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医疗改革
在社会保障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制度有着什么不同?
在社会保障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制度有着什么不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越来越重视,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
英国和中国都是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着明显的不同,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英国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点。
一、保障范围不同在英国,社会保障福利计划包括医疗、养老金、失业救济金、住房津贴等多种福利,覆盖范围较广。
与之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并没有像英国那样的住房津贴。
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使得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基本权利,例如老人、贫困人口、残疾人士等,同时减少了贫穷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达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而中国的社会保障计划在保障面上相对局限,未能完全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元素,属于基础保障水平,还存在着发展需求,需要加强完善。
二、资金来源有所不同英国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靠国家财政资助和税收等途径来获得资金,政府也会对企业进行政府额外资金的补贴。
英国的税法规定,工资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一定比例用于各种社会贡献——从医疗保健到失业保险等社会贡献等。
而中国的社会保障计划资金主要来自参保人的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
有些社会保险项目由政府出资,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和再就业安置,但总体来说,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计划资金的贡献度相对较小。
三、养老保障制度有所不同英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与中国的机制不尽相同。
在英国,参加养老金计划的雇员通常可以在退休后获得养老金。
但中国的养老保险供养人并不是退休后直接领取养老金,而是需要缴满一定年限累计退休后再领取。
在英国,如果有家庭成员缺席,养老金仍可以支付给其他家庭成员;而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的养老保险连续未交,他的养老保险权益不仅会断开,还会导致按照规定标准领退休金的福利失去,不再享受以前缴费积累的所有享受。
四、失业保障制度方案不同在英国,就业人员失业后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领取时限不是无限制的。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英国的医疗体系以国民健康服务(NHS)为基础,提供国民免费的公立医疗服务。
这样的体系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医疗权益,将医疗服务从市场价值中分离出来,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仍然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平衡公益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医改也是有益的启示。
英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生组成的三方共同负责。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医院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医院经营策略、确保医院运作顺利,而医生则负责医疗技术和病人护理。
这种三方共同管理的体制保证了医院运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实现了医生的自主权和病人的权益保护。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垄断,医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医院运作也存在着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中借鉴,探索出一种公平、透明、高效的医院管理模式。
英国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医院质量指标评估等,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这种评估体系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相对薄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了解不足。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起科学、全面、公正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质量。
英国的医保制度为中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由政府全额投资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社会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也有一定的医保功能。
这种医保体系保障了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全民。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保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金缺口、医保待遇参差不齐等。
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12月/24日/第003版声音・观察吸取市场化教训保障民众有病可医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模式。
英国、北欧、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也被称为“英国模式”,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NHS成立于1948年,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资助医疗体系,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是在市场化的负面教训下建立起来的。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致使很多穷人根本看不起病。
于是,医疗保险金成为“伦敦的发明”,一些慈善家捐款给医院,为穷人免费治疗。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医疗体系组织有效,给战后英国NHS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战后不久,工党政府颁布《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
凡英国公民,包括在英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
1951年,英国政府对免费医疗制度进行微调,引入处方费制度。
NHS的资金只有11%来自国民保险税,81%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其他来自于医药处方费和慈善捐赠等。
社区诊所和大医院分工明确NHS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
基础医疗是主体,负责居民的非急诊类的看病,75%的NHS资金用于此。
在英国,每位居民或外国人都要在住地附近的社区诊所登记注册,工作人员会指定一名家庭医师(GP)负责,患者就医必须先到社区诊所就诊。
诊所的电脑与社区和有关医疗部门联网,只备常用药,类似于中国一些单位的医务室。
居民凭医生处方到NHS药店“买药”,只付处方费。
家庭医师的角色类似我国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单位医务室的保健医生。
医院医疗包括地区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疗。
地区医院通常是该地区的医疗中心,接诊从第一级机构转诊来的患者;教学医院以急救和诊疗重大疑难病症为主。
如果居民有大病或需要进一步诊治,则由家庭医师替病人预约医院专科医生,由基础医疗服务转入医院医疗服务,住院治疗则享受全额免费医疗。
荷兰英国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的启示
民 医 疗 服 务 政 策 时 作 参 考 . 改 进 全 民 以
爱 、 医疗 卫生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等 方 面 . 提 供 信 息 资 源并 相 互 共 享
医 疗 服 务 工 作 .降 低 全 民 医 疗 服 务 费
用 . 高 全 民 医疗 服 务 质 量 三 是 严 格 提
对 我 国 统 筹城 乡 医疗 保 险
年 . 英 两 国政 府 对 全 国医 疗 保 障 的 财 荷
政 投 入 分 别 达 到 G P的 1%和 9 D O % 荷 兰 政 府 的 医 疗 保 障财 政 投 入 中 .0 4 %用
于 全 民 保 健 预 防 .0 5 %用 于 全 民 医 疗 保 险 二 是 特殊 群体 保 费减 免 荷 兰全 民
的启 示
进一 步加快 城乡一 体化 医疗 保险
进 程 。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是 党 中 央 提 出 的 “ 五个 统 筹 ” 的首 要 任 务 . 立 一 个 制 度 建 覆 盖 所 有 公 民 的基 本 医疗 保 险体 系 . 是 我 国统 筹 城 乡 社会 保 障 的必 然 。一 是 循
民 论 生・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作者:邹心仪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摘要:在政府提出要让中国人“看得起病”的今天,中国的医疗保险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各个部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得都比较晚,医疗保险自然也如此。
英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福利水平较高国家,率先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体制,医疗保险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虽然总是被诟病看病排队时间长,但从其本质来说,英国医疗保险在改革后采用内部市场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其医疗保险体制的完善。
英国医改30余年,和中国医疗保险体制建立和改革时间大致相当,其经验和教训足以给我国以深刻启示,以助于加快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全科医生;医疗保险水平一、中英医疗保险改革历史概述英国作为典型福利制国家,早于1940年左右就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以下简称“NHS”),覆盖人群广,涉及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多。
全民免费医疗并非是说一切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而是指在基本项目中,公民的看病治病大部分免费,但仍需自己支付小额费用。
在那个时候,英国的医疗还是用由政府包揽的,由此也可很清楚地知道,这种体制会带来怎样的弊端。
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医疗体制改革。
而改革的关键,就是转变之前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而将其市场化,政府在其中的角色由管理走向服务,不再对其大包大揽。
更进一步地讲,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将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扮演医疗服务购买者角色的是民间组织全科医生联盟(顾昕,2011)。
此外,英国NHS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三级医疗。
医保服务被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保健服务,二级保健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中国和英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时间相近,于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医疗体制改革。
和英国不同的是,中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按对象划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方面的改革。
这三个方面基本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群体,也反映了新医改的原则之一——广覆盖。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并深入剖析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文章首先概述了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近年来英国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英国改革经验的总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政府主导、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多元参与等方面。
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其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慈善医疗和公共卫生措施。
然而,真正的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工业化进程使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开始介入医疗保障领域。
20世纪初,英国政府逐步建立了一套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这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确保了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英国还引入了国家卫生服务(NHS)制度,为全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压力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的区域化管理等。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虽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服务质量的差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摘要】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巴的医疗保险制度注重公平和普惠性,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强调公共和私人部门合作,为中国在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提供了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巴和英国的经验,推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制度差异和文化适应性问题,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未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可向着更加公平、普惠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全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深远影响可使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关键词】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借鉴意义、启示、改革、差异、文化适应性、跨国借鉴、实际操作策略、影响、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相当高的声誉。
古巴医疗保险制度由政府主导,实行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险制度。
古巴政府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确保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在古巴,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基本的医疗治疗、药品、检查等服务,而且对于一些重大疾病和手术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报销。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则是以国民医疗服务(NHS)为核心,实行国民免费医疗制度。
英国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确保所有公民能够接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英国,虽然医疗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整体上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健全和高效的医疗保险制度。
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为中国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学习古巴和英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1.2 介绍中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现状中国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现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政府补贴共同构成,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保障基本医疗权益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NHS)是该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全面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药品配给等。
这种模式确保了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论其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
这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
英国政府通过不断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鼓励人们加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健康教育经验中学习,积极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实施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英国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医疗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医疗服务。
英国倡导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居民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初级保健和疾病预防,从而减轻了医院的就诊压力,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在医改过程中,借鉴英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经验,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家庭医生制度,推动分级诊疗,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注重医疗质量的提升和监管。
英国通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估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等因素,英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中国可以从中学习,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确保各地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
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何差别?
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何差别?中国和英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将分别从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医疗保险的费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中国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在医疗保险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账户,个人和企业都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用,医保基金来自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
英国采取的是国家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英国的医疗保险由个人所产生的税金支付,国家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提供医疗服务的经费。
每个人可以免费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但也可以选择加入私人的医疗保险。
2.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通常只能覆盖一些常见病和小病,补充医疗保险则可以覆盖一些高价药和高额医疗费用。
而大病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别严重的大病,比如癌症、肝炎等,因为大病保险的基数比较小,所以保险费较高。
但在保险金额方面,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英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所有居民都被涵盖在内。
这包括涉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住院、手术、急救、临终关怀等全面医疗保障。
不同的是,英国人民还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医疗保险方式,这也是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之一。
3. 医疗保险的费用中国的医疗保险费用是由个人、社会和国家三方面共同承担。
个人在每月的工资中就需要扣除一部分的医疗保险费用,企业在给员工发放薪资时也需要缴纳一部分医疗保险费用。
在这个基础上,政府也会向医院和药品供应商支付一部分的医疗费用。
英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则是由国家统一提供,并由居民或企业的税金支付。
在这里,英国政府为英国人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保健,这使得英国人不用担心医疗保险费用的问题,在医疗保险方面享有较高的保障。
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所不同,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始于1948年,当时英国政府决定为全国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以解决老龄化和疾病增加等社会问题。
该制度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获得通过纳税和国民保险费用支持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居民可以在需要医疗帮助时向NHS寻求医疗服务。
NHS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基本的诊断、治疗和处方药物供应。
在这一制度下,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居民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因为费用已通过纳税和国民保险费用的形式预先支付。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通过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制度来筹集资金。
每个工作年满16岁的居民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类型支付国民保险费用。
这些费用由雇主和个人共同支付,用于支持NHS的运作和提供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涵盖了一些特殊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例如,孕妇可以享受免费的产前和产后护理,儿童可以享受免费的疫苗接种和常规体检,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的老年护理服务。
此外,残疾人士、低收入和贫困家庭也可以享受到一些额外的医疗保障。
然而,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加,NHS的财力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医疗需求。
其次,等待时间较长是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需求超过供给,部分居民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此外,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为居民提供了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
它致力于提供平等、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医疗保健。
这使得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借鉴。
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护 士收 入 与 患者 满 意 度 挂钩
田美欣说 ,“ 舒心病房”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病人和社会的监督 ,设置 了 “ 听信 聆 箱” 每位患者发放 问卷一份 ,自由投放 , 。 护士长负责开箱 , 时了解服务情况和患者 及 反 映。 田美欣说 , 患者对护士 的评价会作为护士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 直接与收入挂钩。 在绩效工资分 配方面, 除根据工作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扣罚与奖励外, 还根据各 岗位责 任大小、工作强度设立一定 的分配系数 ,按系数进行分配。 “ 在实施过程 中, 有些患者也许会质疑 , 患者投诉护士服务不好 , 会不会遭到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呢?”该院 中风三科护士长徐金辉说 ,患者投放 问卷 的时候 ,医护人员都不知道 ,由 医院进行统计。同时,医院会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通报。徐金辉认为 , 如果 因 为患者不满意而上 了 “ 榜” 多丢人啊!所 以说 , 白 , 在各项工作 中, 每一位护理人 员都 会用心去照顾患者的。 此外,“ 舒心病房”对于提 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社 区诊 所 和 大 医 院 分 工 明 确
NS H 提供 的医疗服务 实行基础 医疗和 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基础 医疗是主体 ,负 责居 民的非急诊类的看病 , 5 7 %的N S H 资金用 于此。在英 国, 每位居 民或外国人都要 在住地 附近 的社 区诊所登记注册 ,工作人员会指定一名家庭 医师 ( P G )负责 ,患者 就 医必须先到社 区诊所就诊。诊所 的电脑 与社 区和有关 医疗部 门联 网,只备常用药, 类似于 中国一些单位 的医务室。居 民凭医生处方到 N S H 药店 “ 买药” ,只付处方费。 家庭 医师的角色类似我 国的社 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单位 医务 室的保健 医生。医院医 疗包括地 区医院和教学 医院的医疗。 区医院通 常是该地 区的医疗 中心, 地 接诊从 第一 级机构转诊来的患者; 学医院 以急救和诊疗重大疑难病症为主。 教 如果居 民有大病或 需要进一步诊治, 由家庭 医师替病人预约 医院专科 医生 , 则 由基础 医疗服务转入 医院 医疗服务 ,住院治疗则享受全额免费医疗。
医疗保险的国际模式分析
医疗保险的国际模式分析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支付和健康保障。
国际上存在着多种医疗保险模式,下面就几种国际上常见的医疗保险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是英国的国民医疗保险模式(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NHI)。
英国的国民医疗保险模式是一种基于公共资源的医疗保健模式。
该模式下,英国的医疗保健系统主要由国家承担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费用支付,大部分医院、诊所和医生的工资都由国家负责。
英国实行的国民医疗保险模式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优点是覆盖面广,费用相对较低;而缺点则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待治疗时间较长。
其次是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Social Health Insurance,SHI)。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是历史较久的医疗保险模式之一,其特点是各个社会团体自行组织医疗保险机构,通过社会团体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实现医疗保险的运作。
在德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医生和医院都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合同医师和合同医院,由医疗保险机构向其支付相应的费用。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点是保障了医疗保健的普及和质量,并有一定的竞争机制;而缺点则是在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上存在一定困难。
第三是加拿大的单一支付者医疗保险模式(Single-payer system)。
加拿大的医疗保险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模式,政府是唯一的支付者。
在这种模式下,医疗机构和医生通过向政府提交账单来获得医疗费用的支付。
加拿大的医疗保险模式优点是覆盖面广,公平性高;然而,长期的医疗等待时间成为其主要的缺点,尤其是对急需医疗服务的患者。
最后是新加坡的医疗储蓄账户模式(Medisave Account)。
新加坡的医疗储蓄账户模式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医疗保险模式,个人通过向医疗储蓄账户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来积累资金,用于支付医疗费用。
这种模式下,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服务提供方,但在疾病治疗方面也需要自负一部分费用。
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医改的一些看法
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医改的一些看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爱都曾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医改。
医改之路五花八门,下面先就结合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以及我自己课下所查阅到的资料,对一些代表性的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模式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国家医疗服务模式(英国)。
即英国、北欧、南欧以及其他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所谓“国民健康服务”,也被称之为“英国模式”。
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医药分家”——医生开药方,患者独立到药店购置药品。
因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十分严格,所以很少有医生乱开药、开贵药的现象。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其广泛性和公平性。
英国政府通过税收资助全国性医疗服务,国家医疗预算根据全国各地的人口进行按需分配,从而保证了每个人平等享受国家医疗服务。
然而,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百姓健康要求的提高,完全依赖国家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逐渐不堪重负,其弊端逐渐显现。
第一,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而医疗费用几乎无限度的增长对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成为了该模式最大的困扰。
第二,医疗服务微观效率低。
由于医疗属国家经营,医护人员获得的报酬与其劳动量并不挂钩,因此医生工作积极性差,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第三,医疗需求过度。
实行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导致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进而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鉴于这些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执政时向医疗领域导入了市场机制,也由此形成了英国社会目前“富人去私立医院看病,穷人到免费医院排队”的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布莱尔政府发布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改革五年计划,承诺将该体系改造成为以病人为核心、真正有效率的二十一世纪医疗服务,要“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
但知道今天,这些改革措施仍然没有解决“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矛盾。
目前,还有数十万患者等候治疗,候诊时间至少为半年。
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加拿大)。
加拿大实施全国健康保险制度(NHI),保证每个公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古巴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中国的借鉴具有一定意义。
古巴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为古巴人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则采用了国民保险制度,通过公共医疗系统为英国居民提供医疗保健。
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启示。
1. 强调基本医疗保障。
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注重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保证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经验,建立起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2. 注重公共医疗服务的建设。
古巴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通过公共医疗系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经验,加大对公共医疗服务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公共医疗系统的承担能力。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国家(全民或政府)医疗保险模式特点:从“摇篮到坟墓”,不论个人收入如何,只要有需求,就为你们提供全面的、免费的医疗服务。
管理模式:国家、地方保健局、地区保健局三个难题:医院运行效率低下(等候时间过长)医疗费用上涨政府财政负担过重NHS的改革:机构重组:1993年,英国政府将地区卫生局和家庭医疗服务机构合并,效率有所提高治疗成本的信息披露改善:病人及其代理者可得信息更为充分,迫使提供者不得不努力降低成本“买-办”分离,创建医院信托集团按结果付费方式政府加强对医院绩效的管理社会健康保险税是有效的补充形式在英国,社会健康保险税等同于国家保险,是强制性用于医疗保险的社会公积金。
社会成员按收入多少缴纳一定的健康保险。
周薪在87一575之间的雇员,需缴纳的雇员税税率为其收入的10%;雇主需缴纳雇主税,税率为其收入的11.9%。
这部分税收收入直接进入国家保险基金,该保险基金由财政部管理。
总额预算和成本与服务量合同支付不会给医院带来额外的投入,对医院增加流量不产生激励作用。
因此英国卫生部借鉴了美国按病种支付的方式,于2002年10月宣布将推出基于卫生情况的按结果付费方式,并开展了试点。
这种付费方式主要根据病种情况由卫生部确定固定卫生资源占用的补偿资费,这就是按结果付费的支付机制。
英国卫生部认为结果付费方式至少有三个好处:(1)消除各医院间的价格竞争以及可能因价格竞争而引起的交易成本;(2)由于不存在价格差异,卫生服务购买者和提供者能专心致志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3)考虑到对NHs管理和卖方市场的双垄断本质,这种支付机制将避免因地域不同而出现的价格差异。
最重要的是,由于有了服务总量和医疗复杂程度的双重刺激,公立医院将不断提升绩效管理,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手术的时间,使医院最大程度地发挥容量。
经过逐步推广,从2008年开始所有的医院托管集团(包括急救、事故、门诊等)都将增加按结果付费的方式。
在英国,已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医疗意外处理保险、医生责任保险、医疗民事赔偿制度、侵权诉讼、独立医疗意外鉴定委员会、医生问题的公众监督委员会。
英国医疗保险制度
英国医疗保险制度英国医疗保险制度一、简介英国医疗保险制度是英国为全体居民提供医疗保障的体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国民保健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国民保健服务是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由英国负责管理和运营。
以下是NHS的主要特点:1.全民覆盖:NHS覆盖英国境内的所有居民,无论其国籍、住所或经济状况。
2.免费医疗:NHS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手术、紧急救护和药物等。
居民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3.预防保健:NHS注重疾病预防,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免费疫苗和筛查等措施来降低人群患病风险。
三、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除了NHS提供的服务外,英国居民还可以选择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以获取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私人医疗保险通常涵盖以下范围:1.住院治疗:私人医疗保险可覆盖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用、住院护理、手术后康复等。
2.门诊治疗:私人医疗保险通常包括门诊手术、检查、药物、理疗等费用。
3.牙科护理:私人医疗保险还可以包括牙科护理费用,如洗牙、拔牙、补牙等。
4.其他特殊服务:私人医疗保险可能还覆盖一些特殊服务,例如心理咨询、体检等。
四、医疗保险费用与报销1.NHS费用:英国居民通过纳税的方式向NHS缴纳费用,该费用用于维持和改进NHS的运营。
费用缴纳额度根据个人收入和财务状况而定。
2.私人医疗保险费用:购买私人医疗保险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费,保费金额根据个人选择的保险方案而定。
3.报销:在NHS系统下,通过公共医疗保险获得的医疗费用将被全额报销。
而私人医疗保险根据保险条款规定进行报销,具体内容与个人所选择的保险方案有关。
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1.英国医疗保险制度法律文件2.NHS官方网站3.私人医疗保险公司联系信息法律名词及注释:1.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国民保健服务,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医疗改革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医疗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的医疗。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成立于1948年。
该制度的核心原则是提供免费的、公平的、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该制度下,每个居民都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无论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都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税收来筹集资金,将资源集中管理并公平分配给居民。
居民只需支付部分和药物费用,而医疗服务本身是免费的。
这一制度确保了英国居民享有全球最优质和最平等的医疗保障。
然而,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支出不断上升,财政压力增加。
其次,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英国的医疗服务也存在排队等待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非紧急的手术和治疗。
此外,医疗体系中存在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压力。
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RCMS)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UEBMI)等组成。
这些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广泛的医疗保障,并逐步实现全民覆盖。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措施,以控制医疗支出和提高医疗质量。
然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服务质量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其次,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频发,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
另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和一些边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医疗。
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的目标是实现医药分开,推动公立医院,推动价格和医保支付机制等。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① 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辽宁沈 阳 10 0 10 1
蚰 0s n s hs rm eoms f ain l e l evc yt i K e d I i t fo R f r N t a a h Sl i S s m U a n g o o H t ' e e n
S c l c n e e a t n h n d clU ies y- h n a g 1 O o - h n oi i c p r aS e D me t fC iaMe i n vri S ey n 1 o 1 C i 源自 a t a要的启示作 用。
关键词 : 医疗 保 障 制 度 , 改革 , 生 体 制 卫 中图 分 类 号 : 1 R9
E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0 7 (0 70 10 7 2 2 0 )8—0 1 —0 08 3
4 『 a - . U M ig m i S NG H . G Y nj S N u n -e-O e
维普资讯
2o 0 7年 8月 第 2 8卷 第 8期 总 第 3 8 3
英 国 医疗 保 障制 度 的 改革 经 验 及 对 中 国 的启 示
王 雁 菊① 孙 明媚 ① 宋 禾①
摘要 : 国是 福利型社 会保障制度的 国家, 英 它的 医疗保障制度有 力地保 障 了国民的 生命 健康 , 而且 在 医疗消 费方面体现 了 相对公平 的原 则, 同时存在一些不足 的地 方。英国医疗保 障制度 有很 多值得 中国借鉴 的地 方, 中国卫 生体制改革 具有重 对
1中英现代医疗保健制度比较
1中英现代医疗保健制度比较现代医疗保健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的健康,提供全面医疗服务而建立的体系。
中英两国是具有不同医疗制度的代表性国家,在医疗服务的组织、经济体系和政府干预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就中英两国的现代医疗保健制度进行比较。
中英两国的现代医疗保健制度在医疗服务的组织上存在差异。
英国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是基于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建立的,该系统实行公共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由政府提供,由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医疗服务,所有公民都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而中国的医疗制度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目前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全民医疗保险覆盖基本实现。
医疗服务提供者有政府医疗机构和私立医院,患者可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
在经济体系方面,中英两国的医疗保健制度也存在差异。
英国的NHS是基于国民健康服务的公共医疗制度,医疗资源由政府提供,资金主要来自于纳税人的医疗税。
英国的公共医疗制度保障了所有公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平等权利,但因资金有限,医疗资源分配存在问题,等待时间较长。
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是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既有公立医院,也有私立医院,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求进行就诊选择。
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也有差异,英国的医疗费用大部分由政府负担,个人支付较少;而中国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和个人支付相结合,个人需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负担。
政府干预是中英两国医疗保健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英国政府对医疗服务的管理较为集中,通过NHS进行医疗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分配,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而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运营由各级政府委托给不同的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生的分配较为自由。
但政府也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医疗政策的制定和监管力度,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
综上所述,中英两国的现代医疗保健制度在医疗服务的组织、经济体系和政府干预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的医疗改革陈汝君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一、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特点(一)总体架构英国采用以公共合同方式为主的卫生政策。
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医疗体系及私营医疗服务两种;公立医疗服务又称为国民健康服务(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由国家用税收来购买医疗服务,覆盖绝大多数的英国人;私营医疗服务是公立医疗服务的补充,服务对象是收入较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较高的人群。
下面介绍一下NHS医疗体系。
NHS体系分为初级卫生保健,二级医疗服务以及三级医疗服务。
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指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GP)的服务。
全科医师不隶属政府部门,政府卫生部门从全科医师那里为大众购买初级保健服务,并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全科医师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除了对全科医师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进行管理之外,政府部门规定了包括人员配备在内的全科诊所最低标准。
在英国,全科医师不仅可以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后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得津贴,而且还可能掌握支配部分医疗保险资金,从而代表病人成为高层次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这样,全科医师成为英国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力量,也充当着NHS守门人(gatekeeper)的角色。
二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医院。
医院根据区域管理设立,由政府的医院管理部门管理。
医院的规模由政府管理部门按照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决定。
医院的医师根据全科医师的转诊单了解患者病情,患者出院时医院医师会把出院后注意事项交待给患者的全科医师,如果某专科病患者病情较重或较疑难,该专科医师会请在专科领域内的专家帮助,即三级医疗服务。
三级医疗服务是指临床某专业内用来解决特殊疑难、复杂问题的专家服务。
英国的三级医院指专科医院,主要解决专科内的疑难医疗问题,而不是按规模划分,也不负责一般医疗。
有些规模较大的医院也设有三级医疗专家服务,这些医院被称为综合医院。
总体来讲,英国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呈金字塔型。
底层是初级保健,中间是二级全科医疗,塔尖是三级医疗专家服务。
由于NHS规定患者需通过初级保健方能转诊至二级医疗服务,然后才能享受三级医疗服务。
因此,患者从塔底部向塔尖,然后再从塔尖向底部方向流动,这个网络赋予全科医师守门人的角色,使得大部分健康问题在底层得以识别、分流,并通过健康教育等预防手段得以控制,充分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首先,英国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广。
正如上文所述,英国医疗保险的主体是根据1946年颁布的《国民健康服务法》建立的、以国家税收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而商业医疗保险在英国医疗保险体系中仅起补充作用。
因此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医疗费用。
医疗对象就医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或者仅支付较低费用,正是如此,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亦成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国家医疗保险。
其次,英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较好的公平性。
在英国,无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也无论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都可以得到免费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视患者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根据其实际支付能力提供医疗服务,体现了较好的公平性。
第三,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层次性,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NHS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医疗保健以及以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亦即上文提到的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的统称)各司其职,使得普通患者和危重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对于那些想得到更便捷医疗服务的中高层收入人士,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买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例如英国保柏公司(BUPA)就是这样一个大型商业医保机构。
2、从管理方面来说,NHS实行的是国家、地方保健局、地区保健局三级管理。
地区保健局负责实际的保健服务。
从财政方面来说,国民保健服务所需费用的90%由财政税收负担,同时,社会保险总额按一定比例汇入其中。
政府将这些财源分配给各地方保健局,再由各地方保健局按各地区的实际需要分配给各地区保健局。
当然,在财源的分配中,还要考虑各地方之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做到对各个地方均能提供充分优良的医疗服务。
第四,英国医疗保健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就成本来说,英国的卫生保健支出,无论是国家总体支出规模,还是人均卫生花费,以及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在OECD国家中都排在靠后的位置。
而就效率来说,以普遍使用的两个衡量指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预期寿命为例,英国的数据也比较有说服力。
为此,我们选择了OECD国家中有代表性的7个国家来做了一个对比。
其中,英国、加拿大、瑞典属于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德国、法国以及日本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而美国则是典型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建立之初,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曾经对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但是NHS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运行的国家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出现了以下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医院运行效率低下,医护质量不高。
由于英国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实行计划管理模式,医院属于国家,政府承担绝大部分医疗费用,医护人员领取国家固定工资。
这不仅造成公立医疗机构缺乏活力,设备、人手配置不足,医疗、医护人员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可能降低医疗机构采用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医生的报酬与付出没有直接联系,医生就没有激励去做更多的努力,从而造成全科医师以预约已满为由拒绝给予患者治疗,或者将患者转移到上一级医院;而外科医生不愿多做手术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公众对近乎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通常有过度需求,这就导致了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从而使排队就医成为公立医院司空见惯的现象。
第二,医疗费用上涨。
由于英国医院服务效率低下,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可能选择购买商业保险,而英国法律规定,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和企业可享受税赋减免优惠,这就促进了私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但是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收入较高群体选择商业医疗保险可能导致注入国家医疗保险的财政资金减少,不利于国家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私人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必然导致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变相增长。
第三,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在医疗市场上,由于存在第三方付费,即患病的受保人与医生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财务关系,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政府为之买单,这大大削弱了患者对高医疗费用的抗拒。
现如今,在市场环境下,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价格节节高涨。
而在患者与医生的关系中,作为供应方的医生面临的是软预算约束,这样一来,他就会不计成本的提高服务质量或扩大服务规模来争取市场份额。
这就促成了政府每年的医疗保障支出节节攀升。
三、英国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一)引入内部市场机制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医疗保障服务中的问题,英国政府曾采取总额预算制,降低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同时,撤消地方卫生局,建立区域卫生局,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但那次改革并没有解决存在的问题,1987年的金融危机又导致资金的严重短缺,医疗保障制度需要继续改革。
因此,1991年英国政府按照美国恩多芬教授的建议,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保护患者的权利,对全民医保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此次改革旨在保证NHS的结构和融资渠道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英国医疗体系的运行机制。
由此便产生了NHS 的新“内部市场”,即在“以一般税收为基础,政府分配预算,在全社会国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原则下,引入竞争原则,导入内部市场,实现了医疗服务中“钱跟着病人走”。
在内部市场中,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为购买者和提供者。
原先相关的国家医疗管理机构变成了医疗服务的购买者,负责分析居民医疗需求,代表国家和服务提供者订立承包合同的形式代为购买服务,而不再行使管理医院的职能和履行提供服务的功能。
提供者只有通过提供比以前和比别的竞争者更优、更廉的服务,才能获得购买者的合同,得到资金继续经营。
改革加强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
1993年,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英国政府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重组,将地区卫生局和家庭医疗服务机构合并,一方面简化管理责任、消减管理费;另一方面,保持初级和二级医疗服务的一致性,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到了1996年,开始于1991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改革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高。
改革后四年,效率提高了1%。
其次,治疗成本的信息披露得到极大改善,病人及其代理者的可得信息更为充分,迫使提供者不得不努力降低成本,从而极大提高对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提高。
但内部市场机制的引入也带来了医疗设备重复购置和管理费用上升的问题。
(二)降低医疗成本,加强疾病预防尽管此前英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内部市场机制并没有降低管理成本和医疗费用,特别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及医药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和药品价格的节节高涨,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大。
此外,内部市场机制还带来了服务上的不公平。
于是,1997年英国政府发表其改革纲领性文件——白皮书“新的国家卫生服务”,对现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再度进行改革,其具体包括:增加医疗经费来源,明确病人权利和完善评价指标,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改革内部市场、代理和计划机制,降低管理成本。
首先在增加医疗经费来源上,政府考虑征收医疗服务的从业税和使用费,发行医疗福利彩票。
废除对私人医疗服务税收的免除,对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征收保费收入税。
同时,保留私人融资计划,并加强管理。
而在明确病人权利和完善评价指标上,政府不但明确了病人的职责,还增加了对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如病人手术30天在医院死亡的人数、药品使用不当事件数等。
在服务效率和质量上,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工党将私人企业引入到医疗体系。
国家成立了两个新机构,即国家临床优质服务研究所和健康促进委员会。
要求医院联合体必须对医疗质量加强监督,并对出现的问题全权负责。
医院联合体、全科医生和地方政府要共同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加强疾病预防。
此外,政府重组现有医疗机制的“内部市场”结构,扩大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
实行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主体的初级医疗小组,专门负责代理病人购买住院服务。
每个初级医疗小组大约负责10万人,其目的是鼓励全科医生治疗更多的病人,减少住院,减低医疗成本。
同时,政府将根据医院治疗患者的数量决定其对医院提供资金的多少。
这种做法使那些表现不佳的医院备感压力,那些表现较好的医院得到鼓励。
另外,为了降低医疗费用,改革计划还要求政府将引起疾病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
政府还要制定目标来控制心脏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减少环境污染。
制定有关减少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的政策,以及减少吸毒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