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B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2.异化3. 实践4. 市民社会5.价值6.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4.随着生产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如下几种依次更替的主要形式,分别是、、和。

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和。

6.列宁认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认识辩证法和的统一。

7.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

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和开放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异化劳动?3.简述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意义。

4.简述交换的四种形式。

5.简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4分)1. 试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自由人,是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的一个小团体(1分)。

所谓自由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加区别的抽象的批判一切(1分),鼓吹彻底的否定,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1分),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办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分)。

2.异化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2分),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2分)。

3.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2分),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1分)、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1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c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c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C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一、解释题(要求内容要全面、准确。

每题4分,共16分。

)l、市民社会2、“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3、主观辩证法4、马赫主义二、辨析题(要求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6分,共24分。

)I、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私有制。

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3、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4、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异化劳动?3.简述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意义。

4.简述交换的四种形式。

四、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每题18分,共36分。

)l、试论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2、试论邓小平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曲折前进、波浪式发展规律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C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题(每题4分,共16分)1.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分),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2分)。

2.指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2分),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2分)。

4.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2分)。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1分)。

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1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习题

绪论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里的学问,而是工人阶级的战斗武器,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

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是不断地发展的,作为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不断地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普遍的原理,但是由于各国不同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必须结合各自的国情。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它对人类创造的所有优秀文化成果,都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理论和思潮进行不懈斗争的批判精神,为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和发扬,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阻力,面临过不少的挑战,正是在客服阻力和迎接挑战中,马克思主义才得以不断地发展与前进。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的转变。

他们适应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要求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深入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在批判的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取得世界性历史成就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欧洲到全球的广泛传播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考研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通过批判当时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更是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第一国际的成立,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20世纪初,列宁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继续指导着各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时俱进。

结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其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实践,是掌握这一理论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发展史常考论述题目

马克思发展史常考论述题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第一讲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

(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

(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需要。

(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学习的。

二、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把握思想史和真正历史的关系;2、把握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观点思想的内在演绎过程(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人物思想);3、非马克思主义者、仿马克思主义的人写的著作思想观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门怎么样的科学?1、这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2、这是一门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及其内在统一性的科学;3、这是揭示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和意义的科学;第二讲一、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是什么?1.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思想条件:(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3)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等);(4)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二、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的?两个转变: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1)1835—1841年,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时期,这是其思想的起点;(2)1841—1843年,《莱茵报》时期,这是开始转变期;(3)1843—1845年,《德法年鉴》时期,这是实现转变时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8 分)1. 异化劳动2. 相对剩余价值3. 三个代表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 市民社会6. 沙文主义二、填空题(20 分)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和上。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列宁根据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关系的特点,探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的具体形式,分别是、、、。

4. 列宁认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三者的统一。

5. 恩格斯指出,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的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是就是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是、、。

7. 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殊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8. 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9. 资本的使命就是创造和攫取。

三、简答题(42 分)1 .简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列宁所分析的资本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垄断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4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6.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

7 .简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评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阐述。

四、论述题(20 分)1. 试论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8 分)1. 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1 分)。

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和基本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0.5 分);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0.5 分);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0.5 分);第四,人与人相异化(0.5 分)。

2. 相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劳动逐步被取代,资本家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劳动管理,从而在一定的工作日时间内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1 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1 分),在相对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1 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200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名词解释(4*5=20)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实践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2、论述题(25*2=50)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共产党宣言》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3、论证题(30*1=30)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2003年1、名词解释(5*5=25)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验批判主义2、简述题(15*5=7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观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3、论述题(25*2=50)恩格斯晚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及其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启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2004年1、名词解释(5*5=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主义2、理论综述题(15*5=7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析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探讨综述斯大林同布哈林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理论上的争论评析列宁《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评述3、综合分析题(25*2=50)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举出马恩著作中至少两个观点的演变,论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5年1、名词解释(4*5=20)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超帝国主义论垄断资本学派《“论俄国社会问题”跋》《哥达纲领批判》2、原著理解(10*3=30)马克思指出:“品二重的存在这个简单的事实,既一方面作为一定的产品而存在,而这个产品在自己的自然存在形式中观念的包含着(潜在的包含着)自己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商品作为表现出来的价值(货币)存在,而这个交换又抛弃了同产品的自然存在形式的一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

兰州大学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异化劳动3、亚细亚生产方式4、普列汉诺夫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二、简答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2、简述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3、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题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是如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4、如何评价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问答题(每题10分)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简述题(每题15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3.简述“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4、简述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试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胜利与挫折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历史事实题(每题15分)1、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著作及其重要思想2、列举列宁的重要著作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3、葛兰西《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二、简答题(每题20分)1、为什么说《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中是怎样论述两种生产理论的?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三、论述(45分)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状况以后,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说明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必要性和途径分别是什么?必要性:这是由工人运动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工人运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才能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途径:第一,指出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和团结。

认为分散的工人运动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大工业下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工人运动国际化联合成为可能。

工人的联合才能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第二,实现经济的解放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伟大目标,要实现经济上的解放就必须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政治斗争中必须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论述了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的重要性。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与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最斗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第一国际成立期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经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表现在:⑴进一步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⑵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进行暴利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⑶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人阶级的国家的认识。

⑷完善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五、进一步论述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同盟军重要性。

⒉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和平道路和普选制?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斯和恩格斯对和平道路和普选制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对于和平道路的看法: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强调暴利革命夺取政权。

后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冲突和阶级矛盾逐渐缓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进行了新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一、名词释析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

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武器的批判显然是指暴力革命,因此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革命理论。

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异化。

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

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

”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

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实际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 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

其次,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自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200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名词解释(4*5=20)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实践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2、论述题(25*2=50)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共产党宣言》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3、论证题(30*1=30)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2003年1、名词解释(5*5=25)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验批判主义2、简述题(15*5=7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观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3、论述题(25*2=50)恩格斯晚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及其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启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2004年1、名词解释(5*5=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主义2、理论综述题(15*5=7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析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探讨综述斯大林同布哈林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理论上的争论评析列宁《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评述3、综合分析题(25*2=50)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举出马恩著作中至少两个观点的演变,论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5年1、名词解释(4*5=20)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超帝国主义论垄断资本学派《“论俄国社会问题”跋》《哥达纲领批判》2、原著理解(10*3=30)马克思指出:“品二重的存在这个简单的事实,既一方面作为一定的产品而存在,而这个产品在自己的自然存在形式中观念的包含着(潜在的包含着)自己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商品作为表现出来的价值(货币)存在,而这个交换又抛弃了同产品的自然存在形式的一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核B、基本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论成果是(BCD)A、大钊的理论B、思想C、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提纲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指….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运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客观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运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1.时代和实践2.具体实际3.吸收斗争4.曲折前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的依据?(1)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2)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3)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4)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1.马克思主义创立2.列宁3.苏东剧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三大发现@思想理论条件^德国:奠基者,集大成,画上句号.黑格尔哲学遗产: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过程论思想(发展思想)和总体性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遗产: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方法和人本主义历史观。

^英国:奠基者,完成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剩余价值,地租,利润,利息^英法: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构想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贡献:1.抨击2.方案缺陷:1.动因2.本质3.途径4力量5.幻想*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1.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内容: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考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的成立C 第一国际的成立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再生产理论D 平均利润理论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之中。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劳动条件恶劣、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不断兴起。

在思想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体现在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策略,具有严密的逻辑和论证。

革命性体现在它始终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实现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

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4)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5)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道路。

(6)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7)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2、简述《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答:(1)写作背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拉萨尔派的合并虽然扩大了德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影响,但也造成了党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不纯,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为了维护工人队伍的团结,没有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这就使党内出现了思想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

杜林的著作形成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即所谓“杜林主义”。

杜林主义的出现,更进一步严重损害了德国党。

为了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当不致分裂,也为了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保证德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发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应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决定公开回击杜林的进攻。

当时,由于马克思正集中完成《资本论》的著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

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著,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

(2)主要内容: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是如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答:《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伯恩斯坦系统、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战书。

(1)用新康德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用庸俗进化论取代唯物辩证法,主张折中主义的多因素决定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其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的主要理论基础。

(2)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挑战,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攻击,对马克思经济危机论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修正”,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主要方面。

(3)伯恩斯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责难,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任务的曲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目标和特征的歪曲等方面。

4、如何评价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1)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供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

(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

(3)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去当年有很多新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

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

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答: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有:(1)垄断是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的一定阶段就自然而引起垄断。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来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3)帝国主义有五大经济特征。

第一,生产和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4)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但是,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

(5)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有: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

其次,食利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另一表现。

再次,国民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表现之一。

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

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表现有: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

第二,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

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意义有:(1)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了验证。

(2)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得到了验证。

(3)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争议较大,但是帮助我们认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整体社会也开始了全面转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从1982年党中央提出制定“六五”计划的建议开始,就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