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合集下载

2018年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答案

2018年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答案

第一节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1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系统性质,这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客观依据。

B、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判断题】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成绩:100.0分1【多选题】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A、费孝通B、潘光旦C、陈达D、吴文藻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2【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4【多选题】下有关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不正确的是()A、教会学校对中国设立社会学系贡献巨大。

B、费孝通写《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提议将社会学系的任务明确定位为培养“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所需干部“。

C、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仅存的两个社会学系是北大社会学系和清华社会学系。

涂尔干的社会学

涂尔干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山东建筑大学
古典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分工论
该书论述了:社会在从未分化的、简单的形式进化 到复杂和分化的形式过程中,社会团结基础的转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一群个人,怎样才能组成一个社会? 或者说:社会团结和整合靠什么达到?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一、基本概念
法律是道德的实体化,是社会维持团结的一种努力。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结论:传统社会,劳动分工缺乏,个体间高度相似。 社会成员依附于血缘单位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思想 和行为受集体意识的约束,进而形成社会的向心力 和团结。 每个个体像无机物分子之间的联系一样,故称为机 械团结。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但在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的过程中,会有劳
动分工偏离‚正常‛形态的可能,从而造成社会失序 和社会危机。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一)失范的劳动分工 ‚现代经济生活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 ‚如果我们想用更精确的词汇来说明我们目前对雇主 与白领工人、工厂工人和老板,相互竞争的企业主,企业 主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关系的看法,那么最后得到的一定是 个笼统的答案!总之,普遍的看法总是含糊的,譬如有人 说,每个雇佣工人都应该忠于和信奉雇主,或者每个雇主 都不应该擅用自己的经济特权,有人公开谴责那些明目张 胆和没有公正的经济竞争,以及对消费者肆无忌惮的巧取 豪夺------所有这些感受都不带法律性质的------道德也是那 样含糊不清,反复无常,根本形成不了任何纪律。因此, 集体生活的整个领域绝大部分都超出了任何规范的调节作 用‛
山东建筑大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古典社会学三大传统:人文主义、实证主义、批判主义2.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即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

3.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即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

4.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实证主义口号)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其思想局限:社会哲学、唯心倾向、乌托邦、保守5.孔德认为人类智力(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虚构阶段(神学)、抽象阶段(形而上学)、实证阶段(科学)6.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之处:●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是第一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

7.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紧张)和工业社会(和平)两种类型。

8.滕尼斯1887年《公社与社会》一书成为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认为人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完全非理性),其体系分为一般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公社和社会、社会价值、规范、本质等),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9.齐美尔形式社会学: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

形式有:统治、服从、竞争、合作、党派、分工等,小群体(互相依赖,保持个性),大群体(制度和法律,压制个性),个人与社会(矛盾)双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但与社会对立,因为制度和理性化压抑个性。

10.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的看法:冲突普遍存在,有积极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安全阀机制)11.迪尔凯姆著作《自杀论》,提出了社会支持概念,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确立社会研究方法的准则:理论命题——理论假设——经验检验的研究步骤,价值中立的原则,解释社会事实拒绝还原论,不把社会事实的起因和功能混为一谈,批判目的论,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共变法与控制比较法12.涂尔干(法)社会团结: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西方社会学理论一、单选题: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组织D.社会事实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B.生物学C.几何学D.动力学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二、填空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绪论

绪论


一、社会学理论的兴起 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社会学理论的构成
四、社会学理论:阅读、理解、批判

1、“社会”的发现: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2、“科学”研究:从社会思想到社会科学

3、“理论”:从借鉴类比到学科视角

1、古典社会学理论传统 :欧洲
三大理论传统:实证社会学(社会事实,科学方法,强价值中立), 理解社 会学(社会行动,同情理解,弱价值中立), 批判社会学(事实分析,价值 或道德批判、行动取向)
11、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 R 12、刘易斯• 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3、马格丽特•波洛玛:《当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1989。 14、约翰逊:《社会学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5、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R 16、乔纳森•特纳:华夏出版社新译本《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 2001。 R 17、乔治•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 18、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华夏出 版社2000。《世纪末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9、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20、帕特里克•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2、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 想述评》,中华书局 2006。









按照现实维度(主观/客观)和说明维度(个体论/整 体论)的交互关联,分为四种理论进路: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主观/个体论 eg 符号 互动论 现象学社会学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客观/个体论 eg 理性 选择理论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主观/整体论 eg 功能 主义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客观/整体论 eg 批判 理论

社会学名家名录

社会学名家名录

社会学名家名录(2010.4.28)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丢)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孔德(1798~1857)Comte,Auguste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1857 年9月5日卒于巴黎。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

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

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它两位是马克思及韦伯),主要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组织理论之父德国1864-1920 与法约尔泰勒并称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韦伯是一位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关行政组织的观点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考察了组织的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对后世的管理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有重大影响,因而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社会学家。

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理论一、孔德1、孔德(1798-1857)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创立者,人称“社会学之父"著《实证哲学教程》(5卷),初步完成其实证哲学体系的奠基工作(第3卷中称为“社会物理学",第4卷首次提到“社会学”一词)著《实证政治体系》(4卷),第2卷研究“社会静力学”,第3卷研究“社会动力学”2、生平1814年,考入由“国民公会”创办的巴黎综合工艺学校(相信科学将取代宗教建构新秩序)1817—24年,做圣西门的秘书1819—1824年,实证哲学的思想萌芽:需要一种以新建的精神权力为基础的统一的社会秩序。

824年,《实证政治体系》第一卷第一部发表(圣西门《企业家入门》第三部)圣西门强调企业家和银行家要首先起来改革;孔德强调要将理论工作放在改革活动之上1826年,只举办3次私人讲座。

精神失常1830—1842年,撰写《实证哲学教程》1837年,任理工学校的校外主考人1841年,失去主考人职务。

与克洛蒂尔德热恋几个月鼓吹感情高于理性和智慧,强调博爱是解决一切时代纠纷的良药1844年,创建“实证主义协会”,训言是“秩序"与“进步"1851—1854年,出版《实证政治体系》3、学术背景进步的传统杜尔哥1)深信进步的必然性2)人的知识遗产总是不断扩大、永无止境3)科学的发展及人类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1)进化在未来将走向无限完美2)教育造就科学家,从而加速进步3)人们将抛弃迷信、宗教,全部进化成自由的和理性的公民秩序的传统(迈斯特尔)孔德对混乱的秩序恐惧,渴望秩序1)反对个人主义和天赋权利观念2)强调社会是有机体,不可能建立在个人天赋权利上3)社会是由道德一致性结合起来,由合法权威支撑4)没有将个人追求纳入其中的群体,就没有社会5)不同秩序相互和谐时,社会才是健康的6)认为大革命是灾难,社会秩序存在于经过精心调整的平衡之中7)秩序、等级制、道德社会、精神权力、群体优于个人自由主义传统1)分工的工业形式带来了社会合作形式2)分工限制了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斯密提出的问题:在劳动分工的同时,社会如何能够被整合在一起—-这也是孔德、涂尔干关心的问题)3)企业家能创造性地协调劳工和资本,从而指导新的工业体系,创造美好社会(巴蒂斯特·萨伊—-亚当·斯密的法国信徒)圣西门的影响1) 科学的发展有一个序列,从简单到复杂2)关于人的完全实证的科学即将出现3)道德、政治、哲学、宗教将成为实证科学4)强调工业家在管理社会世俗事务中的决定性作用5)强调社会工程和社会计划,排除无政府状态6)强调等级制的必要性,强调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权力4、研究方法社会学要解释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规律观察法:“一个社会事实只有用一种预备性理论同某一其他社会事实联系起来才具有科学意义"实验法:“只要现象的正常进程显然受到干扰,就可以进行实验”比较法:对不同区域人类社会不同共存状态进行比较,可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法:贯穿于人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比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5、学说三阶段法则(知识的发展)神学形式:用万物有灵论、灵魂或上帝来解释事物形而上学形式:用抽象的哲学思考来解释事物实证形式: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比较基础之上的对于事物的科学解释科学发展序列: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6、主要学术思想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即孔德的“科学哲学”所谓“科学”,在此指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认为在人的主观经验之外是否存在客观真理问题,不在实证哲学之列实证主义宗教--“人道宗教”1)1844年,组织“人道宗教”教派,自任教主2)通过其工业化秩序体系宣扬普遍的爱与和谐3)设想人类将进步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4)理想是通过应用实证主义而仁慈地统治世界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三大部分: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动力学(变迁)&社会静力学(秩序)社会有机体论:孔德建立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出发点“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分之于整体都有一定的功能社会有机体可分解为家庭、阶级或种族、城市或社区1)家庭:社会的真正元素,社会的“细胞"2)阶级或种族:社会的组织3)城市或社区:社会的器官社会有机体的纽带是语言、宗教和分工等社会现象社会秩序论:支配社会的原则:不能孤立地理解事实.如果要理解部分的功能,就必须先掌握整体这一原则构成了孔德的社会静力学1)对社会秩序及其变动规律的关注是孔德创立社会学的基本动因。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是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冲突论。

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社会的运作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

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社会制度、组织和角色来揭示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2.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它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和符号交流来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来了解个体的经验、意义和交互过程。

3. 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

它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并探讨社会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动力。

社会冲突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来揭示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2018年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答案

2018年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答案

第一节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1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系统性质,这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客观依据。

B、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判断题】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成绩:100.0分1【多选题】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A、费孝通B、潘光旦C、陈达D、吴文藻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2【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4【多选题】下有关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不正确的是()A、教会学校对中国设立社会学系贡献巨大。

B、费孝通写《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提议将社会学系的任务明确定位为培养“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所需干部“。

C、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仅存的两个社会学系是北大社会学系和清华社会学系。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第三讲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社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 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 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 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 断裂。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自杀论》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 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 算作自杀。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 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 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 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 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 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 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恢复性法律: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 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 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 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 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 弱。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经典时期人物: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理解社会学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帕累托:精英循环现代时期: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默顿:中层理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权力精英符号互动论:米德,戈夫曼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后现代时期: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现代性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福柯:话语分析,无所不在的权力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鲍曼:现代性,后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2. 2 部分人物与作品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他指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他对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既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证哲学教程》:孔德著。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群学肄言》:斯宾塞著《社会学研究》,严复将其翻译为中文。

这本书的引入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本章内容完
一、传入时期(1891-1930)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以“群学”之名开讲社会学; 1898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二、建设时期(1931-1951)
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期,包括两种倾向:其一是社会学传播与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他们注重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多研究 中国社会的著作,如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 要》、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李景汉的《中国农村问题》、 孙本文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涉及了中国人口问题、劳工 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城市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其二是西方社 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在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瞿秋白、陈翰笙等 一批共产党人和许德珩、李剑华、姜绍辰、李平心、冯和法等一 批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有梁漱溟等领导的 乡村建设运动。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
• 社会有机论 • 社会进化论
3.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年 )
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 提出了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论; • 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论”。
4.迪尔凯姆(1858—1917年)
韦伯的主要理论观点
理解社会学,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 行动” ,提出了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即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 动,传统的行动。
政治社会学,划分了三种统治权威类型,即个 人魅力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 传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
提出科层制组织形式。
论流派),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 批评,又相互补充。

民主法治图景中的马克斯·韦伯

民主法治图景中的马克斯·韦伯

w卷首语民主法治图景中的马克斯•韦伯鲁楠,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西方古典社会理论三大家之一,他的思想内容广泛,影响深远。

直到今天,包括法学在内的诸多学科,都不断在批判继承韦伯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

中国学术界对韦伯思想并不陌生,在深受马克思主义政法传统影响的国度,韦伯可谓马克思的思想镜像。

这两位思想巨匠在对现代性的病理诊断上,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预断上,都恰成对比,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自我反思的重要参照点。

韦伯出身法学,对所处时代的法律思想和实践有深切体会。

与 马克思将法律视为经济因素的从属变量不同,韦伯更多看到了法律现象的独特性。

他从理性化视角出发,综合考察了法律世界的理性化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为,形式合理性的法在现代化过程中脱颖而出。

这种法律类型在高度复杂、分化的现代社会,有效满足了稳定行为期待的功能•为理性化的经济和政治提供了重要帮助,并从理性化的生活方式中汲取能量。

但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邓肯•肯尼迪所钤楠.法学博七.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言,韦伯法律观处于古典法律思想与社会法思想的转换时期.这导致韦伯的叙述既有古典法律思想的气息,又有社会法思想的内容。

例 如,韦伯指出,最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法律类型是形式合理性法,但同时他观察到法律实质化的现象。

他认为,在“诸神之争”的现代社会,法律理应在价值选择方面保持中立,为自身发挥功能获得更大自由。

但同时,他又看到颇具自然法色彩的社会主义思潮风起云涌。

恰恰是由于他身处社会变革时期,使韦伯的法学充满了张力,以至于 这种张力成为后人为之着迷、为之争论不已的重要特点。

韦伯对法律有着精深的研究,但他并未局限于法学的狭窄天地。

社会理论的宏大视野使他能够从社会诸多元素的复杂互动当中,丰 富自己对法律现象的理解。

在韦伯看来,理性化是整个现代社会逐步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它不仅体现在法律领域,在经济、政治、科学,乃至艺术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法律的发展态势折射着整个社会的演化趋向,它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社会去言说法律。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会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涂尔干论文

涂尔干论文

浅谈涂尔干及其思想理论摘要:爱米尔·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凯姆等,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社会学年鉴》创刊人,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涂尔干的主要的思想集中于四部巨著:《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这些目前都被视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础著作。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开拓者,涂尔干一生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宗教、自杀、法律和犯罪的论文和专著,为社会学的学门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确立社会学为一门独立学科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关键词:涂尔干、思想、分析爱米尔·涂尔干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社会学年鉴》创刊人,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与马克思、韦伯并称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家和三大奠基人。

1902年,他根据社会学研究的不同对象,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经济社会学、道德社会学、社会形态学、美学社会学等。

同时,他还给社会学下了定义,认为它是一门以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历程的科学。

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乱伦禁忌及其起源》、《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等。

这些目前都被视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础著作。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开拓者,涂尔干一生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宗教、自杀、法律和犯罪的论文和专著,为社会学的学门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确立社会学为一门独立学科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在社会政治的领域内,因为他相对开明的态度,被当时不是太稳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政府奉为国师,是第三共和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指导者。

他的一生不但对社会学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对于法律社会学与法学发展也都有相当可观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会称他为法律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与伯、奥地利的艾利希等齐名。

社会学理论梳理

社会学理论梳理

社会学理论梳理以下节选于去年默默重点梳理班理论课讲义。

理论学习相关书目《发现社会之旅》(柯林斯)《西方社会学史》(于海)《社会学主要思潮》(阿隆)(着重推荐一下,2020年马克思,托克维尔都考了。

古典理论需要加强理解)《社会思想名家》(科塞)《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古典社会学理论》(瑞泽尔)(适合入门,归纳总结名词和简答回答)《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吉登斯)(比较古典三大家)《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周晓虹)看完这些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再看一下《有争议的知识》(塞德曼)、《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和《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

此外《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需要看一下,至少要看前两章,至少知道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个概念是啥。

如果学有余力,一些经典的研究也可以看一下,比如《跨越边界的社区》,《人行道王国》、《继承人》等等。

前言为什么要进行理论的梳理?因为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是具有一个公认的理论传统的。

通过理论,我们可以对有关社会世界的种种内容作出总结性的概括。

但是相较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社会学的理论传统却称不上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它被分化成许多专业化了的兴趣关注点,而这些关注点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练习在一起。

具体而言,社会学的理论始终存在着一些特有的二元对立:行动和结构、物质论和观念论、个体论和整体论,理性工具论和沟通论,以及价值中立和价值相关。

由这些二元对立的方面出发,衍生出了不同的理论脉络。

而本次课的任务就是给大家勾勒出不同理论传统的路线图,给大家在复习迷宫一般的理论脉络时理出一个简明的头绪。

图表来自沃特斯的《现代社会学理论》,他在亚历山大详尽阐述的理论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得到。

这个简明的理论图示将复杂的理论体系做出了两种区分,并且将他们相互交叉,得到理论建构的四种类型。

左边的个体论和整体论是理论说明的角度,上方的主观和微观是理论构成要素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们把类看做是自 己的本质,而动物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类。 人的类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作为人的物质食粮, 包括在人的类本质之中,二是自由自觉地社会性的劳动。 “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 机能,是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 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 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相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 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 生活对于他自己来讲本来是维持的生活的手段,但是异化 劳动使得这种关系变了,生活对于他自己来讲不是维持生 活了,而是维持自己的生存。(《1844手稿》)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客体社会;理想 社会
社会——理想的中心——宗教——集体仪式——集体 生活——崇拜社会的本质
《宗教生活的基本方式》——宗教明显是社会性质的 ,宗教表现是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实在集合群 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他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者重 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
社会学第三讲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三、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理解社会学方法论(考) (二)政治社会学(考) (三)宗教社会学(考) (四)对韦伯的评价(考)
四、大综合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从商品化的角度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 1.产品商品化与劳动力商品化构成了现代社 会的关系基础 2.社会的发展动力源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及 由此产生的资本积累动力 3.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异化和阶级斗争 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表现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构建现代社会的蓝 图
(一)唯物史观
1.唯物史观的前提,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
2.社会是一个以生产力为基石的有机体,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社会变迁问题——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这个 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历史的动力不应从任 何外在于人的力量去寻找,在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
(四)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主要是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从结果的角度看劳动产品与工人的关系,劳动对象的外 化,“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但 是这种劳动的对象化丧失掉,对象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 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变现为异化、外化”。简单 的说就是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属于自己的产品,相反人们 反倒要受这些产品的奴役。劳动的过程中劳动的出卖,所获得 的补偿是工资。所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属于工人自己了,相反工 人还要通过货币在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货币。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 资本——资产阶级
土地——农民阶层(逐渐消亡的阶层)
劳动——工人阶级
阶级的定义:
首先,作为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成员的生活条件相近。 其次,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同的,有共同的一个生活环 境。如果相互之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之间存在着较 大的差别,根本就不是一个类型的,甚至有可能会造成 相互之间的敌对,自然就不能形成一个阶级。 再次,小农彼此之间并不是不联系的,彼此之间意识到 了我这个群体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意识,这 样相互之间才会有一个区域性的、全国性的的联系,形 成一定的组织。 最后,这个群体自己不仅意识到了这个群体的自己的利 益,并且能够自己代表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对 别的阶级形成一种依赖。 在此四点上形成的群体就是阶级。
(三)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
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 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 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 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 的费用,而这恰恰就 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 要的部分——自用价值。
第四,“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 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 的生产的和他的产品的关系,异己他对这些人的关系。”这种 关系在马克思的叙述中主要是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指工人与 工人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指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通过这种 异化的外在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了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 动的关系,就是资产阶级。(《1844手稿》)
第二是从生产的过程,生产的行为的角度去看的,即 劳动本质的异化,或者成为“自我异化”。劳动对工 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不再属于工人的本质,在这样 的劳动的过程中工人不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工人每天的工作不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意义, 而是每天在生产线上从事枯燥的乏味的令人崩溃的重 复的活动,使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备受折磨,在这样的 环境下,一下班工人的想法就是赶紧逃离这样的劳动 ,不是将劳动看作是自己的幸福所在,恰恰相反,这 样的劳动形式成了自己的不幸的事情。劳动成了工人 的一种折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