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局限,必然会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画为心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幼稚可爱、自由浪漫、随心所欲的特点,是儿童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儿童们都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面对这个世界拿起画笔,用这种“天真无邪”的心态所画出的画,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更为纯真可爱,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们的绘画大胆、夸张、变形、充满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这就是构成了儿童画的基本特点。
孩子的画是他们成长的记录。这是因为孩子画画不像成年人画画那样要考虑什么该画,什么不该画,必须画成什么样子,等等,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一样,无论表达出来的内容多么令人吃惊,却完全是他们内心思想的真实再现,所谓“童言无忌”嘛!所以,孩子的画往往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他们的画中都带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孩子喜欢画的内容,爱用的颜色,涂色的方法,画的习惯形状,画中形象的大小、多少等等体现出来的。为了能够让孩子在绘画中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自己现有的能力,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临摹别人的作品,反复重复某一种内容,甚至由成人代笔,对孩子都是有害的,这种作品也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性格。
从画中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第一要看孩子怎样画各种形象,第二要看孩子怎样选择颜色。一般来讲,活泼好动的孩子画的形象
比较大,比较粗旷,画面比较丰富。好斗的孩子画出的形象常带尖刺形状,比如直竖的头发、动物的利爪和锐牙等等。心情愉快的孩子爱用鲜艳的色彩,心情忧郁的孩子则常常用黑色、紫色、深绿色、灰色、褐色等等,甚至只用其中的一种颜色。形象画得很细致的多半是内向型的孩子。常画出稀奇古怪形象的大多具有强烈的独创欲望。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曾以儿童画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孩子的性格。他认为在画父母亲的画中,孩子把谁画得大,谁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高。如果是画树,画出树叶的孩子情绪比较安定,他们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如果叶子画得太细致,则说明孩子有些过分的细心与胆小了。树干画得粗大是活泼好动的标志,画得细长则是不大爱动、比较缺乏活力的表示。画人时爱将人的手画成向上举的孩子往往表示自己快活、得意、心情舒畅,手画得大的孩子占有欲强,手总是被画得贴身放着的则往往是温顺的或总受挫折批评的孩子。
孩子画的画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常常在一条基底线上画画。所谓基底线,就是在画中靠下面的地方画一条横线,然后把所有的内容都画在这条线的上面。不过,地下的东西例外。这条线其实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地平线。二是在画围成一个圆圈形的东西时,是从中间向四周画,就像一把展开了的伞一样,所以又被称做展开式的表现形式。三是透视型的表现形式。这两种方法是由于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没有从某一个角度去看事物的习惯,正是由于这个习惯,本来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也就可以被展开或透视出来。四是以我为主的夸张。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他们往往就
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大、画细致、画夸张,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画粗糙,甚至根本没有画出来。
有一个外国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进行实验时发现,孩子们画人时总是把嘴画成一条线。为了弄清这个原因,这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天,他在口袋里装了许多硬糖,然后故意在孩子面前弄得稀哩哗啦地响,并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吃糖,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心理学家又问孩子们这糖是软的还是硬的,孩子们早就听到糖的声音,回答当然不会错。结果,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吃到了糖。这时,心理学家要求每个孩子画一张吃糖的画。收上画儿一看,没有一张画将嘴画成一条线了,嘴有了上下两片,还有牙齿,更有一些孩子连嘴里的糖都画出来了。这说明什么呢?心理学家告诉大家,孩子们画画之所以强调画某些东西或简化某些东西,往往不是因为孩子不会画,他们是以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去画画的,因为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教育者能为孩子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画画的外来刺激,他们还可以画出更多被一般人认为孩子不会表现的内容和细节。
为了达到强调某些东西的目的(这时的孩子并不一定有意识这样去做,他们是下意识地受自己大脑支配而去行动的),在孩子画中就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由于被强调画的内容在画中占的地方比较大,从而使其他内容被压缩得很小;由于被强调的内容画得很细致,其他内容相比之下就比较简单;再有,孩子要强调的内容常常同时出现在画中不同的地方,而联系它们的其他部分却被简化,结果,大的变成了小的,
小的变成了短的,繁杂的变成了简单的,从而使画面出现了稀奇古怪的变形形象。作为辅导者,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画不合比例,不合成年人的标准而视为画得不好,应该认真分析为什么孩子要强调这些东西而不是另一些东西,看看孩子所理解的内容是否有特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从而能比较真实地了解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正处在怎样的程度。同时应鼓励孩子发挥正确的有特点的夸张,帮助他们认识不尽合理的地方。
怎样通过学习画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对于一个人来讲,要想成为一个素质健全的人,只从生理方面、智力方面得到培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应该包括一个人完整的感觉与认识能力,丰富的情感,大胆与新奇的想象能力,对世界万物充分理解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的能力,只有拥有了这一切,一个人才能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参与社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一种知识,靠死记硬背和训斥是得不到的,它同非智力因素一样,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去影响孩子。
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主要是从欣赏与创作两个方面着手。从美术方面讲,美,包括再现的美,表现的美和形式的美,我们说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主要也就是提高对这三种美的认识、理解力与鉴赏能力。
再现的美主要是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绘生活的美。对于孩子来讲,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面对周围世界并将这些画出来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只要对面对周围世界去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才可能从平时视而不见的细节中去发现美,从而进一步去表现美。当然,所谓发现美、表现美并不是一张画或两张画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主要是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观察细节,观察色彩,逐渐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养成自己发现喜爱的细节与色彩的习惯,当一个人可以用全部精力去表现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和情节时,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就提高了。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孩子再现美的能力,主要是借助孩子自己的眼、大脑和手去看、去想、去画。
表现的美主要是指艺术创造者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它是在再现的美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孩子来讲,画意愿画是充分发挥表现美的最好方法。在画意愿画时,一要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二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所思所想。对于前者,要求辅导者不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要求孩子,或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意愿表达得越充分,他们的表现美就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对于后者,要求辅导者不做旁观者,而应主动参与孩子的创作,这时的参与不是要求与命令,而是在满足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从知识方面,从技巧方面加以启发与指导,使孩子的意愿不断地充实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孩子表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