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合集下载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_普通地质学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_普通地质学

片岩中矿物的定向排列(薄片)
二、变质岩的结构
•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力的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是动力变质的典型结构。可依碎裂程度进一步划分:碎裂 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等。
• 4、交代结构:交代作用中,岩石原有矿物被溶解同时
被新生矿物所臵换,即形成交代结构。有的原矿物被臵换 后,仍保持原矿物的晶形者,为交代假象结构;交代作用 中还能形成斑晶者,为交代斑状结构等。交代结构的类型 很多,大多需在显微镜下才能鉴别。
片岩
片麻岩
压力增大往往伴随着温度升高,因此在温度、压
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重结晶并形成新的矿物。
如:泥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母岩:泥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p.218-219b
original artwork by Gary Hincks
红柱石
Fig. 8.08
硅线石 兰晶石
W. W. Norton
变成构造
1、斑点状构造:岩石中某些组分集中成疏密不等的 斑点。斑点成分多为炭质、硅质、铁质、云母等。 如斑点板岩。
斑 点 板 岩
2、片理构造: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
排列,形成平行、密集的纹理——片理,沿片理方向岩 石易劈开。主要是由于定向压力造成。
颗 粒 定 向
挤压力 方向
挤压力 方向
主要出现在沉积 岩中的矿物
粘土矿物 蛋白石 玉髓 海绿石 水铝石 褐铁矿 石膏 硬石膏 盐类矿物 有机碳质
主要出现在变质岩 中的矿物
红柱石 蓝晶石 硅线石 硅灰石 绿帘石 符山石 透闪石 透辉石 阳起石 硬绿泥石 蛇纹石 滑石 石墨 十字石 镁橄榄石 石榴石 刚玉
二、变质岩的结构

第七章 地质作用(1.概述)

第七章 地质作用(1.概述)

(2) 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水中的H+ 和OH-离子,与水中矿物 离解的各种离子发生置换 反应(特别是碱金属离子), 形成可溶性的溶液或胶体 物质,随水流失,从而造 成岩石的破坏。 例如钾长石与水作用形成 高岭石(不溶)+二氧化硅 (胶体)+氢氧化钾(溶液)。
(3) 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 与水中或大气中的游离氧 发生化学反应,致使岩石 遭受破坏的过程。 矿物大多数形成的地下缺 氧环境,一旦出露地表, 由低价元素组成的矿物最 易氧化成高价元素矿物。 例如黄铁矿被氧化成褐铁 矿等。
内外力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 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 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 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 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 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 发展。一般来说,内力 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 过程和发展。
地质营力
外地质营力 内地质营力
4. 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
风化壳,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不连续地覆盖于 基岩上的薄壳,称为风化壳。风化壳的成分和厚度 随地而异,厚度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不 等。在剖面上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3层:土壤层 (Ⅰ);残积层(Ⅱ);半风化岩石(Ⅲ);风化 壳下为基岩(Ⅳ)。 古风化壳,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是一个地 区长期出露地表并遭受风化剥蚀的证据。
内力地质作用
构造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 物质的机械运动。它 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 动形式。构造运动可 使岩石变形、变位, 形成各种构造形迹, 塑造岩石圈的构造 , 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 的基础。构造运动可 引起海陆变迁。
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作用
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 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 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 球内部的快速颤动。 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 并波及地表。绝大多 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 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岩浆与变质作用

岩浆与变质作用

生的,所以又可叫液态分异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 在岩浆的缓慢冷却过程中, 各种组分因熔点温度不一,按照一定顺序 先后结晶。在先结晶的矿物中比重大的下 沉,轻的上浮,和未结晶的残余岩浆分开。 在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各种成分按一定 顺序结晶从岩浆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称 结晶分异作用
气态分异作用
分异作用到了最后阶段,分 化出来的残余岩浆中含有很多挥发性物质 成分。它们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分高, 化学活泼性强,可以和岩浆中各种金属元 素,特别是稀有元素结合成挥发性化合物。 当温度和压力减低时,它们便从岩浆中分 离出来,集中在岩浆的上部或扩散到围岩 的裂隙和空隙中去
2、重组合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
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 变的情况下(挥发分除外),原有矿物或矿 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 重组合作用的特点:除水和二氧化碳参与 外,一般无物质的带入带出,有新矿物的形 成和原矿物的消失。
(1) .同质多相转变 : 不包含 H2O 和 CO2 的释放或吸收的固相 之间的变质反应。 红柱石、 蓝晶石 、夕线石(Al2SiO5)之间的转变 (低温低压)(低温高压)(高温高压) 它们的成分相同,但在不同温压下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矿物 (质点排列方式—结构发生变化)。 (2).脱水(及水化)反应: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随温度升 高,释放出水而形成另一种矿物的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方式
1、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
物经过有限(局部)的颗粒溶解、组分迁 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矿物。 重结晶作用对原岩的改造主要是使其粒度 加大、颗粒相对大小均一化、颗粒外形变 得较规则。重结晶作用一般无物质的带入 与带出,亦无新矿物的产生。 如:隐晶质的石灰岩经重结晶作用后变成 颗粒粗大的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均为方 解石)。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目的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

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二、喷出作用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三、侵入作用o(一)深成侵入体o(二)浅成侵入体•四、岩浆岩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o(三)岩浆岩的颜色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重点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

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

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

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 S、F、Cl等。

o(二)岩浆(magma)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

第七章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

• 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研究 表明,密度为3.4~3.6 g /cm3,高于石榴石橄榄岩( 3.4 g/cm3 ),也高于上地 幔的岩石(3.3 g/cm3),如此大的密度只能通过俯冲 把原岩(俯冲的洋壳、陆壳)俯冲到地幔 100Km 以 下才能获得。榴辉岩由于密度大,当它达到一定体积, 超过下伏地幔所能承受的临界重量时,就会与俯冲板 块发生断离进入地幔,与地幔发生相互作用,也可作 为新的岩浆源区。与拆沉的榴辉岩断离后的俯冲陆壳 夹带部分超高压榴辉岩,因密度低于地幔而受到浮力 作用,并快速折返到地壳内或暴露在地表上。
1、壳幔相互作用
• 洋中脊岩浆作用形成大洋壳-大洋壳俯冲进入地 幔、大洋闭合-(进一步推挤)大陆俯冲进入地 幔(发生相互作用)-超高压作用下形成榴辉岩、 大密度的俯冲陆壳/洋壳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断离 进入地幔-壳幔相互作用、可作为新的岩浆源区。 地幔对俯冲陆壳岩石同位素组成影响很小,但 陆壳可析出流体交代地幔楔,使其成为具有Nb 亏损,Sr、Nd同位素特征的富集地幔。
一、变质作用的现代研究 及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二、裂谷带变质作用
• 裂谷的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裂谷岩浆作 用是地壳的温度和流体作用加强,导致 围岩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分布局限。洋 脊变质玄武岩主要是由于喷出的洋脊岩 浆的加热作用使下渗的海水循环发生热 液,促使玄武岩发生浅变质,形成一种 “绿色岩”。浅变质的玄武岩在洋脊岩 浆作用过程中可以起到同化作用。
Franciscan complex and low-T, high-P zone where bluschist facies develops.
四、碰撞造山带的区域变质作用
• 板块碰撞作用导致一系列的冲断 - 褶皱发生, 使得地壳厚度急剧加厚,在两板块碰撞叠置 地带,可以发生大规模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 化的区域变质作用。此外,在大陆碰撞带上 还发现了含金刚石、柯石英榴辉岩高压超高 压变质岩系,它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结果, 如大别地区。俯冲深度至少在 100Km 以上, 超高压变质岩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壳幔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超高压变质岩 折返的动力学机制。

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变质因素为温度、负荷压力、定 ★ 基本类型 ☆ 区域变质作用 向压力和流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变形机制为变质结晶和变形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高级区域变质伴随的部分熔融 ☆ 区域变质作用 产生的低熔物质与变质岩混合
形成混合岩的大规模变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征性的矿物,这些矿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熔岩高原:由陆地 裂隙喷发从大断裂 中涌出的黏度非常 小、流速非常快、
很稀薄的玄武质熔
岩泛流堆积而成, 覆盖面积广大的台 地状火山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洋中脊:沿着洋中脊峰顶中 央裂谷正在进行海底裂隙喷
发,流出枕状玄武岩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有时上升的岩浆达到 地表迅速减压引起溶 解气体强烈膨胀,以 强烈横向喷射的横向 冲击波形式释放能量, 形成由炽热气体和火 山碎屑混合物组成的 惊人速度紧贴地面横 扫而过的火山碎屑流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主要爆炸性喷发后, 由于岩浆中溶解的气 体大为减少,能量大 为降低,喷发转变为 熔岩流从喷出口流出
★ 火山作用
火山口 类型
裂隙喷发 岩浆从伸长的裂隙喷出口喷发 中心喷发 岩浆从一个管道状中心喷出口喷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岩浆性质:玄武质 ☆ 非爆炸性喷发 地质环境:洋中脊和洋岛
熔岩喷泉:岩浆中气体溶解度降低,形成气泡上 冒,迅速上升冒出地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熔岩席:玄武质岩浆流黏度非常小、流速非常快,流出的熔 岩迅速大面积泛滥,形成覆盖面积大而厚度薄的熔岩席

地概-7-变质

地概-7-变质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 化学活动性流体是一种以 是一种以H 为主, 化学活动性流体是一种以H2O和CO2为主,并包含多种 金属和非金属以及F Cl、 等组分的溶液。 金属和非金属以及F、Cl、B、P等组分的溶液。 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中,可以促进组分的溶解, 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中,可以促进组分的溶解, 加速扩散速度,增强重结晶作用及变质反应。 加速扩散速度,增强重结晶作用及变质反应。还可将一 些组分带入变质反应中, 些组分带入变质反应中,或带出某些组分从而使原岩成 分发生变化。另外,流体可以降低岩石的重熔温度。 分发生变化。另外,流体可以降低岩石的重熔温度。 因此,流体的存在, 因此,流体的存在,可能会降低各种变质级别的温 度界限, 度界限,使某些高级别变质作用在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就 能完成。 能完成。
接触变质晕: 接触变质晕:接触变质作用的强度随着距离增大而减 直至热力减小到一定限度而消失。 弱,直至热力减小到一定限度而消失。结果以岩体为中 在周围形成一个变质强度不同的环状带。 心,在周围形成一个变质强度不同的环状带。 接触变质晕的规模与岩体大小、性质、埋藏深度以 接触变质晕的规模与岩体大小、性质、 及围岩性质有关。 及围岩性质有关。 接触变质晕的研究通常是划分出由强到弱的变质带。 接触变质晕的研究通常是划分出由强到弱的变质带。 每一个变质带中都有能代表反应温度条件的变质矿物, 每一个变质带中都有能代表反应温度条件的变质矿物, 并以这种矿物给予命名。利用围岩的变质规律, 并以这种矿物给予命名。利用围岩的变质规律,在侵入 岩体未剥蚀出露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识别变质晕的变化方 以确定岩体位置,进而找寻接触变质矿床。 向,以确定岩体位置,进而找寻接触变质矿床。
c.Pt<Pf:在侵入体附近,岩浆侵入带来大量挥发分,在局 < :在侵入体附近,岩浆侵入带来大量挥发分, 部聚集, 部聚集,使Pt<Pf。另外,如果原岩中水含量高,当压力增 < 。另外,如果原岩中水含量高, 大时,水压出, 大时,水压出,使Pt<Pf。在温度升高很快的情况下,由于 < 。在温度升高很快的情况下, 变质反应很快,去水反应快, 变质反应很快,去水反应快,使Pt<Pf。 < 。

岩浆作用的定义

岩浆作用的定义

岩浆作用的定义岩浆是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状态的岩石物质,它在地壳深处形成,并通过火山喷发等方式进入地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在地壳中运动和作用的过程,是地球内部热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浆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岩浆生成、岩浆上升、岩浆喷发和岩浆固化几个阶段。

首先,岩浆的生成与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有关。

地球内部的高温使得岩石物质熔融,形成岩浆。

然后,岩浆会在地壳中上升。

这是因为岩浆的密度较大,而地壳的密度较小,所以岩浆会向上运动。

在上升过程中,岩浆与地壳中的岩石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改变地壳的构造和岩石的性质。

接着,岩浆可能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表。

岩浆在火山口喷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形成火山爆发。

最后,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石。

岩浆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热量释放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

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可以带走地壳中的热量,维持地球的热平衡。

同时,岩浆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岩浆作用输送到地表,丰富地壳的物质组成。

其次,岩浆作用是地壳形成和变质作用的重要机制。

岩浆的上升和喷发可以形成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丰富地壳的岩石类型。

岩浆作用还可以改变地壳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形成新的岩石矿物。

最后,岩浆作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重要原因。

岩浆作用引起的地壳运动和地壳变形可以导致地震的发生。

火山喷发是岩浆作用的直接表现,也是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

岩浆作用对地球和人类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地球科学研究来说,深入了解岩浆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对于资源勘探来说,岩浆作用带来的岩石和矿物资源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源。

对于灾害防治来说,了解岩浆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范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状态岩石物质在地壳中运动和作用的过程。

它是地球内部热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机制上的异同

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机制上的异同

在地质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变质岩和岩浆岩这两种岩石类型。

它们分别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

一、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地球深部,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变质岩。

变质作用主要分为热液作用、压力作用和化学作用三种类型。

1. 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指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被加热并含有有益矿物质,进而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解和沉淀的一种变质作用。

这种作用产生的岩石称为热液岩,比如石英岩、硫化岩等。

通过热液作用,变质岩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矿物质,使得变质岩的结构更加坚硬。

2. 压力作用压力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得岩石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变质岩。

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压力作用使得岩石中的矿物质产生排列和排列的变化,从而使得岩石的结构更加坚硬和稳定。

3. 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受到外界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大理岩、石英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通过化学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以上就是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高温高压环境和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

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与之有所不同。

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岩浆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深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在地下运动,在地表流动或凝固后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岩浆的流动、冷却凝固和结晶三个阶段。

1. 岩浆的流动岩浆是由地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具有高温、高粘度、高压等特点。

当地下岩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岩浆会向地表或地下某一地点运动,形成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表,从而形成岩浆岩。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带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带答案

1.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来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

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

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

2.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机械分异现象:颗粒粗大的先沉积,细小颗粒后沉积;密度大物质成分先沉积,密度小的物质成分后沉积。

3.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地堑、地垒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隔槽式褶皱。

可画图便于理解。

4.大陆的地形特征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大陆的地形特征:可分为 5 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洼地也可以算一个)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据大气在垂向上的温度、组成、电荷及运动等特征分为 5 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6.地球内部出现了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片状构造:大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呈现出的定向构造。
片麻状构造:大量粒状矿物和少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显示的定 向构造。
眼球状构造:刚性矿物(长石、黄铁矿等)呈透镜状、扁豆状沿定 向构造平行排列的一种构造。
板理
Class over. Thank you
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分类: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致相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 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往往结晶稍早,自形程度 高。 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相似,只是基质为显晶质。 连续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连续变化,分不出基质与斑晶。
安山岩中的斑状结构
岩浆活动与地热
2. 岩浆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作用:岩浆运移到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成岩石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根据侵入深度不同分为浅成侵入岩(深 度<3km)和深成侵入岩(深度>3km)。 浅成侵入体的类型: 1.岩床。2.岩墙。3.岩盆。4.岩盖。5.岩脉。
深成侵入岩的类型:
岩基:出露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岩,与围岩呈不协 调接触,平面上呈椭圆形。常由花岗岩类组成。 岩株:出露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体。平面上多呈近 圆形或不规则状。岩株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岩株可单独产出, 但下部常与岩基相连。
5. 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岩中保留原岩结构特点的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 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由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与岩 浆岩结晶结构相比,不同在于:同一世代变晶矿物没有明显先后顺 序,矿物的自形程度取决于结晶能力,而不是先结晶的好)。
压碎结构:由于岩石和矿物变形变位形成的结构,可分为角砾状、碎 裂和糜棱结构。
岩浆喷出作用的产物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岩浆岩是地球最基本的岩石之一,它的形成过程与地球内部的熔融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壳下部,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地表,这些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岩石发生熔融。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岩石中的矿物质开始熔化,形成熔岩。

熔岩由于具有较低的密度,往往会上升到地壳上层,形成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

火山喷发是最直观的一种岩浆岩形成方式,当地壳表面上出现了裂缝或者地下岩浆管道通道时,深部的岩浆会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固态岩浆岩。

这些岩浆岩形成的速度通常非常快,有时仅需几小时或几天时间。

另一种岩浆岩形成的方式是岩浆侵入。

岩浆会沿着地壳裂缝或者岩石层面的节理进入地壳内部,并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这种形成方式通常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不等。

常见的侵入岩浆岩有侵入岩和浅成岩浆岩。

岩浆岩一旦形成,便会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通过高温高压、岩浆流体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运动,改变原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新的岩石。

它是地球岩石圈中传递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接触变质,另一种是区域变质。

接触变质是指当岩浆侵入其他岩石时,充满高温岩浆的侵入体与周围岩石发生热交换,从而改变岩石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接触变质通常发生在侵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典型的岩石有大理岩和角闪石。

区域变质是指由于地壳厚度的增加和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大范围的岩石进一步加深到地下,经历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引起岩石的变质作用。

在区域变质中,原始岩石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变质岩石,例如麻粒岩和片麻岩。

值得一提的是,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过程,而是与构造运动、地质事件等密切相关。

例如,当两个地块发生碰撞和挤压时,会形成强烈的高温高压环境,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这种碰撞和挤压还可能导致岩浆侵入发生断裂和折叠等构造变形。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一节岩浆作用通过对火山的观察、岩浆岩的研究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局部地段中存在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并且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

这种处在1 000度左右高温下的物质在常压下将呈液态,但在几千兆帕斯卡的压力下很可能处于潜柔状态,具有极大的潜在膨胀力。

一旦构造运动破坏了地下平衡使局部压力降低时,炽热物质立刻转变为液态,同时体积膨胀形成岩浆。

可见,岩浆(magma)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翁挥发分的熔融体。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

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magmanc rock)。

根据岩浆是侵入地壳之中或是喷出地表,岩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相应地,所形成的岩石分别称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或火山岩)。

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45%~52%)和超基性岩浆(<45 %)。

随着Si02含量减少,岩浆中MgO、FeO含量增多,岩浆的颜色加深,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变小。

一、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喷出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volcanism)。

火山喷发过程极为复杂,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岩浆作用阶段,所喷出的物质和喷发类型备不相同。

有的喷发很平静,岩浆沿裂隙通道上升,缓慢地流出地表,边流动边冷凝;有的非常强烈,岩浆喷出时具有猛烈的爆炸现象,可将大量的气体、岩浆团块和固体碎屑喷射到火山口以外,在火山口上空形成巨大烟柱。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托马利省一座沉睡了400年的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周围几个城镇被七八米厚的岩浆、石块和火山灰掩埋,造成两万多名居民死亡。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

变质作用: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2含量为61%(质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土耳其Pütürge变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年代学研究

土耳其Pütürge变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年代学研究

土耳其Pütürge变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年代学研究Ay(s)e Didem KILI(C);Cihat ATE(S)【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5(031)005【摘要】Pütürge变质地体位于新特提斯构造带南部的土耳其Anatolia逆冲推覆构造带内,形成于欧亚板决与阿拉伯板块之间晚白垩纪碰撞造山事件.Pütürge变质地体主要由变质泥质片岩及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石英岩、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发育类似巴罗型递增变质带的变质带序列,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此前该变质地体一直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我们采用了二次离子质谱锆石U-Pb 测年方法和黑云母40Ar/39 Ar测年方法,对该变质地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花岗片麻岩原岩形成于84.2±1.1Ma,变质泥质片麻岩中黑云母40Ar/39 Ar 年龄所代表的变质时代为83.21±0.1Ma.这说明早白垩世期间岩浆侵入事件不久,Pütürge变质地体就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总页数】9页(P1485-1493)【作者】Ay(s)e Didem KILI(C);Cihat ATE(S)【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i)rat University, Elaz(i)(g), Turkey;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F(i)rat University, Elaz(i)(g), Turkey【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5;P597.3【相关文献】1.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的年代学约束 [J], 朱清波;杨坤光;王艳2.西藏拉萨地块南缘晚白垩世镁铁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意义 [J], 管琪;朱弟成;赵志丹;董国臣;莫宣学;刘勇胜;胡兆初;袁洪林3.丹凤地区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的记录 [J], 杨力;陈福坤;杨一增;李双庆;祝禧艳4.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 [J], 马昌前;李志昌5.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陈廷愚;牛宝贵;刘志刚;富云莲;任纪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发以粘性小、流动性大 的基性熔浆为主,多表现 为沿裂隙缓慢溢出,然后 沿地面向各个方向流动而 形成熔岩被,面积可达几 十万平方公里,厚达几百 米甚至超过千米。
冰岛拉基火山裂隙式喷发示意图
冰岛拉基火山裂隙式喷发火山锥排列图
2. 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 上成点状喷发,称为中心式喷发。按照爆 炸的强弱程度,可将中心式喷发分为猛烈 式、宁静式和递变式3种:
浆冷凝而成,多数由结晶较粗大的花岗岩或
花岗闪长岩等组成。
岩株
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
面较陡,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100km2。
有的岩株独立产出;有的向下与岩基相连,
为岩基的顶部突起部分。
(二)浅成侵入体
浅成侵入体近地表,岩浆冷凝较快,矿物结晶颗 粒细小,岩石常为中细粒结构或斑状结构;规模一般 较小;岩石类型从酸性到基性都有。常见类型有:
山碎屑流;14—小火山;15—火山 颈;16—熔岩台地;17—熔岩高原
美国西部 的火山颈
裂隙式火山喷发常可形 成熔岩流与熔岩被。
从火山口或火山裂隙溢 出的熔浆沿山坡或河谷顺 流而下,有的呈狭长的带 状,有的呈宽阔平缓的舌 状,冷却固结后称为熔岩 流,当熔岩流遇到陡崖时 可形成熔岩流瀑布。
当喷发量很大时,熔 浆可铺成一大片,被覆在 地面上,而后冷凝,称为 熔岩被。
波状熔岩
绳状熔岩
图7-2 黑龙江五大连池波状熔岩
绳状熔岩
绳状熔岩
波状熔岩
酸性熔浆富含SiO2 和挥发组分,K、Na含 量比Fe、Mg含量高,温 度较低,冷却快,粘性 大,流动慢。冷却后形 成颜色较浅的岩石,称 流纹岩。酸性熔浆表面 迅速冷凝成薄壳并由于 强烈收缩而破裂,下面 熔浆继续流动,使表层 薄壳再次破碎并翻滚、 粘结,形成块状熔岩。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与方式
(一)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包括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温 度 往往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导因素。
它可以提供变质作用所需要的能量,使岩石中矿物 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促使一系列的 化学反应和结晶作用得以进行;
同时温度增高还可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大,使更多的 矿物成分进入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内,增强了流体的渗透 性、扩散性及化学活动性,促进了变质作用的过程。
递变式
(二)喷出作用的产物
1.火山喷出物
火山喷出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 (1)气态喷出物 火山从开始喷出至终止 时都有气体喷发。
在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上覆岩石的压力逐 渐降低,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性组分就以气体的 形式分离出来。岩浆喷出后压力降低,更多的气 体会进一步释放出来。气体中以水蒸气为主,含 量常达70%以上;此外有CO2、SO2、N2、H2S以 及少量CO、H2、HCl、NH3、NH4Cl、HF等。
图7-1 美国 西部圣海伦斯
火山1980年的 猛烈式喷发
随着地球演化和地壳加厚,火山 活动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根据火山活动的时间,可将火山分 为:死火山,即人类历史以来不再活动 的火山;休眠火山,是在人类历史上曾 有过活动而近百年来停止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是现在正在活动或近百年来有 过活动的火山。死火山也有可能再度活 动而变为活火山。
图7-6 火山锥示意图
在火山锥顶部常有 低洼的部位,略呈圆 形,边缘很陡,火山 物质由此喷出,称为 火山口。火山再次喷 发时可以将原有的火 山口炸掉一部分,使 火山口顶部扩大,成 为更大的洼地,叫破 火山口。与火山口相 连的岩浆通道叫火山 喉管(也称火山颈) 。
日本富士山
天池——火山口湖
1—岩基;2—岩株;3—岩墙;4—岩 床;5—岩盖;6—被侵蚀露出的岩 盖;7—火山颈;8—复式火山;9—熔 岩流;10—熔渣锥;11—小型破火 山口;12—大型破火山口;13—火
岩盖 又称岩盘,是上凸下平的穹窿状侵入体。 由岩盖中部到边部,其厚度迅速变小而尖灭。
总结:岩浆岩的类型
岩类 酸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喷出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苦橄岩 浅成岩 花岗斑岩 闪长玢岩 辉绿岩 苦橄玢岩 深成岩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
(火山岩可分为熔岩、 火山碎屑岩两种类型。)
动压力 是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 由于动压力只存在于一定的方向上,因而使得岩石 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了压力差。它可以引起矿物的压 溶作用,导致原岩发生矿物的重新分异与聚集,造 成矿物定向排列;也可以使原岩破碎或产生变形, 从而改造了原岩的结构与构造。
化学活动性流体 是指在变质作用 过程中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一种具有很大 的挥发性和活动性的流体。
图7-7 黑龙江 五大连池熔岩流 瀑布
夏威夷火山——熔岩流
二、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地壳但未喷出地表称为侵入作用,侵 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 ,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 用(深度>3 km)和浅成侵入作用(<3 kபைடு நூலகம்),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 。
柱状节理。
图7-4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3)固态喷出物 由于气体的 膨胀力及其所派生的冲击作用,使火 山喉管及火山口附近的岩石被炸碎并 抛射出来,未冷凝的岩浆呈团块、细 滴喷向空中并在空中或落地后凝结为 固体,它们均属于固态喷出物,统称 为火山碎屑物。
火山碎屑物可分出火山弹、火山块 、火山砾和火山灰四种基本类型。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 岩浆作用 第二节 变质作用 第三节 地壳中三大类岩石的演变
第一节 岩浆作用 一、喷出作用 二、侵入作用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 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 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 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 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所形 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第二节 变质作用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与方式 二、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变质作用 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 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 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 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一般,成岩作用的温度小于150~200℃,围压 低于100~200MPa;而变质作用则要高于这一 数值。因此,可以说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 过渡关系。变质作用温度并未使原岩熔融,即 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变质,一旦温度高到 使原岩熔融,那么就进入到岩浆作用的范畴。 变质作用的高温界限大致为700~900℃。
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
2.火山地形
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常呈锥状,称为 火山锥。由于火山喷发类型不同,因而火山锥也 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由熔岩组成的,称为熔岩锥 ,坡角常仅有2°~10°,很少大于15°。主要 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称为火山碎屑岩锥,坡角 约30°~40°。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的 称为复合锥,坡度常小于35°。
图7-5 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火山弹
A-麻花状火山弹(长34cm);B-火山渣(长14cm)
火山块粒径与火山弹相当,也是大于64 mm,但喷发时是固态的岩石碎块,多呈棱角 状至次棱角状。火山块主要由火山通道及其 附近的岩石被炸碎而形成。
火山砾粒径为2~64 mm,火山灰粒径小 于2 mm,它们在喷发时可以是液态的,也可 以是固态的。
预示火山活动的进程 凝华物
图7-1 美国 西部圣海伦斯
火山1980年的 猛烈式喷发
(2)液态喷出物 称为熔浆。熔浆 与岩浆的差别在于熔浆挥发分较少。熔浆 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较 少,温度高,冷却慢,粘性小,流动快。 冷却后形成颜色较深的岩石,称玄武岩。 如果基性熔浆表面冷凝成塑性薄壳,下部 熔浆继续流动就会拖曳上部薄壳使其产生 波状起伏,形成波状熔岩;如果下部熔浆 进一步继续流动,上部薄壳就会被拖引成 绳状构造,则形成绳状熔岩。
一、喷出作用
(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
火山喷发过程极为复杂,在不同地区 以及不同的岩浆作用阶段,所喷出的物质 和喷发类型各不相同。
有的喷发很平静,岩浆沿裂隙通道上 升,缓慢地流出地表,边流动边冷凝;
有的非常强烈,岩浆喷出时具有猛烈 的爆炸现象,可将大量的气体、岩浆团块 和固体碎屑喷射到火山口以外。
块状熔岩
中性熔浆SiO2和挥发组分的含量以及其它性质 介于酸性和基性熔岩之间,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 。
枕状熔岩 为基性岩 浆水下喷 发的产物 。
图7-3 枕状熔岩
熔浆在冷凝固 结过程中,如果 成分均匀,地形 平坦,而且缓慢 冷缩,可形成垂 直于冷凝面的裂 隙,把岩石分割 成多边形柱状体
,这种裂隙称为
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裂隙式 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1. 岩浆沿一个方向的 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 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 发。这种喷发火山口不呈 圆形,而是长达数十公里 以上的断裂带,或者火山 口沿断裂带成串珠状排列. 往下可连成墙状通道。
冰岛拉基火山裂隙式喷发示意图
冰岛拉基火山裂隙式喷发火山锥排列图
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可由150~200℃直到700~ 900℃。
导致岩石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岩浆的侵入作用使其围岩温度升高; ②当地壳浅部的岩石进入更深部时,由于地热增温 使原岩的温度升高; ③由深部热流上升所带来的热量使岩石的温度升高 ; ④岩石遭受机械挤压或破裂错动时由机械能转化的
热量使岩石的温度升高,这种热量一般较小或较局限。
图7-1 美国 西部圣海伦斯
火山1980年的 猛烈式喷发
火山弹是一种岩浆喷出物,喷离火山口时 为炽热的熔浆团,而后在空中旋转运移时,发 生不同程度的冷却或固结,落地时可呈现不同 的形态。如纺锤形火山弹、麻花状火山弹、饼 状或不规则状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弹平均 直径大于64 mm,最大可达6m(长径)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