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消化系统

合集下载

鱼的消化系统

鱼的消化系统
鱼的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咽腔 →食管→ 胃→肠→肛门
肝脏 胆汁
消化腺
齿。牙 齿由外胚层的釉质和 中胚层的齿质以及髓 腔构成,与软骨鱼类 的盾鳞同源
出现鳃耙:鳃耙是着 生在鳃弓内侧的骨质 突起,为滤食器官
•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胃与食道交界 处为贲门,与肠交界处为幽门。肠分为小 肠和直肠
硬骨鱼
幽门盲囊和螺旋瓣
软骨鱼:定形的肝脏和胰脏
{ 消化腺 硬骨鱼:肝胰脏或肝脏与弥散的胰脏

头肾 脑
肾脏 鳔
输尿管

动脉球
心室 心房
肝 胃
睾丸
胆囊 脾 肠
膀胱 肛门 尿殖孔
静脉窦
输精管
鲤鱼的内脏图

鱼类学第五章

鱼类学第五章

鲤科鱼类的下咽齿及齿式
–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 为咽骨或下咽骨,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下咽齿,与 基枕骨下的角质垫(咽磨)形成咀嚼面,其形态、数目、 排列状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 齿式——表示齿的数目、排列方式的式子。 – 鲤鱼的齿式为1.1.3/3.1.1,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
•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 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 软骨鱼类的齿
• 分布: – 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 骨上。
• 形状: – 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 状,如:星鲨、何氏鳐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 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 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
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中列都是1个,内列都是3个。 –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
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弓外 列为2个,内列为4个。 鲢、鳙的齿式均为4/4(齿式也有以4-4表示)。
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舌
–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位于口腔底部,没有弹性,不能 活动,肌肉不发达,仅为基舌骨向口腔前部突出,外复以 粘膜而成。
•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 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 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 内脏各器官。
•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 膜层。
•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 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 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 系膜,后者不久中断。
• 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 体腔。

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1.盐酸 (1)盐酸的生成 (2)盐酸的作用(
2.胃消化酶 (1)胃蛋白酶 (2)凝乳酶 (3)胃脂肪酶
3.黏液 (1)可溶性粘液 (2)不溶性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三、胃腺及胃液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非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头期、胃期、肠期) 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1)刺激胃液的分泌的因素 食物、Ach、胃泌素、组织胺等
(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四、鱼类胃的消化
(一)机械性消化
主要是蠕动,是传递饵料的主要力量,蠕动强弱受温度影晌 较大,温度低蠕动慢。
(二)化学性消化特点
1、有胃鱼类:胃形多样,胃腺结构简单,泌酸细胞、泌酶细胞分工不清楚。 a盐酸
第九节 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一、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功能联系 二、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联系 三、消化与吸收 四、消化功能与机体其它功能之间的联系
返回
返回
消化的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食物
消化
吸收
贮存 产品
代谢
返回
内分泌
旁分泌
返回
神经分泌
返回
• 放映结束
放映结束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粘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peristalsis) 饥饿收缩、胃排空
(二)胃运动的功能
贮藏功能、混合功能、排空功能
二、胃的运动
(三)胃运动的调节
(1)外来神经 迷走神经→Ach+M受体 紧张 交感神经→NE+β2受体 舒张

鱼类生理学重点

鱼类生理学重点

鱼类生理学重点
以下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
1. 鱼鳃: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由许多鳃丝组成,能够从水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的心脏通常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呼吸系统:除了鱼鳃外,鱼类还可以通过皮肤、肠道和鳃上器官等进行气体交换。

4.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较少,但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部分。

鱼类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输尿管和膀胱排出体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并控制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

7. 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8. 渗透调节:鱼类生活在盐水中,需要通过鳃、肾脏和肠道等途径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以上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5消化系统

第5消化系统
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
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 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 齿状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 状构造为食道囊。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银鲳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蓝子鱼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羽鳃鲐
鳃耙数
•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一)齿(teeth)
• 作用:捕食,不能咀嚼。 • 圆口类无颌,也无颌齿 • 软骨鱼类有由盾鳞演变来的齿,生于上下颌 • 硬骨鱼类的齿:可分为颌齿、腭齿、犁齿、咽
齿等。统称为口腔齿。 •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
侧等处均有分布。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17
海龙
• 圆口类的舌有角质齿 • 其他鱼类的舌是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以黏膜构
成,无弹性,缺乏活动能力; • 但多鳍鱼和肺鱼的舌有肌肉,可活动。多数鱼
类的舌前端游离,能上下活动,如鳗鲡。 • 鲤科鱼类等不能活动。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 如草鱼齿式为: 2.5/4.2
鲤鱼的齿式: 1.1.3/3.1.1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19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 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20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16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 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17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2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体腔, 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10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鱼类生理学》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鱼类生理学》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第八章消化和吸收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仅要从外界摄取O2,还要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为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原料,也为机体代谢过程提供能量,但是天然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多为结构复杂,且难溶解于水的大分子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1 消化:将天然的、结构复杂的,难以溶解于水的大分子物质,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的、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一消化的意义1 把结构复杂的物质转变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提供吸收、利用,通过机体代谢转变成本身组织成分。

食物蛋白——组织蛋白。

淀粉——糖原。

食物脂肪——体脂肪2 消化起解毒作用,消除蛋白质毒性,阻止食物吸收过速。

二消化机能的进化结构简单的原生生物:细胞内消化多细白生物: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痕迹:白血球吞噬细菌作用)物理性消化:食物经口腔进入消化管后,消化系统一方面使食物以适宜的速度沿消化管道不断移动,同时进行研磨、搅拌和混合使食物从大块、碎块,变成小块。

此过程由消化管各种运动形式来完成。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管、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中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道的模式结构消化管的主要部分为食道、胃和肠。

由内到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粘膜层又分为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

粘膜下层是纤维性结缔组织,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

肌层由肌纤维组成,在食道和肠部分的肌纤维都分为两层,内环外纵。

胃壁的肌层则分为三层,即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

肌层在食道的上端是横纹肌,其下段和胃、肠一样都是平滑肌。

有的鱼类胃肠也混有横纹肌。

肌层之间有自律神经丛,称为肠肌丛。

外膜是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

外膜是被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的浆膜包裹。

粘膜层是执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有时褶成皱壁,有时下陷成窝,有时突出成绒毛,含有各种腺体,分泌消化液如唾液腺、胰腺。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等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一、口腔
鱼类的口腔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口腔主要由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组成。

牙齿和舌头可以协助食物进入咽喉,唾液则可以帮助食物变得更加柔软和易于消化。

二、咽喉
鱼类的咽喉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胃部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关键部位。

在这里,食物会被细小的颗粒所过滤,同时也会被一些特殊器官所识别。

三、胃
鱼类的胃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消化液体,例如盐酸和胰液等。

这些液体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四、肠道
鱼类的肠道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之一。

肠道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和酶,这些细菌和酶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五、肛门
鱼类的肛门是其消化系统中最后一个部位。

在这里,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会被排放出去,以便为新一轮消化做好准备。

总结
在鱼类消化生理方面,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它们共同协作,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并将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排放出去。

这些过程对于保证鱼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 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 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 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9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 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 总数。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8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 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 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 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18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 盲囊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 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19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

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

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

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

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

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

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鱼类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肝脏和泌尿排泄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除废物。

1. 口腔:鱼类的口腔常常包含牙齿和舌头,用于捕食和咀嚼食物。

2. 咽喉:咽喉连接口腔和食管,通过咽喉食物可以进入胃中。

3. 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咽喉传输到胃的管道。

4. 胃:鱼类的胃是一个消化器官,负责分解食物和消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5. 肠道: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地方。

小肠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大肠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存储和排除非消化物质。

6. 肝脏:鱼类的肝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器官,分泌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7. 泌尿排泄系统:鱼类的泌尿排泄系统包含肾脏、输尿管和排泄孔。

肾脏负责滤除鱼体内的废物和过剩水分,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总结来说,鱼类的消化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器官和腺体的协作来
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除废物,确保鱼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 消化系统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第五章  消化系统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一般肉食性鱼类的肠较短,为直管状或有一弯曲,如 鳜、狗鱼、带鱼等,肠长仅为体长的1/3—1/4;
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鱼类肠较长,有较多盘曲,如草 鱼、鲻、梭鲻等,肠长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可 达15倍;
杂食性鱼类的肠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些鱼如鲈等 在小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瓣膜状突起,称为鲍氏瓣, 可能与防止直肠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倒流有关。
粘膜褶
肠的粘膜层有许多粘膜褶:纵褶、横褶、
网状褶、分支状褶。
幽门盲囊
许多鱼类在胃后方、小肠开始的地方长 有许多指状或管状的构造,常排列成花 朵状,此即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 构造与小肠基本一致,所以认为它是小 肠向外生出的突出物。幽门盲囊具扩充 吸收表面积的作用,同时又能分泌肠管 其他部分同样的分泌物。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 口咽腔
(一)齿 (二)舌 (三)鳃耙
二、食道 三、胃 四、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肝脏 三、胰脏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腔隙,口腔内 有舌和齿等附属器官。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沟通的管道,由于 鱼类的口腔及咽无明显界线,故称口咽腔。
3.鳃耙
板鳃鱼类
--板鳃鱼类一般没有 鳃耙,但那些以浮游 生物为食的一些种类 有发达的鳃耙。如: 姥鲨的鳃耙细长密列, 基部侧扁,端部细长。 又如鲸鲨鳃耙的分支 十分复杂,交叉构成 一海绵状的过滤器。
3.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
因种而异。一般鳃弓上的鳃耙相互嵌合 在一起,组成一鳃耙过滤器。大致分为无 鳃耙, 有鳃耙痕迹, 鳃耙发达, 鳃耙变异。
不同种类鱼的幽门盲囊各不相同。
螺旋瓣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 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是为螺旋瓣。它是由 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构成。螺旋瓣一般出现 在肠管直的种类中,至少出现螺旋瓣的那段肠 管是直形的。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 无螺旋瓣。

鱼类组织胚胎学-消化器官

鱼类组织胚胎学-消化器官

后肠
直肠与泄殖口交界处
3、肌层
• 肌层分布在粘膜下层的外围,消化管的蠕 动就是靠肌层的舒缩活动来实现的。 • 口腔、咽、食管的前半部和泄殖口等节段 的肌层为横纹肌; • 食管的中下段、胃、肠等节段的肌层为平 滑肌。肌层又分两层,即内环肌和外纵肌, 在内环肌与外纵肌之间分布着植物性神经 丛,支配着肌层的活动。
肌间神经丛
• 鱼的胃腺为管状分枝腺,腺管通过粘膜上皮开口 于胃小凹的粘膜表面。 • 哺乳动物胃腺腺上皮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主C或 称胃酶C,胞质内含有酶元颗粒,主要成分为胃 蛋白酶元,分泌到胃内与H+接触后转变为胃蛋白 酶。另一种为壁C或称盐酸C,相当于鱼鳃中的泌 氯细胞,鱼类胃腺中缺乏此种细胞。所以,鱼类 胃腺腺上皮只有一种浆液性腺细胞,与哺乳动物 的主C相似。
4、肠的组织结构特点:
• 鱼类的肠可区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个 节段,三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其组织 结构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等四层构成。肠壁的组织结构特点主要表 现在粘膜层,其它各层均无明显差异。肠 粘膜层形成许多皱褶和肠绒毛,突出入肠 腔内,以增加肠粘膜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鱼的后肠
小肠结构
小肠绒毛
中央 乳糜 管 平滑 肌
纹状缘
吸收C
毛细 血管
杯状C
小肠 腺
分泌C
小肠绒毛 电镜
微绒毛 (纹状缘)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 长而弯曲的肠管 • 环行皱襞 :粘膜 + 粘膜下层
中央乳糜管
•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第八章 消化器官
• 消化器官是由消化管和连附在消化管上的 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管是一条细长的管 道,消化腺则是由消化管上皮分化形成的 腺体,分管内腺和管外腺两种。

鱼类学05消化系统

鱼类学05消化系统

3、鳃耙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 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鳃耙特别密而长,如鲢的 鳃耙密成网状,能过滤出微小的浮游植物。
4、腭褶和鳃上器官
腭褶:鲢、鳙口腔顶壁的口腔 黏膜向口腔内突出形如山嵴状 的构造。
鲤形目鱼类的齿 A、胭脂鱼;B、青鱼; C、草鱼; D、鳡; E、鲢; F、鳙; G、鲤; H、鲫; I、长春鳊;J、三角鲂; K、银鲴
2、舌 鱼类的舌位于口腔底部,原始而简单,形态多样; 多数鱼类的舌前端游离,可上下活动但不能卷曲; 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鱼类的舌 A、宝刀鱼;B、后鳍鱼;C、鲥; D、鳙;E、星鳗;F、舌鰕虎; G、鲬;H、黑鮟鱇。
鳃上器官:鳃弓背部的咽鳃骨 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周围组织, 具有辅助呼吸、摄食等作用。
5、小结: 口咽腔是鱼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其形态与鱼类食
性有关,一般分为三类: 过滤型:口咽腔大,鳃耙细密,见于滤食性鱼类,
如鲢; 研磨型:口咽腔小,鳃耙较少,齿强大、坚硬,
见于温和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 把握型:口咽腔大,鳃耙较少,齿尖利,见于凶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 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根据胃的外形可分为5种类型: “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鲷科等。 “Y”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
1、鲤科鱼类的消化管紧贴卵黄囊外以卵黄管与卵黄相 通;

02-实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学实验

02-实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学实验

实验二 鱼类的消化系统一、实验目的通过尖头斜齿鲨和鲤鱼的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类消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示范观察鳓(鲱科)、鲢(鲤科)、乌鳢(鳢科)和鲈( 科);并比较分析不同类群和不同食性器官构造的差异,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 鲤 鲢 鳓 乌鳢和鲈2、实验工具:解剖盘 解剖刀 解剖剪 尖头镊子 圆头镊子 解剖针三、解剖方法和观察内容(一)解剖方法1、尖头斜齿鲨:把鱼体腹部向上放置于解剖盘中。

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自泄殖腔孔前方剪一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的钝头插入此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刀(注意剪刀微向上挑,切勿损伤内脏),一直剪到肩带后缘,在其后缘左右各横剪一刀,最后在腰带前缘也左右各横剪一刀,把整个腹壁打开,暴露腹腔内器官。

用解剖剪在左侧口角向后沿鳃间隔中线剪至最后鳃裂,再横向右侧剪一刀,翻开暴露口咽腔。

2、鲤: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自胸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

用剪刀从下颌中央向后剪至鳃孔下方,再沿鳃孔上方经眼下缘向前剪断口上缘骨骼,除去口咽腔侧壁,观察口咽腔。

(二)观察内容1、尖头斜齿鲨: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A.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

①口咽腔:由上下颌所围成的腔;后部两侧有5对内鳃裂的开孔。

颌齿以结缔组织附颌骨上;齿侧扁,边缘无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使用(齿直立,为正式齿)。

内侧数列齿,齿尖朝向腹下方,其外被一粘膜褶,为后补齿。

口咽腔内壁粘膜上附生根据楯鳞及分散突出的乳白色圆颗粒状味蕾,腹面有突出的舌。

②食道:为口咽腔后方的管道,内壁有许多纵行褶皱,后端与胃的贲门部相接。

③胃:呈“V”形囊,位于肝脏的背面,前端与食道相接处有贲门括约肌,前部较膨大为贲门部,后部弯向左侧较细部分为幽门部,后端以发达的幽门括约肌与肠相接。

06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

06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


作用:捕食,不能咀嚼。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 或愈合等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齿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1. 凶猛捕食性鱼类(海鳗,带鱼): 齿锋利, 犬牙状。 2. 凶猛的鲨鱼:犬牙状,牙齿边缘有锯状。

3. 温和滤食性鱼类:牙一般细小,退化。
4.食贝鱼类(青鱼):具臼状齿或铺石状齿。 5.食水草鱼类(草鱼):具梳状齿。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肛 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 咽,其前即为口腔,故称口咽腔,内有齿、舌及 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称为取食器官。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
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 鲈鱼、带鱼、鳡、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 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 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 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 齿,就是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 数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 重要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 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式。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
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
鲢鱼和鳙鱼的咽 鳃骨和上鳃骨卷 成蜗卷状,称为 咽上器官,此处 相邻两鳃弓间的 鳃耙连成四个分 隔的鳃耙管。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食道黏膜层有味蕾分布,故有选择食物 的作用。

《鱼类解剖学》作业7

《鱼类解剖学》作业7

《鱼类解剖学》作业7
鱼类解剖学作业7
简介
本文档将探讨鱼类解剖学中的相关主题,并回答与作业7相关的问题。

鱼类消化系统
鱼类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脏和胰腺等。

在食物经过这些器官的过程中,它们将被消化、吸收和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

鱼类循环系统
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鱼类的心脏有两个腔室:心房和心室。

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然后通过主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到鱼类的鳃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和排泄废物。

鱼类呼吸系统
鱼类的呼吸系统主要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鳃是鱼类呼吸的主要器官,它们通过薄壁上的血管与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行接触,将氧气吸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

作业7问题回答
1. 鱼类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口腔、食管、胃、肠、肝脏和胰腺等。

2. 鱼类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3. 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什么?鳃。

结论
鱼类解剖学涉及到多个系统的研究,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鱼类解剖学作业7的相关内容,请查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骨鱼类的咽齿
下咽齿或咽齿: 鲤形目的鱼类无颌齿,其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下咽骨),上长牙齿,称为咽齿或下
咽齿。

鲤科的咽齿最发达, ,排列成1-3行,咽齿的形态、
数目、表皮结构均可作为分类依据
齿式:鲤科的咽齿数目按一定的齿式予以记载。

鲤鱼的齿式:1.1.3/3.1.1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咽齿与颌齿齿的发达程度正相
反:即颌齿发达的鱼,咽齿不发达或缺如而咽齿
发达的鱼则无颌齿(如鲤科鱼类)。

1
2齿式
草鱼:2,5 / 4,2 鲢:
4 / 4
3
硬骨鱼类的咽齿
A 胭脂鱼的镰刀状(40)
B 青鱼臼齿状
C 草鱼齿冠上的栉状突起
D 鳡鱼稍扁顶端勾状
4硬骨鱼类的咽齿
G 鲤
H 鲫
E 鲢
F 鳙
5
各种硬骨鱼类的咽齿
I 长春鳊
J 三角鲂
K 银鲴
6
鳙的鳃耙
咽上器官: 咽鳃骨和上鳃骨曲卷成的蜗管状构造(与呼吸无关)鳃耙管: 咽上器官处相邻二鳃弓间的鳃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构造
宽鳃耙
侧视窄鳃耙侧视
7
鲥鱼的的鳃耙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