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关系
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关系
二难推理
[
简单构成式
简单破坏式
复杂构成式
复杂破坏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Q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P或者R
非Q或者非R
P或者R
非Q或者非S
Q
非P
Q或者S
非P或者非R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同真
“某个S不是P”与“有些S是P”
“某个S是P”与“有些S不是P”
从
属
关
系
全称肯定(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否定)命题
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
复言命题及其推理
各种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与推理规则
命题类型
<
真假关系
推理规则
负命题
联言命题(P且Q)
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所有S是非P
|
有效
有些S是P
有些S不是非P
有效
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非P
有效
…
换位推理
所有S事P
有些P事S
有效
所有S不是P
所有P不是S
有效
有些S是P
]
有些P是S
有效
有些S不是P
有些P不是S
有效
周延性:
量项是全称则为主动周延,量项是特称则为主项不周延
联项是否定的则谓项周延,联项是肯定的则谓项不周延
】
对当关系
复言命题转换关系
“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非P或Q”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P或者非Q”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水滴石穿、汇流城河,任何的事情都是非一日便成功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必然性推理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集合和命题,集合是指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它的对当关系包括:全同、全异、交叉、从属,主要讲的就是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但是命题是指含有判断的句子,是针对集合之间关系的真假来进行判断,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等价、矛盾、反对、推出。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命题对当关系是什么命题分为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直言命题里面涉及矛盾和推出两大对当关系且较为简单复言命题主要涉及的对当关系如下①等价(同真同假)、矛盾(一真一假)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矛盾关系主要出现在不相容性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当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假时,两个支命题之间呈等价关系,同真同假当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两个支命题之间呈矛盾关系,一真一假②反对关系(上反对、下反对)上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一假,可同假不可同真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一真,可同真不可同假命题之间的上下反对关系主要出现在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当联言命题为假时,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确定为假;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联言命题为假时,其中一定有一个支命题是假的,也可同时为假,则三种情况构成上反对关系当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确定为真,若一个支命题为真,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其中一定有一个支命题为真,也可同时为真,则三种情况构成下反对关系③推出关系(真能推出真,假能反推假)命题之间的推出关系主要出现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推出关系的含义:对于两个命题a、b,当a为真时,能确定b也为真,当b为真时,a不确定,当b为假时,a为假,则a和b之间又推出关系。
第一章逻辑判断
第一章逻辑判断第一节必然性推理一、直言命题1. 直言命题的含义直言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
它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例如: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有些好看的花儿是带刺的。
波斯猫是惹人喜爱的动物。
这些都是直言命题,分别对一些对象作出判断,说明它们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
2. 直言命题的句式逻辑学中,规定直言命题有6种句式,分别是: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A是B)和全称否定命题(所有A非B);②特称肯定命题(有些A是B)和特称否定命题(有些A非B);③单称肯定命题(某个A是B)和单称否定命题(某个A非B)。
3.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1)矛盾的含义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且A、B这两种情况不相交,此时,我们可以称A、B互为矛盾关系。
例如:“小芳吃过早饭了。
”矛盾命题是:“小芳没吃过早饭。
”“李红是三好学生。
”矛盾命题是:“李红不是三好学生。
”(2)矛盾的意义①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之间是一真一假的关系;②一个命题,它的矛盾的矛盾是其本身。
注意:等价命题中的否定词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并非有些不是=所有是;并非有些是=所有非。
(3)直言命题间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的6种句式之间存在三组矛盾关系,它们分别是: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是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经典例题赵女士买了一些水果和小食品准备去看望一个朋友,谁知,这些水果和小食品被她的儿子们偷吃了,但她不知道是哪个儿子。
为此,赵女士非常生气,就盘问4个儿子谁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
老大说道:“是老二吃的。
”老二说道:“是老四偷吃的。
”老三说道:“反正我没有偷吃。
”老四说道:“老二在说谎。
”这4个儿子中只有1个人说了实话,其他的3个都在撒谎。
请问,到底是谁偷吃了这些水果和小食品?()(2015年锦州银行)A. 老大B. 老二C. 老三D. 老四答案与解析:C此题是一道真假话问题,考查直言命题的矛盾。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老二和老四说的话互为矛盾,故两个人说的话一真一假,又因为4个儿子中只有1个人说了真话,所以老大和老三都说了假话,由此可知是老三偷吃的。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公务员考试 行测高频考点知识精要-判断推理
目录判断推理专项 (1)第一章逻辑判断 (1)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1)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3)核心考点三复言命题综合推理 (4)核心考点四朴素逻辑对应问题 (6)核心考点五知果求因型 (8)核心考点六因果共存型 (9)核心考点七知因求果型 (11)第二章图形推理 (13)核心考点一位置变化 (13)核心考点二组合叠加 (15)核心考点三数量关系 (18)核心考点四图形共性 (21)核心考点五立体图形 (24)第三章定义判断 (26)核心考点一核心成分分析 (26)核心考点二主特征分析 (27)第四章类比推理 (29)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 (29)核心考点二言语关系 (31)核心考点三经验常识 (33)判断推理第一章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给出几个直言命题,并给出这些命题中包含的真/假话数量,要求据此进行推理。
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回”。
①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②绕开矛盾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其余命题的真假性;③通过其余命题的真假性来判断矛盾命题的真假性。
二、经典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B.全队都达标了C.省运会冠军达标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答案】D。
【解析】张教练和孙教练的话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可知,王教练的话必为假,推出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都没有达标。
故本题选D。
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含有一个或多个假言命题,要求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
考点透析:推理规则:(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A⇒B)=(非B⇒非A)。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doc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多积累,备战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学好行测必然性推理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关于命题的各种理论,针对命题本身我们可以按照含有判断的数量的不同将其分为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
我在此进行全面分析。
直言命题是只含有一个判断的命题。
例如“我是个老师”“成龙是个著名的演员”都属于直言命题。
复言命题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判断的命题。
复言命题较为复杂,包含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今天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联言命题之中到底包含有什么样的一些奥秘。
一、什么是联言命题(A且B)联言命题是指若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复言命题,通常的表示形式为A且B。
当然这仅仅是它的表示形式,其实例如“A且B且C且D”等等形式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联言命题,只不过行测考试的题目中最为常见是两个命题同时存在,因此其基本形式为A且B。
例如“成龙既是个演员又是个歌手”这样的一个命题之中两个判断同时存在,因此是一个联言命题。
二、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对于联言命题的识别我们是通过命题之间的联结词确定的。
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常见的有以下三类:1、并列关系的联结词:“和”、“且”“同时”、“既……又……”等;2、递进关系的联结词:“不但……而且……”、“不仅……还……”等;3、转折关系的联结词:“虽然……但是……”、“然而”、“却”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表并列关系的联结词识别出一个复言命题是联言命题,但是对于汉语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联结词的联言命题不能很好识别。
例如“我虽然不会踢足球,但是会打篮球”这样的命题之中,其实是有两个判读同时存在的,因此是一个联言命题。
三、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联言命题A且B的矛盾命题为非A或非B,也即是说A、B命题之中只要有一个假命题,那么A且B既为假。
逻辑推理更订
判断推理记得你唯一问过我的题就是这个逻辑推理,我的逻辑能力差的很,看这种题是折磨。
不过可能性推理好一些,比什么直言问题复言问题舒服多了。
我看山东的大多数都是选加强型推理的。
好在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这种必然性命题总共就两个,还挺简单的。
虽然下面针对加强型和削弱型做了很多总结。
但其实就一句话。
除了跳跃论证和类比论证这种很好分辨的题型,用起方法也简单。
其他的总体结构还是因果论证还是归纳型:1加强型就选肯定论点的,或者提供了更多支持论据的选项。
要么选从反面证明没有论据就没论点,或者除了论点其他原因不值一提的选项。
2削弱型就是直接反驳,说这个论据不靠谱,或指出因果关系不成立。
或者另有他因的。
前提型是一种特殊的加强型,选能把论点论据联系起来的,或为论点和论据排除其他原因的。
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
先讲讲必然性推理,这个题考的少。
可能性推理下面说。
(一)直言命题复杂的画文氏图,不复杂的搞清楚语句含义,直言命题的关系可能存在多种情况。
其他的好理解,只有一个,有些既可能是有一部分,也可能是全部。
相当于至少有一个。
有些学生是党员不能推出有些学生不是党员,有些有可能意味着全部。
看p147的文氏图也行。
不难。
2三段论推理两个直言命题为前提和另一个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其中,两个前提包含三个不同概念,而且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各出现两次。
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认命题。
而且结论是否,前提有个得是否。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含有限定名词的命题〕。
而且结论是特,前提有一个得是特。
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运发动都参加了蛙泳比赛。
再加入以下哪项陈述,可以推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解析:一否得否,所以选项前提必然是否认的,一特得特,结论项有特称,前提项必然有特称。
C D结合概念间关系〔画文氏图〕所以选C3对当关系:“所有是”和“有的不是”是一对矛盾关系;“所有的不是”和“有的是”是一对矛盾关系;“某个是”和“某个不是”是一对矛盾关系。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
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
A+B<C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等值关系:必然同真,必然同假独立关系:无规律的真假关系蕴含关系与逆蕴含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思维对象——(感知反映)——观念——(符号表达)——概念语词: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泛指词、词组之类的语言成分。
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将概念称作词项,是相对于由它组成的那个判断而言的,离开判断,它就不叫词项,而只是一个孤立的概念。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区别:第一,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概念内涵的分类:认识性内涵,规定性内涵(内涵的确立方式分)析取性内涵,合取性内涵(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分)概念的外延:亦称概念的“所指”,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对象)。
司法归类: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实则确定某一事件或行为是否属于某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范围。
概念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对象多少来分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
)、空概念(亦称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记为:{ } 或φ。
)2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整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反映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分子所具有的属性。
)、非集合概念(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地具有该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逻辑专题讲义基础知识
概念及三段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文氏图1全同:所有A都是B 所有B都是A A=B 考点2全异: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不是A可以省略) 完全排斥3交叉:有些A是B 有些B是A4包含(于):所有B都是A,有些A不是B三段论的集合表示三段论: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由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集合表示:例题关注具有三个集合属性的答案直言命题几个知识点最简单的命题单句研究概念种类:所有S都是P所有S不是P有些S是P有些S不是P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逻辑学中的“有些”:一个,一部分,全部,即“至少有一个”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矛盾命题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推理过程:“所有S都是P”矛盾命题是“并非所有S都是P”→至少一个S不是P=有些S 不是P结论—三对矛盾命题:“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与“有些S是P”“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2上反对关系:能同假但不能同真且必有一假例如:“所有人都吃饭了”与“所有人都没吃饭”其一为真时,另一必为假;其一为假时,另一个真假不能确定,如“有些人吃了有些人没吃”的情况结论:所有S都是P与所有S都不是P 上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3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但不能同假且必有一真例如:“有些人吃饭了”与“有些人没吃饭”其一为假时,另一必为真;其一为真时,另一真假不能确定,如“有些人吃了,有些人可能吃了也可能没吃”的情况结论: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下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4推出关系:以一者为前提,可以推出另一者结论:所有S都是P推出有些S是P所有S都不是P推出有些S不是P。
逻辑推理部分知识点(专项)
② 必然非 P(不可能 P)
非P
可能非 P
4、反对关系
(1)上反对关系
必然 P< >必然非 P
(2)下反对关系
可能 P< >可能非 P
第五节 朴素逻辑
一、元素对应问题
(一)根据选项特点分类:
1、选项中已经将对应关系全部罗列出来
代入排除法。
2、对应关系没有全部罗列
区分单纯对应与顺序对应
(二)根据题干的元素是否有排序分类:
如遇见需要经过进一步推理才能判断,剩下的话中的真假情况:
① 假设某人说真话;假设某种情况(某个选项)为真
② 逐步推理,若与和题干已给的条件不不符合,则假设不不成立,则假设的矛盾命题成立。
(二)推出关系
六种“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所有(非)
有些(非)
所有(非)
某个(非)
某个(非)
有些(非)
(三)反对关系
“所有”就是全部的意思。 2、什么是“某个”? 特指,具体某个人/物 题目中一般以人名出现,或者甲、乙、丙、丁……这类代词 3、什么是“有些”?
“有些”其实包含着三种情况: 全部 一部分 “有些”即为“至少有一个” 一个
题干中“某些”、“一些”、“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有” (二)否定词的用法 1、双重否定 两个否定词之间,如果夹杂着“可能,必然,都”三个词,不能单纯地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1、单纯对应问题:
题干中的各个元素之间,只有对应关系
① 两种元素间的对应
解题方法:列表法
② 三种元素间的对应
解题方法:平面二维的表格不够用了——立体的三维表格
2、顺序对应问题
6 / 12
题干中的各个元素之间,除了对应关系之外,还有大小关系 解题方法:等号、不等号、大于号——能够活用不等式的性质 二、真假话、猜测类问题 解题方法:寻找突破口+假设法 1、寻找突破口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联言命题的“前世今生”直言命题是只含有一个判断的命题。
例如“我是个老师”“成龙是个著名的演员”都属于直言命题。
复言命题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判断的命题。
复言命题较为复杂,包含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今天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联言命题之中到底包含有什么样的一些奥秘。
一、什么是联言命题(A且B)联言命题是指假设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复言命题,通常的表示形式为A且B。
当然这仅仅是它的表示形式,其实例如“A 且B且C且D”等等形式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联言命题,只不过行测考试的题目中最为常见是两个命题同时存在,因此其根本形式为A且B。
例如“成龙既是个演员又是个歌手”这样的一个命题之中两个判断同时存在,因此是一个联言命题。
二、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对于联言命题的识别我们是通过命题之间的联结词确定的。
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常见的有以下三类:1、并列关系的联结词:“和”、“且”“同时”、“既……又……”等;2、递进关系的联结词:“不但……而且……”、“不仅……还……”等;3、转折关系的联结词:“虽然……但是……”、“然而”、“却”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表并列关系的联结词识别出一个复言命题是联言命题,但是对于汉语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联结词的联言命题不能很好识别。
例如“我虽然不会踢足球,但是会打篮球”这样的命题之中,其实是有两个判读同时存在的,因此是一个联言命题。
三、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联言命题A且B的矛盾命题为非A或非B,也即是说A、B 命题之中只要有一个假命题,那么A且B既为假。
纯熟掌握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我们学好必然性推理的关键。
例如“明天既不是晴天也不是阴天”的矛盾命题为“明天或者是晴天或者是阴天”。
四、联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对于联言命题来说有以下三点重要的推理规那么:1、一假即假。
也即是说我们只要知道联言命题的任何一个支命题为假就可以快速断定联言命题为假。
例如,可以由上述规那么得出这样的推理结果,“非A→并非A且B”。
矛盾关系及其推理
矛盾关系及其推理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来源:考{试大}如果两个命题具有矛盾关系,则称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示例:“所有的人都去春游”和“有人不去春游”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如果“所有人都去春游”这一命题为真的,那么“有人不去春游”就一定是假的在公务员考试中,利用矛盾命题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一些题目。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职位,他们四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职位,在面试结束前时,他们四人对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甲:这次我肯定得不到这个职位;乙:我估计这个职位应该是丁获得;丙:乙的口才这么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职位;丁: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对了,那么到底谁获得这个职位?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此题答案为A。
题干中给出了多个直言命题和这些命题的真假情况,可以考虑用对当关系解题。
将四人说的话转化为规范的直言命题,经观察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故可用矛盾关系的性质解题。
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由题干可知只有一人说对了,则甲丙的话必然为假,由甲的话为假可知甲获得该职位。
例题2:古代一位国王率领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起打猎,各人的箭上均刻有自己的姓氏。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一、必然性推理概念间关系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三段论推理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假言命题模态命题智力推理❖概念间关系(概念,是构成命题与推理的基础,只有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才是概念)①四种概念间关系(概念所表达的事物范围概念的外延)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A B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无重合)A B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部分,也有不重合部分)A B真包含(于)关系 AB②用概念间关系表示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关系)所有A是B...。
....。
...。
.。
..。
.。
.反对..。
.。
..。
..。
..。
.。
.。
所有A不是B 推出推出矛盾有的A是B..。
.。
..。
....。
..。
..。
下反对。
.....。
...。
.。
.。
.。
..。
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一假“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必有一假(可以同假)“有的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可以同真)一个命题前面+“并非"=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关系结论)①换质推理(换一种说法)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将“不是”改为“是”或将“是”改为“不是”②换位推理(倒过来说)所有A是B 有些B是A所有A不是B 所有B不是A有些A是B 有些B是A有些A不是B特殊词量(少数,大部分,一半)作为量项引导命题,不能换位❖三段论推理(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两个前提包含三个概念/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两条常用规则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含有“有的"命题)只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结论也是特称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只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结论也是否定❖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复言命题(有两个或多个单句通过联结词联结的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一、定义及真假关系①联言命题(多做做情况同时存在/P并且Q)联结词:表并列、递进、转折、顺承等关系(虽然…但是/既…又)②选言命题a。
3-3-判断推理知识点
一、逻辑判断之直言命题及其推理1.概念及其关系名称表达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不是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通过画图的方式,可以得到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间(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在考试中,也可以利用文氏图来解题。
2.变形推理变形推理变形推理前变形推理后有效性换质推理所有S是P 所有S不是非P 有效所有S不是P 所有S是非P 有效有些S是P 有些S不是非P 有效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非P 有效【注意:“有些是”不能推出“有些不是”】3.周延性量项是全称的则主项周延,量项是特称的则主项不周延。
联项是否定的则谓项周延,联项是肯定的则谓项不周延。
4.对当关系【注意】“所有S都是P”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不是P”为全称否定命题;“有的S是P”为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不是P”为特称否定命题;“某个S是P”为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不是P”为单称否定命题。
5.三段论推理规则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一个直面提作为结论。
其中两个前提中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闪光的,铜是金属,所以铜是闪光的。
①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②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6.负直言命题的等值命题并非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并非所有S都不是P=有些S是P;并非有些S是P=所有S都不是P;并非有些S不是P=所有S都是P;并非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并非某个S不是P=某个S是P。
7.模态命题及其推理模态命题即含有模态词“可能”或“必然”的命题。
模态词的转换:可能=不必然不;必然=不可能不;不可能=必然不;不必然=可能不。
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的推理关系:必然P→P→可能P;必然非P→非P→可能非P。
①模态命题中存在两种矛盾关系。
贾真教案-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及推理教案教学内容:直言命题及推理1、直言命题的含义2、直言命题的结构3、直言命题的六种句式4、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知识框架:逻辑概述直言命题及推理命题及推理必然性推理逻辑判断朴素推理概述类比推理枚举归纳强加因果可能性推理加强与削弱数据比例共变论证缺桥论证评价型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矛盾关系,可以很好地利用矛盾关系解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难点:1、对矛盾的理解。
矛盾不仅存在于直言命题中,而是贯穿逻辑学习的始终,在今后的联言命题、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学习中,均要用到矛盾。
2、矛盾的意义。
矛盾命题在做题中的应用。
课堂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把逻辑判断中的什么是逻辑、逻辑的精神以及逻辑中必须用到的关键词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对逻辑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进入逻辑考试当中必考的正题,也就是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部分的学习。
二、主要内容(一)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逻辑分为两部分内容,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大家都知道,逻辑本身的含义指的就是推理,推理这一部分在考试当中是考的最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推理来学习。
除了这节课要讲的必然性推理之外,后面还会讲到可能性推理。
从字面来理解,我们知道,不管是必然性推理还是可能性推理,说的都是“推理”,只不过一个是必然的,一个是可能的。
那么什么是必然性推理呢?例1:有同学上课吃饭,老师说:“同学,你能不能不吃了?”同学说:“老师,我也是人呐,我当然得吃。
”“我是人”是前提,“我当然得吃”是结论,这就是一个推理。
那么是必然性推理还是可能性推理呢?可能很多人认为“当然”是“必然”的意思,所以就是必然性推理。
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为什么?判断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关键是看“推理”是不是必然的,有了这个前提,是否一定能得到这个结论。
如果一定能得到这个结论,那这个过程就是必然性推理;如果不必然得到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只是增加它的可能性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可能性推理。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某一区间具有三个集合属性(1)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都是落叶的。
√(2)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都不是落叶的,所以,所有葡萄不是阔叶植物。
√(3)非金属都不是导电的,铜是导电的,所有,铜不是非金属。
√(4)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以,我是领导干部。
X(5)所有的鸟都是卵生动物,鸭嘴兽不是卵生动物,所以,鸭嘴兽不是鸟。
(6)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应该遵守四项基本原则。
(7)所有导演都是大嗓门,有些导演留着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8)凡有效的经济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这份经济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所以,这份经济合同不是有效的。
5、集合与个体这所学校的学生学了很多课程张三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所以,张三也学了很多课程(真还是假)这所学校的学生学了很多课程,张三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所以,张三也学了很多课程。
X(集合对集合很难推出个体对集合)学生课程张三课程A李四课程B王二课程C五、直言命题和关键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直言命题单句研究概念原子命题复言命题复句研究单句分子命题1、直言命题种类全称肯定判断所有同学都及格了A命题全称否定判断所有同学都不及格E命题特称肯定判断有些同学及格了I命题特称否定判断有些同学不及格O命题单称肯定判断张三及格了a命题单称否定判断张三不及格e命题2、¡°有些¡±的理解¡°有些¡±的含义如果“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是一个真判断,下面不能确定其真假的是()A.我们班至少有一个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B.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会使用计算机C.我们班有的同学会使用计算机D.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有些是我们班的同学(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同学都及格A判断所有同学都不及格E判断并非所有同学都及格并非所有同学都不及格至少有一个同学不及格至少有一个同学及格有些同学不及格O判断有些同学及格I判断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2014年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第五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第一节必然,陡推理必然性推理在考试中时有出现,且必然性推理知识是解答可能性推理的基础,大家有必要学习并掌握。
必然性推理部分主要介绍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定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简单句子来断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比如,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些人是好人,人不能做坏事……这些句子都是直言命题。
这样的句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例如,有些人是好人。
在这个句子中,被断定的对象“人”称为主项.通常用“S”表示:所要断定的性质“好人”称为谓项,通常用“P”表示;表示对象数量的词“有些”称为量项:表示对象是否具有该性质的词“是”称为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是”在有些命题中可以省略,如“人会说话”这句话就省略了“是”。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三种。
全称量词表示全部,一般用“所有”、“凡”等表示,有时也可省略:特称量词表示部分,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表示单个,通常省略,主项常为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如“长城是建筑奇迹”。
特称量词“有的”的特殊性特称量词“有的”与我们的日常理解不同,这里的“有的”强调的是“有”,即指“至少有一个”,存在三种情况:既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一部分”,还可能是“全部”。
如我们说“有的人是好人”,可能“只有一个人是好人”,也可能“有多个人是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是好人”。
因此,由“有的人是好人”推不出“有的人不是好人”。
(二)直言命题的分类根据联项和量项的不同.可以将直言命题分为六种:②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例如,所有人都是会笑的。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例如,所有动物都不是植物。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例如,有的人是好人。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例如,有的人不是好人。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例如,姚明是篮球运动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当且仅当P,才Q)
前件与后件同真假则为真;前件与后件不同真假则为假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非P且Q”或“P且非Q”
负命题(并非P)
原命题为真则为假;原命题为假则为真
肯定原命题就否定负命题
否定原命题就肯定负命题
P
复言命题转换关系
命题真推支命题真,所有支命题真推命题真
非P或非Q
相容选言命题(或者P,或者Q)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肯定一部分不能否定另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可以肯定另一部分
非P且非Q
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
有且只有一真才为真
肯定一个选言支,就否定其余的选言支;否定一个选言支意外的所有选言支,可以肯定未否定的选言支
“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非P或Q”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P或者非Q”
“除非P,否则Q”=“若果非P,那么Q”=“只有P,才非Q”
假言命题连锁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如果P,那么R
只有P,才Q
只有Q,才R
→只有P,才R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同真
“某个S不是P”与“有些S是P”
“某个S是P”与“有些S不是P”
从
属
关
系
全称肯定(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否定)命题
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复言命题及其推理
各种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与推理规则
命题类型
真假关系
推理规则
负命题
联言命题(P且Q)
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关系
命题
全同
真包含于
真包含
交叉
全异
全称肯定命题
(所有S是P)
真
真
假
假
假
全称否定命题
(所有S不是P)
假
假
假
假
真
特称肯定命题
(有的S是P)
真
真
真
真
假
特称否定命题
(有的S不是P)
假
假
真
真
真
直言命题相互关系
直言命题变形推理
变形推理
变形推理前
变形推理后
有效性
换质推理
所有S是P
所有S不是非P
有效
所有S不是P
所有S是非P
有效
有些S是P
有些S不是非P
有效
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非P
有效
换位推理
所有S事P
有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S
有效
所有S不是P
所有P不是S
有效
有些S是P
有些P是S
有效
有些S不是P
有些P不是S
有效
周延性:
量项是全称则为主动周延,量项是特称则为主项不周延
联项是否定的则谓项周延,联项是肯定的则谓项不周延
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
命题
特点
矛
盾
关
系
“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
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S都不是P”与“有些S是P”
"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
反
对
关
系
“所有S都是P”与“所有S都不是P”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同假
“所有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与“某个S是P ”
下
反
对
关
系
“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P且Q”或者“非P且非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
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才为假
肯定前件就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P且非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
只有前件假后件真才为假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二难推理
简单构成式
简单破坏式
复杂构成式
复杂破坏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Q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P或者R
非Q或者非R
P或者R
非Q或者非S
Q
非P
Q或者S
非P或者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