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氨,硝酸 ,硫酸经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从酸的氧化性分类的角度回顾盐酸、硫酸、硝酸的特性。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H2SO4、HNO3、HCl分类。
[分析]共同点: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H+HCl==H++Cl-H2SO4==2H++SO42-[讨论]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从分子组成上认识浓硫酸与稀硫酸。
[结论]浓硫酸中的大量的硫酸分子决定了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稀硫酸中的SO2-4不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表现在H+上。
Zn+H2SO4==ZnSO4+H2↑浓度存在微粒稀硫酸较小H+、SO42-、H2O、浓度浓硫酸c=18.4mol/L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少量水分子[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2.脱水性(实验:蔗糖)C12H22O11 (浓硫酸)== 12C+11H2O3.氧化性(1)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思考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猜测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有哪些?[思考2]根据反应的条件和预测的产物,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思考1、2的答案)2H2SO4(浓)氧化剂+Cu还原剂==CuSO4+2H2O+2SO2↑[思考3]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什么性质?蔗糖被浓H2SO4脱水炭化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2)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H2O+2SO2↑(3)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化学必修.《氨硝酸硫酸》教学导案.docx

化学必修. 《氨- 硝酸- 硫酸》教案作者:日期:三、氨硝酸硫酸——氨教学目的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用品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元素有多种可变价态,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交流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1. 氨气的色、味、态,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2. 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是否溶于水?观察实验,阅读教材P97。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4.8 。
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学习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 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通过氨的喷泉实验你对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a. 氨极易溶于水。
b. 氨水显碱性。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干燥的烧瓶;b. 瓶内压强减小应用提高上述实验,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阅读课本P97~99 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阅读,讨论,交流。
归纳整理一、NH3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 H2O NH4++OH-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离子交流讨论思考:如果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氨气,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熟悉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3. 掌握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氨硝酸和硫酸实验检测方法的掌握。
教学内容:
1. 氨硝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3. 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4. 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氨硝酸和硫酸的用途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3. 实验示范:进行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演示;
4. 练习和讨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反思:总结氨硝酸和硫酸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来评价;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 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其化学反应和实验检测方法,从而提升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氨硝酸和硫酸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硝酸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硝酸和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难点: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硝酸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69%,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化学性质1.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 O2↑ +2H2O + 4NO2↑2.硝酸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王水: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3. 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 + 4HNO3(浓2↑ + 4NO2↑+2H2O4..钝化: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
三硝酸的用途四、硝酸的工业制法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B.C.D.2.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系物B.二氯代物有3种C.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D.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3.下列各组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NaOH、H2SO4、NH4Cl B.MgO、Na2SO4、NH4HCO3C.Na2O2、KOH、Na2SO4D.AlCl3、Al2O3、MgCl2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三种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添加试剂顺序正确的是()A.先加Mg(NO3)2,再加Ba(NO3)2,最后加AgNO3B.先加Ba(NO3)2,再加AgNO3,最后加Mg(NO3)2C.先加AgNO3,再加Ba(NO3)2,最后加Mg(NO3)2D.先加Ba(NO3)2,再加Mg(NO3)2最后加AgNO35.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B.工业生产时加入适宜的催化剂,除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之外,还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从而减少能耗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6.如图是在明矾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段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B .AB段的离子方程式只有:Al(OH)3+OH-===AlO+2H2OC.A点的沉淀为Al(OH)3和BaSO4的混合物D.B点溶液为KAlO2溶液7.关于“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烧杯中称量B.在研钵中研磨C.在蒸发皿中加热D.在石棉网上冷却8.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化学-氨硝酸硫酸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氨硝酸硫酸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氨硝酸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氨硝酸硫酸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引入氨硝酸硫酸的概念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氨硝酸硫酸的实验制备,并观察其产物的性质;
4. 实践应用:根据实验结果和化学性质,讨论氨硝酸硫酸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归纳:整理氨硝酸硫酸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该化合物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书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记录和报告;
2.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3. 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第2课时[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3Cu+8HNO3=3CuNO32+2NO↑+4H2O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
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
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 。
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
[例题分析]: 1。
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 A. 0.8 B. 0.72 C. 0.1 D. 0.036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4NO2 -----O2 , 4NO ------ 3 O2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最新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同步教案:氨硝酸硫酸教学案[1]
![最新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同步教案:氨硝酸硫酸教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e8b429233687e21ae45a99f.png)
第3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
硝酸是我们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 g·cm—3,沸点83℃,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硫酸硝酸教案资料

4.4氨 硫酸 硝酸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6、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7、认识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利用分析演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应的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3、通过实例,如浓硫酸的广泛用途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浓硫酸的特性 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对氧化还原的理解 难 点 氨气的还原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对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深化合成氨工业:N 2 +3H 2 2NH 3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一、氨(ammonia)(一) 氨的物理性质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作致冷剂)4、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吸收700体积氨气)(二) 氨的化学性质1、与H 2O 反应NH 3+H 2ONH 3·H 2O NH 4++OH ―高温高压催化剂NH3·H2O △NH3↑+H2O思考:氨水中有哪些粒子?与液氨有哪些区别?液氨氨水(ammonia water)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粒子种类NH3NH3、NH3·H2O、H2ONH4+、OH―、极少量的H+性质不具有碱性,有还原性有碱的通性思考:氨水易挥发,又有腐蚀性,那么氨水应如何保存呢?贮存于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内或内涂沥青的铁桶。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强酸物质在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下面是由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 1课时)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四、学情分析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氨硝酸硫酸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2.掌握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3.理解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硝酸1.1 基本性质氨硝酸(NH4NO3)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呈弱酸性。
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2 化学反应氨硝酸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氨气和硝酸盐: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氨硝酸也可以与金属粉末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氮气:2NH4NO3 + 3Mg → MgO + Mg(NO3)2 + 2NH3 + H2O + N21.3 制备方法氨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氨气和硝酸反应而成:NH3 + HNO3 → NH4NO32. 硫酸2.1 基本性质硫酸(H2SO4)是一种无色、无臭、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密度大,易吸水,呈强酸性。
2.2 化学反应硫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硫酸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3 制备方法硫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硫磺燃烧后与水反应而成:S + 2O2 → SO22SO2 + O2 → 2SO3SO3 + H2O → H2SO4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2.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1.硫酸的制备方法;2.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和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过程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新的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设计思路]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结合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实验,勤于思考。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设计、变化等一些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课堂中活动时间增多,学习动机增强,思维活跃,讨论积极,增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火花,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2NH NH
2NH 3
NH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形式。
因此本节课坚持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注重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阅读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去设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思维发散中变得严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课堂上做实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能自觉地用化学思维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学习中,为将来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打下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制取氨气及对尾气的处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化学理念。
氨-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课前温故】1、描述下列实验(见下图)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序号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①②③④⑤通性。
【学习探究】一、浓硫酸的性质观察,总结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色状液体。
高沸点挥发的强酸,密度,溶于水,浓硫酸溶解时放出。
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合作交流】1、在两只试管中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2、稀硫酸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和;浓硫酸中主要存在硫酸分子,少量水分子和极少量的硫酸电离产生的离子,因此浓硫酸的酸性比稀硫酸(填“强”或“弱”),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浓硫酸分子不能拆分,应写成。
(二)浓硫酸的特性(化学性质)(1) 性: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这里的水分子不仅指吸收空气中、物质表面的水,还能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吸水性用途: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里干燥剂,如干燥等,但不能干燥等碱性和强还原性气体。
也可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制取HCl气体。
【练习】1、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A. 浓硫酸B. 浓盐酸C. 稀硫酸D. 饱和食盐水(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按水中原子个数比夺取有机物中的,脱水后生成碳。
浓硫酸的脱水性导致了它的强腐蚀性。
【演示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描述现象:现象: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由白色变成,体积,变成的海绵状的,并放出有气味的气体。
【思考】对比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异同,填写下表:(3)强氧化性【思考】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气体是如何形成的(方程式解释)?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性。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一、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 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的措施。
教材内容特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 易与酸反应生成盐。
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 程式进行强化。
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
此 外,教材还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 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 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2会造成坏境污染。
现在改用铜丝与 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 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 SO2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 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教材前后联系: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 的氢化物。
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硫酸、硝酸 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 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
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二、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吸水的实验。
本节通 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 化性。
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知道氨的用途。
2. 通过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浓硝酸与铜和碳、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四、学情分析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2、内容的增加:增加氨水的成分、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促进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六、教法分析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共分为4课时,氨的学习属于第一课时。
本课时以氨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强化。
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视频”等形式来呈现。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如下教法:1、实验启发法:通过边实验边启发,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氨的性质。
例如:对于氨的喷泉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以先演示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设疑:为什么氨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呢?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参与讨论,最终得出氨易溶于水的结论。
2、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氨的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氨与水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思考氨是否可以与酸反应呢?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最终得出氨与酸反应的实质。
3、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引出氨的相关知识。
4、引导自学法:对于教材中某些知识,如氨水为什么呈碱性、氨的用途,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七、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例如:在讲到氨的物理性质时,首先展示氨气,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然后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归纳出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并通过溶液变红的现象引出对氨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2、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例如安排学生自学氨的物理性质、用途;喷泉实验在准备阶段安排学生阅读该实验的过程,分析课本上的装置图及实验成败的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定要重视知识的建构,以主干知识为起点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引申出基本知识的学习。
八、教具准备1、仪器:试管、橡胶塞、水槽、铁架台(铁圈)、大烧杯、双孔塞、止水夹、导管、乳胶管、胶头滴管、500ml烧瓶、玻璃棒2、药品:一试管氨气、一试管空气、一烧瓶氨气、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浓氨水、浓盐酸、稀硫酸九、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氨的用途的视频。
[投影]:合成氨:N2+ 2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过程[展示]:一试管的氨气,请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和状态。
打开一瓶浓氨水,让学生闻气味。
[板书]:一、氨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刺激性气味[过渡]:氨气还有什么其它的物理性质呢?如果将装有空气和氨气的仪器分别倒置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探究实验一]:用一试管空气、一试管氨气和盛有水的水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实验现象]:装有空气的试管中水面不会上升,但装有氨气的试管几乎被水面充满。
[提问]:装有氨气的试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氨气与水接触,大量的氨分子溶于水,试管内气压减小。
由于试管内外存在了气压差,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
[板书]:一、氨的物理性质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 :700)[演示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喷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提问]:形成喷泉的原因?[学生]:氨气与胶头滴管中挤出的水接触,大量的氨分子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减小。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讲述]:生活中,火山喷发和人工喷泉都是根据压力差的原理实现的。
[思考1]: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为何呈红色?[学生]:产生了大量的OH—。
[提问]:还会产生何种离子呢?[学生]:NH4+[提问]: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学生]:化学变化。
[讲述]: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氨气的化学性质。
首先了解氨气与水的反应。
请学生们阅读P98资料卡片,分析氨溶于水的过程,思考氨气与水反应后到底是如何产生NH4+和OH—的呢?[学生]:氨气溶于水后,大部分的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其中一水合氨又有小部分发生电离,生成NH4+和OH—。
[板书]: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 3 + H2O NH3·H2O NH4+ + OH—[讲述]:这两步反应是可逆的,因此用可逆符号表示。
[思考2]:氨水中存在哪些粒子?[学生]: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思考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有何现象?如何解释?[学生]: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试纸上的水接触反应得到了氨水,氨水呈碱性。
[老师]:浓氨水在常温常压下可以挥发出氨分子。
说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可逆的,氨水也可分解生成NH3和H2O。
这也是为什么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原因。
当然,如果加热,NH3·H2O更易分解。
[投影]:NH3·H2O △3↑ + H2O[过渡]:氨气除了可以与水反应,氨气还可以与什么物质反应呢?[探究实验二]:(1)用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中靠近但不接触,有何现象? [实验现象]:产生白烟[提问]:浓氨水和浓盐酸并没有接触,白烟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空气中结合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提问]:氨气是否与其它酸都能反应呢?写出氨气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2、与酸反应NH3 + HCl = NH4Cl 2NH3 + H2SO4= (NH4)2SO4[探究实验二]:(2)用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中靠近但不接触,观察是否也有白烟产生。
[探究实验二]:无白烟产生[提问]:是不是氨气与硫酸没有反应呢?请解释没有产生白烟的原因。
[学生]:浓氨水可以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但浓硫酸却难挥发。
所以不能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而是在浓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铵。
[思考与交流]: O2 H2ON2 NH3 NO NO2 HNO3NH3水CO2[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由氮气合成氨,在前一节的内容中也知道了一氧化氮和氧气可以直接化合得到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可制得硝酸。
那么,在由氮气制硝酸的一系列反应中,还与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由氨气制一氧化氮。
请同学们从氮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出发,思考氨气在此反应中体现了什么性质?[讲述]:氨气和氧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板书]:3、与氧气的反应4NH3 + 5O2催化剂△4NO + 6H2O[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氨气的有关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请学生们阅读P99有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氨有些什么用途。
[板书]:三、氨的用途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硝酸、制铵盐、制炸药、制冷剂等[讲述]: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氨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情况。
[投影]:展示某工厂液氨泄漏事件视频[讨论]:1、假如氨气泄漏事件发生以后,你将如何保护自己?2、假如你是前来救援的消防队员,你会如何解除险情?[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了氨的有关性质。
氨的合成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许多科学家多年研究、探索的结果。
他们这种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而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的观察和处理,也充分体现了大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提升]:1、实验设计(1)如果提供如图1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用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 CO2,引发喷泉实验的试剂是,理由是什么?2、某学生利用一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为,加热试管后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
[家庭作业]:教材 P103 习题 2、5[课外作业]:请大家课后上网查寻1.合成氨在近代化学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2.液氨作致冷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十、板书设计氨一、物理性质图2图1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 :700)的气体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 + H2O NH3·H2O NH4+ + OH-2、与酸反应NH3 + HCl = NH4Cl 2NH3 + H2SO4= (NH4)2SO43、与氧气的反应4NH3 + 5O2催化剂△ 4NO + 6H2O三、用途(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