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PPT

合集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PPT课件
• 抗原(antigen)
1. 定义:是一类在适合条件下能激发机体免疫系 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 质(抗体和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 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分子 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 2 ) 反 应 原 性 ( reactogenicity ) 指 抗 原 分 子 与 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 应的特性。
6
2. 抗原的分类
免疫学分类
完全抗原、半抗原 胸腺依赖抗原与非依赖抗原
临床分类
外源性抗原:微生物、花粉等 内源性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肿
瘤相关抗原等 同种异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人与其他动物、植物
等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7
• 抗体(antibody)
1. 定义: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 合成并分泌的仅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 称为抗体。
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或与第二抗体具有亲和 性的某种分子上,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特异性抗原物质。
间接法中所用的一抗是针对组织或细胞中某种抗原的特
异性抗体,多数抗体是由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由小鼠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10
第二抗体是第一抗体的抗体,所以只要不同的 第一抗体均来自同一种属动物,与标记的第二抗 体结合就能用来显示不同特异性抗原的存在。这 样可避免直接法中标记每一种第一抗体的麻烦。 通过某种技术增加第二抗体上标记酶的含量, 可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度。
17
尸检组织 由于取材时一般均已超过死亡后2小时以上,组织有不同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 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能够在超微水平上精确定出基 因位点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 法
胶体铁是一种阳离子胶体,将抗体分子标记上胶体铁,通 过普鲁蓝反应呈色,胶体铁颗粒有一定大小,还具有一 定电子密度,可用在电镜和光镜水平的抗原定位研究。
酶免疫电镜技术
酶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酶的高效率的催化作用对其底物 的反应形成不同的电子密度,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证明酶的存在,从而对抗原进行定位。
LSCM 应用广泛
细胞器研究-籍特异性荧光探 针。图像清晰,可动态观察 活细胞
罗丹明123染细胞线粒体
鬼笔环肽染涡虫纲扁虫肌动蛋白丝
肿瘤细胞间通讯研究
检测人类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Y
Y
Z
Z
X
X
焦平面(水平面或xy切面)及沿光轴(垂直平面或xz切面)光学切面模式图
分层扫描、光学切片
细胞测量
细胞“CT”片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LSAB)
链霉亲合素(Streptavidin SA)是从链霉菌培养物提取的一种纯 蛋白,不含糖基,有4个生 物素结合位点,并且具有高度的亲 和力,其功能类似亲合素。
利用生物素结合的二抗与酶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蛋白就组合成酶标链霉亲合 素-生物素方法
第五节 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原理:是以游离的亲合素作为桥联剂,利用亲合素的多价性,将检
测反应体系中抗原、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与标记生物素联结起来 ,达到检测反应分子的目的。 由于生物素化抗体分子上连有多个 生物素,因此,最终形成的抗原-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酶标生物 素复合物可积聚大量的酶分子;加入相应酶作用底物后,即会产 生强烈的酶促反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藤黄微球菌 绿色-活菌 红色-死菌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PTP课件
24
双桥PAP法原理
• 该法是PAP法的改良法,通过两次连接桥 抗体和PAP,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合比 PAP法更多的酶分子,形成Ag-Ab1-Ab2PAP-Ab2-PAP复合物,最后通过PAP复合 物中的HRP催化底物显色。
PTP课件
25
双桥PAP法技术要点
• (1)、(2)、(3)、(4)和(5)同 PAP法。
PTP课件
21
PAP法的原理
PTP课件
22
PAP法技术要点
• (1)、(2)、(3)和(4)同间接法。 • (5)加PAP复合物,温育,使形成Ag-
Ab1-Ab2-PAP复合物,洗涤. • (6)加底物,光镜下观察显色结果。
PTP课件
23
PAP法的方法评价
• PAP法未经化学交联,故避免了抗体和酶活性 的降低,并省去酶标记抗体需纯化的繁琐过程。 PAP是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 成的复合物,稳定性好,酶分子不易在染色冲 洗过程中脱落。PAP中不存在游离的免疫球蛋 白,不易产生非特异性染色,因而特异性、敏 感性和重复性良好,比直接染色法、间接染色 法和酶桥法更敏感。缺点是PAP复合物制备过 程较复杂。
PTP课件
3
免疫组化技术要点
• 标本的制作 • 抗体的选择 • 温育 • 改善标本的透过性 • 设立对照试验 • 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
PTP课件
4
标本的制作
• 标本的类型
1.组织切片:①冷冻切片;②石蜡切片 2.印片 3.涂片
• 标本的固定 • 标本的保存 • 酶消化处理
PTP课件
5
设立对照试验
• (6)加Ab2,温育,形成Ag-Ab1-Ab2PAP-Ab2复合物,洗涤。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精选文档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精选文档

3、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 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 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 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 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 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 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 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 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 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 使用的有ABC法、SP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
4、被检测的物质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如蛋白质、 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 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5、从蛋白水平检测角度,免疫组化技术与 Western blotting、ELISA的异同
1)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免疫印迹,也是利用抗体抗 原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等技术来检查组织或细胞样品 内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可能 更加准确;当然Western blotting也可定性和定位(通 过提取膜蛋白或核蛋白、胞浆蛋白分别检测其中抗原含量 ,进而间接反映它们的定位),但敏感性远远低于免疫组 化技术。 2)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利用抗体-抗原-抗原 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查体液或组织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检测。 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最准确,是分泌性蛋白检测首 选方法之一。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ppt课件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ppt课件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6
与人类有关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 在医疗中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进行 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
嗜异性抗原 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 以及某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肿瘤抗原 由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或某些病毒诱发 的实验动物肿瘤,其细胞中或细胞表面均出现特异性 抗原,称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已证实在某些人类肿瘤 中心存在着与病毒密切相关的抗原。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20
IHC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EnliVision法的工作程序:
切片,烤片,脱蜡水化(使用防脱片处理的玻片:多聚赖氨酸, APES)
H2O2处理(—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蒸馏水漂洗 组织切片的预处理(枸橼酸钠缓冲液中热修复,酶消化—暴露出
抗原决定簇),TBS漂洗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阻断
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可以微量检测的标记物进行标记, 在与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可以不必测定抗原抗体 复合物本身,而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通过标记物的放大作 用,进一步提高了免疫技术的敏感性。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5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 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 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 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 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 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70 、80年代多位科学家改良上述技术, 建立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 (PAP)技术,抗生物素—生物素(ABC) 法使免疫组织化学进入了应用阶段。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3
2000年以后各种免疫组化技术更加成熟, 使免疫组化技术成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 态、功能代谢综合研究的一项有力工具。 其应用范围深达医学各个学科,是目前 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之 一。

《免疫组化技术》课件

《免疫组化技术》课件
特点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位准确、可 定量分析等。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检测肿瘤标志物,辅助 临床诊断。
病理学研究
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 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依 据。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药物作用靶点,评 估治疗效果。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基因表达、蛋白质 定位等研究。
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排除非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性染色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需通过设立对照等方式排除。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等 ,综合分析免疫组化结果的临床意义。
参考相关文献和指南
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了解目标蛋白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提高结果解读的准 确性。
05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缺点
抗原的修复与暴露
去除抗原的掩蔽作用,使 抗原暴露出来。
使用蛋白酶、抗原提取液 等。
热修复、酸修复等。
暴露方法 修复方法
目的
抗体孵育与洗涤
抗体选择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等 。
孵育条件
温度、时间、抗体浓度等。
洗涤目的
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减少非 特异性结合。
显色反应与复染
显色反应
酶促反应、化学反应等。
提高特异性
开发更特异的抗体或采用多重免疫组化技术 ,降低交叉反应的发生率。
增强结果稳定性
通过标准化实验操作和质控,确保实验结果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6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案例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 特异性抗原,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和来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19世纪末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

第一节 免疫组化检验技术基本知识
免疫组化全过程
一、标本制作
• 标本制作是获得良好的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分析的保障,良好的细胞 和组织学结构将有助于抗原的准确显示和定位。
(一)标本的主要来源 主要有: ①活体组织 ②各种体液及穿刺液 ③培养细胞等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组织材料的固定目的
①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以保持其固有形态 ②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性 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 ③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 的折射率,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④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便于制片 ⑤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⑥经过固定的组织能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而着 色清晰,便于辨认。
(四)切片方法的选择
二、抗原处理
(一)进行抗原的暴露和修复的原因
1.固定液的影响 2.抗体制备的影响
(二)抗原的暴露
主要采用酶消化的方法 在选择酶消化时,应针对要显示的不同的抗原成分而选用不同的 酶 在日常工作中用胰蛋白酶消化即可
(三)热诱导的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以高温、高压对常规固定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以提 高抗原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 微波处理法 • 水浴锅法 • 压力锅法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二、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理 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借助交联剂的共价键作用
将酶直接连接在抗体(或抗抗体)上,酶标抗体(或抗抗体)与 组织内特异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后,通过酶对底物的催化 作用,生成不溶性有色产物并沉淀在特定位置,达到对抗原定性、 定位、定量检测的目的。
(三)阴性结果
阴性结果不能简单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染色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 分,有时可因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非特异吸附,常用牛血清白蛋白 (5)防腐剂:微生物生长会干扰抗原抗体反应,稀释液和抗体液中加入
适量的叠氮钠或硫柳汞以防腐 (6)温度和时间:较高的反应温度(37℃)可加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低温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率的提高 (7)洗涤:除去未结合抗原或抗体,除去非特异性吸附造成的背景染色。
选用自来水、生理盐水或PBS等,加去污剂并在洗涤过程中加以振摇
免疫组化实验标本
• 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 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 片)。
• 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 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 长期存档;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切片经染色后,应及时观察并照相。切片在4℃ 冰箱内过夜,其荧光强度将减弱约30%。
(5)调整抗体稀释度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以背景 非特异性染色最小为标准,对每一批抗体必须试验 摸索,找出最佳稀释度。
(6)所购抗体应及早使用,尽量减少抗体溶液的冻 融次数。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非醛类固定剂:适用于多肽类激素的组织固定,常与戊二醛或多聚 甲醛混合使用。
(3)丙酸及醇类固定剂:沉淀蛋白质和糖,保存抗原性较好。但对低分 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的保存效果较差,和其它试剂混合使 用加以解决,如加冰乙酸、乙醚、氯仿、甲醛等。
3.常用的固定方法--浸入法和灌注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05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优点
高特异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针对特 定的抗原进行高特异性识别,
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高灵敏度
通过使用酶或其他标记物,可 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原,提 高检测灵敏度。
定位准确
通过标记特定抗体,可以精确 定位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有 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研究。
多参数同时检测
《免疫学》免疫组织 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在研究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01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 反应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和定 位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物质的技术 。
成本较高
需要针对不同的抗原制备特定的抗体 ,因此成本较高。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优化技术流程
多技术联合应用
通过改进实验流程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 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将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他技术如基因测序、 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以更全面地了解组 织样本中的分子表达情况。
自动化与标准化
临床应用拓展
开发自动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系统,实现 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20世纪80年代
建立了免疫酶标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20世纪70年代
建立了免疫荧光技术,成为最早的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
02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半抗原 免疫学分类
胸腺依赖抗原与非依赖抗原
临床分类
外源性抗原:微生物、花粉等 内源性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肿
瘤相关抗原等 同种异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人与其他动物、植物
等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抗体(antibody)
1. 定义: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 胞合成并分泌的仅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 白,称为抗体。
间接法中所用的一抗是针对组织或细胞中某种抗原的特 异性抗体,多数抗体是由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由小鼠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第二抗体是第一抗体的抗体,所以只要不同的 第一抗体均来自同一种属动物,与标记的第二抗 体结合就能用来显示不同特异性抗原的存在。这 样可避免直接法中标记每一种第一抗体的麻烦。 通过某种技术增加第二抗体上标记酶的含量, 可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度。
上述的各种染色方法只能在细胞水平上显示组织结构的形 态改变。
三、超微结构的观察
光线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为0.2m 有效放大倍数最高不超过2000倍。
电镜的分辨率最佳可达0.14nm,放大倍率最高可达100万倍 。
第二节பைடு நூலக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HC技术中,绝大多数以间接法为常用。
(2)显色的基本程序 1抗孵育切片或细胞涂片 2抗(酶标抗体)
孵育切片 发色剂显色 (核复染)
(3)酶标抗体法的显色原理及显色剂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
HRP + H2O2
HRP ·H2O2
HRP ·H2O2 + DH2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显色原理
(1) 基本原理 荧光标记或酶标抗体的染色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其中
以酶标抗体法应用最为广泛。
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用酶标抗体与 切片上待检测的组织或细胞中抗原反应,再用底物显色, 显示出所检测的目的抗原的部位。
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或与第二抗体具有亲和 性的某种分子上,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特异性抗原物质。
抗原(antigen)
1. 定义:是一类在适合条件下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 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 (抗体和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 合反应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分子具 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2)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指抗原分子与抗 体或效应 T 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 特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第一节 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概述
宏观 微观 超微结构 基因水平 组织形态学研究技术的种类:
一、病理大体组织标本的染色方法
在标本制作中,为了某种特殊目的,突出显示标 本的重要部分,借助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对标本 进行染色,将病变器官及不同组织成分用染料染成不 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大体标本的不同成分和病变特 点,如: ➢ 脂肪组织染色法
ALP标记的抗体主要用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含量较高的 血细胞、淋巴细胞等的ICC染色。
由于组织细胞内含有内源性ALP,在显色液中需加入终 浓度为2-4mol/L的左旋咪唑 (levamisole),大多数内源性ALP 活性可被抑制。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反应原理及显色原理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反应原理 染色反应的最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的反应。
通过对针对标本中相应抗原的抗体上标记某种 发色剂或酶类,再通过激发发色剂或使用某种显 色剂,在显微镜下使标本中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 产生肉眼可观察到的颜色以确定所要检测的抗原 是否存在。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 即可检测到所要研究的蛋白分子类物质的存在与 否。
大部分抗体电泳后位于区带,1972年国际免疫 学联合会正式将化学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分子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Ig)。
2. 抗体的种类: 五类,即IgA、IgD、IgE、IgG、IgM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中,使用的抗体主要是
IgG,个别情况下使用IgG的亚型,多为IgG1。
HRP + D + 2H2O
HRP催化的酶促反应第一步是特异的,其余反应是 非特异的,因此,可选用各种供氢体作为显色剂,可使 反应的终产物呈现不同的颜色,如:
CN为蓝色 TMB为深蓝色 AEC为红色 DAB为棕色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以 AS-Mx ( 色 酚 AS-MX 磷 酸 盐 ) 为 底 物 , FB/FR (Fast blue/Fast red)为发色剂,生成蓝色 / 红色不容性沉淀物。
孵育20 min。 结果:正常心肌呈蓝色,早期心肌梗死区、纤维结缔
组织、瘢痕组织呈浅蓝色或不显色。 注意 :新鲜标本,尸检心肌不超过6小时。
二、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常规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组织学特殊染色
1. Mallory 三染色、Masson三染色 2. 神经纤维的镀银染色 3. 其他的特殊染色,包括钙、铁、铅、铜、黑色素和脂褐素 、细胞DNA和RNA的染色等
该技术主要是用于研究和观察细胞中的某些结构 或分子物质和组织细胞间的成分,因此现又称为免疫 细胞化学技术。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分为: 1.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2.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3. 免疫铁蛋白技术 4. 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 5.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原理
目的:主要用于心、肝、肾脂肪变性,动脉粥样 硬化大体标本的染色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 结果:病变处脂肪组织呈橙黄色 ➢早期心肌梗死染色法 目的:显示早期心肌梗死的区域 试剂:0.1% NBT(硝基四唑蓝) / 0.2 mol / L PBS
(pH 7.6) 方法:将2-3 mm 厚新鲜心肌大片放入试剂中,37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