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坍塌事故常见原因

合集下载

隧道坍塌事故原因及分析

隧道坍塌事故原因及分析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交通隧道
水工隧道
矿山隧道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国防隧道
市政隧道 人防隧道
2、按长度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按长度分类见表1-1。 表1-1 隧道按长度划分表
2.按长度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3.按跨度分为:小跨度 隧道、中跨度隧道、大跨度 隧道、超大跨度隧道。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混装雷管、炸药和人员,驾驶员操作不当,车 辆刮蹭电力设施触电,导致炸药爆炸。
事故现场模拟示意图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炸毁的农用车残骸
国家、铁总等为防止隧道火工品事故而出台的相关规定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 (储存)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
隧道坍塌事故原因及分析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国内在建隧道的类型 二、铁路隧道安全质量管理现状 三、隧道施工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对策 四、隧道坍塌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五、技术管理对隧道坍塌影响及对策 六、防坍塌(变形)措施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国内隧道的基本类型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隧道的定义 隧道是指在地下或水下、以某种用途,按规定的形状和尺寸修建的
他既有结构上设锚筋与拟安装段骨架筋可靠连接,设置竖向及侧向支 撑等)的条件下进行首开段钢筋安装;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测量)严禁隧道钢筋安装前不进行保证环向垂直度的测量放样 (每模不少于3环);
(绑扎)严禁钢筋交叉点少绑、漏绑绑扎丝(骨架交叉点全数绑扎 ,其他交叉点不低于50%)。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2.(方法)岩溶及富水破碎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平 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摘要:隧道塌方是施工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之一。

所谓隧道塌方是指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洞顶与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

隧道塌方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在整个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开挖、施工支护甚至在隧道衬砌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塌方。

一旦发生隧道塌方事故,带来的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不仅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还延长了隧道的施工工期、增大了工程预算、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机械设备和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隧道塌方有高发性和高危性两大特点,除了了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还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施工和设计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文章介绍了隧道塌方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说明了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道塌方;发生原因了;处理措施;前言:提起隧道施工,对于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行内人士来说并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还是一片茫然。

“什么叫隧道?”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用于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叫做隧道。

塌方一般是指在高地应力区,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调整过程中,由于岩体弹性应变能量释放,造成岩体发生一种带有塌方前声响的岩体开裂、岩块剥落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一、隧道塌方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1.洞口塌方由于洞口段一般为堆积层或风化严重、破碎的岩体,其自稳能力及整体稳定性均较差。

同时处于浅埋地段,若在进洞前未对边仰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或技术措施不到位时,进洞时或进洞后将可能引起洞口顶端的围岩发生应力重分布,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沉或开裂变形。

当这些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极限平衡就被打破,导致大面积的整体失稳,从而发生坍塌。

2.洞内塌方洞内塌方包括洞内岩质塌方和洞内土质塌方,分别针对的是岩石隧道和土质隧道。

当岩质隧道开挖时,其周边的岩石处于悬空状态,同时发生下沉或收敛变形,以释放其内部应力。

由于岩石体内存在层理及节理,使周边的部分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具有下落和挤出的趋势。

预防坍塌事故发生措施

预防坍塌事故发生措施

预防坍塌事故发生措施1. 引言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物、桥梁、隧道以及其他工程结构元件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倒塌或部分崩溃的事件。

这类事故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因此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2.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在制定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坍塌事故发生的一些常见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坍塌事故的因素:1.结构设计错误:如果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就会增加坍塌事故的风险。

2.施工质量问题:如果施工中出现错误或疏忽,例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钢筋绑扎不牢固等,就会削弱结构强度,增加坍塌的可能性。

3.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会对结构物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坍塌事故的风险。

4.维护不当:建筑物和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修和保养,如果维护不当或延迟维护,就会导致结构损坏和坍塌。

了解坍塌事故的原因,可以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3. 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为了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3.1. 结构设计合理结构设计是防止坍塌事故的第一道防线。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确保结构的承重能力、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合理选择材料,并保证结构的合理施工,从根本上降低坍塌事故的风险。

3.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是决定结构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施工方应该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计划,并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钢筋绑扎牢固等细节工作,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引发坍塌。

3.3. 强化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关监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检查。

定期检查工地,检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4. 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导致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防灾减灾措施,例如建设抗震设施、加固结构、合理选择场地等。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一般涉及的事故类型有: 坍塌 突泥涌水 火工品爆炸 火灾 触电 机械设备等
隧道工程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良。 (二)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三)设计地质勘查不明 (四)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不当 (五)施工工艺不规范 (六)技术管理薄弱 (七)施工管理不到位 (八)变更随意性大等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臵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正洞左线作业人员进行割除钢筋 作业时,防水板起火,发生火灾。这是一起由于违 章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一)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隧道施 工地质预报方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为正确地选择 断面大小、衬砌类型、施工方法、支护参数提供依 据,指导施工。 (二)安排专人负责监控量测工作,整理相关数据 分析位移及围岩稳定性,做好隧道地质素描和综合 预测预报工作。 (三)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及 时进行交底。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机械施工管道逃生 ➢方式:从成孔方式来看,有逃生管顶进和大口径水平钻机 逃生管跟进两种。 ➢选型:当坍塌体长度在10米以内且为土质时可考虑逃生管 顶进方式;当
坍塌体长度大于10 时,地质较复杂时可 考虑大口径水平钻机 套管跟进方式。
➢:逃生管顶进:可采用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将逃生管顶进 坍塌体;用气压顶进机械设备将逃生管坍塌体形成逃生通道。 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顶进法边顶进边人工出碴,当坍塌体对 管道的握裹力增加,无法 继续顶进时可在顶管内再安 装一小直径钢管继续顶进, 此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取 得了成功。
发生1起, 死亡3人。
小计
发生7起, 死亡9人。
发生11起, 死亡27人。
发生5起, 死亡16人。
发生8起, 死亡50人。
发生7起, 死亡31人。
发生6起, 死亡12人。
小结:
1. 随建设规模增大,隧道安全事故件数 也在增加,伤亡人数较多。近6年来发生隧 道安全事故44起,人员210人,其中145 人死亡。因此,隧道建设参建各方在管理 上应高度重视。
✓适用条件:当塌方体为砂土、黄土、粘土以及碎石土(碎 石粒径最大不超过60cm)可直接钻进,当碎石土最大粒径 超过60cm时可采用自带DTH潜孔锤套管钻进。
✓场地需求:钻机行进路线坡度小于15°,钻机就位场坪 基础水平坚实,空间尺寸不低于15m(长)×5m(宽) ×5.3m(高);
✓风水电需求:380V、50Hz的电力,满足225KVA使用 负荷;若使用潜孔锤钻头钻进,现场需2台空压机、2个储 气罐、1个风包的位置,合计30m2的空间位置;使用潜 孔锤钻头钻进除尘时 用的1000L清水; 10m2的水平场地 作为发电机或电动 机单元场地。
粉砂岩,钙质胶结,Ⅴ 级围岩。经20小时的 努力 “生命通道”打 通,经相关人员94小 时的紧张救援,坍塌体 正面梯形导坑成功打通, 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四)加强隧道施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 者安全质量意识。 (五)加强安全检查工作,项目利用每周稽查及专 项检查,及时消除施工中的隐患。 (六)严格按照四部委发布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 规定》及股份公司隧道防坍塌卡控红线(如下)要 求施工及监督。
1、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必须采用“自建 型架子队”模式组织施工。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长980米,地质勘探有溶洞,在施工
时进口掌子面出现透水突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事故原因 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 前地质探孔、地质判析等工作 项目部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后,未及时对处理方案进行有 效论证和评估; 隧道监控量测不规范; 现场应急资源配备不足,未开展应急演练及相关安 全培训。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置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统计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统计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统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失。

本文对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一、事故类型及原因1. 事故类型根据统计数据,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坍塌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主要包括隧道初期支护不稳定、掌子面溜坍、洞口段边坡坍塌等。

(2)物体打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5%,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物体滑落、机械设备故障等。

(3)高处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5%,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从高处作业平台坠落等。

(4)触电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主要由于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导致。

(5)其他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包括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

2. 事故原因(1)人的因素:占事故原因的60%,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意识不足等。

(2)物的原因:占事故原因的30%,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材料不合格、施工现场环境恶劣等。

(3)管理原因:占事故原因的10%,主要包括施工方案不合理、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二、事故分布及影响1. 事故分布根据统计数据,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分布如下:(1)南方地区:占事故总数的55%,主要由于南方地区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较大。

(2)北方地区:占事故总数的45%,主要由于北方地区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但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较差。

2. 事故影响(1)人员伤亡:据统计,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约数百人。

(2)经济损失:每年因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工程进度延误:事故导致隧道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影响项目投入使用。

三、预防措施及建议1. 加强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
近日,一起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在某地。

事故中,多名工人受伤并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情况较为严重。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正值施工高峰期,工人们正忙于进行隧道挖掘工作。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一部分支撑结构突然坍塌,导致大量土石倒塌,将正在作业的多名工人掩埋其中。

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迅速组织抢救行动,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目前,相关部门已展开调查,以查明事故的具体原因。

初步分析认为,事故的原因可能与施工方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有关。

在挖掘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压水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导致支撑结构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引发坍塌。

同时,在隧道挖掘过程中,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土石运移的异常情况,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该事故再次提醒人们,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相关部门呼吁施工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挖掘过程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此外,施工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对此次事故,相关部门也表示将加强对隧道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并对施工方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施工安全和工人的合法权益。

预计事故调查结果将在近期公布。

隧道坍塌事故常见原因

隧道坍塌事故常见原因

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未能充分利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或所采取的施工方法不当,以及施工过程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并以大山塘隧道的塌方处理方案为例,运用平衡拱理论,指导和制定塌方处理方案,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奥法在隧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当前已被我国作为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方法.虽然锚喷支护的应用为隧道大面积开挖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隧道施工进度也大大加快了,然而已施工锚喷支护的隧道发生塌方的事故仍经常发生,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不良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考虑不周,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所造成:1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1 对新奥法理论认识不足现阶段隧道的开挖都以新奥法理论为指导,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存在未能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措施不力而造成塌方的现象. 所谓新奥法1,其基本要点是:(1)开挖作业宜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少的控制爆破技术和较少的开挖步骤,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稳定;(2)隧道的开挖应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护作用;(3)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柔性支护如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等,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4)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5)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使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6)尽量使隧道断面周边轮廓圆顺,避免棱角突变处应力集中;(7)通过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观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修正不合理的设计和进行日常施工管理[1].分析隧道塌方也即分析已支护围岩受破坏的原因,就必须理解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理,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为:(1)隧道围岩形成塑性滑移楔体,造成支护结构的剪力破坏;(2)支护结构与围岩粘结紧密,两者共同工作,形成无弯矩结构;(3)由锚杆,钢支撑,喷砼等所提供的支护抗力,应与塑性滑移楔体的滑移力相平衡[2]. 从(2)可知,锚喷支护结构要成为无弯矩结构,其前提是支护结构与围岩二者共同工作,二者须粘结紧密,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超挖严重而进行回填,这样支护结构就不能有效地与围岩粘结紧密或因为围岩表面光滑喷砼也无法有效与围岩粘结紧密,由于上述原因,锚喷支护结构违背设计原则,存在塌方隐患;从(3)可知围岩在施工锚喷支护后不断收敛而最终趋于稳定的前提是支护抗力大于或等于滑移力.如果设计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或由于施工方法不当造成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皆可导致塌方。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 设置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隧道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避免或减少隧道坍方的发生,以及在坍方发生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也越发引起关注。

本文从不良地质、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从初期预防与后期治理两方面论述了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保证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成因分析防治1、概述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岩石既是施工中的开挖对象,同时又是支护对象,岩石在开挖后,原有的岩体结构和受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在自重的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极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1][2]。

不仅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困难,且延误工期,耗费资金,并成为未来隧道出现病害的主要根源。

因此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围岩的性质和围岩的自稳能力,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在隧道施工中十分必要。

2、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隧道塌方由多种因素共同诱发,为揭示塌方事故原因的规律性,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3]。

根据风险因素辨识结果,按照风险来源首先将风险因素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大类,见图1。

对其在事故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

据统计表明,约96%的事故伴随有各种不良地质,67%的事故伴随有水的影响,78%的事故中含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另外有统计表明,与地质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围岩破碎软弱地层、结构面产状不利出现频率较高;与水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地下水发育、连续降雨降雪出现频率较高。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地质因素是塌方事故的主要内在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事故的重要诱发因素。

图1隧道塌方影响因素2.1地质条件原因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下工程难免会通过褶皱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地带产生塌方;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而导致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由于支护的不及时而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结构或土石体发生变形或崩塌的现象。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地质问题:地质构造异常、地震、岩层松散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在设计和建设隧道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岩体、安装钢支撑等。

2. 水问题:地下水渗漏和涌水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管道、加固涵洞等。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修隧道内的排水设施也是必要的。

3. 施工质量问题: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失稳。

因此,建设者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监控和验收。

4.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引发隧道塌方。

建设者应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洪闸门、加固洞口等。

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隧道塌方,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 修复和加固:在处理隧道塌方后,需要对受损的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工作。

这包括清理堆积物、修复支撑结构、加固岩体等。

3. 安全检测: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确保其余部分的结构安全稳定。

这包括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察、结构测试等。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建设者应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等。

综上所述,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的可能性,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4:03:47.21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5期作者:魏维[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四川双流 610200摘要: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在高速公路隧洞施工过程中坍塌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坍塌问题一直是隧洞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施工事故和工程质量通病,如果及时合理的进行防治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还可以保证工期并节约建筑投资。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坍塌;机理;成因;控制措施高速公路隧道的挖掘施工过程中,坍塌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常见的事件,会给隧道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包括耽误工期、产生严重的机械损毁,甚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安全。

目前,中国国内外不少在建的和已有的隧道均有过坍塌现象。

防止坍塌的产生、坍塌产生后的处理工作已成为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隧洞工程建设中产生坍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地质自然条件的因素又有为工程建设方式、建筑质量的因素。

所以,防坍、治塌工作已成为隧洞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1地质因素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地下工程,很容易受地貌状况的限制,同时由于人们无法充分判断工程中建设区的地貌特征,从而很容易在出现恶劣地貌区的时候发生事故,所以人们一定要更加多的重视恶劣地貌区的建设与施工。

而经过对各类坍塌事件的调查人们也发现,由于土壤可以直接导致坍塌增加,因此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坍塌来自土壤的压力。

同时由于水也可以导致围岩结构的抗拉强度与正应力状况产生变化,因为孔隙水压强变化大,使得较小结构表面的有效正应力也会因此而减少,但是假如围岩内部还存在较软结构面,则充填材料就会在水的引导下流走或者使夹层材料变为液态,上述情况就可以削弱岩块面结构的抗剪力强度。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1. 引言1.1 研究目的高速公路隧道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塌方现象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公路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展开研究,提出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找出导致塌方的根本问题,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地质因素对高速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地质条件与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3.分析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设计施工质量对隧道安全的影响;4.研究高速公路隧道渗水问题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防治渗水问题,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研究,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问题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中的重要问题,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设计施工和渗水等方面的问题,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参考,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的持续改善。

2. 正文2.1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原因分析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设计施工问题和渗水问题。

隧道坍塌事故检讨书范文

隧道坍塌事故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我单位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隧道坍塌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此,我深感悲痛和愧疚,特向组织和领导提交以下检讨书,以表达我对事故的深刻反思和诚挚的歉意。

一、事故概述2023年3月15日,我单位负责施工的某隧道项目发生坍塌事故,导致2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进行救援和善后处理。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如下:1. 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前方存在不稳定岩层,施工方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岩层失稳,引发坍塌。

2. 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地质条件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操作技能不足。

二、检讨内容1. 对事故的深刻反思(1)对事故的严重后果深感痛心,对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2)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深刻反思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决心痛改前非,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 对事故原因的剖析(1)地质条件评估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对不稳定岩层的识别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2)安全意识淡薄。

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操作技能不足。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地质条件评估。

在施工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确保施工安全。

2.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 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5.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今后工作计划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1造成塌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

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的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

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的不恰当的位置会错误的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没有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

施工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如不恰当的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时间过长、爆破方法选择的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的围岩情况的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的塌方。

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的钻探及所需要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

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的补测和验证。

预防可能发生塌方的区段,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的,在施工中还需要加强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的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的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不合理:隧道工程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比如结构设计不合理、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增加施工风险。

我们需要确保隧道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

2.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施工人员不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或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并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3. 材料质量问题:隧道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

如果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行施工,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失效,出现安全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材料的严格把关和质量检测,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4. 不良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恶劣会对隧道施工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强降雨会导致隧道内部积水,增加坍塌的风险;恶劣的天气条件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要密切关注气候预报,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设计审查:隧道施工前应严格审查设计文件,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

对问题进行改正或补救措施,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完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制定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培训。

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减少施工风险。

3. 严格材料把关:对隧道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需要从设计、施工、材料和气候等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未能充分利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或所采取的施工方法不当,以及施工过程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并以大山塘隧道的塌方处理方案为例,运用平衡拱理论,指导和制定塌方处理方案,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奥法在隧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当前已被我国作为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方法.虽然锚喷支护的应用为隧道大面积开挖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隧道施工进度也大大加快了,然而已施工锚喷支护的隧道发生塌方的事故仍经常发生,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不良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考虑不周,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所造成:1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1 对新奥法理论认识不足现阶段隧道的开挖都以新奥法理论为指导,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存在未能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措施不力而造成塌方的现象. 所谓新奥法1,其基本要点是:(1)开挖作业宜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少的控制爆破技术和较少的开挖步骤,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稳定;(2)隧道的开挖应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护作用;(3)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柔性支护如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等,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4)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5)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使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6)尽量使隧道断面周边轮廓圆顺,避免棱角突变处应力集中;(7)通过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观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修正不合理的设计和进行日常施工管理[1].分析隧道塌方也即分析已支护围岩受破坏的原因,就必须理解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理,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为:(1)隧道围岩形成塑性滑移楔体,造成支护结构的剪力破坏;(2)支护结构与围岩粘结紧密,两者共同工作,形成无弯矩结构;(3)由锚杆,钢支撑,喷砼等所提供的支护抗力,应与塑性滑移楔体的滑移力相平衡[2]. 从(2)可知,锚喷支护结构要成为无弯矩结构,其前提是支护结构与围岩二者共同工作,二者须粘结紧密,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超挖严重而进行回填,这样支护结构就不能有效地与围岩粘结紧密或因为围岩表面光滑喷砼也无法有效与围岩粘结紧密,由于上述原因,锚喷支护结构违背设计原则,存在塌方隐患;从(3)可知围岩在施工锚喷支护后不断收敛而最终趋于稳定的前提是支护抗力大于或等于滑移力.如果设计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或由于施工方法不当造成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皆可导致塌方。

.2 采用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中经常存在: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施工支护不及时;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忽略了围岩的变形规律,围岩的变形同时具有连续变形和突然变形的特征.当开挖距离小于D(D为隧道开挖宽度)时,围岩两端由于受到二次衬砌砼和开挖掌子面支撑的约束作用,连续变形很小,主要是爆破后的受震动影响的突然变形,而且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由于衬砌和开挖面支承的"空间效应"的影响,即使初期支护抗力不足围岩滑移力亦不至于失稳,当这个距离为1.5D~3D时,"空间效应"的影响完全消失,初期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的问题即刻暴露出来,围岩急剧变形,极易引起塌方. 1.3 施工工艺及操作欠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操作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塌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常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有锚杆长度不足;锚杆砂浆不饱满或强度尤其早期强度不足;喷砼强度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支撑未完全由喷射砼包围密实或钢支撑与围岩之间存在空隙及钢支撑未置于稳定坚固的基础上等.以上质量问题直接造成支护抗力未达到设计要求或围岩未粘结紧密使无弯矩结构产生弯矩而导致塌方. 2 塌方的处理依据塌方的处理必须建立在对塌方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塌方处理方案的制定如同战斗方案的制定,如果方案不当或失败,不但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故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先巩固后方,防止塌方扩大,然后以安全的后方为依托或掩护再向前进行处理.经验认为塌方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趋于稳定,形成自然拱,而自然拱的高度,宽度与普氏平衡拱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2.1 普氏平衡拱理论前苏联学者M·M普洛托雅克诺夫(简称普氏)以松散理论为基础,认为在松散介质中开挖隧道后,隧道上方将形成抛物线的平衡拱,平衡拱高度h 为: h= b /fm(m)式中:b 平衡拱的半跨度(m),fm 岩石坚固性系数. 土层:fm=tgφ岩石:fm=R/10 . 其中:φ土的摩擦角;R 岩石的抗压极限强度(MPa),取值应考虑岩石天然层理,裂隙及节理的影响.在隧道侧壁稳定时,即拱部塌方时,平衡拱宽度就是开挖宽度,即b=bt(图1) 图1平衡拱宽度示意图当侧壁不稳定时,平衡拱宽度为:b=bt+Ht·tg(45°-φ/2) 式中:Ht 隧道净高(m); bt 隧道净宽之半(m)(图2). 2.2 塌方稳定分析及处理对塌方后的稳定情况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制定处理方案的关键,否则,不是冒险就是加大投入.一般情况下塌方发生后1~2天就基本稳定,除个别掉小块外,不再有大的坍塌,这时可根据工程地质图 2 侧壁不稳时平衡拱资料及试验结果,确定岩石坚固性系数,再根据开挖情况,即可按平宽度示意图衡拱公式确定塌方高度,与现场对照,如果计算与实际基本相符,则说明塌方已经基本稳定,否则就要慎重对待.经过平衡拱稳定分析,确定塌方稳定后,即可着手进行处理,第一关键步骤就是对塌穴进行喷射砼处理.喷砼后,即使塌穴有危石或个别坍塌亦会及时发现,喷射砼在围岩面形成一保护层,亦是判断塌方稳定与否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参照或依据.之后即可出渣,出渣范围依据即将准备衬砌的范围确定,为了安全,不宜太长,边出渣边对侧壁进行支护.塌方段的永久支护结构及施工顺序的确定是最后一个关键,通常塌方段的支护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回填,护拱,衬砌,直观上施作护拱然后在护拱保护下施作衬砌是安全的,而实质上施作护拱本身就极为困难而且危险极大.实践证明先施作衬砌,然后施作护拱及回填是既安全又经济的办法,但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开挖宽度不再扩大(极个别除外),衬砌的加强可采取增加钢轨或型钢及提高砼标号的方法来实现.衬砌浇筑后,平衡拱的拱脚就受到约束,塌方就更进一步稳定了,往后的施工就更安全了.广西南黎铁路那适2号隧道7.11重大坍塌事故五、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经调查认定,那适2号隧道重大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围岩为粉砂岩夹页岩的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自稳差;加上事故前施工地区降雨比较密集,地表水渗入,块碎石层间摩擦力进一步变小;现场施工不规范,隧道施工中仰拱与掌子面的安全距离不足,初期支护未能及时封闭成环,不能有效控制围岩,部分支护钢架型号、间距、连接等未达到设计要求,地表防水浆砌片石铺砌不及时等。

(二)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第一项目部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质量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对施工管理不严,对地质条件变化不够重视,施工不规范。

2.监理单位柳铁监理公司没有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单位施工不规范,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超出规定,初期支护未能及时封闭成环等不规范行为没有及时制止。

3.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力度不够,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制止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超出规定,初期支护的部分钢架距离超宽等施工安全问题。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甘泉段“7.28”隧道坍塌事故2014年7月28日12时30分,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第13合同段墩梁隧道(甘泉县城关镇马岔村)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04035元。

三、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经调查认定,在墩梁隧道左线出口ZK91+705~ZK91+725区域, 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与隧道走向形成约100相交状况,且在两种地层结合界面处存有界面水,层间结合力差,极易发生脱层坍塌。

洞身穿越的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地层,黄土板结,几近成岩。

受成因影响,该黄土地层在距隧道拱顶2m左右高度局部生成了约5cm厚度的水平状钙质结核层,将粘土岩水平切割,形成局部水平“断层”,粘结力下降,该隧道局部形成的埋深约2m的超浅埋不稳定结构突然脱离坍塌,是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1.隧道处于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地层,隧道开挖的变形量较小。

施工以来,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拱顶累计最大沉降量32mm,日沉降量最大为3mm,水平收敛累计最大值为27mm,日收敛量最大为2.9mm,初期支护未出现裂纹、剥落掉块,表明隧道拱顶坍塌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

2.墩梁隧道属大断面,开挖跨度较大,粘土岩自身强度较低,被水平状钙质结核层切割的粘土岩易发生坍塌。

3.拱顶上部的水平状钙质结核层位于隧道顶部以上2m,受目前地质预报手段(TSB地质雷达超前预报、超前探孔等)的限制,对该水平状钙质结核层的存在,难以发现。

4.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对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与隧道走向形成约100相交处一定范围的特殊地段,未细化设计,全隧单层超前小导管均采用外插角70设计,对此可能造成降低层间结合力的后果认知不足。

5.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对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与隧道走向形成约100相交状况的地质风险认知不足,依然按外插角70设计要求施工超前小导管,致使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受到扰动而脱层坍塌。

6.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13合同项目经理部在开挖墩梁隧道左线出口先行(左)导坑上台阶时,对裸露围岩没有及时做到快速喷射砼封闭施工,导致外露黄土失水过多,黄土粘性减弱,自稳性削弱。

(三)事故暴露出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没有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国家安监总局有关安全设施监督管理规定,履行安全“三同时”审批手续。

管理处安全管理履职不到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督促整改。

2.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认真执行生产经营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对新进从业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不到位。

3.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13合同项目经理部在事故发生后,未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时限向甘泉县安监局报告。

没有按照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要求,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没有按照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及时做二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