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1--大连海事大学选修课-雷达与雷达模拟器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指标的影响:
在自由空间中,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计算公式:
Rmax
Pt G A 2 0 2 64 P r min
1 4
Pt:天线发射的脉冲功率;GA:天线增益;λ :工作波长; Prmin:接收机门限电压;σ 0:物标有效散射面积
技术指标的影响:
1. 正常辐射 2. 超折射 3. 次折射
次折射 正常辐射
超折射和次折射
超折射
§3.2 最大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在一定的电波传播条件下,雷达对某特定物标探 测的最大距离。表示雷达探测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影响因素 1、技术指标: 2、目标反射特性: 3、海面反射: 4、外界杂波干扰: 5、大气传播衰减:
• 1)工作波长: – ①长:最大作用距离远;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 – ②短:距离分辨力高;测距精度高;(天线尺寸一定, 水平波束宽度小)方位分辨力、测方位精度高。 • 2)峰值功率Pt:功率大,最大作用距离远,杂波干扰强。 • 3)脉冲宽度: – ①窄:最小作用距离近;距离分辨力、测距精度高; 杂波干扰小。 – ②宽:最大作用距离远。
最大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 IMO规定:
正常电波传播条件下,天线高出水面15米,且无杂波干扰,应 能显示各种物标的距离如表
物 标 回 波 海拔60 m的岸线 海拔6 m的岸线 20 n mile 7 n mile
距 离
5000总吨的船舶
10 m长小船 导航浮筒(0=10 m2)
7 n mile
3 n mile 2 n mile
§3.4距离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距离分辨力:
同一方位不同距离上两个相邻的目标在雷达 荧光屏上显示为两个影像的最小距离差rmin rmin =
C 2
(+
A
1 f
) + 2RD d
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
• 3)目标尺寸:面积大, 回波强。 – ①宽度: • a.小于水平波束宽 度,回波强度随宽 度成正比。 • b.大于水平波束宽 度,回波强度与各 段目标特性有关。 – ②高度:越高回波越 强,但要看坡度,高 山不一定有强回波。 – ③深度:雷达不能 “感觉”深度。
侧视图
俯视图
技术指标的影响:
• 10)通频带宽度f0.707: – ①宽:距离分辨力、测距精度高;图象清晰。 – ②窄:最大作用距离远。 • 11)天线转速n: – ①高:图象完整;海浪干扰小;有利识别观测高速 目标。 – ②低:最大作用距离远。 • 12)天线极化类型: – ①水平极化:海浪干扰小,海面目标反射强。 – ②垂直极化:雨雪干扰小。 – ③圆极化:雨雪干扰很小;对称性目标回波减弱。
技术指标的影响:
• 4)天线增益GA:越大对最大作用距离越有利。 • 5)天线水平波束宽度:越小,测方位精度、方位分 辨力越高;最大作用距离增加;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 • 6)天线垂直波束宽度: – ①小:最大作用距离远;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 – ②大:最小作用距离近。 • 7)脉冲重复频率F:高,增加最大作用距离,但受显 示器最大量程限制。 • 8)最小可辩功率Prmin:小,最大作用距离远;杂波 干扰大。 • 9)噪声系数N:越小,最大作用距离越远。
大气衰减的影响
• • 1. 2. 3. 4. 衰减:雷达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受到气体分子 (主要是氧气和水蒸气)的吸收及散射而产生。 水滴衰减的特点: 与工作频率有关,衰减量基本随波长减小而增 大。 S波段强于X波段。 雨中衰减量随降雨量和密度增大而增大。 云雾中衰减量与水粒的密度成正比。大雾对雷 达回波有影响。能见度为 30 米的大雾比中雨引 起的衰减还大。 与天线波束宽度及脉冲宽度有关。
4 H1
与波长成正比,X波段比S波段好。
目标
直射波
反射波 平静的海面
q
4 H1
海面反射的影响
• (2) 波浪海面干扰
海杂波干扰的特点: • 近强远弱。 • 上风侧强,下内侧弱。 • 最大作用距离达10 nm.
•
海杂波干扰受下列因素影响:
1. 海浪的强度 2. 天线的高度 3. 发射功率与波长
第三章 雷达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1 最大探测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 考虑地球曲率,天线和目标的高度及大气的折射影 响,雷达所能观测的最大距离
R 2.23
h1
h1 h2
几何地平 1.93
光学地平 2.07 雷达地平 2.23
天线雷达地平
目标雷达地平
h2 雷达地平和最大探测距离
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较大
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
• 1)目标视角: – ①水平视角; – ②垂直视角。 • 视角随船和目标相对位置改变而变化。视角不同, 回波不同。 • 2)目标形状和表面结构: – ①平板:决定于表面状况及视角大小。 – ②球形:很差目标,表面粗造稍好。 – ③圆柱:具体回波要看大小和视角。 – ④圆锥:很差目标。
§3.3最小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rmin1
…………
qv
Half power line
Zero power line
rmin2
target range affected by VBW
二、影响因素
1、技术指标: 2、天线高Fra Baidu bibliotek: 3、目标反射特性:
三、性能标准要求
天线高15 m,对于5 000总吨的船舶、10 m长的小船 及有效散射面积10 m2的导航浮筒,不动除量程外的 任何控钮开关,应在50米到1 n mile清楚显示。
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
• 4)目标材料:反射能力取决于基本电特 性。金属好,海水较好,木、冰差。 • 5)目标有效散射面积(雷达横截面积): 表示对入射波的散射能力。大好。有效 散射面积与波长有关。
海面反射的影响
(1) 镜面 • 到达物标有直射波和海面反射波,两者互相作用造成雷达 波束在垂直方向上的分裂现象。回波将时隐时现。 • 最低波瓣仰角 q
§3.3最小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一、最小作用距离:
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目标的最近距离。 雷达探测近距离目标的能力 最小作用距离:取以下二者大者 1、雷达脉冲宽度及收发开关恢复时间tr:
rmin1 =
C ( + t ) r 2
2、雷达天线垂直波束照射角度qv: rmin2 = h1ctg q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