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的名词解释
核心概念的名词解释核心概念是指被理解成为个体之间的连接点的那些要素,包括一个或更多的名词性概念。
1、核心概念的意义集合2、核心概念的意义一致性3、核心概念的多样性4、核心概念的文化一致性5、核心概念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1、核心概念的意义集合2、核心概念的意义一致性3、核心概念的多样性4、核心概念的文化一致性5、核心概念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在一种文化里占据支配地位的概念,这些概念对该社会成员的思维和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不但提供标准,而且也发出信号。
有时候核心概念能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所以当有人称自己具有强大的核心概念的时候,就是指他所具有的一种权威感。
所谓核心概念,并非是指全部的词语。
因为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用同一个词来描述一些相互联系的东西。
例如,“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参加了反越战游行。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核心概念之间关系:核心概念可以构建群体认知过程。
核心概念通常不用来表达个人之间的内容,它总是隐藏在集体表象后面,它们的确定必须经过集体交流和妥协。
核心概念表示整体的一般特征。
核心概念也就是一个群体最根本的特征。
2、核心概念的意义一致性 1、人物是典型的; 2、它与主要故事情节发生直接的联系; 3、人物的作用决定于他的核心概念。
由于受到了核心概念的约束,因此人物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等方面,都是由这个核心概念所决定的。
2、核心概念的意义一致性3、核心概念的多样性4、核心概念的文化一致性在小说中,小说核心概念的意义不止一次被运用。
“月光下,我看见她有两只眼睛…朝着那片云杉林边缘张望着,然后消失在昏暗之中…”这个主题第二次被用来展现在情感上的强烈对比。
这里的两只眼睛指的是核心概念“我”和“她”的眼睛,前者是“我”作为叙事者身份的主观性的客观投射,后者是人物在人际关系上的共同性。
这一段叙述再次从“月光下,她有两只眼睛”和“那片云杉林”两个角度向读者展示了这一文学意象的意义,并且将女性的柔弱美和男性的雄性美巧妙的融为一体。
10个核心概念的解
1、符号意识包含的内容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 (数符号—运算符号—字母表示数—字母表 示数量关系—符号关系式表示数学变化规 律)
数学符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关系式、 表格、图像等,都是表达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符号工具。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 说明理由。 1, 1, 2; 1, 1, 2; , , ; A, A, B; A, A, B; , , ; □ ,□ ,□□ ;□ ,□ ,□□ ; , , ; 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 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 同。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 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 另一个量的值。 ”
※彩带每米售价3.2元,购买2米,3米,……, 10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方格纸上把 与数对(长度,价钱)相对应的点描出, 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2)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 少元? (3)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 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第
三学段)
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
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 称现象
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 转现象? (1)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2)火车车厢的 直线运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 (4)钟摆的运动。
※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小时
357千米
79千米
?千米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四年级下册第93页第5题。
解:(600-64 5) 70 =280 70 =4(天)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怎么理解?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9、应用意识说白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核心概念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核心概念的定义与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的定义与理论基础核心概念是一个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支撑和灵魂所在。
核心概念不仅具有概念本身的定义,还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可以对相关领域的思想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核心概念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以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为例进行探讨。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可以说是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概念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解释和预测现实经济现象的关键。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在一定时间内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其中内在的理论基础是生产物品所需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者的价格接受程度。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其内在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以及消费者对价格和可替代品的反应。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它展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均衡状态。
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价格机制的体现。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下降;反之,若需求大于供给,则价格上升。
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一些附加的概念,如市场机制和价格弹性。
市场机制指的是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配稀缺资源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机制。
价格弹性则是指价格与需求或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影响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别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的敏感程度。
在经济学领域,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是解释和预测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经济学家可以对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均衡状态进行预测和解释。
同时,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基础也为经济学提供了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框架和思路,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核心概念是一个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它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进行解释和预测。
核心概念的名词解释
核心概念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指的是某一主题,或者说某一类主题,即把握整个系统中的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
所谓核心概念就是指在项目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或具有共性的概念。
如财务、技术、时间三大类核心概念都属于财务的范畴,同时也包括以下几类与这些概念相近似的其他概念。
1、与项目战略相关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企业的战略定位:首先是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这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长期性决策,如公司的业务选择,发展方向和投资计划;其次是企业中长期的经营发展战略,这又可分为竞争导向战略和非竞争导向战略两种,如公司产品线的选择、品牌发展等;再次是企业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制订的专门的市场战略,这些战略又可细分为产品线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地区市场战略和价格战略等。
2、表达项目宗旨、精神和使命的概念定义是根据主题将主题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得出来的,定义是主题思想的高度浓缩,是对主题的最准确的阐述,它应该体现项目宗旨、精神和使命。
定义应包括下面四点内容: 1)主题的基本信息。
2)定义的目的。
3)定义要体现的核心思想。
4)定义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项目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营销渠道的建立与完善,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持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这个定义的基本信息是:(1)明确了项目宗旨。
(2)表达了项目的精神和使命。
(3)是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浓缩。
2、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可以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衡量指标。
每个目标必须有明确的衡量指标,指标数值越接近100%,越能够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一些弹性的目标。
例如,在战略规划中,可以设置盈利目标、人力资源目标、管理目标等。
而在技术实现中,可以设置成本目标、质量目标等。
不同的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可以通过建立反映目标的目标体系加以体现。
我们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体现相互协调和补充。
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界定
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界定作者:丁凤梅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12期概念解析依据高考评分细则,“概念清”“含义明”是判断议论文合格的标准,也是立意多元、高远的关键。
考生往往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结构模式化、概念模糊化、语言空洞化的现象,致使全文缺少思想深度。
基于此,“概念明确”“表达多元”应该是议论文训练的重点。
所谓“核心概念”是指一篇文章中能够统领全文思路的关键词。
高考作文材料中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地给出现一些“关键词”,这些词有的本身包含多重含义,如2022年新高考I卷的“本手”,既指“通常的方法”,又有“功夫扎实”“理解深刻”等语境意。
可见,有效提取概念,阐释概念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文题链接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做事的态度和胸襟、眼界。
往往格局大了,天大的事情也会变小,格局小了,再小的事情也会变大。
一个人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
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文题材料辩证地分析了“格局大”与“格局小”对做人、做事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要辩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格局大”的特点、本质、意义。
同时,为了让立意鲜明、高远、多元,还需要有效地界定“格局”这一核心概念,深刻独到地表达自己对“格局”的理解,进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分析论证。
技法运用技法一:解读法所谓的解读法就是对“核心概念”进行理性阐释,用最直接的方法对其下定义、作诠释。
1.下定义下定义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简单明了的表述。
比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授业”“解惑”阐明了“教师”的职责。
通常在写作中,可以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指的是什么”的格式,也就是“甲就是______”。
用这种方法,可以这样对上面的文题关键词“格局”下定义:格局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的价值判断和辩证认识,展现的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胸襟、气度。
课程标准(2011版)中八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八大核心概念包括:1.数感2.符号意识3.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4.数据分析观念5.运算能力6.推理能力7.模型思想8.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六、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七、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八、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下面我谈谈对数感和创新意识的理解数感是一种内隐的、非结构的程序性知识,他不是与生俱来的,数感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
科学课标13个核心概念
科学课标13个核心概念
1. 认识论: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研究思维、知识和真理等问题。
2. 系统性: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研究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3. 数量性:科学研究的量化和定量化,将研究对象和过程转化为数字或量化数据。
4.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可重现性和可复制性,研究结果能够被其他人验证和重复。
5. 证据性:科学研究的实证性和证据性,研究结果应该有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持。
6. 一般性:科学研究的普适性和一般性,研究结果可以适用于广泛的研究对象。
7. 相对性:科学研究的相对性和相对论,研究结果可以被相对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理解。
8. 归纳性:科学研究的归纳和归纳推理,通过具体案例推导出普遍规律或理论。
9. 演绎性:科学研究的演绎和演绎推理,通过已知理论或规律推演出特定结果。
10. 独立性: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科学家在研究中应该独立思考和做出独立判断。
11. 持续性:科学研究的持续性和不断发展,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不断进步的过程。
12. 环保性:科学研究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13. 道德性:科学研究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责任,科学家应该遵守道德准则,注重研究伦理和社会责任。
核心概念名词解释
核心概念名词解释核心概念是作文中的关键词,必须具备的。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应当掌握好核心概念。
一、比喻义,它是比喻词语最基本、最常见的意思,也是同类事物相互联系和比较的常用手法。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使用比喻义来说明事物间某些相似点或联系紧密的部分,来达到形象地表达事理的目的。
二、引申义,指通过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演变或发展,由原来的本义所引伸出来的新义。
例如“人情似纸张张薄”,是从“人情”这一词的本义即面子的意思引伸出来的。
又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引申为宁可为正义而死,也不苟且偷生的意思。
三、同类义,是指将某一事物或现象归入与其属性相同的类别,并加以说明或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引申义,例如:“人情似纸张张薄”就是从“人情”这一词的本义即面子的意思引伸出来的。
又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宁可为正义而死,也不苟且偷生的意思。
三、同类义,指把某一事物或现象归入与其属性相同的类别,并加以说明或评价的一种方法。
例如“人情似纸张张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是把某个事物或现象归于与它的属性相同的类别,从而更好地说明或评价它。
三、同类义,它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后得出的各种不同结论。
也就是说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要经过几次反复,每次观察所得到的结果都是同类的东西。
四、相似义,就是把某一事物或现象归入另一事物或现象之中的一种说明方法。
它可以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实现。
这里的另一事物或现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现象。
例如《口技》一文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把呼啸生风的声音描述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相似义,就是把某一事物或现象归入另一事物或现象之中的一种说明方法。
它可以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实现。
这里的另一事物或现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现象。
例如《口技》一文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把呼啸生风的声音描述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基本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2012年,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并于2013年正式纳入中国宪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是指国家要实现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民主是指人民在国家事务中有广泛参与和管理权利;文明是指追求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谐是指追求社会各方面的和睦相处和协调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指个人享有言论、出版、信仰、行动等自由权利;平等是指追求社会公平,消除各种不平等现象;公正是指追求社会公正和正义;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敬业是指对工作兢兢业业,追求职业道德和责任;诚信是指诚实守信,信守承诺;友善是指和善待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友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意识,推动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
这一价值观念体系在中国的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推广,并被视为引导社会风尚、塑造公民道德品质的重要指导原则。
十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指什么
十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指什么答: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
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来学数学,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而不是由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怎样,答案又是什么。
为了体验数感,课堂教学中应更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动手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先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会跟什么有关,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沿着高线剪下、平移、拼摆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跟原来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学生经过了猜想、探索、验证、总结,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经历了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
学生在生动活泼、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感正在逐渐生成。
创新意识的培养--案例分析[案例1]“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学片段首先出示: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化成小数:(1)4/5、4/7,(2)11/20、11/24,(3)5/8、5/9。
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
老师要求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分数,教师不用计算马上能够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那么,通过这一练习,老师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呢,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把这些分数的分母都分解质因数,从中可发现什么?最后让学生得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分析]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一、什么是核心概念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
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㈠着眼过程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
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新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
(方法性要求)
;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体验性要求) ①对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 ②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1.明确数据分析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作用; 2.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 方法和模型; 3.关注“数据分析观念”的实际背景。
新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1)
核心概念,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 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 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 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 重要方面。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2)
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 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 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学内 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1.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 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 ;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
2.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 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几何直观
希尔伯特在《直观几何》中描述的三个维度:
1.利用图形帮助发现、描述问题; 2.利用图形帮助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3.利用图形帮助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四、几何直观
4.几何直观的培养 :
①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的好习惯;
②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
③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④要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核心概念是什么意思
核心概念是什么意思
核心概念是我们在各个领域中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核心概念是指在某个事物或领域中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概念或理念。
它通常是一个被普遍接受并认可的观点或理论,在该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商业上,核心概念往往是指一个公司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该
公司或品牌的独特卖点,是其在市场中的核心优势所在。
通过找到并发展自身的核心概念,企业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提升竞争力。
在学术研究中,核心概念则是指某一领域中最为基础、关键且具有代表性的理
论或概念。
研究者们通常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才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核心概念也可以指个人的核心信念或核心原则,即一个
人在面对困难、做出选择时所坚守的核心理念,是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基石。
一个人的核心概念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和道德品质,是构建一个健康心灵和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核心概念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理解事
物本质、把握关键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和指引。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走向成功和成长。
核心概念是概念的最高层次
核心概念是概念的最高层次核心概念是指一个事物或一个领域中最为重要、关键、基本的概念。
它通常代表了该领域的基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或基础性理论。
在学术研究、学科划分、教学设计、组织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核心概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核心概念的特点:1. 关键性:核心概念在一个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2. 整合性:核心概念能够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3. 方向性:核心概念能够给人们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研究、教学、管理等活动的开展。
4. 变动性: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演化,核心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它的基本作用和地位不会改变。
核心概念的作用和意义:1. 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范畴:核心概念有助于确定研究领域的范围和重点,并指导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2. 整合学科内外的知识:核心概念有助于将学科内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科内的知识更为系统和完整。
3. 指导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核心概念能够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建立学科内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是学科内理论建设的基石,它能够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引导。
5. 促进学科交流和合作:核心概念提供了学科内共同的语言和理论框架,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在心理学领域,核心概念之一是"行为"。
行为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单位,心理学家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神经生理基础。
行为既可以是外部可见的动作、语言等,也可以是内部的思维、情绪等,因此行为是研究和理解心理过程的重要途径。
另一个例子是在经济学领域,供需是一个核心概念。
供需决定了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通过供需的关系,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价格得以形成。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将决定市场上的价格和交易量。
这个概念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科学的14个核心概念
自然科学的14个核心概念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领域。
在自然科学中,有一些核心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自然科学的14个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1. 物质:物质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一切实物的实体。
物质的存在通过质量和体积来表征,具有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
2. 能量:能量是物质具有的运动和变化的能力,是物体进行工作和产生效应的基本原因。
能量有许多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3. 时间:时间是衡量和记录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的物理量。
时间是自然界中一切运动和变化的基础,也是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尺度。
4. 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舞台,是物体相对位置和排列关系的基础。
空间的概念在自然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三维空间、相对空间等。
5. 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姿态和形状变化的过程。
运动是自然界和物质存在的基本特征,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6.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指物体之间或物体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力的作用。
相互作用是导致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基本原因,包括重力、电磁力、弹力等。
7. 结构:结构指物体内部和外部的组成和组织方式,是物体存在和功能的基础。
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物体的性质和行为,包括层次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等。
8. 变化:变化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演化和发展,是自然界和物质的基本特征。
变化的研究对于了解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9. 周期:周期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重复的变化和循环。
周期性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地球的自转、月球的运动等。
10. 流动:流动是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物质或能量传递和转移的过程。
流动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液体的流动、气体的对流等。
11.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
质量是物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属性,也是衡量物体惯性和引力的重要指标。
12. 力: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
力是物质运动和变形的原因,包括重力、电磁力、弹性力等。
新课程下的15个核心概念解析
新课程下的15个核心概念解析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描述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概念工具,是指一门课程独特、关键且共同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语境下,每门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该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常表现为3-5个概括化的词或短语进行表述。
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整合和提升了“双基”与“三维目标”所反映的教育目的,不仅有助于教师确立教书与育人统一的观念、帮助教师推进大单元教学,还能充分变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2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是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为义务教育的每门课程所定义的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常以3-5个词语或短语来描述,每门课程所需培养的3课程内容结构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强调以学习逻辑整合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重组学习经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课程内容结构化要求教学者以结构化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并以此解决当前课程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
其本质在于强调学习经验的结构化,并探寻学习者、学科知识、学习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回应的是“谁在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等问题。
4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是用以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总体刻画的结构要素。
它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学业成就的综合表现,能够正确反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成果。
学业质量标准为课程教学实践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学业质量标准可以让素养核心落实“看得见”、让教学目标“看得见人”、让标准参照的素养测评成为可能。
5大单元大单元,就是由高阶位的素养目标所统领的、超越单个课时来实施教学的课程单位。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整合时间、目标、内容、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等要素,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事件,最终指向素养目标的达成。
单元的核心概念怎么写
单元的核心概念怎么写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指一个学习单元的基本主题或中心思想,通常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和纲领性概念,具有指导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材料和评估四个方面来探讨单元的核心概念的重要性及如何编写。
首先,单元的核心概念在教学设计中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明确单元的核心概念,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
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单元的核心概念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预期结果。
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思想。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此外,单元的核心概念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教师筛选和组织教材,确保教材与核心概念的一致性和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
教师可以根据核心概念的要求,选择相关的教材和案例进行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单元的核心概念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核心概念,教师可以确定有效的评估方式,检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估活动,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和作业等,来评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单元的核心概念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材料和评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确和编写单元的核心概念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化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和编写单元的核心概念,使其具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入门教程系列十四:“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详解
课题研究入门教程系列十四:“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详解一、什么是核心概念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二)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
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三)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二、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一)着眼过程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二)着眼内容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
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核心中的“核心”
核心中的“核心”“核心”一词在中文中常常被用来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的中心、最重要的部分或精髓所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与商业领域,这个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核心”来描述一件事情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我们可以说“家庭是社会的核心”,意思是家庭在社会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最重要的情感归属地。
“核心”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个观点或问题的真正核心所在,这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能会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货币数量,而在于物价稳定”,提醒人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现象。
在学术领域,“核心”也常用来描述某一理论或研究的重要部分。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常常提到“原子核”作为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原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且关系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而在社会科学中,“核心”通常用来描述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基本原则或核心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被视为该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人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和组织结构,对于解读社会现象和问题非常重要。
在商业领域,“核心”通常用来形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价值。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独特而难以模仿的优势。
一个企业可能以技术创新、品牌优势或高效运营等为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核心价值观”也是企业管理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核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重要部分、问题的关键点以及理论的核心原则。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学术和商业领域,理解和把握“核心”所在,对于正确的理解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核心概念”“核心素养”“学科德育”浅析
山东省巨野县文昌路小学刘凤霞
【摘要】近来,不断有专家提出新的理念与学科术语,令老师们有些眼花缭乱。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该教给教师辨析概念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传授概念,这样才能正本清源,真正明晰概念的真正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概念学科德育
【正文】
自从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种新理念也纷至沓来。
就数学学科来说,从一开始的“十大核心概念”,到现在都在讨论的“核心素养”,以及近来我们山东省教育厅的课题中提到的“学科德育”。
看到这些,很多老师迷茫了,几乎找不到方向感。
也难怪,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毕竟有限,这么多的新鲜名词纷纷压过来,确实有些招架不了。
为此,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一下思路的梳理与概念的辨析,这样才能正本清源,以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一、梳理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十大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十大核心概念在数学教材中大都独立存在,并且是螺旋上升的。
而数学核心素养则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部分。
从“核心概念”与“核心素养”界定的范围来看,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互交叉之处(如下图)。
“学科德育”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它针对每一学科都制定了不同的德育目标,就数学学科来说,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主要包括“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核心素养、学科德育对照表
二、辨析概念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新概念之间是有交集的,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区分这些概念了。
1、“教学目标”与“核心概念”:
我们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支撑,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等于两个去旅游的人,一直在商议是骑自行车方便还是乘火车方便,而不去商议到哪里去旅游一样。
“教学目标”与“核心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一个个“核心概念”的最具体的体现。
它们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针对的是一个“点”,而“核心概念”针对的是一个“面”。
2、“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这其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就是从“一维(双基)”到“三维”,质变就是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三维的整合的结果,从教学的角度讲,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
核心素养之于三维目标同样也是既有传承的一面更有超越的一面。
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
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课堂上完成的是一个点的教学目标,这无数个点就会组成一条有方向的线,这条线就是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若干线累加就构成一个面,进而成为一个立体,这就是构成一个完美的人,达到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也就是说,如果“核心概念”针对的是一个“面”的话,那么“核心素养”针对的就是一个“体”,这个“体”就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具有真、善、美的人。
如下图:
3、“教学目标”与“学科德育”:
相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科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能让老师们理解与接受。
因为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正好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相吻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好与“数学审美”、“爱国主义”相吻合。
三、量性评价
评价工具应该是每一种规则制定的量化测评手段,只有有了相应的评价工具才能使某种规则的实施有所考量,并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数学核心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德育的实施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国际上,考量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最广泛应用的是PISA测试。
由于PISA 的广泛影响力,并且2012 年的PISA 测试,数学再一次成为了主测试领域,并修订了数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测评的主要框架。
这一框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在此将不一一述说)。
总之,“核心概念”也好,“学科德育”也罢,无论哪一种概念的实施与论证,都离不开我们的学生与课堂,概念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应该是我们作为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唯如此,我们才无愧于“师者”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核心词的演变回顾、反思、展望》
【2】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3】桂德怀徐斌艳:《数学素养内涵之探析》【4】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