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优质课导学案_2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古诗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教学过程:一、回顾李白,引出课题1、导入:提到唐代大诗人李白,我们首先想到他的哪一首诗?诗人总是如此敏感多情,对大自然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另一首诗,去感受诗中的美景和诗人的美好情感。
2、解释课题——望(往远处看),看书中注释了解天门山。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指出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引出这节课新字的学习2、我们认识了这首诗的生字,那么请我们一起再准确的读一读这首诗。
三、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试着划节奏和注意它的重轻音。
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大家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并用交流的方法自学古诗。
2、学生交流用这些方法读懂了那个字,那个词,那句诗。
3、多媒体出示带有插图的诗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句。
(1)齐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你从哪个字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分析“断”,指导朗读。
(2)读“碧水东流至此回”,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回”,感受长江水的汹涌澎湃。
(3)体会“两岸青山相对出”中“出”化静为动写天门山美景的妙处。
五、再现画面,想象说话1、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轻的你——李白刚刚25岁。
你满腹才华,离开家乡,准备大展宏图,作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于是,你顺江而下,遍访名山,寻访名流。
不知不觉,你已乘风破浪,来到了安徽当涂,望到了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这一出一来之间,你已经完全和天门山融合在一起。
此时此刻,你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强烈的情感。
那么请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把你内心的呼唤写下来。
六、叠读古诗,读出韵味。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导学案 精选1篇
一、《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导学案1. 诗歌背景介绍《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天门山美景的诗篇。
天门山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长江与汉江的分水岭,具有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
李白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天门山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歌结构分析《望天门山》共分为五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字。
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3. 诗歌内容梳理(1)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太阳落山的景象,以及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色。
诗人通过对比太阳与山的关系,表现了时间的流转;通过黄河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源远流长。
(2)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愿望。
诗人通过“欲穷千里目”来表现自己对远方的向往,而“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自己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3)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千山万水的场景。
诗人通过猿声与轻舟的形象,表现了自己行进过程中的不屈精神和坚定信念。
(4)第四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两句诗通过青山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人认为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无法阻挡自己前进的步伐。
(5)第五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通过桃花潭水与汪伦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对友情深厚的感情。
4. 诗歌主题思想《望天门山》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
同时,诗人也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使诗歌更具人文关怀。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在线平台或微信群,发布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成果,如对诗句的解读、个人的感受等,以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望天门山》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门山的自然风光视频或图片,引出《望天门山》的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望天门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创作方法: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如立意、构思、表达等,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开展诗歌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的能力。
4.针对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设置写作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欲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方便学生朗读、理解和背诵。
4.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5.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学习的环境。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诗歌相关的装饰,如诗句挂饰、图片等,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公开课导学案_0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走进仙人同学们,咱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很多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记得咱们跟着语文课文游览过黄山奇石,欣赏过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尝过新疆的葡萄,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仙人”,到湖南张家界参观一处名胜——天门山。
这位仙人是谁呢?对,就是李白,怎么猜出来的?(预习,积累的知识)(师随机鼓励运用第三单元的学过的猜测方式)课件出示:李白简介,李白除了是诗仙,还有一个特点?对就是酒仙。
(课件出示)诗圣杜甫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李白》,师读。
咱们已经积累过不少李白的诗篇了,耳熟能详的看这两首(课件出示静夜思和古朗月行)指生读,看红色字感受李白运用的比喻和他善于联想的特点再看这两首(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指生读,看红色字感受李白极度夸张的特点,再读一首《秋浦歌》加强感受二、学习新知,层次品读(一)、初读读正确,读节奏1、咱们今天就来学习《望天门山》,天门山课文有注释,读一读,了解一下。
“望”的意思是看,是远看,指导读长读重。
2、预习过古诗,能正确朗读吗?指生读3、认识生字,识记生字,指导书写“楚”4、指导读节奏。
孩子们,诗光读出节奏是不够的,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感来,读出诗的韵味来。
(课件出示节奏线),指名读,齐读!(二)、再读读出画面,读出意思孩子们,2221的节奏,读后好听多了,好像唱歌一样。
可李白大诗仙的诗不仅能当歌唱,还能当画赏呢。
《望天门山》一句一景,像是连环画,请默读课文,找一找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圈出来。
1.生汇报:天门山、楚江、孤帆、日2、师引导:这些景物合在一起是什么感觉呢?比如山是高的,水是(辽阔的),太阳,孤帆又离我们(很远),所以这境界是高远辽阔的。
读的时候,尽量慢一些,开阔一下。
学生试读。
3、再看这幅连环画的颜色:山(青)水(碧)帆(白)日(红),带碧的诗我们学过不少呢。
(课件出示《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碧青红白构成了一幅色彩多么明丽的连环画呀,读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李白又化身为一位天才摄影师了,再读这首诗,脑海里是否能浮现这一副高远辽阔,色彩明丽的图画,如果有,恭喜你离仙人又近了一步,读出了画面感。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课导学案_12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山的图片。
师: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山的诗句,也积累过很多的诗句,你能说说你所积累的关于山的诗句吗?指名回答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3、出示古诗,介绍诗人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5、相关链接:天门山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
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些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3、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诵读。
三、学习古诗,初步感知过渡:《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
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提示学习方法: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抓字眼体会诗境。
(一)《望天门山》这题目是什么意思?远看天门山。
(二)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1)理解词意,适时教授生字“断”。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2)这句诗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天门山楚江水(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3)从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怎么样?用词语形容高耸、雄伟,险峻这样雄伟的山被江水冲断,我们又感受到了水怎么样?湍急,汹涌,奔腾(4)“断”、“开”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劈山断的壮观景象。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投影仪
-白板
-教学PPT
-纸质教材《望天门山》
-打印机(用于打印相关资料)
课程平台:
-校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如学校自建的OLE平台)
-电子教材和阅读软件
信息化资源:
-与《望天门山》相关的视频资料
-古诗朗读音频文件
-字典或在线词典工具
-古诗学习网站或在线课程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望天门山》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朗读节奏和韵律感。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汉字认读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意象。通过对这些已有知识的运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的内容,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深化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1.在导入新课时,虽然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提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望天门山》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望天门山》的重要性和意义。
-拟人:如“碧水东流至此回”,拟人化江水似乎有意识地绕道而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导学案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预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
导学案
情境导入确立目标
1、播放视频山水图片
2、(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2、我能联系课文中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着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我想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
精读点拨
深化理解
出示学路导航三:
(播放视频)体会作者的创作过程。
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3、学生质疑教师板书问题。
预习质疑自主探究
出示学路导航一:
学生交流
1。初读先感知.
2.朗读晓诗韵
3.研读解诗意
4.研读悟诗情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读拓诗境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合作交流
体验快乐
出示学路导航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导学案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时
1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10.31
授课时间
11.6
执教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公开课导学案_1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写诗人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作者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从一年级到现在,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学习了29首古诗,此外他们还从课外积累了一些古诗。
学生知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如:通过理解字词进而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注释理解诗意等。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望天门山》,并制作了介绍诗人李白的微视频让学生收看,知道了李白的生平、经历和代表性的作品。
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了一些了解。
有了这些知识和能力的铺垫,学生学习课文来就轻松多了,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理解诗意,想象诗景。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想象诗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望天门山李白一、复习绘景的古诗,激情导入。
1、复习古诗,激发情感。
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风景如画。
请看(出示图片),雪山、草原、蒙古包,你会想到一首诗——《敕勒歌》;看到奔流如海的黄河,你会想到——《登鹳雀楼》;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你会想到——《望庐山瀑布》。
这些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的诗篇,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们。
2、聚焦课题:“望”字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天门山是什么样的山?(指导读课题)二、朗读诗句,粗知大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话: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生:天门山真雄伟啊!生:天门山真险峻啊!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1、大声读古诗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生:“天门”是什么意思?——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生;天门中断楚江开2、学习第一句诗①指名读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
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
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设计: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学生活动设计]:朗读讨论作画背诵【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
单 课 时 导 学 案
主备人:备课时间:2018年 月 日上课时间:2018年 月 日
学 习
内 容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
课时
第1课时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能运用多种方法,如结合注释、看背景图片等理解诗句意思,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
学 习 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语言描绘自己从古诗中想象到的画面。
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感情。
学 习
准 备
预习内容:
学习工具:
导 学
流 程
内容与互动(质疑、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
小结归纳
激趣
立向
预时:分
师: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看到了什么?
生:全班讨论
师:今天我们一起随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望天门山,感受一下天门山的陡峭。
《天门山》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__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展示组:
面带微笑
昂首挺胸
声音响亮
互动组:
积极主动
有礼貌
不重复
训练立能
预时:分
1.试着背诵,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唐)罗隐
,
。
,
?
评馈
立思
预时:1分
谈话导入
自探立学
预时:分
一、诵读古诗:正确、流利、有节奏。
二、品读古诗:
1.说说从诗中读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7 故事三首之望天门山
课时
1
课型
朗读理解
主备人
编号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
(2)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
(3)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4)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达
标
检
测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
2、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学习
收获
拓展
延伸
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望天门山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断 开 流 回 出 来
2019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单
课题
17 故事三首之望天门山
课时
设计者
使用者
编号
学习
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自来自主学习
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4.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合
作
探
究
1.探究诗句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读一读前两句,引导想象画面。
3、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课堂
小结
学生从字词、诗歌内容、诗人等方面理解总结自己的收获。老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拓展
延伸
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3.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 主 学 习
1.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4.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合
作
探
究
1.探究诗句的意思。
(3)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结合背景了解这首诗中描述的事情。
2.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2)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
(3)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4)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古诗,试着说说李白的诗歌的特点。
2.(板书:李白)关于李白,同学们了解多少?
3. 25岁的李白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3)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感情朗读,指导背诵,全班一起朗诵。
达
标
检
测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