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
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工作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不同的任务,每一环节都要有具体要求。
(一)课前期准备要求
课前期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充分的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1、认真参加教学研究
年级备课组是开展年级教学研究活动、制订年级教学计划、进行年级备课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制定学年、学期、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交流教学设计,开展说课、评课。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
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教师应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整合,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出既全面具体、又重点突出的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由组织、认知、情意、评价四项活动组成。这四项活动功能各异,而又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
①组织活动设计
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其设计内容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设计。
②认知活动设计
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和设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外、内练习材料的选择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学生活动设计,包括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时间、活动的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
③情意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意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情意活动设计包括: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④评价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