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709f1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7.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1.焦虑心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未来充满担忧。
2.盲目从众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缺乏主见,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盲目跟风,导致就业选择失误。
3.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不足或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4.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度依赖父母、亲戚和朋友,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短期行为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容易导致职业规划不明确。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服务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3.社会因素:就业政策、市场需求、社会舆论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4.个人因素: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心理素质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直接影响。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应对策略1.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调整心态: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3.增强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抗压能力,以适应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4.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5.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
6.积极参加实习: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7.寻求心理支持: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2af7e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7.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1. 就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竞争激烈。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
2. 就业观念不够实际很多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观念偏差,过分追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往往忽视基础的岗位及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由于对就业现实认识不够,难以面对现实,心理压力会不断加大。
3. 职业规划不明确由于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导致在面对求职和就业时举棋不定,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也容易导致心态上的失衡和无法面对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 提升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
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也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 调整就业观念调整就业观念,对就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职位的工作。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理性对待就业机会,不要放弃一些看似普通但实际蕴含机会的工作岗位。
3. 健康的心理调适健康的心态是保持稳定的就业心理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消极。
适当的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与人分享自己的压力,也都有利于心理的调适。
4. 开展职业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在校内学习之余,注重积累各种社会资源、拓展人际关系,以便在毕业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大学生还要实现自我职业规划,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0672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e.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焦虑、自我认知和心理压力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就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感,进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担心薪资待遇不理想等。
应对策略1.了解自身定位: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职业。
2.建立积极心态:积极面对就业现实,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持努力追求目标。
3.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自我认知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难以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求职时出现问题。
应对策略1.自我评价: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提升。
2.求职准备:在求职前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充分准备,并制定适合自己的求职策略。
3.多角度反馈:向身边的老师、同学、亲友等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心理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压力。
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自身的追求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长期面对高压的环境,大学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1.理性对待:大学生要理性看待就业压力,不要太过追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affcf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b.png)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3bf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f.png)
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特征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
然而,挑战和机遇并存,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心理特征的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自信心不足就业和创业都需要自信心。
然而,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创业时,往往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
有些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念不稳定,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敢尝试创业。
而有些大学生只注重功利,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信心,经常被自己的思维困局所限制。
二、恐惧未来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未来时会感到迷茫和害怕。
他们可能会感到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担心创业会失败。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计划无法实现。
三、过分追求完美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分追求完美,经常陷入“死磕”和自闭的状态。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对自己过于苛刻,以至于错过很多机会。
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难适应工作和创业中的挑战和压力。
四、心态消极一些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他们持续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创业。
他们容易受到社会和同学的压力所影响,情绪低落,对自己产生怀疑,很难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这些都会成为就业和创业路上的障碍。
五、缺乏创新精神在创业过程中,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模式比较传统,缺乏创新精神。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创新的意义,或者缺乏探索和创新的意愿。
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创业。
六、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在就业和创业前,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很多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
他们对不同的职业领域不太了解,无法选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
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创业。
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创业和就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缺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也不善于处理和解决冲突。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ff130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f.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坚定信心,调整好心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急功近利心理有些同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在择业过程中以追求金钱为第一目标,放弃了理想与道德,片面追求待遇和权力。
而有些同学由于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又存在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等问题,这两类同学都表现出自卑感强,对社会存在偏见,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也有少数同学出于对待遇的高期望值,并且有可能受用人单位的待遇条件的诱惑,导致他们投机取巧。
还有的同学由于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或者只看到找工作的短期行为,或者将找工作当作逃避艰苦地区就业的手段,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气,都易造成心理问题。
2、“重物轻人”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工作就是挣钱,挣钱多就是本事。
现代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工资收入,而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学习和提高,从而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3、经济效益作怪某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思想也不够解放,用人标准比较单一,而不注重对人才的考察,将收入、职称、户口等因素列为招聘的主要依据,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一些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去新的环境中工作。
4、眼高手低的问题存在眼高手低,得陇望蜀的现象,这样的同学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导致错误地认为名牌大学的文凭含金量高,找工作容易,于是盲目的追求名牌大学,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对学习知识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会。
5、挫折承受能力差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学生求职难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且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配套,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善于协调好心理冲突,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二、预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择业观是指人们对待业务和择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2bef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f.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许多毕业生关心的焦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着诸多就业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供一些解决策略。
一、竞争压力和自信心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业的求职者数量庞大,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自信心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策略:1.增强自信心:可以通过自我肯定、积极心态的培养,参加自我提升、专业培训等活动来提升自信心。
2.积极寻求经验: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就业经验,增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3.参加职业咨询:与就业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交流,获取关于就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缓解竞争压力和提升自信心。
二、迷茫和不确定感问题大学生通常在面临就业决策时会陷入迷茫和不确定感中。
他们常常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这导致心理负担增大。
解决策略:1.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价、兴趣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2.职业探索: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并与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更准确地了解职业需求和发展路径。
3.慎重决策:对于就业选择,可以多考虑个人兴趣、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价值观等因素,进行全面权衡,做出理性决策。
三、应对面试心理问题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不自信的情绪,这会影响到其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影响面试结果。
解决策略:1.积极备战:提前了解公司和职位的相关信息,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和面试技巧,并多进行模拟面试来增加经验。
2.放松心态:可以通过舒适的服装、深呼吸和自我暗示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多参加面试:通过参加更多的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四、社交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交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也会对就业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14f72da5a8102d277a22f17.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3343ee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5.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解决。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更好地解决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找工作,而找工作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上升,大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满意的工作。
2. 思想困顿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选择,他们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这一问题可能导致他们的思想困顿,难以自我觉察,不愿与他人交流。
3. 自卑感强许多大学生在面试中经常会遇到失败,这会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更加强烈。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社会,这一心理问题可能让他们选择放弃,失去信心并长期沉迷在自卑情绪中无法自拔。
4. 空虚和孤独感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会面对着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分别。
工作环境的不熟悉、无法与身边的人很好地交流,使得他们深感孤独和空虚,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 提高自信心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态度,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给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抓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适当调整心态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有适当的心态调整,科学合理地看待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寻找职业时,他们应该有所了解,了解自己关心的信息并了解职业方向的前景,这样能够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3. 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与身边的朋友、同学、师长等建立联系,并积主动主动积极与他人的沟通,这将使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鲜活,心态更加平稳。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e173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5.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
大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迈向社会的大门,是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也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地。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 就业压力大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内心充满了就业的压力。
他们渴望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现实却非常残酷。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无助,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 求职经验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少的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与社会接轨的机会。
这使得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以竞争。
3. 职业规划困惑有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往往是抱着盲目从众的心态选专业,导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错误的行业。
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在取得了专业的学位后,却又缺乏关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4. 就业歧视有些企业或单位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这可能对某些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例如,女性、农村学生、残疾人等都可能面临就业歧视。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1. 自我认同感下降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或者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挫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会下降,甚至会出现负面形态的心理效应,比如自卑感或彻底失落感。
2. 情感失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遭遇很多挫折,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经历情感的波动。
3. 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焦虑,可能会诱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食欲不振等。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1.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掌握就业所需的一些实际技能。
2.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自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定制出一份个人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3.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就业信息会或者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巧和相关政策的解析,帮助学生提高正确面对求职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行为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行为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f63e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d.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行为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
同时,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经验的原因,往往存在一定的就业困难和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帮助。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同时也可以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所存在的心理状态、心理障碍、对未来的期望和目标等情况,以及这些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大学生就业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其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求职方式和效果、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评价等情况,并分析其对就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3、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对策研究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行为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包括心理辅导、个人职业规划、企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和方法提供参考。
2、深入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3、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求职就业,同时也可为社会招聘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将于202X年X月开始,预计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研究进度计划如下:1、X月-X月初:文献资料调研,制定研究方案。
2、X月初-X月中旬: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3、X月中旬-X月下旬:访谈和数据整理。
4、X月底:撰写论文。
五、参考文献1. 陈树群. 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青年研究. 202X年第X期.2. 戴旋, 张志刚. 从“知行合一”角度探究大学生就业规划. 教育探索. 202X年第X期.3. 刘艳玲, 李俊霞.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现代教育管理. 202X 年第X期.。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943dc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a.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措施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成为了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在面对就业的压力和挑战时,许多大学生都会出现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就业压力和挑战。
一、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1.焦虑和恐惧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许多人都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反应。
这种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也可能是对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不了解和担忧。
2.自卑和失落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可能会遭遇不断的挫败和拒绝。
这种经历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和价值,无法融入社会。
3.逃避和抱怨面对就业困境,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采取逃避和抱怨的方式,通过沉迷于游戏、社交网络、听歌等娱乐方式,或者把责任归咎于社会环境或者就业歧视等因素。
二、应对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1.科学的认知应对就业心理问题的首要策略是正确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
要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职业技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定位。
同时,要尽快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选择符合自己条件的行业和职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积极的应对遇到困境和挑战时,要积极应对和解决。
学会用多种途径寻求帮助和支持,包括向职业咨询师、导师、同学、亲友以及企业招聘人员等寻求建议和帮助。
同时要注意加强自身能力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增强自信心。
3.调整心态要采取积极的心态,学会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不把就业看作人生的全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机会和方式。
4.愉悦的生活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生活态度对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时间,发掘有效的个人愉悦方式。
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发展个人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
三、就业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1.有效的职业咨询职业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查找合适的就业信息,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技能和求职技巧的培训,以及指导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1deb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9.png)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常常经历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和行动,并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职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的认识。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难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导致职业迷茫。
其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造成了困扰。
过去,传统行业常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竞争热点。
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机会,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产生影响。
许多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从事前景广阔且稳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公务员。
然而,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与传统的职业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更愿意从事艺术、新媒体等领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内外部压力,使他们陷入职业选择的迷茫状态。
此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职业迷茫的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不断变化,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持久,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迷茫感。
面对大学生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一些途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和克服这种困扰。
首先,大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的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合适的职业建议。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28ac1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png)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求职的竞争激烈、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引起的。
然而,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毕业后面临就业的压力,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期望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应对策略:1. 调整心态:要学会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并理解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地找到理想的工作。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会有适合自己的机会出现。
2. 提前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通过了解行业和职位的需求,提前准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合理规划求职时间,不要等到毕业前才开始求职。
3.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支持和鼓励。
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
二、自我怀疑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
这种自我怀疑会对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 建立自信心:回顾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2. 接受失败: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要学会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寻找支持: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也可以加入相关的职业发展组织或社群,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相互支持和鼓励。
三、选择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这会给他们带来困惑和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应对策略:1.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测试,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2b54f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9.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也导致了他们就业心态的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从根源上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走向职业道路。
当前,现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等方面。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这些压力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就业心态的不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大学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许多行业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
社会的就业形势不稳定,许多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裁员,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就业的稳定性。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获得足够的实习经验,导致毕业后找工作时面临了困难。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有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要求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现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感到焦虑、迷茫和不安。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认可,担心自己的未来会变得黑暗无望。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a2aaa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e.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面临的压力以及应对策略等。
这样的调查有助于学校、教育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动态,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以下是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一些关键点和建议:一、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状况,包括就业态度、就业期望、就业准备度等。
识别问题: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心理障碍和挑战。
提出对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调查内容就业态度:了解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包括对就业的看法、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等。
就业期望:调查大学生对工作地点、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期望。
就业准备:考察大学生为就业所做的准备,如实习经历、技能培训、求职技巧等。
心理压力: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来源,如就业竞争、家庭期望、经济负担等。
应对策略:了解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如寻求帮助、自我调节等。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设计专门的问卷,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发放,收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信息。
深度访谈:选择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就业心理的具体表现和背后的原因。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就业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过程。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四、调查对象即将毕业的学生:重点关注即将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正处在就业的关键时期。
已毕业一段时间的学生:了解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为后续跟踪服务提供参考。
五、实施建议保证匿名性:在调查过程中,保证参与者的匿名性,以便他们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多渠道收集:除了问卷调查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渠道收集信息,增加样本的多样性。
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参与者,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b557d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心理障碍,导致就业困难以及情绪低落。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1.竞争压力: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竞争,需与他人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这种竞争压力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自卑感,甚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2.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就业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才算是好工作,忽视了其他行业和就业机会。
这种狭隘的就业观念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增加了就业难度。
3.职业定位模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这种职业定位模糊会导致大学生在求职中迷茫和无助感。
4.心理素质薄弱:在高校教育中,注重的是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形成就业心理障碍。
5.环境压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环境压力。
家庭对孩子就业的期望、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加就业心理障碍的风险。
二、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防治措施1.提升择业技能: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择业能力和技能。
通过实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2.合理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拥抱更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了解市场需求,提早进行就业规划,形成全面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a2452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e.png)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正文】: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只有正确认识了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心理,并克服不良心理,我们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理千姿百态,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功利心理和求名心理:这两种心理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
当今有些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不再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而更多的是为了获取高收入、高地位。
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二、安全心理: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
甚至是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冒什么奉献去赚大钱,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
三、求闲心理和求便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有些追求离家近或生活便利。
由于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这些心理。
四、竞争心理:竞争心理与安全、求闲和求便心理形成对比。
有些大学生本来已经找到了收入稳定且待遇高的工作,但是却不满足于一成不变,整天清闲无所作为,他们更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
五、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
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自身实际出发,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六、奉献心理:这是一种良好的择业心理。
凡是拥有这样心理的人,大多是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的人。
只有我们大学生这样的拥有心理,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大学生的对就业、择业的心理。
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挫折,这又会使大学生产生很多心理障碍:焦虑,自卑,孤傲等,这些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那么大学生择业的这些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择业认知心理的偏差。
(1)自我估价的偏差这种偏差存在两种极端。
一是自我估价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自信或自负。
在择业中,往往认为大多数的职位都与自己的才能不匹配,结果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
二是自我估价过低,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夸大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伴随着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择业。
(2)对专业对口的认知偏差。
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才尽其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过分苛求专业对口。
其实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每
位毕业生不可能都专业对口。
这种偏差致使许多学生对于非本专业的只需稍做努力和调整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视而不见,人为的使就业渠道变得狭窄。
(3)对职业认识的偏差。
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渠道和信息,对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规定说明,以及社会对求职人员的隐性潜在要求,包括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方面了解甚少,多数的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样的职业。
(4)对社会认识的偏差。
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较多的想象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
因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有的把社会想象的比较美好,对社会的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知之甚少,因而择业的期望值往往偏高,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要求。
社会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冲突越大。
2、大学生择业人格方面存在问题。
(1)择业个性倾向方面。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呈现功利化取向,即择业时越来越看重经济、待遇和个人发展等实际功利因素,很少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区工作;目光短浅,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工作条件,经济收入等眼前利益,忽视职业的长远发展;求稳守旧,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仍是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工作单位。
(2)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征。
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等等。
这些人格特征不仅会影响个体择业能力的发挥和择业活动中的表现,而且会影响个体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社会原因:
1、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增大了择业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而就业总需求则增大缓慢。
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无疑将使已经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失衡,甚至畸形发展,使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
2、部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着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
三、学校原因
1、学校教学的某些缺陷。
当前我国大学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心理障碍与很多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
“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择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主要因素。
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与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太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科知识陈旧,影响他们的择业。
”
2、择业心理指导工作滞后。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
如何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烈,信息量大.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解决毕业生心理适应问题更显得迫切。
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造成个人就业的困难,这种非理性情绪的不断散,不但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
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心理手段加以调适。
具体对策如下:
一、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大学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适
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三、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择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
学校不但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狭隘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学校应设专门的择业指导机构,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
相信在我们各方的努力之下,可以使我们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到端正,从而更好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校报
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试》.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