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合集下载

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

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

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重要内容,教师才能有效地传递知识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理解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要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知识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把握。

理解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知识的核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1 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特点,并且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其解释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比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1.2 内在结构的把握教学内容往往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存在一定的内在结构。

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有助于教师将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使之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概念图、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展示知识的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

二、应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教学内容中常常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可能是概念转折、逻辑推理、运算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1 强化基础知识一些教学内容的难点可能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的。

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或者给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来帮助学生加强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难点往往涉及到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促使他们辩证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3 提供具体实例有些教学内容的难点可能是抽象概念或者具体实例不够丰富而导致的。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就是环节很多,上课像赶时间。

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更具体的讲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

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

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

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参考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的难点。

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

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

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本人深有体会的一个例子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其中有个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在我自己的班级能够理解的人很少,我用了建襄小学上,这个知识点就不成为难点,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并理解。

小学数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重难点解决策略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例如,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

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指啥

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指啥

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指什么?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设计。

教学设计对于教师而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其他方面。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组织与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内容进行逻辑性的串联和扩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别差异的处理: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等因素,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评价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过程。

而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起着指导、安排和组织教学的作用。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解决相关问题。

本文将就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和教授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明确教学的重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 教学目标的分析。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确定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那么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就是重点内容。

2. 教材的结构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划分,确定每一次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可以确定每个时期或重大事件的重点。

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来增加教学的重点。

4.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的重点。

对于较为困难或容易出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和强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技能。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明确学生容易出现困惑的地方,进而确定教学难点。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代数概念理解较难,那么代数方程的解法可以成为教学难点。

2. 教材的难易程度。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难点。

对于较为复杂或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例题和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

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汇编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汇编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

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小学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略简析

小学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略简析


确 定教 学重 点和 难点 应 注意 的几个 要点
1 . 根据教 材 的知识 结构 , 从知识 点 中梳 理 出重点 。
理 解知 识点 , 先是要 理 解这部 分 内容 整体 的 知 首
由于学 生原 有数 学 认 知 结构 与 学 习新 内容 之 间 的矛 盾 而产生 的 。把新 知 识纳入 原 有 的数学认 知 结构 , 从 而扩 大原 有 数学认 知 结构 的过程 是 同化 。 当新知 识 不 能 同化 于 原 有 的数 学认 知结 构 ,要 改 造数 学认 知结 构 , 新 知识 能适 应这 种结 构 的过程 是顺 应 。从 学生 使
生 明 白替 换 问题 的特 点 :在 和 一定 的数 量关 系下 , 将

是 否 有效 的基本 标准 。笔 者 以苏教 版小 学数 学 ( 二 第
学 段 ) 册 教材 中“ 决 问题 的策略 ” 例 , 教 学 中 单 解 为 就
如 何 突出 重点 、 突破 难点 谈一 些体悟 。

种数量 替换 成 另一 种数量 。 2根 据 学生 的认 知 水平 , 重点 中确 定好难 点 。 . 从 数学 教 学重 点和难 点 与学 生 的认 知 结构 有关 , 是
略— — 替换 ” 为例 , 本课 的知 识 点 有 : 1 掌 握解 决 问 ()
题的一般步骤 , 能按步骤解决问题 ; ) ( 会用“ 2 替换 ” 的 策 略理 解 题 意 、 分析 数 量 关 系 ;3 学 会检 验 , 握 检 () 掌
验 的方 法 ;4 明 白替换 问题 的特点 : () 在和 一定 的数量
师 , 文教 师 是课 程 资 源 的 开发 者 , 程 资 源 的 利 用 语 课 者, 同时 他 自身也 是重 要 的课程 资源 。他 可 以去 开发

教师工作计划重难点分析

教师工作计划重难点分析

教师工作计划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 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教学方法选择: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

4. 课堂管理与教学秩序: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课程进度,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5. 学生学习评价: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难点分析: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注意。

2.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导致教师难以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

3. 课堂管理不当,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

4.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难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5. 学生学习评价不准确,难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案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案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有着各自的撰写风格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入手,总结出教案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广大教师写出更加优秀的教案。

一、认真分析本学科教育活动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教育活动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在教案撰写前,教师要仔细读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对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制定教学目标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知道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分别是什么,面对哪些学生,将课程分解为适合学生的有机整体,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以及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课堂时间有限,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将教育活动分解成若干个步骤,确保每一步骤都有足够的时间,对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同的部分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削减部分内容,防止时间浪费。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感兴趣、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和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分析神经心理学因素教育活动的形成建立在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了解神经心理学因素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难点,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

六、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的部分,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晰地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仔细分析和琢磨掌握要点和规则,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

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

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

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

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

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教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热情的工作,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案的设计质量直接关乎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应过高或过低,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受益于学习。

2. 精心制定目标表达:目标表达要清晰明了,文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汇和语言。

3. 注意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应遵循“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四个层次的设计要求,分别提出适当的目标。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怎样进行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教材的选用:教案内容的设计必须贴近教材的实际,遵循教学进度和教材进度。

2. 关注课程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难易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强调重点知识。

3. 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等。

三、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体现个性化教学:虽然教学进度要紧,但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 加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知识启发和经验启发为重点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教学启发法和策略。

3.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协同作用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和总结。

在设计教学评价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让评价趋向客观:客观性是科学评价的核心,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情感评价,要具有科学性。

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

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设计注意点

教学重难点设计注意点

教学重难点设计注意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整理和剖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并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下面是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分析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难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设计。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然后分析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困惑,进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及其关键概念在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明确重难点的内容和核心概念。

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理解的内容,难点则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明确重难点,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重难点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给出一些启示性的问题、情境或例子,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在设计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以运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让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

五、主动与学生互动在教学重难点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六、及时总结和归纳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通过回顾教学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概念,与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用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握

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握

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握教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编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然而,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把握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把握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

1. 了解教学目标首先,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案的编写思路。

通过深入了解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突出强调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明确地列出来,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确定教学重点时,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 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和混淆的内容。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把教学难点准确地界定出来,并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4. 设置教学重难点的学习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置相应的学习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既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课堂讨论和演练,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能力。

5. 反思与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或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的部分。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通过深入了解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难点,设置学习活动等方式来有效把握教案中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重点难点一、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目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作的有关安排和计划。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工作计划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二、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明确所教学科目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等。

教师应该选取适当的教材、教辅资料,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引导法等。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教学手段: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和设备,包括教学用具、教学器材、教学设备等。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用具和器材的使用,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5. 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师在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时,需要以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难度,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三。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开学第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

开学第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

开学第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的开始,教师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开学第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课程内容概述开学第一课通常是对新学期学习内容的概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如游戏、小组讨论等,以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

四、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中应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并为之设立远期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五、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通常是学生理解整个学科框架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示范、实验、案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解决学生困惑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如对新学期的内容不熟悉、对某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等。

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帮助他们消除困惑,以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七、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一些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课程等。

这些资源可供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如参考书目和课件,以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八、培养学术素养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九、拓宽学科应用学科的应用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在开学第一课中介绍学科的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提高学习动力。

十、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制订教学计划务必注意哪些事项

制订教学计划务必注意哪些事项

制订教学计划务必注意哪些事项
内容:
制订教学计划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课程标准等,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这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目标要具体、清晰、可操作。

2. 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点和技能项目。

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合理,循序渐进。

3. 确定教学重点。

要在全面覆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内容要反复强化。

4.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要配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不要过快或过慢。

掌握每章节的教学节数,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5.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更有效。

6.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

如课件、教具、音视频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7.预想可能的问题。

事先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以便准备应对方法。

8.设计教学评价。

评价要全面,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测试教学效果。

综上,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策划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目的、步骤、要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学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确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具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教学活动的组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采用问答、测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内容,明确定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教学难点适当分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具等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参与: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

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

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

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

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

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

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画图直观演示用替换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这两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保证了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