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斑岩铜矿的成矿与找矿标志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397e225b90d6c85ec3ac69e.png)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1)与岩体的关系: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
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
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
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
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
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额勒根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探讨
![额勒根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92ff33deefdc8d376ee3217.png)
围岩蚀变 是近 矿岩 石在 热液 作用 下所 产生 的矿
与 斑岩 铜矿 有关 的侵 入体 多是 受构造 控制 的被
动侵 位 的岩体 。 映在 形态 上多 为岩 株 、 枝 、 反 岩 岩脉 、 岩 床等 各种 复杂 形态 ( 如蘑 菇状 、 状 、 规则状 、 筒 不 蝌
物和化学变化称为围岩蚀变, 其产物称作蚀变 围岩 或蚀变 矿物 集合 体 ( 蚀变 岩 )发 生蚀变 的原 因很多 , 。 围岩 成分 参 与化 学 反 映是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蚀变 是 含 铜 地 区 的远 景 评 价 和 矿 点 远 景评 价 的 主 要 手 段 之
中图 分类 号 :68 4o 5 P 1 . 1.
1 斑 岩铜 矿的 主要 地质 特征
1 1 与 斑岩 型铜 矿有 关的侵 入 岩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O6 78 (O 11一 o 5—O l O- 9 12 l)7 0O 3
槽 返 固化 期靠 近 地 台一 侧 的大 断裂 中 , 地 台活 或
1 1 2 侵 入相 ..
围 岩 的性 质 对斑 岩 铜矿 的形 成 不起 决 定 作 用 ,
但 对 蚀变 及其 成 矿 特点 有 明 显影 响 , 对 斑岩 铜 矿 即 的物 质类 型和 矿物 组合 影响很 大 。 据统 计 , O 的 有3 矿 化是 产 生在 围岩里 ( 西 德兴 铜 矿 7 产 在板 溪 江 O 群 千枚 板岩 中) 。
化 的断裂 构造 形成 的隆起 与拗 陷交 接带 中 。特别 是
1 1 1 侵 入类 型 ..
隆拗 陷 又属 于 火 山 而
岩断 陷盆地 的地 区 , 有 利于寻 找斑 岩铜 矿 。 最
1 3 与斑 岩型铜矿 有 关 的围岩及 蚀 变矿化 . 1 3 1 围岩 . .
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79ab011f18583d0496459a8.png)
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porphyry copper deposits)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钥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铜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闪长斑岩)的侵人体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00cab01c281e53a5802ff7f.png)
斑岩型铜矿床多分布于2组构造交汇处、背斜 倾伏端、构造破碎带、穹形构造、角砾状地质体(角
1n1
现代矿业 —————————————————————————————————————————————————~
总第572期
一
2016年12月第12期
砾岩筒)以及构造裂隙(含微裂隙)中。如江西德兴 铜矿位于西园岭背斜倾伏端(沿轴向),西藏江达玉 龙铜矿位于背斜倾伏端(轴部),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位于千糜岩带构造破碎带中。构造裂隙(含微裂 隙)对成矿发挥了重要作用,矿(化)体的形态、大 小、范围明显受接触带、断裂带裂隙控制,在工作中 除对接触带进行研究外,还应对围岩及侵入岩的裂 隙构造进行分析。
1.4.3表生作用及次生富集
尽管围岩性质对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不具有决 定作用,但对蚀变及其成矿特点有明显影响,即对斑 岩铜矿的物质类型和矿物组合影响较大。据统计, 有30%的矿化发生于围岩内(江西德兴铜矿的70% 产于板溪群千枚板岩中)∞j。对于与斑岩铜矿有关 的围岩,在工作中的注意点有:①若围岩为碳酸盐 岩,应特别注意矽卡岩型和斑岩型2种矿床类型组 合,以免漏矿;②若围岩为海相或陆相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和砂岩、页岩、泥岩及变质岩系,由于岩石致 密,常为岩体顶盖“隔挡层”,常在岩体内,特别是在 岩体顶部富集成矿;③若围岩为各种角砾状地质体, 特别是矿化角砾岩筒为矿液活动和运移的有利场 所,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原生矿化富集以及作为寻找 与斑岩铜矿有直接关系的火山颈和火山通道的重要 标志。
1.3围岩
黝铜矿、斑铜矿等,伴生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自然 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石英、钾长石等。矿 石构造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脉状及块状、角
砾状。斑岩铜矿矿化具有由内I形't-水平(侧向)分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0c03d085f0e7cd1842536f5.png)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斑岩铜矿介绍
![斑岩铜矿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7a2b2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e.png)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一、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5bb6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c.png)
2023年 4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9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吕晓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发现对在北山造山带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找矿标志,认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受斑岩体、韧性剪切和火山机构控制较明显,控制着含矿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
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北山造山带韧性剪切带的找矿勘查工作,是寻找类似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8-0059-3The Mineralization Law and Prospecting Marks in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Ore DepositLYU Xiao-feng(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Gongpoquan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search fo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which has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n its prospecting sign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mo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porphyry bodies, ductile shear and volcanic mechanisms,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bearing porphyry bodies in groups and zones. In the futur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work, th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ch is a favorable part to find simila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Keywords: Kitayama orogenic belt;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the law of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sign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吕晓峰,男,生于1982年,甘肃兰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斑岩铜金矿床形成机制及找矿标志
![斑岩铜金矿床形成机制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f5cbf3797375a417876f8f54.png)
Cu(Au)在岩浆熔体—流体行为
DCu流体/硅酸盐熔体≤2700-316, 流体中含S时,DCu流体/硅酸盐熔体值增大 2-5倍, Cu也易进入低Cl低密度的气相 中 D (Mo)流体/熔体=20, D (Mo)流体/熔体=5.5(高Cl流体)
二、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浆特征 中酸性岩浆
成矿岩浆
非成矿岩浆
斑岩矿床区域找矿潜力评估
成矿岩体指标 岩浆成矿事件
成矿后剥蚀 保存
区域找矿潜力
紫金矿田
(1)多种类型矿床共生; (2)成矿元素组合有一定的分带性; (3)矿物组合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相对简单; (4)发育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也可能
发育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
问题:
(1)元素分带原因是什么? 同一成矿系统? 控制因素是什么? 不同成矿系统? 在地质上是否可能在同一地方相近时 间内发育两种不同特征成矿系统?
3+ ( 9FeO (in silicates) + SO2(g) +H2O3Fe3O4 +H2S )
成矿早 期: 发生
氧化还 原反应
斑岩铜金矿床中三种类型磁铁矿化蚀变
9FeO (in silicates) + SO2(g) +H2O3Fe3O4 +H2S 磁铁矿化
8KFe3AlSi3O10(OH)2+2H2SO4 =8KAlSi3O8+8Fe3O4+8H2O+2H2S
Cu-Au-Mo岩浆
Sn-W-Be-REE岩浆
高氧逸度
富水及出溶挥 发相;富成矿
元素
二、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浆特征
中酸性岩浆成矿系统可分为两阶段
(1)岩浆演化阶段
(2)成矿元素堆积阶段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7f1b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1.png)
成矿物质变化阶段
成矿条件:高温、高压、还 原环境
成矿元素:铜、铁、锌等
成矿过程:岩浆活动、热液 活动、沉积作用等
成矿类型:斑岩型、矽卡岩 型、砂岩型等
05 铜矿矿床找矿标志
地质标志
岩石类型:铜矿床通常与某些特定类型的岩石有关,如砂岩、页岩等。 矿物组合:铜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组合包括黄铜矿、辉铜矿、铜蓝等。 地层年代:铜矿床的形成与地层的年代有关,如古生代、中生代等。 构造特征:铜矿床通常与某些构造特征有关,如褶皱、断裂等。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铜矿矿床类型
02
铜矿矿床成矿 环境
03
铜矿矿床成矿 物质来源
04
铜矿矿床成矿 过程
05
铜矿矿床找矿 标志
01 铜矿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
形成原因:岩 浆活动与热液 活动共同作用
矿体特征:多 呈脉状、网状、 筒状等形态
矿石成分:以 铜、铁、硫等 为主
矿床规模:大 型、超大型矿 床居多
遥感标志的识别需要结合多种遥感数据, 如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遥感标志的识别还需要结合地质、地球 化学等专业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地球物理标志
重力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重力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磁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磁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电性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电性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震波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地震波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铜矿化:铜元 素在地壳中的
分布和富集
硫化物:硫化 物与铜矿化的
关系
地形地貌与铜矿成矿
地形地貌对铜矿成 矿的影响:地形地 貌决定了铜矿的形 成和分布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245ea80276c66137ee0619bf.png)
1矿区地国 特征 大、 品住 獭高 , 向两侧和向下大都 尊= 制支 尖灭。 1 .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中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 , 上奥陶 2 2矿石的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种类虽多, 但主要工业矿物只有黄铜 统裸河组和爱辉组, 中、 下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和黄花沟组 , 第四系沉积 矿 、 斑铜矿和辉钼矿。 能够被综合利 用的矿物有 自 然金、 银金矿、 自 然银、 辉 层。 其中多宝山组地层与成旷关系密切, 主要为 套 滨海 一浅海相的火山 银矿、 碲镪矿等。脉石 句 约含 9 5 % 左右, 以石英 、 绢西 - r r l 、 绿泥石、 碳 熔岩、 火山碎屑岩、 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 并以岩性复杂, 纵横向变化大, 且 酸盐为主, 其次为绿帘石、 黑云母、 钾长石、 钠长石等。 遭受不同程度的片理化和热液蚀变作用为其特点。 其岩陛 主要为深绿色 2 3矿石结构、 构造。 矿石结构种类繁多, 就矿物结晶程度而言, 大多呈 安山岩吸喜嗡邑 乡 岩、 中间夹凝I 办澎诵 体。多宝 山矿区—些主要: 矿 他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 而自 形晶粒状缚 趺少。从晶粒大小 体的顶部多赋存于多宝山组的下部,铜矿化往往赋存于安山岩与凝灰沉 看 , 以细粒结构为主, 中、 粗粒结 句 次之。 从矿物嵌布关系看 , 以交代结构最 移 技垃 带偏安山岩—1 奂 0 。 为发育。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 细脉浸染状构造、 其次为块状构造 1 2侵 入 岩。多宝山矿 区侵 人岩有华力西中期先后形成的辉长岩、 花 及角栎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少见。 2 4矿石类型。2 . 4 . 1 g- i 5 的自然类型。按矿石构造 , 可分为浸染型矿 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 后二者为多宝山成矿岩体) 和华力西晚期先后 细脉浸染型矿石和细脉型矿石三种类型。 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分为氧 形成的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 更长花岗岩 , 此外 , 矿 区内还有角闪石 石、 闪长玢岩、 细晶石英闪长岩、 闪长玢岩、 闪长岩、 细晶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 化矿石、 混合矿石和原生( 硫化) 矿石三种。 2 . 4 . 2矿石工业类型。本矿床为 等脉岩。与斑岩型铜矿关系 密切的的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的 复合 铜钼矿床, 以铜伴生钼为主要矿石类型, 钼矿石甚 。选矿试验表明, 这些 体, 沿北西向延伸 , 出露面积约 8 k m 2 o 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碎裂、 片 类型矿石均可在同 旷 力法 和流程条件下得以选别 ,因此均可划分为 钼 卜种 工业矿石类型。 理化及蚀变。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之间,接触界面犬牙交 铜( 错, 并 多 岩枝穿 人 围岩内, 岩体内也有后者白 勺 = 彭橱 口 { f 氧 虏体。 3找矿标 志 1 3构造。矿区位于北西向多宝山弧形构造带的转折处 、 多宝山倒转 根据多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特征 ,可将本区该类型铜矿找矿标志归纳 l 方面: 倾伏背斜的轴部。 矿区构造十分复杂 , 从空间分布看 , 有N W 向、 N WW 向、 为以下 兀 N E向及 E —w 向四组压疆 和s —N向张『 蚋 造。其中鞍卑 的 N W 3 . 1地层标志。根据统计资料表明, 大矿体的顶部均赋存于多宝山组 向构造和 N W 向弧形构造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N W 向与 N E或 段安山岩地层中, 加之矿与地层在空间分布上 , 有明显的—致 陛, 所以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 N WW与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是主要的控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段 ) 安山岩雄『 层 可作为找矿枋 。 3 2侵 入岩标志。 华力西中期被动侵位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矿构造 , 矿区 处在多种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尤其是 N W 向构造 、 N W向 弧形构造与 N E向构造交汇处, 为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被动 据统计 E 述两岩体的含铜量均高于其它岩 侵位提供了 空间。 构造的复活和多次的交替活动, 为热液提供了 通道和沉 体, 再者 9 0 % 以 上的矿 量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之中, 女 岗闪长 岩内 有 淀场所 。多宝山矿区花岗闪长岩及花 岗闪长斑岩 的侵位和几期的主要蚀 后 3 3构造标志。矿床受悔遣 封 空 制明显 , 其 变和矿化均发生在 N E的构造活动导致 N W、 N WW 向构造张开的时间 内。 处和几 组构造交汇或两组构造交叉部位。 ̄f l - 理化带 、压碎构造带的存 l 4围岩蚀变。 根据区内主要构造岩浆活动, 将蚀变作用划分为四期。 在, 尤其是先压后张的片 理化带。 ③侵 人 岩的 顶部接触带。 ③各 类角砾岩 . 将其中最早的—期作为背景蚀变期以零期表示。零期可能是在奥陶纪火 带 。 特别是 山岩形成之后 , 花岗闪长岩岩浆凝固之前的— 期蚀变。 主要表现在多宝山 组地层大面积的青盘岩化。第—期是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作 蚀变规漠大、 强度大、 分带明显 , 是更好的找矽 。 用。计有黑云母化、 青盘岩化、 钾长石化、 钠长石化、 绢云母化和矽卡岩化。 3 5矿化标志。与铜矿相伴生的矿化主要是黄铁矿化和铅锌矿化。由 其中以青盘岩化分布较普遍。第二期是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伴生的 于 ] 多分布在 带 、 矿体的外糯 顶部、 尾部, 所以可作为找 标 志。另 蚀变。 计有黑云母化、 绿帘石化、 绿泥石化、 钾长石化、 硅化、 绢云母化、 碳酸 外, 在矿本边部或顶部往往有较多的密集绿泥石碳酸盐脉, 绿泥石碳酸盐 盐化、 硫酸盐化及高岭土化。该期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第三期是与更长 石英脉的穿插, 标志着下 嗣 能有 勺 存在, 是找盲矿体的际 志之一。 花岗岩、 石英 闪长岩伴生的蚀变作用。 计有角岩化、 绢云母化 、 硅化, 局部同 3 . 6次生氧化带标志。含矿岩石经风化后多呈负地形。有用矿物多被 化混染并伴生刚玉、 红柱石及矽线石等接触变质矿物。以上四期蚀变相互 淋滤、 流失而形成‘ 滦 ’ , 肉眼见不到铜矿物 , 但往往在其下部有 呈叠加关系 ,即后期蚀变矿物穿插交代前期蚀变矿物构成了蚀变矿物新 铜体的存在; 另外, 有些铜矿石经氧化后保留部分氧化物, 如兰铜矿、 黑铜 组合, 形成蚀变岩。与区内斑岩铜矿有密切关系的是第二期蚀变。零期和 矿、 孔雀石、 沥青铜矿等, 这些亦是直接找矽 寺 。 3 2地球化学标志。多宝山斑岩铜( 钼) 床的主成矿元素铜、 钼, 重要的 期蚀变是成矿作用的背景蚀变 , 三期是成矿后的蚀变 , 围绕更长花岗岩 伴生元素是银、 金、 铼, 微量元素是铅、 锌、 砷、 钻等。 这些元素对找矿有直接 体形成狭窄蚀变圈, 对矿起破坏作用。 2矿床地 质特征 或间接的指示作用。 3 . 7 . 1赋矿地段( 矿化带) 的地球化学标志。 ①铜、 钼、 银 并伴有铅、 锌、 锰异常, 这是寻找矿带的标志。②在出现 2 . 1 矿体特征。多宝山斑岩铜( 钼) 矿床位于多宝山倒转背斜的倾没 组合异常的外带,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dbf4ddf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a.png)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施林道【摘要】文章对铜矿成因类型——斑岩型、层状(层控)型、沉积(岩)型、火山岩(海相与陆相)型、基性一超基性岩型、夕卡岩型、脉状型和风化残积型进行了简要描述.罗列了目前对各个类型铜矿产出的基本状貌及其成矿因素的主要认识,其中亦包括作者的工作经验和认识,如:斑岩铜矿的亚型特征;层状(层控)型与沉积(岩)型铜矿的成矿特点区分;中外层状(层控)型铜矿特征的异同对比;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各自的成因和成矿特征等,并以国外同类型大矿床为例,以供读者参考.【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3(004)005【总页数】10页(P465-474)【关键词】找矿评价;地质标志;成因类型;铜矿床【作者】施林道【作者单位】北京西蒙矿产勘查公司,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面对一大片地区,什么样的地质背景适合寻找何种类型铜矿?矿业公司所掌控的面积有限的探矿权区,其区内及近区外围的地质特点,适宜存在何种类型铜矿?成矿前景评估如何?在探矿权区内的勘查工作如何有针对性地着手和布控(避免单纯追逐物、化探异常,忽略地质控矿条件打钻),这些都需要有铜矿类型的成矿地质标志给予指导。
1 斑岩型斑岩铜矿是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铜矿体产于中酸性的浅成侵入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中或岩体的边部;也有的铜矿体产在岩体边缘内外侧或矿体延伸到围岩中,甚至以在围岩中成矿为主。
围岩为砂质、硅酸盐质岩类,如砂岩、页岩、片岩等。
从岩体到围岩常产生容矿和近矿岩石的蚀变分带(由岩体内向围岩):石英核—钾化带(以钾长石为主)—硅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
硅化带和绢云母化带常局部或全部重叠呈绢英岩化带。
青磐岩化蚀变带由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矿物混杂组成。
铜矿化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中,局部也延及于钾化带中。
蚀变分带标志着形成蚀变的温度由高温向中低温的变化系列,铜矿化主要产生于中温阶段,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以细脉状和浸染状构成矿石。
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分析
![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82f33a700abb68a882fb42.png)
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分析摘要:世界主要铜矿床类型有斑岩铜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以及矽卡岩型铜矿床,其中斑岩型铜矿因其分布广、产量高成为矿床学家研究的首要目标,全球大多数矿业巨头也都致力于斑岩铜矿床的开发。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斑岩铜矿的成因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因一般来说,斑岩铜矿是指具有浸染状、细脉状并且与花岗岩侵入体(具有斑状结构)共生的含铜和钼 - 铜组分的岩相组合。
据统计,全球所含金属铜资源的 50% 来自于斑岩型铜矿床。
全球有 3 大铜资源大国,分别为美国、智利、秘鲁,斑岩型铜矿占铜矿总资源量的 80% 以上。
按照地质年代划分,斑岩铜矿主要在中生代及新生代期间形成,部分形成于古生代[1]。
通过近些年的地质勘查,在我国云南、江西、河南、西藏、黑龙江等地均发现不同规模的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具有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的露天开采。
斑岩铜矿的矿石品位普遍较低,矿床整体矿化分布较均匀,其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较好,伴生有用元素多,可综合回收利用的特点,因此斑岩型铜矿床成为了工业界开发及科学界研究的主要对象 [2]。
1时空分布及地质背景1.1时空分布中新生代形成如今大对数的斑岩型矿床(87.5%),而只占 12.5% 的斑岩型矿床形成于古生代。
斑岩型矿床三个主要的成矿峰期:晚泥盆世- 中二叠世(D3-P2)、晚白垩世中新世(K2-N1)、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T3-J3)。
且前寒武纪也发现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
1.2地质背景按照时间分析,世界上已发现的大量斑岩型矿床多形成于中新生代,这与埃达克岩形成时代是相似的,也隐含着斑岩型矿床和埃达克岩的成矿原因之间的联系。
在古老的克拉通内部,也发现有着斑岩矿床,如加拿大和西澳大利亚。
我们可以看到,斑岩型矿床分布与埃达克岩有相似的特点:对空间分析,均产于板块褶皱带及边缘带;按时间分析,虽然前寒武纪形成的斑岩型矿床在西澳大利亚等地区被发现,中新生代依然是斑岩型矿床形成的最主要的地质时期。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aac5c1ce2f0066f53322c4.png)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读书报告姓名:马卓妮学号:20141003347 班级:015141 指导老师:杨振一.基本内容介绍1.基本概念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指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其中以斑岩型铜矿最有意义,研究程度最高。
斑岩型铜矿,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易采易选的特点,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巨大铜矿时,矿山工人叫出来的。
我国王之田将斑岩铜矿定义为:与钙碱性,碱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浅成-超浅成侵位斑岩有关,斑岩和围岩破裂裂隙强烈,并具 K+、Si+、OH-蚀变矿物晕和 Cu、Au、Ag、Pb、zn、S等地球化学晕、岩浆晚期中温热液阶段、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矿。
铜平均品位一般0.4%,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几百万吨,以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Pt,Pd等等。
斑岩型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2.产出环境2.1 时间分布斑岩型铜矿形成时代集中于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型铜矿床目前发现很少。
据芮宗瑶(2004)统计,世界上超过 500万吨的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9%,中生代约占35%。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不均一,但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
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行成在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未完善。
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的时期,也是斑岩型铜矿形成的高峰期;二是,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其多形成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59f9771202d276a201292e58.png)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附铜、铅、锌、钼、金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目录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铜矿床(二)矽卡岩型铜矿床(三)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四)脉状铜矿床(五)沉积型铜矿床二、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砂金矿床(二)含金石英脉矿床(三)火山岩、次火山岩金矿床(四)含金砾岩型金矿床(五)铁帽型金矿床(六)卡林型金矿床三、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型钼矿床(二)矽卡岩型钼矿床(三)石英脉型钼矿床四、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二)碳酸盐岩层控制铅锌矿床(三)热液脉状铅锌矿床(四)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330a10f20975f46527d3e1bb.png)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不要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地大华睿矿山预灾地大华睿矿山预灾微信号whddhr功能介绍专业服务物探行业二十年,为集物探仪器的研发、制造、销售、工程服务、售后保养、国内外专业代理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昨天一、锰矿菱锰矿地质标志:1、沉积型锰矿常呈层状产出,层数不等,受一定层控制,产于不同时代的含锰地层中。
含锰地层一般为海相硅质—碳酸盐岩中,组成锰矿层的矿石以碳酸锰矿石(菱锰矿)为主,氧化锰矿石和硅酸锰矿石次之。
2、残积型锰矿(锰帽矿床)位于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层的氧化带内,与原生锰矿带的层位完全相同,只是矿石类型不同而已。
3、淋积型锰矿是各时期的含锰岩系风化后,锰质被淋滤出来,经过次生富集而成,淋积锰矿的层位不大稳定。
4、堆积型锰矿是残积型锰矿或淋滤型锰矿继续在风化作用下,矿体被破坏,矿石在原地或异地,堆积起来形成新的矿体。
一般赋存于第四纪红土层或褐土层中,呈似层状产出。
上述各类风化锰矿的分布受一定含锰层位的控制。
5、锰矿主要是沉积成因的,但锰的来源可以是深源的,即锰矿为内源外生产物,可能与天然气的渗透有关。
直接找矿标志:1、锰矿层露头是直接找矿标志。
通常在地表发现的是层状次生氧化锰露头,矿石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偏锰酸矿组成,具明显的次生组织结构,常混杂有硅质、泥质物,质地疏松,矿层顶底板界线比较清楚,矿石的排列尚保持断续的层理,层位稳定。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这是残积型锰矿露头。
这类锰矿沿走向延伸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沿倾向可延伸到地下水面附近,可达数十米深。
残积型锰矿不但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而且可作为寻找沉积型锰矿的主要标志。
在残积型锰矿的深部,即位于地下水面以下部分,多为原生沉积锰矿层或沉积变质锰矿层,或目前尚无工业利用价值的含锰层,如含锰灰岩,含锰硅质灰岩、含锰硅质岩等。
沉积锰矿层一般是由菱锰矿、锰方解石、水锰矿等碳酸盐矿石组成。
沉积锰矿的规模较大,一般都是大中型,但贫矿多富矿少,贫矿经焙烧选矿可用。
世界主要矿床找矿标志
![世界主要矿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5fa5400f02020740be1e9b90.png)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一.斑岩型铜金矿床找矿标志1.区域地质找矿标志(1)斑岩型铜金矿床一般与岛弧构造条件和大陆边缘环境有关,尤其是岛弧地质环境已知赋存有大量巨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进一步寻找这类矿床的前提。
(2)容矿地层一般以火山岩及伴生的火山碎屑岩为主,所以陆上的火山环境有利于寻找这类矿床。
(3)矿化与I型磁铁矿系列的次火山侵入体有关,所以要注意区内的这类侵入体分布。
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脉,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在空间上有叠置关系,所以在区内出现这类矿床时,就要注意寻找相互依存的矿床。
2.局部地质找矿标志(1) 矿化是在同源斑岩侵入体侵位时形成的,因此,有斑状石英闪长岩到二长岩等岩株存在,就能提供勘查目标。
(2)识别区内的热液蚀变类型,富含斑岩铜矿金含量高的岩石主要见于钾硅酸盐蚀变带,代表性的蚀变矿物为黑云母和钾长石。
(3)矿石矿物组合中的磁铁矿含量较高,而且一般伴有交代成因的透明石英。
3.地球物理找矿标志(1)高磁铁矿含量(可以产生高达4500r的磁响应)与某些富金斑岩矿床伴生,表明地表磁法或者航空磁法是圈定这类矿床的有效手段。
(2)环状或圆形磁力高与黑云母-磁铁矿蚀变带有关;磁力低的与普遍的绢英岩化或者中间泥岩蚀变有关。
(3)航空与地面放射性测量数据有助于圈定钾硅酸盐蚀变。
(4)陆地卫星TM,SLAR(机载测试雷达)和航空照片可用来鉴定被侵蚀的破火山口和区域性构造。
(5)花岗岩岩基和斑岩岩株的空间组合表明许多斑岩铜金矿床产在大的重力低附近。
(6)激发极化法测量对围绕含铜岩石的黄铁矿晕有很好的响应。
4.地球化学找矿标志(1)斑岩型铜金矿床上方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Cu AuMoAgZnPbAsHgTeSnS等元素的异常或元素组合的异常。
(2)对于未知区域来说,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筛选靶区的有效手段。
(3)在确定远景区后,土壤取样,岩屑取样是圈定斑岩矿化的有效手段。
在这过程中,如果化探异常与物探异常(磁法或激发极化法)异常相吻合,则更进一步证实了斑岩成矿系统的存在。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d33e45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b.png)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冯京;徐仕琪;赵青;兰险【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0(28)1【摘要】斑岩铜矿是世界上重要铜矿工业类型之一.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的活动大陆一侧,一般为典型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陆缘弧和岛弧环境,裂谷环境也有斑岩铜矿产出.在对斑岩铜矿一般特征介绍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斑岩铜矿产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初步总结了斑岩铜矿床(点)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新疆目前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点),大多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晚泥盆世-石炭纪卡拉先格尔-琼河坝岛弧带和达拉布特、博罗霍活、伊什基里克-阿吾拉勒铜矿带,是寻找海西期斑岩铜矿的首选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那拉提和大同铜矿带,是寻找加里东期大型斑岩铜矿的有利地区.位于华南板块北部边缘岩浆弧带上的双羊达坂南和云雾岭铜矿带,是寻找燕山期大型斑岩铜矿值得重视的地区.【总页数】9页(P43-51)【作者】冯京;徐仕琪;赵青;兰险【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国土资源咨询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5【相关文献】1.新疆琼河坝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J], 陈疆;徐永波;王芳;贾红旭;程玉兰;张佳儒;殷长江;贾金典2.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J], 叶斯波拉提·哈力3.关于新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法分析 [J], 胡宁;王羲;饶涛4.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J], 刘凯;任涛;孟德明;李剑斌;王向阳;郭延辉;杨智慧5.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3fa51ca300a6c30c229f5d.png)
项目资助: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北部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06-11-17;修订日期:2007-01-16;作者E-mail:xjdkjzdz@第一作者简介:庄道泽(1962-),男,四川新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从事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与成矿预测 n 成守德,王广瑞,杨树德,等.新疆内生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说明书,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1986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庄道泽,姜云辉,张红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新疆东天山土屋铜矿、阿尔泰山哈腊苏铜矿、西准噶尔包古图铜矿、西天山松树沟铜矿4个典型斑岩铜矿为对象,研究其矿床发现过程、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不同方法在矿床发现和评价阶段的作用,指出了斑岩铜矿典型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和激发极化法在找矿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不同阶段找矿和评价方法组合. 关键词:新疆;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勘查方法1 问题的提出新疆自第一个斑岩铜矿——青河县卡拉先格尔铜矿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到1985年共发现与斑岩铜矿成因有关的矿点、矿化点13处,主要分布在阿吾拉勒山与阿尔泰山青河一带,但勘查和研究主要停留在矿化线索和矿点层次n .1997年新疆地质矿产局在东天山发现的土屋铜矿可以看成为新疆斑岩铜矿勘查的里程碑.其后,相继发现了延东、哈腊苏铜矿、包古图铜(金)矿、达巴特铜(钼)矿、松树沟、3571、桑德乌兰铜矿等具有斑岩矿床成因的铜矿床(点)及大量矿化线索,涉及区域包括东天山、西天山、阿尔泰山、西准噶尔、东准噶尔乃至昆仑-阿尔金山的新疆主要成矿带.更为重要的是在新疆周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共和国发现了阿克斗卡、科翁腊德、奥尤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显示了新疆斑岩铜矿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的特点,是新疆铜矿勘查的主要类型之一.物探、化探等勘查技术方法在斑岩铜矿勘查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选择成矿地质环境、物化探异常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显著差异的土屋、哈腊苏、包古图、松树沟铜矿作为典型,从中-大比例尺物化探资料及成矿地质背景出发,结合矿床勘查史,探讨新疆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评价技术方法.2 土屋铜矿1993—1994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土屋东铜矿点,矿(化)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中.1997年,对该矿点开展地质填图、槽探揭露、激电、磁法测量,通过对激电异常的钻探验证,发现了土屋斑岩铜矿. 2.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 位于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北侧的觉罗塔格石炭纪裂陷槽内、位于康古尔大断裂北侧.出露石炭系企鹅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和干墩组硅质-泥质岩建造,石炭—二叠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类等岩体侵入其中,并见二叠纪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已发现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图1). 成矿斑岩体 由早期闪长玢岩体和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的复合岩体组成,花岗斑岩出露面积小于0.03 km 2.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和闪长玢岩体中(王磊等将后者分解为安山玢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等浅层-超浅层次火山岩-火山岩组合)[1].控岩控矿构造 含矿岩体产于似箱状背斜核部,矿(化)带产于韧性剪切带边缘弱变形域中或旁侧. 矿体特征 土屋铜矿矿化一半赋存于岩体中,一半赋存于玄武岩、凝灰岩中.地表铜矿化带长1 400 m,平均宽65.87 m,Cu 平均品位0.3×10-2~0.36×10-2;原生矿体呈透镜状,深部钻孔控制矿体长800 m,平均厚96.02 m,斜深500 m,Cu 平均品位0.49×10-2.土屋东铜矿基本上产于斜长花岗岩中.地表圈定铜矿化体长1 300 m,平均宽38.94 m;深部钻孔控制矿体斜深340 m,平均厚41.76 m,铜平均品位0.33×10-2.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为细脉浸染状铜(钼)建造.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偶见少量斑铜矿、铜蓝和辉铜矿.黄铁矿主要发育于矿体顶、底板,主矿体中基本无黄铁矿存在.脉石矿物以新生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长石和碳酸岩矿物.矿体蚀变矿体及顶板蚀变强度大于底板.自中心向两侧可划分出强硅化带、黑云母带、石英-绢云母带、绢云母(泥化、石膏化)-青磐岩化带.黑云母带基本分布在主矿体内部.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2.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位于康古尔重力梯度带上、高磁异常带与低负背景磁场区的过渡带,并在土屋—延东一带叠加了局部高磁异常.1∶5万航磁显示土屋、延东铜矿位于正磁背景场中的局部异常上(图1).土屋铜矿位于C-97-16-1低缓磁异常中,延东铜矿位于C-77-168正磁异常的南缘.C-77-168异常初步确定由闪长岩引起.C-97-16-1南部异常区中发现了土屋铜矿,北部异常部分与土屋东铜矿有关.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土屋铜矿1∶2万物探(图2)圈定的高极化异常带EW长800 m,宽100~180 m,最宽210 m,极化率异常为3%~4%,最高5.4%,高极化率异常与土屋铜矿床分布一致.与激电异常对应,在激电异常上及其北部为相对高阻区,视电阻率为50~ 100 Ω·m,激电异常南侧为相对低阻区,视电阻率为30~50 Ω·m;磁异常位于11-4勘探线间,异常中心位于11-3线,ΔZ max=360 nT.2.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化探圈定出面积约1 000 km2的Cu、Mo、Ni、Co、Hg、Au、Fe2O3等高背景带,并在土屋—土屋东一带形成60 km2,在延东铜矿区形成9 km2,以Cu为主的多元素局部组合异常.矿田地球化学特征1∶5万化探(图1)在土屋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缩小至7 km2,主要元素组合为Cu、Mo、Au、Ni、Ag、Zn、Cd等;在延东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约6 km2,元素组合为Cu、Mo、图1 土屋-延东一带1∶5万综合剖析图Fig.1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at Tuwu-Yandong copper deposit district1.等值线;2.地质界线;3.不整合地质界线;4.断裂Q——第四系;J——侏罗系;C2qα+β——上石炭统企鹅山组安山岩、玄武岩;C2q——上石炭统企鹅山组砂岩、砂砾岩;C1gd——下石炭统干墩组千糜岩、岩屑砂岩; γ——正长花岗岩;γπ——斜长花岗岩;βδo——角闪英云闪长岩;δμ——闪长玢岩42新 疆 地 质图2 土屋铜矿综合剖析图 F i g .2 C o m p o s i t e c h a r t o f T u w u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1.等值线;2.0等值线;3.地质界线;4.不整合界线;5.断层;5.钻孔位置 Q ——第四系;J ——侏罗系;c g +s s ——砾岩、砂岩;β——玄武岩;γπ——斜长花岗岩;α+β——安山岩、玄武岩1 400×10-6,Mo最高含量2.5×10-6~4×10-6.异常具组合分带,其中内带为Cu、Mo、Au、Ag,中带为Cu、Zn、Pb、Bi、Ni,外带为零星的As、Sb、Hg、Cd.矿床地球化学特征1∶2万土壤化探圈出Cu、Au、Ag、Pb、Zn、W、Mo、As、Sb、Bi、Cd等元素组合异常(图2),与地表矿化体分布一致.土屋铜矿主成矿元素Cu、Mo、Au,极大值分别为4 598×10-6、5×10-6、50×10-9.元素分带明显,内带为Cu、Au、Mo、Ag、Bi,内-中带为W、Ag,零星并微弱的Zn、Sb、Cd、W、Pb、As等异常为中-外带.3 阿尔泰地区哈腊苏铜矿位于新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成矿带内,地表铜矿化线索极为普遍.20世纪60—70年代对卡拉先格尔铜矿进行了矿点检查及普查找矿.2002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按照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在该区进行二次资料开发,发现了与花岗闪长斑岩体和地表孔雀石化带相对应的高激电异常,经钻探评价导致了该矿的发现.3.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位于阿尔泰陆缘活动带科克森套-乔夏哈拉晚古生代弧沟带内.控矿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亚组玄武岩、凝灰岩[2].成矿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控制长约780 m,宽30~150 m.矿体主要产于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控岩控矿构造岩体分布受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图3).矿床特征地表矿化带长大于 1 000 m,宽100~120 m.控制矿体长约800 m,地表宽度6~44.7 m,倾斜延深135~550 m.Cu平均品位0.3%~0.46%,最高品位2.26%.伴生Au平均品位0.12%,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为主,斑铜矿与辉钼矿少量;次生氧化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为蓝铜矿、褐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石构造以星散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见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在平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黑云母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成矿时代斑岩体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380.8+5.3) Ma,Rb-Sr同位素年龄(332.8+8.5) Ma.图3哈腊苏铜矿1∶5万化探剖析图Fig.3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 district cst——炭质粉砂岩;β——玄武岩;βυ——辉绿玢岩;δπ——闪长斑岩;δ——闪长岩;τ——粗面岩44新疆地质3.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位于吉木乃—二台布格重力高异常区北部边缘宽缓的梯度带上及阿尔泰—二台正磁异常区北部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发育.矿床地球物理特征以3%圈定高极化异常长1 000 m,宽100~200 m,极化率3%~5%,最高达6.5% (图4).与之对应,视电阻率处于高阻(1 000~1 400 Ω·m) 与相对低阻(600 Ω·m)的过渡带上.高极化异常与矿化带分布基本一致.与含矿斑岩体和矿化体对应的为背景及弱磁场变化(0~200 nT),在其底板往往出现中等磁异常(200~400 nT);而在玄武岩、安山岩中出现明显的稳定高磁异常(400~1 000 nT).3.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一带圈定出“高、大、全”的组合异常,以Cu、Au为主、伴生有Ag、Cd、Mo、Sn、Cr、Ni、Co等元素,异常面积96 km2.Cu、Au、Mo等元素浓集中心一致,最高含量分别为348×10-6、54.1×10-9、4×10-6.矿区地球化学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圈定出10余处Cu、Au、Ag、Mo 多元素组合异常.其中在哈腊苏矿区圈定出明显的Cu、Au、Ag、Mo、W、Zn、As、Sb、Sn、Cr、Ni、Co等多元素组合异常,面积10.7 km2.其中Cu、Au、Ag、Mo、W相关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含量高;As、Sb呈高背景,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接触带上;Cr、Ni、Co异常及高背景位于上述异常西侧中基性火山岩中;Zn、Pb在含矿斑岩体上呈背景、环绕该中心出现局部高背景变化(图3).其中C u异常面积6.8 km2,平均值185×10-6,最高值3 438×10-6;Au异常面积 2.3 km2,平均值35.6×10-9,最高值为170×10-9;Mo异常面积1 km2,最高含量14.1×10-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具有明显的Cu、Mo、Au、Ag等多元素组合(图4).元素水平分带特点明显,Cu、Mo、Au为内带,Ag、Sb为中带,As、Bi、Pb、Zn、Sn、W为外带.Cu、Mo、Au异常主要位于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控制异常长1 000余米,宽300~600 m,最高含量分别图4哈腊苏铜矿综合剖析图Fig.4 Composite chart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1.钾化、硅化;2.孔雀石化、黑云母化;3.等值线;4.地质界线;5.推测地质界线;6.钻孔位置β-hβ——玄武岩;δ——闪长岩;ηγ——二长花岗岩;δoβ石英闪长玢岩;γδπ——花岗闪长玢岩为3 326×10、12.5×10、196×10布在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且浓集中心主要在下盘,最高含量400×10-6,在岩体中仅为高背景-弱异常.As、Sb、Bi、Pb、Zn主要在斑岩体外接触带呈高背景分布,在岩体上一般呈低背景.4 西准噶尔地区包古图铜矿20世纪70—80年代包古图地区主要是金矿勘查区,勘查中发现金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中酸性小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金矿开采过程中常发现小的铜矿化体.新疆有色地勘局地质研究所在对比区域成矿环境和借鉴斑岩铜矿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对该区开展二次资料开发导致了该矿的发现[4]. 4.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处于巴尔喀什-准噶尔-蒙古南戈壁华力西期陆缘活动带南侧,赛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西段南侧.区内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浊积建造.铜矿(化)体主要位于华力西中期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Ⅴ号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希包古图下亚组(C1b1)中.成矿斑岩体为海西中期侵入的中酸性小岩体,地表形态为近等轴状,规模大小不一.其中Ⅴ号岩体出露面积0.84 km2,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图5).图5 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物探综合剖析图Fig.5 Composite geophys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1.正等值线;2.负等值线;3.0值线;4.地质界线;5.相变界线;6.断层;7.岩脉;8.钻孔及编号C1b2——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上亚组凝灰质砂岩、砂砾岩;C1b1——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下亚组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C1x2——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上段凝灰质中-细砂岩、沉凝灰岩、碧玉岩;γδ——花岗闪长岩;γπ——花岗斑岩;δμ——闪长玢岩46新疆地质矿床特征目前Ⅴ号岩体地表控制的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东、西两侧接触带部位,东侧矿化较西侧强.东矿化范围南北长800 m,东西宽200 m,铜矿化体厚3~13.8 m,Cu品位0.12×10-2~0.46×10-2.西矿化宽150 m,长160 m,铜矿化体厚度3.4~8.5 m,Cu平均品位0.24×10-2,Au平均品位0.25×10-6.在东矿化区施工两个钻孔,均见厚大铜矿化体.其中ZK102孔深701 m,见矿9层,按Cu品位大于等于0.20×10-2为边界圈定铜矿化体累计视厚大于400 m, Cu品位一般为0.21×10-2~0.35×10-2;ZK101孔深600 m,见矿17层,按铜品位大于等于0.2×10-2为边界圈定矿化体,累计视厚为278 m,Cu品位0.22×10-2~ 0.33×10-2.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斑杂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黝帘石、钾长石等.围岩蚀变具分带性,地表由岩体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4.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处于反映达尔布特深大断裂的北东南西向重力梯度带南西侧的重力高值区、克拉玛依磁力高南部的低缓磁场背景中.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在Ⅴ号花岗闪长岩体主要部位出现极化率高背景及弱异常(3%~3.5%),高极化异常主要出现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东、西内外接触带上及花岗闪长斑岩中(4%~5.5%).其中IP-2位于岩体东侧内外接触带上,控制长度、宽度均在1 km以上,极化率一般在5%~7%,处于中低阻(150~300 Ω·m)—中高阻(500~1 000 Ω·m)的过渡带上,钻探见到了铜矿(化)体(图5).岩体及其内接触带为低缓负磁场背景(0~-100 nT),在外围出现弱高磁异常(0~+100 nT).4.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以Au异常为代表,Cu仅为高背景,含量为30×10-6~40×10-6.矿区化探异常特征1∶5万岩屑化探异常明显,元素组合为Cu、Au、As、Bi、Sb、Ag、W等.Cu、Au、Ag异常规模较小,分布面积2~3 km2,位于组合异常中心部位、岩体上及内外接触带,最高含量分别为440×10-6、12.2×10-9、350×10-9;而As、Sb、Bi异常分布在岩体中及地层中;Mo、W异常不够明显,高背景主要分布于岩体的北侧,可能与采样粒级偏细(-60目)有关(图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0勘探线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显示,在斑岩体及地表矿化带上,Cu、Au、Ag、Mo、Sn、As、Sb异常明显,共生组合好,但As、Sb异常范围较前者大.ZK102钻孔原生晕也具有Cu、Au、Ag、Mo共生组合的特点,Au最高含量100×10-9,Mo最高含量50×10-6~70×10-6.5 西天山松树沟铜矿该矿是河南区调队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通过对1∶50万化探艾肯达坂异常进行1∶20万、1∶5万化探加密测量,发现了哈拉哈陶Cu、Au、Mo 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而查证发现,初步认为属斑岩型.5.1 成矿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背景处于伊犁微板块的阿吾拉勒山东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查岗诺尔一带,出露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岩及少量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斑岩体侵入岩属早二叠世混源花岗岩系列,铜矿化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体及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斑(玢)岩体地表出露规模小于200 m×30 m.矿化特征目前发现2个主要铜矿化带,其中I 号矿体的赋矿岩体为细粒闪长玢岩,带内圈定2个矿体,长度250 m,厚度分别为28.4 m、32.1 m,平均品位Cu 0.43%~0.56%,Au 0.36×10-6;Ⅱ号矿化带产于花岗斑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上,地表矿化带长200余米,厚约4 m, Cu品位0.1%~0.12%.矿化类型及矿物组合根据地表及少量硐探结果,金属硫化物呈稀疏浸染状、浸染状构造,矿化岩石包括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硅化凝灰岩、次生石英岩及黄铜矿化、斑铜矿化花岗斑岩.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自岩体向外具有水平分带特征,矿(化)体主要产于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5.2 地球物理特征该区处于典型的重力梯度、航磁高—低磁场过渡带上,反映处于深大断裂构造带边缘.磁场南部包括多个高磁异常中心,反映区内磁性变化较大,磁场强度可达300~400 nT;北部为稳定的低缓负磁场,靶区主体在该磁场变化带偏高磁场区.经激电剖面测量,矿化带具有明显的高极化特征,极化率最高4%~5%,并伴有中到相对低阻.5.3 地球化学特征1∶50万化探为著名的艾肯达坂“高、大、全”综合异常,以Cu、Au、Mo为主,伴生Ag、Pb、Zn、Bi、Cd、As、Fe、Mn等元素,面积约600 km2.Cu、Au、Mo峰值分别为145×10-6、12.0×10-9、32×10-6.1∶5万化探分解为十余处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其中在哈拉哈陶圈出一单点组合异常,控制面积约0.7 km2,以Cu、Au、Mo为主,伴有Zn、Bi、As等元素.最高含量Cu 1 200×10-6,Mo大于50×10-6,Au 为270×10-9,Ag 1.14×10-6,Zn大于600×10-6,As 为167×10-6,Bi为9×10-6. 6 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6.1 地质标志新疆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带中及板块活动后碰撞时期,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二叠纪,以二叠纪居多.含矿岩体有浅成相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等,赋矿地层以中基性火山岩居多,部分为正常沉积地层.矿体产于岩体中及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孔雀石化较明显.地表不同程度见与斑岩铜矿相关的蚀变组合.6.2 地球物理标志矿区(田)一般位于区域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带中或高—低磁场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较发育.激发极化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出露或浅埋藏矿体,极化率或充电率具有3.5%~7%中等—高极化异常;矿(化)体一般处于高阻—中等电阻率的过渡带上.主要干扰因素是黄铁矿化和含碳地层,后者图6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化探剖析图Fig.6 Composite geochem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据李泰德,2005)1.等值线;2.地质界线;3.断层;4.中基性岩脉;5.产状C1b——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岩、硅质岩、砂岩;υ——辉长岩;γ42 b ——花岗岩48新疆地质一般具有高极化、低阻组合特征.矿体上磁异常具有4种特点:含矿斑岩体具有弱—中等磁性(土屋式);矿体底板具有弱—中等磁异常(哈腊苏式);赋矿地层磁性强、含矿斑岩体磁性弱、矿(化)体处于低负磁场背景(包古图式);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因矽卡岩化而出现环带状高磁异常(以玉龙铜矿为代表).6.3 地球化学标志1∶20万、1∶50万区域化探Cu、Ag、Au、Mo、W、Pb、Zn(Cr、Ni、Co、As、Sb)高背景或组合异常、累加异常可以作为斑岩铜矿靶区选区依据.鉴于新疆戈壁荒漠区区域化探一般采用岩屑测量,可能因为部分地段样品控制力较弱,异常反映不够明显(如包古图铜矿).中大比例尺化探Cu、Ag、Au、Mo(W、Pb、Zn、As、Sb)多元素组合异常是预测斑岩铜矿找矿远景区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找斑岩体或地表无斑岩体出露矿床(尤其小规模斑岩体、隐爆角粒岩筒)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成矿环境下伴生元素组合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斑岩铜矿典型元素组合Cu、Ag、Au、Mo,而As、Sb、Bi、Pb、Zn等元素更多地反映了后期热液活动,在不同成矿环境、不同矿床差异明显.6.4 斑岩铜矿找矿方法组合探讨对于斑岩体含矿性评价,直接采用地质填图、化探、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对于 斑岩类化探组合异常、与斑岩有关的磁异常或多光谱(高光谱)提取的斑岩体和矿化蚀变信息,采用路线地质、磁法、地化剖面或面积性磁法、化探,发现斑岩体或异常源,采用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进行评价;对于筛选的斑岩铜矿找矿靶区(矿化集中区或异常集中区),采用激电、磁法、化探、地质填图进行1∶2.5万、1∶5万综合调查;在矿区一般开展1∶1万、1∶2万综合普查.参考文献[1]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等.2006年.对中国成矿体系的初步探讨[J].矿床地质,2006,25(2:155-163.[2] 王磊,王虹,胡长安,等.新疆土屋铜矿控矿岩系及特征[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3] 杨文平,何立新,王祥,等.新疆哈腊苏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4] 张锐,张云孝,佟更生.新疆包古图铜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意义[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F XINJIANG AND THE SUGGESTED COMBINATION OFEXPLORATION METHODSZHUANG Dao-ze, JIANG Yun-hui, ZHANG Hong-xi(Xinjiang bureau of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takes the Tuwu copper deposit of Eastern Mountain, Halasu copper deposit of Aertai Mountain, Baogut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Zhungaer and Songshugo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 as the research example. After looking back on the simple history of deposit discovery, the geologic,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ogenetics,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deposit discovery and inspect. In the end, the combination of prospecting methods in different phases is suggested.Key words: Xinji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re guide of prospecting; exploration method。
班岩铜矿及其找矿方法
![班岩铜矿及其找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d3e4f9aef8941ea76e05d0.png)
.
万
,
以 此 作 为底 图 圈 定 色 异 常 蚀 变
, ,
,
,
,
带 铁 帽等有关 和 火 山 岩 结 合 低 密度 地 球 化学成果 样 地 球 物理 剖面 检 查 等
下 一 步地 面勘 查 工 作
. ,
对 异 常进行 实地 检查 踏 勘 包括 地 质 观 察 地 球化学 取
,
重 力 法 一 般 用 重 力 法 寻 找 细 脉 浸 染 型 铜 矿 效果 不
型 构造
岩浆带 中与次一 级 分支构造 相交处 往 往形
.
,
上
成一 些重要 的矿 田
部则处 于 张应力环 境 即造 山 带整 体形态 为中央 向上
隆起 两 侧 向外 发散 的扇 形
,
火 山 岩带 与 岩 基 带 的 交 替 地 段 这 种 地 段
,
"
"
正 是 中小 型 侵人 体大量 出露 的地 段
控 制 斑 岩 铜矿 形 成 的岩 浆 条件 斑 岩铜矿 床形 成 主要 与钙碱 性 花 岗岩类有关 岩 石 均为壳慢同熔型
,
,
作用 的条件
.
区 域剥蚀 程度超过 这 个深度 矿 床 就
.
不 能在地 表 附近 保存
斑 岩铜 矿带或 矿 田 的控 制 条件
归纳起 来 主要 有
两 条 以 上 构 造一 岩 浆 带 交 汇 处 这 是 最 主 要
,
次为岛弧 与板块 俯冲作用 有关
,
.
控 制斑 岩 铜矿 形 成的构造 条件
一 种 控 矿 条件
的成矿带 对 其现有 依据 和 远 景进行 了 概 述
,
.
文 章最 后 列 出 了新班 可 能形 成斑 岩 钥 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岩铜矿成矿与找矿标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薛春纪“斑岩铜矿”指时空和成因上与具有斑状/似斑状结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小侵入体有关的一类细脉浸染状低品位大规模的铜矿床。
(细脉浸染型铜矿)斑岩铜矿的重要标志:⏹斑岩体顶部全岩或部分铜矿化⏹发育钾硅酸盐蚀变⏹岩浆/热液的二次沸腾/角砾化⏹岩浆起源----上地幔或下地壳斑岩浅成-超浅成产物,形成在花岗质岩浆深成-火山建造的浅成-超浅成阶段,3.0-0.5km(有时达4-6km).马拉松多,0.5-1.0km,全部铜矿化在斑岩体中西藏玉龙,2.5-3.0km,2/3的铜矿化在斑岩体中江西德兴,3.0-4.0km,1/3的铜矿化在斑岩体中黑龙江多宝山及新疆土屋, 4-6km,1/10的铜矿化在斑岩体中随斑岩侵位深度的变高,矿石构造浸染状—浸染状和细脉状—细脉状网脉状浅成-超浅成侵位是引发成矿最重要的前提,因为有利于岩浆中挥发相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进而引起花岗质岩浆发生二次沸腾.挥发相:H2O HCl HF P2O5CO2CO SO2 H2S NaCl NaF KCl KF⏹花岗质岩浆沸腾及岩浆与挥发相分离的标志:气体包裹体(气液比大于50%)多相包裹体(含NaCl KCl子晶)相比变化很大的气液包裹体共存⏹岩浆中挥发相密度小(0.5-0.95),上升集中在斑岩体的顶部:体积膨胀—产生机械能--岩体顶部和围岩产生许多网状裂隙隐爆作用—爆破角砾岩爆破角砾岩筒火山口陷落在岩体顶部和附近围岩中发生交代作用二次沸腾反应(饱和水熔融体→晶体+“蒸气”)所引起的体积膨胀(下部横坐标)和所释放的机械能(上部横坐标)△vr 和P△vr值是根据初始含2.7wt%水的花岗闪长岩岩浆完全结晶而获得的。
“爆破”(火山喷发)和“强裂”破碎环境之间的过渡地段的深度是大致的,这取决于岩浆体的大小和形状。
曲线是根据Burnham (1979)的计算得到的假设的花岗闪长斑岩及伴生)的岩脉(D1剖面示意图S表示在含铜1斑岩系统的发展中,在这个任意选择的初始阶段时HO2饱和的固相线,圆圈花纹表示O饱和的岩H2浆带(HO饱2和的硬壳)固结作用的晚期阶段固结斑岩铜矿床图解⏹侵入岩发育斑状/似斑状结构说明花岗岩浆在侵位前曾经在中间岩浆房停留过一次或多次,每次停留期间都会析出斑晶,基质多隐晶/中-细粒显晶.⏹斑岩的岩石类型: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德兴: 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玉龙: 二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土屋: 斜长花岗岩闪长玢岩多宝山: 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铜矿峪: 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斑岩岩石化学中性-中酸性,SiO2=57-70%铝饱和,Ai2O3=13-17%钙碱性到碱性,Na2O+K2O=5-8%■斑岩化学成分与矿化种类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例如,成矿元素与SiO和DI之间关系:2类型SiO2DI(%)类型SiO2DI(%)钼型>70>84铜型62 ~6668 ~76钼(铜)型66~7278 ~84铜和多金属型60 ~6862 ~78铜(钼)型65 ~6972 ~80铜金型60 ~6858 ~80随着SiO2和DI值的增大,矿化金属依次更替为: CuAu—Cu多金属和CuAs多金属—CuFe—Cu—CuMo--Mo斑岩铜矿的初始锶-时代演化图(据吴利仁原图改编,1985)Ⅰ.花岗质岩浆地幔源区;Ⅱ.花岗质岩浆地壳和地幔混合源区;Ⅲ花岗质岩浆地壳源区(Ⅰ),亦即下部大陆壳源区;Ⅳ.花岗质岩浆地壳源区(Ⅱ),即上部大陆壳源区;原点表示球粒陨石原始锶⏹斑岩铜矿有关花岗质岩浆fO2高⏹斑岩中的黑云母主要是镁质黑云母,含镁系数0.6-0.7;钾硅酸盐蚀变带中的黑云母主要是金云母,含镁系数0.6-0.9.反映花岗质岩浆结晶及早阶段蚀变中fO2高.⏹能成矿的斑岩中钾长石多为正长石,而不能成矿的斑岩及火山杂岩中钾长石多是透长石.(与岩浆中挥发相的多少有关,前者饱和,后者缺少).关于斑岩的小结:斑岩铜矿有关花岗质岩石有3类,即I型、A型、M型,又分别叫做同熔型、造山后深熔型、幔源型,没有S型(壳熔型);通常认为与斑岩铜矿有关系的花岗质岩浆为高fO2的、高挥发组份的深源的(地幔物质占70%以上,地壳物质少于30%)花岗质岩浆,斑岩很容易演化为过渡性岩浆,由于大量斑晶析出,残余岩浆挥发组分达到过饱和,这种岩浆有三个特征:1、冷凝外壳有大量裂隙;2、具有大量爆破角砾岩;3、岩浆二次沸腾明显。
花岗质岩浆和热液演化过程(据芮宗瑶等,1996)成矿斑岩侵入的围岩●时代:新生界2.5%中生界35%古生界27.5%元古宙35%●岩性:火山岩37.5%碎屑岩17.5%碳酸盐岩17.5%斑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17.5%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环境⏹两类地质环境: 大陆增生带和陆内拉张系水平增生带为主—如岛弧⏹大陆增生带垂向增生带为主—大陆碰撞带⏹陆内拉张系: 拉分盆地裂谷带概况雅喜马拉成矿域环太洋域成矿古亚洲成矿域印度大陆特提斯大陆增生带:与钙碱性系列岩浆活动相联系1. 洋-陆碰撞带—洋壳俯冲--岛弧2. 陆-陆碰撞带—大陆俯冲—岩浆弧纳兹卡板块俯冲与智利矿带(据Clarck, A. H,1993)Sillitoe等斑岩铜矿的解释斑岩铜矿的板块构造模型(据Sillitoe,1972)Sillitoe认为斑岩铜矿是由大洋沉积物、大洋玄武岩和大洋辉长岩三种岩石俯冲到100~150km深处,变质为榴辉岩,再由榴辉岩部分熔融形成的。
大洋沉积物中有大量含铜锰结核,大西洋和太平洋中的玄武岩含铜77ppm,现代夏威夷的玄武岩软泥中还发现含铜达25%的硫化物颗粒。
除了上述三种岩石之外,还有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与斑岩铜矿几乎相反,可以推测许多斑岩铜矿可能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演化而来。
●智利矿床与“B”型俯冲关系:内带--离现代智利海槽100~160km,一系列浅成热液Ag (Cu Pb Zn As)脉状矿床,80~110Ma;夕卡岩型Fe(Cu Au)矿床和交代网脉状Au-Cu矿,110~110Ma;Cu(Fe、Au)脉状矿床,150~190Ma。
中内带--斑岩型(Cu-Mo-Au)矿床,离现代智利海槽200km=与智利西部断裂带一致,37~44Ma,(Sr/Sr)i0.704~0.7082,初始锶值增大,地壳混染增强。
中外带--离现代智利海槽250~285km,发育斑岩型和浅成热液脉型Au-Ag矿床,5~25Ma。
外带--离现代智利海槽400~500km,发育斑岩型和浅成热液脉型Cu-Au矿和Au-Ag矿床,10Ma。
Sawkins的斑岩铜矿全球构造模型Sawkins认为:洋壳俯冲40km时变质为蓝片岩相,俯冲到70km变质成为角闪岩相,俯冲到120km变质成榴辉岩相,榴辉岩在120~150km接近具尼奥夫带时产生含铜斑岩岩浆.概况西藏斑岩铜矿矿带分布图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玉龙铜成矿带玉龙各贡弄呷村冲江甲玛雄村驱龙斑公错-怒江铜成矿带多不杂铁格山尕尔穷西藏境内有三条重要铜成矿带日那觉翁舍所厅宫查-查冈底斯斑岩铜矿模式(根据赵志丹等,2003原图修改)MBT—边界冲断裂;MCT—中央冲断裂;KMT—康马冲断裂;YZS—雅喜藏布江缝合带;PCD—斑矿铜矿;BNS——斑公错-怒江缝合带大陆拉张系:与碱性或碱钙性岩浆系列有关1. 拉分盆地2. 裂谷带概况西藏斑岩铜矿矿带分布图青藏高原东缘碰撞造山带理想断面(E-W)结构及成矿系统分布示意图碰撞造山带的断面结构根据地表地质观察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97~106°E, 23.5 °N剖面,刘福田等,2000,24 ~26 °N剖面,钟大赉等,2001)和天然地震参数资料(92 ~96 °E,24.5 °N剖面,姜朝松等,2000;王椿庸等,2002)推演而成。
该图显示,在高原东缘,碰撞造山带由印度大陆与扬子地块相向俯冲汇聚而成。
斑岩铜矿的控矿构造深断裂:几乎所有斑岩铜矿都与深断裂相伴,这些深断裂通常切入地幔,才可能引发幔壳混合源的花岗质岩浆侵位和矿化;通常斑岩铜矿带与深断裂带一致,有时直交;斑岩:I型A型M型(没有S型)断裂交汇及背斜构造: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对斑岩铜矿的控制在古亚洲成矿域的表现尤其明显,如土屋延东多宝山哈腊苏等斑岩铜矿;而在环太平洋成矿域及古特提斯成矿域中,几乎不存在这个控制因素.角砾岩筒和网状微裂隙:蚀变类型⏹钾硅酸盐蚀变—表现为钾质硅酸盐交代作用,形成黑云母和钾长石(个别出现钠长石化);⏹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氢交代形成一系列含水矿物,中酸性岩中的石英-绢云母和中基性岩中石英-绿泥石;⏹中-深度泥化—H+过剩和成矿流体变为酸性,绢云母及绿泥石等片状矿物中的碱质被带出,形成高岭石和迪开石为特征的矿物,出现在高渗透地带;⏹青磐岩化—斑岩铜矿化蚀变的最外带,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蚀变分带⏹钾硅酸盐蚀变带分布在岩体的顶部;⏹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带分布在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青磐岩化带分布在外部围岩;⏹中-深度泥化带叠加于构造破碎带.⏹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带为工业矿化的主要地带,钾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只有部分工业矿化;⏹中-深度泥化带如果叠加了表生富集作用可形成工业矿体.斑岩铜矿的矿体⏹矿体总是产在岩体顶部、接触带及附近围岩中;⏹岩体侵位越浅,矿化在岩体中的比例越大,反之,在围岩中的比例越大;⏹直立岩体: 钟状矿体,环状矿体,矿体群,复式矿体⏹侧伏岩体: 厚板状岩体,不对称半环状矿体,不对称矿带,复式矿带斑岩铜矿的矿石⏹原生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不高(2%-5%);⏹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大致经历5个成矿阶段/期:1. 钾硅酸盐-硫化物阶段(0.1-0.3%)2. 石英-硫化物阶段(0.3-0.5%)3. 硬石膏/石膏-少量硫化物阶段4. 碳酸盐-浊沸石-少量硫化物阶段5. 表生富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