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doc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化学2.课程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3.课程类別:限选4.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5.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24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食品化学》为食品科学为工程专业限选课程。
食品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的科学。
它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研究食品组分在储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研究食品储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利新的食品资源等,构成了食品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食品化学少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预防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其小有很多学科是食品化学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1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1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1.2食品化学在储藏加工中的重要性1.3食品化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含最新研究进展)(重点)1.4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1.5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1.6食品分析方法及其发展方向(含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二、教学要求:1.了解食品化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和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以及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屮的作用;2.掌握食品化学屮主要的化学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3.熟悉食品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2•第2章水(4学时)一、教学内容:2.1概述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水在食品中的作用2.3水的结构少性质2.3冰的结构少性质2.4食品屮水的的存在2.5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2.6等温线2.7水活性与食站的稳定性2.8冰X寸食品稳定性的影响2.9食品中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的测定二、教学要求:1.了解水在食品中的重要作用、水和冰的结构及性质、含水食品的水分转移规律、分子流动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掌握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和水分等温吸湿线的概念及意义、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食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的一门科学,即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是食品科学,属于应用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储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一般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食品六大营养成分的结构、性质、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储运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1、了解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2、掌握六大营养成分(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矿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
3、了解酶的性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了解食品色香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五、考核要点。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3.学时/学分:34/2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5.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程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为学生在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开发新产品时提供了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它也为学生在了解食品加工和保藏方面的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时提供一个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2. 了解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学科地位及应用价值、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2.食品化学的性质和范畴3.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概述4.食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功能概述5.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食品成分的功能。
2.难点:食品成分的理化性质。
(四)思考题1.食品成分一般具有哪些理化性质?第二章水分(4学时)(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掌握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理解水与冰的结构及在食品中的性质;3.理解水与离子、离子基团、具有氢键键合能力的中性基团和非极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具体内容2.水和冰的物理常数3.水和冰的结构4.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5.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6.水分活度及吸附等温曲线7.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食品中水的性质、水分活度、食品水分与食品化学变化的关系。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食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食品化学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食品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2. 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反应;3. 掌握食品中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4. 熟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与使用原则;5. 了解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分为多个单元进行讲授与讨论。
1. 食品的化学成分与性质1.1 食物中的主要有机化合物1.1.1 糖类1.1.2 蛋白质1.1.3 脂类1.2 食物中的主要无机盐1.2.1 钙、铁、锌等微量元素1.2.2 硒、碘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1.3 食品中的其他成分1.3.1 维生素1.3.2 酶1.3.3 酸碱物质等1.4 食品成分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2.1 食品中的酶促反应2.2 食品加热与蛋白质的变性2.3 食品的酸碱反应2.4 食品的氧化与抗氧化反应3. 食品化学分析方法3.1 常用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3.1.1 糖类的测定方法3.1.2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3.1.3 脂类的测定方法3.2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3.3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4.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使用原则4.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种类4.2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制4.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5.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5.1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管5.2 食品中的潜在风险与危害物质5.3 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践操作、讨论与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学习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评价、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组成、性质、制备和变化的学科,它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大纲旨在为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食品的化学性质和各种化学过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食物的基本化学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食品的化学特性,包括酸碱度、氧化还原反应和酶促反应等;3. 理解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如褐变、发酵、氧化和分解等;4. 学习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添加剂的方法,如pH测定、氧化反应和色谱分析等;5. 培养分析和解决食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如检测食品安全和控制食品质量等。
三、课程内容1. 食品的基本成分1.1 碳水化合物1.1.1 单糖、双糖和多糖1.1.2 食物中的淀粉和纤维素1.2 脂类1.2.1 食物中的脂肪酸和甘油1.2.2 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1.3 蛋白质1.3.1 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1.3.2 氨基酸在食品中的作用和组成1.4 维生素和矿物质1.4.1 主要维生素的种类和作用1.4.2 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和功能2. 食品的化学特性2.1 pH值和酸碱度2.1.1 食品酸碱度的测定和意义2.1.2 食物中的酸碱度调节2.2 氧化还原反应2.2.1 食品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2.2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食品加工 2.3 酶促反应2.3.1 食品中的酶及其作用2.3.2 酶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应用3. 食品的加工和变化3.1 食品的热处理3.1.1 热处理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3.1.2 热处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3.2 食品的褐变和发酵3.2.1 褐变及其机理3.2.2 食品发酵的化学过程和产物3.3 食品的氧化和分解3.3.1 氧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3.3.2 食品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其控制4. 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4.1 食品中常见成分的分析4.1.1 pH值的测定方法4.1.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分析技术4.2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与使用4.2.1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4.2.2 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合理应用与质量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食品化学的框架;2. 实验教学:进行食品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地考察:参观食品加工企业和实验室,加深学生对食品化学实践的了解。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140105课程名称:食品化学课程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课程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学分:4.0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二、课程性质与目的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结构、性质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和储藏中的变化;掌握主要成分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特性;了解食品中酶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结构及性质;掌握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控制和利用酶改进食品品质的途径;了解食品中嫌忌成分的种类结构、性质及对人体的掌握危害;掌握减少和控制有害物质的方法;掌握食品加工和储藏的原理;注重学生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食品化学的定义和它们所涉及的范围:何谓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所涉及的范围。
食品化学在食品学科中的作用:食品化学是食品类专业中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化学为食品加工和保藏提供理论基础,食品化学为研发食品新产品和新工艺提供途径和方法。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确定能代表食品安全和质量重要特征的性质:确定损害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确定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性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应用上述知识处理在食品配制、食品加工和食品储藏中面临的问题。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和学科动态;了解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掌握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第七章矿物质
2
2
多媒体课件
8
第八章酶
4
多媒体课件
9
第九章色素
1
多媒体课件
10
第十章食品的风味物质
2
4
6
多媒体课件
11
第十一章食品添加剂
2
多媒体课件
12
第十二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1
多媒体课件
合计
32
16
48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食品化学》(第二版),阚健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
1.《食品化学》,王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风味物质在食品中应用及发展;了解气味和嗅感物质的化学关系,熟悉风味的概念;掌握食品的基本味感和呈味物质。
二、教学内容
食品的基本味感和呈味物质;嗅感和嗅感物质;风味物质的分离提取方法、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第十一章食品添加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选用原则;了解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代表性物质。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诚实守信,忠于人民,自觉践行“双惟精神”,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食品事业,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坚定的意志,“乐学、善学、勤学”。
3)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食品化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熟练的实验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综合科研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食品化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我国食品化学工业的发展,输送优秀的的专业人才。通过对食品化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变化、变化机制,直接运用相关理论来解决食品中的实际问题。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2学分,其中理论2学分,实验实践0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0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开设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理论教学32学时。
作为食品专业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食品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营养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讲授食品中呈色、呈香和呈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讲授食品添加剂性质、制备、添加和食品中的其它功能成分的组成、性质、分离提取和功能评价等。
先修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是学好食品化学的基础,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食品在保藏、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食品化学成分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便于加深对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化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和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以及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熟悉食品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食品化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自学、查阅资料和考试。
课堂上应对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讲解,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要求学生关注重要术语的英文标注。
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加深课堂讲授内容理解的目的。
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食品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 食品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食品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食物的组成- 主要营养素的分类及其特性- 食物中的非营养成分三、食物中的化学反应- 食物的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食物的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四、食品中的添加剂-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五、食品的保存和稳定性- 食品的腐败过程及其化学变化- 食品的保存方法和控制因素六、食品的口感和感官评估- 食品的口味和味道的化学基础- 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的感官评估七、食品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八、食品加工中的化学问题- 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化学问题-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九、食品中的储存和运输- 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食品中的添加剂在储存和运输中的变化十、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毒素- 食品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十一、食品化学的发展和应用- 食品化学的研究进展- 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十二、实验设计和实验技巧- 食品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技巧的培养十三、食品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食品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食品化学在解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作用该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食品化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在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素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食物的化学组成、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安全性评估、食品的保存和稳定性、食品的口感和感官评估、食品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还将学习到食品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化学问题、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化学问题以及食品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等内容。
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培养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同时,该教学大纲还强调了食品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课程教学大纲1.《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0)3.《食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6)4.《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1)5.《食品安全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5)6.《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33)7.《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39)8.《食品工厂设计原理(粮工)》课程教学大纲 (42)9.《食品工厂设计原理(油工)》课程教学大纲 (47)10.《食品工厂设计原理(食工)》课程教学大纲 (51)11.《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5)12.《食工CAD》课程教学大纲 (62)13.《厂仓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65)14.《谷物加工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71)15.《谷物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78)16.《谷物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81)17.《淀粉与淀粉糖》课程教学大纲 (86)18.《油脂制取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89)19.《植物蛋白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92)20.《油脂精炼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95)21.《油料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99)22.《食品工艺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02)23.《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06)24.《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110)25.《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14)26.《食品风味与调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8)27.《粮油储藏学》课程教学大纲 (122)28.《储藏物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128)29.《仓储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131)30.《储粮害虫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136)31.《粮食干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40)32.《物料输送》课程教学大纲 (145)33.《谷物食品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49)34.《油脂食品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1)36.《食品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8)37.《食品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160)38.《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162)39.《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大纲 (167)40.《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71)41.《肉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75)42.《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81)43.《谷物科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84)44.《通风与气力输送》课程教学大纲 (187)45.《油脂及植物蛋白加工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91)46.《粮油食品储藏与保鲜》课程教学大纲 (195)47.《食品加工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99)48.《谷物加工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2)49.《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4)50.《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9)51.《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215)52.《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19)53.《动植物检验检疫》课程教学大纲 (224)54.《食品安全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229)55.《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大纲 (232)56.《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36)57.《实验方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240)58.《食品与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46)59.《食品安全保藏学》课程教学大纲 (249)60.《水产品安全性》课程教学大纲 (253)61.《食品工厂的建设与监控》课程教学大纲 (258)实践教学大纲62.《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59)6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262)64.《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267)65.《食工CAD实验》教学大纲 (275)66.《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77)67.《食品工艺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282)68.《厂仓建筑概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84)69.《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86)70.《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88)71.《食品工厂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90)73.《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94)74.《生产实习(油脂及植物蛋白)》教学大纲 (296)75.《生产实习(食品)》教学大纲 (298)76.《生产实习(粮食科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301)77.《生产实习(储藏方向)》教学大纲 (303)78.《生产实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大纲 (305)79.《毕业实习(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307)80.《毕业实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大纲 (310)《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140105课程名称:食品化学课程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课程所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学分:4.0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二、课程性质与目的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难点: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无
四、学时分配
各个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理 实 习 讨 其 小 备注
论验题论它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
8
2
8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8
2
8
第四章 脂类
8
2
8
第五章 蛋白质
8
4
8
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
4
2
4
第七章 食品风味化学
1.味觉; 2.植物来源的食品风味; 3.肉类风味; 4.鱼和海产品的风味; 5.风味化合物生成途径; 6.食品加工与风味控制。 教学重点: 食品的滋味、气味的产生机理及代表性物质、加工与风味控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无 第八章 食品中嫌忌成分 教学要求: 掌握食品中嫌忌成分的来源方式,并了解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消除 有害物质。 教学内容: 1.食品原料中的固有毒物; 2.不当加工和滥用添加剂产生的毒物; 3.微生物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产生的食品毒物。 教学重点:食品中嫌忌成分的来源方式,并了解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消除食品中有害物质。 第九章 色素与着色剂 教学要求:
掌握色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了解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色素的使用 安全性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2.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 3.国外使用的食品着色剂。 教学重点: 四吡咯色素、类胡萝卜色素、花青苷色素和黄酮类色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食用合成色素及食用色素的安全性。 第十章 食品的褐变 教学要求: 1.了解食品褐变的类型; 2.理解酶促褐变的条件,了解其机理,掌握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 3.理解美拉德反应的含义及其对食品的影响,了解其机理,理解影响美拉德 反应的因素; 4.理解焦糖化作用的概念、焦糖化作用的过程特征、产物特征; 5.了解抗坏血酸氧化褐变的机理、影响因素、对食品的影响。 教学内容: 1.酶促褐变 2.非酶褐变 (1)美拉德反应; (2)焦糖化作用; (3)抗坏血酸氧化褐变。 教学重点:酶促褐变产生的条件和控制方法;影响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教学难点:各反应的机理。 第十一章 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加工与储藏中的变化 教学要求: 掌握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并掌握这些化学成分在加工贮藏 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内容: 1.肉的化学组成和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2.牛乳的化学组成及其在食品加工与储藏中的变化; 3.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储藏与加工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化学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总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另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学生了解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主要组分的结构、性质和在加工保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掌握控制这些变化的要求和方法。
水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中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水的存在形式、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等。
碳水化合物部分学习和掌握主要的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及其在食品中的功能,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反应。
脂类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脂质的命名与分类、物理性质(同质多晶现象)、化学性质(脂解、自动氧化、抗氧化剂、热分解)和脂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食品感官品质、安全及保藏稳定性等的影响。
蛋白质部分学习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食品相关的功能性质(水合、溶解、粘度、凝胶化、组织化、乳化、起泡)、蛋白质变性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和控制。
酶部分学习和掌握酶的基本概念、酶在食品材料中分布、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和控制酶活力的方法、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食品加工保藏中重要的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合酶)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作用、影响和控制等。
色素部分学习和掌握天然色素(叶绿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的结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绪论1.1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1.2食品化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和学习方法第2章水2.1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结合水的概念2.2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2.3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2.4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第3章碳水化合物3.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3.2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3.3食品加工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反应:水解反应、脱水反应、热降解反应和褐变反应3.4单糖和寡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亲水性、与风味物的结合、食品风味物的形成3.5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与在食品中的功能第4章脂类4.1脂类的命名与分类4.2食品中的脂类4.3脂质的物理性质:同质多晶现象4.4脂质的化学性质:脂解、自动氧化、抗氧化剂、热分解、油炸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第5章蛋白质5.1食品蛋白质的分类5.2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般性质5.3蛋白质变性:物理因素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和化学因素引起的蛋白质变性5.4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水合、溶解、粘度、凝胶化、组织化、乳化、泡沫等性质。
第6章酶6.1酶的基本概念6.2酶在食品材料中的分布6.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热、冷、溶剂、水分活度、压力等对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影响6.4酶的固定化和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6.5食品加工和保藏中重要的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合酶等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作用、影响和控制等第7章着色剂食品材料中固有的色素:叶绿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
四、课程考核方式食品化学课程为考试课;考试方式为闭卷;课程成绩评分办法:期末考试成绩(70%)与平时成绩(30%)相结合。
五、学时分配表六、参考教材教材:《食品化学》,王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参考书:Food Chemistry (3rd edition), O. R. Fennema, Marcel Deccer, 1996七、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基础类化学课程,生物化学2、适用专业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2、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双语(中文与英语)教学所占总教学比例起始控制在40%左右,逐年增加至60%以上。
3、对学生培养能力的要求,需学生自学而不占用学时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使学生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需阅读有关食品化学文献的参考书。
4、大纲的使用说明本教学大纲针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教学、考核内容以本教学大纲为准,自修内容、资料查阅内容等亦以本教学大纲内容为主。
5、大纲的制订说明本大纲根据国内外食品学科的发展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要求的提高,在原食品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化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Food Chemistry学分:1.0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32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化学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主要服务于课程教学的主线,以学生既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综合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实验技能,并结合实际食品体系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通过食品化学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掌握食品化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观察、缜密思考、总结归纳等的能力,以及诚实记录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
二、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和巩固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食品化学领域中最经典的分析和测试方法。
3、具备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具备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理论解释较为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撰写大型实验报告的能力。
6、具备从事食品科学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油脂酸败的检定——过氧化值的测定法食品中含有油脂,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有机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可将碘离子氧化成碘,采用碘量法可以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
本实验将学习和掌握油脂酸败程度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Lowry-Folin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以啤酒为试验样品,学习和掌握Lowry-Folin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样品的测定方法。
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本实验选用酪蛋白为底物测定微生物蛋白酶水解肽键的活力。
学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4、水果中果胶物质的提取和测定采用钙离子螯合剂和果胶酶提取水果中的总果胶物质,学习和掌握用分光光度法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样品的测定方法。
5、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将青菜叶中叶绿素萃取到丙酮中,然后将溶于丙酮中的叶绿素转移到乙醚中,在指定的波长下,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青菜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6、过氧化物酶和α-淀粉酶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定性分析热烫时间对卷心菜(或花菜)中过氧化物酶残存量的影响。
将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观察淀粉糊化和液化的过程。
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参数。
7、蛋白质水合能力的测定学习和掌握离心法测定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能力及其偏差范围的方法。
根据文献查阅标准测定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及分析。
8、高甲氧果胶酯化度的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滴定果胶中游离羧基的含量,即为果胶的原始滴定度。
加入过量碱液,再加入过量的酸,再用碱液滴定,可测得皂化所需要的碱液的量,即为皂化度。
由此,计算高甲氧基果胶的酯化度。
四、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方式:实验前学生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将使用的实验仪器等;实验时老师讲解实验要求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整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考核要求:从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全过程合理安排、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判学生的实验成绩。
其中:实验报告占7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占30%。
8个实验单独计分,考核成绩为8次实验的平均值。
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
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考)标准:优:认真预习,善于思考,方案设计科学,观察仔细,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结果正确,实验报告规范、完整、正确;良:认真预习,方案设计合理,观察仔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结果正确,实验报告规范、完整、正确;中:预习不够认真,积极动手实践,实验结果一般,实验报告规范、完整;及格:没有预习,动手能力一般,实验结果尚可,实验报告不够规范,但较完整;不及格:没有预习,动手能力差,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不规范、不完整。
五、学时分配表六、参考教材1、江南大学. 食品化学实验讲义.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自编. 2002.2、食品化学. 王璋,许时婴,汤坚.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3、食品化学. 王璋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4、Experimental Food Chemistry. Nell I. Mondy. AVI Publishing Company.七、有关说明本课程先修课程包括食品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
其中食品化学理论教学课程也可与实验课程同时开设。
大纲撰稿人:杨瑞金大纲审核人:食品化学课程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