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十四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
再谈测距仪加_乘常数的检验
文章编号:100723817(2005)0620034203中图分类号:P241 文献标志码:B再谈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检验叶晓明1 凌 模2 陈增辉3(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2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3广东省测绘器具检定所,广州市环市东路468号,510075)摘 要 以理论和数据再次阐明测距仪加、乘常数误差的概念和检定原理,指出了国家测距仪检定规程JJ G7032 2003的不足。
关键词 测距仪;乘常数;频率;误差 目前,国家测距仪检定规程JJ G7*******在JJ G703290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改版,不仅继续继承了JJ G703290对加、乘常数(专指测距仪或全站仪的测距加、乘常数,下同)不做误差定性和不做限差的缺陷,而且又将一个多年来学理界颇具争议的乘常数的频率检验法写入了规程。
关于对加、乘常数不做误差定性和不做限差的缺陷,已在论测距仪加、乘常数检验的地位和作用[1]中进行了评析,现单就乘常数的频率检验法进行分析。
1 经典加、乘常数基线比较检验法的思想来源从普遍采用的相位式测距原理得知,测距总误差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构成。
系统误差主要由光学零点误差、主振频率偏差、周期误差、幅相误差和相位不均匀误差等构成;随机误差则主要由线路噪声误差和电子测量原理误差等构成。
对于仪器界和计量人员来说,对仪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分离,才便于对仪器进行准确的精度评价并指导仪器的设计改良,一个简单的误差分布图是难以评价仪器各项精度性能优劣的。
因各项系统误差的规律不相同,且同时对测距总误差产生影响,于是用泰勒级数来描述,即系统误差为:x i=a+bD i+cD2i+…式中,D i为距离值。
考虑到本身是用于误差估计,在把周期误差单列测试后并对原始观测值D i进行周期误差改正的前提下,人们把系统误差x i的泰勒级数展开式的高次项进行了忽略处理(或者称为归并入了随机误差),考虑随机误差v i的测距总误差方程为:Y i=x i+v i=a+bD i+v i由此得出基线比较的检验方法的误差方程为:Y i=K+RD i+v i(1)式中,K为加常数误差,R为乘常数误差。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的检定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的检定对于全站仪测距功能的检定,《全站型电子测速仪检定规程》(JJG 100—2003)要求完全按照《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G 703—2003)的规定进行。
规程中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为短程、中程、长程,测距小于3km为短程测距仪,3km至15km为中程测距仪,测距大于15km至60km为长程测距仪,按出厂标称精度,归算到1km 的测距中误差计算,分为三级,见表4.8。
了解更多工程测量、仪器知识,关注”CORS测绘服务商“VX公众号全站仪的测距加常数和乘常数是全站仪测距功能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影响全站仪的测距准确度,是全站仪测距检定部分的重要内容。
全站仪测距相位起算点与其在测距时的几何对中位置不一致称为仪器常数,仪器常数出厂时一般设置为0。
棱镜的测距信号反射等效面与棱镜杆几何中心不一致称为棱镜常数。
棱镜常数由仪器使用说明书给出,使用中输入仪器内存自动改正。
全站仪的加常数C就是由于这两种常数的变化或改正不完善所造成对距离测量的综合影响,故又称剩余加常数。
仪器的乘常数R是与距离成正比关系的固定误差系数,乘常数R主要是由测距信号频率偏移引起的,也与气象改正不彻底、发光管相位不均匀性等因素有关。
检定加常数C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解析法、比较法等,乘常数R一般采用基线比较法检定。
本文先介绍三段比较法检定全站仪加常数,再介绍六段基线比较法进行全站仪乘常数的检定,求解时,将仪器的加常数C作为未知数,一并解算,即同时检定加常数和乘常数。
按规定,检定全站仪测距加常数,乘常数的标准差不应大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的1/2。
1、三段比较法测定加常数选择一平坦场地,将长约60m至100m的直线分成三段,设置A、B、C、D共4个强制对中测量点,此4点应位于同一直线同一水平面上,偏离直线的距离不得大于1mm。
安置全站仪,往返测量AB、AC,AD、BC、BD、CD的距离。
加常数计算:C1 = AB + BC—ACC2 = AC + CD—ADC3 = AB + BD—ADC4 = BC + CD—BD了解更多工程测量、仪器知识,关注”CORS测绘服务商“VX公众号检定加常数时,如果输入了棱镜常数,则检定结果为剩余加常数,对观测值进行改正时,将棱镜常数与剩余加常数合并作为棱镜常数输入仪器。
测距仪应用操作程序及评定标准
测距仪应用操作程序一、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激光测距仪的操作方法。
二、场地器材在训练场上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后放置激光测距仪1台,如图所示。
a:起点线图测距仪应用操场地示意图三、操作程序参训人员在起点线一侧3m站成一列横队。
听到“第一名出列”的口令,参训人员答“是”,并跑至起点线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听到“准备”的口令,参训人员检查器材,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参训人员取测距仪按住“DIST-ON”键,仪器自动开机,进入测量界面后,喊“仪器开机完毕”。
听到“单个距离测量”的口令,参训人员将仪器的红外线对准测量目标后,按一下“DIST-ON”键,报出单个测量距离。
听到“多个距离连续测量”的口令,参训人员长按“DIST-ON”键,听到蜂鸣声后,进入连续测量界面。
参训人员将仪器的红外线对准数个测量目标,分别按下“DIST-ON”键,集中报出测量距离。
听到“测量面积”的口令,参训人员按一次“面积/体积”键,进入测量面积的界面,将激光对准测量目标后,按“DIST-ON”键,根据屏幕显示报出测量面积。
听到“测量体积”的口令,参训人员按二次“面积/体积”键,进入测量体积的界面,将激光对准测量目标后,按“DIST-ON”键,根据屏幕显示报出测量体积,举手示意喊“好”。
听到“操作完毕”的口令,参训人员将器材复位,面向指挥员喊“好”。
听到“入列”的口令,参训人员答“是”,并跑步入列。
四、操作要求1.参训人员着灭火防护服、灭火防护靴,佩戴消防头盔、消防安全腰带、阻燃头套;2.测量时,仪器的激光不能对人体眼睛照射;3.需按照规程依次进行操作。
测距仪应用操作程序评定标准。
测距仪操作说明范文
测距仪操作说明范文1.介绍测距仪的类型和用途。
测距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距离、长度、面积和体积的便携式仪器。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测量、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土木工程等领域。
根据使用原理,测距仪可分为激光测距仪和超声波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通过发送激光信号并接收回波来测量距离,而超声波测距仪则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来进行测量。
2.准备工作。
确保测距仪的电池充满电或连接到适当的电源。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单元(米、英尺等)和测量模式(单次测量、连续测量等)。
3.测量距离。
将测距仪对准目标物体,确保视线没有遮挡物。
激光测距仪通常具有瞄准镜,可以用于准确定位。
超声波测距仪通常需要将传感器对准目标。
按下测距仪上的测量按钮,激光测距仪会发射激光信号,而超声波测距仪会发出超声波信号。
测距仪会接收并计算回波的时间,然后根据声速或光速计算出距离。
在进行连续测量时,测距仪通常会自动更新测量结果。
如果需要定位特定点的测量结果,可以使用单次测量模式。
4.使用附加功能。
许多测距仪具有附加功能,如面积测量、体积测量、间接测量等。
对于面积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按下面积测量按钮。
测距仪将自动计算出面积。
对于体积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按下体积测量按钮。
测距仪将自动计算出体积。
对于间接测量,将测距仪对准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上的一个角点。
通过测量该物体和已知物体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测距仪可以计算出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距离。
5.注意事项。
使用测距仪时,请遵循以下注意事项:-不要直接对准强光源,这可能会损坏测距仪。
-在使用超声波测距仪时,避免测量的目标物反射超声波的表面不平整或有缺陷。
-保持测距仪的镜头或传感器清洁。
灰尘或污垢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将测距仪浸入液体中,以防止损坏。
-在不使用时,将测距仪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6.故障排除。
总结:以上是测距仪的操作说明。
测距仪操作规程
测距仪操作规程
《测距仪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1. 确保测距仪电池已充足,或者连接稳定的电源供应。
2. 清洁测距仪的镜头和显示屏,确保能够清晰地看到测距结果。
3. 检查测距仪的各个按钮和功能是否正常,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二、测距操作
1. 在使用测距仪之前,先了解需要测量的距离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测距模式。
2. 准确对准目标物体,将测距仪的镜头对准目标,确保测量的结果准确。
3. 按下测距仪的测距按钮,等待测距仪完成测量并显示结果。
4. 如果需要连续测量多个目标,可使用连续测距模式,按下连续测距按钮进行测量。
三、操作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距离时,要注意环境的光线和背景,确保测距结果准确无误。
2. 避免遮挡测距仪的镜头,确保能够清晰地对准目标进行测量。
3. 镜头表面和显示屏要保持清洁,避免影响测距仪的使用效果。
4. 在使用完测距仪后,及时关闭设备并清理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四、维护保养
1. 定期清洁测距仪的镜头和显示屏,使用专用的清洁布进行擦
拭。
2. 避免测距仪长时间暴露在潮湿或高温的环境中,以防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3. 使用完测距仪后,及时存放在防尘、防潮的地方,并避免碰撞和摔落。
通过严格按照上述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测距仪,可以确保测距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测距仪加常数的室内短基线检定
全站仪加常数的短基线检定法探讨Study about Test Method of Addition Constant of Total Station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Short Baseline龚真春胡建军杨斌赵龙海(中国人民解放军68011部队,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介绍了全站仪测距加常数误差形成的根源及常用的检定方法,探讨了在短基线上进行测距仪加常数检定的方法,并在实践上证实了短基线法测量全站仪测距加常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测距仪;加常数;短基线;检定方法1 引言自上世纪光电测距仪问世以来,加、乘常数(专指测距仪加或全站仪的测距加、乘常数,下同)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就随即产生。
国家测距仪检定规程JJG 703-2003在JJG 703-1990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改版,对全站仪加、乘常数的检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全站仪的加常数、乘常数的检定,通常是在野外标准基线上(大于1km)采用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进行,该检定方法对检定场地和环境的要求很高,且基线场地的维护和每次的测量成本都很大。
本文在介绍全站仪测距加常数误差形成的根源及常用检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在短基线上进行测距仪加常数检定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2 加常数误差的形成根源及规程检定方法2.1 加常数误差形成根源加常数误差系由仪器的测距部(包括反射镜)光学零点和仪器对点器不一致所造成,它由仪器常数误差和棱镜常数误差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其中,'D为仪器外光路测的由发光面和接收面的实际中心到反光镜等效反射面的距离; d为内光路测量的由发射面经内光路到接收面的等效反射面距离;D为仪器中心(竖铀)到反射中心(竖轴)的待测的距离。
由于发光面和接收面与仪器中心不重合;反光镜等效反射面与反射中心不重合;内光路距离值以及线路自身的时间延迟等的影响,使仪器测得的距离 与实际距离D '()D d -之间有一个常数差,此常数称为仪器的加常数K ,有:'()(1)K D D d =--2.2 加常数规程检定方法中、短程的仪器, 按规程JJG703-2003要求“用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同时测定加、乘常数。
实习十四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
实习十四测距仪常数的测定电磁波测距仪是光、机、电三者的统一体,仪器构件的位移与元件的老化都可能带来常数的变化,而常数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因此作业前应对仪器常数进行精确测定。
测距仪加常数是测距信号在传输路径上起、迄零点与仪器几何中心不一致(包括反射镜)而产生的。
用户所指的加常数,实质上是剩余加常数。
乘常数是一个与距离成正比的比例因子,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频率漂移、相位不均和幅相误差等影响。
对于长距离的测量影响特别显著。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主要是剩余加常数(也称加常数)和乘常数两项。
测定仪器常数的方法很多,在此仅以解析法测定加常数为例。
一、实习目的1.了解用六段解析法和六段比较法测定仪器常数的作业过程。
2.学会六段法测定仪器加常数的记录和测距改正计算。
二、实习要求1.要复习好有关内容,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每个人要有明确分工,各自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服从统一指挥。
3.每人作一份记录表格并作测距改正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领用全站仪主机一台、反射棱镜(单棱镜)二个、脚架七个、基座六个、电池一个、温度计一支、气压计一个、记录板一块、测伞二把、细麻绳七根;自备铅笔、小刀、记录手薄。
四、实习步骤六段解析法是在一个长度为未知的直线上进行,全长划分为六段,应用全组合观测法观测21个线段,经过平差计算,求得仪器的加常数。
1.置一条直线(其长度大约几百米至一公里左右),将其分为六段(见图2-6)。
图2—6分段原则:(1)21个被量测的长度应均匀分布于仪器的整个测程以内。
但考虑到需要获得最佳的观测成果(为了避免气象条件对长测线的影响,整个测线长度最好选取仪器的最佳测程之内),故不宜过长。
(2)应使21个被测距离的不足半波长的尾数(即各段距离的米、分米数)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半波长内,以便由平差所得的距离改正数的分布图象,可以粗略判断仪器的周期误差是否明显存在。
2.观测将仪器设置在基线的0号点,棱镜依次架设于1号点、2号点、……、6号点,分别测得0号点到各点的距离,即01D 、02D 、……、06D ;接着将仪器架设于1号点上,依次测得1号点至2号点、3号点、……、6号点的距离,即12D 、13D 、……、16D ;依次最后设置在5号点上,测得56D 。
对测距仪-全站仪加-乘常数检验的一些思考
对测距仪\全站仪加\乘常数检验的一些思考摘要:本文介绍了测距仪、全站仪测距部分检定的内容及概念,着重强调了加、乘常数是什么范畴的概念,表达了应对检定规范中加、乘常数做出限制性要求这一观点。
关键词:测距仪,全站仪,加、乘常数,检验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anger, tachometer ranging ve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mphasized the add, by constant is what category concept, and expressed to add, by constant verification regulate a restrictive requirements this view.Keywords: rangefinder, tachometer, add, by constant, inspection中图分类号:TD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引言《计量法》首先明确了计量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保障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还是科学研究等方面,计量工作都是维护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确保其测绘仪器技术指标的准确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检定规范中的检定方式以及内容以保障测绘成果的准确。
一、问题之所在自上世纪光电测距仪问世以来,仪器加、乘常数(专指测距仪或全站仪的加、乘常数,下同)就凸显其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参与测量成果的改正,影响到测量成果的正确性。
因此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就随即产生,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加、乘常数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
甚至有一些单位对加、乘常数每年检定出现的变动提出质疑。
先看我国计量检定规程JJG703-1990和JJG703-2003,我们可以从规程中看到周期误差、幅相误差、相位不均匀性误差等误差概念,但始终无法从检定规程文字中直接加以体会出加、乘常数是什么范畴的概念,似乎在把它界定为一个非误差的概念。
电磁波测距仪器的加常数测定
按照合 同比例支付进度款将存 在多付工程款的风险。
1 . 4廉政 建设分析
2 .合 同条款 中必须明确暂估价确认办法 .1 2 在合 同条款 中必须 明确各项暂估价确认办法 。在合 同条 款中明确招标询价主体单位 , 还应明确暂估 价项 目的招标询价
2 1 年第 6 ( 1 1 ) 01 期 总 8 期
安
徽 建
筑
电磁 波测距仪器 的加 常数测定
PlsCo sa t e s r m e t f a e Ra g id rDe ie u n t n a u e M n v n e Fn e vc o W
李传 中 安 省 利 电 测 计 勘 分 安 蚌 20 ) (徽 水 水 勘 设 院 测 院, 徽 埠 30 30
力。 如某工程中的断桥隔热铝合 金窗暂估价为 2 0元 , 实际 0 m, 确认 价是 4 0元 , 4 m 。总包单 位要求 支付超 出部 分 的 20元 4 , :合计约 20万元的工程 款。如果确认价明细低于暂估 价 , m, 0
的规格 、 、 型号 设计要求 , 提供 了可选 品牌 。各投标单位在 并且 投标文件 中必须明确各种主要材料的规格 、 型号 、 、 品牌 产地等 信 息, 以便在施工阶段便 于管理 。整个工程从报价 、 质量 、 工期 控制等效果很好 , 减少了许多麻烦 。
定后 , 通过误差检验 , 确认仪器存在明显的加常数时 , 则可
通过在测距成果中加入加常数改正。
仪器的加常数一般在室 内检验完成 。 由于仪器搬运 , 测 区外部气象 元素 和室 内检定不 同, 检定结果 和测 区实地
存在差别 。 工程控制 网, 一般 边长较短 。 如果仪器加常数不 正确 , 对边长精度及 网的精度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测距仪的检验
4
2 3 2 1
42 3 ─ ─Fra bibliotek≤10
≤5 ≤10 ≤10 ≤10
≤15
≤7 ≤15 ≤15 ≤15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第一部分
测距仪的检验
(1)测距仪的检视; (2)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关系正确性的检校; (3)发光管光相位不均匀性的检验; (4)幅相误差的检验; (5)周期误差的检验; (6)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检验; (7)棱镜常数的检验; (8)测程的检验; (9)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10)测程的检验; (11)检定综合精度的评定; (12)精测频率的检验。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电磁波测距的外业实施
平面控制 网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三级 测回数 仪器精度等级 5 mm级仪器 往 3 返 3 一测回读 数较差 (mm) ≤5 单程各测 回较差 (mm) ≤7 往返较 差 (mm)
10 mm级仪器
5 mm级仪器 10 mm级仪器 10 mm级仪器 10 mm级仪器
视距常数的测定
项目4.2 视距测量
视距常数的测定
典型工作任务4.2.4
2
4.2.4视距常数的测定
仪器经过长期使用或拆卸维修等,可能会使视距常数 产生变化。为了保证视距测量的精度,应对仪器的视距乘数 K进行测定,至于加常数C,因经纬仪的望远镜是内对光的, C=0,故不作检测。视距乘常数K测定的方法如下; (1)在平坦地面上选择一段直线,如图4—15所示。在 A点作一标记,从该点起,沿直线方向用钢尺依次量取 30m,60m,90m,120m等距离,分别得B1,B2,B3,B4各点, 并做上标志。 (2)安置仪器于N点,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竖直度盘 读数为900或2700),依次照准B1,B2,B3,B4各点上的 视距尺,在消除视差后读取上、下丝读数,并计算其尺间隔 1 2 3 4 l (单位m)分别为 , l , l , l
计算K值的精/1000,则K值仍按100计算水平距和高差; 否则,应采用K的实测值进行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
11/20/2018
11/20/2018
图4--15 视距常数测定
11/20/2018
(3)根据观测的尺间隔和已知的距离,计算仪器观测各点 时的K值,即
30m 60m 90m 120m K1 , K2 , K3 , K4 l1 l2 l3 l4
取乘常数的算术平均值
K 1 ( K1 K 2 K 3 K 4 ) 4
浅谈光电测距仪精测频率检定方法
浅谈光电测距仪精测频率检定方法浅谈光电测距仪精测频率检定方法李彩霞胡麦玲徐建明(山西省测绘局,太原,030002)【摘要】本文对各种类型的测距仪的频率检测方,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各种各样的检测中找出了内在的联系,初步确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频率,连续调制光,脉冲调制光,时标脉冲随着测绘仪器的飞速发展,各种型号的测距仪以其快速,简捷、准确的测距迅速地普及到各种规模的测量单位,为了保证测距成果的质量,测距仪必须定期进行检定,国家已制定出规范,要求实行强检。
众所周知,仪器出厂时均已设置了一个标准频率,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其标称频率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元件震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户在使用测距仪测距时,频率会发生较大的漂移和跳变等现象,使其真实频率或多或少地偏离标称值,这种偏离将使“测尺”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与所测距离长度成正比的距离误差,从而使测距结果达不到量测精度,甚至出现粗差,由于仪器的“自检”过程并不能发现这种因光尺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用户在使用该仪器进行未知边测量时不能发现,所以《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中明确规定:“对于新购置、修理后、及使用中的测距仪均必须检频”。
由于仪器品种繁多,结构各异,故测频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检测的仪器也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检频工作中遇到了多种类型的仪器,现归纳分类为以下的几种发射连续精测调制光的测距仪这种类型的仪器在当今常用的测距仪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其主要类型进口的有WILD厂的D14L、D15S、DI20、DI2000、KERN厂的DM501、DM502、DM503、DM504。
测机舍的RED2L、RED2A、RED-M INI等,国产的有北光厂的DCH3、DCH2和常州大地厂的D3000等,这些仪器的精测频率范围均在4MH E~15MHE之间。
这类仪器的检频工作比较简单,需将一个光电探头放在测距仪发射物镜前,拦截仪器发射的调制光,经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将电信号送入频率计测频即可以完成测频工作。
测距仪距离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测距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
通过本次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11月15日至2023年11月17日三、实习地点XX工程技术学院测量实训室四、实习内容1. 测距仪简介及工作原理首先,我们了解了测距仪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各种类型的测距仪。
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声学或电磁波等手段测量距离的仪器。
本次实训主要使用的是激光测距仪,其工作原理是发射激光脉冲,测量激光脉冲往返目标物体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距离。
2. 测距仪的使用方法(1)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检查测距仪的电量是否充足,镜头是否清洁,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
(2)操作:将测距仪对准目标物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测距仪显示测量结果。
(3)记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3. 距离测量实训(1)直线距离测量:我们选取了实训室内的两条直线,分别用测距仪进行测量,并与实际长度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斜线距离测量:在实训室内,我们选取了两个点,用测距仪测量两点之间的斜线距离,并与实际距离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高程测量:我们选取了实训室内的一个点,用测距仪测量该点的高程,并与实际高程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4. 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测距仪本身的测量精度有限,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测距仪的测量精度。
(3)操作误差: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测量过程中对目标物体的遮挡等都会导致误差。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测距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提高仪器精度、规范操作等措施来降低误差。
六、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测距仪实训课程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距仪在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测距仪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测距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熟悉测距仪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及构造2. 测距仪的操作方法3. 测距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4. 测距仪的维护与保养四、实训过程1. 第一周:理论学习在第一周,我们首先对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测距仪是利用光速传播的原理,通过测量光信号在两点间往返的时间,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测距仪的构造主要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等部分。
2. 第二周:实际操作在第二周,我们进行了测距仪的实际操作训练。
首先,我们学习了测距仪的组装、调试和校准方法。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训项目:(1)距离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并记录数据;(2)角度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记录数据;(3)三维坐标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坐标点;(4)地形测绘:利用测距仪对地形进行测绘,绘制地形图。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学生熟悉了测距仪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3. 学生提高了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力;4. 学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习儿 水准尺零点差与尺常数的检验
实习二水准尺零点差与尺常数的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熟练水准尺零点差、尺常数检验方法与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1、每个实习小组由6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尺,2人量距。
2、实验设备精密光学水准仪N3、自动安平水准仪Koni 007、徕卡DNA03数字水准仪、索佳SDL30数字水准仪、拓普康DL-101C 数字水准仪,铟瓦水准尺、尺垫、记录板、测绳等。
三、方法与步骤1、准备:在距水准仪20-30m的等距离处打下三个尺桩,使桩顶间高差约20cm. 2、观测:此项检验应进行三测回。
每一测回中,分别在三个桩上依次安置一对标尺,每次用光学测微器按基辅分划各读数三次,且望远镜的视准轴位置应保持不变,测回间应变换仪器高。
3、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每根基辅分划所有读数的中数。
两标尺基本分划中数的差,即为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
每根标尺基本分划读数的中数与辅助分划的中数的差,即为每根标尺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的测定
标尺:日期:仪器:。
光电测距仪知识介绍
光电测距仪知识介绍一、光电测距仪精度1、测距仪精度表达式:M D=±(A+B²D)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被测距离km;每公里的比例误差为U mm,则M0=±(A mm+U mm²D)2、测距仪的测距误差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与距离无关的误差,有测相误差、加常树误差、对中误差。
比例误差:与距离成比例的误差,有光速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频率误差。
周期误差有特殊性,与距离有关当不成比例。
3、测距仪的三轴有:仪器的发射光轴、仪器的接收光轴(二者统称测距光轴)和望远镜视准轴。
有的仪器三轴平行,有的三轴同轴。
4、测距的精度评定:测距仪有标称精度和测距精度之区别。
标称精度:指一批仪器出厂时的合格精度,仪器的标称精度比较宽。
M D=±(A+B²D)测距精度:指一台仪器经过检测之后而得到的实际精度,可表明每台仪器在测距中的精度潜力大小。
M D=±√(M2d+M2a+M2b)M d–观测中误差,M a–加常数的检测中误差,M b—乘常数的检测中误差,二、光电测距仪测量方法1、斜距测量:置仪于BM1点上,瞄准BM2点,观测一个往测回(照准一次读数若干次为一个测回,每一个测回中的若干次读数互差≯6mm时,取平均值作为此往测的平均斜距),然后置仪于BM2点上,瞄准BM1点,观测一个返测回。
每测站观测前必须精确量出仪高i和棱镜高v。
2、竖直角(天顶距)测量:BM1和BM2两点往返分别测竖直角两个测回,要求半测回间较差≯12″。
测回间较差≯8″时,取两测回的平均值作为往返测的竖直角。
往测高差:∆H往=L往平均值²sinα往平均值+i往-v往返测高差:∆H返=L返平均值²sinα返平均值+i返-v返精度计算:f h= ∆H往-∆H返<F h=±30√L精度合格后取往返二者的平均值,正负号取往测的符号。
测距仪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距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在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地理信息采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测距仪的认识,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测距仪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测距仪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及组成2. 测距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实际测量操作,包括距离、高程、方位角等测量4. 数据处理与分析5. 测距仪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训前,我们对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学习,但真正动手操作时,才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意操作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测距仪的操作规范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例如,在进行距离测量时,要确保测距仪与被测物体保持垂直,以减小误差;在进行高程测量时,要准确读取水平尺读数,以获得精确的高程值。
这些操作规范让我们明白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
3. 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等高线图等,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5.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实训结束后,我们认识到测距仪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知识点繁多。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我们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如何精确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
如何精确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引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来获取准确的长度、距离等数据。
而测距仪作为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地理测量等领域。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技巧不够熟练,我们在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可能会出现误差。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如何精确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以获得最准确的结果。
正文1. 确认测距仪的准确性在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之前,首先要确保测距仪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距离来验证测距仪是否稳定和准确。
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就需要进行校准或者更换测距仪。
2.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测距仪通常具有不同的测量模式,如单次测量、连续测量、最大、最小和平均测量等。
在选择测量模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来确定。
比如,在需要获取物体尺寸的情况下,使用连续测量模式可以更快捷地获得多个点之间的距离。
3. 正确操作测距仪在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时,正确的操作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要将测距仪垂直对准目标物体,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其次,要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防止晃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最后,在按下测量键之前,要等待测距仪完成自动聚焦和稳定。
4. 考虑环境因素在进行测量时,环境因素也会对测距仪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光线较暗、目标物体表面较光滑、有反射物等情况下,测距仪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
因此,在测量时要尽量选择光线较好的环境,并尽量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
5. 熟悉测距仪的功能和特性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测距仪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在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之前,建议充分熟悉测距仪的使用说明书,并了解其功能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测距仪的各项功能。
6. 校正测量结果在实际测量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校正来修正误差。
校正的方法可以是对比其他准确的测量结果,或者使用其他测量工具进行对比。
通过将测距仪的测量结果和校正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测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十四测距仪常数的测定
电磁波测距仪是光、机、电三者的统一体,仪器构件的位移与元件的老化都可能带来常数的变化,而常数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因此作业前应对仪器常数进行精确测定。
测距仪加常数是测距信号在传输路径上起、迄零点与仪器几何中心不一致(包括反射镜)而产生的。
用户所指的加常数,实质上是剩余加常数。
乘常数是一个与距离成正比的比例因子,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频率漂移、相位不均和幅相误差等影响。
对于长距离的测量影响特别显著。
测距仪常数的测定主要是剩余加常数(也称加常数)和乘常数两项。
测定仪器常数的方法很多,在此仅以解析法测定加常数为例。
一、实习目的
1.了解用六段解析法和六段比较法测定仪器常数的作业过程。
2.学会六段法测定仪器加常数的记录和测距改正计算。
二、实习要求
1.要复习好有关内容,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每个人要有明确分工,各自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服从统一指挥。
3.每人作一份记录表格并作测距改正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领用全站仪主机一台、反射棱镜(单棱镜)二个、脚架七个、基座六个、电池一个、温度计一支、气压计一个、记录板一块、测伞二把、细麻绳七根;自备铅笔、小刀、记录手薄。
四、实习步骤
六段解析法是在一个长度为未知的直线上进行,全长划分为六段,应用全组合观测法观测21个线段,经过平差计算,求得仪器的加常数。
1.置一条直线(其长度大约几百米至一公里左右),将其分为六段(见图2-6)。
图2—6
分段原则:
(1)21个被量测的长度应均匀分布于仪器的整个测程以内。
但考虑到需要获得最佳的观测成果(为了避免气象条件对长测线的影响,整个测线长度最好选取仪器的最佳测程之内),故不宜过长。
(2)应使21个被测距离的不足半波长的尾数(即各段距离的米、分米数)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半波长内,以便由平差所得的距离改正数的分布图象,可以粗略判断仪器的周期误差是否明显存在。
2.观测
将仪器设置在基线的0号点,棱镜依次架设于1号点、2号点、……、6号点,分别测
得0号点到各点的距离,即01D 、02D 、……、06D ;接着将仪器架设于1号点上,依次测得1号点至2号点、3号点、……、6号点的距离,即12D 、13D 、……、16D ;依次最后设置在5号点上,测得56D 。
共观测21段距离。
每一段距离的观测:
(1)观测员对每一段距离要读取4次读数为一组距离值。
(2)在测站上要同时测定温度,读至0.1度。
(3)读取测站上的气压,读至mmHg 或mbr 。
(4)同时读取棱镜位置的天顶距,读至秒。
3.外业距离的改正计算在专用表中进行计算,见表2-18。
五、注意事项
1.此实习一般以一个小班为单位,每个点上要安置脚架,注意棱镜高度,以免挡住后面方向线上的棱镜。
2.作业中要互相协作,使工作有条不紊,每个人都要有高度责任心,明确各工种的责职。
3.注意爱护仪器、工具,迁站时仔细检查有否遗留的东西。
4.如遇测线为光滑平地时,每个脚架需用细麻绳固定,以防脚架滑动。
红外测距入正计算
表2-18
仪器号码 :照准头No 观测者: 记录者:
六、上交资料
每人应上交一份经过气象、倾斜改正后的21段水平距离值成果(必要时还需加入周期误差的改正)。
七、思考题
1.用解析法测定仪器加常数时,安置脚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为了减弱误差影响,观测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3.进行此项检验时,必要的仪器设备有哪些? 4.如何对加常数进行定量分析?
5.测定加常数(K )时,为什么要测六段距离的组合长度? 6.什么是六段解析法和六段比较法?两者有何不同?
八、示例与记录表格
用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常数时,需测定21段组合距离,野外测定值是倾斜距离,需加入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得到水平距离方可平差算得仪器的加常数。
1.气象改正
(1)由各类测距仪的说明书中都有现成的气象改正公式,在使用时务必搞清楚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尤其气压单位,有些测距仪气象改正公式中是mmHg (即毫米汞高),而有些是mbar (毫巴),其换算关系为:
760mmHg=1013.25mbar (1bar=105Pa ,1mmHg=133.322Pa)
(2)借助图表查取气象改正数。
(3)有的仪器,可以“自动”进行气象改正,当测得大气参数(t ,P )后,可以查得“比例系数开关”位置,从而由仪器自动进行大气改正。
以上三种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相对而言,由改正公式计算精度较高,而由仪器直接自动加入,精度偏低。
2.倾斜改正
倾斜改正,即将斜距化算为平距。
(1)当测线两端不等高时,测得的结果为倾斜距离,当测线两端之间高差已知时, 设D ″——经气象改正后的距离; D H ——水平距离; h ——两点高差;
D H =D ″+ΔD h 2
"4
"282D
h D h D h --=∆
ΔD h即为倾斜改正数。
(2)当测线两端之间的高差(h)未知时,可用经纬仪测定垂直角(α),按下式计算平距(D H): D H=D″cosα=D″-D″(1-cosα) 随着倾斜角精度的变化对倾斜改正误差有一定影响。
当垂直角(α)一定,随着距离的缩短,测定(α)的精度可放宽;当距离一定,随着α的增大,测定α的精度要提高。
红外测距改正计算格式见表2-18。
八、实习报告编写提纲
1.写明实习名称、目的、时间和地点;
2.写明所用仪器及编号;
3.附检测记录和检测结果分析;
4.实习体会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