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合集下载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的重要意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 度的几点理由: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 机制的失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 定器”的作用。
(different tax expenditure categories )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the budgetary control of the tax expenditure )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二)税收支出分类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分类
1.照顾性税收支出 2.刺激性税收支出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税收支出预算控制常用的三种类型: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财政补贴 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贴息 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与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期末复习_陈共.doc

财政学期末复习_陈共.doc

财政学复习一、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政府如何干预,政府在干预过程中存在哪些失效?(一)市场失灵表现1、垄断条件:唯一的厂商、无替代品、存在行业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二)政府干预手段1、管制一产权界定2、规定价格一征税、补贴3、生产一国有企业(三)干预失效1、短缺和过剩2、信息匮乏3、官僚主义和无效率4、缺乏市场激励5、政策的频繁转变6、选民不了解7、不代表人民的政府8、缺乏个人自由二、简述财政的职能及实现的机制和手段(_)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是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

三、画图论述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法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规模一般很大,而且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全部市场的需要。

随着产量的增MR:边际收益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AR:平均收益(1)如令价格P”t=MC,则产出为0A,该部门将蒙受P mt DEF的亏损;(2)如任由市场定价,则在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MR=MC,此时的价格为P”,产量为0C,而利润为GHIP”;(3)如以平均成本(AC)定价,平均收益(AR)等于价格,此时,价格为P”,产量为0B, 厂商的损益持平,无额外利润可获。

《财政学》重点复习资料

《财政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政府有机论: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

2.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创立的东西。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四章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为公共商品2.非竞争性:一旦被提供,多一个人消费还物品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3.非排他性:要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就是不可能。

4.课后习题10第五章外部性1.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确立了,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只要财产权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2.庇古税: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收税以补偿收到外部不经济影响的厂商或消费者,或者对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给予补贴,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改进资源配置的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外部经济部门的生产,并限制不经济部门的活动。

3.怎样校正外部性?方法有哪些?p77-82(1)私人对策①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②合并: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③社会习俗:有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考虑他们产生的外部性。

道德格言劝导人们为他人着想,从而把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2)公共对策①税收:庇古税②补贴:对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

③排污税: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量收庇古税。

能实现预期污染减少量,当存在不止一个污染者时,排污费还是有一定的明显优势,能以可能的最低成本实现污染减少。

④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又称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

即对排放的每单位污染而发放许可证。

4.p102.d9第6章政治经济学1.林达尔定价方法:免费搭车者问题会导致公用品的有效提供不足,这时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适当税制筹资,由全体选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共用品提供的数量。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精编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精编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一、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4个)(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二)借鉴西方财政学(三)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四)继承和发展二、财政的概念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三、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P29第三章一、支出经济的分类(一)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二)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二、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一)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一)经济性因素(二)政治性因素(三)社会性因素第四章一、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三类科目(一)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二)公共安全,包括武装警察、公安、检察、司法等;(三)外交,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流等二、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和效率(简答或论述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一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不仅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之间分布的级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级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

四、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P85第一段(简答或论述题)第五章一、政府投资的特点P100第三段二、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一)公用性;(二)非独占性;(三)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第六章一、财政补贴的分类(一)禁止性的补贴(又称红箱补贴)(二)可诉补贴(又称黄箱补贴)(三)不可诉补贴(又称绿箱补贴)二、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三、税收支出分类(一)照顾性税收支出。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和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 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分析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分析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八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A、理性预期学派B、公共选择学派 C、供给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2.()提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政府只当“守夜人”就行了。

A、凯恩斯B、布坎南C、亚当·斯密D、马克思3.通过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等,运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运行的是()。

A、萨缪尔森B、布坎南和图洛克C、拉弗D、马克思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增加居民收入B、促进经济增长C、实现社会公平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亚当·斯密将()形容为“看不见的手”。

A、价值规律B、帕累托最优状态C、宏观调控D、市场规律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需求结构B、价格结构C、供给结构D、资源配置结构8.我国《社会保险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A.2010 B.2011 C.2012 D.20139.挤出效应是指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的需求量,可能带来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每人投资的萎缩。

A、商品B、物资C、货币D、土地10.在我国,本地区组织征收的属于当地可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称为()。

A、地方财政总收入B、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C、公共预算收入D、全口径预算收入11.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利润B、费用C、工资D、折旧12.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收入C、收费收入D、税收收入13.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B、政府收费C、国债收入D、国有资产收入14.()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C、税收D、政府收费15.被称为“延期的税收”的是()。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2.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3.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制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4.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5.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共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的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半成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他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

8.财政性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形成,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P1499.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在我国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种。

10.税收支出:以特定的法律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最新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最新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复习资料-答案

财政学复习资料-答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周期性赤字赤字变化(增或减)的一部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这部分赤字称为周期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是由经济周期波动决定的,它体现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增减。

(第281页)2、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的,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的概率。

(239页)3、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199页)4、税收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67页)5、公共定价中的二部定价法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

由于二部定价法中的“基本费”是不管使用量的多少而收取的固定费,所以有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由于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特别是电力、城市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法。

(39页)6、结构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

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财政理论(第一章)Ⅰ市场失灵: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主要表现(一)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二)主要表现:①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偏好不合理②收入分配不公平③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两者的区别:(1)提供主体不同: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2)特征不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3)用途不同:公共物品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私人物品为了满足私人需要三、政府失灵原因: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越位:是指应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政府没有办好或没有办Ⅱ、财政一、财政的含义及特征(一)含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二)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财政收支是财政运行的主线,全部财政都是围绕财政收支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有两条渠道: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收支过程就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

财政收支运行的规律是,由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

陈共《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

陈共《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

人大《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第一章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投票规则:投票规则是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一种公共选择程序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这是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有氛围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并且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容易造成政府失灵。

寻租行为:寻租行为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或租金的行为。

政府的某些干预形式,如颁发许可证、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等,为寻租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越大。

二、简述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3.是加强税收调节;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公共定价的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1.二部定价法3.负荷定价法。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1.内源性效益2.部门绩效3.单位绩效。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入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计量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的有形成本,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标准。

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适用于分析成本易计算,效益不易衡量的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

该方法多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功能分: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其他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作用)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张律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a、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c、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分因素析:为了寻求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仅要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而且要分析和控制影响财政支出的微观因素。

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三)政治决策程序:正是因为政治决策与财政支出规模之间的密切关系,才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而公共选择理论则是将经济分析的工具盒方法应用到政治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寻求财政决策的最佳途径。

可以建立财政支出的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对确定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政治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学说:(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

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四章国防费组成: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各占三分之一。

;行政管理支出: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

第五章基础设施: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基础设施是专指提供有形产品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共设施部门:广义的基础设施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提供无形产品的部门。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

此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也适于作为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的方式。

如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机场等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建设进行投资。

政府投资的特点(相对非政府投资的优势)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

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地位,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政府投资的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

三农投入的理由: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所以,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