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江都市科技进步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江都市科技进步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基本情况江都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淮河交汇处,南濒长江,西傍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与古城泰州毗邻,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江都建县已近2200年,历史上人文荟萃,地方文化独具特色。
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仙女公园、开元寺、真武庙等景色宜人,底蕴丰厚。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江都地处苏中平原,面积1332平方公里,人口万,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
市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是江苏油田主要产油区。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江都素有“江淮明珠”、“苏中门户”之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
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水上交通互为补充,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雄踞长江之滨。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江都受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双重辐射带动。
在城市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初步建立了以市区为中心,大桥、邵伯、丁伙、宜陵、小纪为重点,其它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空间格局。
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日趋完善,村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市已创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5个。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6位。
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和37%。
曾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化布置采样点 , 并根据具体地形情况 、土地利用 、覆 盖状况以及土壤等选择最佳采样位置 , 在每个采样 点位 50m ~ 100m 范围内选择采集 5 个以上子样组 成 1个混合样品 , 采样深度为 0cm ~ 20cm , 用竹勺采 集地表至 20cm 深处的土柱 , 每个土壤样品原始重 量大于 1kg, 装 入 统一 的布 袋 中 。 实地 采 样 使用 GPS在多个子样点的中心位置定点 。样品采集过程 中 , 将样品的点位 、类型等各种特征用代码和简明文 字记录于统一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 , 共采集土壤样品 1 282件 。 2. 2 样 品处 理与 分析 方法
行分级 (表 1)。
表 1 基于污染指数的土壤质量分级
指数范围 P≤0. 7 0. 7 <P≤ 1 1 <P≤ 2 2 <P≤3 P >3
质量分级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4 结果与讨论
4. 1 江都 市土 壤重 金属 含量 分布 表 2数据显示 ,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
别 为 :砷 7.3mg /kg, 镉 0.16mg /kg, 铬 73mg /kg, 铜 24mg /kg, 汞 0.14m g /kg, 镍 29.10mg /kg, 铅 25.6m g /kg, 锌 77m g /kg。变异系数反映了总体样本中各采样点平 均变异程度 , 土壤中镉 、汞 、锌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 分 别为 0.64、0.77、1, 表明土壤中镉 、汞 、锌含量空间分布 不均匀 ,局部存在点源污染 , 有外源物质进入所致 , 而 土壤中砷、铬 、铜 、镍 、铅的变异系数小于 0.5, 含量分布 较为均匀。
江都市区情分析

江都市区情分析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
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
全市总人口约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2万人,占总人口的79.6%。
全市设有13个镇,分别是: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
列全国百强县第46位,定位“现代水乡园林生态城市”。
一、发展条件:1.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1)气候: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确切的说是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2.1天,降水量978.7毫米,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水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约220天,霜冻对农作物危害小。
因此,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苏北的粮仓之一。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可能发生洪汛,应注意防洪。
(2)水文:江都市境内水系与河道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河湖交织,20多万亩的湖河水,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
(3)地形:江都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属江滩冲击平原,平均海拔5米左右,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适合发展多种农业。
(4)土壤:江都市境内成土母质以长江冲出物为主,土壤质地为高沙土和沙壤土,土壤耕作层深厚,PH值为7.1~7.5。
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比较适合农作物的耕作。
(5)自然资源: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占全省60%以上,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
全市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煤、浅层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泥炭、天然饮用矿泉水、砖瓦用粘土。
江都龙都广场

江都市龙都广场桩基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龚华梅审核人:何正兴江都市龙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项目概况二、工程地质情况三、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四、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施工流向及施工人员构成五、施工部署六、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七、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八、工程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九、保证进度措施十、安全保障措施十一、降低成本措施十二、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十三、雨季施工措施十四、主要进场机械设备及用电计划表十五、工程计划进度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于指导江都市龙都广场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招标文件》、《施工招标评定标办法》,《桩基施工图》、《答疑会纪要》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的具体规定进行施工。
扬州兴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拟建的龙都广场工程位于江都市工农路北,新华书店东,该工程基础采用钢筋砼钻孔灌注桩,现依据以下资料编制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1、该工程桩位平面图及桩大样图。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龙都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证书编号102703-KY)6、结合我公司本身所具有的实力。
一、工程项目概况该工程项目由苏州建筑设计院设计, 总桩数为310根,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二、工程地质情况1、一层土:杂填土、素填土,灰褐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粉土、粉质粘土,上部含大量砖砾。
江都市地质灾害情况

江都市地质灾害情况(一)地质灾害现状主要表现为长江沿岸圩堤的坍塌和部分地区的软土流沙层,其中长江嘶马段弯道江岸圩堤坍塌最为严重。
(二)坍江灾害特征及防治现状1、坍江情况长江嘶马弯道自解放以来就塌岸不断,据统计1954年至1984年的30年间,共坍失陆地面积13124亩。
坍江大部分发生在5—10月长江汛期内。
2、坍江地质灾害类型长江嘶马弯道由于受到弯道螺旋流及较弱的江岸结构双重影响,其坍江灾害一直不断。
其表现形式及成因分为两种类型:(1)江岸崩塌区内主要的灾害类型,表现为后缘较平直的崩岸,崩岸宽度一般在数米至十米,但经多次叠加后则规模可观。
大范围一次性的崩岸坍口长可达200m左右,坍进宽度可达数十米。
(2)崩窝表现为后缘呈圆弧状的崩塌和滑波,灾害后形成港湾状窝塘。
该类型的灾害主要发生在丁坝上游侧。
长江嘶马弯道中几乎所有的丁坝上游侧皆有崩窝灾害的发生。
3、坍江危害及江岸防护现状(1)坍江灾害造成的危害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A、江岸坍塌吞没工厂、民宅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B、江岸后退造成农田大量坍失,使沿江居民可耕地减少,影响农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C、防洪江堤不断坍断、坍失,形成筑堤~冲毁~再筑堤的被动式防御方式,增加了地方财政和农民经济负担。
D、嘶马弯道深泓近岸(距岸约200~300m),且水深达50~60m,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江岸不稳定性,严重制约该段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
(2)江岸防护现状1970年成立了治江工程处,开始对长江嘶马弯道进行整治。
护岸工程从7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护岸长度9.5公里,抛石218万吨。
护岸工程形式有丁坝、平顺抛石、紫排、软体排、模袋试验等,其中以丁坝及平顺抛石两种为主。
近几年,由于防治工作措施到位,基本未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扬州气象资料资料[资料]
![扬州气象资料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b4dfaf192e45361166f524.png)
扬州气象资料资料[资料]通南高沙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岸,南临沿江圩区,北至新通扬运河,涉及嘶马、大桥、吴桥、浦头、塘头、花荡、宜陵、江都镇等82个镇,区域面积364.14km,该区域地势相对较高,高程为4.5~6m左?右(废黄河口基面),倾斜坡度小于,。
地势宽阔平坦,微向下游倾斜。
地貌成因为堆积地貌,地貌类型为长江三角洲高沙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与洲地,组成物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Q4)。
高沙平原以粘性土为主,亚砂土、粉砂次之,局部地区夹有泥炭。
通南高沙区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具有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季风特征明显,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春季阴湿多雨,冷暖交替;夏季梅雨明显,湿热的高湿期长;秋季受台风低湿影响,秋旱及连日阴雨相间出现;冬季干燥寒冷,严寒期短。
该区年平均降水量1021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全年约60~70%的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尤以梅雨季节降雨量最多,一般出现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平均蒸发量937.7mm。
江都站改造工程所在地区一般春夏多雨,秋冬干燥,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雨量相对集中,多年平均汛期雨量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成左右,降水主要分布在梅雨期和台汛期。
梅雨期是一年中连续降水最多的时期。
春末夏初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冷空气相遇,沿我国江淮一线形成静止锋来回徘徊,造成长时间连续阴雨高湿天气。
本地区入梅一般在6月中下旬,多年平均梅雨期25天,平均梅雨量245.6mm,年际内梅雨天数及梅雨量变化较大。
3、气象江都市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具有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季风特征明显,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春季阴湿多雨,冷暖交替;夏季梅雨明显,湿热的高湿期长;秋季受台风低湿影响,秋旱及连日阴雨相间出现;冬季干燥寒冷,严寒期短。
年平均气温15?左右,夏季最高达40?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
扬州市江都区“十三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对策探究

第12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12Aprilꎬ2023作者简介:胡秀艳(1974 )ꎬ女ꎬ江苏扬州人ꎬ高级工程师ꎬ硕士ꎻ研究方向:矿产地质ꎬ水工环地质研究与管理ꎮ扬州市江都区 十三五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对策探究胡秀艳1ꎬ刘㊀杰2ꎬ陈㊀军2(1.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都分局ꎬ江苏扬州225200ꎻ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ꎬ江苏南京210018)摘要:扬州市江都区 十三五 矿产资源规划对能源资源安全保障㊁构建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㊁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转变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ꎮ文章通过评价研究ꎬ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ꎬ并对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行梳理分析ꎬ为下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ꎮ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ꎻ评价研究ꎻ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407 1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矿产资源规划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㊁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ꎬ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ꎮ本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ꎬ对 十三五 期间扬州市江都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实施做出评价ꎬ分析实施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ꎬ并提出4项针对性对策建议ꎬ为 十四五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供支撑[1]ꎮ1㊀规划实施评价研究1 1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㊀㊀ 十三五 期间ꎬ江都区积极参与了基础性㊁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工作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ꎬ为江都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ꎮ2018年ꎬ江都区积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相关工作ꎬ旨在为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ꎮ项目以研究城市化与地质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为主线ꎬ结合已有地质成果ꎬ采用多学科㊁多方法㊁多手段开展综合地质调查ꎬ以查明地质环境状况㊁地质资源(地下空间㊁地下水㊁地热等)及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2]ꎮ重点推进实施8项工作任务ꎬ包括三维地质结构的探测㊁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调查㊁土地质量调查㊁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以及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ꎬ提升国土资源环境监测能力ꎬ并建成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ꎮ项目成果可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㊁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以及规避开发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环境问题等提供技术支撑ꎬ为江都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ꎮ为了有效利用浅层地热能ꎬ确保资源量与需求量相匹配并避免盲目开发㊁地质环境恶化等问题ꎬ江都经济开发区积极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ꎮ通过对区域地质㊁水工环地质㊁浅层地热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ꎬ基本查明工作区120m以内浅地层岩性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ꎬ并查明区域内浅层地热能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ꎮ此外ꎬ还对区域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ꎬ计算了浅层地热能资源热容量和地下水方式可开采量ꎬ并进行浅层地热能热均衡评价ꎬ结合不同换热方式进行经济成本及环境影响分析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规划ꎬ提出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建议ꎬ并构建了江都经济开发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ꎬ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的规范分类㊁结构存储㊁科学管理ꎮ根据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ꎬ江都区积极推进全区1ʒ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ꎬ以实现土地数量㊁质量和生态管护有机统一为目标ꎮ经过调查ꎬ查清了江都区土壤圈尤其是耕作层土壤的基本生态地球化学特征ꎬ发现土壤的基本地球化学组成与江苏省土壤平均化学组成的元素含量分布特点相似ꎬ土壤地球化学属性基本呈现富硅贫铝㊁中-碱性㊁营养元素钼相对贫缺的特征ꎬ并编制了江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建议图ꎮ按照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地段其生态质量越优良的基本思路ꎬ对江都区土壤的总体(自然)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地球化学评价ꎬ将每片土地按照优秀(其元素含量及其他相关指标总体上相对最适宜农业生产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㊁良好㊁中等㊁一般㊁较差(其土壤环境质量相对最不利于农业发展与生命健康)5个标准ꎬ系统评价了全区土地资源的生态质量现状ꎬ圈定了不同级别的土壤具体分布范围ꎬ为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了直接依据与建议方案ꎮ此外ꎬ还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档案和国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平台ꎬ为农用地分类㊁建设用地准入㊁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等土地精细化管理服务ꎮ围绕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ꎬ积极开展 支撑服务扬州市江都区村级规划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试点 项目ꎮ该项目是首个省内服务乡村振兴综合地质调查项目ꎬ是江都区实施矿地融合战略以来ꎬ紧密结合各级乡村振兴实施方案ꎬ以支撑服务于江都区镇村级规划为总目标ꎬ开展的生态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ꎬ为地方政府提供土壤质量㊁水文地质环境㊁地热资源㊁工程地质等资料ꎬ为地方政府的资源利用㊁村镇建设规划提供依据ꎮ江都区作为全国首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地区之一ꎬ坚持保护耕地与保护地质环境并行㊁土地复垦开发和生态建设同步ꎬ积极探索土地和地质矿产的联动机制ꎬ实现 矿地融合 的多赢效应ꎮ1 2㊀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㊀㊀ 十三五 期间ꎬ江都区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和 两减六治三提升 专项行动ꎬ采取关闭全部砖瓦用黏土矿山㊁控制开采量等措施ꎬ开发总量大幅下降ꎮ矿山总数由2015年的12个减少到2020年的4个ꎬ减少了66 7%ꎻ矿山年开采矿产总量由2015年的51 3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1 2万吨ꎻ中型矿山2个ꎬ全区矿山规模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ꎮ从分矿种的情况来看ꎬ江都区主要矿种的矿山数量和年开采总量均控制在规划指标的要求内ꎮ江都区持续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管理ꎬ坚守生态保护红线ꎬ合理开发地热资源ꎬ加强地热水的循环回收利用ꎬ提高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ꎮ同时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ꎬ促进矿业权市场化的发展和完善ꎬ推动探矿权㊁采矿权依法转让ꎬ形成公平㊁公正㊁开放的局面ꎮ矿业权市场秩序良好ꎬ各种矿业权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3]ꎮ1 3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㊀㊀ 十三五 期间ꎬ江都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矿地融合管理要求ꎬ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工作ꎬ并编制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4]ꎮ江都区高度重视矿山环境整治ꎬ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关闭㊁废弃矿山进行环境恢复ꎬ积极开展关闭砖瓦用黏土矿山复垦治理ꎬ已投入和计划投入资金总共约1 2亿元ꎬ已治理面积约0 842km2ꎮ通过矿地融合ꎬ江都区实现了矿山环境治理㊁节约集约用地㊁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多赢ꎮ2㊀存在问题㊀㊀规划实施5年以来ꎬ在规范矿业开发㊁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5]ꎬ在服务找矿突破㊁资源整合㊁综合利用㊁环境保护㊁矿政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ꎬ规划任务进展情况良好ꎬ但是其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ꎮ2 1㊀进一步加强相关规划衔接和公众参与度㊀㊀由于矿产资源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㊁水利规划㊁农林发展规划等规划体制存在较大差异ꎬ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ꎬ从而造成规划宏观调控效果不佳ꎬ空间布局失真[6]ꎮ在第三轮规划编制中ꎬ公众参与人数少ꎬ代表性㊁典型性相对不足[7]ꎬ公众无法参与规划编制中的信息与意见交流ꎬ只能被动接受规划ꎬ而不能对规划的内容有实际的影响ꎮ提高公众参与度ꎬ改善公众参与方式ꎬ是未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8]ꎮ2 2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需进一步加强㊀㊀江都区高度重视关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ꎬ不断加大投入ꎬ着力开展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ꎮ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虽说取得显著成效ꎬ但关闭的矿山治理任务依旧艰巨ꎬ希望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㊁省财政资金支持或引入市场机制㊁筹集社会资金ꎬ加快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步伐ꎮ2 3㊀规划编制实施时效性不足㊀㊀受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安排进度的影响ꎬ第三轮规划到2017年才完成报批和颁布实施工作ꎬ而对促进依法行政㊁政务公开以及提高规划管理效率及水平具有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和地位的矿产资源规划成果数据库系统到2017年底才建设完成ꎬ其时效性大打折扣ꎬ影响了规划实施管理的效率和效果ꎮ2 4㊀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还须提升㊀㊀一是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ꎬ提高规划的地位ꎬ规划的实施工具和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及完善ꎮ二是提升规划的科学性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参与调控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9]ꎮ三是规划的基础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ꎬ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相对欠缺ꎬ相关工作的调查评价和实施动态评估支撑力度不足ꎬ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ꎬ矿产资源规划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ꎮ3㊀对策建议3 1㊀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㊀㊀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㊁ 两统一 核心职责以及 放管服 改革等要求ꎬ要积极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ꎬ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管控作用ꎮ加强规划计划引领ꎬ突出规划法律地位ꎬ注重刚性考核ꎬ差别化把握弹性ꎮ为了推进矿地融合ꎬ优化工作战略部署ꎬ强化生态文明建设ꎬ促进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和农业化的现代化发展ꎬ应积极转变矿产开发管理方式ꎬ放权限㊁调整结构㊁控制总量㊁抓好节约集约ꎮ同时ꎬ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水平ꎬ创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业态[10]ꎮ3 2㊀深化生态矿业建设ꎬ进一步优化矿山布局㊀㊀把生态矿业确立为全区矿产资源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奋斗目标ꎬ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机制㊁政策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ꎬ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ꎮ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ꎬ着力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ꎬ深化生态矿业的构建ꎮ要紧密结合江都区实际情况ꎬ合理调整矿产开采总量和矿山数量控制目标ꎮ通过绿色发展的战略ꎬ进一步增强生态优先和绿色矿业发展的意识ꎬ以生态价值和低碳发展理念ꎬ构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ꎮ为了促进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ꎬ政府应建立与企业间的沟通机制ꎬ向企业提供全面的规划实施信息ꎬ将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ꎬ将企业行为与规划目标相结合ꎬ调动企业的积极性ꎬ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ꎮ3 3㊀完善规划实施考核制度和规划审查制度㊀㊀通过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ꎬ积极调控勘查方向和开采规模ꎬ促进江都区矿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ꎮ新上矿产资源勘查㊁开采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项目ꎬ必须严格经过规划审查ꎬ确保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ꎬ否则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和备案ꎬ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也将不得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ꎮ3 4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㊀㊀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ꎮ引入信用管理机制ꎬ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ꎬ擅自批准进入生态红线保护区进行开发的ꎬ要予以查处ꎬ责令改正ꎬ并记录信用档案ꎮ此外ꎬ还要健全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机制ꎮ规划实施到一定时期ꎬ应开展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ꎬ总结规划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ꎬ提出规划进一步实施的改进意见ꎬ提供需要对规划修改或调整的依据ꎬ提高规划实施效果ꎮ4 结语㊀㊀本文客观评价了 十三五 江都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ꎬ剖析了重点任务㊁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ꎬ分析了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管理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土地复垦的进展和成效[10]ꎬ总结了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ꎬ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规划实施㊁服务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㊁加快矿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矿业领域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ꎮ参考文献[1]方强ꎬ华建伟ꎬ孙磊.江苏省 十三五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ꎬ2020(15):1-3.[2]娜仁图雅ꎬ邱淑琴.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ꎬ2014(24):31-32.[3]汪民.中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ꎬ2012(3):320-325.[4]柯婷婷ꎬ周乾.江苏盐城市砖瓦用粘土矿开采现状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研究[J].矿产勘查ꎬ2020(2):295-300.[5]黄惠芳ꎬ刘晓玮ꎬ周鑫.云南省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及建议[J].经济师ꎬ2016(5):135-136. [6]陈书广.我国土地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ꎬ2009(1):13-15.[7]陈哲.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基于规划的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2010.[8]赵珂.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改革与发展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2008.[9]王世元.奋力开拓锐意改革全面提高国土资源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在全国国土资源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ꎬ2012(19):12-18. [10]杨德栋ꎬ王娜.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功效问题与深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ꎬ2019(8):48-51.(编辑㊀何琳)Researchonevaluationandcountermeasure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13thFive-YearPlan mineralresourcesplanninginJiangdudistrictofYangzhoucityHuXiuyan1LiuJie2ChenJun21.NaturalResourceBureauofJiangduDistrictinYangzhouCity Yangzhou225200 China2.GeologicalSurveyofJiangsuProvince Nanjing210018 ChinaAbstract The13thFive-YearPlanformineralresourcesinJiangdudistrict Yangzhoucityhasplayedanimportantleadingandguidingroleinensuringthesafetyofenergysources buildingagree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patternofminingindustry andacceleratingthetransformationofmineralresourcesutilizationandmanagement.Throughthestudyontheevaluationoftheimplementationoftheplan thispapersummarizedtheimplementationresults sortedoutandanalyzedtheexistingproblemsandshortcomings and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nextroundplanformineralresources.Keywords planformineralresource evaluationresearch high-qualitydevelopment。
江都

概况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
总面积1330平方千米。
2004年底,总人口106.46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仙女镇,邮编:225200。
代码:321088。
区号:0514。
拼音:Jiangdu Shi。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江都市辖13个镇: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置江都县,以“县临大江,为一都之会”故名。
1994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县级)。
?年,江都市辖25个镇、15个乡:江都镇、宜陵镇、砖桥镇、张纲镇、麾村镇、真武镇、小纪镇、嘶马镇、双沟镇、邵伯镇、吴桥镇、大桥镇、丁沟镇、丁伙镇、樊川镇、郭村镇、花荡镇、锦西镇、高徐镇、浦头镇、七里镇、武坚镇、杨庄镇、宗村镇、昭关镇、华阳乡、富民乡、滨湖乡、二姜乡、东汇乡、黄思乡、高汉乡、昌松乡、三周乡、塘头乡、吴堡乡、谢桥乡、中闸乡、永安乡、周西乡。
1995年3月,将正谊乡的4个村划归江都镇管辖。
2000年4月,撤销砖桥镇,并入归江都镇;2000年,江都市辖24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053023人,各镇人口:江都镇178780 小纪镇40832 吴堡镇21425 武坚镇19102 周西镇20017 高徐镇28026 樊川镇32138 永安镇30875 真武镇58145 宜陵镇51821 丁沟镇32659 麾村镇27464 郭村镇28610 塘头镇54507 邵伯镇54263 昭关镇28963 双沟镇33825 丁伙镇44952 大桥镇72419 吴桥镇48018 浦头镇46999 嘶马镇35461 花荡镇31343 张纲镇323792001年9月,撤销张纲镇,并入江都镇。
2002年,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8.15平方千米;辖23个镇,52个居委会、310个村委会:江都镇、邵伯镇、大桥镇、丁伙镇、小纪镇、樊川镇、嘶马镇、真武镇、丁沟镇、宜陵镇、郭村镇、吴桥镇、双沟镇、麾村镇、花荡镇、浦头镇、高徐镇、昭关镇、武坚镇、周西镇、永安镇、塘头镇、吴堡镇。
江苏地理

第一章江苏地理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第一节江苏的地理位置及地理意义1、位置(1)经纬度位置116°18´-121°57´E30°45´-35°20´N四至:南端吴江市桃源镇,北端赣榆县马店镇;西端丰县赵庄乡,东端启东圆陀角。
南北长500km,东西宽320km(2)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中间地带,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接壤。
T型构造-∏型(3)位置特点濒海扼江、位居中纬2.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1)位置与生物、土壤、气候带(2)位置与地形(3)位置对交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江苏的面积1.陆地面积陆地总面积10.26万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7%,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面积较小的省份。
2.面积的组合及特点平原面积7.06万km2,占总面积的69%,水域面积1.73万km2,占总面积的16.9%,低山丘陵岗地面积1.47万km2,占总面积的14.3%。
江苏平原面积比例之高,水域面积比率之大,丘陵面积之少,在全国各省区中居首位。
(全国山区占69%,水域占 2.8%,平原占12%)第三节江苏的行政区划1.江苏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禹贡》分全国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春秋:齐、鲁、宋、吴、楚;战国:越、楚、齐;秦代:会稽、九江、东海、泗水郡;汉代:扬州、徐州刺史部;三国:苏南、苏北分为孙吴、曹魏所居;隋代:苏、常、蒋、润、扬、方、楚、邳、泗、徐等10州;唐初:江南东、河南、淮南三道;北宋:江南东、两浙、淮南东、京东东、京东西五路;元代:江浙、河南二行省;明代: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东境置江苏省、西境置安徽省,江苏省分设江宁、江苏二布政司,辖8府、3直隶州、厅,共领62县、4厅;(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8府,通州、海州、太仓3直隶州,海门1厅)辛亥革命:废除府、州、厅制,设金陵、苏常、沪海、淮扬、徐海五道分领60县,省会江宁县;1927年:南京为直辖市,省会镇江;1949-1957年:南京为直辖市,江苏分设苏南、苏北两行署区;1953年:重置江苏省,辖南京、徐州、南通、常州、苏州、无锡6省辖市,徐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苏州、松江8专区及71县(市)、1盐区;1975年:江苏省共设南京、徐州、连云港、南通、常州、苏州、无锡7省辖市,7地区,68县(市);1983年:市管县,设南京、徐州、南通、常州、苏州、无锡、镇江、扬州、淮阴、盐城、连云港11省辖市及41区,2县级市,62县;1996年:置泰州、宿迁2省辖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淮安市;目前:江苏省设13省辖市、55区、27县级市、25县。
江都防洪治涝规划

1综合说明1.1概述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南至长江、夹江,北至京沪高速,西与滨江新城相连,东至引江河,规划地域总面积约102Km2。
距城区仅10公里,并以市域中心城镇大桥镇为依托,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发区属通南地区,包括沿江圩区和通南高沙土区,地势低平,汛期低于长江洪水位,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侵袭。
现状防洪排涝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安全要求。
2010年9月,受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委托,我院承担了《江都市沿江开发区防洪治涝规划报告》的编制任务。
本报告章节安排参照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及《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
1.2编制依据主要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有关批文、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有关规划文本等进行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防洪标准》(GB50201-94);(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4)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 ;(5)《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6)《江都市区防洪排涝规划》(1996-2010);(7)《江都市沿江开发规划纲要》;(8)《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对防洪、排涝的一些原则要求。
1.3防洪治涝现状1.防洪工程:长江、夹江堤防已基本达到堤防50年一遇、建筑物100年一遇的“长流规”新标准。
但部分地段尚未全面达标,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嘶马弯道河势变化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坍江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加固。
2.排涝工程:区内河床淤积严重,水生植物茂盛,排水出路受阻,现有设计排涝能力不足,泵站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管理不当,硬件设施破坏较大,加之河道淤积严重,效率低下,实际抽排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
1.4防洪工程设施规划夹江堤防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未能达标,必须加固。
东大站排涵、杨湾闸、圣容涵,新建高低分界节制闸7座。
1.5治涝工程设施规划改造扩建原有泵站11座,新建泵站6座,总的设计排涝流量达到93.5.5m3/s , 为接长新开内河,沟通内部水系,增加连通水面率拓浚、整治内部河道30.97m。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东向。主干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 段,甚至泰一段。沿主干断层往往发育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形
成阶状结构,局部断层断距在40〜200m,断层垂直断距在平面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
断陷东部狭窄,边界断裂活动强,火山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拉伸绝对量小,以二阶断阶结 构为主,随重力蠕动滑移,形成向边界断层方向迁移的边缘地堑和反向调节断层。
仪征运动、吴堡运动、三垛运动这三次新生代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控制着整个凹陷从断 陷形成、发展、消亡及向坳陷转化的全部过程,并构成了三个次一级的断坳转化过程,将新
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
一、区域构造特征
榛潼凹陷位于江苏省中部的苏北盆地,行政区划属江苏省姜堰市、泰州市、兴化市、东
台市、江都市的部分地区。构造上属于苏北〜南黄海盆地东台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三
级构造单元),位于东台坳陷区吴堡低凸起与泰州凸起之间,整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图1-1-1)。
北以吴堡〜博镇断裂为界,东南部与泰州凸起以断层相接,西连江都隆起,东接梁垛低凸起,
吴堡事件导致阜四段上部地层在大部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其残留厚度在不同地区有 较大的差别。
表1-1-2溱潼凹陷地层简表
注:心武,士葩辉録岩■亠歳匸业油就△.见油(气)亂示
阜二段(Ef2)在榛潼凹陷中,与阜一段上部均为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呈连续沉积,为一完
整的暗色泥岩沉积层,以灰黑色、黑色泥岩为主, 中下部夹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 岩、油页岩及灰白色粉细砂岩, 属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西部的金湖凹陷大部分地区除了阜 二段上部的“脖子-七尖峰”外,多或少有砂岩或生物灰岩沉积,厚度为0〜350m。
江都市滨江新城简介

江都市滨江新城简介
江都市滨江新城位于江都市主城区南面,处在扬州、泰州两个省辖市的中间,也是沿江工业走廊的核心地段。
规划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东至与沿江开发区接壤,南至夹江,西至芒稻河,北至宁通高速。
滨江新城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居住、会展、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凸显“亲水、生态、现代”三大特色,着力将滨江新城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功能完善的现代之城、适宜人居的和谐之城。
辖区以沪陕高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依托老城区现有人口与设施,与舜天路城市商务主中心有机结合,重点布置商业服务、金融办公、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
同时,充分利用芒稻河和返坎河水系,打造城市水景,规划布置居住片区。
南部片区结合内部水网改造、人工湖建设打造沿江东西向景观走廊,围绕人工湖规划建设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休闲娱乐、商业配套等设施,打造江都的RBD。
滨江新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南京、徐州三大都市圈在这里重叠,江苏省沿江与沿河两大经济带在这里交汇,京沪高速、沪陕高速、宁启铁路、长江江都港、苏中机场五大交通枢纽在这里连接,伴随着扬州文昌路的东进和江都舜天路的西上,扬州与江都两城组团发展的都市框架基本形成。
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开发建设,未来的新城将成为江都乃至扬州地区最有魅力的商贸、文化、旅游、休闲片区。
江都市属于个省范文

江都市属于个省范文江都市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省?以下是fla为你的资料,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答案:江都市属于江苏省,地处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
xx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撤市设区,称为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
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
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位于市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
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占全省60%以上,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春秋时期属吴国。
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
公元前223年(秦政王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
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
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
1956年江都县西部地区设为邗江县,东部地区设为江都县。
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
江都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位于市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
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对比及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

地 下 水 Gr o un Nhomakorabead wa t e r
第3 9卷
第3 期
M. d y ., 2 01 7 V 0 1 . 3 9 N0. 3
江 都 地 区第 四纪 含 水 层 水 文 地 质 结 构 对 比及 地 下 水 开 采 现 状 分 析
刘 洪 , 陈 刚 , 王 振 海 , 车 增 光
l oo s e l a y e r h a s a l a r g e t h i c k ne s s a n d a qu i or f d e v e l o pe d by t h e Ya n g t z e Ri ve r a n d t h e Hua i he Ri v e r . Th e t hi c kn e s s, p a r t i c l e,
源合 理 开采提 供 基础 支撑 , 为 地 面 沉 降 机 理 研 究 和 防 治提 供 了基 础 。
[ 关键 词 ] 水 文地质 结构 ; 第 四纪 ; 对 比研 究 ; 地 下 水开 采 ; 江都 [ 中图分类 号 ] P 6 4 1 . 8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4—1 1 8 4( 2 0 1 7 ) 0 3— 0 0 5 1— 0 4
区地 下 水开 采现 状分析 发现 , 由于 江都 区开采 井及 开采 量逐 年增 加 , 水位 逐 年 下 降 , 并 引发 了江都 地 区的 地 面沉 降 , 应采 取 严格 地下 水开 采 管理 、 科 学合理 开 采地 下水 合理控 制 水 位 、 加 强 浅层 地 下水 资源合 理 利 用和 地 下水 应急 水 源 地 建设 等措施 , 量化 研 究开 采地 下水 与地 面沉 降 的关 系, 合理 确 定开 采 井的 分 布、 开采量 和控 制水位 , 为江都 区水 资
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对比及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

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对比及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刘洪;陈刚;王振海;车增光【摘要】The Jiangdu area is located at the interchang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Lixiahe Plain.The Quaternary loose layer has a large thickness and aquifer developed by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The thickness, particle, Water-based differences.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Quaternary aquifer in Jiangdu are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Quaternary aquif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thickness, small sand layer, coarse grain and abundant water, and the lithology of the aquifer is finer, , Fine sand mainly sand layer thickness and was layered, aquifer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a greater thickness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aquifer, the water in general.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Jiangdu area, 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increase of mining wells and exploitation in Jiangdu District, the water level declines year by year and triggers land subsidence in Jiangdu area.It should adopt strict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reasonable control water level,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groundwater emergency water sourc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ground subsidence,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mining wells, mining and control of waterlevel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angdu provide the basis for support,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and prevention of ground subsidence mechanism.%江都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的交汇处,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含水层发育,受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沉积影响,不同地区含水层厚度、颗粒、结构和富水性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可以看出,第四纪含水层具厚度大、砂层层次少、颗粒粗、水量丰富等特点,含水层岩性较细,以中细砂、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薄且呈多层状,含水层之间发育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水量一般.同时通过对江都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发现,由于江都区开采井及开采量逐年增加,水位逐年下降,并引发了江都地区的地面沉降,应采取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控制水位、加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等措施,量化研究开采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合理确定开采井的分布、开采量和控制水位,为江都区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支撑,为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水文地质结构;第四纪;对比研究;地下水开采;江都【作者】刘洪;陈刚;王振海;车增光【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8;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8;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8;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江都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北侧,主要为广阔的江淮冲积堆积平原,大致以新通扬运河线为界,北部为里下河平原,南部为长江三角洲平原。
扬州市江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与防治措施

扬州市江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与防治措施胡秀艳【摘要】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 of Jiangdu District of YangzhouCity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iverbank collapse,ground subsidence and special type of rock and soil (clay,sand)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s,are prone to geological hazards division,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ning.%文章在全面分析扬州市江都区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基础上,阐述了江岸坍塌、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减灾防灾和社会发展等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扬州市江都区【作者】胡秀艳【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土资源局,江苏扬州 225200【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扬州市江都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全市总面积1332.54km2。
扬州市江都区地热资源前景分析

扬州市江都区地热资源前景分析胡秀艳【摘要】江都区位于宁通隆起与苏北坳陷接合部,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开发利用前景.地热资源主要为传导型,分为孔隙型和岩溶裂隙型2个地热系统.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3个地热资源分区.北部以孔隙型为主,中部、南部以构造裂隙型为主.预测可采地热水资源总量约11.18万m3/d,地热水温度40~68℃.【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4(038)002【总页数】4页(P339-342)【关键词】地热资源;孔隙型;构造裂隙型;江都区;江苏扬州【作者】胡秀艳【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土资源局,江苏江都2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TE132江苏扬州江都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存在多种成因类型的地热水资源,具有广阔的地热资源前景。
区内的多口石油勘查井改造的地热井,为研究江都区地热资源类型、分布特征及地热水资源的水质提供了基础资料。
构造上,江都区位于宁通隆起与苏北坳陷接合部,其北部属于苏北坳陷之高邮凹陷,中南部为宁通隆起北侧之江都凸起与仪征凹陷。
邵伯、小纪一线以北为高邮凹陷,江都、宜陵一线以南为仪征凹陷,二者之间为江都凸起(图1)。
1.1 仪征凹陷位于宁镇之北,北邻江都凸起。
仪征凹陷呈东西向延伸,中心位于东沟—仪征—施桥—六圩一带,两侧均为近东西向拉张断裂。
凹陷内发育巨厚的白垩系上统,凹陷中心位于仪征地区,发育了较厚的古近纪、新近纪地层。
重力上,呈现为东西向负异常带,异常中心与凹陷中心相一致。
据地层的分布情况看,该凹陷沉降幅度为西段大、东段小。
凹陷北侧江都凸起发育较厚的象山群砂岩层,南侧边缘经钻孔揭露有三叠纪青龙组地层分布。
凹陷南侧镇江一带第四系之下广泛发育古生代、三叠纪地层及燕山期石英闪长岩岩体,据此推测,凹陷基底为三叠纪及晚古生代地层。
1.2 江都凸起江都凸起位于刘集—扬州—江都—宜陵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东段略向北东偏转。
凸起带主要由象山群及侏罗系上统火山岩、白垩纪浦口组地层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都市地质概况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东侧。
地处东经119°27′03″—119°54′23″,北纬32°17′51″—32°48′00″。
东接泰州市,南临长江,西邻扬州市,北连高邮市。
全市南北长55.75公里,东西宽42.76公里,面积1132.54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一、地形地貌(1)地形特征江都市地形地貌为江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中部较高、南北两侧较低。
以新通扬运河为界,南北不尽相同。
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岸,高沙平原,地面高程4.5—6.5米,南境沿长江一带为圩区,地面高程2.2—4米。
北部地处古泻湖堆积平原沼泽洼地的里下河地区,地势较低洼,地面高程1.8—3.5米。
(2)地貌成因类型①地貌成因类型—堆积地貌。
②地貌类型—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三角洲高沙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与洲地。
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浅洼平原、微斜水网平原。
③组成物时代—第四系全新统(Q4)④地貌形态特征: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所带泥沙堆积而成。
地势宽阔平坦,微向下游倾斜。
其中高沙平原以粘性土为主,亚砂土、粉砂次之,地面高程5—8米。
局部地区夹有泥炭。
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退却和人为改造而成,地势平坦,芦苇丛生,水系发育,湖沼密布,岩相变化复杂,组成物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富含植物根茎。
二、地层本市范围内钻井已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寒武系、奥陶系。
(一)新生界1、第四系(Q)全新统如东组(Q4)岩性:早期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含海相化石,属河口相,气候湿凉略干;中期以黑色粉细砂为主,含丰富海相化石,为浅海相,气候湿热—温和。
晚期: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粉砂,有孔虫化石丰富,气候温暖,本组厚度10—60米。
江都全新统地层:以粘土为主,亚粘土、粉砂次之,属三角洲平原相,厚5—10米。
上更新统(Q3)可划分为二个组4个层段,为海陆交互相,岩性分为二大沉积旋回。
昆山组(Q 13 ):下部灰、灰黄色含砾粗砂细砂;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含有腐植质及螺壳、贝壳化石。
孢粉组合:枫香、麻栎、青刚栎、水龙骨,反映暖湿气候。
含毕克卷转虫、奈良小上口虫等,为河口微体化石群,属本区第三次海侵,范围广泛。
鬲湖组(Q 2 3 ):下段以青灰、灰绿色、灰黄色亚粘土为主,属陆相;中段以灰、深灰、灰黄粉砂、淤质亚粘土为主,属海相沉积;上段灰黄、青灰、深绿色亚粘土,属陆相。
本组相当大理冰期沉积,气候呈冷—暖—冷变化。
本统顶板埋深10—60米,厚度15—70米。
江都上更新统地层:Q 13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砂层向西北解逐渐尖灭,为长江古河床边缘相,顶板30—40米,厚20—40米。
Q 2 3 以粘性土为主,顶板5—19米,厚17—35米,为河漫滩相。
中更新统启东组(Q2)本组可分为两个沉积亚旋回:下段(Q12 ):岩性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灰黄色细砂、中砂、含砾中砂;上部为灰、灰绿色亚粘土含铁锰及钙结核。
孢粉组合:麻栎、青刚栎、榆、槐叶蕨,为温暖湿润气候环境。
上段(Q22 ):岩性下部灰色、灰白色细砂、粉砂,偶夹含砾中粗砂;上部为青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棕黄色亚粘土,含铁锰结核。
孢粉组合:松、柏、含有云杉、冷杉,反映针叶林—草源植被,气候凉干。
江都地区中更新统地层:下段(Q12 )岩性以细砂、中粗砂为主,顶板80—90米,厚20—25米。
上段(Q22 )以粘性土为主,顶板一般50—70米,局部77米。
本组地层为长江古河床相和漫滩相。
下更新统海门组(Q1)为第Ⅰ沉积旋回,自下而上由粗—细变化,可划分为三个亚旋回。
(1)下段(Q11 ):底部为灰白色、灰绿色含砾中粗砂;中部灰色、灰黄色粉细砂;顶部灰黄夹青灰色亚粘土,含铁锰结构及钙质斑块。
为河床—河漫滩相。
孢粉组合:云杉、松、菊科、禾本科,反映针叶林草植被环境,气候寒冷。
(2)中段(Q21 ):以砂性土为主,下部灰黄色粗砂砾石,中部灰黄、灰白色细砂为主,上部薄层粉砂。
为河床—河口相。
孢粉组合:栗、栎、枫香、水龙风、水蕨,反映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
(3)上段(Q31 ):以粘性土为主。
岩性棕黄色、灰绿色亚粘土、粘土,为河漫滩相。
孢粉组合:松、冷杉、云杉、桦,反映冷湿气候。
下更新统顶板埋深120—220米,厚度30—100米。
在河口地区中段(Q21 )地层中已发现有孔虫,显示第四纪最早一次海侵已抵达三角洲河口。
江都地处三角洲顶端,第四纪沉积以陆相为主,受海水入侵较少,海相地层不发育。
第四系沉积以单旋、单韵律结构为特征。
下段(Q11 )和中段(Q31 )合为一个韵律。
岩性以细砂、中细砂为主。
顶板埋深120—150米,厚15—25米。
上段以亚粘土为主,顶板埋深110—130米,厚10—25米,沉积相为长江古河床相和河漫滩相。
2、上第三系(N)上新统盐城组上段(N2y):岩性为土黄、浅灰绿、浅棕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层与浅土黄、灰绿、灰白、杂色砂砾层。
局部灰绿色细砂层,粘土质粉砂层呈块状等厚互层。
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中粗砂岩组成1—2个韵律层。
顶板埋深133.0—558.5米,视厚度173.0—363.5米。
中新统盐城组下段(N1y):自下而上由粗—细变化,可划分为不完整的沉积旋回。
上部紫色、浅棕色软泥岩,夹灰色灰质粉砂岩;中部灰白色砂砾岩夹浅棕色泥岩;下部为一层灰白色灰质中砂岩。
视厚度63.5—698.0米。
3、下第三系(E)渐新统(E3)三垛组(E3s)上段:棕红色软泥岩,粉砂质泥岩软泥岩夹浅棕、灰棕色粉细砂岩,灰绿、浅棕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粉砂岩,紫灰色砾岩,灰棕、浅棕色泥质粉砂岩,软泥岩不等厚互层。
产化石:美星介。
视厚度0—755.5米。
下段: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灰绿、浅棕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含砾粉砂岩;中下部有褐灰、黑色玄武岩;底部为灰绿色砂砾岩、含砾中砂岩夹棕色泥岩。
视厚度0—670.5米。
戴南组(E3d):上段:暗咖啡、棕红、浅棕、灰白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含砾砂岩,夹泥灰岩、含硬石膏。
视厚度为0—365.0米。
下段:褐、暗棕红、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白、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夹泥岩,泥灰岩;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砂岩,砂砾岩。
视厚度0—296.0米。
始新统(E2)阜宁组(E2f)四段(E42 f ):灰、深灰、绿灰、深褐、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间夹页岩、泥质灰岩、泥灰岩、鲕状灰岩。
视厚度0—522.0米。
三段(E32 f ):灰黑、浅灰白、棕灰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砾岩。
视厚度0—249.0米。
二段(E22 f ):灰黑、灰黄、浅绿灰、灰白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粉砂岩夹鲕灰岩,隐晶质灰岩。
视厚度0—262.0米。
一段(E12 f ):棕红、红棕色泥岩与浅棕、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底部泥岩、红砂岩、砂砾岩。
视厚度0—917.0米。
古新统(E1)泰州组(E1t):视厚度0—299.0米上段:棕褐、棕红、浅绿灰、灰黑色泥岩,含钙质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细砂岩。
下段:棕红、褐红、紫红色中厚层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灰白、暗红色泥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细砾中粗砂岩,底部为细砾岩、砾岩。
(二)中生界1、白垩系(K)上统(K2)赤山组(K2C):视厚度0—370.0米。
红棕、紫红、砖红色,铁泥、钙质细、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或粉细砂岩与浅灰绿、深灰色泥岩互层,局部夹粉砂质泥岩,砂质灰岩,薄层白云岩,含砾中粗砂岩,砂砾岩,含石膏。
浦口组(K2p):视厚度0—425.0米。
上部:灰紫、紫红色中厚层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下含细砾。
下部:紫红色石灰质角砾岩夹薄层或透镜状钙质粉砂岩和灰、深灰色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相变为灰紫、灰色砾岩与紫红色细砂岩互层。
2、侏罗系(J)上统(J3)紫灰、灰褐色粗面岩,粗安岩,沉凝灰岩,黄安岩,安山岩,流纹岩,玄武粗安岩,凝灰质含砾砂岩,集块角砾岩。
视厚度0—830.08米。
中下统(J1-2 xn)上段(21 -2xn ):紫红、灰紫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恶化岩屑、砂质泥岩、火山碎屑岩。
视厚度0—353.0米。
下段(J11 -2xn):棕黄、灰黄色、灰褐色粉细砂岩。
灰—灰黑色、深灰色砂质页岩,灰质页岩。
见五层煤,含黄铁矿结核和植物化石。
视厚度0—353.15米。
(三)古生界寒武—奥陶系(∈—O):深灰、灰色厚层块状粗粉晶、细粉晶白云岩,厚层块状灰岩、硅质岩、硅化灰岩。
视厚度0—392.28米。
三、地质构造(一)构造格局江都市地质构造是叠置在经过印支—燕山运动强烈改造后的下扬子准地台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大型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陆上部分南部。
江都市跨越四个次级构造单元。
北部为高邮凹陷;中部为江都隆起;东部为溱潼凹陷;南部为泰州凸起延伸部分。
经历过三次发展阶段,好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震旦纪—晚三叠纪的地台阶段;侏罗—白垩纪—第四系的盆地发展阶段。
按区域地层区划,江都市属扬子地层相区。
构造格局呈现网状和箕状断陷特征。
(二)构造运动本市新生代以来共经过过八次构造运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6500万年前的仪征运动;5100万年前的吴堡运动;2300万年前的三垛运动。
几次构造运动均受郯庐断烈的右旋活动水平拉张力所控制。
以升降地断为主,伴有轻微的褶皱。
并控制形成—发展—稳定的全过程。
(三)断裂运动断裂活动控制着本区隆起(凸起)凹陷的形成与发展,控制着一级构造断裂的形成和地层分布。
区内主要断裂有:1、邵伯—小纪大断裂带:由数条高角度犁式正断层组成一条北东走向大断裂带延伸50公里,它是江都隆起—吴堡凸起与高邮凹陷的分界。
南东盘上升,北西盘下降,断距1000—2000米。
上升盘的江都隆起—吴堡凸起下第三系地层大都遭受剥蚀。
下降盘的高邮凹陷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
厚度大,发育全,较稳定。
2、砖桥—宜陵断裂:位于江都城南—砖桥—宜陵一带。
走向呈北东东—南西西,断距500—1000米。
本市内延伸长20公里。
上升盘遭受剥蚀,侏罗系地层埋藏最浅。
下降盘则沉积了白垩系—第三系地层。
3、丁沟—吴桥断裂:位于江都隆起与溱潼凹陷之间。
西盘上升,东盘下降,断距300—800米,断裂走向北北西—南南东。
切割了北东向大断裂带。
四、岩浆岩本区仅在钻井中见,其岩石类型有:1、喷发岩玄武岩:绿灰色、黑色、杏仁状粗玄结构。
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三垛组下段地层中。
分布井段长、厚度大、颜色杂、斑晶由橄榄石组成。
2、火山熔岩中性火山熔岩和中—碱—酸性火山熔岩,其时代属侏罗世陆相火山喷发产物。
由灰黑色安山岩、暗紫色粗面岩、灰黄色粗安岩、沉凝灰岩、黄安岩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