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何怆的博客——企业营销战略——企业营销战略——企业文化的十字原则:明道、取势、优术、合众、践行
(何沧)企业文化的十字原则:明道、取势、优术、合众、践行“取势,明道,优术”六个字对于HR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已经不陌生了,其最初出自《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之后被广泛作用于企业文化规范化。
但这六个字原本就存在不足,并且排列次序也并非完全符合商场法则,于是笔者贸然将此六字真言增为十字并调整顺序,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对于学术必追本溯源之说,我很赞同,不过今天要与大家讨论的不是学术,而是商场制胜的法则,就不必那么一板一眼了。
明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很多人把道理解成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规律,这并没错,但不全对,孰不知万事万物皆可为道,其中就包含人自己所蕴含的道,即“人道”。
由此说来,“明道”就是通过加强修身,学习多种知识和理念,研习、领悟并通过实践不断地领悟、明确认知、了解自身特性及掌握客观规律。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明道的重要性。
对自身的审视、定位,以及对客观规律的总结提炼是要排在首位的,对自身及环境规则的不了解,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成美公司在其著作《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中已经详细阐述了“先定位”的重要性,我这里就不多加用词了。
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不光人有人道,市场有市场之道——道,根本就是企业存在的本源所在。
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不是根据企业“现在正在做什么”这个角度而去回答,而是应该从企业“为什么要做”这个角度去回答。
一个企业的存在是否对社会,对大众有意义在于其是否遵从了这个社会的普遍价值,也就是这个社会的道。
当这个企业顺应大道时,其必然会创造价值,一种基于普遍的人人均可分享的价值。
这种价值不是基于私欲,不是基于赤裸裸的利益,不是基于某一个群体。
道凝缩在一个企业中就是我们现在所宣扬的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决定了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
一个不清楚自己使命的企业,最多只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
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做”的企业,是很难让组织成员间拥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拥有一个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真正使命,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势必是对社会毫无建树甚至有极大阻碍的。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是什么企业文化的四层次是什么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企业文化的四层次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在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这一章节的知识是我最喜欢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内容。
因为我本人对图形比较敏感,如果用图形来表述一些比较繁雍且较难理解的知识,会比用文字讲述更能让我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涵。
在这一章节中,企业文化被描述成一个靶的结构。
它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文化、浅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核心层文化。
这四个层次的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个整体结构。
我们先从表层文化说起,它是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企业的物质文化。
它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一些器物和标示文化上。
CIS(企业识别系统)就属于表层文化的范畴。
它包括企业的厂房装修、设备设施;产品的结构、外表、特色和包装;厂容厂貌、服务场所;以及企业的信纸信封和员工的工作服等。
物质文化是给客户和社会的第一印象,所以企业一定要加以注重。
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物质文化,但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的企业不一定都成功。
它只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石。
在来看看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浅层文化。
它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活动文化和礼仪文化上,是企业的行为文化。
它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和语言;团体的共性行为活动;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和公关、社交和礼仪活动等。
举例来说,日本丰田公司每一条路中间一定有一条黄线,员工必须走在黄线的右边,不可以超越黄线。
它的企业文化告诉大家,黄线就等于一堵墙,不能超越!碰到客人礼让,公司里面干干净净,想上厕所有标示,就能找到。
所以浅层文化不要去小看它,它体现了整个公司的一种价值取向。
中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制度文化。
它显示了整个企业对文化的一种规范,它包括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文化和纸文化,如企业基本制度、所有权、责任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等。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企业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受到企业重视。
那么企业文化都包含了哪几个方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企业文化包括的方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文化包括的方面1、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
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
2、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3、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4、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
6、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总体印象。
7、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
8、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
9、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文化的功能导向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道:所指的就是价值观、理念、使命、初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决策模式。
法:指的是战略、方向、目标、法规;一定要围绕企业的道来制定。
术:指的是战术、技术、方法、路径;企业管理中的模式、机制、方法、技术等都是术的层面,他是企业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
器:指的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企业运作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工具、设备、仪器等都属于器的范畴。
势:指的趋势、形势;势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惯性;企业如果能提前看清楚趋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及时应对,就会占有主动权。
什么是领导?一流的领导往往就是做好下面这3条:
①、在做事上:给人方法、给人方向、给人力量
②、在做人上:给人榜样、给人智慧、给人快乐
③、在思想上:给人信仰、给人自信、给人希望。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解读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1)三个层次模式。
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产品、服务质量、标志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1)三个层次模式。
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产品、服务质量、标志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道、法、术”三元视界下的考释
企业文化“道、法、术”三元视界下的考释摘要: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未来商战的决胜之道,已经不可逆转地从企业建设的“幕后”走向“台前”。
因此,“以人为本”、强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唯一适用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
导入“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视角,借鉴生态学思维从“道”的高度追问其哲学内涵,从“法”的维度践行其“硬性”保障,从“术”的路向研究其落地,并基于全球化视野塑其“道、法、术”的三维生态圈。
关键词:企业文化;考释;生态循环一、“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考证“道、法、术”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道”指宇宙本源及规律,也指最高伦理标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
“法”就是法律、法规和法则,它是良好秩序的守护神。
两千多年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曾直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
“术”是指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
“道、法、术”三维立体,就是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确立行事的法律规则、规章制度或行为准则,用生态的、协同进化的、整体的思维来考量,在全面系统的反思和制度机制设计基础上演化为具体的方法步骤加以施行。
并且,这一立体机构自有原动力、推动力、持续力“三力”维系其旺盛生命力。
“三元结构”理论从“道、法、术”三维立体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1.“非常道”①:精神文化的哲学底蕴道家重人性,尚自然。
但是道家的“自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的状态,也是一种事物因性而运作的方式。
道家的“道”既可以表示宇宙本源的客观存在,又可以表示自然万物的客观运作规律,还可以指古代社会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
企业文化中的“道”是指企业必须遵循自然、时代发展、产业和行业发展、道德和人性等规律。
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等“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道”的约束和指引下作出的自主选择,是“非常道”,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引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它包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组织结构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和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企业文化的“势”企业文化的“势”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的力量来自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员工,让员工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同时,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感到自豪,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企业文化的“道”企业文化的“道”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定义企业文化的内涵时,需要深入挖掘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以及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文化背景,确保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部环境相契合。
在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培训、内部宣讲等,让员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的“法”企业文化的“法”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方法。
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还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支撑和维护。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明确企业文化的定位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计划。
在管理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如文化建设评估体系、文化培训体系等,来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执行力。
企业文化的“术”企业文化的“术”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实际操作和落地方式。
第五专题 企业文化之势
企业文化之势
一、势的原义 二、势胜学 三、修势 四、蓄势 五、借势
一、势的原义
词义 1、力量,权力,威力:~力,有权有~,人多~众,狗仗人 势,仗势欺人。 2、力量的趋向:~头,趋~,来~凶猛。 3、自然界的情况、样子:地~,山~。 4、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时~,局~,大~所 趋,~均力敌。~在必行。 5、姿态,动作:姿~,手~,架势,装腔作~。 6、事物的情况或趋向:形势,时势,趋势,势如破竹。 7、男人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去~,割其~。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根。厄多生智,其性乃和。无困无 厄,后必困厄也。 贱者无助,必倚贵也。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 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以恶敌 善,亡焉。 人贱不可轻也。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无形无失,势之极也。无德无名,人之初也。 缺者,人难改也。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人足自足焉。 君子怜弱,不减其德。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 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恶不长势, 避其锋也。 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 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义不张,情乃贱。 卑者侍尊,莫与其机。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 其祸少焉。
案例之一 蒙牛的借势营销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行动方式。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则涉及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势”“道”“法”“术”“气”。
一、“势”:企业文化的“势”是指企业的整体的氛围和趋势。
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建立起健康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企业的基本态度和习惯出发,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和趋势。
企业的内外环境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
二、“道”:企业文化的“道”是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企业的目标、策略、业务模式等都应该基于企业文化的“道”来制定,并且培养员工遵循这些方向和原则。
三、“法”:企业文化的“法”是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和制度应该是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并且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四、“术”:企业文化的“术”是指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来具体实施,例如培训、分享、激励等。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五、“气”:企业文化的“气”是指企业的氛围和精神风貌。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营造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氛围。
这需要通过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企业的文化传播等方式来实现。
一个具有积极气氛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央企品牌塑造的势、道、法、术
央企品牌塑造的势、道、法、术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有54家企业名列其中,其中80%以上都为国有企业。
中石化、国家电网及中石油还进入世界500强的前十位。
但亦是另一份出台不久的世界级排名榜单,由品牌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名单显示,来自中国的品牌数量只有18个,排在前100名的有CCTV、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和国家电网。
而仅拥有740万人口、领土面积不足我国一个省的瑞士,其上榜品牌数量就达到22个。
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是占据了品牌500强中的241席。
就品牌数量和强度来说,中国难以望其项背。
由此可见,在中国企业强力挺进世界500强,靠硬打硬的营业收入来证明自身实力的同时,品牌构建和塑造这样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却被我们忽视了。
而拥有高价值的品牌,长远来看,是一家企业基业长青的根基所在;短期来说,也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赚取更高溢价收入,实现更好企业效益的保障。
品牌构建之势——迈向世界正当时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依靠政治资本和竞争不足所获得的市场优势也日显式微。
反而,长期以来轻易获取的市场剥夺了企业积累更多市场拼杀经验的机会,削弱了企业市场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发展,随着融入世界经济体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来自全球的消费者和世界级的竞争者,拥有更多的机会构建和宣扬自己的品牌。
如奥运、世博这样的世界级大型活动在中国举办,已经将一些素不主动走出国门或没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推到了台前。
而世界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发挥出的稳定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的支撑作用,让大家有目共睹。
某种范围内,中国具有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拥有值得世界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这些同样为世界品牌中国造提供了最好的温土和注释。
并且随着华人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活跃和渗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地位和力量的增强,中国品牌迈向世界也成为必然和趋势。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420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企业文化的十个方面
企业文化的十个方面,你都知道吗?一、企业文化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作风)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标准1、人性化管理:宽严有度。
例子:倡导亲情文化,建立员工生日档案。
2、人才培训:因材施教。
3、激励机制:公平合理。
4、价值判别:一视同仁。
5、宣传活动:多姿多彩。
例子: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拔河、联谊晚会、优秀员工奖励、知识竞赛、征文等。
做好公司宣传栏、活动中心、公司内刊、阅览室等建设。
三、企业文化结构1、物质(形象)层:企业标志、产品特色。
2、制度层:细节着眼于制度,管理的基础是制度。
要求纵向到头、横向到边、无空白无漏洞。
3、精神(行为)层:企业目标、企业宗旨。
四、企业文化系统1、视觉识别系统VI 。
2、行为系统BI。
3、理念系统MI。
五、名企文化1、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
2、华为:责任(光明正大)、创新(是灵魂)、敬业、团结(互助是体现)、诚信。
六、企业文化基石1、愿景(远景):企业成员共有的期望和长远的理想。
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做到什么程度?如腾讯公司的愿景: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2、使命:即为什么要做?例子: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员工3、战略:是面向未来而做的企业总体决策,即如何做?4、价值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联想基本价值观: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创新进取、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做人要厚道。
再如:数一数二、说到做到、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以人为本、人人都是形象,事事连着效益。
七、企业文化建设:制订文化建设贯彻实施方案。
1、道(观念认知):是什么2、法(路径方法):做什么3、术(技巧手段):怎么做4、器(工具载体):用什么5、势(情境状态):为什么八、企业文化诊断1、望:观气色例子:食堂与宿舍、员工工装、精神风采、企业规章制度、会议纪要、企业内刊、企业文化墙。
宣传栏多久没有更新、墙上有没有乱涂乱画、洗手间照明灯有没有随时关闭、楼梯间有没有烟头等。
燕园精英企业文化
燕园精英企业文化
一、势道术力
势:形势,是背景剖析,代表着研判力
道:战略,是原则思路,代表着决策力
术:战术,是操作手法,代表着执行力
力:能力,是做事技巧,代表着创造力
势道术力四位一体,循环前行,察势以论道,论道以求术,求术以得力,得力以增势。
二、人品好,有能力,想干事。
燕园精英对员工诉求为:人品好、有能力、想干事。
公司秉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成就中华栋梁之才”的理念,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三、“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吸取西方管理精华,传扬东方智慧思想。
四、使命与愿景:
(1)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鼓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融合与实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发展成为具备“势道术力”四位一体的教育机构,培养出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和教育践行者,推动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
将燕园精英员工的个人价值追求与机构的使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影响世界的伟大的智慧力量!。
塑造企业文化的“道、法、术”
塑造企业文化的“道、法、术”“取势,明道,优术”。
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会首先感到其中透漏出一种大道至简,大音无声的企业经营理念。
但是深入思考,“取势,明道,优术”对一个企业的指导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经营理念或者指导思想来看,它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其实同这个企业的文化根源相联系。
“取势,明道,优术”实则具有企业文化的管理内涵。
一个企业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以文化来解读“势”,“道”,“术”,自然能够达到一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既然说“取势,明道,优术”同企业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在查阅相关学者对此句话的考证后,发现其最初来自于《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取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孙子兵法》善战者谋势而动,因势布局,以利导之。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存发展的关键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资源,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乃至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大势也都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这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动就是势的变化。
评价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审时度势就是其能够通过深刻的洞见性和高瞻远瞩的视野来判断企业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并以此来对企业的战略等做出调整,做好一个企业“掌舵者”的角色。
虽然我们认为文化是企业内部的,势是企业外部的范畴,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个企业要完成使命、求得生存和发展意义上的成功,必须满足各种环境及其要求。
因此“势”的存在,直接要求企业认真的思考决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那些应该做,怎么做的可行性假设。
只有同外部环境相协调,相适应的假设才能够形成最初的组织文化,并进一步随着企业的成功,而被每一个员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和共享的。
因此,我国企业对于势的把握,应该讲求顺势而为,不能觉得自己具有一些优势,一些特殊资源就可以去造势,甚至于逆势而为。
一个企业不会“明势”,“辩势”,“顺势”,其发展必定是艰难坎坷的。
大家应该对两千年初期中国企业国际化大潮还有一些印象。
道家之企业文化
道家之企业文化道家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道”的价值和作用,提倡“宁静无为”的生活方式和管理理念。
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等。
这些思想在企业管理中也能有所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道家企业文化。
道家企业文化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自然与和谐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天道自然运行的。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推崇自然与和谐的理念。
企业在经营中要注重环保,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让企业在自然中与谐共生;同时,要秉承“不以强凌弱”的原则,与合作方、员工、顾客以和谐的态度相处,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注重人敬人道家思想中,讲究“敬人者天下称之为大”,强调人之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如此。
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给予他们切实的尊重和帮助,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此外,企业也要尊重合作方和客户,注重公平和诚信,在合作中达成双赢。
三、推崇“无为而治”理念道家思想中提倡“无为而治”,即不用强制手段,而是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遵循这一理念,让自然的力量来调节、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和外部的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当管理者出现问题时,应该不追求短期收益而宁静不动,付出耐心和智慧,让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四、注重智慧与凝聚力道家思想中,强调以柔克刚、尊重智慧,认为智慧和凝聚力比武力和权利更有用。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如此。
管理者应该注重智慧的运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结力,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
通过以智慧和凝聚力为支撑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出更加强大、有竞争力的企业。
总之,道家企业文化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奉行自然与和谐、人敬人、无为而治、注重智慧与凝聚力等理念,旨在塑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中的道
企业文化中的道
道即指道德准则、道义规范,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道在企业文化中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守法律合规:企业应成为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的模范,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诚实守信:企业应倡导诚实守信的原则,尊重和信任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坚守诚信原则,遵守承诺。
3. 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中的道应体现在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方面。
企业应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以负责任的态度回馈社会。
4. 尊重员工和人才培养: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培养人才,倡导学习和进步,并通过培训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的个人成长。
5. 团队合作:企业文化中的道也体现在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上。
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合作和协作,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
企业文化中的道是企业行为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对企业的发展和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的精、气、神
企业文化的精、气、神——培育积极、正向的企业文化高级实战特训主讲人:熊鹤龄一、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相关人员以及致力于此项工作的人员:1、董事会、监事会成员;2、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人员;3、企业文化主管、人力资源主管、行政主管;董办主任、总裁办主任、战略总监、信息化总监以及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4、企业文化、人力、行政等具体操作人士;5、企业指定的其他操作人员;6、立志或有兴趣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课程目的1、帮助企业决策者(董事会)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管理之道(包括真相和操作要领),建立企业文化管理的整体框架,理性把握文化建设的科学切入点,梳理企业文化的运行规律和塑造方式,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有效战略管理;2、帮助企业运营管理层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企业文化形成的内外原因、发展路径和管理操作方法,建立企业文化新的管理思维方式,突破现有企业文化管理片面于“就文化谈文化”、重其表(价值体系标语口号、行政规范、礼仪等)轻其里(绩效、危机、发展)的思维误区和障碍,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积极、正向而高效的管控,顺利达成和超越管理绩效,推动企业不断跨越各种风险、障碍,不断前进和发展;3、帮助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厘清企业文化管理认识上的不足、矫正偏差、拨正观念,消除文化管理的死角,并帮助掌握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工具,从而让企业的文化管理由务虚走向务实和有用、有效;4、通过现场强化训练,帮助参训学员迅速掌握企业文化管理的操作办法,建立坚持风险文化管理的思维定势,推动他们自觉地将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去。
5、帮助企业培养企业文化管理专业人才,为企业顺利、持续、健康和安全地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这是本课程极其重要的一个目的;6、建立企业文化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
三、课程简介我们正处于竞争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
面对如此激烈的商业环境,企业唯有不断调整自己、超越自己,并进而超越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活得好、获得安稳、活得长久。
企业文化的九段棋谱
企业文化的九段棋谱“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就企业文化而言,提倡“无为”,就是以心治心、以利言利、尽人之性,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的九段棋谱“无为”思想是《道德经》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就企业文化而言,提倡“无为”就是以心治心、以利言利、尽人之性,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蒙牛公司的人心经营给我们很多启示:当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队伍庞大了,地盘扩大了,靠什么凝聚人有人说利益,有人说老板的人格魅力,众说纷纭。
如何把庞大的队伍团结好,调度好,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群体优势或者说,如何把组织的人上升为人的组织充分发挥人与组织的整体功效因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由思想支配的。
美国管理大师加利哈默把企业经营干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手”的经营;二是“人脑”的经营;三是“人心”的经营。
因此,如何引导人的思想,就成为摆在我们大小企业老总面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我们企业的老总很值得研究这个问题,以稳定人心,壮大队伍,发展事业。
一切壮无过心《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商纣王挖了比干的心以后,比干没有死。
他骑马出了城,看到一个卖空心菜的人,便问:“菜没有心还能活吗”那人回答道:“当然能。
”他问:“人没有心呢”那人说:“人没有心怎么能活呢”比干一听,从马上摔下来死掉了。
这告诉我们,人没有心就会死。
这里说的“心”,指的是心脏,是生理器官。
我们要讲的心,指的是人的思想思维活动。
它是人的行动的司令部、总指挥。
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三十六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把得人心作为制胜之道。
蔡锷编选的《曾胡治兵语录》,共十二章,前十章讲的都是思想和政治,把思想和政治当作建军的根本。
曾国藩和胡林翼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如此重视人心工作,值得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发表时间:2009-11-06T11:16:03.357Z 来源:《中外企业家》第7期供稿作者:闭明雄
[导读]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
(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
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1)三个层次模式。
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产品、服务质量、标志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层面构成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海尔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精神文化决定制度行为文化,制度行为反映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决定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
(2)CIS模式。
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3)仁达方略的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战略层,如使命、愿景和宗旨;第二个层面是策略层,如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第三个层面是执行层,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有关企业运营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4)其他模式。
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
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等。
3、国内外模式的评论
由以上可见,国内外企业文化模式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构成要素内涵的理解也莫衷一是。
在实践中争议最大的是价值观、理念、愿景、使命、哲学等精神层面的构成要素的划分和应用。
作者认为,从企业文化的实践来看,企业文化解决的应是企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发展方向性的问题;二是企业在既定方向下如何到达目标的问题,即方法论的问题;三是在既定的原则和方法下的制度建设问题;四是制度的细化落实问题,即操作层面的规范问题;五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员工素质、产品特征等问题。
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概括,可以分别归纳为“势”、“道”、“法”、“术”、“气”五个层面的问题。
二、企业文化的“势”
企业文化的“势”是指企业的发展趋向,是大势所趋的势。
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则必须将企业视为系统环境中一分子加以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外部经济、政治、市场、法律、社会环境影响,同时又受到内部各层级员工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经验实践等制约。
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内部因素也极难形成一致,但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确保企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在企业内部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有人认为,价值观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轻重、优劣、缓急等的基本判断或假设。
从企业操作层面上看,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判断总是有前提的,或者总是带有目的去判断,即对企业的判断已经隐含着对企业方向的选择,并非为了判断而判断。
如“雷锋是好样的”已经隐含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取向,而不是将“雷锋是好样的”归为判断,却将“向雷锋同志学习”归为理念或追求,二者应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在既定方向下其应达到的程度,即企业的愿景可以归为“势”的延续,它是企业管理者对在这种势的下企业走向的愿望。
此外,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宗旨也是在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分析后的“顺天应人”的结论属于企业文化的“势”的构成要素,但它们之间存在同义的反复或者在内涵上有一定的交叉。
三、企业文化的“道”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
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由此可见,“道”是处理事物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原理或规律,是一种抽象化的方法,是解决事物发展中矛盾的方法论。
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性,二是指导性。
企业文化在确定了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即“势”后,接下来的是解决在既定方向和目标下如何去做的问题,即实现愿景、使命、宗旨所应采取的基本的方法问题。
企业的“道”应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或经营哲学。
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可以视为同一层面的含义,它们不是处理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抽象化了的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对解决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友的“奇正相生、德智
相融、义利相通、治乱相宜、破立相协”的经营哲学就充分地体现了“道”对处理企业发展问题上的抽象性和指导性。
四、企业文化的“法”
这里所说的“法”是“法家”之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他律。
一个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依靠组织成员自觉践行“仁”、“礼”、“德”去实现,而必须制定包含告诫、处罚、奖励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效率来激发人,用物质来激励人。
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经营方向和经营原则的具体落实。
它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势”和“道”的反映,另一方面,既定的“法”构成了企业的内部钢性环境,属于物质范畴,它直接决定着组织成员的思维、价值判断乃至企业的价值取向。
因此,
“势”、“道”和“法”是需要不断地调整以求得最佳结合。
企业文化的“法”是对企业的基本制度做出规定,包括治理体系、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三大模块,三大模块是企业得以持续运行的保障。
五、企业文化的“术”
“术”是一种策略、方法,它是在“法”的框架内对策略的灵活运用。
“法”和“术”都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是它们的着眼点不同。
“法”更注重于做出“面”上的规定,具有普遍性;而“术”更关注于“点”,即具体环节。
“法”是钢性的约束,而“术”则变化无穷,具有柔性特征。
正因为
“术”的柔性特征,以至于它被赋予“艺术”的含义,如领导艺术、管理艺术等。
“术”在组织中的作用往往超越“法”,“法”被作为“术”的最后的保障。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韩非子·难三》)也点出了“术”灵活运用对管理的作用。
既然企业文化中的“术”是在“法”的框架内的具体策略的运用,那它应该包括两层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所倡导的领导艺术或管理艺术;二是操作层面上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行为准则等。
六、企业文化的“气”
中国传统的“气”,多指事物的外在表象、人的精神状态和环境给人的感受。
正如孟子所言:“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的“浩然之气”其实就是“善”达到极境时所放射的“美”的光辉,也正是事物的外在的表象。
企业文化的“气”是事物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企业“势”、“道”、“法”、“术”的综合反映。
企业文化中的“气”包括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员工行为风格、企业的标识体系。
它是能够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到的企业精神面貌或气质。
企业中“气”,近似于CIS模式中的视觉识别系统,但又不全然等同,前者还包括企业中员工行为的风格特征、精神面貌,而后者着重于物质层面的视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