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生态类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备考训练: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备考训练: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42e2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png)
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通过增加③削减大气中的CO2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是二氧化碳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增加人类对①过程的依靠2.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淌。
随养分级上升,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养分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养分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4.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筑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
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1 L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A. 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B.植物的吸取作用可降低水体富养分化程度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5.以下信息传递过程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挨次是()①DNA复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植物的胞间连丝'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所含信息的传递'④蜜蜂跳“8”字型摆尾舞'⑤植物明丽的花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⑦食物放进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⑧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A.⑥②⑧④⑤③B.⑥②⑦④③⑤C.②①⑧③⑤③D.①②⑦④③⑤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养分级D.食物链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8.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养分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养分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提分攻略(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提分攻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aea2c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专题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基础知识必备1.生态系统的成分(1)成分及作用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相互关系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④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
(2)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3)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深度剖析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深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66f5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d.png)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深度剖析高考对于每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生物学科中的生态部分则是一个重点且富有深度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咱们将对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且深入的剖析。
生态系统,这是生态部分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上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比如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初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消费者呢,像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分解者则像是“清洁工”,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回到环境中,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这些因素看似不起眼,但却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阳光,它决定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时间,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但要注意,能量的传递不是百分之百的,在传递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能量散失。
这就导致了营养级越高,所能获得的能量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然界中,食物链一般不会太长的原因。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比如碳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消费者,使得碳在生物体内传递。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会把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
氮循环、水循环等也都有着类似的过程,这些物质的循环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如在火山喷发后的地区,从一片荒芜逐渐演变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bbef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8.png)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而生态环境学则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生物的高考考试中,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中的生态环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1.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2.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3. 生物种群: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并以一定方式相互关联。
4.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总体,是由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 生物群落: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在同一时期共同生活并彼此影响的生物个体总体。
2. 人口生态学:研究人类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组成要素: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态位、生物圈三个组成要素构成。
4. 独立性与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三、物质与能量的流动1. 能量流动: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基本能量来源。
2. 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3. 化学能量:生物体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形式进行能量的传递和流动。
4. 营养关系:食物链是由食物与被食物关系所组成的有机体系,它反映了生物体之间的营养关系。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平衡1. 自然平衡: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
2. 自然灾害: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有破坏性影响。
3. 人为干扰:人类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等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和破坏。
4. 环境保护:人类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五、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1. 生态恢复:指通过人为干预,促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2. 生态重建:指通过人工手段重新建立起失去的生态系统。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物圈、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行为。
生物生态高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生态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1cac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c.png)
生物生态高考知识点总结生物生态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高考中,生物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生态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地球上物种数量的多少和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
基因多样性是指某一群体内的基因的差异程度。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的多样性。
2. 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环境中所占据的某一特定地位。
它包括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方式、所需的养分来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生态位的分化可以使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互不干扰地共存。
3. 群落和群集群落是指在同一生态位上的各种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生物集合体。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群集是指生物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模式。
常见的群集形式有聚集性、均匀性和随机性。
4. 氮循环和碳循环氮循环是指地球上氮元素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氮固定、氮硝化、氮反硝化等过程。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大气、生物和非生物体系中的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过程。
5. 六个自然界物种关系自然界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群体关系和异种关系。
捕食关系是指一个物种以另一物种为食的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两个物种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并获益的关系。
竞争关系是指同种或不同种的个体为了有限的生存资源而相互制约、相互争夺的关系。
6. 演替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和环境条件随时间发生的一系列定向变化。
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
常见的演替类型有原始演替和次生演替。
7. 入侵物种和保护生物入侵物种是指外来物种侵入到新的地理区域,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潜在或实际的危害。
高三生物生态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生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5bce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3.png)
高三生物生态知识点总结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高三生物课程中,生态学占据重要的位置。
下面将对高三生物生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态因子、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组成。
其中,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非生物因素;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生态位的多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群落;生态位则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位置,包括生物的职业、生活方式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数量、种类和遗传变异的总和。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群落生态学群落是在同一地域内共同居住并进行相互作用的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群落类型包括林地、草地、湖泊等。
4. 人口生态学人口生态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以及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口生态学对于引导人口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至关重要。
5. 水生生态学水生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水体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生生态学主要包括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两个分支。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暖、干旱以及海洋酸化等现象改变了生物分布范围和生态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生态工程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重建、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维持其正常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恢复则是通过种植、保护物种、减少人为干扰等方式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高三生态生物知识点
![高三生态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38be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高三生态生物知识点生态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生态生物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态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生物学的内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物种和多样的生态关系。
生态系统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1.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而海洋生态系统则包括海洋和海岸带。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同时受到水质、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陆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不同类型的陆生生态系统拥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浓密的植被和丰富的动物种类,而沙漠生态系统则干旱缺水,物种相对较少。
二、生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区域中,由相互作用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
不同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1. 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结构和动物结构。
植被结构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组成和排列,如森林中的森冠层、亚冠层和草本层。
动物结构则主要指不同种类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2.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程度。
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三、生态位和食物链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角色。
而食物链则是描述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关系。
1. 生态位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所占据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角色,而潜在生态位则是物种在其他资源利用方式下可能扮演的角色。
生态位的存在可以减少物种之间的直接竞争。
2. 食物链食物链是指物种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能量传递的概念模型。
生物高考知识点生态
![生物高考知识点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745f85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d.png)
生物高考知识点生态生物高考知识点——生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生物高考中,生态学是必考的一项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与生态学相关的高考考点。
第一,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生物种群三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依存、共同生息的多个物种组成的。
不同物种在生物群落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关系。
2. 生物栖息地:生物栖息地是物种生活和繁殖的场所。
各种生物栖息地之间存在着物种的分布差异,这与其环境条件的不同有关。
3.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它们在不同地区和时间内的数量和分布会发生变化。
生物种群的数量与环境因素、资源利用效率等密切相关。
第二,生态位与能量流动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位与物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密切相关。
1. 生态位分化: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存在竞争,会导致资源的分化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不同物种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实现资源的利用分工。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金字塔来体现。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层次被称为一个营养级,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
第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
1. 生物对环境的正向影响:例如,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地球大气的气体组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生物对环境的负向影响:例如,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总结生态学是生物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能量流动等内容。
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正确回答与生态学相关的高考题目具有重要意义。
【2021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答案
![【2021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6b61489eb172dec63b775.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1.(2020·吉林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c是生产者C.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一定是生产者D.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一定是生产者【答案】D【详解】A、根据题干中“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d,a、b、c、e都可以作为生产者,无论是其中哪一个作为生产者,该食物网都共有3条食物链,A错误;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b或c是生产者,即食物链为b→a→d→e或c→a→d→e,B错误;C、当b或c为生产者时,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D、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性,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如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是生产者,D正确。
2.(2021·黑龙江牡丹江市·牡丹江一中高三期末)图甲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紫仓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的多样性不发生变化B.图甲中,若蛇大量被捕杀,短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上升C.图乙中,t1时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若在图乙t1时,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数量是75只/hm2,则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环境容纳量是75只/hm2【答案】B【详解】A、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之间的竞争增强,竞争能力弱的植物可能会被淘汰,所以植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发生变化,A错误;B、若蛇被大量捕杀,则猫头鹰会更多的从鼠和兔获取能量,其经过的营养级较少,中间消耗的能量减少,更多的被猫头鹰摄取,因此短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上升,B正确;C、图乙中,t1时种群数量为K/2,之后种群数量会继续增长,所以t1时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若在图乙t1时,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数量是75只/hm2,则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环境容纳量约是75×2=150只/hm2,D错误。
高考生物生态工程必考知识点
![高考生物生态工程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06ba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6.png)
高考生物生态工程必考知识点生物生态工程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人为手段改善生物环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在高考中,生物生态工程是一个必考的重点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物生态工程的必考知识点。
一、生物生态工程的定义和意义生物生态工程是将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通过调节、设计和管理人类活动的方式,改善或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工程的分类生物生态工程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水生生态工程、湿地生态工程、土地生态工程和林业生态工程等。
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但它们的共同目标是通过人为干预来修复或改善生态系统。
三、水生生态工程水生生态工程是指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的工程方法。
其中,植物的生态吸附、浮菜净化和人工湿地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改善。
此外,水生生态工程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生态链条和食物网等原理来恢复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湿地生态工程湿地是一种自然而又脆弱的生态系统,它对环境的净化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生态工程通过人为手段来模仿湿地的自然特性,修复或构建人工湿地,以达到净化水体、防洪排涝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常见的湿地生态工程技术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湿地植物的引种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
五、土地生态工程土地生态工程是指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其中,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土地治理等技术是关键方法。
例如,在受矿产开采或土地沙化等破坏的地区,可以通过植被的引入和土壤的改良来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水、肥料的保持能力。
六、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技术,通过人工干预来恢复或改善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非常重要,而林地破坏和疏伐等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生物高考生态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考生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2329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9.png)
生物高考生态知识点总结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对于生物高考来说,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
在生态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掌握。
本文将对生物高考中的生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和利用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牧场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环境中具有的不同物种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部的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环境中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群落与种间关系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并相互影响。
种间关系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共生、捕食、竞争、拮抗等。
共生是指两个物种在一起生活并对彼此有益;捕食是指一种物种捕食另一种物种以获取营养;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获取资源而相互争斗;拮抗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相互抑制或阻碍对方的生长和繁殖。
4.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能量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于阳光。
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生态系统中从大气中蒸发,经过降水返回地面的过程;碳循环是指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转化过程;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转化过程。
5. 生态恢复与保护生态恢复是通过人类的努力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行为。
生态保护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和开发、减少污染等。
总结生态学是生物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与种间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内容。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e6891aeaad1f346933f89.png)
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i:流入下一营养级。
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j: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
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②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循环范围(两个支点):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③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2.水循环
(1)概念:水以3种形态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意义:水循环和其他物质的循环联系在一起,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3.碳循环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1.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用图中字母表示)。
(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哪些方面?能量D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后的去向是什么?
[提示](1)[C/(B+F)]×100%;(2)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④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⑤能量散失形式:热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能量流动规律可以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c5e0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d.png)
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生物生态学是生物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高考生物科目而言,生态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生物生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自然界的层级结构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从小到大,自然界的层级结构可以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个体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种群则是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是不同种群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位。
而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存在的范围。
理解这些层级结构的关系对于理解生态学的其他知识点非常重要。
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定的空间和资源利用范围。
根据生态位的不同,生物种可以被划分为食物链中的不同层次,如原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食肉动物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方式。
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相对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以及生物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大气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都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环境污染和推行可持续利用等。
保护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介绍的知识点,高考生物中还涉及生态因子、生态平衡、生态适应等知识。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正确回答高考试题非常重要。
此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也是高考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
总之,生态学是高考生物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理解和掌握生物生态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理想成绩非常重要。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版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90590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6.png)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1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图解2.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生态类能量流动图解类问题分析能量流动图解类题目主要是通过能量流动图解考查能量的来源、去向和能量传递效率等知识,以及结合生态工程考查能量流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典例1 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_农作物(生产者)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__。
(2)一般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_抵抗力_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农作物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3__条。
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农作物,1/4来自家禽,1/4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55__kg。
(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分解者__。
(5)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_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__;C表示_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__;F表示_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__。
图乙中的a=_b+c或c+d+e或c+d+g+f__(填能量值的符号)。
[解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图甲中的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农作物。
(3)图甲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人、农作物→猪→人;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每增加 1 kg体重消耗农作物的质量为1×1/2÷10%+1×1/4÷10%÷10%+1 ×1/4÷10%÷10%=55(kg)。
(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5)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该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该营养级的摄入量(a)=该营养级的同化量(b)+粪便量(c);其中b=d+e,e=g+f,所以,a =b+c=c+d+e=c+d+g+f。
一、学题型技法正确分析常见的能量流动模型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1)方法: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
(2)实例: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若没有箭头③,则①代表的是同化量。
2.某一营养级指向的能量去向图甲中能量①(摄入量)=②+③+④+⑤+兔子中现存能量;图乙中能量W1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等于A1+B1+C1+D1(其中B1为现存量)。
3.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两种分析方法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1)(2)(4)三小题,分别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内容,较易作答。
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3)(5)两小题,属于结合能量流动模型进行相关计算,难度较大。
对(3)小题理清图甲中人的食物来源是解题的关键;对于(5)小题理清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龙去脉是关键。
三、防细节失分1.辨析生物学术语生态农业通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如本题第(1)题。
2.合理选取能量传递效率在进行能量流动计算时,应结合题意根据能量的来源和方向,确定能量传递效率是10%还是20%。
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四类计算题能量流动计算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两大类,一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展示,求某一条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或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二是通过提供食物网中某营养级的食物配比,求某一营养级的最值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理清每条食物链,然后再计算。
类型1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典例2 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鹰要增加20 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_20_000__g,最少消耗植物_500__g。
[解析]最多消耗应选取最长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最少消耗应选取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题型技法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类型2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典例3 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900_g__。
(2)假如植物有2/5被兔所食,有3/5被鼠所食;鼠有2/3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1/3被蛇捕食后流入猫头鹰体内。
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595_g__。
(精确到个位数)[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
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20 g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
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可写出:列方程式得:a× 20%× 20%=20× 2/5,b×20%×20%=20×2/5,c×20%×20%× 20%=20×1/5。
解得:a=200(g)、b=200(g)、c=500(g),a+b+c=900(g)。
(2)设猫头鹰从三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依次为e、f、g,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h。
根据题意,可绘图如下:列方程式得:2/5h×20%×20%=e,(3/5)×(2/3)h×20%×20%=f,(3/5)×(1/3)h×20%× 20%× 20%=g,e+f+g=20(g)。
解得:h≈595(g)。
题型技法(1)限制能量来源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2)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逐级递推。
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
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类型3能量来源比例改变的计算典例4 回答以下有关能量计算的问题:(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1.96__倍。
(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4,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1.49__倍。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若戊体重增加20 g ,需要消耗植物( C )A .1 125 gB .1 600 gC .2 000 gD .6 500 g[解析]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28(如下右图)。
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
(2)设植物能量为M ,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M ×12×10%+M ×12×(10%)2=10M 200+M 200=11M 200,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M ×45×10%+M ×15×(10%)2=2M 25+M 500=41M 500,则调整后:调整前比值为41M 500/11M 200≈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1.49倍。
(3)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①甲→乙→戊,戊增加20×1/2=10(g),需要乙10×5=5(g),需要甲50×10=500(g);②甲→丙→戊,戊增加20× 1/4=5(g),需要丙5× 5=25(g),需要甲25×10=250(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1/4=5(g),需要丁5× 5=25(g),需要丙25× 5=125(g),需要甲125×10=1 250(g),故共需要甲500+250+1 250=2 000(g)。
题型技法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配比例,再确定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法)”,以下图食物网为例:(1)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 )”,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1∶1调整为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 ),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调整前 A ×12×15+A ×12×⎝⎛⎭⎫152=M 1调整后 A ×23×15+A ×13×⎝⎛⎭⎫152=M 2 (2)若已知“人同化量(M )”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1∶1调整为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 ),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调整前调整后 M ×1215+M ×12(15)2=A 1 M ×2315+M ×13(15)2=A 2 类型4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计算典例 5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 2·a)],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呼吸作用__。
(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15.625%__。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12.7%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1.17×105__kJ/(m 2·a)。
[解析] (1)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