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

合集下载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ZHI JIA GE一、文献学的争辩内容和任务: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争辩。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争辩。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争辩。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争辩等。

文献实证争辩: 文献实证争辩:解决文献内容的牢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有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名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目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生疏与书目方法的把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保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争辩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供给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争辩价值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生疏古汉字的全貌,争辩演化过程,推究古意;争辩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

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

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松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

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争辩供给了的课题和资料。

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4、抄写与雕版四、儒学十三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1、经部子目易类、尚书类、诗经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四书类、五经总义类、乐类、小学类。

2、简述十三经及成书经过①十三经内容:《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

②成书过程:A、孔子厘定六经,而成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

B、西汉初年,由于《乐经》毁于秦火,只剩五经。

汉武帝为五经立学官,称“五经博士”。

C、东汉时,五经之外添加了《论语》和《孝经》,合称“七经”。

D、唐朝时分《礼》为“三礼”,《春秋》并列“三传”,遂成“九经”。

E、唐文宗时又增《尔雅》《孝经》《论语》为“十二经”。

F、五代末年,将《孟子》补入经目。

G、宋代刻“十三经”,十三经之名目方固定。

3、子部类目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共14类。

4、简述古代三大经学派秦火之后,老儒无书可据,只能凭借记忆口头传授。

学生们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后形成定本。

后在拆除旧宅墙壁时相继发现了一些在秦代焚书时人们收藏起来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是用先秦古文字抄写的。

后人为了区别两者,就把隶书抄写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把用先秦古文字抄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和今文经本来只是抄本的不同,字句和篇章有一些差异,但因师承不同,经说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经学派别。

一般说来,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书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注重训释经书的文字名物制度。

今文经出现较早,汉武帝时立为官学,设五经博士,由今文经学家充任,从而使今文经学得到广泛传播。

西汉末年,刘歆在中央总校群书,很重视古文经,建议为古文经立学官,遭到今文经学家的激烈反对,没有成功。

以后,古文经学仍在民间传播,,东汉时先后出现了贾逵、马融、许慎等几位古文经学大师,使古文经学的势力迅速发展。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B 元C 明D 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B 蝴蝶装C 包背装 D 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

A 汉书艺文志B 隋书经籍志C 隋书艺文志D 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

A 《七略》B 《别录》C 《汉书》D 《世说新语》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

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

(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

文献学试题库

文献学试题库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库一、填空: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3,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三方面内容。

4,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6,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_________异传,整齐___________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7,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突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8,东汉著名学者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9,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0,魏晋之时,何晏著___________,王弼的___________、《老子注》,向秀、郭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11,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12,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_________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13,唐代史书注释最杰出者为颜师古的___________。

14,唐代以注释《文选》著称的学者为___________;唐代关于《文选》另有吕延济等___________注本。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1.蝴蝶装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五代到宋盛行。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

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

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没有获得异本可供校勘,或异本无校勘根据可寻,而对所校之书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本书的思想旨趣,对本书中同类内容记载的乖迕情况,对上下文义的相舛情况,对章节文法结构的矛盾情况进行前后互校,归纳分析,考证异同,以校正谬误。

本校法有很强的考证性质。

运用它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真把握全书内容及主旨,不能臆断是非,随意地以此校彼,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他校法: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

具体来说,他书引用本书作为思想理论资料或历史资料,其文辞内容相同或大致相同,那么它们均是他书中可以作为校勘本书的依据。

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

理校法中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但是也有客观因素,而这样的理由来自与书中疑误相关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史学、文学等知识。

3。

类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内容和性质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工具书。

类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由于它博采四部,且分门别类,所以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对于考索事物源流、校勘、辑佚都有很大意义。

历史文献学试题十套

历史文献学试题十套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诗、书、礼、义、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汲冢周书)。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金刚经》。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典通》、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899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辑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

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文献学专题 试题

文献学专题 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

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B.篆书、楷书、草书C.古文、篆书、隶书D.楷书、草书、隶书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C.卷、牙签、帙、邺架D.轴、卷、帙、邺架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A.抄本 B. 雕版印本C.批校本 D.手稿本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B.封面C.书口D.书脑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B.汲古阁C.知不足斋D.士礼居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A.《郡斋读书志》B.《四库全书总目》C.《直斋书录解题》D.《七略》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白居易编写的(《白氏六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明代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毛晋有、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历史文献学试题

历史文献学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

现代广义的文献个概念是它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

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

此说至今仍有影响。

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

如医学文献。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

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

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

《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

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随后流传于世。

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穀梁》刘向: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分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总撰各书叙录。

后来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其工作,集六艺群书,编着《七略》。

刘向父子在校勘学、目录学上皆有开创,能够广考众本,提要钩玄,洞明流变,促进了书籍的普及,对后世影响很大,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

后受汉成帝之命对图书进行系统整理,订正讹误,补脱删衍,剔其重复,整理成定本。

对那些同类文献尚未结集者,则辑为定型文献,如《楚辞》、《战国策》、《列女传》等都是利用现成文献编集而成。

2.今古文经学今古文经学: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楚汉相争之后,大量书籍毁佚,一些经典依靠今文经师口耳相传,以隶书著之竹帛,成为所谓今文经书。

古文经的则是流传下来或重新发现的用先秦六国文字书写的经书古本。

今古文经书差异很大,彼此有异文。

篇章也有不同。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汉哀帝时开始的。

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

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

直至郑学起,经今古文才。

趋近混于一同。

到清末,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

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本文根据题目要求以一种适合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的格式进行书写)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概念?A)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B) 文献的研究与分析C)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D) 文献的修复和保护2.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 古代文献B) 现代文献C) 史料的鉴定与考证D) 文献材料的发掘3.下列哪个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方法之一?A) 实地考察B) 实验分析C) 数学建模D) 社会调查4.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区别是什么?A) 前者注重文献及其研究方法,后者注重历史事件及其描述。

B) 前者研究文献材料的发掘与整理,后者研究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演变。

C) 前者注重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后者注重历史事件的解读与分析。

D) 前者研究文献和史料的鉴定与考证,后者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

二、简答题1.请简述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古代和现代的文献,如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方志等各类文献。

研究历史文献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历史资料和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路径。

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还原历史真实,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遗产。

2.请简述古代文献的鉴定与考证方法。

古代文献的鉴定与考证方法主要包括:校勘、考据、辨伪、比较、推测等。

校勘是通过对文献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准确校对,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考据是通过对参考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比对和分析,对文献的记载和说法进行验证和推导。

辨伪是通过对文献的风格、内容、时代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文献的真实性和伪造程度。

比较是通过对多种文献的对比研究,找出异同之处,推测出可能的真相。

三、论述题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历史文献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可适当增加字数进行详细论述)1. 文献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来源:历史文献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来源。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docx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docx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1、蝴蝶装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

五代到宋盛行。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

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而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贝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而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

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來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

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釆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木来对勘。

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木做底木,然后用其他异木逐字逐旬地进行校勘,并记英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界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木口J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木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才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

(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吋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廿,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木帖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木卩相关的典籍类仏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対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

(需耍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冇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血,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

类书的产牛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笫一部类书。

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冇巨大的价值。

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历史文献学题型:填空题20、名词解释40、简答题20、论述题20王应麟《玉海》;版本学有叶德辉《书林清话》,是第一部版本学专著,辑译之书的鼻祖清末大官僚王懿荣-- 1899年鹗,第一部甲骨著录著作《铁云藏龟》--诒让《契文举例》---整理和研究甲骨文最有成就的是: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册府元龟》宋真宗时完成,都是北宋时编写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

目录学开端人物(六分法)成果:六分法即创始于歆的《七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目录书籍史记三家注: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守节注)。

敦煌三大家:亮文、向达、王崇明正史:指官修的以纪传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双璧: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振《直斋书目解题》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有解题的书目,在学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名词解释文献、辨伪、辑译、向、三通、校勘、玄、四分法、六分法、底本:是校勘时选用的本子。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版本:是相对于以前的抄本,专指雕版印刷复制的书籍。

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事物上。

尤氏《遂初堂书目》第一部著录版本的书目。

金石: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反切法:前面字的声母与后面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都宗”“Dong”文献的涵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根据此定义,不仅传统的纸本载体,以及纸产生以前的竹木简牍、帛书这些习惯上归入文献围的记录文字容的载体形式属于文献,而且历代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摄影技术作品、影视胶片磁带录音磁带、电脑磁盘光盘等等,均属文献。

《历史文献学》作业题

《历史文献学》作业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

(第一章)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

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

五鸠,鸠民者也。

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左传·昭公十七年》(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

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

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

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精选试题)

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精选试题)

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1、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和()。

2、西晋之时,汲郡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

3、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和(),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4、()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5、《天下郡国利病书》6、《古今图书集成》7、吐鲁番文书8、简牍文献9、甲骨学“四堂”10、周原甲骨闻11、《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2、简要介绍“四书”。

13、就史料学的角度而言,《旧唐书》具备怎样的优点。

14、《诗经》的史料价值如何。

15、金石铭文的史料价值如何。

16、试阐述文字学“六书”说。

17、唐代官修的六部正史名称18、元刻本《十三经注疏》各经的注疏者(包括经书名、经书所对应的注疏者人名及所处朝代)。

19、北宋四大类书(书名及主持编修者)。

20、五部可用于查找历史专著、论文的工具(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年份)。

21、五部总集文献(包括书名及作者)。

22、国古代纸本文献的主要装潢形制。

23、史料解读:《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新五代史》称:“大致褒贬祖《春秋》,故义例谨严;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而事实则不甚经意。

”24、翻译:“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颜氏家训·名实》25、简述“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26、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

27、简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28、试述刘向、刘歆父子的历史文献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中,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

(第一章)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

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

五鸠,鸠民者也。

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左传·昭公十七年》(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

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

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

各大学历史文献学试题

各大学历史文献学试题

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九流十家 3.子注4.简5.衍二、填空1.在道藏中,《庄子》的书名叫________;《文子》的书名叫________。

2.《春秋内外传》指________和________。

3.《四库全书》的总纂是________代________;《四部丛刊》的编纂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

4.唐代文选学的两大代表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文献学著作的作者及时代1.《四库提要辨证》2.《中经新簿》3.《经籍籑诂》4.《水经注》5.《孟子正义》6.《周礼正义》7.《汉书补注》8.《墨子间诂》9.《春秋经传集解》10.《尔雅义疏》11.《录鬼簿》12.《经传释词》13.《方言》14.《七录》15.《七略》16.《郡斋读书志》17.《郑堂读书记》18.《越缦堂读书记》19.《三国志集解》20.《说文解字注》四、指出下列作者在文献学方面的代表作(只举一种)1.李贤2.马国翰3.陆德明4.姚名达5.孙殿起6.陈振孙7.黄虞稷8.杜佑9.郑樵10.马端临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十三经”指哪些典籍?“十三经注疏”每种书的注者和疏者各是谁?2.“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种典籍?各史的作者是谁?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作者是谁?该书在古文献方面的价值如何?4.《文选》和《玉台新咏》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们各是何代何人所纂?其特点如何?5.指出下列三首论诗、论曲绝句的作者,对其观点略加评论。

A.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B.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辞。

C.大都才人逞风流,百岁光阴老更遒。

文到元和诗到杜,月明孤雁汉宫秋作业题二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

三、翻译下列短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1、蝴蝶装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

五代到宋盛行。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

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

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

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

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异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本可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本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矛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

(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时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

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

(需要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面,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

类书的产生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类书。

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4、善本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比较鉴别后,选出来的内容完善、刻印精良、装帧精美的古籍版本。

关于善本,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

宋人所指的“善本”是精校的本子。

清代除此外还关注书籍的文物鉴赏价值。

认为一是“足本”(即不缺不漏,不经删削改写的原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无讹的);三是旧本(旧刻本、旧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规定:只要在学术资料性,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中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就是善本。

黄永年先生则认为凡校勘精审即接近古籍本来面目的可称之为校勘性善本,凡已成为文物的古籍可称之曰文物性善本。

5.丛书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可分为专科性丛书和综合性丛书两类。

专科性丛书是汇集某一相同部类或某一学科之书籍为一书,并题一总名;综合性丛书则不拘门类,兼收并蓄,汇聚众书为一书。

丛书的作用1、古籍的保存与流传(散失的单刻本、不著名的杂著、笔记、诗文因收入得以保存);2、清代学者保存其辑佚成果的好形式;3清代藏书家、校勘学家通过汇刻丛书向世人提供精校精刻的古籍善本;4、便利古籍利用。

二、简答1、汉代以来目录分类的变化以及其与社会学术之间的关系变化:从六分法到四分法,从四分法到九部十类汉代刘歆的《七略》所创的六分法是中国古代目录分类的开端。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继承发展了《七略》,保存六分法,并对其中的“辑略”部分做了删改;在书目著录上,采用“出”、“入”、“省”的方法对图书分类做出适当的调整。

至西晋初,荀勖所编的《中经新簿》首次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其顺序相当于后来的经、子、史、集,打破了传统的六分法。

东晋的李充又将其顺序调整为经、史、子、集,此后一直为后世沿用。

唐初所编的《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以经、史、子、集为四部的标题,这一做法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官私目录的惯例,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下来。

宋代调整四部分类,设置语孟、史评等类目。

清末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书目》,试图抛开四部分类法,以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分类方法为框架,将书籍分为学、政两部。

随着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刘国钧试图将传统四分法与十进法结合,分为九部十类,并采用数字代表部类,基本形成了中国近代目录系统。

关系:六分法转变为四分法,与学术风气以及整个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有关。

由于儒家思想始终是官方主导思想,故无论是六分法还是四分法,儒家经典都占据中心地位。

随着时代推移,诸子、兵、数术、方技等图书日益稀少,且受到学者轻视乃至压制,最终导致数类合一。

东汉末年经学衰落,史学开始分离。

且由于官私史著飞速增多,体裁种类繁多,最终从经中独立出来,取代诸子等书占据四部分类的第二类。

文学的繁荣则使得诗赋作品数量越来越多,得以维持其传统地位。

简而言之,魏晋以来形成的社会知识结构是:经典稳定,诸子限制,史学发展,文学繁荣,与之相适应的四部分类法遂成为图书分类的主流,直到近代传统的社会知识结构被打破为止。

2、评述明以来辨伪思想的变化总的来看,明代以来辨伪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剧变的结果,并随着学术潮流的变化而变化。

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心学风靡一时,士子热衷言心言性,学风日益空疏。

但仍有一些学者不废训诂考据,扩大辨伪范围,深化个案研究,推动辨伪学的发展。

如宋濂、梅鶩。

明清之际,剧烈的社会更替促使人们深刻反思宋明理学,学术界出现了回归原典、辩证伪书的风气。

学者们崇实黜虚,主张经世致用,学术风气由空疏玄虚相朴素平实转化。

康乾年间,汉学产生并逐渐成为学界主流。

与此同时,统治者大力提倡稽古右文,大规模整理典籍,编纂图书,进一步造成学术界重视典籍文化的氛围。

许多学者穷尽毕生,对专书、群书作辨伪研究。

二十世纪初期学者在承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同时,结合在西方新史学方法,进一步发展辨伪思想。

例如,胡适将西方的存疑主义、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方法综合,提出辨伪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要证据;古史辨运动中学者提出全面否定传统以及后来的走出疑古时代思潮。

明代以来的辨伪思潮,是对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文献典籍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全面总结,它不仅使辨伪学达到高峰,更极大地推进了文献学的发展。

3、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发现的四种重要文献资料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殷墟甲骨王懿荣是近代第一个重新发现甲骨卜辞的学者,因而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在他去世之后,他收藏的千余片甲骨被刘鹗收购了上千片,进行研究,刘鹗致力于甲骨片的收藏(1902年开始搜购,1903年已经藏有5000余片)和影印出版,著有《铁云藏龟》一书,是甲骨学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甲骨资料著作。

刘鹗之后,另一个努力搜集甲骨的学者是罗振玉,他收集、保存大量甲骨片,并确定其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将收集到的甲骨片出版公布,并且考释文字和研究,因而推动甲骨学迅速发展。

自甲骨重新面世之后,诸多学者用力甚勤,功绩卓越。

出土甲骨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

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

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五、随着甲骨文资料的不断出土,研究甲骨文成为专门的学问,在学术界统称为甲骨学,甲骨学除了从古文字角度考释甲骨文字,从考古学角度研究甲骨的分期、断代,也包括利用甲骨文来研究商代的历史与文化。

敦煌文书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1900年寓居于此的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了第17窟,内藏约有五万件经书、佛画、雕像等文献和文物。

由于早期不受国内学界重视,加之保护措施不到位,致使大量文献流失海外。

意义:保存大量古书以及地方志,对于补充史料有重要意义。

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的第一手资料。

宗教学上的意义:佛教、道教。

语言学的意义,梵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吐火罗文产生新的学科,敦煌学。

在中西方之间架起了—座学术研究方面沟通互补的新通道。

敦煌学的材料不仅限于中国和汉民族,还涉及到我国境内不少古代民族,如匈奴、乌孙、朝鲜、日本等国,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

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大库档案系指明清两代秘藏于内阁中的档案,包括历朝诏令。

奏章、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

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无不皆备其内,虽然目前明清史资料汗牛充栋,但作为研究明清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居延汉晋简牍居延汉简是指1930年中国、瑞典学者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我国西北居延地区发现的大量汉代木简。

系统地反映了汉代边塞的屯戍生活,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汉史的第一手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简牍学。

4、宋刻本的分类(例如:蜀、浙、闽、官、私、坊)及各自特点宋刻本主要可分为宋浙本、宋建本、宋蜀本三类。

1、其中浙刻本中北宋时期基本上为官刻本(尤其是监刻本),南宋时期以官刻本为主,也有一些坊刻本和家刻本(坊>家)特点:字体为欧体(也有颜体影响)版式:白口、单黑鱼尾、书名和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常用简称,上方又是记本页字数,、左右双边无书耳、无牌记在每页版心最下端记刻工姓名刻书序跋避讳皇帝姓名白麻纸与黄麻纸,有纸纹蝴蝶装为主、南宋有包背装3、以建阳县的坊刻本为主(北宋大量散轶、保留下来的多南宋)少数官刻本特点:字体颜体版式南宋前期白口左右双边;中期以后细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上方记本页字数下鱼尾下记页次不藉可供姓名开始用书耳(官刻本介于建本与浙本之间)前期多刻书题识中期以后多用牌记(官刻无牌记,间或刻书题识)避讳较浙本松执掌多用麻沙纸,纸纹不明显多改装3、分为大字、小字两种版式数量少多南宋本眉山刻本特点:大字本颜体(加入柳体成分);小字本不美观版式同浙本刻工姓名记载较少书耳已改没有刻书序跋少见避讳不如浙本严于建本白麻纸多改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