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6、7的加减法》有一下亮点:1、利用手指游戏复习6和7 的组成。
游戏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复习,在复习中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为学习6、7的加减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能促使心灵,既脑灵。
游戏中手指不停的变化,不但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良好发育。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例题时,我没有从观察情景图入手,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看到的图形列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分别是什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没有空间的想象和转换能力,不能设身处地看到这两个学生写的算式,如果这样处理,至少有一半学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果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可以怎样做?学生能说出左边的加右边的或右边加左边的,这样又有点缺乏趣味性。
因此,我设计的是回答问题时,大家都举起左手(板子),写字用右手(握笔的姿势)。
保持这个姿势,让第一、三、五排的学生向后转。
让学生观察面对面的学生,同侧的一人是左手,另一人肯定是右手。
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左边的圆片数加右边的圆片数。
想一想、猜一猜对面同学的算式是怎样的?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题的第2小题,图中是减去右边的,还剩几个圆片?如果按原题讲,后面的例题没有减去右边的物体,很多学生可能只会列两道加法算式,不会列减法算式。
于是,我把这道题设计为,用手盖住右边的,左边还剩几个?这样,为学生一图四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注重算理和方法的训练。
不足之处:1、在课堂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常规还有待强化。
2、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还要提高。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直观图示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为后续的加减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意义。
- 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减法的思维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意义。
- 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但对于较大数的加减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口算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6和7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6个苹果、7个香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讲解① 6的加法教学:- 实物演示:展示两组苹果,每组3个,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总数。
- 列出算式:3 - 3 = 6,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 举一反三:通过变换苹果的数量和组合方式,让学生尝试列出其他6的加法算式,如2 - 4 = 6。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我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1。
教学内容方面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①直接数②运用组成与分解③加减法的含义,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
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
习惯培养方面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
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②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③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授教养反思《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进修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构成的基本上,也就是学生控制了依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本长进行教授教养的.那本节课的教授教养目标我以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经由过程进修,学生可以或许依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②控制6.7的加减法的盘算办法.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后续的进修,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依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入渗出和加减法的关系上.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授教养目标,我对课进行卖力的设计.回想教室,几个小点照样有点值得回味的.一.创设情境,引诱操纵,感触感染“一图两式”.为了学生能充分感触感染“一图两式”,我安插了一次四人小组运动,组长按先生的请求摆好小棒.(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依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请求全组小同伙按从左往右的不雅察次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换: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合的算式?在问题的商量中,学生感触感染到,不雅察的角度不合,得到的成果也是不合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合的算式.二.再次操纵,形成概念,渗入渗出加法定律.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依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懂得“一图两式”的意思.再一个目标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摆出的直不雅图,本身自力列式,使学生可以或许由具体的什物抽象到看直不雅图列式,让学生阅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进程,造就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能准确列出算式的基本上,组织学生不雅察评论辩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配合点和不合点.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地位,得数不变的情形后,形成算式:1+5 = 5+1你以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央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那如许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从而达到清楚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地位,他们的和不变.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良的地方:1.对于加减法的关系的渗入渗出上,显著消失时光不敷.我想是教室上学生的组织照样花去了必定量的时光.若何设计进修运动让学生自始至终有兴致的进修,是我在往后的教授教养中要尽力去思虑和践行的.2.在学生功课时发明,有一部分学生学了数的构成后,盘算时照样爱好从幼儿园就学会的掰手指进行盘算.看来,在大人眼里看似简略的10以内盘算,先生在教室上照样应当花比较多的时光让学生说“你的设法主意.你是怎么算的”,并且教师也应当实时引诱升华为用数的分化来盘算.。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汉滨小学吴仁平
我是在汉滨小学开展的公开课活动上给一年级7班讲授了这节课,由于多年没有执小学低段数学,本节课出现众多问题,课后经反思,问题的背后是自己对学段目标不清,课堂目标不清导致。
我从一下三点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一上课就让他们近距离清晰观察实物,通过我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课中进行有必要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一起探讨更加有难度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
本节课时时处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这是我的亮点。
二、失败之处
对目标的把握不够清晰,应该注重初入学孩子的认知行为特点,在能维持纪律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用动手操作体验的方式将感性和理性相统一,加深对知识的映像;课堂目标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明确“一图四式”,也就是一幅情境图,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列出加减法各两道算式。
我在教学中纠结于“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不仅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上,我的做法比较传统,仅仅把课本上的图搬在了屏幕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其它优势。
三、改进之处
首先必须在目标的研究上下功夫,其次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问题。
总之,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江口镇中心小学高光贵?《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
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
(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
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1+5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
那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
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6和7的加减法是基础且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规则,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6和7加减法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首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教授6和7的加减法时,我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游戏化学习则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教学难点的突破6和7的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我通过反复练习、错误分析和个别指导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此外,我还利用了数线、计数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理解数的增减变化。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课堂节奏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教学节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批改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及时性的评价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6和7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后的一节巩固性练习课。
目的是强化学生掌握一图四式和利用6和7的分成进行加减法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的几方面:1重算理、算法的渗透与理解。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的魂,在本练习课中,我侧重学生的理解一图4式的意义中理解算理,在利用6和7的分成中巩固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学生更加明确了计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创设情境串,把整节课的内容、环节进行整体呈现。
本节课是计算的练习课,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很好的形成,又加上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意识还不强,很容易分散精神,因此,设立了小精灵带我们去游乐园玩的一系列情境,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
本课的设计中,设计了“我会填、我会算、我会用”等题型,以 6和7的分成为基础,以一图四式为依托,由浅入深地对6和7的加减法进行练习。
4初步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在“我会填,也会想”中,让学生填完结果后,观察两个数相加、相减的两个数与结果的关系,学生发现:一个数不变,加的数越大,结果就越大;原来的数不变,减去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从而初步渗透了函数思想。
5评价的手段丰富、形式多样。
课上,采用小组评价、个人奖励、个人自评、生生评价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交流互动自然、流畅,有效地组织和调控课堂。
6注重方法的小结。
在每一环节中,学生以小结、问题、注意的地方等提示帮助学生小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足之处: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虽然课上都采用了小组加分奖励和扣分的方法调控学生的听课状态,但第四小组的同学们还是不太理会我的要求,他们只管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如果我能慢下来,等等他们,关注他们多些,可能要好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6和7的基本加减法。
2.能够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6和7的位值理解和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游戏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教材图片或物品等方式将6和7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猜测这些数字可能代表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和7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识1.先向学生介绍和强调6和7的位值和大小关系,通过教材图片及辅助工具展示和比较2.教师通过板书和实物演示,依次讲解6和7的基本加减法,并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例如:6+1=77-1=66+2=87+2=98-2=69-2=73.针对不同的学生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数字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三、巩固练习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或者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
四、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游戏及场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6和7的加减法。
五、课堂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2.是否需要更多的课外拓展和辅导,帮助学生加深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
6与7加减法课后反思
6与7加减法课后反思引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基础运算之一。
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对6与7的加减法课后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 记忆困难对于我来说,记忆6与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计算较大的数字时,我往往容易搞混数字的排列顺序,从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2. 理解模糊有时候,我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并不够清晰。
尤其是在进行减法运算时,我常常会忘记减法的本质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导致计算错误。
3. 缺乏实践机会在课堂上,老师通常只给我们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而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这导致我在课后做练习时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方案:1. 制定记忆策略为了提高记忆6与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能力,我计划采取以下记忆策略:•制定一个数字排列的规律,例如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排列数字,以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制定一个记忆口诀或者歌曲来帮助记忆运算规则,例如“6加7等于13,7加6等于13”。
通过这些记忆策略,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记忆6与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温故知新为了加深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我计划进行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阅读相关的数学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观看数学教育视频,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运算规则。
通过温故知新,我相信我可以提高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3. 多做练习为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我计划多做练习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具体的练习方式包括:•在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做加减法的练习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制定一个每日练习计划,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数量的加减法练习。
通过多做练习,我相信我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改进方案,我相信我可以克服6与7加减法课后学习中的问题,并提高自己在加减法运算中的能力。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材分析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
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所给的图形写出四个算式,即一图四式,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能写出算式,但是在教学中,第一次尝试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是第一次提到这部分内容,再加上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整堂课学生对很模糊,学习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
在课堂中间,我尝试着用纸盖住左边的两个梨子,意图让学生知道盖住了就是去掉了,就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列出算式6-2=4,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错误了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都是用已知的数求未知的数,在这一环节误导了学生,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没有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的指导,我意识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部分与整体的知识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说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和的概念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熟悉教材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于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熟悉教材,教学设计就没有主次之分,也很难把握课堂,导致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意,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从易到难,先进行加法的应用。
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会说有两组兔。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而6和7的加减法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6和7的加减法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口算、笔算和应用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我发现,通过口算和笔算的练习,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6和7的加减法,而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
【2.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表现调整教学进度。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掌握6和7的加减法上没有太大问题,但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还较模糊,需要重点辅导。
【3.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在6和7的加减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也不再是难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针对部分学生对进位和退位概念模糊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这个方面的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加强练习,尤其是针对易错题和难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
通过对6和7的加减法教学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进位和退位讲解不够透彻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这次反思的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
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
(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
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1+5 =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
那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
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加减法的关系的渗透上,明显存在时间不够。
我想是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还是花去了一定量的时间。
如何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有兴趣的学习,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去思考和践行的。
2.在学生作业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了数的组成后,计算时还是喜欢从幼儿园就学会的掰手指进行计算。
看来,在大人眼里看似简单的10以内计算,老师在课堂上还是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而且教师也应该及时引导升华为用数的分解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