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声原理
声带的工作原理
(2011-12-08 12:04:54)
声乐艺术是一门控制艺术,假如不能正确地控制和协调身体各器官,没有魂牵梦萦般地去完整体验整个发声体的运动过程,要想掌握歌唱技术是非常难的。学习歌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练习如何控制整个系统和寻找使用合理共鸣的艺术。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有健全的发声器官,有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经过刻苦和持久的锤炼,就一定能够掌握它。人的歌唱器官如同一件管乐器一样,它是由发声体、共鸣腔和动力组成的。发声体是声带,共鸣腔包括胸腔、口咽腔和头腔,动力是使声带振动的气息。人要想发出所需要的声音,声带、气息和共鸣体就必须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声音或高或低、或强或弱、或柔或刚,在整个发音过程中身体各部位都应该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没有受过声音训练的人,在自然音域内能够流畅地歌唱。但遇到过低、特别是过高的声音时,就一筹莫展、难以应付了。他们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叫,就是憋得脸红脖子粗,怎么也唱不上去。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器官之间配合不当,该打开的地方没有打开,该拉紧的地方没有拉紧,该放松的地方没有放松。要想解决歌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弄清歌唱的原理。必须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系统地训练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有人曾多次询问在歌唱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捷径?笔者认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不走错路、弯路,就算是走了捷径。正确的方法加上刻苦的磨练就是成功的法宝。这就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谁遵循了这条原则,谁就能成功,谁违背了这条原则,最终失败就是必然的结局。下面,我就具体叙述一下声乐学习过程中,身体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和运动过程。
无论喉头过高或过低又分别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人无论喉头升或降舌颚肌都不紧张,下巴不硬不突出,舌骨不前移下压。这种情况的发声只不过音色不统一但无紧逼感和闷塞感。二是另外一些人无论提喉或压喉,舌颚肌都是紧绷的,下巴僵硬突出。这种人歌唱更容易疲劳,对声音损害更大。那么,什么是最恰当的喉头位置呢?作为基本功而言,良好恰当的喉头位置是带有自然的面部表情、半张口深吸气时的较低的喉头位置。有时因每个人声音的特殊性也有例外,那就需要用耳朵的听力去鉴别,看什么喉头位置在个别歌唱者的身上能发出最佳的音色。就同一个歌唱者来说,演唱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感情的作品,甚至一个歌曲中不同句子的不同表情都要求喉位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喉头位置的任何微小调整都不能使舌颚肌紧张。舌颚肌紧张,下巴僵硬,永远是有害的。在歌唱过程中,提喉和放喉两种动作也是一对矛盾。当提喉肌组用力收缩时,放喉肌组一面伸张一面又保持一定的抗衡力。当放喉肌组收缩用力时,提喉肌组一面伸张又一面保持一定的抗衡力。因此,没有放也就无所谓提,没有提也就无所谓放。提和放的最优分寸感应该统一于科学和艺术的需要之中。这就是歌唱训练时提喉和放喉的辨证关系, 也是学习歌唱时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第09章朗读与说话(1)发声技巧
泰山学院中文系 于亚楠
一、发音原理和发音器官
1、发音原理 发音,是言语形成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发
音内容的构成是在大脑中完成的,然后人脑发出 信号,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很小,很微弱,又不优 美动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语言 中,仅仅依靠“声带”本身的声音去讲话的情形,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声带发出的声音, 还必须在“气息”这一动力的推动下,通过喉咽 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等各共鸣腔体, 加以扩大音量,美化音色,最后传出体外,才能 完成全部发音动作。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调类。
传统说唱理论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 分。当代语言学家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出发, 经过科学分析,认为:
字头——指声母加韵头(声母常随介 音而改变口型)。
字腹——指韵腹。 字尾——指韵尾。
2、吐字归音要领
呼气:呼气时,先要保持住吸气终止时托住气 流的状态,不致于使气流很快泄掉。然后两肋 慢慢还原,小腹逐渐放松,使气息犹如一条长 线,在适当的控制中均匀、平稳地呼出。
3、换气
朗读时适时地补充气息,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 表情达意的需要。换气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朗读允许有停顿的地方,从容不迫地 吸足一口气,为下面的表达准备好足够的气息, 这叫大气口,比较容易掌握;
班门弄斧 排山倒海 妙手回春 风卷残云 独具匠心 突飞猛进 鸟语花香 龙飞凤舞 瓜熟蒂落 口若悬河 烘云托月 价值连城 气壮山河 心旷神怡 中流砥柱 乘风破浪 生龙活虎 人才辈出
朗读时三腔应做到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协调统 一,方能使声音悦耳动听。
声乐中的震动原理
声乐中的震动原理
声带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喉部,长度约为17-25mm,宽度
约为4-6mm。
声带主要由两块纤维带状的肌肉组织构成,中间由软骨相连。
正常情况下,声带是平行放置,但在发声时会通过息肩肌等肌肉的作用变
得紧张。
声带的震动是由空气通过肺部、气管、喉咙等通道产生的气流驱动的。
当气流通过声门进入喉咙时,声带会受到气流的作用而被迫分开,形成声门。
当气流通过声门时,声门会因为气流的作用而开始震动。
声带上部的
气流速度较快,会形成高气压区域,声带下部的气流速度较慢,会形成低
气压区域。
高气压使得声带向下方施加了压力,低气压则使得声带向上方
施加了吸力。
由于这种压力和吸力的作用,声带会不断地相互碰撞和分离,形成周期性的震动。
声带的震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
当声带紧张时,震动频率较高,
发出的声音较高;而当声带松弛时,震动频率较低,发出的声音较低。
此外,声音的音色也与声带的震动特征有关。
在声带震动时,声波会
通过喉腔、唇、牙齿等共振腔体的作用而发生滤波,产生了特定的共振频率,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
最后,声音的音量也与声带的震动有关。
当声带处于张紧状态时,气
流通过声门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声音更响亮;而当声带松弛时,气流通过
声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声音相对较弱。
总结起来,声乐中的震动原理是指人的声带在发声过程中由气流的作用而产生的紧张-分离-碰撞的周期性震动。
这种震动特征决定了声音的音高、音色和音量等属性,是声乐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鼻腔共鸣发声技巧
鼻腔共鸣发声技巧
鼻腔共鸣发声技巧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发声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声音的质量和音色。
这种技巧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鼻腔的共鸣效应来增强声音的音质和音量,从而使声音更加清晰、明亮和富有表现力。
要想掌握鼻腔共鸣发声技巧,首先需要了解鼻腔的结构和功能。
鼻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它由两个鼻孔、鼻腔和鼻咽三部分组成。
鼻腔内部有许多细小的毛细血管和黏膜,这些组织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微粒,同时也可以起到过滤和保护的作用。
在发声时,我们可以利用鼻腔的共鸣效应来增强声音的音质和音量。
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声的同时,将空气通过鼻腔流出,使得声音在鼻腔内部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声音的音质和音量。
这种技巧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发声场合,比如演讲、歌唱、广播等。
要想掌握鼻腔共鸣发声技巧,需要进行一些练习和训练。
首先,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和呼吸系统,使得空气可以自然地流入和流出鼻腔。
然后,可以尝试用鼻腔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嗯”、“呃”等,感受声音在鼻腔内部的共鸣效应。
最后,可以尝试在演讲或歌唱时运用鼻腔共鸣发声技巧,注意控制呼吸和声音的强度和节奏,使得声音更加清晰、明亮和富有表现力。
鼻腔共鸣发声技巧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发声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掌握声音的质量和音色。
通过练习和训练,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种技巧,并在各种不同的发声场合中得到应用。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
人类发声是通过声带和声道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一对肌肉
组织,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而声道则是将声音传导出来的通道,它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部分。
人体发声的原理可以分为呼吸、发音和共鸣三个方面。
首先,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基础。
呼吸是通过肺部的气流来提供声带振动所需的
能量。
当我们呼吸时,肺部的气流会通过气管进入到声带的位置,激发声带振动。
这种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随后通过声道传播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声音。
其次,发音是指声带振动的过程。
声带振动是由呼吸激发的气流通过声带时,
声带产生的震动。
这种震动会在声带上产生一系列的声波,这些声波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声带的张紧程度和长度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最后,共鸣是指声音在声道中传播的过程。
声道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部分,它们可以对声音进行共鸣和调节。
当声音通过声道时,这些部分会对声音进行共鸣,使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口腔和舌头的位置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质。
总的来说,人体发声的原理是通过呼吸、发音和共鸣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实
现的。
呼吸提供了声带振动所需的能量,发音产生了声音的基础,而共鸣则使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声音的产生和调节,从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声音能力。
五音发声法
五音发声法五音发声法是一种独特的发声技巧,它通过利用五种不同的音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发声方法在戏剧、音乐和演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
本文将介绍五音发声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音发声法的原理是基于声音对人体和心理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五脏六腑,每个器官都对应着不同的音调。
通过发出不同的音调,可以刺激和调整相应的器官功能,从而达到调理身心的效果。
同时,不同的音调也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思维,使人更加积极、自信和开放。
在五音发声法中,五种音调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宫音悠扬宁静,可以安抚心灵;商音高亢激昂,能够激发激情和动力;角音洪亮有力,有助于增强自信和决心;徵音明亮清脆,可以提升思维敏捷和创造力;羽音轻柔悦耳,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
通过调整发声的音调和强度,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五音发声法在戏剧表演中得到广泛应用。
演员通过掌握五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在悲剧中,演员可以运用角音来表现角色的坚定和决心;在喜剧中,演员则可以运用商音来表现角色的欢快和活力。
五音发声法不仅能够提高演员的表演水平,还能够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使戏剧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音乐领域,五音发声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歌唱家通过运用五音的特点和技巧,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五音发声法可以帮助歌手调整嗓音,增强音域和音色的表现力。
同时,五音发声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疗法,可以帮助人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生活质量。
五音发声法还在演讲和沟通中得到广泛运用。
演讲者通过掌握五音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
五音发声法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和有感染力,增强演讲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社交交流中,五音发声法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沟通的效果。
五音发声法是一种独特的发声技巧,它通过利用五种不同的音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eqs 声浪原理
eqs 声浪原理声浪原理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和传递的过程。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产生。
当发声体振动时,周围空气分子也会产生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薄区域,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
具体而言,声浪原理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引起的。
一般来说,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振幅则影响声音的音量。
例如,在吹奏乐器时,乐器内部空气柱受到乐手的振动作用而产生声音。
而在人体中,喉部的声带也会受到空气的流动使其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其次,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递声能。
当发声体振动时,周围空气分子也会跟随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纵向波动。
这些波动会在空气中以声速传播,声速与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约为343米/秒。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从而改变其传播方向和强度。
最后,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是指人类或其他生物接收并解读声音的能力。
人类通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至大脑,进而被解读成我们所理解的声音。
而其他生物也能通过其特殊的感知器官接收到声音,并根据声音的不同特征作出相应的反应。
除了上述基本的声浪原理,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现象值得讨论。
例如,共振现象是指当某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加的声波频率相等时,物体会产生共振放大效应。
此外,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或接收者相对于彼此运动时,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声音的高低变化。
总的来说,声浪原理涵盖了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了解声浪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运行机制,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如音乐、通讯、声纳等领域。
人体发音原理
发音部位
• 双唇 唇齿 •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 1.塞音【瞬间完成】:发音部位先形成闭 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 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 t、g、k。
• 2.擦音【可以持续】:两个发音部位靠近, 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磨擦成声。如:f、s、sh、r、x、h。
发音原理
一、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 构成: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 5. 鼻腔胸腔共鸣训练
• 方法:先将歌词轻声朗读, 而后用“哼哼”音哼出歌调。
• 如:《青花瓷》
三、元音与辅音发音
(一)元音:
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高低, 嘴唇的圆展。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本课程考核方式:
• 30% 课堂表现、平时练习 • 30% 期中考试(配乐朗读音频) • 朗读文章长度需超过400个音节,
塞 不送气 b
d
音 送气 p
t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塞 不送气 b
d
g
音 送气 p
t
k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人体发音原理
• 4. 笑声共鸣练习:
• 体会共鸣对声音色彩的改变作用.
• 方法:从低沉的厚重的笑声开始, 逐渐改变增加音高,过渡到明朗 清脆的笑声,再继续增加音高,一 直过渡到感觉声音挤到口腔的前 上方、挤进鼻腔前方的冷笑、奸 猾、刻薄的笑声.
• 小舌
1.肺:提供发音的动力.
我们发音时一般是从肺部 向外呼气,称为呼气音.
吸气音比较少见.例如: 汉语普通话中的咂嘴声的词啧 啧.
我国有些地方呼唤家养动 物鸡、狗等时,也用吸气音.
但是,这些音都是自然声音, 就象咳嗽一样,没有进入普通话 的语音系统.
2.声带发音体
人类语音的发音体声带在
喉头里面,喉头对声带起支撑、 保护和调节作用.
• 1.塞音瞬间完成: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 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流冲破 阻碍,爆发成声.如:b、p、d、t、g、k.
• 2.擦音可以持续:两个发音部位靠近,形 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磨擦成 声.如:f、s、sh、r、x、h.
• 3.塞擦音瞬间完成:先塞后擦的音, 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先是闭 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 从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如z、c、zh、 ch、j、q.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塞 不送气 b
d
g
音 送气 p
t
k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h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人体朗诵发声原理
任何发音体的发音,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发音体b、动力因素c、共鸣腔体以钢琴为例:琴弦是发音体,主要承担基音的发生;手指触动琴键带动小木锤敲击琴弦是基音发生的动力因素;琴体则是对原始基音进行加工处理的共鸣箱。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音的机械性能,那么,共鸣腔则是使音具备了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
其对原本单薄暗淡的基音进行全方位包装修饰,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音。
由此可见,声音的美---美在共鸣。
人体朗诵发声同样具备以上三个条件:A、人体朗诵的发音体林俊卿博士在他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一书中谈到:‚普通说话以及歌唱中唱低音区时,应用的发声方法是---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法,声音多系由声带振动产生;而用正确方法唱高音时,则应用的是---甲披裂肌缩短声带发音法,此时声带岁亦振动参与发音,但这样的声音大部分却是由空气通过声门的激动所发生,类似于‘簧管偶组’发音原理。
‛B、人体朗诵发声的动力因素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所在。
没有了呼吸的支持,声音也就无从谈起。
古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氤氲自脐间出‛之说。
有关朗诵发声中的呼吸方法,众说纷纭,普遍认可的是---胸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避免了胸式呼吸位臵浅、气息量小的弊端,同时又综合了腹式呼吸位臵深、气息量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同时带有一定技巧性的呼吸。
沈湘先生曾谈到:‚声音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发声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
‛足以说明呼吸在发声中的重要地位。
C、人体朗诵发声的共鸣腔体喉腔、咽腔、鼻腔、口腔是直接作用于发声的共鸣腔体,除此以外,胸腔、额窦、蝶窦也有共鸣作用。
林俊卿大夫在他的《发音的科学基础》中指出:‚软腭以下,如:口腔、咽腔、喉上部等处的主要作用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决定声音的音高),软腭以上有固定容积的部分及咽上部、胸腔等的作用,则是起泛音共鸣(影响声音的音色)。
‛人体发声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发声活动主要靠肌肉组织来协调,而肌肉组织的活动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这就给人体乐器的制造过程带来很大难度。
人体发音原理汇总
二、发声训练
• 1. 气息训练:
• 方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 数秒,然后用均匀而低微的带有 气息的声音(如说悄悄话那样) 数1-100。
• 2 . 吸气训练: “闻花香”
• 方法: 想像面前有一种自己最喜
爱的花,练习深深吸气进肺腑 的感觉。
• 3 . 节奏感训练:
• 方法:读句前吸足一口气,随声 而出的气息要平衡均匀,字音强 劲有力,富有节奏感。
从辅音的发音过程来看,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 定的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 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音。
• 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 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 发音方法。
普通话声母(辅音)包 括……?
共有21个。普通话ຫໍສະໝຸດ 母表bpmf gkh zcs
dtnl jqx zh ch sh r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 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 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 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 语言当中的一般元音和多数 辅音。
3.2 咽 腔
咽腔是一个管状的“四岔 口”。
咽腔 上通鼻腔、前接口腔, 下连气管和食道。
• 软腭与小舌可以起到 调节的作用——它们 下垂时, 就打开了咽
腔通往鼻腔的通道, 而堵住了通往口腔的 通道。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二)辅音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人体发声的原理人类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结果,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部分。
1、呼吸器官肺产生语音的动力基地,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
气管输送气流的通道,由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经过一些发音器官的调节,才能发出不同的语音,2、声源器官:喉头和声带喉头由软骨组成,下通气管、上接咽腔。
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在软骨上。
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肌肉收缩,使软骨活动起来,也同时带动声带活动,使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震动发出声音,声音的高低不同是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3、声音的制造厂:口腔、鼻腔声带发出的声音只有经过共鸣器的调节,才能获得响亮的复杂的音色。
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共鸣器,也是各种音色的主要制造厂。
口腔中的发音器官包括:上下唇、上下齿、齿龈、上腭、小舌、舌头的等,舌头是口腔中最活跃的发音器官鼻腔是一种共鸣器,与口腔相通,通过小舌和软腭与口腔隔开,关闭鼻腔通道,发口音,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
气息控制气息是指呼出吸入的气流,气息是发生的动力。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情况同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效果的如何都有直接关系,同语势的强弱和感情的表达也关系密切。
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操作和控制气息,但在朗读,演讲等艺术语言里,气息是催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如、清晰响亮、音色圆润,优美动人,送的远,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1、呼吸(1)腹式呼吸(2)胸式呼吸(3)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两肩放松,胸稍内含,腰部挺直,两助打开,横膈下降,小腹微收,开始吸气时,要让气往下沉,吸足吸满,使胸腔和太腹同时向外扩张鼓起,而小腹则应向后收缩,使胸腔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吸入大量气息。
气息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呼气。
如果呼气一开始,就立即使吸气肌肉群体放松,两肋迅速下塌,横膈膜迅速回弹到原位,气息很快就会被放出,气息就不能为用声提供很好的动力,就不能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
歌唱技巧之发声原理
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歌唱发声歌唱的发声是歌唱者使用特殊的方法,调节发声器官的共鸣,赋予嗓音以不同的音量、音质和音色。
为了获得一个洪亮而清晰的嗓音,需要熟悉人体发声器官的音响学规律。
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肺、喉、咽、鼻腔和口腔。
喉咽腔和口腔组成发声通道,通道的形状取决于吐字发音器官唇、下巴、舌和喉的位置,由于这些器官的不同动作,使发声通道在某些位置上收缩或扩张,形成不同的共鸣腔,使声音得到壮大或减弱。
从功能上看,声带是发声器官,位于管状喉头的底部,喉头正好连接咽腔。
咽腔是从口腔到食道之间较低宽的腔体,咽的顶部是软腭,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
当软腭在其提起的位置时,到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这样,当气息从肺部流出而声带闭合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从声带之间经过的空气使气管产生出一种收缩力,它和声带一起,几乎立即使声门闭合。
随着压差的再次增高,迫使声带再次分开。
在开与闭的循环之中,把一串串空气波动送人喉咽腔这种振动的频率决定于肺里的气压和声带的机械性能。
一般说来,肺部压力越大,声带越薄和越紧张,声带的振动频率就越高。
由于这一串串波动,在发声通道中迅速地产生一种振荡气压形成共鸣,便产生了声音。
气流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声源基音。
其音高是振动频率的速度所决定的。
它是一个复合音,不是单一频率所形成的,是由基音频率和大量的泛音所组成。
泛音的振幅随着声带振动频率的减少而均匀地减少。
根据发声体所包含的各个频率成分的总和来看,一个歌唱家的“声源波谱”或振动频率的振幅与非歌唱家的区别不大,虽然轻声说话时的“声源波谱”与轻声歌唱时小有区别。
但是,当声带的振动频率与共鸣体所特有的共鸣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其声音强度增大。
声音和共鸣之间的频率差越大,所产生的声音就越弱。
发声器官是一个完整的共鸣体,声音经过这个音响共鸣体的传递,才能产生泛音共鸣,使声音增强。
人体的发声共鸣一般具有四个或五个共鸣腔,它们注入声音许多声源泛音。
歌唱时的发声器官有哪些
歌唱时的发声器官有哪些歌唱时的发声器官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
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
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
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
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播音发声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
播音发声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播音发声是指通过喉咙、口腔和气流的共同作用,将声音传达给听众的过程。
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掌握人体共鸣腔的运用和掌握呼吸和发声技巧,来改善声音品质和增强声音的感染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共鸣原理和控制方法。
共鸣原理是指声音在发声体系中传播时,会通过共振的方式对声音质量产生影响。
共鸣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发声器官产生的声音将传播到各个共鸣腔中,从而形成最终的声音。
常见的共鸣腔包括喉咙、声带、口腔、鼻腔和头腔。
每个共鸣腔的特点不同,对共鸣频率的放大或衰减作用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
通过掌握这些共鸣腔的运用,可以调整共鸣频率,使声音更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
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呼吸和发声技巧的掌握。
呼吸是声音发出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技巧可以为声音提供充足的空气供给,并保持流畅的气流。
一般来说,深呼吸可以帮助控制声音的稳定和持久,适当的呼吸节奏可以使声音更有力量感和自然感。
发声技巧包括声带的松紧度掌握、气流的调节以及嘴唇和舌头的协调运动等。
声带的松紧度会影响声音的高低音和音色,适当的松紧度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和饱满。
气流的调节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力度和速度来控制声音的响度和节奏。
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可以帮助调整发音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此外,发声的姿势和姿态也会对共鸣产生影响。
正确的姿势和姿态可以让呼吸更加顺畅,对声音的共鸣和发声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保持直立的躯干和正确的头部姿势可以使气流更加畅通,正确地运用身体共鸣腔也可以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
总之,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是播音发声技巧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掌握喉咙、口腔和气流的共振原理,以及正确运用呼吸和发声技巧,可以提高声音的品质和魅力,让听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是指人类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的过程。
声带位于喉部,由声带肌肉、黏膜和声带内的声带腺体组成。
当呼吸时,空气通过气管进入肺部,然后通过喉部进入声门。
在静息状态下,声带处于张开的状态,呼吸时空气通过声门通向喉部,发出的声音较为柔和。
当我们有意识地想要发声时,我们会调动呼吸肌肉控制肺部的气流,使其通过声门。
这时,我们会收缩声带肌肉,使声带闭合,并调整声带张力和长度,产生不同的音高。
当气流通过闭合的声带时,声带受到气流的压力作用,导致声带振动。
声带的振动产生声波,通过喉部、声道和口腔等共鸣腔体的共同作用,形成语音。
不同的音高和音色是由声带的振动频率、共鸣腔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人体的共鸣腔体包括喉部、声道、口腔、鼻腔等。
通过调整这些共鸣腔体的大小和形状,我们可以调整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例如,喉部的共鸣腔体可以通过调整喉结的张力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总而言之,人体发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控声带的振动和共鸣腔体的大小和形状,产生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
这一过程依赖于肺部的气流、声带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声带的振动以及共鸣腔体的调整等多个因素的协调作用。
人体发声的原理
人体发声的原理人体发声是指人类通过声带、呼吸系统和口腔等器官产生声音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包括声带、气流和共鸣腔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发声的原理。
1. 声带的作用声带是人体发声的核心器官,位于喉部,由肌肉和粘膜组成。
当空气通过声门时,声带开始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的振动速度和张力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2. 呼吸系统的作用呼吸系统参与了人体发声的过程。
当我们吸气时,气体进入肺部,当我们呼气时,气体从肺部流出。
发声时,我们需要用到肺部的气流来推动声带的振动。
因此,一个深吸气可以产生更强的声音。
3. 声门的作用声门位于声带的上方,是气流通过的通道。
在发声时,声门打开,让气流通过。
而在不发声时,声门关闭,阻止气流通过。
声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了声音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4. 口腔的作用口腔是共鸣腔的一部分,共鸣腔是口腔、鼻腔和咽腔的组合体。
当声音通过声门进入口腔时,会受到共鸣腔的影响,产生共鸣效应,使声音更加丰满和谐。
不同的共鸣腔形状会影响声音的音质。
5. 语音调节的作用除了以上器官的作用外,人体还通过肌肉的协调运动来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声带的张力和肌肉的紧张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6. 语音学习的作用人类的语音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婴儿时期,我们通过模仿和练习来学习发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掌握了发音的技巧和规则。
因此,语音的发声原理也与个体的学习和经验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人体发声的原理是声带的振动、呼吸系统的气流、声门的开闭、口腔的共鸣和肌肉的调节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些器官和过程的协同合作使得人类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声音,从而实现语言交流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对于人类来说,发声是一项复杂而又神奇的生理功能,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声带闭合原理
声带闭合原理
声带闭合即为双侧声带贴合在一起,是发声的关键步骤。
声带位于喉内,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的内部,后端附着在杓状软骨上。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呼吸时,声带处于张开状态,便于气体吸入;当发声时,声带便会完全闭合,起到挡气发声的作用,即生理性声带闭合。
声带闭合时,振动面积会由大变小,形成高频泛音,发出对应的声音。
声带的工作是保证吸气时打开,发音时闭合震动。
音越高,声带闭合的力量就越强,因为声带闭合住的面积越大,震动的面积就越小,才能形成高频泛音。
每个人的声带条件不同,闭合能力差距也比较大,理论上来说闭合能力越强,高音机能越好。
总的来说,声带闭合是发声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声带的闭合和震动,人们才能够发出清晰、响亮的声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音学家等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声的原理
人类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结果,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部分。
1、呼吸器官
肺产生语音的动力基地,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
气管输送气流的通道,由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经过一些发音器官的调节,才能发出不同的语音,
2、声源器官: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软骨组成,下通气管、上接咽腔。
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在软骨上。
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肌肉收缩,使软骨活动起来,也同时带动声带活动,使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震动发出声音,声音的高低不同是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3、声音的制造厂:口腔、鼻腔
声带发出的声音只有经过共鸣器的调节,才能获得响亮的复杂的音色。
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共鸣器,也是各种音色的主要制造厂。
口腔中的发音器官包括:上下唇、上下齿、齿龈、上腭、小舌、舌头的等,舌头是口腔中最活跃的发音器官
鼻腔是一种共鸣器,与口腔相通,通过小舌和软腭与口腔隔开,关闭鼻腔通道,发口音,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
气息控制
气息是指呼出吸入的气流,气息是发生的动力。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情况同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效果的如何都有直接关系,同语势的强弱和感情的表达也关系密切。
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操作和控制气息,但在朗读,演讲等艺术语言里,气息是催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如、清晰响亮、音色圆润,优美动人,送的远,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
1、呼吸
(1)腹式呼吸
(2)胸式呼吸
(3)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两肩放松,胸稍内含,腰部挺直,两助打开,横膈下降,小腹微收,开始吸气时,要让气往下沉,吸足吸满,使胸腔和太腹同时向外扩张鼓起,而小腹则应向后收缩,使胸腔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吸入大量气息。
气息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呼气。
如果呼气一开始,就立即使吸气肌肉群体放松,两肋迅速下塌,横膈膜迅速回弹到原位,气息很快就会被放出,气息就不能为用声提供很好的动力,就不能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
因此,正确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就要注意:
呼气开始阶段,吸气肌肉群体不要立即放松,也就是说两肋不要马上放松下塌,要继续保持张开状态。
而后,随说话的进行,两肋再在缓缓地放松下塌。
训练:(1)意念抬重物
(2)闻花香
(3)数数儿 1—100 中间不换气
(4)“贯口”换气
人们说话时,总不能一口气将所要说的话说完,总要换气,以保证有足够的气息,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换气的方法有大气口和小气口两种:
(1)大气口,是在表达允许作短暂停顿的地方,先吐出一点气,紧接着深深吸足一口气,为下边的说话准备足够的气息,这种少呼多吸的换气方法,就叫大气口。
用大气口的方式换气,要把气口安排在句中作稍长停顿的地方。
用这种方式换气,一要及时,凡可以换气的地方就要及时换气,不要错过机会;二要吸足气,以保证语气从容和音色的优美,防止出现气竭现象。
(2)小气口,是指说一句较长的话时,在可以进行气息停顿的地方,急速吸进一小口气,或在吐完前一个字时不露痕迹地带回一点气来,以弥补底气的不足。
这种只吸不呼的换气方法,叫小气口,也叫“偷气”“补气”。
用小气口换气,气口的选择要以不防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为原则。
用这种方法“补气”,一是动作要快;二是轻松自然,不露痕迹,做到字断气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