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件
报任安书ppt课件
忍辱负重精神传承
忍辱负重的原因
为了完成更重要的事业或使命,暂时忍 受屈辱和困难,是一种大局为重、长远 考虑的智慧。
VS
忍辱负重的意义
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在逆境中奋 发向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代社会应用价值
要点一
忠诚观念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忠诚于国家、民族、事业和家庭等价值观念 仍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THANKS
感谢观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认为只有深入研究历史和社会变迁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
05
CATALOGUE
思想内涵与现代启示
忠诚观念体现
忠诚于国家
李陵以国家为重,忍辱投降暂避锋芒,期待有机会为国效力,体现了忠诚于国家的精神。
忠诚于事业
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创作,体现了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追求。
司马迁回信
司马迁在回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遭受宫刑的经过和内心的 痛苦,以及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的原因和决心。这封信就是 著名的《报任安书》。
历史事件对文章影响
抒发愤懑
李陵事件和司马迁受宫刑的遭遇,使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抒发了自己内心的 愤懑和不满,表达了对汉武帝的不满和对李陵的同情。
创作动力
这些历史事件也成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力之一,他在书中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记录。
思想影响:倡导实录精神,关注社会现 实,对后世史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文学贡献:对古代散文、传记文学的发 展产生深远影响。
成就
史学巨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4年《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了解与《报任安书》相关的历史知识,如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 风貌等。
24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04
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自己对《报任安书》相关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时代背
景、文本解读等。
学习方法与效率
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效率, 是否能够有效吸收和掌握知识
。
思维能力提升
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 力的提升情况,如分析、归纳
2024/2/29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纪 传体的编纂方法,为后世史书 编纂树立了典范。
4
《报任安书》创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为回复好友任安的一封书信。
书中表达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心情和决心,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阐述了在逆境中 保持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如诚信、正直、勇敢等。
2024/2/29
13
对后世影响及现实意义
2024/2/29
对后世的启示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担当、信念和价值观的坚守,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坚守信念、勇于 担当。
现实意义
对话准备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 写任安和司马迁的对话
脚本,并进行排练。
现场表演
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任安 和司马迁的对话场景, 展现历史人物的风貌和
内心世界。
21
观众互动
表演结束后,观众可以 提问或发表意见,与演
员进行互动交流。
分享交流
个人准备
分享交流
学生提前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和经 验。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报任安书》课件(共67张PPT)
小结
作者议论的基本思路是:
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 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
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 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
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24
问题探究
25
思考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 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第六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
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31
请找出文中的铺排句和用典句。 1、铺排句: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 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 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4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 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 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 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 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 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 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 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5
李陵之祸
将军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授骑都尉职。公元前99年,匈奴单于亲率二十万大军南 下,汉朝主帅李广利被围在两狼山,派人回朝求救。汉武 帝派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主帅李广利夹击匈奴。李陵率军 前往,李广利被救出两狼山。南还时,李陵断后,将至燕
李陵部下管敢投降匈奴,招供出李陵孤军无 援,且已弹尽粮绝的内情。李陵不由得下马 投降匈奴,流泪道:“全军覆没,还有何面 目去见汉武帝?只能日后见机立功吧!”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目 录
• 《报任安书》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 《报任安书》的原文解析 • 《报任安书》的思想内涵 • 《报任安书》的艺术特色 • 《报任安书》的影响与评价 • 《报任安书》的实践应用
01 《报任安书》的背景与作 者介绍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 态。
重点字词解析
总结词
重点字词解析详尽,有助于理解文意
详细描述
课件中对《报任安书》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词义、用法、语 法等方面。这些解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 点。
句子翻译与理解
总结词
翻译准确,理解深入
详细描述
课件中对《报任安书》中的难句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并对这些句子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些翻译和理解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意,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课件还通过举例和对比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 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思想启示
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道 义的独到见解,对于后世的哲学、伦 理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启示。
历代评价与争议
高度赞誉
历代文学家、史学家对《报任安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 该文思想深邃、文笔优美,是千古绝唱。
争议与批评
部分学者认为该文在表达上过于晦涩,思想观点也有争议, 对其评价持批评态度。
当代价值与启示
03 《报任安书》的思想内涵
忍辱负重的人生观
总结词
忍辱负重是《报任安书》中表达的一种人生观,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和 挫折。
详细描述
忍辱负重的人生观体现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自身遭遇的坦然面对,他虽遭受宫刑,忍辱偷生, 但仍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创作,体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这种人生观启示人们在面对困 境时,要学会忍耐和坚持,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49张PPT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 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 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 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 响亮的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 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zāng bì ) ) 臧获婢妾 暴肌肤 (pù
(jià n)缧绁 (lé i xiè ) 囹圄(yǔ) 槛
) 强颜 (qiǎng) 赭 (zhě) 桎梏 (gù
自主学习、重点点拨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 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构十分完美,
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
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宫
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 《史记》。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 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 包括五种体例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 (年)表10篇,共52万字。“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 王的言行和政迹; “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 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书” 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 期的重大事件。这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 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 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目的)在于: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49张-2024鲜版
思想内涵
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 偷生的痛苦心情。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4/3/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8
7
文章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报任安书》的 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情况 。
道义为先
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报任安坚守 道义原则,不屈服于权势和金钱 的诱惑,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
16
逆境中坚守信念和勇气
坚定信念
在遭受冤屈和困境时,报任安始终坚 信自己的清白和正义,不为逆境所动 摇。
勇于面对困难
报任安在书信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 勇气,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不畏惧 权贵的威胁和打压。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49张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剖析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8
3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不 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 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 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 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战国策》
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斗争的史料汇编,其中包含了许多与《史记》相关的人 物和事件,可以作为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籍。
《汉书》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ppt
•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 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 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 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 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 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 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 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 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 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 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 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 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 活了下来。
•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 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 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 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 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 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在《报任安书》 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 个完整的交待。
李陵之祸的故事
•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四十八岁。 这是《太初历》颁布后的第七年,他埋头撰 述《史记》的工作,正当"草创未就"之时, 突然飞来了横祸,受李陵案的株连被下狱受 腐刑。这场灾祸使司马迁蒙受人间的奇耻大 辱而导致了重大的思想转变,直接影响到 《史记》的写作。司马迁抒愤寄托,强烈地 表达他的是非观点和爱恨感情,从而升华了 《史记》的主题。因此,对李陵之祸的前因 后果,以及司马迁受祸后的心态,都需要作 全面深入的探讨,才能说明司马迁立场、思 想的转变,以及怎样发愤著书。
•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 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 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 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 迁打入大牢。
《报任安书》ppt课件
• 司马迁再拜言 • 拜两拜
• 意气勤勤恳恳 • 情义 诚挚恳切
• 若望仆不相师 • 怨恨、抱怨 效法
• 请略陈固陋 • 固执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 阕然久不报 • 隔了很久 回复
• 幸勿为过
• 责备
• 谦辞与敬辞 • 牛马走、辱、幸
17
• 翻译技巧:留、删、补、换、调、变。
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
3
《史记》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
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 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 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 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 括号。
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 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 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 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 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 本书的优点。
得分点:望 、师、相、 大意
方法:换、 调
译文:好像抱怨
司马迁《报任安书》课件
(西汉)司马迁 西汉)
第一部分 文章主旨
•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 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 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 内心的无限痛苦,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 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 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有着重要价值。
• • • • • •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见 11.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失 12.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纪 13.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 责 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关 15居则忽忽 忽忽若有所亡。 忽,通“惚”,恍 忽忽 恍惚惚。 • (二)词类活用 •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膑 •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辱 使……受辱。
• 二、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 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 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 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类语 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 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 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 三、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 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 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 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 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 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 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 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 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第二部分 作者简介
•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 史学家,著《史记》,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 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 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 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 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天汉二 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 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 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 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 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 《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 资料,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 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第二课)司马迁《报任安书》PPT课件
此外又有“天下之士”。《趙策二》辛 垣衍贊魯仲連曰:“吾乃今而知先生為 天下之士也。”是“國士”尤不足,進 而以“天下之士”概之。
要之“國士”、“天下之士”皆周秦
間常見贊譽之詞。《淮南子·道應訓》
記九方堙為秦穆公相馬,之馬”。千里馬,馬之至者,
書補注》引李氏此語,謂“李云太史公
為當時通稱,其說最確”。甚是。
3
牛馬走
高步瀛《舉要》引吳仁傑《兩漢刊誤補 遺》云:“牛當作先,字之誤也。《淮 南書》曰:越王句踐親執戈為吳王先馬 走。《國語》亦云:句踐親為夫差前馬。 《周官·太僕》:王出入則前驅,注,如 今導引也。子長自謂先馬走者,言以史 官、中書令在導引之列耳。”今按“牛 馬走”實不辭,吳說可從。
又稱天下之馬;是故“天下之士”,
亦士之至者也。
13
❖ 而僕又佴之蠶室
課本以佴為“次”是,又引申為“編次” 則非是。按《爾雅·釋言》;“佴,貳也。” 郭璞注:“佴,次。為副貳。”邢昺(北宋 經學家,作《孝經》、《論語》、《孟子》三經疏)疏: “次即副貳之意。”王先謙《補注》據此 謂:“遷言陵降後,族誅隤其家聲,已又 以救陵下蠶室,罪居其次也。”此解較通。
司馬遷《報任安書》
❖ 按是書作於武帝征和二年(前91)戾太子獄
後,蓋無異詞。其一,遷書中有云:“會東
從上來。”高步瀛《兩漢文舉要》謂:“征
和二年七月,戾太子舉兵,時武帝在甘泉宮。
此蓋從武帝自甘泉宮還長安也。甘泉宮在今
陜西淳化縣西北,則此東字猶言東行、來東
耳。”其二,書又云:“今少卿報不測之罪,
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從上雍。”考《漢
9
❖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
《史記·蔡澤傳》;“吳起言不取苟 合,行不取苟容。”《文選》李善 注謂:“假欲苟合取容,亦無其所 也。”課本本此。按此說蓋非是。 史遷之意當謂,以上四事無一遂, 是余苟合取容之效,見於此矣。自 嘲耳。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优质ppt
05 报任安书的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 《报任安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司马迁在信中表达 了自己忍辱负重、以信为本的信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 信”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适度,既 不过于强硬,也不过于软弱。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表 达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持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家思 想中的中庸之道。
THANKS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 法,如排比、对仗、夸张 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内涵丰富
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寓意 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 的思考和感悟,引人深思 。
结构特色
逻辑严密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 高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局巧妙
作者在文章布局上巧妙安 排,使得文章整体结构紧 凑,重点突出,让人印象 深刻。
其他文化内涵的探讨
《报任安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例如,司马迁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的特点。
《报任安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例如司马迁对生死观的探讨、对人性 善恶的探讨等,这些思想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06 报任安书的现实意义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人权意识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可以引发我们对社会中不 公正现象的关注,提高人权意识,倡导公平正义。
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 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传承
报任安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可以 促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课件:《报任安书》 (共73张PPT)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的——“______”,各历史时 期帝书王、诸侯、将相的简单年表——“_____”。其130 篇,52表万字。
《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
称誉为“史家之绝唱,__无__韵__之__离_”骚。
任安,字少卿,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
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过了很久,
救,这是汉武帝调度失计演出的悲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 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 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 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 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 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 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 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 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 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 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 再报答汉室。"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骑射技术有乃祖李广之风,
谦虚下士。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达了出击匈奴的动
员令。秋九月,李陵率五千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
2024版《报任安书》课件
《报任安书》课件•引言•作者与时代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梳理目•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01引言背景介绍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报任安书》的创作背景该信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为了回复好友任安的询问而写的一封回信,充满了悲愤和感慨。
课文概述课文主题《报任安书》是一篇充满激情的个人辩护词,表达了司马迁对遭受宫刑的悲愤之情,同时阐述了自己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宏伟抱负。
课文内容课文节选自《报任安书》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司马迁对遭受宫刑的看法、对忍辱负重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著书立说的追求。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文学价值;掌握《报任安书》的背景、主题和内容;学习本文充满激情、慷慨陈词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通过比较阅读,拓展文学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作者与时代背景03继任太史令与著《史记》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开始撰写《史记》,最终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01早年经历与家学渊源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02游历四方与增长见识司马迁曾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司马迁生平及成就西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思想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西汉时期文化思想活跃,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030201西汉时期社会背景1 2 3司马迁在继承前人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史料,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编纂成《史记》。
《史记》的编纂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引言•作者及时代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梳理目录•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跨文化对比与现代社会意义挖掘•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01引言司马迁与《史记》简介《报任安书》的写作背景汉代文化与文学背景背景介绍课文概述《报任安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解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010204学习目标掌握《报任安书》的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司马迁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0302作者及时代背景出生于史官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游历各地收集史料。
早年经历官场生涯发愤著书曾任太史令,因李陵事件受牵连被处以宫刑。
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完成《史记》的撰写。
030201司马迁生平简介西汉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达到巅峰。
政治背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文化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作,对后世史学产生深远影响。
史学发展时代背景分析司马迁在继承前人史学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整理。
《史记》的编纂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的内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还对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的价值司马迁与《史记》03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梳理引言简述司马迁写作《报任安书》的背景和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自己的遭遇、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对任安的期望以及自己的写作计划。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和写作《史记》的决心。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指出只有那些卓越非凡的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认为人应该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 [传世名句】
•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陈涉世家》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陈涉世家》
体裁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 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信题多为: “报……书”《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书”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与……书”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上……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寄……书”《寄欧阳舍人书》(曾巩)等等。
学习第一段
意气勤勤恳 恳,若望仆 不相师,而 用流俗人之 言,仆非敢 如此也。请 略陈固陋。 阙(quē)然久 不报,幸勿 为过!
意气勤勤恳恳 :情意诚挚恳切。 望 :怨望,埋怨。 不相师:不效法。相,这里指对 对方。 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久不报:意思是拖了很久没 有回信。 阙然 :(时间)隔了很久。 幸:希望。 为过:见责。过,责备。
死节者:为坚守自己的节操而死的人。 为……而死
而世又不与能
死节者比,特
以为智穷罪极,
与:称许,认可 并论。
比:并列,相提
特:副词,只、仅仅。
智穷罪极:指方法用尽,因为罪行
不能自免,卒 素所自树立使
然也。
就死耳。何也? 卒:终于。就死:走向死亡,接受死。
素所自树立:平素自己用来立身的。
指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古今异义
1 、如果说开头作者的感情是谦卑的,第 一段的感情是致歉,那么第二段的感情是 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悲愤
2、本段陈说自己受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是什 么?(用原文回答)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 何以异?而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 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夫人 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 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原文: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yǒu)里;李斯,相也
原文: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及罪至罔(wǎng)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 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罪至罔加:罪名临头,法网加在身上。 罔:同“网”
决:同“诀”,引决,自裁都指自杀 一体:一律、一样。 安在其不辱也:“其不辱也安在”的倒装。
足:值得,
贵:称道 ,尊重
,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 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 其(jī),大将也,衣(Yì)赭(zhě)衣,关三木;季布 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西伯:周文王的封号。 伯(也):方伯,即一方诸侯之 长。殷纣时他是西方诸侯之长, 故称。 拘于羑里:周文王曾被殷纣王拘 禁。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牖城 。 李斯:战国末年上蔡(今河 南上蔡县西)人。帮助秦始 皇统一全国,任秦丞相。秦 二世时,李斯被赵高陷害, 最后被腰斩、灭三族。 具于五刑:受遍五种刑罚。 至于他受了哪五种酷刑,未 详。 衣:名词做动词,穿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威约:威力约束。 渐:逐渐形成的状况。
原文: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 (yuán)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qiāng) 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 是,言不辱者,所谓强(qiǎng)颜耳,曷足贵乎!
交手足:手脚被捆绑。 交,交叉,这里可译为“ 捆绑”。 暴:裸露。Pù 头枪地:用头碰地。同 “抢”,碰撞 及以至是:等到了这种 地步。 以同“已”,已 经。 强颜耳:厚脸皮罢了。耳 ,语气助词,而已、罢了 。 曷:即“何”,怎么。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高祖本纪》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留侯世家》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报任安 书》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 滑 稽列传》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淮 阴侯列传》
实在太重而无法开脱。
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固:本来 或:无定代词,有的、有的人。 于:比。 用之所趋异:因为死的意义不一样。用, 介词,因为。之,代词,代人。趋:追求 。
原文: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qū)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 ,其次关木索、被箠(chuí )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 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对照注释听读课文。 2、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 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并划出有疑难之处。 3、有表情地诵读课文。
曩者(nǎng)
阙然 (quē)
(zāng bì) 贪生恶死(wù ) 臧获婢妾 怯懦 (qiè nuò) 厥有(jué )
倜傥(tì tǎng)
愠色 ( yùn)
i xiè ) 缧绁(lé
报任安书
司马迁
第一课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 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 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 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 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 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 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 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 “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 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 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 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 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 “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 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 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 观。(《报任安书》的内容)所以, 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 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司马迁
司马迁,字 子长 ,夏阳(今陕西)人。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 (掌管起草文书、 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 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 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 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 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 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 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 替投降匈奴的 李陵 辩解而被捕下狱,受 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 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 写成《史记》 。
原文: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 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勇怯,势也:勇敢或胆怯, 稍:逐渐 是在不同形势下显示的。 陵迟:志气衰微(区别凌迟) 强弱,形也:强大或软弱, 夫: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是在具体情况下表现的。 。 审矣:明白了。 斯:指示代词,这。 殆:副词,大概、恐怕。
3、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是为了渲染和说明 什么?引证古人受辱的事例又是为了阐述 什么?
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 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
4 、作者的生死观是什么?请用原文 回答。请写出别的能给你留下深刻印 象和影响的有关生死的名句。
作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第一段
1.任安在来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作者 的态度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任安的要求: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 务。 作者的态度: 仆非敢如此 2 、本段核心句是哪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是什么? 核心句: 仆非敢如此。 作用: 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3、概括本段内容。
引出任安来信内容,再就迟复表 示歉意,说明复信是因为自己无 法“推贤进士”。
史铁生: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思路分析: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后果:我的死是无足 轻重的。命如蝼蚁草芥,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自己选择。 (4)然后,摆出士人对于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 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 加身时,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 作者笔锋一转,举出古代周文王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 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 都有可能受辱,受辱是人生常事,不足为奇。那么, 没有在受到羞辱自杀,已受辱再自杀,已经迟了,自 杀没有什么意义了。以此引出下文:阐述自己受辱后 不自杀 的原因 。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 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 了历史的真实。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 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 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 项羽 本纪》
• •
•
• •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 传》
剌谬 (là)
(qiāng)伏法受诛(zhū) 头枪地 n) 暴肌肤 (pù ) 圜墙 (yu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