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学案》答案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案一、问题探究问1: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明确: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问2: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问3: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景象:海日、花石、熊咆虎吟、云、水。
“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
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问4: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洞天内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三方面写。
特点: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
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问5: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无限哀痛。
二、知识点概括古今异义字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一词多义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三、课堂巩固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B)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
《诗词四首》学案(答案)
《诗词四首》学案(答案)一、文体知识:1、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这两联必须用对偶。
2、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李煜、晏殊、晏几道、周邦彦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等。
二、作者介绍: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李杜”。
4、柳永北宋时期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又称柳七。
作为专力填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是婉约派词人,他的词流传甚广,其时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美誉。
时人如是评价苏轼、柳永词风差异:“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辛弃疾南宋时期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他是豪放派词人。
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书法自成一派,与当时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文化常识:7、“金陵”、“建康”即指“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南京,该城市还有江宁、建业等别称。
8、长安,位于现陕西西安(城市名)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之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四首教与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与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见《金榜行动》二、,先熟读诗四首,再完成文言词汇知识表内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读、背诵四首诗五、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探究下面问题1、这首诗可分哪几层意思?“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3、“带月荷锄归"一句用语有什么特点?由此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印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表现诗人很不擅长种田的句子是:“”,“。
”表现诗人田间劳作很勤劳的句子是:“, .”5、“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谈谈诗人之“愿”的含义。
(三)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问题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诗四首》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huìhâzhǎng shǔpãng jìsài yān2、元亮,潜,桃花源记。
摩诘,唐,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合作探究:1、(1)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2、(1)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2)轻车简从,被排挤出朝廷。
(3)比喻。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环境的描绘中。
(5)通过“孤”“直”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特征,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环境的描绘中。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jīng lián jīn xǐ2、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商隐和杜牧。
陈与义,去非,简斋,宋,《简斋诗集》。
合作探究:1、(1)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李白诗四首对应学生用书P5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被后人誉为“诗仙”,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以为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一年后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本诗是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
《哭晁卿衡》晁卿衡,即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
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
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
天宝十二载,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
李白作此诗哀悼他。
《丁都护歌》云阳(今江苏丹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开采的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供园林建筑之需。
由于逆水运行,船工拖船而上的艰苦可想而知。
李白目睹实际情景写下了这首反映纤夫悲苦的诗。
《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很年轻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
作者根据途中见闻,写下了这首诗。
古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的较多。
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使用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2李白诗四首只识背影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别,王旦竟不认识他。
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奋,给了他丰厚的恩赐。
本来,这个马夫平常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下,王旦只熟习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
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习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想。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大量静静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
他们可爱而又平庸,无声无息地繁忙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中间。
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久是他们繁忙的身影。
他们也从未把头从工作中抬起来,去出头露面,赢得场面上的喝采。
微感言: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
——《白虎通义》赏读: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识。
你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广了,便不致为一些事所诱惑,还可以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赏读:天道(自然规律)是长久不变的,它其实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逝。
切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取祥瑞;用紊胡来适应它,就遇到凶灾。
公正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赏读:公正畅达,那种只顾小个体或个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个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赏读:见到和善的行为,必然端正直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和善的行为,必然惹起忧惧,仔细地检讨自己。
一、作者视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味的诗人。
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遨游。
较宽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豪侈腐朽,写出许多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暮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课《李白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李白诗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渌.水(lù)绿.林好汉(lǜ)鸭绿.江(lù) 氯.气(lǜ)B.殷.红(yān) 殷.切(yǐn)殷.岩泉(yǐn) 殷.勤(yīn)C.澹.澹(dàn) 赡.养(shàn)瞻.仰(zhān) 膳.食(shàn)D.磐.石(pán) 磬.器(qīnɡ)馨.香(xīn) 罄.竹难书(qìnɡ)答案 C解析A项“绿林好汉”的“绿”应读“lù”。
B项“殷切”的“殷”应读“yīn”。
D项“磬器”的“磬”应读“qìnɡ”。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泥淖船棹悼念掉队B.打烊徜徉佯装安然无恙C.壶浆浆洗船桨将士D.富饶妖娆饶口令刍荛答案 D解析“饶口令”中“饶”应为“绕”。
3.将下列词语置于语境中,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成功地在其诗歌中________自我,强烈地______自我,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他诗中那摩天的蜀道、咆哮的黄河、________的天山、__________的匡庐、搏击风云的大鹏,无不寄托着他的胸怀抱负。
①壮观天地②塑造③云海苍茫④表现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设置语境的选词填空。
要根据具体语境,针对符合对象的特点及相关词语的搭配来选择。
二、拓展提升(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六年级语文下册李白诗三首学案及答案1沪教版
《李白诗三首》学习参考(附图)【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大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
3.理解李白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1.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2.《行路难》、《月下独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复杂的精神世界,《送友人》则是一首送别诗。
这三首诗显示了李白诗歌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情真意切的特点。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音正字】樽zūn羞(同馐)xiū直(同值)zhí箸zhù【诗歌分析】《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李白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会为美酒佳肴和朋友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李白不是那种软弱的人。
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达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情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始穷后通的人: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垂钓碧溪”,终于遇见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李白回到现实中来,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 e),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碣(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xiāo)(sè)哉(zāi)悬(xuán)2、辨别下列字字形,并注音组词。
碣(jié)(碣石)澹(dàn)(澹澹)竦(sǒng)(竦峙)揭(jiē)(揭示)瞻(zhān)(瞻仰)悚(sǒng)(悚然)竭(jié)(竭力)赡(shàn)(赡养)涑(sù)(涑水)萧(xiāo)(萧瑟)沧(cāng)(沧海)瑟(sè)(萧瑟)箫(xiāo)(洞箫)沦(lún )(沦落)琴(qín )(琴弦)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二、诗歌朗读的停顿。
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奏来读,如:“日月/之行”“潮平/两岸阔”。
七言诗句一部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未有期”。
三、研读《观沧海》1、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那些诗句是写现实的?那些诗句是写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何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那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的胸怀。
2、品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
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诗四首》 导学案及自我检测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读、理解、背诵、领悟意境,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读。
读的时候语调要富于变化,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其次是想,即激发想像,感悟意境。
第三是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并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自身的经历,挖掘文章的意境美。
一、课前准备1、作者生平,交流引读⑴陶渊明:东晋诗人,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田园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⑵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苏轼赞王维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
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荒秽()草木长()燕()然逢侯骑()荷()锄属()国汉塞()无违()荆()门仍怜()故乡水帘旌()徙()倚二、预习导学1、学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思考下列问题: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渡荆门送别》李白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登岳阳楼(其一)》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悲”在何处?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三、学习研讨:1、《归园田居》(其三)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使至塞上》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将为你介绍四首精选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第一首:《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床前明月光”,以形容明月的明亮之光开篇,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氛围。
接着,“疑是地上霜”,将明月借喻为地上的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诗人抬头望着明月的动作,抒发了思乡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暗示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心态,鼓励自己不断向上攀登,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首:《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描绘国家破败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悲伤;接下来的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悲愤情绪。
第四首:《登金陵凤凰台》- 杨维桢百丈金陵百万家,天子江山锦绣遮。
帘卷东风春色在,红楼一曲是长恨。
这首诗出自明代文学家杨维桢之手,描绘了金陵城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疾苦。
第一句“百丈金陵百万家”,通过大胆的夸张手法,表达了金陵城的繁盛和人口众多。
接下来的两句“天子江山锦绣遮,帘卷东风春色在”,通过描述皇帝的统治和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帝国的繁荣和春光明媚的画面。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李白诗四首含答案
第2课李白诗四首对应学生用书P5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被后人誉为“诗仙”,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以为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一年后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本诗是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
《哭晁卿衡》晁卿衡,即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
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
天宝十二载,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丁都护歌》云阳(今江苏丹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开采的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供园林建筑之需。
由于逆水运行,船工拖船而上的艰苦可想而知.李白目睹实际情景写下了这首反映纤夫悲苦的诗。
《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很年轻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
作者根据途中见闻,写下了这首诗。
古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的较多。
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使用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掌握积累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又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咏荆轲》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原籍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画家。
著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县),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基础积累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草木长()荷锄()燕然()鸡豚()徙倚()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晨兴理荒秽:(2)荷锄:(3)长河落日圆:(4)仍怜故乡水:(5)徙倚湖山欲暮时: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4)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B、征蓬/出版塞,归雁/入/胡天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常识填空5、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包含、排律、等几个部分。
所谓近体诗,它是和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整体感知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完成下面的填空6、(1)《归园田居》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绘醇美的诗意,抒发了“”的情怀。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稿课题:《诗四首》主备:审核:时间:2013-12-21【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联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 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荒秽() 荷()锄草长()属() 国征蓬() 候骑()汉塞()燕() 然2、作家作品①陶渊明,字,名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四首》学案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品味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以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方法。
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重点】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课时安排】3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走近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初步感知课文1.写作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 解题: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歌行体古诗。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写出划线字的拼音,并将正确读音标注到课本相应位置。
天姥.山( mǔ)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渌.水( lù)脚著.( zhuó)殷.岩泉( yǐn )栗.深林( lì)澹.澹( dàn )霹雳..( pī lì)怳.惊起(huǎng)訇.然( hōng )悸.( jì)4.整体感悟: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并用诗中原句回答前四小题。
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梦游”为分界点,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四字短语为每部分起个小标题:(梦游之由 <起> )→(梦游之景 <见> )→(梦游之吟 <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翻译。
三、赏析诗歌1.诗歌第二部分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简要概述。
明确:描绘了4幅。
(1)月夜,剡溪清幽之景(2)白昼,山中壮美之景(3)傍晚,洞外恐怖之景(4)夜晚,洞中仙人欢聚之景。
2.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明确: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3.“一夜飞渡镜湖月……送我至剡溪”中“飞”、“送”等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情感主旨)明确:“飞”“送”两字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不用“走”,而用“飞”,想象大胆,语带夸张;以“送”写月,仿佛是月亮有情,陪伴诗人来到剡溪。
两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用梦中仙境象征(修辞手法)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和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反衬(修辞手法)现实的丑恶,表明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5.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从中领悟诗人所要传递的情感?明确: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_。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哭晁卿衡》一、写作背景简介晁卿衡,即晁衡,原名安陪仲麻吕,日本人。
唐开元五年 (717) ,日本国遣使来朝。
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玄宗曾诏令四门助教赵元默到鸿胪寺为之讲授。
日本使臣所得朝中赏赐,全部用来购求经书文籍。
使命完后,渡海回国。
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历任左补厥、左散骑常侍、秘书监、镇南都护等职,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
天宝十二载 (753) ,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
李白作此诗哀悼他。
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直至大历五年 (770) 卒。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从意象、手法、情感的角度鉴赏“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
(提示: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表达了诗人何感情?)明确:“明月不归沉碧海”写了“明月”、“碧海”,运用比喻的手法。
用“明月”喻指晁卿,用“沉碧海”喻指其不幸遇难;既含有对朋友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又有为痛失朋友的伤感之情。
“白云愁色满苍梧”写了“白云”,通过拟人,让这没有生命的天色也有了人的“愁色”,移内心难言之情于眼前所见之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充分地抒发了因朋友亡故而极其悲伤的感情。
《丁都护歌》一、写作背景简介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 ( 即宋武帝刘裕 ) 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
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 ! ”语声很哀切。
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李白是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云阳,即今江苏丹阳,秦时称曲阿,唐天宝后改为丹阳,属江南道润州 ( 今江苏镇江 ) ,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
当时,太湖产多孔石,建筑需求大,唐人已非常珍视。
云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开采的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供园林建筑之需。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如何层层深入地表它的?明确:全诗的诗眼是:“苦”。
与富商对照、时令衬托、细节表现、心理描写、夸张渲染。
处处以形象的画面来具体展示纤夫之苦。
本诗在描写上全用白描首二句以商贾巨富的豪奢生活与纤夫在盛夏酷暑艰难拉船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修辞),突出纤夫的“苦”。
接下来的二句,通过纤夫喝的水“浊”、“半成土”的细节和唱的歌的凄切哀怨来写纤夫的内心的“苦”。
最后两句,通过行役的艰巨和无穷无尽的描写来把纤夫的“苦”推向了极致: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矣!2.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
这广大的磐石,采不尽,运不完,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
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深化了诗歌主题。
《越女词五首(其三)》一、写作背景简介《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
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
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 ? 月就云中堕。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觉得诗歌写了一群怎样的女子?明确:在若耶溪遇见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怕难为情就不出来了。
这首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采莲少女的形象,人物神态逼真。
2.本首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明确:清新自然,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
比如《越女词》对采莲女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语言的别致就在于能抓住描写对象特别之处来下笔的。
所谓“特别”,就是看似有些“矛盾”的细节,比如“越女”,既然“回”了,为什么还要把“歌”声“笑”声留下?既然又是“歌”来又是“笑”,那为什么又“不出来”呢?这岂不就是“佯羞”吗?这样写来,就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分类鉴赏小知识(一)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