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

2007—2008年间共有1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 -4,5株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VIM -2,而2017—2018年间仅2株菌携带IMP -4基因,无其他金属酶基因存在。

结论该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MLST 基因型谱稳定遗传,且IMP 和VIM 仍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重要耐药机制。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细菌;流行病学;碳青霉烯酶;多位点序列分型Studyonthechangeofresistanceand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seudomonasaeruginosa in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during the past 10yearsDONG Mina 1a ,FAN Jianbo 2,LIU Chaomin 1bAuthor Affiliations:1a 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1b 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Leshan Geriatric Hospital,Leshan,Sichuan 61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therespiratory department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during the past 10years.MethodsThe P.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of inpatients in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Chengdu Medical College in 2007-2008and 2017-2018.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gainst P.aerugi⁃nosa was determined by agar plate dilution method.The difference of bacterial genotypes was analyzed by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and the carbapenemase genes were determined by PCR amplification.ResultsA total of 134and 85P.aeruginosa isolateswere collected from inpatients in 2007-2008and 2017-2018,and the detection rates were 4.3%and 2.0%,respectively.In 2007-2008,P.aeruginosa strains had a high resistance to almost all of the antibiotics tested,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rains in 2017-2018(P <0.01).The MLST results showed 15genotypes in 2007-2008and 9genotypes in 2017-2018.ST235,ST111and ST175were themost prevalent genotype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genotypes during the past 10years.In 2007-2008,14carbapenem -resistant P.aeruginosa carried the IMP -4gene,and 5strains carried the VIM -2gene.In 2017-2018,only 2strains carried the IMP -4gene,and no other genes were found.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istance of P.aeruginosa in our hospital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re is a stable MLST genotype spectrum,and IMP and VIM are still an important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P.aerugino⁃sa.Key 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bacterial;Epidemiology;Carbapenemase;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机会病原菌之一,常引起囊性纤维化住院病人的慢性肺部感染[1-2]。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8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59-02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3种细菌之一。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多重抗药性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多重抗药性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多重抗药性机制的调查与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不仅是一种自由生活细菌,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病原菌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免疫抑制剂使用者、重症患者等,其耐药性和多重抗药性机制日益受到关注。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外源性基因水平传递、表观遗传和进化压力等方面。

基因突变是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突变主要发生在其基因组中与抗生素靶标以及药物转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上。

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抗生素的靶标变化,从而使得抗生素无法与其结合,或是影响药物转运和代谢系统,导致药物无法进入细胞或被迅速排出。

外源性基因水平传递也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质粒、转座子等外源性遗传元件的水平传递,细菌可以获得来自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种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细菌之间,甚至跨物种传递,加速了耐药性的传播。

此外,表观遗传和进化压力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改变基因表达的现象,这些改变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

而进化压力则是指环境的选择压力,当环境中存在抗生素时,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菌株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优势,从而逐渐形成更强的耐药性。

除了耐药性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存在着多重抗药性,即对多种不同类型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多重抗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表达沟通分子的quorum sensing系统、产生耐药性蛋白质泵和生物膜的形成等。

quorum sensing系统是细菌用于感应密度和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

通过分泌和感应沟通分子,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调控一系列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表达,使得菌株在高密度状态下更容易形成生物膜、产生耐受抗生素的蛋白质泵等。

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分析

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分析

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分析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强,从而导致抗生素失去疗效。

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给医疗领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的现状和耐药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1.细菌耐药的现状:细菌耐药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对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因细菌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0万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耐药的情况不断加剧,目前已有超过20种细菌对至少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一些耐药细菌还能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传播耐药性,增加了控制和治疗它们的难度。

2.细菌耐药的机制:(1)突变:细菌通过突变产生抗药性,使其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突变可能发生在细菌的DNA中,导致产生新的蛋白质,从而改变细菌的代谢途径或细胞结构,使其对抗生素不敏感。

(2)水解酶产生:一些细菌能够产生水解酶,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避免其杀菌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

(3)靶标修饰:有些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的结合靶点来减少其效果。

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改变其靶点,从而使得甲氧西林无法结合并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4)药物泵:细菌可以表达药物泵,将抗生素从细菌细胞中泵出,从而减少抗生素在细菌内的浓度,降低其杀菌效果。

常见的药物泵包括多药耐药泵(MDR泵)和外膜通道蛋白(OMP)。

(5)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不当或滥用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细菌暴露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从而促进耐药基因的选择和传播。

当细菌面临抗生素时,仅有少数表达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转移这些基因给后代细菌。

3.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1)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减少细菌面临选择压力的机会。

(2)开发新型抗生素:鉴于细菌耐药的增加,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生素来对抗耐药细菌的威胁。

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

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
医疗资源负担加重
耐药性的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病例的增加将导致医疗资源紧 张,加重医疗体系的负担。
对抗生素研发的挑战
新药研发周期延长
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给抗生素研发带来了挑战,新药 的研发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资源。
药物有效性评估难度增加
由于细菌的变异速度很快,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可能 很快发生变化,对新药的长期有效性评估带来困难。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是一种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分类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容易对多 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是医院 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产生抗菌药物酶
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产生多种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能够分解抗 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感谢各位观看
THANK YOU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也呈上升趋势,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物作用靶点、降低抗菌药物的渗透能力以及外排泵机制等。
耐药现状的严重性: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已经非 常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这些细菌的耐药性 不断增强,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失去效果,导致 患者感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情况。
药物研发方向的调整
为了应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抗生素研发需要更多 的关注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的拓展。
#O6
应对策略和建议
#2022
加强耐药监测和预警
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 测,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 性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90
80
70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60
头孢哌酮/舒巴坦
50 40 30 20 10 0
91-93 94-96 97-99 2k-02 P2U00M3-0C5 H22000068- 2009
亚胺培南 头孢他定 头孢曲松 头孢吡肟 环丙沙星
PUMCH血流感染的192例金
PUMCH血流感染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
MIC90范 围 一君® 1 4 16 16 128 32 64 8 8 8 2 32 64 64 64 8 4 2
CAZ 4 128 128 4 128 8 32 1 32
0.25 8 64 16 8 128 32
>0.25 0.5
AMP/S BT 1 4
128 64 >256 128 >256 32 128 32 8 256 256 128 256 64 32 128
MBL、OXA、IMP:碳青霉烯类耐药
膜通透性低(Omp A)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B-内酰 胺类等耐药
鲍曼不动杆 菌
多种耐药机制并存:“耐药岛” ,多重耐药或泛耐药、消毒剂
12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
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舒巴坦(4:1) 头孢哌酮/舒巴坦(2: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耐药
MIC均
绿脓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50 头孢他啶 45 亚胺培南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89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 1 2 3 4 5 6 7 8 9
Xu Yingchun, PUMCH
PUMCH尿液标本前10位的菌株
Organism Escherichia coli Enterococcus faecali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 pneumoniae Enterococcus faecium
% 敏感% MIC50 MIC90

12.3 36.9 32 128 23.68
22.1 50.8 16 64 13.725
43.4 44.3 32 G256 17.032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58.2 36.1 128 62.3 34.4 32
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
G256 47.9 256 26.534
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 耐药现状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
• MRSA • VRE • 产ESBL 、AmpC的 ECO 和 KPN • 产KPC酶的肠杆菌科菌
• MDR AB • CR AB • MDR PA
耐药机制
ESBL:3 代头孢耐药及酶抑制剂敏感 Amp C 高产:3代头孢及酶抑制剂耐药
低产:3代头孢敏感 高产:3代头孢及酶抑制剂耐药
MBL、KPC:碳青霉烯类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1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
抗菌药物
耐药 % 敏感% MIC50 MIC90 MIC均值
哌拉西林/舒巴坦(4:1)
20.6 79.4 8 256 16.686
头孢哌酮/舒巴坦(2:1)
26.1 61.8 16 128 15.023
哌拉西林-舒巴坦(一君® ) 抗不动杆菌活性
胡云建、艾效曼等,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其对照药对206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2006年8月
哌拉西林-舒巴坦(一君® )对绿脓与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显 著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M SSA)22 表皮葡萄球菌(M SSE)22 产ESBL大肠埃希菌17 大肠埃希菌133 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13 肺炎克雷伯菌80 绿脓假单胞菌97 变形杆菌10 摩根摩根菌10 痢疾杆菌37 弧菌8 阴沟肠杆菌15 产气肠杆菌18 沙雷菌21 枸橼酸杆菌12 不动杆菌19 耶尔森菌6 气单胞菌4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3.6 76.4 8 128 13.189
头孢他啶
26.7 69.1
4
256 7.324
头孢吡肟
20.6 70.9 4 128 6.43 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
哌拉西林舒巴坦(一君®)抗绿脓杆菌的药物敏感率高
王辉等,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对照药物对1202株7省市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2007年3月;
PIP 2 16
128 128 >256 256 256 64 128 16
2 256 128 >256 256 128
2 4
S BT 128 >256 256 256 >256 >256 >256 128 >256 256 >256 >256 >256 >256 256 >256 >256 128
Candida albican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aphylococcus,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Torulopsis (Cand.) glabrata
Num. %
208 34
63 10
41 7
39 6
Dongke Chen, yunjian hu, xiuzhen zhang,Chi n Pharm J , 2002 J uly , Vol . 37 No. 7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
EARSS 2007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状况
耐药机制
ESBL:3 代头孢及酶抑制剂耐药
AmpC
33 5
26 4
20
3
19
3
17
3
14
2
PUMCH血流感染前10位的菌株
Organism
Num. %
Staphy. coagulase negative 172 25
Escherichia coli
102 15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53 8
Staphylococcus aureus
41 6
Enterococcus faecium
39 6
Pseudomonas aeruginosa
35
5
Enterococcus faecalis
32
5
Klebsiella pneumoniae
32
5
Candida albicans
12
2
Enterobacter cloacae
8
1
血流感染的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
100
Oxacillin
95
Gentamycin
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
90 85
Ciprofloxacin
80
TMP-SMZ
75 70
Linezolid
65
Vancomycin
60
55
50
45
40Βιβλιοθήκη 35302520
100
Oxacill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