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
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
正文:
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
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
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
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2.1 道路基本信息
面积
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
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
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
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
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
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
*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
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
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
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
2.1.1 出行生成
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
n ,2,1,,, • • i A A FA P P FP i
i
i i i
i i i
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
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
—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
—规划年人口规模
2.1.2 出行分布
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
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在给定现状分布量的基础上,假定未来分布量与现状分布量具有相同的分布形式,通过计算增长洗漱来预测未来分布量。
首先令计算次数k=0。
其次,计算校园各条道路第0次发生增长率,吸引增长率,如下式:
;,00
00j
j aj i i pi
A A F P P F
其中:
0pi
F 指的是i 条道路第0次发生增长率
0aj
F 指的是第j 条道路第0次吸引增长率
再次,设),(aj gi F F f 为增长函数,计算第(k+1)次预测值,如下式:
),(1
k aj
k pi k ij k ij
F F f q q
由于),(aj gi F F f 的函数种类不同,这边我们采用最简单的常增长系数法,ij q 的增长仅与i 区的发生量(或吸引量)的增长率有关 2.1.3 方式划分
采用非集计模型是以个体的出行为统计单元,针对出行个体的决策直接建模,然后对所有出行决策进行归纳总结。在应用数据方面,非集计模型比集计模型更能对数据充分利用,因此在确保某一个精度前提下,非集计模型仅需数量相对较小的样本量即可。非集计模型中的效用函数包含了出行决策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出行者决策基础的因素,其形式一般如下:
nj nj nj V U
其中
nj
U 指的是个人n 关于选择枝j 的效用 nj
V 指的是能观测到的因素构成的效用确定性
nj
指的是不能观测到的因素构成的效用随机项
我们最常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多项Logit 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i
jt it
C j V V it e
e P 1
2.1.4 交通分配
1)机动车分配
按是否遵循Wardrop 原理,机动车分配可分为非平衡分配和平衡分配两种类型,其中非平衡分配根据是否单一以及是否受路段容量的限制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分配方法如图:
2)非机动车分配
在校园内的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进行自行车出行方式交通分配。
2.2做出交通预测
根据已有数据和上述发方法对2015年校园高峰期时的交通量做出预测
3南林道路体系布局规划
3.1规划原则
3.1.1便捷性原则
机动车道沿外环行驶,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
3.1.2舒适性原则
道路与环境相结合,尤其是校区主轴一由东向西的树人路与由西北向东南的和谐路,尺度放大,形成宽广的景观大道
3.1.3安全性原则
中心教学区按照人车分离方式,充分注意使用安全
3.2道路网规划
3.2.1内部道路网布局结构
内部道路网布局结构。道路网络的总体布局呈方格网型, 在新校
区东则局部呈环形放射性路网。从区域规划路网结构出发, 道路主骨架由内外环组成, 再通过丰富的联系道路将内外环与校区出人口紧密联系起来。校区道路网较为密集, 区域对外交通主要利用外环路与对外联系主要通道来解决, 区域内部的内环路与联系道路用以解决内部进出交通需求。因此, 道路功能定位应以校区内部交通需求和道路区位等情况为依据, 并且与交通组织规划相结合。
3.2.2道路网功能
综合上述区域总体交通需求分析及区域路网分布, 将校区道路网分为景观路、外环路、内环路、内部联系道路和步行带5个层次。明确校区路网的各条道路的功能及其在校区内部所担当的不同交通作用, 具体定位情况如下:
1)景观路:由西大门、南门进入的2条断面分别为25m、10m的道路,树人路与水杉路,都直通地球仪雕塑绿地, 以景观、绿化为主要功能。
2)外环路机动:机动车快速通道, 例如通往北二门玄武大道的和谐路,强化机动车功能, 弱化慢行交通功能, 但是部分靠近生活教学区路段,比如教五楼前方,还应严格限速。
3)内环路:优化现有的求知路与创新路组成的内环路,联络各个教学楼各系馆, 机动车功能及慢行交通功能兼顾, 特殊路段应以慢行交通优先
4)联系道路:拓展现有水杉路,园丁路,联系内外环道路及各小区, 保证出行者出行的可达性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