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结合自身资源的乡村转型发展之路——以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自身资源的乡村转型发展之路

——以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为例

刘仁洁

【摘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产业升级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村庄作为城乡结构的一部分,合理发展村庄,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发达国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城市转型到乡村转型的历史阶段,实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中国乡村的转型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以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为例,介绍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从而对其他村庄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势资源;产业转型;空间转型;内生发展

伴随着城市转型,作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乡村转型既是乡村现代化的实际要求,也是实现城市转型、使城市与乡村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同样经历了由城市转型到乡村转型的历史阶段,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日本推行“新农政”推动町村合并与乡村转型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帮助乡村实现发展的转型,法国的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的转型以及美国的以法制化建设确保乡村的转型发展。各国的乡村转型有着不同的国家背景和政策措施,但其最终目标都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的转型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围绕乡村生产,解放乡村生产力的改革,促进和形成了苏南乡村地区就地工业化和小城镇的繁荣,创造出了我国发达地区乡村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苏南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行政区划与基层政治体系改革,建设规模化的村镇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带动小城镇迅速发展;同时,开展了大规模乡村行政区划改革工作,解决分散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浪费、行政成本上升等问题,苏南乡村的经济模式和空间格局有了重大变化,开创了园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特点的“新苏南模式”。

如今,村庄转型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由传统的经济改革转向全面深入的社会改革,城乡统筹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村庄的转型发展如何展开新的突破,不再千篇一律单纯依赖工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文以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为例,介绍祝家甸如何结合现状资源,发挥自我优势,进行村庄的转型发展与品质提升。

1.项目概况

祝家甸隶属昆山市锦溪镇,位于两市两区“昆山市、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上海市青浦区”交界处,区位条件优越;村庄三面环水,湖荡环绕,生态条件优越;同时,祝家甸紧靠古镇周庄,同(里)周(庄)公路从村前穿过,交通条件优越。祝家甸现有300户人家、500多人口,其中50%人家靠窑业为生,制作各种仿古砖瓦销往全国各地。祝家甸古窑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转型发展思路

积极接受锦溪古镇对祝家甸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的建设为重点,提升品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城镇居民旅游观光,休闲消费,促进村庄内生发展,创造可持续的活力。最终形成“古窑环甸绕,碧水映村容”的旅游型村庄。

3.转型发展

3.1资源分析

村庄转型发展,要结合村庄自身资源特色,发展自身优势产业,避免村庄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过于同质化,不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祝家甸作为典型的江南村庄,自然资源特色明显,村庄三面环水,湖荡环绕,生态条件优越,碧水环绕,湖荡风光。

同时,祝家甸拥有独特的历史资源—祝甸窑址,在锦溪,历来有“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的民谚。据地方志记载,锦溪(陈墓)窑业始于明,发展于清代及民国,其窑大都集中在祝甸村,是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

图 1 现状自然环境

图2 现状历史资源

3.2规划重点

(1)建立健全各项设施,注重改善民生,保证村庄健康发展;

(2)结合自身资源,把握产业转型方向,促进村庄内生发展;

(3)落实产业转型的空间支撑,实现村庄有力发展。

3.3总体构思

结合优势特色资源——自然湖荡、历史古窑,将祝家甸定位为砖窑文化体验特色村,湖

荡风情旅游特色村,江南水乡砖窑文化旅游名村。将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旅游产

业支撑村庄的转型发展。

规划突出“乡土湖荡风情”和“砖窑文化体验”两大特色,以别具一格的景观景点和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游人;规划在景观上突出自然乡土特色,体现文化内涵,在设施上统筹考虑生活和生产设施、日常和旅游设施,建立健全设施体系,空间上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3 村庄现状图图4 村庄规划图

3.4产业转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绿地面积大幅减少,交通拥挤,城市环境质量面临恶化,加之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城市人群压力与日俱增。于是,在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和假日制度调整的背景下,都市人群释放压力,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祝家甸地处同里周庄旅游经济带,并且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加之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结合现状窑址群打造古窑文化体验区,结合老砖瓦厂开设砖窑文化博物馆,让游客体验砖窑风景,感受砖窑文化;并且保留部分砖窑的生产功能,让游人亲身体验制砖乐趣。提供观赏与亲身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2)做好“古窑环甸绕,碧水映村容”的品牌宣传,增加旅游知名度。

(3)避免“乡土性”不足,“城镇化”有余,使得村庄旅游索然无趣,产业转型缺乏生命力。祝家甸在发展为旅游配套的餐饮服务业时,利用农民自住屋开设农家乐餐饮;在新建设施风格上秉承乡村传统风貌,让游客充分体验浓浓的乡土气息。通过系列打造,使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丰富祝家甸旅游活动,凸显其旅游特色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致富,增加了村庄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5 旅游资源现状图图6 旅游规划图

3.5空间转型

祝家甸如何在产业转型中突围,落实旅游发展目标,必然需要大量的服务设施作为后勤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