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变腰痛MR诊断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年 3月问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 15例 , 1 累及 2 5处腰椎终板 , 3 全部病例均有不 同程 度的临床症状 。回 顾性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 。结果 I 型改变有 9 处 ( 3 .% ) I型改变有 10处 ( 5 .% ) Ⅲ型改变有 2 1 占 87 ;I 2 占 11 , 43 处, 突出 9 7处 , 出 6处 ,cm r 结 节 6 脱 Sh ol s 8处 , 椎体滑脱 7处 , 压缩性骨折 4处 。结论
Ab ta tAi sr c : m T x lr h g ei eo a c ma ig( oe poeteman t rsn n e i gn MRI) e oma c n l ia inf a c fv r ba n —lt se — c p r r n e a d ci clsg i cn eo et rle d paeoto f n i e
摘要 : 目的
探讨腰椎 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 ( R ) M I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搜集 2 0 0 8年 3月 ~20 09 15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 中, 2 5处终板信号异 常 , Moi 分型 , 中 1例 有 3 按 dc 其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 临床局部疼痛 的原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 la d P ama e t a o r a 2 1Jn;5( ) n u ia n h r c ui lJ un l 01 a 1 1 Me c
・7 1・
腰椎 问盘退变 中椎体终板 骨软 骨炎的低场 M砒 表现
许 思祥
( 徽 省 海 军安 庆 医 院 MR 室 , 徽 安 庆 安 安 260 ) 4 0 3
w r 2 5e dpa ss n l b om l i . codn dcc t o zt n t r ee9 a e ( 8 7 ) f d p I, 2 ae e 3 n - l e i a a n r aie A cr i t Mo i a g r a o , ee w r 1 cs s 3 . % o i t e e t g ts go e i i h Mo c y 1 0 c ss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诊断PPT课件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诊断PPT课件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 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小于 其基底的宽 度。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大于 其基底的宽 度。
保守方法可缓解, 复发率较高。必 要时需微创介入 治疗。
脱出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多有明显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破裂
多需要微创介入 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为 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分型 临床症状和体征 纤维环 髓核 后纵韧带 影像表现 治疗
退变型

或有钙化
含水量减少
完整

膨出型
生理退变,可有反复腰痛, 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松弛但完整,外周 纤维环匀称超出椎 体终板边缘的正常 生理限度,
皱缩
完整
最弥漫少量向外 鼓起

突出型(纵韧带下型)
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 窄症状
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 不连接,游走
完整/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不 连接,游离到椎 管内病变的上或 下节段、椎间孔 等
需手术治疗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CT诊断和MRI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结果:CT诊断检测椎间盘积气21.60%、纤维环和髓核钙化22.84%显著高于MRI诊断2.47%、1.23%,而椎间盘突出43.21%、硬膜囊分界清晰中度20.37%、硬膜囊分界清晰重度8.02%显著低于MRI诊断54.32%、35.80%、17.28%,P<0.05。

结论:针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CT和MRI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应联合应用确保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CT;MRI腰椎作为人体运动系统枢纽,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出现老化或损伤症状,伴随严重的不良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为确保尽早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需注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确保治疗的有效性[2]。

为此,本次研究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自愿接受CT和MRI诊断。

对照组男患者35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39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92±3.46)岁,病程10d至8年,平均病程(5.16±0.76)年,伴随腰椎旁压痛患者45例,下肢放射痛患者20例,下肢麻木感患者18例,间歇性跛行患者2例。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1.2.1 CT诊断:选择 SIEMENS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机进行诊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抬高,促使腰椎生理弧度与创面平行,采取椎间隙与相邻椎体终板轴位扫描,层厚3mm,层距3mm,从T3至S1进行横断面扫描,角度与椎间隙平行。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的疾病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患有腰椎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大家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吗,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只不过有轻有重,有的人没有政治,有的人就比较严重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 1 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 DDD )是一种自然的衰老过程。

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也渐渐失去了柔韧性,弹性和减震的功能。

包绕椎间盘的韧带(叫纤维环)会变得脆弱和很容易被撕裂。

同时,椎间盘中央的凝胶状的柔软部分(叫髓核)开始失去水分萎缩。

这一系列的椎间盘损伤产生了骨刺,支持脊柱的韧带变厚,导致退行性腰椎关节炎。

★ 2 诊断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部疼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神经根受压时,疼痛通常会放射到腿部或足部,并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

如果有神经根受压征象,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下肢无力。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首先要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腰部和下肢的检查。

医生会检查腰部的柔韧性﹑活动度和其它可能提示有神经根受压的征象。

通常需要检查肌肉的强度和反射活动来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

你通常需要填一张表格,说明何时在什么部位出现了疼痛﹑麻木﹑刺痛和无力症状。

如果病人因腰部疼痛而就诊,常规的 X 线检查是必要的。

如果存在椎间盘退行性变,X线就会显示椎间隙变狭,这就表示有椎间盘萎缩或破裂。

骨质增生多发生在椎体和小关节的边缘。

X线可以显示出这种叫骨赘的增生物。

椎间盘破裂和骨赘的形成导致容纳神经根的空间变小。

神经根通过叫做神经孔的骨性通道穿出椎管,这些通道特别容易发生狭窄。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们会通过MRI或CT来帮助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MRI能很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的位置。

CT通常被用来显示脊柱的骨骼解剖结构,所以能显示神经根在神经孔和椎管内剩余空间。

现在大家对于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应该有一些了解了吧,这样的病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如果出现了病变也不要着急,积极的去治疗很重要。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精品PPT课件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精品PPT课件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 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 导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血管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腰痛是指在人体的腰部或下背部出现的疼痛感。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速,腰痛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是人体腰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椎骨之间,具有缓冲吸震的作用。

当腰椎间盘受到损伤或退变时,会引起慢性腰痛。

目前,腰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是,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寻找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腰痛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精度、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

与传统的X线、CT等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信息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RI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2)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3)观察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诊断精确度;(4)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2)病例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腰部疼痛患者,对其进行MRI功能成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的诊断精确度。

(3)随访疗效评价:对参加本研究的腰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评价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诊断精确度,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病变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腰椎间盘病变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CT表现:
1、直接征象: a:椎间盘向周围呈局限性膨隆,致椎间盘外缘曲线的连续
性中断,膨隆处密度与相应椎间盘密度一致,形态不一,边 缘规则或不规则;
b:突出的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 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
c: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 2、间接征象:
a:硬膜囊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
2021/8/31
许莫氏(Schmorl)结节
2021/8/31
关于椎间盘突出的分类
•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比较常用的 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 (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 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 ISSLS)分类等。
(2)、椎管的形态:
在横断面上,各段椎管的形态和大小不完全相同。
腰段椎管形态各异,第1、2腰椎管的横断面多呈圆形 或卵圆形,其横径大于或等于前后径;第3、4腰椎 管的横断面多呈三角形,其横径大于前后径;第5 腰椎管呈三叶形。CT测量前后径正常值为:1525mm。
(2)、侧隐窝:位于椎管的外侧部,是椎管最狭窄的 部分,L5\S1处最明显。侧隐窝的前壁是椎体的 后外侧部,后壁为上关节突和黄韧带,外侧壁是 椎弓根内面,向下外延续于椎间孔,内有腰神经 根通过,也是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
•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 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Spengler分类 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确诊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实施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

结果MRI 诊断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狭窄、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高于CT诊断,其中中度与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而CT诊断在椎间盘积气率、纤维环和髓核钙化率方面显著高于MRI诊断(P<0.05)。

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取CT诊断与MRI诊断均有较好效果,但二者均有优劣,临床诊断建议结合二者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诊治提供更高的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DDD). Methods 50 DDD patients with complete clinical data and signed informed consent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diagnosis by CT and MRI,an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erformance of MRI was better than CT in diagnosis of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teno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and definition of dural sac in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In moderate and severe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the definition of dural sac by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P<0.05). The performance of 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RI in detection of pneumatosis rate of intervertebral disc,fibrous rings,and calcific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P<0.05). Conclusion Both CT and MRI have favorable effects in diagnosis of DDD,and each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linical practice,it is recommended to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 and provided higher diagnostic value.[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CT;MRI;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teno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腰椎属于人体运动系统枢纽,长期承担人体大部分重量的任务,故而极易出现老化或损伤现象[1-4]。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腰椎退行性变中 的应用
磁共振影像技术原理
01
磁共振影像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 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共振,通过 接收和分析这些共振信号,生成 图像以供诊断。
02
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多平 面成像和无辐射等优点,能够清 晰显示腰椎退行性变的病理变化。
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腰椎退行性变中的应用价值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腰椎退行 性变可分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黄韧带退 行性变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遗传、职业、生活习惯、外伤等是腰椎退行性变的常见病因。
病理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加上长期反复承受压力、磨损 等,导致腰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引发腰椎退行性变。
坚持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预防腰椎退行性变。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腰椎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 干预腰椎退行性变。
定期复查与随访建议
定期复 查
在腰椎退行性变腰痛治疗过程中,应 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
随访建议
在治疗结束后,仍需关注腰部状况,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凉爽,饮食宜清淡。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 食、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增
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药调理与针灸治疗
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例如,对于肾虚腰痛的 患者,可选用补肾壮腰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气滞血瘀腰痛的患者,可选用活血 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合理使用腰围
在必要情况下,合理使用腰围可减轻腰部负 担。
腰部保暖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加重腰痛症 状。

41.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路径

41.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路径

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路径一、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病变(ICD-10:M48. 903)行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L病史:腰痛,无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腰椎活动可受限,局部可有压痛、叩击痛,无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等表现,无明显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48. 903腰椎退行性病变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3) ESR、CRP;(4)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5)腰椎正侧位片、MRI o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腰椎伸屈侧位片,腰椎CT;(2)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及治疗。

(1)非解体类消炎止痛药。

(2)肌松药。

(3)营养神经药物。

(4)弱阿片类药物;(5)物理治疗、针灸治疗。

(6)腰围保护、腰背肌锻炼、改变生活方式的宣教。

(7)小关节封闭、局部封闭等。

(八)出院标准。

L腰背痛明显好转。

2.或者患者综合治疗满1疗程。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L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可能。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腰椎退行性变的MR成像进展

腰椎退行性变的MR成像进展

・324・腰椎退行性变的MR成像进展侯昌龙综述庄文权杨建勇审校・综述・【摘要】腰椎退行性变的病理改变与Mm成像密切相关,MRI对腰椎退行性变的诊断尤其早期诊断优势明显,准确与早期诊断对治疗手段的选择意义重大。

现就当前关于腰椎问盘退行性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磁共振成像;病理学【doi:lo.3969/j.issn.1005-8001.2009.06.022】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包括其形态结构的破坏和细胞介导炎症反应致椎间盘成分的病理改变。

磁共振成像可以为腰椎退行性变提供准确的形态学信息并为选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尤其是早期诊断对及时治疗意义重大。

一、腰椎退行性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准确描述有助于对其病因的理解。

Milettelll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形态学改变概括为:椎间盘实质内或表面的脱水、纤维变性:椎间隙的狭窄;纤维环的弥漫性的膨出、广泛的纤维环裂纹和撕裂、纤维环粘液样变性;终板的损伤、硬化和椎体关节突骨赘的形成。

随着退行性变和老化的发生。

Ⅱ型胶原在纤维环中明显增加,髓核和纤维环两者水分丢失使椎间盘总的水分丢失约70%,因而椎间盘的流体力学性能逐渐丧失。

蛋白聚糖也是椎间盘重要成分,其大部分化学结构在退行性变中发生变化导致髓核的水合能力下降。

而椎间盘内的硫酸角蛋白对硫酸软骨素的比例增加,以及两者同胶原的结合的松弛,都会引起椎间盘抗牵拉强度的减小。

纤维环退行性变包括纤维环从其椎体附着部位撕脱、放射状的纤维的断裂。

或者同心圆状纤维之间的裂隙样损伤:但外伤造成的纤维撕裂不在上述的病变范围内。

退行性变椎间盘进行性的纤维化和结构杂乱.最终表现为纤维软骨、髓核和纤维环间难以辨别的结构特征。

在T2加权像上,退行性变椎间盘的中央信号强度明显减低。

在各年龄段的尸体脊柱的研究中发现,椎间盘T2信号的强度与盘内的蛋白聚糖浓度及分布区域更相关、而不是与水含量相关,即可能是蛋白聚糖的活性状态决定椎间盘信号的强度高低嘲。

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诊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唐光健概述Introduction椎间盘退变开始于20岁,36% 20到40岁的人群MR可见有椎间盘的退变。

其病理改变包括髓核脱水、胶元纤维á, 弹性â,高度â,冲击吸收能力â;纤维环承重á, 膨出进入椎管; 纤维环变脆, 裂纹, 与髓核分界不清, 髓核碎片侵入纤维环.导致纤维环撕裂, 髓核物质移向椎管或椎间孔。

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部分包括髓核, 纤维环, 部分软骨终板组织。

根据成份,又将突出分为:软突-退变的间盘物质通过撕裂的纤维环硬突-软突部分或全部吸收转化成为附着于椎体的纤维性结节, 可钙化椎间盘突出Protrusion?影像检查方法:平片, 体层¾筛选价值, 除外其他椎管狭窄原因。

阳性表现包括椎间隙窄(退变可无突出), 真空间盘,骨赘;椎间隙后部增宽的表现有特异性, 但不常见。

椎管造影¾微创性, 观察全面,可显示神经根病变, 硬膜囊梗阻, 静脉丛曲张CT与CTM ¾优于造影MRI ¾可显示后纵韧带, 脊髓病变。

T1WI, T2WI, 梯度回波, 心电门控技术椎间盘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优点缺点脊髓造影显示硬膜囊, 脊髓, 神经根全貌显示间盘突出与神经根病变好可动态观察(屈, 伸位) 侵害性,潜在造影剂副反应不能显示硬膜外间隙与神节, 梗阻以上不能显示CT 无创, 不需造影剂, 显示突出的位置, 大小, 移行好, 骨软组织对比好, 可观察相邻病变, 可测量, MPR观察不能动态观察, 硬膜囊内容显示差, 硬化伪影干扰(肩)CTM 造影剂量少, 显示硬膜囊内容好梗阻硬膜囊敏感度高腰穿, 须临床或造影病变定位, 硬化伪影MRI 无创, 无放射, 多切面观察, 不需造影剂, 对比好, 直接观察脊髓内改变与间盘退变空间分辨率仍低于CT, 骨赘与马尾神经显示不如CTM磁场禁忌正常影像表现Imaging Findings of Normal Disks平片:顺列, 正常生理曲度, 椎间隙自上至下逐渐增宽(L5-S1除外),CT:间盘密度均匀, CT值70±30HU, 不能分辨髓核与纤维环, 外缘不超过相临椎体外缘2-3mm;硬膜外脂肪对比好, 硬膜外静脉丛与根袖静脉丛(颈)增强好MRI:矢状切面, 质子密度WI, T2WI, <T1WI +Gd>间盘-后纵韧带` 硬膜囊神经根-CSF 对比好正常间盘长T2(髓核与内纤维环含水), 中央低信号强度线(纤维组织, 30岁以后常见) 轴位T1WI-脂肪高信号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30~45岁常见, >55岁脱出罕见. 儿童突出多大, 少见主要症状包括坐骨神经痛, 坐/站时减轻, 仰卧加重. 直腿抬高(+),可有诱因按病理改变可分为(影像依外形判断):膨出-椎间盘径线增大, 髓核保持原位突出-椎间盘限局性膨隆, 纤维环保持完整, 髓核移位脱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间盘(髓核)物质疝出按突出位置又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外侧型与前突腰间盘膨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Bulging平片-常阴性, 可有椎间隙变窄(间盘变性)脊髓造影-椎间隙水平硬膜囊前缘压迹, 可引起硬膜囊狭窄à梗阻CT/CTM-椎间盘增宽, 后缘平滑, 弥漫性膨隆, 对称硬膜囊前缘变平硬膜外脂肪消失严重时可有椎管狭窄, 可累及椎间孔下部MRI-椎间盘高度â,T2信号减低(脱水, 胶元纤维替代纤维软骨)相邻椎体改变-椎体终板裂隙, 肉芽组织增生(长T1, 长T2)骨髓退变性脂肪化(短T1, 略长T2)终板骨硬化(T1 T2均无信号)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平片-椎间隙变窄, 可有后部增宽.髓核压迹(青年, 少见)脊髓造影-椎间隙水平硬膜囊前缘压迹, 可引起硬膜囊狭窄à梗阻, 根袖不充盈, 神经根增粗CT/CTM-间盘后缘局灶性, 弧形规则突出, 与间盘等密度-部位, 大小;硬膜囊受压/移位, 硬膜外脂肪消失神经根袖受压, 显示不清, CTM不充盈MRI-轴位与CT/CTM同, 突出部分信号不一(T2低于CSF, 高于椎间盘)矢状断面显示突出与后纵韧带, 硬膜与硬膜外间隙的关系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中央型突出相对少见, 约占5% ~ 12%,与后纵韧带较强相关临床症状依突出大小而不同,主要有-下腰痛伴间断感觉过敏, 单侧/双侧, 持续/间断交替性根痛- 轻度运动障碍影像表现:CT/CTM-椎间盘后缘中部弧形突出, 与椎间盘等密度, 硬膜囊前脂肪消失MRI-无更多发现旁中央型与椎间孔型突出多见; 约12%为椎间孔型. 发生于L3-4 ` L4-5的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占: 85%男:女约为2~3:1 老年多见, 平均发病年龄53岁。

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7月 第4卷第13期[5]王新玲,尹璐,段雅.产前筛查及无创基因测序技术在胎儿出生缺陷中的诊断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15(7):849-852.[6]薛永铭,陈怡博.无创基因检测联合单项超声软指标异常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的应用及围生结局[J].中华全科医学, 2019,26(8):1372-1374.[7]杨艳秋,雷霆宇,朱香妮,等.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查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9):1786-1788.[8]董媛,张萌,王一鹏,等.从35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探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及诊断的流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9,36(6):538-542.腰椎在人体中是最重要的支撑结构,是人体相关活动的重要枢纽,诱发人体腰椎退行性变得原因有很大,如腰椎功能异常、腰椎小关节受损等[1]。

目前对患者的诊断主要通过CT与MRI检查两种手段,为对比CT与MRI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腰椎退行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

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7.8±6.1)岁,病程11d~9年,平均病程6.5±0.7年;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2±6.3)岁,病程10d~10年,平均病程6.9±0.8年。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CT检查,CT检查采用的设备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扫描仪;具体方法如下:采取椎间隙和相邻椎体终板轴位扫描,层距、层厚都是3毫米,椎间隙保持和扫描角度平行的位置关系,在该状态下扫描3个椎间隙,L3-4和L4-5和L5-S1,且确保每个椎间隙进行5~6层扫描。

dr诊断报告腰椎退行性改变

dr诊断报告腰椎退行性改变

dr诊断报告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诊断改变报告退行性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退行性病变x线描述腰椎退行性变病例模板篇一: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康复及自我训练指导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康复及自我训练指导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随年龄增长的生理改变过程,长期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这些改变会引起腰腿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预防这种腰椎老化退变,加强腰背肌力量的锻练至关重要,出现各种症状后,合理选择康复疗法也很关键。

1 康复疗法1. 1 休息与活动休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适当的休息,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而且还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急性发作期主张严格卧床休息,直至急性症状消失。

一般严重病例以2~3 周为宜,中度者仅卧床休息数日即可。

1. 2 理疗物理疗法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手段,其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急性腰痛多用冷敷、温水浴、蜡疗等方法为宜,慢性腰痛常用超短波、微波辐射、温水浴、矿泉浴、蜡疗、泥敷等疗法。

1. 3 针灸针灸可以解经止痛、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故常用于治疗腰痛。

针法与灸法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并用。

常用穴位: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十七椎,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绝骨等。

对慢性腰痛、劳损等,灸法也有良好的效果。

1. 4 药物根据腰痛的病因,选用不同类别的有效药是治疗腰痛的一种重要措施。

常用药物:非甾类消炎药、解痉镇痛药、激素类药、免疫抑制剂、调整和改善关节润滑作用的药、补益类药物等。

1. 5 中药腰椎退行性改变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临床应辨证施治。

临床多施以祛风除湿,行痹止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补气养血,滋阴壮阳;补肝益肾,强筋健骨之法等。

2 自我训练在我国,康复机构少,专业康复师的数量和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康复需求,进行系统的、机构式的康复训练非常困难,也不现实,故提倡患者在家进行自我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篇二:腰椎退行性病变X线诊断临床意义论文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讨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致下腰痛的MRI和椎间盘造影的影像学比较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致下腰痛的MRI和椎间盘造影的影像学比较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致下腰痛的MRI和椎间盘造影的影像学比较陈建宇;梁碧玲;李赛玲;刘庆余;赵继泉【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3(007)017【摘要】目的通过腰椎间盘造影和 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评价腰椎间盘造影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32例患者 66个椎间盘进行腰间盘造影及 MRI 检查.利用 MRI与椎间盘造影的所见之异同将各期病变进行比较,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髓核、纤维环以及引起诱发性疼痛的情况.结果 (1)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形态正常、高度及信号降低 (尤其在 T2WI图像上)者,与椎间盘髓核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髓核及纤维环退变为 2、 3期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2)椎间盘造影显示 2~ 3期与 0期表现,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χ2=23.55, P< 0.05.(3)MRI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显示椎间盘纤维环放射性撕裂、内环或外环破裂以及髓核碎裂等病理改变,可作为除 MRI外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同时椎间盘造影时所引起的诱发性疼痛和临床下腰痛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总页数】2页(P2452-2453)【作者】陈建宇;梁碧玲;李赛玲;刘庆余;赵继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表现与CT椎间盘造影的相关性 [J], 刘碧峰;褚小刚;盛励2.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欧阳林;徐玉琴;郏潜新;林焕斌;周水添;陈妙虹3.腰椎间盘病变致下腰痛的MRI诊断 [J], 陈阵4.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张春;刘红梅5.盘源性下腰痛患者CT腰椎间盘造影与MRI相关性研究 [J], 刘淼;陈兴灿;潘永青;费军;张忠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临床对照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临床对照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临床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中,CT与MR表现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6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对所有患者CT影像以及MR影像回顾分析,对比CT组与MR组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各征像的检出率。

结果:CT组在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周边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组;而MR成像在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等方面优于CT检查,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与MR检查方式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中各有不同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MR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70-02腰椎小关节是稳定人体脊柱并参与脊柱活动的重要部分,在脊柱的各项运动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损伤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而出现慢性腰腿疼等疾病[1]。

腰椎小关节退变以发病率高、病程长、诊治难度大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且腰腿痛等症状的存在很有可能被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很高,因此对于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

目前临床常用CT扫描及磁共振扫描均能对小关节退变做出正确诊断,但由于两者成像原理不同,导致在不同退变的征象检出率及敏感度上有一定差异。

为此,我们择取了60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展开研究,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中CT与MR表现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的60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的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

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28~77岁,平均(43.62±7.65)岁。

均以慢性腰腿痛来诊,否认腰部手术史。

60例患者共有186处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了CT成像检查与MR成像检查:(1)CT成像: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机,矩阵为512×512,扫描野为320mm×320mm,扫描的层厚度为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50mA;扫描的范围为第12胸椎上缘到骶椎,扫描完成后使用Syngo工作站1mm轴位重建,并做矢状位重建,全面观察腰椎情况;(2)MR成像:使用西门子ESSENZA 1.5T超导MR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腰椎扫描,扫描野为第12胸椎上缘到骶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隐窝变窄椎小关节突肥大 椎间盘膨出 黄韧带肥厚
关节滑膜囊肿压迫神经根
滑 膜 囊 肿
腰椎退行性变MR检查注意点
在有定位体征条件下,建议连续层面扫描。 横断面发现病灶、注意到椎间孔外区域。 矢状位有利于对椎间孔水平及侧隐窝水平神经根观察。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
椎间盘内无血供 其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均通过终板扩散
生理变化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 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演变
椎间盘退变最初的形态学表现为髓核脱水、纤维 环撕裂及软骨终板裂隙形成。 随之发生软骨终板下骨硬化,孔隙变小,椎间盘 与锥体髓腔内营养成分交换受阻,椎间盘内酸性 物质聚集,基质降解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孔隙 堵塞,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髓核和纤维环退 变。 椎间盘退变的晚期表现为失水的椎间盘弹性减小, 椎间高度下降。随着纤维环裂隙的增大,逐渐失 去对髓核的包容,可能导致髓核脱出。
Ⅰ型
II 型
终板骨软骨炎鉴别诊断
椎间盘感染性疾病椎间盘结核、脓肿、化脓性关节炎
多起自椎体,骨质破坏明显,界模糊,椎间盘呈高信号,临床有明显感染症 状。 终板炎,椎间盘退变为低信号,骨质破坏不明显,病变区与正常骨质分界清 楚。临床症状较轻。
三、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症
定位体征+影像征像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 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MR检查(T2WI)
纤维环后外围异常高信号影, 椎间盘呈低信号
椎间盘源性痛-------诊 断
症状性诊断,客观体征极少,确诊较困难,易漏诊、误诊。
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MRI示:椎间盘退变表现;
信号区。
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后方有高
二、终板骨软骨炎临床表现
主要位于腰椎远端,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年龄相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为 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许莫氏结节
经终板的突出-----Schmorl结节
前许莫氏结节
许莫氏结节
神经压迫的四个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椎体滑脱、 椎间盘脱出
滑脱、卡压
五、继发椎管狭窄其他退行性变因素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型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确诊椎间盘源性痛后主要应用非手术疗法,多采用微创介入椎间盘内热疗法,如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射频椎间盘内电热凝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IDET)或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 IDETA)等。腰椎融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 不明确,比保守治疗的优越性亦不明确。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 导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血管
仅纤维环外1/3有神经支配 脊神经前支和灰交通支 ----纤维环前、外侧面和前纵韧带 窦椎神经 ----- 纤维环后面及后纵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