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王晓燕 审稿人:刘桂江 李怀奎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张越 审稿人 刘桂江 李怀奎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张越 审稿人: 刘桂江 李怀奎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学目标】1.会推导并熟记两向量共线时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能利用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3.通过学习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及直线上点的坐标的求解. 教学难点: 定比分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并且向量之间可以进行坐标运算。
这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
我们又知道共线向量的条件是当且仅当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那么这个条件是否也能用坐标来表示呢?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这个问题: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二、〖新知探究〗思考:共线向量的条件是当且仅当有一个实数λ使得a=λb ,那么这个条件是否也能用坐标来表示呢?设a=(x 1, y 1) b =(x 2, y 2)( b ≠0) 其中b ≠a由a=λb ,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 结论:a ∥b (b≠0)⇔x 1y 2-x 2y 1=0注意: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 y 2有可能为0, ∵b≠0,∴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x 1, 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 (b≠0)01221=-=⇔y x y x ba λ三、〖典型例题〗例1. 已知(4,2)a =,(6,)b y =,且//a b ,求y . 解:∵//a b ,∴4260y -⨯=.∴3y =.点评:利用平面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直接求解.变式训练1:已知平面向量)2,1(=a ,),2(m b -= ,且b a //,则b a 32+等于_________.例2: 已知(1,1)A --,(1,3)B ,(2,5)C ,求证:A 、B 、C 三点共线.证明:(1(1),3(1))(2,4)AB =----=,(2(1),5(1))(3,6)AC =----=, 又26340⨯-⨯=,∴//AB AC .∵直线AB 、直线AC 有公共点A , ∴A ,B ,C 三点共线。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数学必修4教学案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苏桂敏 审稿人: 庞红玲 李怀奎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前提下来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进一步突出函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3、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4.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精确模型的应用——由图象求解析式,由解析式研究图象及性质难点:分析、整理、利用信息,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基本的数学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 并调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由图象求解析式时ϕ的确定。
四、学法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基础上来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数学建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不会很陌生,所以对本节的学习应让学生能够多参与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五、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中数学 1.2.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案 必修4
1.2.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⒈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理解同角公式都是恒等式的特定意义;2 通过运用公式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解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恒等式证明的解题技能,提高运用公式的灵活性;3 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有关求值问题;在解决三角函数化简问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思维的深化;在恒等式证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式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的推导及运用:(1)已知某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的一个,求其余两个;(2)化简三角函数式;(3)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难点: 根据角α终边所在象限求出其三角函数值;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三角恒等式.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利用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并灵活应用求三角函数值,化减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投影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与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样,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弄清同角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函数值之间的互相转化.【探究新知】 探究:三角函数是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定义的,你能从圆的几何性质出发,讨论一 下同一个角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如图:以正弦线MP ,余弦线OM 和半径OP 三者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1OP =.由勾股定理由221MP OM +=,因此221x y +=,即22sin cos 1αα+=.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当()2a k k Z ππ≠+∈时,有sin tan cos ααα=. 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 【例题讲评】例1化简: 440sin 12-解:原式80cos 80cos 80sin 1)80360(sin 1222==-=+-=例2 已知αααααsin 1sin 1sin 1sin 1+---+是第三象限角,化简解:)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αααααααα-+----+++=原式 |cos |sin 1|cos |sin 1sin 1)sin 1(sin 1)sin 1(2222αααααααα--+=----+=0cos <∴αα是第三象限角, αααααtan 2cos sin 1cos sin 1-=----+=∴原式 (注意象限、符号)例3求证:ααααcos sin 1sin 1cos +=-分析:思路1.把左边分子分母同乘以x cos ,再利用公式变形;思路2:把左边分子、分母同乘以(1+sinx )先满足右式分子的要求;思路3:用作差法,不管分母,只需将分子转化为零;思路4:用作商法,但先要确定一边不为零;思路5:利用公分母将原式的左边和右边转化为同一种形式的结果;思路6:由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思路7:用综合法.证法1:左边==+=⋅--=-⋅xxx x x x x x x cos sin 1cos )sin 1(sin 1cos )sin 1(cos cos 2右边,∴原等式成立证法2:左边=)sin 1)(sin 1(cos )sin 1(x x xx -+⋅+=x x x 2sin 1cos )sin 1(-⋅+ x x x 2cos cos )sin 1(⋅+===+xxcos sin 1右边 证法3:∵0cos )sin 1(cos cos cos )sin 1()sin 1(cos cos sin 1sin 1cos 2222=⋅--=⋅---=+--xx xx x x x x x x x x , ∴xx x cos sin 1cos =-证法4:∵cosx ≠0,∴1+sinx ≠0,∴xxcos sin 1+≠0,∴x x x xcos sin 1sin 1cos +-=()()x x x sin 1sin 1cos 2-+=x x 22sin 1cos -=1,∴xxx x cos sin 1sin 1cos +=-.,cos )sin 1(cos )sin 1(cos sin 1sin 1sin 1cos sin 1,cos )sin 1(cos cos cos sin 1cos :5222xx x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右边左边证法∴左边=右边 ∴原等式成立.例4已知方程0)13(22=++-m x x 的两根分别是θθcos sin ,, 求的值。
临清初中数学教研员名单(3篇)
第1篇一、前言数学教研员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为更好地发挥数学教研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特此公布临清初中数学教研员名单,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临清初中数学教研员名单1. 李华,男,汉族,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一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2. 张强,男,汉族,1975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二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3. 刘洋,男,汉族,1985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三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4. 陈静,女,汉族,198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四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5. 李晓,男,汉族,1982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五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6. 王芳,女,汉族,1986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六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7. 刘雪,女,汉族,198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七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8. 张伟,男,汉族,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八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9. 李燕,女,汉族,1983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九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10. 王磊,男,汉族,1987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十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11. 刘磊,男,汉族,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现任临清市第十一中学数学教研员,负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12. 陈燕,女,汉族,1985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4教学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管瑞臣 审稿人:刘桂江 李怀奎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⒈掌握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推导过程;⒉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 ⒊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和旋转变换公式;难点:两角和与差公式变aSina +bCosa 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温故、推新,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掌握本节知识要点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 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的值.解:因为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得4cos 5α===,3sin 35tan 4cos 45ααα-===- ,于是有43sin sin cos cos sin 44455πππααα⎛⎫⎛⎫-=-=-=⎪ ⎪⎝⎭⎝⎭43cos cos cos sin sin 44455πππααα⎛⎫⎛⎫+=-=-=⎪ ⎪⎝⎭⎝⎭ 两结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3tan tan144tan 7341tan tan 144παπαπα---⎛⎫-===- ⎪⎛⎫⎝⎭++- ⎪⎝⎭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42cos72sin 42-;(2)、cos 20cos70sin 20sin 70-;(3)、1tan151tan15+-.解:分析:解此类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看题目当中所给的式子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哪个相象.(1)、()1sin 72cos 42cos72sin 42sin 7242sin 302-=-==; (2)、()cos 20cos70sin 20sin 70cos 2070cos900-=+==;(3)、()1tan15tan 45tan15tan 4515tan 6031tan151tan 45tan15++==+==--.例3x 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1cos sin 30cos cos30sin 22sin 302x x x x x x x ⎫==-=-⎪⎪⎝⎭思考:=,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12的.(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数学必修4教学案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赵娜 审稿人: 刘桂江 李怀奎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一、教材分析向量概念有明确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可以说向量概念是从物理背景、几何背景中抽象而来的,正因为如此,运用向量可以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沿某方向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 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 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或者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 四、学情分析在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而在物理中,受力分析则是其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么在本节的学习中,借助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内容来讲解向量在几何与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例题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思路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向量在平面几何和物理中的 应用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提问:(1)若O 为ABC ∆重心,则OA u u u r +OB u u u r +OC u u u r =0r(2)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DC u u u r =12AB u u u v,且|AD u u u v |=|BC u u u v |,则这个四边形为等腰梯形.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3) 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教师: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的步骤,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山东临清三中高中数学 1.3.2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3.2函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各函数有什么共性?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2()f x x = ()||1f x x =- 21()x x x=x x通过讨论归纳:函数2()f x x =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抛物线;函数()||1f x x =-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折线;函数21()f x x =是定义域为非零实数的两支曲线,各函数之间的共性为图象关于y 轴对称.观察一对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归纳:若点(,())x f x 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x f x -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二)研探新知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偶函数.(学生活动)依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奇函数.注意: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1)2()[1,2]f x x x =∈-(2)32()1x x f x x -=-解:函数2(),[1,2]f x x x =∈-不是偶函数,因为它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 函数32()1x x f x x -=-也不是偶函数,因为它的定义域为}{|1x x R x ∈≠且,并不关于原点对称.点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先看函数的定义域。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临清全套教学案程序框图教、学案
临清三中数学组编写人:张慧审稿人:郭振宇李怀奎1.1.2程序框图[教学目标]: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如果你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心中偶像的形象,你认为用语言描述好还是拿出偶像的照片给同学们看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算法除了用自然语言表示外,还可用程序框图表示。
二、基本概念:(1)起止框图:起止框是任何流程图都不可缺少的,它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所以一个完整的流程图的首末两端必须是起止框。
(2)输入、输出框:表示数据的输入或结果的输出,它可用在算法中的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3)处理框:它是采用来赋值、执行计算语句、传送运算结果的图形符号。
(4)判断框:判断框一般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有时也有多个出口,它是惟一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口的符号,在只有两个出口的情形中,通常都分成“是”与“否”(也可用“Y”与“N”)两个分支。
三、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描述的是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4,利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先算出p的值,再将它代入公式,最后输出结果,只用顺序结构就能够表达出算法。
J解:程序框图:2点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临清三中数学组编写人赵万龙审稿人郭振宇李怀奎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赵万龙 审稿人: 郭振宇 李怀奎1.2.3循环语句【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
2.会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种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循环语句表示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会编写程序中的循环语句。
教学过程: 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
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 型)和直到型(UNTIL 型)两种语句结构。
即WHILE 语句和UNTIL 语句。
WHILE 语句(1)WHILE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2)当计算机遇到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
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 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 之后的语句。
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UNTIL 语句 (1)UNTIL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2)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 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 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分析: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先由学生讨论再归纳) 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在WHILE 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 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例1:编写程序,计算自然数1+2+3+……+99+100的和。
分析:这是一个累加问题。
我们可以用WHILE型语句,也可以用UNTIL型语句。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山东临清三中教学案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郑爱华 审稿人: 庞红玲 李怀奎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材分析: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
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关于数量的代数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都适用。
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又重新给出了向量代数的部分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
之后,又将向量与坐标联系起来,把关于向量的代数运算与数量(向量的坐标)的代数运算联系起来,这就为研究和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又提供了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
本章共分五大节。
第一节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内容包括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本节从物理学中的位移、力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
在“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中介绍向量的定义;在“向量的几何表示”中,主要介绍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向量的表示、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在“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中,主要介绍相等向量,共线向量定义等。
教学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学 法: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实物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教 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如图,老鼠由A 向西北逃窜,猫在B 处向东追去,设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 A B CD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 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AC 、猫追逐的路线BD 实际上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引言:请同学指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新课学习:(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二)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可制作成幻灯片)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2、如何表示向量?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 ,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探究学习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A(起点) B (终点)a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四)理解和巩固:例1 书本86页例1.例2判断:(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2)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4)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5)若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向量一定是什么向量?(平行向量)(6)两个非零向量相等的当且仅当什么?(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7)共线向量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吗?(不一定)例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解:由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共线,所以A不正确;由于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所以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而此时就构不成四边形,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以B不正确;向量的平行只要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与起点是否相同无关,所以D不正确;对于C ,其条件以否定形式给出,所以可从其逆否命题来入手考虑,假若a与b不都是非零向量,即a与b至少有一个是零向量,而由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共线,可有a与b共线,不符合已知条件,所以有a与b都是非零向量,所以应选C.例4 如图,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 、OB 、OC 相等的向量.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个)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FE DO CB ,,)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①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一直线上;②单位向量都相等;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AB =DC⑤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当且仅当模为0;⑥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解:①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两个向量AB 、AC 在同一直线上.②不正确.单位向量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确定.③不正确.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但零向量与零向量是相等的. ④、⑤正确.⑥不正确.如图AC 与BC 共线,虽起点不同,但其终点却相同.2.书本88页练习三、小结 :1、 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2、 平行向量不是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段的简单类比.3、 向量的图示,要标上箭头和始点、终点.四、课后作业:书本88页习题2.1第3、5题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郑爱华 审稿人: 庞红玲 李怀奎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二、预习内容(一)、情景设置:如图,老鼠由A 向西北逃窜,猫在B 处向东追去,设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AC 、猫追逐的路线BD 实际上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引言:请同学指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新课预习:1、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2、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可制作成幻灯片)1) 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2) 如何表示向量?3) 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4)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5) 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6) 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7) 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 ,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A B C D2、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②③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临清全套教学案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案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 刘桂江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通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向量的加法运算,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概念和向量减法的作图法. 教学难点:减法运算时方向的确定.学 法: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学生在理解相反向量的基础上结合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并利用三角形做出减向量.教 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一、 复习:向量加法的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运算定律: 例:在四边形中,CB+BA+BC= . 解:CB+BA+BC=CB+BA+AD=CD . 二、 提出课题:向量的减法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 0 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 b =-a , a + b = 0 (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的b 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即:a - b = a + (-b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 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 b 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 ∵(a -b ) + b = a + (-b ) + b = a + 0 = 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 a , = bA BD COabB aba -b则= a - b即a -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AB 表示a - b .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 b = a + (-b ) 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4. 探究:1)如果从向量a 的终点指向向量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 a.2)若a ∥b , 如何作出a - b ? 三、 例题:例1、(P 97 例三)已知向量a 、b 、c 、d ,求作向量a -b 、c -d . 解:在平面上取一点O ,作= a , = b , OC = c , = d , 作, DC , 则= a -b , DC = c -d例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O Aa B’b-b bBa + (-b )a b A BD CABCbad cDOa -bAABBB’Oa -b a ab b O AOBa -ba -b BA O-b用a、b表示向量、.解: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a + b,DB= ADAB = a-b变式一: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与a-b垂直?(|a| = |b|)变式二: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 = |a-b|?(a,b互相垂直)变式三:a+b与a-b可能是相当向量吗?(不可能,∵对角线方向不同)练习:P98四、小结:向量减法的定义、作图法|五、作业:P103第4、5题六、板书设计(略)临清三中数学组编写人刘桂江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复习回顾向量的加法法则及其运算律,为本节新授内容做好铺垫。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山东临清三中教学案任意角
临清三中数学组编写人:孙文森审稿人:庞红玲李怀奎1.1.1任意角一、教材分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本章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它又是学好本章教学内容的关键。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后,对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推广。
它又是下面学习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必要准备。
并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数这一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2.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判断象限角,掌握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1.判断已知角所在象限;2.终边相同的角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本节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就概念、就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在概念形成与形式化、数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节体现数学的逻辑性、思想性比较强的课.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初中所学角的概念。
2.实际生活中出现一系列关于角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1.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O,从起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一个角α,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OA OB分别是角α的终边、始边。
说明: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以简记为α.2.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零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为零角。
说明:零角的始边和终边重合。
3.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轴重合,则 (1)象限角:若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如:30,390,330-o o o 都是第一象限角;300,60-o o 是第四象限角。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中数学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案 必修3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 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 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在统计中,为了考察一个总体的情况,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有关情况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
这种估计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类是用样本的某种数字特征(例如平均数、方差等)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数字特征。
下面我们先通过案例来介绍总体分布的估计。
【新知探究】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
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P表2-1)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见课本66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
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学校临清三中学科生物编写人相海燕审核人冯子文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一、预习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预习内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子代发病率(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的图解配子:结论:子代:表现型、比例(2)女性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结论:配子子代表现型比例(3)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结论:配子子代表现型比例(4)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正常男性婚配图解结论:配子子代表现型比例(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
(2)男性: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2)具有(3 男性患者一定患病。
课堂巩固: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图中除男孩III3和他的外祖父I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问:IIIIIIIV(1)III3的基因型是,2的可能性是(2)III3红绿色盲基因,与II中有关,其基因型是:(3)IV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若III1与III2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色觉情况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三中数学组编写人:王晓燕审稿人:刘桂江李怀奎
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与物理意义,2、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期望学生回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3、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数量积的概念
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那么力F所做的功:W= |F| |S| cosα。
(2)这个公式的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W(功)是量,
②F(力)是量,
③S(位移)是量,
④α是。
(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功的计算公式”吗?
期望学生回答:功是力与位移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2、明晰数量积的定义
(1)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它们的夹角为α,我们把数量︱a︱·︱b︱cosα叫做a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即:a·=︱a︱·︱︱cosα(2)定义说明:
①记法“a·”中间的“·”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代替。
②“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3)提出问题4: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线性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期望学生回答:线性运算的结果是向量,而数量积的结果则是数,这个数值的大小不仅和向量a与的模有关,还和它们的夹角有关。
(4)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
例1 :已知|a|=3,|b|=6,当①a∥b,②a⊥b,③a与b的夹角
是60°时,分别求a·.
解:①当a ∥时,若a 与同向,则它们的夹角θ=0°, ∴a ·=|a |·||cos0°=3×6×1=18; 若a 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θ=180°, ∴a ·b =|a ||b |cos180°=3×6×(-1)=-18; ②当a ⊥时,它们的夹角θ=90°, ∴a ·=0; ③当a 与b 的夹角是60°时,有
a ·=|a |||cos60°=3×6×2
1=9 评述: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它们的夹角有关,其范围是[0°,180°],因此,当a ∥b 时,有0°或180°两种可能.
变式: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b ,求使|a +t b |最小时的t 值,并求此时b 与a +t b 的夹角。
探究二:研究数量积的意义
1.给出向量投影的概念:
如图,我们把││cos α(│a │cos α) 叫做向量在a 方向上(a 在方向上)的投影,
记做:OB 1=︱│b │︱cos α
2.提出问题5: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 ︱︱cos α 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