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和四肢肌力检查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1、等速运动的概念
2、等速运动的特点
(二)等速测试系统
1、等速测试系统的组成
2、等速肌力测试特点
3、等速肌力检查常用仪器
四、肌力检查的其他方法
一、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5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女100~150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四)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介绍躯干、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
上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肩前屈肌群
肩后伸肌群
肩外展肌群
肩外旋肌群
肩内旋肌群
肘屈曲肌群
肘伸展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
前臂旋后肌群
腕掌屈肌群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屈近端指间关节肌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分类评价:
颈及躯干肌力的评价 下肢肌力评价 上肢肌力评价
颈及躯干肌力的评价
颈前屈 颈后伸 躯干前屈 躯干旋转 躯干后伸
颈前屈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起止点) [辅助肌]:头长肌、颈椎长肌等等 [运动范围]:颈椎伸直后再稍向前方屈曲 [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 手法:见图 [评级]:0—5级
可扪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MMT评定标准
注意事项
(1)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 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体 摆放位置。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 检查。
(2)检查中: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且最好 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2 级肌力检 查时尽量减少肢体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检查中 应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 动性,获得最大肌力。
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 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
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
(2)检查时: 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
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
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 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 肉;
标准动作,检查者通过触摸肌腹、观察受检者完成 动作以及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和由检查者施加阻 力的能力,评定所测肌肉或肌群最大自主收缩能力 的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MMT是针对肌肉收缩本身、肌肉神经结合部及下 位运动神经元等疾病所致的肌力低下设计的评价 方法。 (1)适应证:
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 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和关节源性等。 (2)禁忌证: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肌肉力量与肌张力是评估肌肉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而肌张力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维持正常肌肉张力的能力。
在临床上,肌力检查与肌张力检查常被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及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分别介绍肌力检查和肌张力检查的内容、方法和常见的评估工具。
肌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力检查主要评估肌肉在主动状态下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1.确定肌力检查部位:一般选择常见的大肌肉组,如四肢、背部和腹肌等。
2.姿势:进行肌力检查前,需要让被检查者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在坐位或站位下进行检查,肢体要放松,头与躯干保持中立位。
3.进行测试:通过询问、手动推拉等方式来测试不同肌肉组的收缩力量。
检查方法进行肌力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手动肌力测试法手动肌力测试法是肌力检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手动抵抗被检查者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肉的收缩力量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如对于检查大臀肌,则将患者放在侧卧位,下方肢体呈屈曲状态。
3.抵抗力:手动抵抗被检查者进行肌肉的强制收缩,评估该肌组收缩力量大小。
记号试验法记号试验法(Make test)是一种评估肌力强度的方法。
通过让被检查者进入标准姿势,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给出分类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检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可如上所述。
3.进行测试: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记录下最强的测试结果。
常见评估工具肌力检查中,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1.身角试验法:以角度为单位记录肌肉在经轴方向运动的强度。
2.手力测定仪:使用手持电子元器件,检查肌群力量。
3.牛顿压力计:以牛顿为单位,通过测量施加在手柄上的压力大小,计算出肌肉收缩力量的数据。
肌张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张力检查主要评估在安静状态下,肌肉固有张力及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肌力评定
三、检查方法
(一)下肢的肌力 评价
1.髋关节屈曲
• 主要动作肌:腰大肌、 髂肌。 • 辅助肌:股直肌、缝匠 肌、阔筋膜张肌、耻骨 肌、短收肌、长收肌。
• 运动范围:0°~ 12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侧卧位(2)仰卧位(1-0)。 手法:取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两手把持诊 台面台面以固定躯干。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令 被检者最大限度地屈曲髋关节。 • 评级:
5级与4级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运动者为五级, 能对抗轻度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四级。 (不得出现髋关节垂直向上的屈 曲) 3级 维持以上体位,检查者固 定其骨盆,不施加阻力,能克服 肢体重力的影响完成以上动作者 为三级。
2级 仰卧位,令被检侧足 跟置于另侧踝关节上方。 固定骨盆,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同时膝 关节屈曲,足跟能沿胫骨 前缘滑动至膝关节者为二 级。 1级与0级 不能完成以上动作,仅在髂前 下棘下方触到缝匠肌收缩者为 一级,无收缩者为零级。
• 主动肌:阔筋膜张 肌 • 辅助肌:臀中肌、 臀小肌。 • 运动范围:因系关 节复合运动,故各 分离运动均不充分。
• 检查方法: 体位:侧卧位(5-3)、坐位(2-0)。 手法:侧卧位,被检侧下肢在上方髋关节屈曲 45度,另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一手 固定骨盆,另一手在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令 被检侧下肢完成髋关节外展运动。 • 评级:
8.髋关节内旋
• 主动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 辅助肌:臀中肌、 半腱肌、半膜肌。
• 运动范围: 0°~ 4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仰卧位(2-0)。 手法: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被检者双手握 住台面边缘以固定骨盆。被检侧下肢大腿下方垫 一棉垫,检查者一手固定髋关节上方,防止髋关 节内收。令被检侧髋关节内旋,检查者另一手在 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 • 评级:
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
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引言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是评估儿童运动发育的重要指标。
近端肌力代表着儿童核心和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而远端肌力则反映了儿童四肢肌肉的力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帮助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准确评估儿童的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
近端肌力检查方法1.手握力测试手握力测试是近端肌力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
测试者可使用手握力计,要求儿童用力握住计算器的握把,然后尽力挤压计算器,测试者记录下最大的握力数值。
这个测试可以评估儿童手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2.反曲肌力测试反曲肌力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儿童核心肌肉的力量。
测试者要求儿童趴在地上,双手触及头部后,尽量向上躯干屈曲。
测试者观察儿童的动作和姿势,评估其核心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3.跳跃肌力测试跳跃肌力测试可以评估儿童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测试者要求儿童单脚跳跃,并记录下跳跃的距离或高度。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评估儿童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远端肌力检查方法1.建立静力学模型远端肌力的检查通常采用静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测试者可以使用手持测力计或者力传感器,评估特定肌肉或肌肉群的力量。
测试者将测力计或力传感器与儿童的身体连接,并让儿童做出一定的动作,记录下产生的力量数值。
2.动态力测量除了静力学模型,动态力测量也是远端肌力检查的一种方法。
测试者可以使用动作分析系统,记录儿童在特定动作中产生的力量和运动轨迹。
这可以帮助评估儿童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3.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评估儿童远端肌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测试者可以使用动作捕捉系统和力传感器,记录儿童行走时的步态参数和产生的力量。
这可以帮助评估儿童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
结论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对儿童进行相关测试可以辅助判断其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的发育情况。
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计划的制定,以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和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有所帮助!。
四肢肌力的分级标准
四肢肌力的分级标准常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程度。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肌力分级标准,通常使用0-5或1-5等级:
0级:无肌力,即无法产生肌肉收缩。
1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无法产生关节运动。
2级:能产生肌肉收缩,但无法克服重力,即在平卧位下能产生活动。
3级:能克服重力,即在站立位下能产生关节活动。
4级:能克服一定的阻力,即在站立位下能产生抗阻力的关节活动。
5级:正常肌力,能克服最大阻力,即正常力量的关节活动。
这些肌力分级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关节或肌群进行评估,例如手部、下肢或躯干的肌力评估。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肌肉群或特定病理情况,可能存在特殊的肌力分级标准。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一、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二、测试方法1.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将右手示、中、环指置于受试者腓肠肌部位,然后嘱受试者做踝背屈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踝部并尽量阻止其做背屈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腓肠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踝背屈时应特别注意深反射亢进。
2.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示、中、环指分别置于受试者股四头肌的髌骨上缘、股骨下端内侧、胫骨结节处,然后嘱受试者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膝关节并尽量阻止其做屈曲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膝关节屈曲时应特别注意浅反射及病理反射有无异常。
3. 受试者取坐位,双髋及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受试者枕部,用右手用力压受试者背部,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然后嘱受试者双手抱于膝前测试其动作;再嘱受试者将双上肢高举过头,然后检查者一手持受试者腕部向上抬,一手放在受试者枕部向下压,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
以上方法能反映受试者上肢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4. 受试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托于受试者两侧肩峰部位,令受试者用力抬头使下颏离开床面,测其最大对抗力量;然后以手托扶受试者枕部并嘱受试者用力屈颈抬头以测试颈后伸肌的最大对抗力量。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其颈部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肌容量、肌张力) (一)肌容量 观察肢体有无肌肉萎缩、
挛缩、畸形等,测量其周
径,根据患者情况(成年
人或儿童)规定测量的部
位
(三)肌力 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1.肌力检查 : 肌力检查可以测定肌肉的发育情况和用于神经损
伤时的定位,对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和预后也有
一定的价值。
肌力测定一般可用主动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加以阻力
的方法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稍弱、弱、甚弱或完
全丧失。
2.肌力测定标准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肌肉无收缩。
可分为以下六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
对抗地心吸引力.
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
斜方肌
3.胸大肌、胸小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肘关节稍屈曲,上肢外 展,然后内收上臂,医者给予 阻力。
胸大肌
4.肩胛提肌肌力测定 嘱患 者作提肩动作,并给以阻力。 5.菱形肌肌力测定: 嘱患 者俯卧,两肘向后用力,医 者对其肘部给予阻力。
菱形肌
6.前锯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面对
墙壁,上肢伸直,做推墙动作,医 者用手触摸前锯肌的收缩,并观察 肩胛骨有无离开胸廓而突起。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
力测定
患者仰卧,先将双下
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
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
长收肌
短收肌
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
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股薄肌
大收肌
躯干肌力测量
评级
• 5级 被检者双手交叉置于
后头部,腹外斜肌收缩侧的 肩胛骨可离开台面, 完成躯干旋转着为 5级
• 4级 被检者仰卧位,双侧上肢
在胸前交叉抱肩,完成于 5级相同运动为4级
• 3级 双上肢向躯干上方伸展,
完成于5级相同运动者为3级 2级 仰卧位,完成 以上 动作时肩胛下角不能离开 台面,但可以观察到胸廓的 凹陷者为2级
• 1级于0级 俯卧位,令其
咳嗽,同时触诊腹壁,有 轻微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 者为0级
躯干旋转
• 主要动作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 神经) 辅助肌;背阔肌, 半棘肌,多裂肌 运动范围;0°~45°
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双手在头后部交叉 手法;被检查者仰卧位,令被检者右肘向左 膝方向运动,胸廓向一侧旋转。
• 1级于0级 取仰卧位,双上肢置
于体侧,双髋关节屈曲,足底踩 在床面上。令被检查者左侧胸廓 尽力靠近骨盆右侧, 同时触诊其肋骨下缘以下 的肌肉,出现收缩为 1级,无为0级
躯干后伸
• 主要动作肌;
骶棘肌,背髂肋肌,胸最长肌,背棘肌肌, 腰髂肋肌,腰方肌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腰神经前支
• 辅助肌;
躯干肌力测量
刘琪
躯干远动的主要动作
1.前屈 2.旋转 3.后伸
躯干前屈
主要作用肌: 腹直肌 (神经支配; 肋间神经T5~12) 辅助肌: 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运动范围 0°~80°
• 检查方法
体位;卧位 手法;固定被检查者双下肢
评级
• 5级 被检查者双手交叉置于
颈后,尽力前屈抬起胸廓, 双肩胛骨下角均可完全离开 平面者为5级
• 4级 双上肢于胸前交叉抱肩,
康复评定技术-2-3
胸肌 膈 腹肌
二
项目三
颈肌 背肌
肌 力 评 定
胸大肌:位于胸阔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 胸骨前面及第1~6肋软骨、肌纤维向外集中,止 于肱骨大结节嵴。收缩时可使肱骨内收、旋内。 若上肢固定,可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 气。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骨的前 面,止于肩胛骨的喙突。收缩时,拉肩胛骨向 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 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肋骨的上 缘。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 气。
股二头肌(伸肌):有两个头:长头起自 关节时,股二头肌 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两个头合并, 使小腿旋外;半腱 肌和半膜肌使小腿 止于腓骨头。 半膜肌(伸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髁 旋内。 内侧。 大收肌(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坐骨下支和坐骨结节, 小腿肌 止于股骨嵴。主要作用是内收大腿。
足肌
二
复习:
上肢带肌:主要的上肢带肌有三角肌。呈三角形,从前、后、外三
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的圆形隆起。起自锁骨挖侧段、肩峰和肩胛 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缩时使上臂外展。前部肌纤维收缩,使 上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后伸和旋外。
(六)
上
肱二头肌:起点有两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
肢
项目三
下肢带肌(髋肌) 大腿肌
肌 力 评 定
复习:
(六)
下
肢
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 肢 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前群位于胫骨、腓 骨和骨间膜的前面,为伸(足背屈)踝关节肌和伸趾肌; 外侧群附于腓骨的外侧,为足的外翻肌;后群位于胫骨、 腓骨和骨间膜的后面,为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主要 的屈肌有小腿三头肌,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腓肠 肌以内侧头和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比目鱼 起自腓骨上端的后面和胫骨月国线,三头合并后在小腿的 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 跟骨结节。 足肌:主要位于足底,配布情况与手掌肌相似。主要作 用是运动足趾和维持足弓。
下肢肌力检查
3. 内翻&跖屈
主动肌:胫后肌 神经支配:胫、L5、S1 评定: 5、4级 向同侧侧卧,做足内翻跖屈动作,阻 力加于足内缘,向外、上方推 3级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足内翻跖屈 2、1级 仰卧,可做足内翻跖屈或触及内踝后 肌腱活动
4.外翻&跖屈
主动肌:腓骨长、短肌 神经支配:腓浅、L5,S1 评定: 5、4级 向对侧侧卧,做足跖屈外翻,阻力在 足外缘,向内、上方推 3级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足跖屈外翻 2、1级 仰卧可足跖屈外翻,或触及外踝后肌 腱活动
4.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检查时必须同时进行触诊, 为此,要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了解相关运动模式: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因运 动模式异常,肌肉控制障碍,手法肌力检查难以判 断肌力,不宜采用。但当出现随意运动时,仍可适 用手法肌力检查。
6.避免不良反映: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 使血压明显升高,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固对有明 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此图不合理之处?
抗重力,抗 的是哪部分 的重力?
2.内翻&背屈
主动肌:胫前肌 神经支配:腓深、L4~5 评定: 5、4级 坐位,小腿下垂,做足内翻踝背屈动作, 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下、外方推 3级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足内翻踝背屈 2、1级 侧卧可做足内翻踝背屈
足内翻 足内翻并背屈 足内翻并跖屈 足外翻 足外翻并跖屈 足外翻并背屈? 关节活动度测量时……注明?
(四)跖趾
1.屈
主动肌:蚓状肌、屈踇短肌 神经支配:内外侧跖神经、L5、S1~3
2.伸
主动肌与神经支配: 伸趾长、短肌 腓深、L4~5、S1 伸踇短肌 L5、S1 伸踇长肌 腓深、L5、S1
(五)趾间
屈
主动肌:屈趾长、短肌 神经支配:内侧跖神经、胫神经、 L5、S1 评定: 5、4级 做屈或伸趾动作,阻力加于趾近节跖 侧或背侧 3级 能做全范围屈或伸趾动作 2、1级 能做部分范围屈或伸趾,或能触及肌 腱活动
肌力检查
c .腰膨大损害:由于损伤了支配下肢运动的前角细胞,表现为双下肢驰缓性瘫痪。
2 .肌张力的检查:受检者肢体处于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动运动以测其肌肉阻力,受检者肢体肌肉未完全放松将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肌张力减低时,被动运动阻力减小或消失。还可表现为肌肉不能保持正常的外形,触诊时肌肉软无弹性。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疾患、低血钾、深度昏迷及肌肉疾患。肌张力增高时,被动运动阻力增大,肌肉触之坚硬。肌张力增高一般可分为痉挛性和强直性,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很大,到一定角度阻力突然降低,有如折刀感。见于锥体束受损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其肌张力增高主要在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始终保持均匀,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见于锥体外系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其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皆增高。
a .巴利(Barre)氏下肢第一试验:嘱受检者俯卧,两小腿抬起约45°或屈由成直角,持续数分钟后,患侧小腿逐渐下落,低于健侧。
b .巴利(Barre)氏下肢第二试验:嘱受检者俯卧位,用力屈曲双下肢,尽量使足跟贴近臀部,持续数分钟后,患侧小腿、足跟、足趾距臀部较远,足趾的屈曲力减弱更明显。
部分躯干肌群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部分躯干肌群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动作
肌肉
名称
评定标准
仰卧
位,
上半
身在
矢状
面上
屈曲
上腹
直肌
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
1 级:肌肉有微弱收缩,胸廓无下压;
2-级:肌肉能收缩,且胸廓有些微下压;
2 级:肌肉能收缩,胸廓完全下压;
2+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躯干可抗地心引力做出动作;
3-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冈能离开床面;
3 级:在上肢放松的状态下,对侧肩胛骨下角能完全离开床面;
3+级:双上肢伸直并举在身体前方,对侧肩胛骨完全离开床面,同侧肩胛
骨可部分离开床面;
4 级:双手环抱于胸前,对侧肩胛骨能完全离开床面,同侧肩胛骨可部分
离开床面;
4+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朝向前,双侧肩胛骨可完全离开床
面;
5 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平放于床面,双侧肩胛骨可完全离
3 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3+级:双上肢在身体前上方伸直,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4 级:双手环抱于胸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4+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朝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5 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双肘平放于床面,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骨盆
后倾
至骶
骨离
开床
4+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9 次;
5 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10 次。
躯干
屈曲
加旋
转
腹内/外斜
肌
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
1级:肌肉有些微收缩,但没有任何动作产生;
肌力的检查方法
肌力的检查方法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力检查方法:
1. 手动肌力测试:评估者通过触摸、感受被测试者肌肉的收缩来判断肌力。
例如,让被测试者抵抗评估者施加的阻力,观察肌肉的收缩力量。
2. 器械测试:使用特殊的器械来测量肌力,如测力计、等速肌力测试仪等。
这些器械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肌力测量。
3. 等级量表评估:常用的肌力评估量表如徒手肌力评定法(MMT),将肌力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被测试者能否完成特定的动作来判断肌力水平。
4. 功能性测试:观察被测试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或特定动作中的表现,如行走、上下楼梯、举物等,以评估肌肉在实际功能中的力量。
5. 对比测试:与正常侧或同龄人进行对比,观察被测试者的肌力是否存在差异。
在进行肌力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根据被测试者的状况和可配合程度进行选择。
2. 测试前要向被测试者解释测试过程和要求,以获得正确的反应。
3. 保持测试环境的稳定和安全,避免干扰因素影响测试结果。
4. 进行多次测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合被测试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躯体功能评定
A.屈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B.伸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C.屈肘肌力测定(肘屈90°)
D.伸肘肌力测定(肘屈90°)E.肩外展肌力测定(肩外展45°)
A.踝屈伸肌力(踝中立位)B.伸膝肌力(膝屈45°)C.屈膝肌力(膝屈90°)
拮抗肌的肌力对比关节的稳定有意义,因而对肌力锻炼有指导价值。由表2-1-2可见,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比在腕、肘、踝、膝分别约为2:1,3:2,1:1与2:3。文献资料中这些比例有些差异,可能因调查对象及测试方法不一致。
正常-(Normal- 5
5- 100
95 同上,但仅能抗中等阻力 良+(Good+,G+)
良(Good,G) 4+
4 90
80 同上,但仅能抗小阻力 良-(Good-,G+)
好+(Falr+,F+) 4-
3+ 70
6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测试或维持此姿位 好(Fair,F) 3 5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能在消除重力姿位运动至测试姿位或加小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表2-1-2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
男(67例) 女(55例) 左 右 左 右 腕屈
腕伸 28.15±5.89
11.63±2.21 30.27±5.70
13.82±3.20 15.32±4.40
7.11±1.73 16.37±5.00
8.17±1.99 肘屈
肘伸 19.43±4.22
微(Trace,T) 2-
1 10
5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零(Zero,O) 0 0
测试操作的一般程序是先将肢体放置到适当姿位,以便当待测的肌肉收缩时,能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自下向上运动。必要时由测试者用一手固定近端肢体,然后令试者尽量用力收缩被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对抗自身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如能完成,说明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应用测试者的另一手在运动关节的远端施加阻力,根据受试者能克服的阻力的大小来判定肌力为4或5级。不能承受外加阻力则为3级。如不能克服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则应调整体位,将肢体旋转90°,使肢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以消除重力的作用。测试远端肌肉时可稍托起肢体,测试近端肌肉时可在肢体下放置光滑平板,或用带子将肢体悬挂,以消除磨擦力的影响。在此条件下能完成大幅度运动,可判定为2级肌力,如仅有微小关节活动或未见关节活动,但可在主动肌的肌腹或肌腱上扪到收缩感,则为1级肌力,扪不到收缩感觉为0级。在测试3级以下肌力时,为了避免改变姿位的麻烦,也可施加助力,根据所需助力的大小判定为2级或1级肌力。
肌力评定第一部分
二、肌肉的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肌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度基本无
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等长收缩常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和姿
势。
二、肌肉的收缩类型
(二)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时,肌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改变, 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
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 性收缩两类。
3级 体位与固定方法同前,患者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评 定人员令其尽力抬起上身,双侧肩胛骨下角可以离开台面者为3 级(图3-5b)。
2级 患者仰卧位,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尽力抬起上身, 仅能屈颈抬头,评定人员同时触及其腹肌有明显收缩者为2级。
1级与0级 患者仰卧位,令其咳嗽。评定人员同时触诊腹 壁,有轻微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为0级。
颈后伸动作主要由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 颈夹肌和头半棘肌、骶棘肌、项髂肋肌、头最长肌、头棘肌、 颈棘肌、颈半棘肌共同收缩(受副神经、颈神经前支的分支和 脊神经后支支配)完成,
多裂肌、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肩胛提 肌收缩辅助动作完成。
颈后伸评定分级如下: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头伸出检查台前端,双上肢置于体 侧,评定人员一手固定患者背部,一手在枕部施加阻力。嘱其 完成颈椎后伸运动。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颈椎后伸全关节活动 范围运动者为5级,仅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运动者为4级 (图3-2a)。
4级 患者仰卧位,双侧上肢在胸前交叉抱肩。评定人员 固定患者下肢,完成与5级相同运动者为4级。
3级 患者仰卧位,双上肢向躯干上方伸展,评定人员固 定患者下肢,完成与5级相同运动者为3级(图3-6b)。
2级 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评定人员固 定患者骨盆。能完成躯干旋转者为2级。
躯干肌力检查ppt课件
相关网站和在线资源推荐
美国运动协会(ACE)
该网站提供了关于健身和运动锻炼的最新信息和建议, 包括各种躯干肌力检查方法和锻炼计划。
医学指南(MedGuide)
该网站提供了关于各种医学疾病的详细信息和建议,包 括躯干肌力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相关论文和学术期刊推荐
《躯干肌力的测量与评估》
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躯干肌力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 ,包括各种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工具。
躯干肌肉耐力检查的方法
仰卧起坐
让患者仰卧,双手交叉置于胸前 ,双腿蜷曲,然后让患者连续做 仰卧起坐的动作,通过计数来评
估其耐力。
俯卧撑
让患者俯卧,用手臂和脚尖支撑 身体,然后让患者连续做俯卧撑 的动作,通过计数来评估其耐力
。
“死虫式”测试
让患者仰卧,双手交叉置于胸前 ,双腿蜷曲,然后让患者连续做 类似于“死虫式”的动作,即腰 部紧贴地面,通过计数来评估其
躯干肌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和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躯干肌力的减弱可能导致姿势异常、平衡失调和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检 查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躯干肌力检查的应用范围
躯干肌力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 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等 领域。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 和脊柱疾病等病症的诊断、治 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背肌
维持躯干姿势,参与呼吸 运动,保护内脏器官。
躯干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力量
躯干肌肉能够产生的最大力量, 用于维持躯干姿势和抵抗外力。
耐力
躯干肌肉能够持续收缩的时间和 次数,用于维持长时间姿势和运 动。
躯干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肢体功能评估
内容概要A肌力来自定B肌张力评定
C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D
协调和平衡功能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通过手法或者器械来评定相关肌肉或者肌
群收缩力量的大小,协助诊断引起的肌肉力量改变的 原因,指导康复治疗、评定治疗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 。
肌力评定的方法
1
徒手肌力评定(MMT)
2
器械评定
MMT评定表
分级 5 54+ 4 43+ 3 32+ 2 21+ 1 0
表现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充分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能对抗比中等程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范围100% 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轻度的阻力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触诊能发现有强力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 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及支撑体重所必需的。 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
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正常肌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坐、站 姿势性肌张力:坐-站协调 运动性肌张力:被动运动时有弹性和轻度抵抗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检查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
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
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
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
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3.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4.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6.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股方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下肢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7.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外移动,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9.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医者给以阻力。
10.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至90°,在此位置上嘱患者屈曲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并分别触摸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的收缩。
11.腓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
嘱其踝关节跖屈,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90°,使踝关节跖屆,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的收缩。
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内翻,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部跖屈并同时作足的内收、内旋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在足舟状骨结节的后下方可触及该肌腱。
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患者近端趾节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之末节,医者在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16.拇长屈肌肌力测定将患者拇趾的跖趾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嘱其屈曲坶趾末节,医者在其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17.趾短屈肌肌力测定医者将患者的2~5趾跖趾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近端趾间关节,并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8.短屉肌肌力测定患者坶趾趾间关节保持伸直位,嘱其屈曲坶趾跖趾关节,并给以阻力。
19.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用力将坶趾与第2趾分开,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0.跖方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外展小趾,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1.足蚓状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趾的跖趾关节屈曲,近端和远端趾间关节伸直,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2.足骨间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作足趾的分开与合拢的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3.腓骨长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尽量跖屈,并使足外翻,医者给以阻力。
24.腓骨短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并外展,医者给以阻力。
25.趾长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伸2~5趾末节,医者对趾端背侧给以阻力。
26.长伸肌肌力测定坶趾伸直位,嘱患者作坶趾背伸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五、上肢肌力1.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前臂置旋后位,然后屈肘,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并分别触摸肱二头肌及肱肌之收缩。
2.肱三头肌、肘后肌肌力测定肩外展肘屈曲,作抗阻力伸肘动作,并触摸肱三头肌、肘后肌之收缩。
3.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肌力测定患者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嘱其前臂旋前,医者给以阻力。
4.桡侧腕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背伸,继作屈腕动作,医者对此给以阻力,并触摸桡腕关节处紧张的肌腱。
5.掌长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握拳,并尽量屈腕,可见掌长肌突于皮下,医者对屈腕动作给以阻力。
6.指浅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屈曲食指至小指中任一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其余手指由检查者固定于伸直位,医者对屈指动作给以阻力。
7.拇长屈肌肌力测定医者固定拇指近端指节,嘱患者屈拇指末节,并给以阻力。
8.指深屈肌肌力测定患者手指伸直位,医者固定手指中节,嘱其屈手指末节,并给以阻力。
9.拇短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作外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拇短展肌的收缩。
10.指对掌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向小指作对指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1.拇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屈曲近节拇指,医者在拇指近节掌面给以阻力。
12.尺侧腕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呈内收位,在此位置上,作屈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3.拇收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14.小指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手指伸直,小指作外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5.小指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食、中、无名指伸直,然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医者给以阻力。
16.小指对掌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小指置伸直位,然后小指向拇指方向对合,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7.蚓状肌、骨间肌肌力测定嘱患者食、中、无名、小指在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时,屈曲掌指关节,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8.骨间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嘱其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9.骨间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先将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分开,再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靠拢,医者给以阻力。
20.肱桡肌肌力测定患者前臂置于中立位与旋后位之间,嘱其前臂旋前并屈肘,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1.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于外展位,并作伸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2.旋后肌肌力测定患者前臂置于旋前位,嘱其作旋后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3.指总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掌指关节伸直位,中、末节手指屈曲位,然后作伸直手指的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24.尺侧腕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呈内收位,并作腕背伸动作,医者对此加以阻力。
25.拇长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外展并稍伸直拇指,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6.拇短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伸直拇指近端指节,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7.拇长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末节伸直,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五脊柱及腹部肌力检查l.骶棘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躯干向后背伸,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2.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嘱其向对侧旋转躯干,在此基础上作仰卧起坐动作,医者触摸该侧腹肌。
3.腹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作起坐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肌力检查操1.倾头转脸:步骤:头倾向左侧,脸转向右侧8次;向对侧8次。
收缩肌肉:胸锁乳突肌。
支配神经:副神经、C2-3及部分C4脊神经。
2.上耸双肩:步骤:双肩上耸8次。
收缩肌肉:肩胛提肌、斜方肌上部肌群。
支配神经;1)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来自C3-5脊神经前支。
2)斜方肌:副神经、C3-4脊神经。
3.上肢后伸:步骤:双臂在上举位、平展位、下展位各后伸8次。
收缩肌肉:斜方肌。
支配神经:同上。
4.外展端臂:步骤:双上臂在前位、中位、后位各外展8次。
收缩肌肉:三角肌。
支配神经:腋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的纤维组成。
5.叉腰后旋:步骤:双手叉腰,肩部后旋8次。
收缩肌肉:菱形肌。
支配肌肉:肩胛背神经,来自C5神经根发出纤维支配。
6.低位展臂;步骤:双上臂在30度以内外展8次。
收缩肌肉:冈上肌支配神经:肩胛上神经,来自臂丛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步骤:双上臂屈曲90度,并紧贴胸部,外旋前臂8次。
收缩肌肉:冈下肌。
支配神经:肩胛上神经,来自臂丛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8.背手后伸:步骤:双手腕背叉腰,后伸上肢8次。
收缩肌肉:小圆肌。
支配神经:腋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9.背手前收:步骤:双手腕背叉腰,前收上肢8次。
收缩肌肉:大圆肌。
支配神经:肩胛下神经, 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0.举臂下压:步骤:双臂侧平举,然后内收上臂向下压8次。
收缩肌肉:背阔肌。
支配神经:胸背神经,来之臂丛后束,上、中、下干和C6-8神经根发出纤维。
11.双掌平推:步骤:双上肢平抬前推8次。
收缩肌肉:前锯肌。
支配神经:胸长神经,来自C5-7神经根发出的纤维。
12.展臂内收:步骤:双臂外展于水平位及下垂75度位向前内收8次。
收缩肌肉:胸大肌。
支配神经:胸神经1)胸大肌锁骨部分:臂丛侧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2)胸大肌胸骨部分:臂丛侧束、内束,中下干和C7-8、T1神经根发出纤维。
13.旋前屈臂:步骤:双前臂旋前位,各屈曲8次。
收缩肌肉:肱二头肌。
支配神经:肌皮神经,来自臂丛侧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4.正位屈臂:步骤:前臂与中立位各屈曲8次。
收缩肌肉:肱桡肌、肱肌。
支配神经:1)肱桡肌:桡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2)肱肌:肌皮神经,来自臂丛侧束,上干、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5.伸展双肘:步骤:双臂屈曲位,伸展肘关节8次。
收缩肌肉;肱三头肌。
支配神经:桡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中干、下干和C6-8神经根发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