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教案 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授课序号01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随机变量1. 随机变量:设E 是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为S ,如果对随机试验的每一个结果ω,都有一个实数()X ω与之对应,那么把这个定义在S 上的单值实值函数()X X ω=称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字母,,X Y Z ,…表示.2.随机变量的两种常见类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二.分布函数1. 分布函数: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x 是任意实数,称函数{}(),F x P X x x =≤-∞<<∞为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显然,()F x 是一个定义在实数域R 上,取值于[0,1]的函数.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将X 看成随机点的坐标,则分布函数()F x 表示随机点X 落在阴影部分(即X x ≤)内的概率,如下图.3.对任意的实数,,()a b c a b <,都有:授课序号02(,)B n p ,其中在二项分(1,)B p X 服从(0-1)分布是二项分布的特例,简记0,1,2,...,其中λ为大于()P λ.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12,kk nnC p p -.)说明:泊松定理表明,泊松分布为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即在试验次数很大,而n np 不太大时,()G p.)说明:几何分布描述的是试验首次成功的次数次才取得第一次成功,前)超几何分布: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H n N(,,件不合格,从产品中不放回)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之间的区别:超几何分布是不放回抽取,二项分布是放回抽取,因此,二项两个分布之间也有联系,当总体的容量授课序号03(,)U a b .内的任一个子区间()E λ.1,0,xe x λ-⎧->⎪⎨⎪⎩其它.)定理:(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设随机变量()E λ,则对于任意的正数{}{P X s t t P 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若概率密度为2(,N μσ处取到最大值,并且对于同样长度(iii )当参数μ固定时,σ的值越大,()f x 的图形就越平缓;σ的值越小,()f x 的图形就越尖狭,由此可见参数σ的变化能改变图形的形状,称σ为形状参数.(iv )当参数σ固定时,随着μ值的变化,()f x 图形的形状不改变,位置发生左右平移,由此可见参数μ的变化能改变图形的位置,称μ为位置参数.(4)标准正态分布(0,1)XN(i )概率密度221(),2x x e x ϕπ-=-∞<<∞(ii )分布函数221(),.2t xx e dt x π--∞Φ=-∞<<∞⎰(iii )根据概率密度()x ϕ的对称性,有()1().x x Φ-=-Φ (5)定理:(标准化定理)若2(,)XN μσ,则(0,1).X Z N μσ-=(6)标准化定理的应用:设,,()x a b a b <为任意实数,则(){}{}{}(),X x x x F x P X x P P Z μμμμσσσσ----=≤=≤=≤=Φ{}{}()().a X b b a P a X b P μμμμμσσσσσ-----<≤=<≤=Φ-Φ6.“3σ”法则:设2(,)XN μσ,则{33}(3)(3)2(3)10.997,P X μσμσ-<<+=Φ-Φ-=Φ-≈即正态分布2(,)N μσ的随机变量以99.7%的概率落在以μ为中心、3σ为半径的区间内,落在区间以外的概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3σ”法则. 三.例题讲解例1.车流中的“时间间隔”是指一辆车通过一个固定地点与下一辆车开始通过该点之间的时间长度.设X 表示在大流量期间,高速公路上相邻两辆车的时间间隔,X 的概率密度描述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量规律,其表达式为:0.15(0.5)0.15,0.5,()0,x e x f x --⎧≥⎪=⎨⎪⎩其它.概率密度()f x 的图形如下图,求时间间隔不大于5秒的概率.例2.设随机变量X 表示桥梁的动力荷载的大小(单位:N ),其概率密度为13,02;()880,x x f x ⎧+≤≤⎪=⎨⎪⎩其它.求:(1)分布函数()F x ;(2)概率{1 1.5}P X ≤≤及{1}P X >.例3.某食品厂生产一种产品,规定其重量的误差不能超过3克,即随机误差X 服从(-3,3)上的均匀分布.现任取出一件产品进行称重,求误差在-1~2之间的概率.例4.设随机变量X 在(1,4)上服从均匀分布,对X 进行三次独立的观察,求至少有两次观察值大于2的概率.例5.设随机变量X 表示某餐馆从开门营业起到第一个顾客到达的等待时间(单位:min ),则X 服从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为0.40.4,0,()0,xex f x -⎧>⎪=⎨⎪⎩其它.求等待至多5分钟的概率以及等待3至4分钟的概率.例6.汽车驾驶员在减速时,对信号灯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对于帮助避免追尾碰撞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信号灯发出制动信号的反应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其中μ=1.25秒,σ=0.46秒.求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在1秒至1.75秒之间的概率?如果2秒是一个非常长的反应时间,那么实际的制动反应时间超过这个值的概率是多少?例7.设某公司制造绳索的抗断强度服从正态分布,其中μ=300千克,σ=24千克.求常数a ,使抗断强度以不小于95%的概率大于a .授课序号045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教案标题: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术语和符号;3. 能够应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 概率和统计的关系和区别;4. 概率和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激发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兴趣。
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20分钟)1. 介绍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解释统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
四、概率与统计的关系和区别(10分钟)1. 对比概率和统计的定义和应用;2. 强调概率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互补性。
五、概率与统计的应用(15分钟)1. 介绍概率和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2. 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
六、小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 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2.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3. 实践操作法: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概率和统计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评估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提供基本概念和例题;2. 练习册和习题集:提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和数据收集,应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和研究报告,拓宽对概率和统计的理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修)简易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修) 简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和统计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公式。
2.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
3. 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 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
5. 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频率、图表、均值、方差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应用。
4.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的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数据分析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据分析竞赛,应用所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资源:提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
最基本的数学模型:首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概率的重要的基础性工具。
自然界和社会上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在观察、分析、研究各种现象时,通常我们将它们分为两类:
(1)可事前预言的,即在准确地重复某些条件下,它的结果总是肯定的,或者根据它过去的状况,在相同条件下完全可以预言将来的发展,称这一类现象为确定性现象或必然现象。
具备以上三个特点(简而言之:过程的可重复性、可能结果的确定性、实际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随机试验的作用: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随机现象
第三部分:样本空间,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关系与事件运算(40分钟)
(一)样本空间
由随机试验的3个特点可知,每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
样本空间:将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一个集合,称为E的样本空间,记为S (space)。
随机试验的任一种可能结果构成一个基本事件,比如A={s5}
基本事件的总数:等于集合S的基数
注意区别:样本点和基本事件,是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样本空间S作为一个子集,S S,它作为事件时总会发生
3)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用空集Φ表示,不包含任何样本点,也有Φ S,每次试验都不发生
样本点:样本空间中的元素,即E的每个结果。
例:设前述试验E1~E7的样本空间S1~S7如下:(保留)
S1:{H,T}
S2:{HHH,HHT,HTH,HTT,THH,THT,TTH,TTT}
S3:{0,1,2,3}
S4:{1,2,3,4,5,6}
S5:{0,1,2,3,…}
S6:{t|t≥0}
S7:{(x,y)|T0≤x≤y≤T1,T0表示该地区最低温,T1表示最高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1(总5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讲 稿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 随机试验 2. 样本空间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全体是样本空间称为样本空间。
通常用大写的希腊字母Ω表示(本书用S 表示)每个结果叫一个样本点. 3.随机事件Ω中的元素称为样本点,常用ω表示。
(1) 样本空间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用A,B 表示)。
(2) 样本空间的单点子集称为基本事件。
(3) 实验结果在随机事件A 中,则称事件A 发生。
(4) 必然事件Ω。
(5) 不可能事件Φ。
(6) 完备事件组(样本空间的划分) 4.概率的定义(公理化定义) 5.古典概型随机试验具有下述特征:1)样本空间的元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称这种数学模型为古典概型。
)(A P ===基本事件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n k 。
6.几何概型 的长度(面积、体积)的长度(面积、体积)Ω=A A p )(7.条件概率设事件B 的概率0)(>B p .对任意事件A ,称P(A|B)=)()(B P AB P 为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
8.条件概率的独立性A 、B F ∈,若P(AB)= P(A) P(B) 则称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的,简称为独立的。
设三个事件A,B,C 满足 P(AB)=P(A)P(B) P(AC)=P(A)P(C) P(BC)=P(B)P(C)P(ABC)=P(A)P(B) P(C) 称A,B,C 相互独立。
二、事件的关系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关系若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了A , 记作B A ⊂。
2. 事件的相等设A,B Ω⊂,若B A ⊂,同时有A B ⊂,称A 与B 相等,记为A=B , 3.并(和)事件与积(交)事件“A 与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A 和B 的和事件或并事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48课时)(最新整理)
( x, y )G
,注意二重积分运算知识点的复习。
d) 二维均匀分布的密度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
五.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1. 由随机变量 X ,Y 的边缘分布能否决定它们的联合分布?
2. 条件分布是否可以由条件概率公式推导? 3. 事件的独立性与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是否一致? 4.如何利用随机变量之间的独立性去简化概率计算,试举例说明。 习题: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并且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
(2)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与计算,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特别是利用
期望或方差的性质计算某些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和方差。
(3)熟记 0-1 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数学期
第四节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已知(X,Y)的分布率 pij 或密度函数 (x, y) ,求 Z f ( X ,Y ) 的分布律或密度
函数Z (z) 。特别如函数形式: Z X Y , Z max( X ,Y ), Z min( X ,Y ) 。
2 学时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a) 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性质,与一维情形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
5.列举正态分布的应用。
习题: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二维随机变量概念及其联合分布函数概念和性质,了解二维离散型和连续 型随机变量定义及其概率分布和性质,了解二维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
(2)会用联合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会求边缘分布。 (3)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运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4)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如函数 X+Y, max(X, Y), min(X, Y))的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3. 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学期望。
4.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其数学期望。
5. 能够运用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
2.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等。
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
5.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其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随机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借助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直观地展示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及实际问题。
3. 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
4. 教材、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随机变量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讲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
4. 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结合实例介绍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等。
5. 讲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介绍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
6. 讲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其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
7. 案例分析:运用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收集学生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 (2) 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3)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古典概率计算; 学会几何概率的计算; (4) 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以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5) 理解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及其意义。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
二.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随机事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频率与概率 2学时第三节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2 学时第四节条件概率第五节事件的独立性 2 学时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2)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3)概率的性质;4)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bayes公式 5)独立性、n 重伯努利试验和伯努利定理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使学生能正确地描述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和各种随机事件;2)注意让学生理解事件a?b,a?b,a?b,a?b,ab??,a…的具体含义,理解事件的互斥关系;3)让学生掌握事件之间的运算法则和德莫根定律;4)古典概率计算中,为了计算样本点总数和事件的有利场合数,经常要用到排列和组合,复习排列、组合原理;5)讲清楚抽样的两种方式——有放回和无放回;五.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1. 集合的并运算?和差运算-是否存在消去律?2. 怎样理解互斥事件和逆事件?3. 古典概率的计算与几何概率的计算有哪些不同点?哪些相同点?习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会运用概率分布计算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 (2) 熟记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分布律或密度函数及性质;二.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随机变量第二节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随机变量及分布律、分布律的特征第三节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2学时第四节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分布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公式第五节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连续随机变量及密度函数、密度函数的性质 2学时第六节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概率计算 2学时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a) 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函数及性质;b) 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或密度函数,如何用分布律或密度函数求任何事件的概率;c) 六个常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 注意分布函数f(x)?p{x?x}的特殊值及左连续性概念的理解; b)构成离散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的条件,它与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c) 构成连续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的条件,它与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 d)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f(x)关于x处处连续,且p(x?x)?0,其中x为任意实数,同时说明了p(a)?0不能推导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假设检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假设检验第一章:假设检验概述1.1 假设检验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解释假设检验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1.2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决策规则和给出结论1.3 假设检验的类型解释单样本假设检验、两样本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第二章:单样本假设检验2.1 单样本Z检验介绍单样本Z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Z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2.2 单样本t检验介绍单样本t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t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2.3 单样本秩和检验介绍单样本秩和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秩和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第三章:两样本假设检验3.1 两样本t检验介绍两样本t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两样本t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3.2 两样本秩和检验介绍两样本秩和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两样本秩和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3.3 配对样本t检验介绍配对样本t检验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配对样本t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方差分析4.1 方差分析的适用场景和条件解释方差分析的适用场景和条件,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析因设计等4.2 方差分析的计算方法介绍方差分析的计算方法,包括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组内平方和的计算4.3 方差分析的判断准则解释F检验的判断准则和显著性水平的确定第五章:假设检验的扩展5.1 非参数检验介绍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和适用场景解释非参数检验的计算方法和步骤5.2 假设检验的优化方法介绍自助法和贝叶斯方法等假设检验的优化方法5.3 假设检验的软件应用介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和技巧第六章:卡方检验6.1 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介绍卡方检验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卡方检验在分类数据分析中的应用6.2 拟合优度检验解释拟合优度检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拟合优度检验在实际中的应用6.3 独立性检验解释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独立性检验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七章:诊断性统计与效果量分析7.1 诊断性统计的概念介绍诊断性统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诊断性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7.2 效果量的计算方法介绍效果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不同效果量指标的含义和应用7.3 效果量分析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效果量分析在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第八章:多重比较与事后检验8.1 多重比较的概念介绍多重比较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多重比较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8.2 事后检验的方法介绍事后检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不同事后检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8.3 多重比较与事后检验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多重比较与事后检验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贝叶斯统计与贝叶斯推断9.1 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贝叶斯统计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的区别9.2 贝叶斯推断的计算方法介绍贝叶斯推断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解释贝叶斯推断在实际中的应用9.3 贝叶斯统计软件应用介绍使用贝叶斯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假设检验的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10.1 假设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假设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10.2 假设检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假设检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10.3 假设检验在商业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假设检验在商业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假设检验的定义与作用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的核心内容,理解其定义和作用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
现在2=363. 37-360=3.37,k=4,20.1(4-1)=6. 251>3.37,故接受H0,认为两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9:3:3:1的遗传比例.
第三部分分布族的2拟合检验法(40分钟)
(二)分布族的2拟合检验
在(一)中要检验的原假设是H0:总体X的分布函数是F(x),其中F(x)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不多的.我们经常遇到的所需检验的原假设是
H0:总体X服从泊松分布
解因在H0中参数未具体给出,所以先估计.由最大似然估计法得 .在H0假设下,即在X服从泊松分布的假设下,X所有可能取的值为Ω ={0,1,2,…},将Ω分成如表8-4所示的两两不相交的子集A0,A1,…A12.则P{X=i}有估计
例如
表8-5例3的2拟合检验计算表
Ai
fi
A0
皮尔逊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提问、讲授、启发、讨论
工具仪器
多媒体教具、教材、教案、教学课件、考勤表、平时成绩登记表
教学安排
考勤、复习相关知识点、新课内容概述、组织教学、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时间分配及其它说明
备 注
第一部分:旧知识点复习和新课内容概述(5分钟)
(6.2)
的统计量来度量样本与H0中所假设的分布的吻合程度,其中Ci(i=1,2,…k)为给定的常数。皮尔逊证明,如果选取Ci=n/pi(i=1,2,…k),则由(6.2)定义的统计量具有下述定理中所述的简单性质。于是我们就采用
2= = (6.3)
作为检验统计量。
定理若n充分大,则当H0为真时统计量(6.3)近似服从2(k-1)分布。(证略)
表8-3例2的2检验计算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48课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48课时)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2)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古典概率计算;学会几何概率的计算;(4)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以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5)理解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Bayes公式及其意义。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
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随机事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频率与概率2学时第三节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2学时第四节条件概率第五节 事件的独立性2学时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2)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3)概率的性质;5)独立性、n 重伯努利试验和伯努利定理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使学生能正确地描述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和各种随机事件;2)注意让学生理解事件4uB,AuB 、AcB,4-B,4B = ®,A... 的具体含义,理解事件的互斥关系;根定律;4)条件概率, 全概率公式和Bayes 公式 3) 让学生掌握事件之间的运算法则和德莫4)古典概率计算中,为了计算样本点总数和1)事件的有利场合数,经常要用到排列和组合,复习排列、组合原理;2)讲清楚抽样的两种方式有放回和无放回;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1.集合的并运算和差运算-是否存在消去律?2.怎样理解互斥事件和逆事件?3.古典概率的计算与几何概率的计算有哪些不同点?哪些相同点?习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会运用概率分布计算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2)熟记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分布律或密度函数及性质;二.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随机变量第二节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随机变量及分布律、分布律的特征第三节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2学时第四节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分布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公式第五节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连续随机变量及密度函数、密度函数的性质2学时第六节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概率计算2学时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a)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函数及性质;b)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或密度函数,如何用分布律或密度函数求任何事件的概率;C)六个常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注意分布函数F(x) P{X x}的特殊值及左连续性概念的理解;b)构成离散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的条件,它与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c)构成连续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的条件,它与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d)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F(x)关于x处处连续,且P(X x) 0,其中x为任意实数,同时说明了P(A) 0不能推导A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1 随机现象与样本空间1.2 事件及其运算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4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随机变量的概念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3.2 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3.3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3.4 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四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4.1 大数定律4.2 中心极限定理4.3 样本均值的分布4.4 样本方差的估计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5.1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5.2 参数估计与点估计5.3 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5.4 假设检验与p值第六章:参数估计6.1 总体参数与样本参数6.2 估计量的性质6.3 最大似然估计6.4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7.2 检验的错误与功效7.3 常用检验方法7.4 似然比检验与正态分布检验第八章:回归分析8.1 线性回归模型8.2 回归参数的估计8.3 回归模型的检验与诊断8.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九章:方差分析9.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9.2 单因素方差分析9.3 多因素方差分析9.4 协方差分析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十章:时间序列分析10.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10.2 平稳性检验与时间序列模型10.3 自回归模型与移动平均模型10.4 指数平滑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第十一章:非参数统计11.1 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11.2 非参数检验方法11.3 非参数回归分析11.4 非参数时间序列分析第十二章:生存分析12.1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12.2 生存函数与生存曲线12.3 生存分析的统计方法12.4 生存分析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贝叶斯统计13.1 贝叶斯统计的基本原理13.2 贝叶斯参数估计13.3 贝叶斯假设检验13.4 贝叶斯回归分析第十四章:多变量分析14.1 多变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4.2 多元散点图与主成分分析14.3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14.4 判别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第十五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5.1 统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15.2 R语言与Python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15.3 统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案例15.4 统计分析在实际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涵盖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生存分析、贝叶斯统计、多变量分析以及统计软件与应用等多个方面。
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2. 概率3. 条件概率4. 独立性5.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离散型随机变量2. 连续型随机变量3. 常见分布4.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讲解1. 随机事件:通过举例说明随机事件的概念,如掷骰子、抽签等。
2. 概率:讲解概率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几何概率等。
3. 条件概率:讲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如贝叶斯公式。
4. 独立性:讲解独立性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讲解1. 离散型随机变量: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性质及常见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2. 连续型随机变量:讲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性质及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
3. 常见分布:讲解常见分布的应用,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4.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讲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定义、性质及常见分布,如二维正态分布、二维均匀分布等。
二、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 掌握概率论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组合、排列、概率公式等。
3. 熟悉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假设检验等。
4. 能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2. 概率计算方法:组合、排列、概率公式、条件概率、独立性等。
3.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4. 假设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F检验等。
5. 实际问题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举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教学设备齐全,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等。
2. 教材和辅导资料:选用合适的教材和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统计软件:安装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教学的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
2. 辅导资料:提供习题集、案例分析集等辅导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在线资源:推荐优秀的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学术文章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软件工具:介绍和使用统计软件工具,如R、Python等,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课时安排:共计20 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概率论基本概念1.1 随机现象与概率1.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3 概率分布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1.4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第二章:数理统计基本概念2.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2 样本与总体2.3 描述性统计分析2.4 概率分布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参数估计3.1 参数估计的概念3.2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3.3 最大似然估计3.4 贝叶斯估计第四章:假设检验4.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4.2 检验的误差与功效4.3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4.4 假设检验的计算机实现第五章:多变量统计分析5.1 多变量数据概述5.2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4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
其中,期末考试占总评的60%,平时成绩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版),作者:陈希孺辅助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指导》教学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R、Python 等)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随机样本与抽样分布6.1 随机样本的定义与性质6.2 抽样分布的概念与性质6.3 常用抽样分布的推导与特点6.4 抽样误差与中心极限定理第七章:方差分析7.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7.2 单因素方差分析7.3 多因素方差分析7.4 方差分析的应用案例第八章:非参数统计8.1 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8.2 非参数检验方法8.3 非参数统计的应用案例8.4 非参数方法与参数方法的比较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9.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9.2 平稳时间序列的性质与分析9.3 的时间序列模型9.4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趋势第十章:统计软件应用10.1 SPSS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0.2 R 语言与Python 统计分析10.3 实际案例分析与软件操作练习10.4 软件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期望、方差等基本数字特征。
3. 熟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4. 能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信息类各专业学生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其研究对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2. 概率的基本性质3. 概率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举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讲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1.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举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讲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
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期望、方差、协方差等数字特征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期望、方差、协方差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期望、方差、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2. 期望、方差、协方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举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讲解期望、方差、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统计量和抽样分布
一、统计量和抽样分布的概念介绍1.1 统计量的定义讲解统计量的概念,即根据样本数据所定义的量,用来描述样本的某些特征。
例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1.2 抽样分布的定义解释抽样分布是指在一定的抽样方法下,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例如,正态分布、t分布等。
二、统计量的估计方法2.1 点估计介绍点估计的概念,即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估计总体参数。
例如,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
2.2 区间估计讲解区间估计的方法,即根据样本数据,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包含总体参数。
例如,置信区间。
三、抽样分布的性质及应用3.1 抽样分布的性质讲解抽样分布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独立性、对称性、无偏性等。
3.2 抽样分布的应用介绍抽样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用抽样分布来判断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问题。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1 假设检验的定义解释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推断方法,通过观察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某个假设进行判断。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讲解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
4.3 假设检验的判断准则介绍假设检验的判断准则,如P值、显著性水平等,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六、正态分布及其应用6.1 正态分布的定义与性质详细介绍正态分布的概念、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以及其性质,如对称性、钟形曲线等。
6.2 标准正态分布解释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讲解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方法。
6.3 正态分布的应用介绍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用正态分布来分析和估计总体均值、方差等参数。
七、t 分布及其应用7.1 t 分布的定义与性质讲解t 分布的概念、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以及其性质。
解释t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7.2 t 分布的自由度介绍t 分布的自由度概念,即样本量。
讲解自由度对t 分布形状的影响。
7.3 t 分布的应用介绍t 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用t 分布进行小样本推断、假设检验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旨在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和进行决策。
本教案将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以及应用实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样本与总体、估计与检验等基本概念和方法;3. 能够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论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数学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性质、概率的计算方法等。
2.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不同取值的变量。
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各个取值发生的概率分布情况。
3. 样本与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于进行统计推断。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以确定其真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或小组讨论,探讨和交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实际应用场景。
2. 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事件、样本空间、概率、条件概率等。
3. 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概率分布,如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等。
4. 介绍样本与总体的概念,以及样本的抽取方法和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
5. 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单样本均值检验、两样本均值检验等。
6. 通过实例分析,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W(X1,X2,…,Xn;θ)<b}1-α,
注意这里尽量选取置信区间使其长度最短,以达到最佳估计精度。
3°若能从不等式a<W(X1,X2,…,Xn;θ)<b中得到等价的不等式 <θ< ,其中 = (X1,X2,…,Xn), = (X1,X2,…,Xn)都是统计量,那么( , )就是θ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解:已知(0-1)分布的均值μ=p,方差σ2=p(1-p)
现在样本容量很大,由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样本的和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有
= ~N(0,1),于是有
≈1-α
而不等式 等价于
(n+ )p2-(2n + )p+n <0
设其两个解为p1,p2,p1<p2
则(p1,p2)即为所求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
第三部分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30分钟)
(二)两个总体的情况N(μ1,σ12),N(μ2,σ22)
背景:已知产品的某一质量指标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原料、设备、操作人员不同,或工艺过程改变等因素,引起总体均值、总体方差有所改变,需要知道这样的变化有多大,需要考虑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或方差比的估计问题。
设已给定置信水平为1-α,并设X1,X2,…,Xn1是来自第一个总体的样本;Y1,Y2,…,Yn2是来自第二个总体的样本,两个样本相互独立,且设 , 为相应的总体的样本均值, , 分别是两个总体的样本方差。
1°两个总体均值差μ1-μ2的置信区间
(a)σ12,σ22均为已知的情况
, 分别为μ1,μ2的无偏估计,所以 - 是μ1-μ2的无偏估计量
教学重点
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置信区间,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教学难点
区间估计统计量的构造
教学方法
提问、讲授、启发、示例、板书、PPT
工具仪器
多媒体教具、教材、教案、教学课件、考勤表、平时成绩登记表
教学安排
考勤、复习相关知识点、新课内容概述、组织教学、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时间分配及其它说明
学时
2
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
(1)会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2)会求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3)了解(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单侧置信区间的概念。
能力要求
1.培养能力要求:
a)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
b)能够根据试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来研究随机现象,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基本的统计方法,对客观规律性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若统计量 = (X1,X2,…,Xn)对于任意的θ Θ满足
P{ <θ}1-α,
则称随机区间(-∞, )是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单侧置信区间, 称为置信水平为1-α的单侧置信上限
确定方法同双侧置信区间取法,不同的是确定区间的时后一般只考虑单侧特性。
比如对于正态总体X,若均值μ,方差σ2均为未知
设X1,X2,…,Xn为一个样本,侧由 ~t(n-1)
右边的t分布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而t分布的对称性易得如下区间
= =1-α
即P{ - <μ< + }=1-α
于是得到μ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
※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居多,所以通常采用(b)的置信区间形式
※多个未知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先假定其它参数已知,利用点估计构造一个包含待估参数的函数,如果该函数引入了其它未知量,则想办法用相应的估计量,将其消去。
备注
第一部分:旧知识点复习和新课内容概述(5分钟)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求解思路。
寻求未知参数θ的置信区间的具体做法如下:
1°寻找样本X1,X2,…,Xn的一个函数:
W=W(X1,X2,…,Xn;θ),
包含待估参数θ,而不含其它未知参数,并且W的分布已知且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当然不依赖于待估参数θ);函数W(X1,X2,…,Xn;θ)的构造常从θ的点估计着手考虑,
有 =1-α
即P{μ> - }=1-α
于是得到μ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单侧置信区间
( - ,∞),其它类似。
板书,回顾
PPT
课后作业
P210,14,16,18,20,21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
第五部分单侧置信区间(15分钟)
对于某些总体,比如灯泡平均寿命,我们往往只关心其下限,化学药品中杂质含量的上限,这时引出了单侧置信区间的概念
对于给定值α(0<α<1),若由来自X的样本X1,X2,…,Xn确定的统计量 = (X1,X2,…,Xn)对于任意的θ Θ满足
P{θ> }1-α,
则称随机区间( ,∞)是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单侧置信区间, 称为置信水平为1-α的单侧置信下限
由 ~N(μ1,σ12/n1), ~N(μ2,σ22/n2),
有 - ~N(μ1-μ2,σ12/n1+σ22/n2),得构造的区间估计函数
即 ~N(0,1)
即得μ1-μ2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 )
(b)σ12=σ22=σ2,但σ2为未知的情况
由第六章定理四,不难得到区间估计函数
~t(n1+n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__________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撰写时间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号
20-0704
教案内容
7.5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7.6(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7.7单侧置信区间
即得μ1-μ2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 )
※如果置信区间的下限大于0,则认为μ1比μ2大
※如果置信区间的上限小于0,则认为μ1比μ2小
※如果置信区间包含0,则认为μ1与μ2没有显著差别
2°两个总体方差比σ12/σ22的置信区间
仅讨论总体均值未知的情况
由第六章定理四,得区间估计函数
~F(n1-1,n2-1),右边的分布不依赖于任何函数
类似于χ2分布,我们取一个对称的区间
=1-α
即得 =1-α
就得到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第四部分(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10分钟)
(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设有一容量n>50的大样本,它来自(0-1)分布的总体X,分布律为
f(x;p)=px(1-p)1-x,x=0,1
其中p为未知参数,求p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在此基础上,本节学习单个正态总体N(μ,σ2),两个正态总体N(μ1,σ12),N(μ2,σ22),(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单侧置信区间。
第二部分:单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30分钟)
(1)单个正态总体N(μ,σ2)的情况
设已给定置信水平1-α,,并设X1,X2,…,Xn为总体N(μ,σ2)的样本. ,S2分别是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1°均值μ的置信区间
(a)σ2为已知,由上节例1构造的函数 即可得到置信区间( ± )
(b)σ2为未知,这样不能用上节例1,其中含有未知参数σ。
考虑到S2是σ2的无偏估计,
由第六章定理一,二,三可知
显然 ~N(0,1), ~χ2(n-1),且两者独立,
再由t分布的定义 = ~t(n-1)
即σ用S= 来代替
2°方差σ2的置信区间
非常简单,由第六章定理二可直接得构造函数 ~χ2(n-1),该函数右端分布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
确定两个端点
※注意对于χ2分布和F分布,为方便起见习惯上仍取对称的分位点
即 =1-α
即 =1-α
就得到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 , )
相应的也可得到标准差σ的一个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只需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