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一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关键词]轿车工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轿车工业作为一项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中国轿车产业面临重大转折,而当前国内关于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厂商行为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从某一具体方面加以阐述的,缺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角度的全面分析。

本文对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试图得出较为全面的产业组织评判。

一、市场结构我国轿车工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占型的,集中度和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产业内绝大部分厂商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行政性限制构成了主要的进入壁垒。

1、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反映某一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本文选用绝对集中度指标和HHI指数来衡量卖方市场集中度。

表1显示,2000年前三位厂商的市场集中度CR3为69.15%,前四位厂商的市场集中度CR4为77.64%。

贝恩曾将集中类型分成6个等级贝恩:《产业组织论》,丸善,1981年版,根据此标准,2000年轿车市场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2001年1月—11月CR3为61.29%,CR4为68.78%,属于高中寡占型。

总体来看,我国的轿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是很高的。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轿车工业也都是寡占型的,但是我国的此种市场结构与一般模式还有如下不同:其一,这种高度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不是充分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政策性的进入壁垒是造成轿车产业市场集中度颇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轿车工业起步于1957年,没有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靠行政性的进入壁垒来维系。

行政性进入壁垒不但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也限制了现有企业产品的门类,使得轿车产业的集中度高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水平。

其二,我国的轿车产业是处于一种较封闭市场逐渐向开放市场过渡下的寡头结构。

我国轿车的进口量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19953辆和21036辆,只占全年轿车销量的3.5%和3.45%,可见进口对国内轿车工业的影响比较小。

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分析

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分析

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分析汽车行业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它对于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对于决策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分析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是指企业或品牌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

根据汽车类型(乘用车、商用车)、市场细分(豪华车、紧凑型车等)以及地理区域(中国、美国、欧洲等),市场份额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整体市场份额的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汽车销量约为80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据30%左右的份额,美国市场占20%左右,欧洲市场占15%左右。

这三个市场可以说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它们对整体市场份额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乘用车市场中,豪华车和紧凑型车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

以中国乘用车市场为例,根据统计数据,豪华车市场份额约为30%,紧凑型车市场份额约为25%。

这意味着豪华车和紧凑型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

最后,地理区域的市场份额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以电动车市场为例,中国市场在全球电动车销量中占据了近50%的份额,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在电动车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二、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数量和其所占份额的程度。

它反映了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以全球市场为例,少数几家跨国汽车制造商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如大众、丰田和通用等汽车巨头。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化销售网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某些地区或细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可能相对较低。

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汽车市场涌现出了大量的本土品牌,如吉利、长城等。

汽车产业集中度

汽车产业集中度

三、低进入和高退出璧垒
汽车工业长期低产量的生产,生产要素供应相对 充足,资源性壁垒低;汽车大企业未实现规模经 济,其成本优势不明显,对潜在进入者威胁小; 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普边较低,故进 入者的资金和技术壁垒低;我国大多数消费者汽 车产品知之甚少,故该产业的产品差别壁垒不明 显;政策性进入壁垒低高昂的沉淀成本和资产专 用性导致退出壁垒极高。
中国汽车年产量和销售量
•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数字双双超过1360万 辆,贡献这一数字的是国内多达168家的整 车生产企业。而在美国市场,完成1300多 万辆的产销数字实际上只需要通用汽车、 福特汽车等5家企业。若据此计算,中国汽 车行业集中度仅为美国市场的2.9%。
• 问:何种原因导致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呢 ?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低的建议
要鼓励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规模做大,提高市 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政府应集中力量发展国 家重点扶持的几家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要使有限的 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中,使它们的规模有 所提高。 完善市场机制,要消除地区割据,降低汽车产业的 退出壁垒,使得汽车业企业能够达到充分竞争。
影响我国未来汽车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
规模经济
当汽车由0.1万辆增至40万辆时,单车生产成本下降56.25% 劳动生产率:由于我国生产设备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要落 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政府政策:由于多数地方政府把汽车产业当做当 地的支柱产业,因此在政策上导致汽车企业的分 散。 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自主研发而不是一味 的效仿国外的技术,对我国未来自主汽车的开发 与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相关行业报告提出车行业市场集 中度不及美国3%截止2009年,中国共有168家整车生产 厂商,其中被纳入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口径的车 企有79家。而在这79家企业当中,产能达到1万辆以上 级别的却只有57家。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一、概述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报告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总体经济情况中国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的总产值在过去十年里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远超过其他制造业。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钢铁、橡胶和石油化工等。

同时,汽车行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国内劳动力的闲置。

三、市场竞争情况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厂商纷纷涌入。

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和独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工厂,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

与此同时,一些国内汽车制造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然而,由于市场的竞争,导致了市场份额的分散,许多中小型汽车制造商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市场集中度较低。

四、政策支持与限制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政府也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补贴和优惠政策。

然而,政府也针对高污染车辆实施了限制措施,如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购车限制等,这对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五、技术发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望实现技术的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汽车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高品质、安全、环保的汽车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七、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 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汽车制造业的行业分析

汽车制造业的行业分析

汽车制造业的行业分析汽车制造业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一大细分领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挑战等角度对汽车制造业进行行业分析。

首先,汽车制造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对于交通出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巨大,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给汽车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发展趋势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汽车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和轻量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汽车产业向信息技术集成方向发展,如车载导航系统、智能驾驶技术等。

电动化趋势的兴起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

共享经济的兴起为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推动了汽车共享服务的发展。

轻量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燃料消耗,也符合环保要求。

再次,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全球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较高,少数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竞争激烈,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此外,新兴汽车制造国家如中国在不断加大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竞争对手,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最后,汽车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对汽车的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和废物处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供应不稳定可能影响汽车制造成本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对汽车制造业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汽车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细分领域,在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挑战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汽车制造业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40.9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3)行业规模经济的数量分析
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而逐步提高
的。有研究表明,市场结构中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企业规模与利润率之间存在
正相关性,利润率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我们首先从横向来分析汽车
工业的产业规模经济性。选取2003年销售收入最大的6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来反映产业集中度,这6家企业分别是上汽、一汽、东风、广州本田、长安汽 车和中国重汽。选取利税总额最大的六家企业反映利税占有率集中度(由于
26.19 30.31 10.88 67.38
30.35 10.86 66.9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年)计算。
如果以集团的整体规模来看,似乎这几个主要的汽车集团已经进入了生产 的规模经济阶段,但如果我们从集团内部各生产企业来看,这一情况又不一样 了,如一汽集团包括一汽、一汽大众、一汽红塔、一汽华利、天津一汽夏利、 成都一汽、一汽轿车、一汽山东汽改共8家企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看到, 每家企业的产量都比较小,产量最高的是一汽大众,2003年为30.2万辆,刚 刚达到MES标准;第二位是天津一汽夏利,产量为11.7万辆;而最少的成都 一汽产量只有1 945辆,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标准。同样,上汽集团中只有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43
中国汽车产业 规模经济分析
史忠良郭南芸
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已走过了52年,在这 期间,中国汽车产业有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单一国有企业到现在的外资大规 模涌入和民营资本进入,中国的汽车产业无论在厂商数量和生产规模上均有了 很大发展,2003年汽车整车生产厂商有115家,汽车产量达到了4“3万辆, 产值9 308 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 144 1亿元。汽车产业不仅是产业关联度 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的现代产业部门,而且也是规模效益明显的部门,其 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对中国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全球整车行业市场概况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汽车产业对各国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规模效应显著、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些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全球汽车制造市场主要由美国通用、美国福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十几家大型整车制造商主导。

《2020-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总体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一些地区政治动荡,同时受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同比较快下降的影响,2019年世界汽车生产比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9178.7万辆,同比下降5.2%。

在汽车细分品种中,乘用车生产同比降幅明显高于全行业,商用车降幅略低,总体表现略好于乘用车。

2019年,乘用车生产6714.9万辆,同比下降6.4%;商用车生产2463.8万辆,同比下降1.9%。

2019年,全球四大地区汽车生产表现不一,其中:亚太地区下降最快,非洲地区唯一增长。

2019年,欧洲地区生产2131.21万辆,同比下降4.3%;美洲地区生产2010.28万辆,同比下降3.6%;亚太地区生产4926.69万辆,同比下降6.4%;非洲地区生产110.51万辆,同比增长0.3%,增幅比上年明显减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地区中独联体国家表现总体仍然较为出色,除俄罗斯小幅下降外,其他国家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增速更为明显。

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

计 ,给予了前几位较大的权重 ,如 果产业前几位特别是第一位省区聚
集性 较 强 ( C ,则 N指数 将 即 R)
较低 。但由于两者又有区别 ,N指 数与基尼系数指标在衡量汽车产业 或行业时得出的集聚水平大小排序 稍 有不 同 ,如 果 N指 数 排 序 比 基 尼系数 排 序靠前 ,说 明 C R 值较
我国汽车产业 空问集聚的实证
名的十大汽车城 。我国正在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 经验 ,利用产业集聚的积极效 应来促进 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 此 ,汽车产业的集聚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 研究侧重 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 但无论作什么样的研究 , 弄清汽车产业集 聚水平 和集 聚 区域 特 点是首 要 的 。本 文将应 用一 系列反 映集 聚 程度的指标 ,根据相关数据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 主 要集 聚地 区进行 实证 分析 。
二 、实 证 分 析
1 关 于集聚 地 区和集 中度 的分 .

得了与世界汽车生产巨头合资合作 的机会 , 这更增强了它们的综合实 力。重庆市 很早就 发展 了汽 车产 业 ,尤其是摩托车生产一直位于全 国首位 ,拥有庆铃 、长安 、长安福 特 、嘉陵 、建 设等 国内较 为知名 的 汽车摩托车企业 ,其中长安汽车集 团是我 国最大 的微型 汽车生 产企 业 ;广东 、江 苏 、山东 的经济发 展
大 。由于这 3 个指标 各有优缺点 , 因此为 了能 更准 确地 说明 问题 ,本
文 同时 使用 了这 3个指 标 。
大 汽 车生产 企业 ,成为 这些 地区 经
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由于这三大汽 车 企业 本 身 拥 有 较 好 的发 展 条 件 ,
因此 比 国内其他 汽车 企业 先一步 取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一.产业集中度概念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在计量产业集中度的各指标中,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是一个简便且使用广泛的常用指标。

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CR m为集中率,X i为一个市场或一个行业中第i个企业的有关数值,S 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n为全部企业数,m为所考察的最大企业家数(m≤n)。

二.中国汽车行业2010~2013年产业集中度状况及国外汽车产业现状汽车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工业结构、运输结构和外贸结构等多个关键环节,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方面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1953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式起步。

从1953年到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期间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起有落。

概括来讲,中国汽车工业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缓慢发展时期(1953年- 1978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稳步发展时期(1978年- 20世纪末)和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排名上升到第4位,再到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产销量分别是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

此后四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汽车产销连续5年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业内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其中阻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就是其产业组织结构问题。

市场竞争充分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分析 (一)

市场竞争充分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分析 (一)

市场竞争充分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分析(一)市场竞争充分,是指在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没有垄断者或者寡头垄断。

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指市场上供应汽车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生产或销售商较少,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寡头垄断现象。

本文将分析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的原因以及影响。

一、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的原因1. 资本与技术优势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今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巨额资本和先进技术。

拥有足够资本和关键技术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在市场上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而使得价格更具竞争力。

2. 政府监管政府监管也是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的原因之一,政府对汽车制造、销售等行业与歧视性的金融贷款等有利政策。

大型汽车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满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包括环保、安全等标准。

此外,政府的税收、补贴和排放法规措施也有利于大型企业发展。

3. 市场规模我国汽车市场庞大,拥有足够的规模,给予了汽车大企业更多竞争优势。

大型汽车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而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使得价格更具竞争力,更容易占领市场份额。

二、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的影响1. 消费者选择权减少集中度高的市场,总体上具有更少的品牌和不同类型的汽车,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选择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特定需求,同时因为市场份额集中,大型汽车企业更容易乘机提高价格。

2. 市场份额的不稳定性秉承市场上僵死竞争的特性,百分之百占据市场份额,但市场的形势时刻在变化,而在这样的市场中,企业市场份额不稳定。

3. 产业链比配集中度高的市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下游产业链,在汽车行业上下游之间,集中度不能太高,否则将决定市场份额,生产和市场稳定性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4. 制约技术创新在集中度高的市场中,大型汽车企业在其中具有竞争优势,这使得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金,从而限制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综上,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高对消费者和整个汽车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作者:邓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邓泉1,2(1.安徽财经大学国贸学院;2.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我国从2009年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产业已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由低到高级别的升级,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才能实现.论文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兼并重组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5-0029-03汽车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汽车业的产业延伸度广,产业辐射作用大,其发展的速度高低和发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然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是我国离汽车生产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汽车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造成了规模效益不显著,下面就从市场集中度视角来分析我国的汽车产业.1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的判定标准,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经常使用三个指数分别是CR3,CR4和CR8.CR3 是行业最大的企业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和;CR4、CR8以此类推.本文用市场结构分类法,分析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2 我国汽车大企业集团的市场集中度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去年,我国汽车企业销量排名前十名分别是: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春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京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江淮汽车集团,占全部市场份额的88.3%.2013年我国汽车生产量为2211.68万辆,销售量为2198.41万辆,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14.76%和13.87%;生产和销售的增长速度分别上涨近10.2和9.6个百分点.表3-2是2011年各大汽车集团的产销量,从中可以看出经过09和10年的爆发式增长,11年的产销量增幅不大,逐渐回归理性.表2是2011年产量前10名企业市场集中度.其中销量最大的四家汽车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之和为63.05%,CR8也即是前八家的市场集中度为81.5%.“寡占III”是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相符合的市场结构.然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汽车市场,如美国市场CR3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达到了90%,日本市场上世纪末的CR4和CR8就已经分别达到77%和100%,韩国的CR3也达到了90%.可见与汽车制造工业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怎样才能提高汽车市场集中度,鼓励大型汽车生产厂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特别是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特大型汽车生产厂商更应该首当其冲;支持比亚迪、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商实施战略性区域重组,做大做强民族品牌;零部件厂商也要紧跟整车生产厂商的调整作出改变,与其相配套且尽可能的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摆脱过度依赖国外厂商的不利局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集中度偏低的现状.这些举措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汽车大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3 轿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乘用车仍然是我国汽车产销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其占据了整个汽车市场销售份额的近七成,决定了我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还是以轿车为主.2013年的乘用车生产量为1808.52万辆销售量为1792.89万辆,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6.5个百分点和15.7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占整个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一共售出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外国汽车品牌中,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德国品牌增速明显,市场份额达到了18.8%一举超过日系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美系、韩系和法系品牌乘用车则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日系由于中日两国双边关系的不断恶化导致国内消费者的抵制,使其在我国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市场份额不仅没有增加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的轿车集中度变化不大,还处在寡占Ⅴ型的市场结构,基本上属于完全竞争.但2012年轿车市场集中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轿车市场这两年发展速度极快的特点.大厂商的绝对产量连年增加但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下滑,可以判定,2012年的轿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厂商都清楚得轿车者得天下因此纷纷加大投入找准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新车型,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对行业里的大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致使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其后果是市场结构更接近于竞争性的格局.从轿车细分市场来看,微型车市场一改前几年的局面,奇瑞汽车在经过连续的强劲增长后12年和13年的产销都经历了下滑这在自主品牌里也是唯一的,在比亚迪F0、长安奔奔、通用五菱系列的强力冲击下,奇瑞在微型车市场的一家独大局面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家庭经济型、商务型和奢侈型轿车由于市场品牌众多,不同厂商竞争异常激烈,其中,上海大众的朗逸品牌已连续三年占据了家庭A级轿车销量的首位,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反映出国内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良好口碑.另外,由于中日两国双边关系的恶化,日系轿车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遭遇了寒冬,也推动了其他品牌的销量.高档车市场也呈现出多品牌互相竞争的局面,特别是国内市场对多功能运动型轿车及SUV的偏好成爆发式的增长,是高端汽车市场的一大新特点.4 零部件市场集中度偏低,呈典型的竞争型结构特征我国零部件企业只能为指定的汽车生产厂商进行配套生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整车厂商的牵制,因而企业自身的生产自由度比较僵化,利润水平不高,规模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则更弱.我国零部件行业的结构是多个零部件企业围绕在整车生产厂商周围、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多层环状结构.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0331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名企业也就是CR4为15.1%,CR8则为20.9%,都不到整个市场的30%.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这种竞争型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国零部件企业严重依赖整车企业.这种依附关系严重制约了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当整车市场拥有较高利润时,尚能掩盖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结构缺陷,零部件企业的利润水平就取决于与之配套的整车生产厂商,当整车厂商获得高利润时,零部件企业利润就增加,反之则下降,且成本压力就会被整车企业转嫁给零部件企业,使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也不利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落后、自主研发能力弱这些硬伤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业不能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近两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据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市场集中度低往往伴随着企业规模不经济更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尽可能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参考文献:〔1〕王婷婷.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王婷婷[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2〕李婧.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3〕何元元.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4〕何聪蕾.中国汽车产业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08年、2009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

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

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一、综述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着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以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广东)、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沪苏浙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为主要核心区域。

首先,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城市也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其次,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广东佛山、东莞、深圳等城市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汽车制造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北京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天津则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一汽、二汽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沪苏浙皖地区也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重要集群区域。

上海和江苏常州、无锡等城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浙江和安徽等地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受到经济转型的影响,汽车制造业逐渐萎缩。

然而,东北地区依然拥有一些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以上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集群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呈现出区域分布广泛但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沪苏浙皖和东北地区为主要核心集群区域。

这些区域的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了整个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和汽车消费升级,这些产业集群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在未来会形成垄断的产业集群。

经实证分析,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研发密度和产品差异化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证明了我国汽车行业满足德姆塞茨的“有效结构”假说,支持芝加哥学派关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决定市场结构的理论。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中度、实证分析、德姆塞茨“有效结构”一、研究背景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中国在轿车生产方面走上以合资引进技术的道路。

1985年,上海大众引进的第一款车桑塔纳大获成功,带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对外合资合作。

1994年,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跨国汽车公司纷纷与国有汽车企业组建合资企业,掀起了合资热潮,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还有意大利菲亚特集团、韩国现代集团等通过合资先后进入了中国。

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在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取消了外汇平衡、国产化比例和出口实绩要求等与世贸组织规则相悖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特征最显著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加强。

但是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

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发展趋势1.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状况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企业一直在小规模层次上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一直较低。

尽管1994年公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曾提出治理散乱,形成2至3个大集团,但10年过去了,三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有所提高,但“散乱”的局面并无大改观,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汽车产业集中度相比,我国汽车业的产业集中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汽车产业现状

我国汽车产业现状

我国汽车产业(整车)发展现状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汽车产业(整车)布局1、区域产业布局: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呈现以华东地区为重心,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多区域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其中,华东约占36%、东北约占14%、华北约占14%、华中约占13%、华南约占13%、西南约占8%。

可以看出,东北占比出现明显下降,而华东、华北、华中、华南占比显著提高,产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

2、区域产业投资吸引力:华东区域由于产业基础、区位资源、市场潜力等优势条件,其整车投资吸引力最强,其次是华北、华中和华南。

3、产业集群发展及未来趋势: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已形成了以大集团为核心的集群分布,分别是环渤海、中部、长三角、两广、吉辽、川渝六大产业集群,产量共约占全国的89%,分别约占全国的21%、16%、15%、15%、13%和9%。

其中,以上汽集团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东风集团为重心的中部产业集群未来还将领先发展。

除此之外,还形成了福建福州、厦门,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和江西南昌、景德镇等一定规模的汽车整车产业集聚地。

4、六大产业集群的优劣势:①环渤海产业集群:新能源、高端产品的产业聚集地。

优势: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资金、技术、产业政策支撑集群提升。

大型车企——北汽控股、中国重汽、长城汽车、一汽丰田市场地位稳步上升、集群优势明显。

劣势:北京受限购政策影响,市场吸引力下降。

天津、河北汽车产业发展不均衡,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

②中部产业集群: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集聚地。

优势:中部区域经济增长强劲,市场支撑力度逐渐加强。

湖北产业基础好,龙头企业(东风集团)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劣势:湖南、安徽的国有企业产权机制和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潜力未充分释放。

③中部产业集群:最具活力的产业集聚地优势:区域内资金密集、技术密集。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高位的同时 ,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却有所下降。

∑s
i l =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计算
产业集 中度 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市场结
构 和市 场实 力状 况 , 而且 对市 场行 为 、 营绩 效 和 经
其中:i 8 是第 i 个企业所 占市场份额, n是这 个行业中企业 总数 。在 已知该行业企业的产值 、 产量 、 销售额、 销售量 、 职工人数、 资产总额等的情 况下 , 其计算公式为:
汽车产业集 中度的建议 。
关键 词 : 汽车产 业; 产业集 中; 业集群 产
中图分类 号 :4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篇号 :0 824 (0 1 0 -0 1 5 10 -4 1 2 1 )30 2 - 0
汽车产业是集群特征 明显的产业 , 市场集 中
程度对于汽车产业发展 的效率具有显著 的影响。
低集 中寡 占型 (O ≤ C 8 <7 % )竞 争 型 又 4% R 0 ; 细 分为低 集 中竞 争 型 (0 ≤ C 8<4 % ) 分 2% R 0 和 散竞 争型 ( R < 2 % ) C8 0 。但是 , 行业 集 中度 的缺 点是 它没 有指 出这个 行业 相关 市场 中正 在运 营和
后, 由于各 省陆续 开始 发展 汽车工业 , 而使 过 于 从 分散 的布 局更 加深 化 , 别是 近 年 来 汽 车产 业 集 特 中度 有所 下降 。 ( ) 二 赫芬 达 尔一 赫希 曼指数 ( H 指数 ) H I
竞争 的企业 总数 。例如 , 具有 同样高达 7 % 的 5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sa r l nvri o ra Anh nNoma i sy o U e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些研究摘要:中国虽然已经是汽车产销大国,但是虽大却不强。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颇多,其中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其自主创新能力。

采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自主创新。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是从1956年开始的。

1955~1957年的三年间只有一汽;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自主品牌企业。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接触,中国的汽车业缓缓对外开启大门,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

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两微”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突破。

1992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以完美的成绩突破了百万辆大关。

从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汽车业三大集团掀起了与国内外产业资本的兼并合作的浪潮。

在2009的上半年,中国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已经超过以往,一跃而上,超越美国与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

我们可以看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汽车产业与国外相比较,总体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所以排在前面的几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就比较低,表现在市场集中度比较低[1]。

同时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

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多、小、散、乱等现象有所改观,中美两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差异仍然非常巨大。

二、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度贝恩(J.Bain)在1959年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个既能深入分析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

SCP分析认为不良的市场绩效是由不良的市场行为所造成,这些不良行为又源于不良的市场结构[2]。

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行业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3]。

产业集中度属于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其概念清楚、含义明确,能够形象地反映市场集中状况,综合地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

其计算也简便,所需资料较易获得。

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程度并不完全真实,存在一定缺陷。

三、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2012年,5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46.14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分别达到307.85万辆、264.59万辆、195.64万辆和169.11万辆。

上述5家企业(集团)2012年共销售汽车1383.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1.7%,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686.2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3%,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2013年,6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500万辆,达到507.33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分别达到353.49万辆、290.84万辆、220.33万辆、211.11万辆和100.42万辆。

前5家企业(集团)2013年共销售汽车1583.1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2.0%,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0.4%。

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943.0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1.4%。

2014年上半年,销量超过百万的企业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其销量分别为284.19万辆、192.10万辆、152.95万辆、132.31万辆和118.16万辆,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050.69万辆,同比增长10.7%;高于全行业增长幅度2.3个百分点。

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9%,销售市场占有率较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

[8]汽车行业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高、技术装备多,生产过程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都有着迫切的需求,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这严重制约着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1.大规模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缓慢。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与外国品牌实行合资,合资模式使得中国汽车业在技术、资金、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保护了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加入WTO后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但同时,国内几大汽车集团无论在销量上还是利润上,无一不是依靠合资公司“供养”,因此也就丧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

虽然近年来汽车业兼并重组事项不断,但兼并重组的更大意义或许在于丰富了产品线,扩大了集团总体销售规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升。

2.小规模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迅速。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国内汽车需求市场快速扩大,汽车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如奇瑞、吉利、比亚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进步都明显高于大型汽车集团。

受资本不足的限制,新建汽车企业起点低,生产规模小,但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市场需求导向的发展机制。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整体规模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四、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已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只处于中低度集中水平,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通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以提升行业集中度,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也要注意到,企业间兼并重组活动应始终坚持产业政策为指导,市场为导向,企业并购应更多地应考虑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并不是越大规模越好,如果在管理、文化等各方面能有效融合,反而更有利于提高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政策建议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为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完善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增强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考虑以下几条对策和建议[5]。

1.注重汽车产业政策。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上,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一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发展较慢,技术比较落后,所以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以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实施以汽车企业为主导,政府加以引导的策略,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汽车大集团,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和同国外大企业的竞争;另外市场环境也很重要,为了使汽车产业能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得以成长发展,还应该加大力度健全市场体制,规范市场行为,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地方政府受利益诱使导致过度进入汽车产业。

2.适当减少汽车厂商数。

汽车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所以需要有大型企业集团存在。

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想具有国际竞争力,不仅要与国外企业实行兼并合作,善于利用国外企业的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的优势发展自身,更应该鼓励中国的汽车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进行资产重组,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大企业间的联合和重组,使格局更理想,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6]。

3.加强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自主创新,而企业要持续全面的创新,为其发展壮大注入不竭的动力,不仅要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且坚持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灵活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开发体系[7];只有加大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改进市场绩效。

参考文献:[1] 张发伍.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际商报,2005,(8):46-48.[2] 易小佳,廖进中.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3):12-15.[3] 刘世锦.市场开放、竞争与产业进步[J].管理世界,2008,(12):1-9.[4] Michael L Berger .The automobile in American industry and culture:A reference guide[M].Published by Greenwood Press,2001.[5] 戴宏伟,王婧妤.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产业,2010,(4):46-47.[6] 王艳艳,袁鑫.汽车行业重组案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9,(9):30-33.[7] 黄向东,周斯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4,(9):75-7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汽车相关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