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关系
211128081_湖南省“红层”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分析探讨

价值工程0引言湖南省范围内分布丰富的晚白垩系及早第三系陆相沉积泥质粉砂岩、泥岩等地层,因岩石为红色、褐红色等,工程领域将其统称作红层。
由于其是在干燥炎热等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又经过强烈风化及氧化作用,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是岩石地层较为典型的易滑地层,在暴雨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极易引发的滑坡灾害。
因此,深入研究建设场地边坡红层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各种防治措施,可达到防灾、减灾和治灾的目的。
1红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红层地区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分内因和外在两个方面,内因包括红层地区边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及特征等,其影响是持久且缓慢的,也是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条件,它们直接决定了边坡破坏的类型和规模;外因包括工程建设对自然边坡的破坏、暴雨引起的地下水位改变、岩层风化等,它们对边坡的变形破坏影响强烈而迅速。
外因也是通过内因影响边坡稳定的,或推动着边坡失稳的发生与发展。
1.1红层地区边坡稳定内在因素的研究1.1.1地层岩性、岩层产状边坡岩体地层岩性特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同岩石因所含矿物成分不同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形破坏方式。
因岩石组成矿物成分不同,其物理特性和力学强度等特征不同。
含粘土矿物较多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等,易风化,且在遇水后易膨胀、崩解,水稳性很差,而由硅质、铁质胶结的砂岩强度较高,水稳性较好。
不同岩性组合也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在红层地区的边坡岩体上,最常见以下几种岩性组合类型:①巨厚层砂岩边坡;该类边坡较稳定。
②上部巨厚层砂岩,底部为泥质岩石、砂岩互层的边坡;该类边坡底部泥质岩石易风化形成软弱结构面,可造成崩塌和顺层滑坡。
③以泥岩为主,夹有砂岩、粉砂岩的边坡。
该类边坡易风化,易形成崩塌和圆弧滑坡。
④强风化砂岩、泥岩或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软弱互层的红层岩质边坡,易发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滑坡。
⑤上部为较厚的黏土层,下部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软岩的边坡。
湖南地灾的惨痛记忆

余 吨 、 水 泥 1 0 余 吨及 其 它 大 量 矿 山设 20 备 和 物 资 ; 19 年 6 8 ,枝 柳 铁 路 麻 91 月 日
阳 县 大 垅 南 木 底 三 号 隧 道 口发 生 滑 坡 ,
一
道 县 风景 名 胜 之 月 岩 即算 一 例 。
另 一 类 是 人 为 形 成 ,主 要 是 矿 产 采 空 区塌 陷 ,其 中 以沉 积 岩 产 如 煤 矿 、 盐 类 矿 产 最 严 重 ,几 乎 所 有 的 这 类 矿产 的
五都 点 滑 坡 ,覆埋 了 一 个 村 寨 ,7 人 被 4
矿 尾砂 。
历 史 上 的湖 南 。 地质灾害造成惨重损失
根 据 有 关 记 载 ,湖 南 省 历 史 上 曾 发 生 过 许 多 损 失 惨 重 的地 质 灾 害 ,如 1 8 76 年 ,张 家界 市 茅 岩 河河 岸 崩 滑 ,伤 亡 1 8 0 人 ,崩 滑 体 堵 塞 了 河 道 ,造 成 澧 水 河 断
航 百 年 之 久 ;1 2 年 ,溆 浦 县 小 江 口乡 91
三 是 诱 发 因 素 ,它 可 分 两 种 :一 种 是 暴 雨 ,另 一 种 是 人 工 建 筑 的切 坡 和 不
牢 固 的尾 砂 坝 。
泥 、瓦 斯 爆 炸 、煤 层 自燃 等 3 余 种 ,其 O 中 ,分 布 广 、影 响 大 、易 成 重 灾 的 主要 是 滑 坡 、崩 塌 、泥 石 流 、地 面 塌 陷 等 4 种 ,属 于 常 见 地 质 灾 害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滑 坡 为 6 . ,地 面塌 陷 为2 .%、 38 % 08 崩 塌 为 9 %、泥石 流 为 6 %。 . 2 . 2
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杂、 气候因素繁多的国家 , 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以百亿元计的。 总体
生存的基本而又重要 的物质基础 , 这种支撑主要体现于组成地质环境的 各要素为人类生存 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优劣条件 。 如前所述 , 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过 了地质环境的 自 适应能力 , 就会
产生某种地质灾害。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来看,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 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 中国这样—个地域辽阔、 地质条件复
20 06年
第 1卷 6
第 1 期 5
收稿 日 : 0 - 3 2 期 2 60— 0 0
论 地 质 灾 害 与 地 质 环 境 的 关 系
孙石磊 段 玉贵 ,
(. 1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山西太原 ,3 0 4 2金昌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 0 0 2 ;. 甘肃金 昌,3 10 770 ) 摘 要: 分析 了地质 灾害和地 质环 境的特征 , 比较 了地 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之
维普资讯
科3 2 0 )5 04 - 2 1 5 6 3 ( 06 1 - 1 3 0 0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 &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 NM
失、 泉水干涸、 地下含水层疏干 ( 地下水位超常下降 ) 。 等
12 地质环境 . 地质环境有广义 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 的概念同地理 环境一词 , 指
由岩石 、 水和大气物质组成 的体系。狭义 的概念仅指岩 石团及其风化产 物。 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 的产物。亿万年来 , 岩石团与水圈 、 岩石团与大 气圈 , 以及大气 圈与水 圈之 间 , 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 , 建立了地球 物质 的 相对平衡体 系。 在地球演化 的后期出现了生命 。 人类所处 的地质环境是
湖南省炎陵县地质灾害与防治浅谈

维普资讯
L
中国 高 技术企 业 新
湖 南省 炎 陵 县 地质 灾 害 与 防治 浅 谈
葛钢 铁
【 要】 摘
湖 南 省 地 质 工 程 勘 察 院
炎 陵 县 为 湖 南 省 地 质 灾害 高发 区之 一, 着 经 济 的发 展 , 质 灾 害更 加 频 繁 发 生,0 6年 随 地 20
炎 陵 县 主 要 分 布 为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和 浅 变 质 岩 , 总 面 积 占
的 8 %。 1
炎 陵 县 位 于 罗 霄 山 脉 中 段 偏 西 , 要 为 低 山 一中 山 地 貌 , 主 群 山 起 伏 , 坡 陡 峻 , 形 切 割 较 深 , 表 水 系 发 育 , 呈 树 枝 山 地 地 多
南面 一般 海 拔 高 7 0 3 0 0 —10 m。
3. 质 灾 害 类 型 地
据 资 料 统 计 , 陵 县 地 质 灾 害 绝 大 部 分 都 发 生 在 降 雨 的 炎 当天 或 强 降 雨 过 后 , 时 间发 生 , 突 发性 和偶 然 性 。 瞬 具
( 地 质 灾害 可监 测性 : 5)
治措 旌 和 对 策 。 2 地 质 环 境 条 件 .
5
94 .
变贲岩类
花 岗岩 类 1 1 5 8 9 1
2 1
5 . 73
5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特 征 .
通 过 资 料 整 理 和 统 计 分 析 , 陵 县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有 以下 炎
特点 :
关 。 对地 质 灾害 发展 趋 势进 行 了预 测及 提 出相 应 的 防 治 措 施 。 并
【 关键 词 】 地 质 灾害
防治
发展 趋 势
地形地貌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无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地形地貌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规模。
地球上的不同地形和地貌,如山脉、河流、沿海地区等,都会对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山脉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山脉通常位于地壳板块的边缘,这使得地震和火山喷发在这些地区特别频繁。
山脉上的地势陡峭,容易发生滑坡和山体滑坡等大规模地质灾害。
此外,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流动的大气条件,增加暴雨、暴雪和风暴的发生概率。
这些天气现象可能导致山洪、泥石流和雪崩等灾害。
其次,河流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河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形成河谷的能力和泛滥引发洪水的可能性。
河流流经弯曲的地形时,其水流速度会加快,腐蚀作用增强,河谷便随之形成。
在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势时,堆积作用显著,可能形成滩地和三角洲。
在河流流经更加平坦的地势时,水量的积累可能引发洪水。
洪水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沿岸居民和农田带来巨大的破坏。
另一个关键的地形地貌是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常常承受海啸、飓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沿海地区的地形地貌通常是平坦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增加海啸和风暴潮对沿岸地区的破坏力。
此外,沿岸地区的河流和冰川融水流入大海,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湿地和滨海沙丘等生态系统。
虽然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对缓解风暴潮和海啸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频繁的海平面的上升和气候变化对这些生态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每种地貌都对自然灾害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地球的地貌,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和研究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设规范来降低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建设房屋和基础设施时,我们可以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避免在易发生滑坡或洪水的地区建造。
此外,政府和公众也应加强自然灾害的教育和预警系统,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总而言之,地形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规模具有明显的影响。
湖南省邵阳新邵外貌地形天文地理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1.1 地理位置新邵位于湘中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之间。
东北靠涟源市,东南临邵东县,南抵邵阳市、邵阳县,西接隆回县,北连新化县、冷水江市。
地理坐标:东经111°18′-111°50′,北纬27°15′-27°38′,东西长68.6公里,南北宽43.6公里。
龙山金锑矿位于新邵县城北东约45°方向35km处,行政区划属新邵县龙山林场管辖,西北 1.2公里处为龙山水库,矿区面积17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3′15″—111°43′20″,北纬:27°29′30″—27°30′45″。
龙山金锑矿有县级公路经太芝庙、陈家坊与新邵县及邵阳市相连,距离均为50km左右,转乘铁路或高等级公路直达全国,交通方便。
1.2 地形、地貌、地质新邵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谷兼具。
龙山金锑矿区属侵蚀构造高中山地貌类型,山高坡陡,V型谷发育,北部岳坪峰海拔1513.5m,南西莫家冲海拔500米,切割深度达千余米,地形坡度30o左右。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与祁阳山型前弧北翼的截接复合带上,东西向构造是由一连串的穹隆(短轴背部)所构成,龙山矿区在龙山短轴背斜的中心部位。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上段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绿色岩系,总厚度在2330m以上,由老至新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Z a j2-1)为灰绿色含砾砂质板岩,厚度大于441米,第二岩性段(Z a j2-2)为含砾粉砂质板岩,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厚为439米,第三岩性段(Z a j2-3)为暗灰色,灰黑色含砾砂质板岩,夹灰色、灰绿色含砾砂质板岩及少量的灰色绢云母板岩透镜体,厚416米;第四岩性段(Z a j2-4)为灰绿色含砾砂质板岩夹绢云母板岩透镜体,厚512米。
1.2.1矿区高中山地貌龙山短轴背斜是矿区的主要褶皱,呈椭圆形,背斜轴向30o-40o,向两端倾伏,倾伏角6o-25o。
地质灾害条件描述

地质灾害条件描述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下面是对地质灾害条件的描述:
1. 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与地壳运动、岩石性质、地下水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地震灾害受地壳运动影响,山体滑坡受岩石性质和地下水的作用影响,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与地下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容易在构造活跃或地震带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多发于陡峭山坡,泥石流多发于陡坡、沟谷和山区,地面塌陷多发于地下岩溶区。
3. 气候水文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降水量、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会影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地下水位的升降和水文过程对地面塌陷有影响。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加剧也有一定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良的工程施工等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和掌握这些条件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湖南省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摘要:湖南省双峰县多为丘陵地貌,其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大等特征,因此,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概况双峰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县境东西长61km,南北宽59.2 km,总面积1711.51 km²,人口约96万,人口密度为560人/km²。
境内历年共发生地质灾害点350处,其中滑坡261处,不稳定斜坡28处,地面塌陷30处,崩塌21处,泥石流10处,共造成死亡14人,毁房5010间,毁田1611.5亩,毁路4600m,毁渠1370m,直接损失17407万元;潜在威胁人口15728人,房屋18647间,农田5795亩,公路9900m,水渠3700m,潜在经济损失63108万元。
双峰县人口密度大,地质灾害造成的灾情、险情严重,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
图1 双峰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密度统计图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2.1空间分布规律(1)区域集中性县内地质灾害区域集中性较明显,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镇南西部-洪山殿镇-走马街镇西部-甘棠镇北部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质灾害分布区(Ⅰ)、杏子铺镇南部-梓门桥镇-走马街镇东部-永丰镇北部-印塘乡-三塘铺镇滑坡、地面塌陷、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区(Ⅱ)、沙塘乡-永丰镇东部-石牛乡-锁石乡-花门乡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区(Ⅲ)、井字镇-荷叶镇中部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区(Ⅳ)。
(2)沿河流水库沿岸分布双峰县水系极发达,全境长5km以上的河流49条。
在溪河两岸的斜坡地段,由于水位升降变化对坡脚的浸润、冲刷,形成剪出口临空条件;另一方面河道处地势低洼,多为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流通较为迅速,极大的软化了岩土工程力学性质,促进滑动面的形成进程,易引发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3)地面塌陷分布相对集中,周边滑坡群发育全县地面塌陷为30个,采空地面塌陷为26个。
湖南省溆浦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规律分析

湖南省溆浦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规律分析王晓凌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综合分析了溆浦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及土壤和水体遭受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点及分布规律,为溆浦县主管部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促进全县绿色矿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溆浦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规律溆浦县位于湖南西部、怀化市东北部,溆浦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业开发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引发了矿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近十年来,全县矿业活动活跃,矿山整合关闭力度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变化很大,为了实现溆浦县的矿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应积极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是预防及治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为溆浦县的政府决策部门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工作提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方法合理的基础数据,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构建两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1 溆浦县矿产资源概括及其开发利用现状1.1 溆浦县矿产资源概括溆浦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截至2015年底,该县已发现39种各类矿产,其中18种的资源储量已被探明。
主要的矿产包括煤、石煤、炭质页岩、铀矿、钒、铁、锰、金、锑、钨、锡、重晶石、石灰岩、脉石英、耐火粘土、白云岩、玻璃用砂岩、高岭土、花岗岩、建筑砂石、砖瓦粘土等20余种。
金、锑、钒是优势矿产,而煤、耐火粘土、电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高岭土等则是特色矿产。
截至2016年,该县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为:煤炭42660.05kt、锰矿294.87kt、钒336995t、锡292t、锑13157.4t、金564.5kg、砂金971.6kg、伴生金149.67kg、硫铁矿1502.7kt、电石石灰岩39110.5kt、水泥用灰岩11640.70kt、冶金白云岩20289kt、玻璃用砂5768kt、高岭土50kt、砷矿669kt、耐火黏土24508.6kt。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关系

湖南侵蚀剥蚀地貌表现为丘陵( 2 ,主要受 表 )
外 营力 塑造 而 成 ,受 地 质 构 造 影 响 次 之 。全 省 丘
作者简介 :阳岳龙( 94 ) 16 . ,男 ,湖南衡 阳人 ,讲师 ,硕一 主要从事 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教学 和研究 .E m i h7 @1 3 cr — a :y7 1 6 .o l n
岭及 泅 洲 山 等 则 为 近 南 北 走 向 的 脉 状 山。 山 地 中
河溪 发 育 ,切 割 深 ,多 峡 谷 ,山 坡 陡 峻 , 山 间还
湖南地质灾害频 发 、灾情 严重 ,以往 文献多
集 中于对 主 要 地 质 灾 害 的 发 育 特 征 、形 成 原 因 、
形 成 一些 岭间 盆地 和谷地 。
等的空间分布 、发 育规律 、稳定状 态 以及 可能带 来 的经济 损失 。这 种 系 统实 现 了地 质 灾 害 的 图形 、
图像 、文 字 、数 据 的统 一 管 理 ,使 分 析 结 果 反 映 在 各种 专题 图件 上 ,快速 、准 确地 输 出 。
围山 、万洋 山、诸广 山等斜列 于东部 ,主峰多在 1 0 以上 ;南岭山脉的主干及 阳明山等为东 0m 0 西走 向的脉 状 山,南 岭 山 脉 的支 脉 萌 渚 岭 、都 庞
一
湖南处于 云贵高原 向江南丘 陵和南岭 山地 向 江汉平 原 的 过 渡 地 带 ,地 势 变 化 比较 大 ,地 貌 类
型复杂 多样 。
方 面是 从 工 程 地 质 角 度 来 分 析 研 究 地 质 灾 害 的
依据文献[ ] 于湖南地貌类型划分的标准和 6关 指标 , 结合本文 分析讨论 的需要 ,将 湖南地形 地 貌类 型介 绍如 下 。
湖南省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XX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建议稿)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一三年八月XX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项目组织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项目编号:工作起止年限: XX年-XX年项目设计:项目负责:报告主编:参加人员:项目审核:站长:编制单位:提交时间: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一三年八月目录第一章序言...........................................................第一节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 .........................................................二、工作目的 .........................................................三、工作任务 ......................................................... 第二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工作区概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 第三节环境地质问题 ..................................................... 第四节以往调查工作情况 .................................................一、区域水工环调查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 第五节本次调查工作情况 .................................................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二、本项目工作进度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二、气象 ...........................................................三、水文 ............................................................ 第二节地质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和岩浆岩 .....................................................三、地质构造 .........................................................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六、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 .......................................七、植被类型及分布 ...................................................八、人类工程活动 ..................................................... 第三章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 ..................................................... 第二节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 ...............................................一、地质灾害灾情 .....................................................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 第四章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 ...........................................第一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一、行政区域分布 .....................................................二、地理空间分布 .....................................................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 .................................................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一、滑坡发育特征 .....................................................二、崩塌发育特征 .....................................................三、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四、泥石流发育特征 ...................................................五、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 第三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一、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二、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 .............................................三、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 ...............................................四、地质灾害与水 .....................................................五、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 ...............................................第五章专题论述.........................................................第一节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一、XXX滑坡灾害点....................................................二、XXX滑坡灾害点.................................................... 第二节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一、XXX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二、XXX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第三节………………… ...................................................第六章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 第三节各乡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 ...........................................第七章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一、防治原则与方法 ...................................................二、重点防治区说明 ................................................... 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防灾减灾基本原则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 ...........................................三、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四、地质灾害点监测 ...................................................五、重要地质灾害点治理 ............................................... 第八章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提交成果 .........................................................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流程 ...................................................一、项目组织与实施 ...................................................二、原始资料概况 .....................................................三、工作方法与流程 ...................................................四、专业分层 .........................................................五、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六、质量监控 ......................................................... 第三节数据质量评述 .....................................................一、数字化图形质量 ...................................................二、属性卡片质量 .....................................................三、属性数据库质量 ................................................... 第四节补充说明与结语 ...................................................一、补充说明 .........................................................二、结束语 ...........................................................第九章结论..........................................................第一节基本情况 ......................................................... 第二节主要成果 ......................................................... 第三节环境效益与防灾减灾效益评述 ....................................... 第四节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 ....................... 第五节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 附图: XX张附件:1、调查资料汇总表2、照片集3、信息系统说明书4、重要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及图件5、搬迁避让新址适宜性初步评估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7、……附表:地质灾害综合统计表第一章序言XX年以来,我省先后有计划的开展了XX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17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17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3日湖南省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概况2016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4478起,共造成25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78亿元。
灾害数量、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92.8%、38.9%和102.5%,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为0.56%,为近8年来最低。
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占总数的89.6%。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集中在湘中的桃江县、新化县、安化县、赫山区,湘西的古丈县、龙山县,湘东北的浏阳市、平江县、汨罗市,多发生于居民切坡建房、公路铁路交通沿线。
暴雨期间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多发期。
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87起,紧急转移9888人,特别是成功预报避让古丈县默戎镇泥石流地质灾害,避免了重大群死群伤,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二、2017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重点防范区域(一)重点防范期。
根据全省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结合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与气候趋势预测情况,经省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联合会商,预计2017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与常年相当,局部强降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地球表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相互关系分析

地球表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是地球表面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形态特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河流、湖泊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和外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地表或地下环境发生破坏的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首先,地质灾害有着明显的地貌影响。
大规模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往往能够引起地貌的巨大改变。
例如,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断裂、抬升或下降,形成地震断层,并引发山岳、平原的地表抬升或下沉。
火山喷发则会在周围喷发口形成巨大的熔岩流、火山灰堆积,改变原有地貌。
这些灾害引起的地貌变化往往是突然而剧烈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
其次,地貌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演化规律。
例如,山地地貌往往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为山坡的陡峭和岩层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丘陵地貌则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等灾害,因为丘陵地带土壤层次复杂,易被雨水冲刷而导致灾变。
而平原地貌由于地势平坦,容易积蓄大量的地下水,增加了涝灾的潜在风险。
此外,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会对地貌进行改造。
地震活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以瞬间改变地貌的外观和结构。
地震断层的移位和滑坡的发生,会使原本平整的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山河改道,湖泊形成或淤泥填埋,呈现出全新的地貌面貌。
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地质灾害也能够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如火山活动的喷发形成的火山锥、火山口等。
这些新形成的地貌特征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线索。
最后,要实现地貌和地质灾害的协同发展,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提前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观测和分析地貌地形特征,如地势起伏、地层分布、坡度等,可以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例如,在山地地貌区,可以通过加固山体、建设防滑措施、加强山地涵养等手段,降低滑坡、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地球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球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平原地貌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灾害的影响。
地球地貌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频率。
二、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 山地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山地地貌具有复杂的地形特征,容易受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山地地形的不稳定性导致山体容易发生滑坡,而滑坡又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此外,山地地貌还会影响降水分布,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2. 平原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选择。
然而,平原地貌容易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降雨过多时容易积水,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而在干旱季节,由于平原地区水源较少,干旱灾害也会对农业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沿海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沿海地区处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飓风等强风的袭击。
同时,海啸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因此,沿海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球地貌的研究,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球地貌的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地貌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
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貌变化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为灾害预测和防范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利用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预测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预测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地壳内部或表面的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其空间分布和预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条件方面,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
在地形地貌方面,地势陡峭的山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河流侵蚀和冲刷作用削弱了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易导致滑坡和塌陷。
在气候方面,降雨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洪。
以中国为例,中国地质灾害频发,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地区等地。
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多发。
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比较突出。
东北地区地处断裂带和盆地,地震和山体滑坡频发。
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二、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地质灾害的预测是指通过分析各种地质、地形、气象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质灾害的预测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方法。
定性预测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专家经验等手段,结合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分析地层情况、岩性特征、构造活动等,判断地质体的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此外,根据历史灾害记录和地质现象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对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初步预测。
定量预测则更加科学和精确,主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获取地震活动、山体位移等实时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详细的灾害预测结果,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灾害预测的意义和挑战地质灾害的预测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的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范
针对山区易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湖南采取了一系列 防范措施,如加强监测预警、实施搬迁避让、开展工程治理 等。
地面塌陷等灾害防范
针对地下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等引起的地面塌陷等灾害,湖 南加强监管和治理,采取回填、加固等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03
旅游资源类型概述
自然风光类旅游资加广泛,湖南省将积 极推动旅游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智能 化水平。
绿色低碳旅游发展
绿色低碳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湖南省 将注重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促 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沅江
发源于贵州,流经湖南怀化、 常德等地,注入洞庭湖。
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 北部,接纳湘江、资江、沅江 、澧水等河流。
水资源总量与利用情况
水资源总量
湖南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 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利用情况
湖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主 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 活用水等方面。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02
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
气候类型及季节变化
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
春季多变,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 季寒冷,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 。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性
01
02
03
04
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 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小吃
湖南小吃种类繁多,如臭豆腐、糖油 粑粑、姊妹团子等,具有独特的风味 和制作工艺。
04
知名景点介绍与推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
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关系浅析

湖南省长沙市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摘要:长沙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
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
长沙位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阶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其地形属于盆地,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地貌特征,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等)发生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貌特征;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质条件。
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城市的建设需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也需要避免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因此我们应知道引起这些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以更好的预防潜在的地质灾害。
1.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流水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形成的前兆有:滑坡前缘坡脚处,岩土体出现上隆或凸起现象,并形成放射状裂缝;滑坡后缘出现张性裂缝,并迅速扩展;滑坡体周围岩土体出现松弛和小型坍滑现象;地表及深部岩石发生开裂或被剪切挤压有时还发生异常声响等。
(1)岩土地质类型长沙市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是产生滑坡的内在物质基础。
岩石力学强度较弱与较坚硬岩层互层结构的碎屑岩组亦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2)地形地貌相对高差大,山体坡脚陡,特别是在斜坡向于岩层结构面倾向一致时易于滑坡的形成。
长沙位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阶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其地形属于盆地,较易于滑坡的形成。
(3)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可以使岩土软化,降低岩土的抗剪和黏结强度。
湖南省洪江区形成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湖南省洪江区形成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滕丽平;李建中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年(卷),期】2018(000)021
【摘要】湖南省洪江区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貌条件是区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不同地貌类型、坡形、坡度以及高程的差异,导致不同规模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依据湖南省洪江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对区内形成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50-151)
【作者】滕丽平;李建中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1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七队,湖南怀化418000;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山西省平顺县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 [J], 崔少华
2.山东省山丘区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地貌相关性分析 [J], 杨全城;姚春梅;刘善军;高峰
3.湖南省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分析 [J], 方琼;段中满
4.沅陵县北溶集镇地形地貌、节理控制岩质滑坡形成条件研究 [J], 滕丽平
5.山西定襄县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分析 [J], 李智;霍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省丘陵山区地质灾害综合识别方法

湖南省丘陵山区地质灾害综合识别方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首先要建立解译标志。
主要建立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解译标志。
每种灾害其对应的解译标注不同。
例如滑坡在三维模型上滑坡的一般判识特征包括簸箕形、舌形等平面形态,较大规模的滑坡可见其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封闭注地等地貌信息,除局部识别外,还应从大范围的地貌形态进行判断,如滑坡多在峡谷中的缓坡、分水岭地段的阴坡、侵蚀基准面急剧变化的主、支沟交会地段及其源头等处发育。
崩塌的一般特征与滑坡完全不同,一般崩塌上部地形陡立、坡表岩体破碎、粗糙不平、基岩多裸露、堆积呈现三角锥形、处于地形低处。
不同发育时期的崩塌呈现出的特征不一,一般而言,从发育初期到发育成熟期,其崩塌壁颜色由浅变深(崩塌壁岩石色调本身较深除外)、植被生长由稀疏到茂盛、上部陡坡愈发明显。
同样,我们建立了泥石流建议标志,其典型的泥石流沟道特征明显,地形上具有一定坡度,堆积体多呈扇形分布,发育沟口部位。
因此,一般只要发现沟口有明显的泥石流堆积扇,则可明确判别其为泥石流沟。
但有些泥石流由于其堆积物被河水带走,并未保留扇形地貌,对于此类泥石流沟,应对其流域内有关泥石流的其他因素(坡度、岩性、断层、松散物质)进行进一步详细判识,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
而基于LiDAR的泥石流灾害解译,要综合泥石流发育地形、堆积扇和沟道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这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建立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结合测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已有水文、区域地质、地形地貌、自然地理、交通等数据,参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DD2015-01)》,同时借鉴地质灾害解译经验及专家知识,在Skyline平台上开展三维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形成初步解译成果。
依据初步解译成果,对室内解译存在疑问的地质灾害及受灾地质背景要素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边界范围、形态特征、规模大小和危害程度。
野外查证时应首先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解译标志及初步解译成果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工作区的查证;验证时,首先确认是否为地质灾害,然后再核定地质灾害的边界范围、形态特征、规模大小、运动方式和危害程度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 害 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122 No13 Sep12007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关系 3
阳岳龙 1 , 周 群 2 , 林 剑 1
(11湖南科技大学 地理系 , 湖南 湘潭 411201; 21湖南省华容县第二中学 , 湖南 岳阳 414200)
湖南地质灾害频发 、灾情严重 , 以往文献多 集中于对 主要 地质 灾害 的发 育特 征 、形成 原因 、 时空分布的分析研究 , 对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貌之 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据此 , 本文根据已知的 176个 主要地质灾害点 , 分析了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
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及其原因 。
1 湖南省地貌类型概况
低中山
Ⅰ1 - 3
800~1 200
慈利县北部 , 张家界武陵源区 , 永顺北部 , 桑植县西北部 , 龙山南部 , 古丈东部 , 保靖县北 部 , 安化北部 , 新晃全部 , 怀化南部 , 绥宁全部 , 通道东南部 , 城步县西南部 , 双牌县全部 , 江华西北部 , 炎陵东北部 , 平江东中部 , 衡阳南岳区 , 常宁南部以及新田大部
湖南侵蚀剥蚀地貌表现为丘陵 (表 2) , 主要受 外营力塑造而成 , 受地质构造影响次之 。全省丘
3 收稿日期 : 2007 - 04 - 01 基金项目 :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06C317) 作者简介 : 阳岳龙 (19642) , 男 , 湖南衡阳人 , 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教学和研究. E2mail: yh771@1631com
中低山
Ⅰ2 - 1
500 ~800
石门部分地区 , 桑植南部 , 慈利东部 , 永顺西南部 , 安化县资水北部 , 沅陵北部 , 溆浦东部 , 祁东西部 , 祁阳东部 , 汝城东南部 , 攸县中部 , 醴陵北部 , 浏阳东北部
低低山
Ⅰ2 - 2
500 ~800
桑植中部 , 沅陵中东部以及西南部 , 泸溪北部 , 凤凰的东部 , 麻阳全部 , 怀化溆浦 、洪江的沅 江以东地区 , 会同北部 , 绥宁东部 , 通道中西部 , 江华东南部 , 炎陵中部 , 衡东南部 , 醴陵东 北部 , 平江西部 , 临湘东南部 , 双峰东部 , 衡阳西北部 , 安化东北部 , 湘阴西南部
38
表 4
成因形态亚类 喀斯特中山 喀斯特低山 喀斯特山原
代号 IV1 - 1 IV1 - 2 IV1 - 3
喀斯特丘陵
IV1 - 4
连座峰林 喀斯特准平原
IV2 - 1 IV3 - 1
灾 害 学
22卷
海拔 /m > 800
400 ~800 > 500
< 500
基座 > 300 < 300
喀斯特地貌在湖南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 约占 全省总面积的 19102% , 湘西北 、湘中和湘南广泛 发育喀斯特地貌 , 而湘西 、湘 东仅 有零星 分布 。 湘西北 、湘中 、湘南的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的差 异 , 湘西北以喀斯特山原最发育 , 多幼年期地貌 ;
湘中以喀斯特准平原和喀斯特丘陵为主 , 老年期
体上 , 在雪峰山以东和洞庭湖西侧的红岩丘陵多 发育为浑圆状丘陵 , 其中以低丘分布最广 ; 雪峰 山以西的红岩 , 因构造的上升运动较强烈 , 形成 高丘和低山 , 多呈浑圆形 。
表 1 成因形态亚类 代号
海拔 /m
湖南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分布表 分布情况
高中山
Ⅰ1 - 1
> 1 600
石门县西北部 , 城步县西南部 , 分布面积小
0 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 (或 )人为地质 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 , 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 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 [1] 。
现今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 一方面是从工程地质角度来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 成因机制和工程治理 [ 2 ] ; 其二是研究方法的发展 , 由以前传统的按静力平衡原理建立的力学方程发 展到现在引入非线形动力学力学理论分析地质灾 害问题 , 作为非 线形 科学 的支 柱的 耗散结 构论 、 突变论和分形理论 [ 3 ]已开始被引入地质灾害研究 中 , 理论上更合理并且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 第三 则是一些新技术手段 ( GIS和 RS)被利用到地质灾 害研究中 。例如对某区进行地质灾害分析 , 可以 建立一个实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 该系统将 GIS 和 RS引入到该地区的环境地质应用领域 , 以 GIS 为技术手段 , 主要研究该区滑坡 、泥石流和崩塌 等的空间分布 、发育规律 、稳定状态以及可能带 来的经济损失 。这种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图形 、 图像 、文字 、数据的统一管理 , 使分析结果反映 在各种专题图件上 , 快速 、准确地输出 [ 4 ] 。
地貌占优势 , 主要分布于邵阳地区西部 , 娄底地
区 、郴州部分地区 ; 湘南除有喀斯特丘陵和喀斯
特平原外 , 连座峰林和峰林发育也很好 , 以壮年
期地貌占优势 [ 6 ] (表 4) 。
表3
湖南堆积地貌分布表
成因形态亚类 代号 相对 1
< 80
洪积冲积台地 Ⅲ1 - 2
图 1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从图 1可以看出 , 全省主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密 集的是湘西北 , 湘西以及湘东南地区 。主要地质 灾害发生最多的县是沅陵县 , 其次是石门县 、桂 东县 、慈利县 、炎陵县 、安化县 、溆浦县 、新邵
县 、张家界市 、郴州市 , 总共有 54 个县市发生了 地质灾害 , 占全省总县市的 4413%。其中 , 滑坡 发生规模最大的是 1971年 1月 26日在桑植县洪家 关乡花园村阎家台 , 滑动体积达 2 500 m3 , 诱发因
中中山
Ⅰ1 - 2
1 200~1 600
石门县中部 , 桑植县西北部 , 桃源县西部 , 凤凰县南部 , 通道县南部 , 绥宁县西部 , 溆浦县南 部 , 新化县西部 , 城步县北部和新宁县的大部 , 祁阳县南部 , 常宁西部 , 江华大部 , 蓝山南 部 , 宜章南部以及桂东全部 , 汝城西部 , 炎陵南部 , 攸县东部 , 浏阳北部以及平江东北部
湖南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 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 地势变化比较大 , 地貌类 型复杂多样 [ 5 ] 。
依据文献 [ 6 ]关于湖南地貌类型划分的标准和 指标 , 结合本文分析讨论的需要 , 将湖南地形地 貌类型介绍如下 。 111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湖南侵蚀剥蚀构造地貌表现为山地 (表 1) , 受 地质构造控制 , 分布面积较大 , 主要分布于湘西 北 、湘西 、湘南以及湘东地区 。总体上 , 省区东 、 西 、南三面为高耸的山地环绕 , 武陵山和八面山 斜列于北西部 , 海拔多在 800 ~1 200 m , 最高达 2 098 m; 雪峰山斜贯西部 , 北段海拔多在 500 ~ 1 000 m , 南段多在 1 000~1 500 m , 最高 2 021 m; 幕阜山 、连云山 、武功山 、罗霄山 、药姑山 、大 围山 、万洋山 、诸广山等斜列于东部 , 主峰多在 1 000 m以上 [ 5 ] ; 南岭山脉的主干及阳明山等为东 西走向的脉状山 , 南岭山脉的支脉萌渚岭 、都庞 岭及泗洲山等则为近南北走向的脉状山 。山地中 河溪发育 , 切割深 , 多峡谷 , 山坡陡峻 , 山间还 形成一些岭间盆地和谷地 。 112 侵蚀剥蚀地貌
摘 要 :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 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利用以往的资料 、野外调查及 GIS技术 , 结合 湖南省地貌图 , 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 绘出灾害点分布图 。结果表明 :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 西北 、湘西 、湘南和湘东地区 ; 与低山 、低中山 、中中山和喀斯特山原等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 关键词 : 地质灾害 ; 地形 ; 地貌 ; 湖南 中图分类号 : P642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811X (2007) 03 - 0036 - 0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喀斯特地貌分布表 分布情况
张家界西南部至凤滩水库北岸 , 慈利县澧水南部 慈利中部 , 桑植的西北部 , 张家界澧水沿岸 , 沅陵西北部 慈利的西北部 , 龙山的大部 , 永顺东部 , 张家界西南小部分地区 , 保靖大部 , 吉首北部 吉首南部 , 娄底北部和东南部 , 邵阳西南部 , 隆回南部和西部 , 洞口东部 , 武冈北部 , 永 州道县 、宁远大部 , 宜章中部 , 郴县西南部 , 临武东北部和西北部 , 耒阳西南部以及湘乡 西南部 吉首西南部 , 宜章东部 , 江华西部 , 武冈西南小部分地区 东安大部 , 嘉禾大部 , 临武南部 , 祁东北部 , 邵东邵阳大部 , 常宁中部和西部
2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概况
211 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 在一幅已经矢量化的湖南省县级行政图上 ,
利用 M ap info软件 , 在 地图 上添 加两 个图 层 , 一
个图层存储各个县市的名称 , 在各县市州具体位 置标注各自的名称 ; 另一个图层存储 176 个地质 灾害点 , 在图上标出这些灾害点在图上的具体位 置 , 两个图层同时显示 ,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 “M ap info地图 ”对象 , 得到湖南主要地质灾害分 布图 (图 1)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期
阳岳龙 , 等 :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关系
37
陵面积约占 10135% , 其中红岩丘陵最为发育 , 主 要集中在 湘江 中下 游 、沅 江中 游和 洞庭湖 西侧 , 其他地区有零星的小面积分布 ; 其次是花岗岩丘 陵和变质岩丘陵 , 多分布于湘东和湘西北 [ 6 ]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