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东侧。地处东经119°27′03″—119°54′23″,北纬32°17′51″—32°48′00″。东接泰州市,南临长江,西邻扬州市,北连高邮市。全市南北长55.75公里,东西宽42.76公里,面积1132.54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一、地形地貌

(1)地形特征

江都市地形地貌为江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中部较高、南北两侧较低。以新通扬运河为界,南北不尽相同。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岸,高沙平原,地面高程4.5—6.5米,南境沿长江一带为圩区,地面高程2.2—4米。北部地处古泻湖堆积平原沼泽洼地的里下河地区,地势较低洼,地面高程1.8—3.5米。

(2)地貌成因类型

①地貌成因类型—堆积地貌。

②地貌类型—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三角洲高沙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与洲地。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浅洼平原、微斜水网平原。

③组成物时代—第四系全新统(Q4)

④地貌形态特征: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所带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宽阔平坦,微向下游倾斜。其中高沙平原以粘性土为主,亚砂土、粉砂次之,地面高程5—8米。局部地区夹有泥炭。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退却和人为改造而成,地势平坦,芦苇丛生,水系发育,湖沼密布,岩相变化复杂,组成物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富含植物根茎。

二、地层

本市范围内钻井已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寒武系、奥陶系。

(一)新生界

1、第四系(Q)

全新统如东组(Q4)

岩性:早期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含海相化石,属河口相,气候湿凉略干;中期以黑色粉细砂为主,含丰富海相化石,为浅海相,气候湿热—温和。晚期: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粉砂,有孔虫化石丰富,气候温暖,本组厚度10—60米。

江都全新统地层:以粘土为主,亚粘土、粉砂次之,属三角洲平原相,厚5—10米。

上更新统(Q3)

可划分为二个组4个层段,为海陆交互相,岩性分为二大沉积旋回。

昆山组(Q 13 ):下部灰、灰黄色含砾粗砂细砂;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含有腐植质及螺壳、贝壳化石。孢粉组合:枫香、麻栎、青刚栎、水龙骨,反映暖湿气候。含毕克卷转虫、奈良小上口虫等,为河口微体化石群,属本区第三次海侵,范围广泛。

鬲湖组(Q 2 3 ):下段以青灰、灰绿色、灰黄色亚粘土为主,属陆相;中段以灰、深灰、灰黄粉砂、淤质亚粘土为主,属海相沉积;上段灰黄、青灰、深绿色亚粘土,属陆相。本组相当大理冰期沉积,气候呈冷—暖—冷变化。本统顶板埋深10—60米,厚度15—70米。

江都上更新统地层:Q 13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砂层向西北解逐渐尖灭,为长江古河床边缘相,顶板30—40米,厚20—40米。Q 2 3 以粘性土为主,顶板5—19米,厚17—35米,为河漫滩相。

中更新统启东组(Q2)

本组可分为两个沉积亚旋回:

下段(Q12 ):岩性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灰黄色细砂、中砂、含砾中砂;上部为灰、灰绿色亚粘土含铁锰及钙结核。孢粉组合:麻栎、青刚栎、榆、槐叶蕨,为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上段(Q22 ):岩性下部灰色、灰白色细砂、粉砂,偶夹含砾中粗砂;上部为青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棕黄色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孢粉组合:松、柏、含有云杉、冷杉,反映针叶林—草源植被,气候凉干。

江都地区中更新统地层:下段(Q12 )岩性以细砂、中粗砂为主,顶板80—90米,厚20—25米。上段(Q22 )以粘性土为主,顶板一般50—70米,局部77米。本组地层为长江古河床相和漫滩相。

下更新统海门组(Q1)

为第Ⅰ沉积旋回,自下而上由粗—细变化,可划分为三个亚旋回。

(1)下段(Q11 ):底部为灰白色、灰绿色含砾中粗砂;中部灰色、灰黄色粉细砂;顶部灰黄夹青灰色亚粘土,含铁锰结构及钙质斑块。为河床—河漫滩相。孢粉组合:云杉、松、菊科、禾本科,反映针叶林草植被环境,气候寒冷。

(2)中段(Q21 ):以砂性土为主,下部灰黄色粗砂砾石,中部灰黄、灰白色细砂为主,上部薄层粉砂。为河床—河口相。孢粉组合:栗、栎、枫香、水龙风、水蕨,反映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

(3)上段(Q31 ):以粘性土为主。岩性棕黄色、灰绿色亚粘土、粘土,为河漫滩相。孢粉组合:松、冷杉、云杉、桦,反映冷湿气候。

下更新统顶板埋深120—220米,厚度30—100米。在河口地区中段(Q21 )地层中已发现有孔虫,显示第四纪最早一次海侵已抵达三角洲河口。

江都地处三角洲顶端,第四纪沉积以陆相为主,受海水入侵较少,海相地层不发育。第四系沉积以单旋、单韵律结构为特征。

下段(Q11 )和中段(Q31 )合为一个韵律。岩性以细砂、中细砂为主。顶板埋深120—150米,厚15—25米。上段以亚粘土为主,顶板埋深110—130米,厚10—25米,沉积相为长江古河床相和河漫滩相。

2、上第三系(N)

上新统盐城组上段(N2y):

岩性为土黄、浅灰绿、浅棕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层与浅土黄、灰绿、灰白、杂色砂砾层。局部灰绿色细砂层,粘土质粉砂层呈块状等厚互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中粗砂岩组成1—2个韵律层。顶板埋深133.0—558.5米,视厚度173.0—363.5米。

中新统盐城组下段(N1y):

自下而上由粗—细变化,可划分为不完整的沉积旋回。

上部紫色、浅棕色软泥岩,夹灰色灰质粉砂岩;中部灰白色砂砾岩夹浅棕色泥岩;下部为一层灰白色灰质中砂岩。视厚度63.5—698.0米。

3、下第三系(E)

渐新统(E3)

三垛组(E3s)

上段:棕红色软泥岩,粉砂质泥岩软泥岩夹浅棕、灰棕色粉细砂岩,灰绿、浅棕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粉砂岩,紫灰色砾岩,灰棕、浅棕色泥质粉砂岩,软泥岩不等厚互层。产化石:美星介。视厚度0—755.5米。

下段: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灰绿、浅棕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含砾粉砂岩;中下部有褐灰、黑色玄武岩;底部为灰绿色砂砾岩、含砾中砂岩夹棕色泥岩。视厚度0—670.5米。

戴南组(E3d):

上段:暗咖啡、棕红、浅棕、灰白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含砾砂岩,夹泥灰岩、含硬石膏。视厚度为0—365.0米。

下段:褐、暗棕红、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白、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夹泥岩,泥灰岩;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砂岩,砂砾岩。视厚度0—296.0米。

始新统(E2)

阜宁组(E2f)

四段(E42 f ):灰、深灰、绿灰、深褐、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间夹页岩、泥质灰岩、泥灰岩、鲕状灰岩。视厚度0—522.0米。

三段(E32 f ):灰黑、浅灰白、棕灰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砾岩。视厚度0—249.0米。

二段(E22 f ):灰黑、灰黄、浅绿灰、灰白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粉砂岩夹鲕灰岩,隐晶质灰岩。视厚度0—262.0米。

一段(E12 f ):棕红、红棕色泥岩与浅棕、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底部泥岩、红砂岩、砂砾岩。视厚度0—917.0米。

古新统(E1)

泰州组(E1t):视厚度0—299.0米

上段:棕褐、棕红、浅绿灰、灰黑色泥岩,含钙质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细砂岩。

下段:棕红、褐红、紫红色中厚层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灰白、暗红色泥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细砾中粗砂岩,底部为细砾岩、砾岩。

(二)中生界

1、白垩系(K)

上统(K2)

赤山组(K2C):视厚度0—370.0米。

红棕、紫红、砖红色,铁泥、钙质细、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或粉细砂岩与浅灰绿、深灰色泥岩互层,局部夹粉砂质泥岩,砂质灰岩,薄层白云岩,含砾中粗砂岩,砂砾岩,含石膏。浦口组(K2p):视厚度0—425.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