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1 目的对公司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包括从原辅材料的接收、生产、成品入库, 直至交付, 都保持相应的标识, 以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可追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在进料、生产、仓储、交付各阶段的识别、追溯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与分工3.1 品质保证部a)对工厂品控部编制和修订的标识规则进行审核;b)负责组织工厂品控部对公司产品的可追踪能力进行验证。
3.2 工厂品控部a)负责编制和修订标识规则;b)负责对过程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3.3 工厂仓库负责对在库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物料标识。
3.4 物流和门店负责保持产品的标识以实现可追溯。
4 工作程序4.1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规定4.1.1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方式a)经检验和试验后的产品可以用标签/区域隔离,标识区别其质量状态。
b)标识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有: 待检、已检待判、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四种。
c)已检待判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必须标识,标识状态不准随意移动或转序。
d)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检验人员需具备标识资格, 标识人员可由工厂品控部主管授权有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4.1.2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管理a)原辅料和产品制造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式样、形式由工厂品控部确定并向品质保证部备案后采用。
b)工厂品控部、生产车间对用于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标签等要设专人保管、发放和使用。
工厂品控部对所有使用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印章的检验人员进行编号, 并负责备案。
c)只有通过检验和试验合格并且标识完整、清晰、正确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才能入库、投入生产、转序、入库和出厂。
d) 若过程中发现未标识的产品, 须由工厂品控部重新检验并加以分类标识。
4.2 检验状态的标识4.2.1 原辅料检验状态的标识:a)待检品标识: 待检物资由检验人员通知卸货人放置在规定的“待检区”内。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简介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涉及到产品的标识、追溯和管理。
在现代社会,产品标识和追溯体系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管理手段之一,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标识和追溯体系可以对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标识管理标识管理主要是指对产品的身份标识、标识规范和标识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
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识别产品、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并判断产品的质量,因此标识的合理与否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密切相关。
产品标识规范企业在制定产品标识规范时,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规定,并严格执行。
具体要求如下:1.标识内容应当真实、准确、明确、易于识别和理解;2.标识应当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基本信息,并标注生产许可证号、合格证号、认证标志等相应的信息;3.按照不同的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标识设计和标识规范,确保标识的可读性和易识别性。
标识使用产品标识使用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和标准需要遵循,以确保标识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性。
1.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中,要对标识的位置、大小、字体、颜色等方面进行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使用;2.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对标识所描述的产品进行真实的宣传和描述,并确保标识与产品相符;3.在售后服务中,需要根据标识所描述的产品信息,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追溯管理追溯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能够追溯到该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
追溯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品追溯执行方案企业制定产品追溯执行方案时,应将全流程纳入考虑范围,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并规定了详细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便能够顺利的进行追溯。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包括对产品进行标识和追溯的要求、流程和控制措施。
产品标识是指通过标签、标志、条形码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唯一标识,以便在生产、流通、使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中进行识别。
产品标识可以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准确识别和追溯产品。
产品追溯是指根据产品标识,通过记录和管理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和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对产品来源、流向、质量问题的溯源和追踪。
通过追溯,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的品牌声誉。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标识要求:明确标识的内容和方式,确保标识的清晰可识别和不易伪造。
2. 标识流程:规定产品标识的安排和流程,包括标识的时间、地点和责任人等。
3. 标识控制:确保标识的准确和一致性,避免出现错误标识或重复标识的情况。
4. 追溯记录:建立完整的追溯记录,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
工、出库流向等环节的记录,形成可追溯的链条。
5. 追溯流程:规定追溯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追溯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处理。
6. 追溯控制:加强对追溯信息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7. 追溯应用:利用追溯信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通过建立和实施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商品标识与可追溯管理规定
商品标识与可追溯管理规定1. 引言本规定旨在规范商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权益。
该规定适用于生产、销售和流通的所有商品,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进口商品。
2. 商品标识要求2.1 商品标识应明确标明以下信息:- 商品名称- 生产日期和批次号码- 生产厂商或供应商名称和地址- 规格型号或包装形式- 执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2.2 商品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模糊或刻意遮挡。
3. 可追溯管理要求3.1 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应建立完善的可追溯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生产记录和质量检验报告的保存- 批次追溯的能力,包括材料来源、加工流程以及售出去向等信息- 不合格产品的追踪和回收处置机制3.2 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应保留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相关记录,以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快速追溯到原因和责任方。
4. 监督和处罚4.1 商品监督机构应定期对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商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估。
4.2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商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的,监管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 要求整改,并设定整改期限- 暂停或撤销相关产品的销售许可证- 对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处以罚款或其他相应的处罚措施5. 其他规定5.1 进口商品应符合国家的商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要求,由进口商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5.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于已生产和流通的商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应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6. 结论本规定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商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商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的合规性。
监管部门将加强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办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达到区分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和追溯要求,防止产品在这些过程中被错用和混用;可以追溯每个或每批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半成品、成品,以及顾客财产在接收、生产、交付过程的标识、可追溯性和产品的检测和监控状态的控制。
2 术语和定义2.1 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2.2 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所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 职责3.1 物资部是本程序的主职部门。
负责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和半成品/成品在库房内及物流过程中的标识的实施和管理控制。
3.2 各生产部门生产室负责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和半成品/成品在生产现场的标实的实施和管理控制。
3.3 品技部负责监督检查产品标识的完好性,当需要追溯时组织相关部门提供有关记录。
3.4 采购部负责督促供应商作好原材料的标识。
3.5体系管理部门负责对标识管理及追溯性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 管理流程4.1 标识的内容:4.1.1 产品类别的标识:如零件名称、规格、零件代码。
4.1.2 提供者标识:供方、顾客、班组、班次、操者( 工号)、检验员、设备号。
4.1.3 供货状态标识:正常供货、试生产供货、小批量供货。
4.1.4 检测和监控状态标识:合格品标识(绿卡)、待检品标识(黄卡)、不合格品标识(红卡)和让步接收品标识(蓝卡)。
4.1.5 区域标识:不合格区、合格区、待检区、返工区、在制品区、废品区、危险品区、库房中的库区库位等。
4.2 产品标识的范围:4.2.1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等进货产品。
4.2.2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白坯成品、涂装成品和机加成品。
4.2.3 顾客提供的产品。
4.3工作流程5 相关及支持文件5.1 《检验管理程序》5.2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5.3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5.4 《记录管理程序》5.5 《服务和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5.6 《搬运、存储、包装、防护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企业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市场准入和消费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产品的标识及追溯管理工作。
三、标识管理1. 企业产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清晰、完整,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2. 产品标识应当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3. 产品标识应当采用易于识别和防伪的技术手段,确保标识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4. 产品标识应当与产品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或篡改。
5. 产品标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应当避免使用易污染的材料或污染环境的标识方式。
四、追溯管理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能够对产品来源、生产流程、质量数据等信息进行溯源追溯。
2. 产品追溯体系应当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存储、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信息记录和管理。
3. 产品追溯体系应当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企业应当加强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合作,共同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监督管理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2. 企业应当与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3. 企业应当建立客户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意见,保障消费者权益。
六、责任追究1. 对于产品标识不符合规定、违规更改标识、篡改标识信息等行为,企业应当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2.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追溯信息不完整或无法追溯等情况,企业应当主动对问题进行调查、整改,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七、附则本制度由企业相关部门制定和负责解释,如有需要进行修改,应当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以上为企业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认真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生产批号编号规定》
7.0质量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
《套料领料单》
《成品入库单》
《出库单》
《产品标示卡》
《送检单》
《部品物料投入记录表》
《转序单》
2)各生产部门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3)各部门必须确保本部门的检验与试验状态之规划区域和标识牌清晰明了并得到保护;必须要求本部门的所有人员理解、遵守并执行检验与试验状态的规定。
5.1.4当顾客有要求时,必须满足顾客附加的标识要求。
5.7.3成品出货后,PMC仓储组必须依《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建立并保存相关的出货记录,以便于追溯。
5.7.4当顾客有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或各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品管部应可追溯至成品出货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制程检验记录及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来料检验记录等,还可以追溯到生产日期、检验日期、生产批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来料检验日期、供应商、生产部门,并追查其产生的原因,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直至所反馈的问题全部解决或得到有效处理,以防止此类不良问题再次发生,其具体处理方法由相关部门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实施。
5.1.1.2对于检验、生产、仓储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部门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标签具有唯一批次号、不同标签颜色等)、装载容器、放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5.1.2检验、试验状态分类与分区:
5.3.3生产线作业过程中以产品的不同摆放位置或方向等区分不同的产品过程状态。
标识和可追溯性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区分不同的产品,防止混淆或误用,实现必要的产品追溯。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的产品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品控部是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标识标准,并对标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组织对质量问题进行追溯。
第四条采购供应部负责所购原辅材料标识的保护和必要的设置。
第五条预处理车间负责已入库原料标识的设置与管理。
第六条成品保管处负责大库物资(包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和产成品标识的设置与管理。
第七条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使用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标识的设置与管理,并负责本车间产品过程的追溯。
第三章标识原则第八条根据管理的需要,对各类库存物资进行标识。
第九条当产品或原辅材料易发生混淆,或有追溯要求时,应对产品或原辅材料进行标识。
第十条在产品实现过程有要求时应对过程进行标识。
第十一条按照有关法规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成品进行标识。
第十二条标识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章标识方法第十三条可采用记录、标签、标牌、印章、设备位号、不同颜色、分区等形式进行标识。
标识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号等。
第五章标识的设置与管理第十四条产品标识一、原辅材料标识(一)进厂的原辅材料每包装单位的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识,注明:原辅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等。
机动处和技术处工程师、质检中心化验员应对上述标识进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二)成品保管处对入库的进厂物资进行分类标识。
固体原辅材料以标签或标牌为标识,液体原辅材料以原辅材料名称(或代号)、储罐的位号为标识或以包装桶上的印字为标识。
(三)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原辅材料,由质检中心确认后,贴上标签或挂上标牌。
标识是外文的,应将外文标识译成中文标识。
二、生产过程标识(一) 生产过程标识由车间负责,通过岗位记录、仪表校验合格证、设备位号(或代号),管线的颜色来标识。
(二) 对车间内堆放的辅助材料(桶装或袋装的),应用标签或印字标识清楚。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一、概述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指公司在管理方案中明确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物流追踪,保证产品质量和应急处理能力。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旨在提高公司的品质水准和安全性能,提高供应链的货运效率和可追溯性、降低公司的库存成本和营运风险。
二、标识管理1、标识范围标识范围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物、运输信息、售后信息等关键节点。
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批次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信息。
2、标识要求(1)清晰:字迹工整、鲜明易辨,可以使用电脑打印、手写等多种方式。
(2)准确:标识信息应该与实际情况匹配,包括产品名称、批次编号、生产日期等。
(3)规范:标识符号规范、字体统一,确保标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4)不可篡改:标识信息应当将篡改尽量减少,防止标识信息被错误修改或者人为损坏。
(5)一致性:同一批次的产品应该具有相同的标识信息,以保证产品追溯的准确性。
3、标识管理程序(1)标识编码:针对不同的产品、批次制定不同的编码规则,确保标识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2)标识记录:对每个产品的标识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3)标识修改:对于标识信息的修改,应该规范操作程序,并保留修改记录,以备忘和追溯信息。
(4)标识查验:在物流传递和售后服务过程中,进行标识信息的查验,确保产品可疑信息不进入市场。
三、可追溯性管理1、可追溯性范围公司应在生产、质检、物流等关键环节建立可追溯性管理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入库、销售等多个环节,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信息。
2、可追溯性要求(1)可读性:可追溯信息应当包括必要的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追溯产品的来源和整个物流历程。
(2)准确性:可追溯信息应当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车间、销售商等关键环节。
(3)一致性:同一批次的产品应该具有相同的可追溯信息。
3、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原材料追踪体系:对于入库的原材料,应该建立标准的入库记录和具体的抽检计划,建立原材料的可追溯性体系。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确保货物和产品持续追踪和识别的一种管理体系。
该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能够对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追踪和控制,以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一)基本原则1.标识唯一性原则:对于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应当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以便进行追溯与管理。
2.标识可追溯原则:对于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必须能够追踪它们的来源、制造过程和分销渠道等相关信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3.标识可靠性原则:标识必须要充分明确,易于识别,而且持久性良好,能够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不受影响地存在。
4.标识实时性原则: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标识,必须保证其与产品实时联系,并且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能够保存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便产品追溯。
(二)管理流程1.标识分类:对于要进行管理的产品,需要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产品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编号,以方便其在生产、运输及出售过程中的管理。
2.标识应用:对于每一个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都应该加入相应的标识,以保证产品的唯一性以及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
同时标识应该在生产结束后及时记录相应的数据信息。
3.标识管理:对于所有的标识,必须要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标识错误或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对于标识错误或非法操作应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罚。
4.标识追踪: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可以通过识别标识实现产品的追踪,包括产品的来源、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生产地点,运输过程、销售过程等。
(三)管理要求1.明确责任:对于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需要设定相应的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并确保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2.进行培训:为了确保员工对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操作准确性,必须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健全管理体制: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全面有效地检查和测试标识、标牌的标记和可追溯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产品标识、追溯制度(3篇)
产品标识、追溯制度1 目的建立适合本公司的标识体系,保证生产的产品、包装材料、产品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加以区分和管理,使产品达到质量要求,一旦遇有突发质量事故发生时易追踪并做出合适处理。
2 范围凡与产品相关联的包装材料、产品以及交付顾客产品后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包括产品在生产、贮存、包装、出库、运输等每一个环节均使用。
3 职责3.1市场部负责包装材料验证及对成品识别的监控管理;3.2市场部负责库房包装材料、成品名称、规格的标识,并作好出库、入库记录;3.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作业现场包装材料、成品识别和标识。
4 程序4.1标识和追溯a)包装材料型号的识别、规格区分、检验合格不合格的区分标识;b)检验后的成品必须有标识、识别办法;c)成品出库、交付、运输的过程标识识别;d)遇有突发质量事故发生,可由生产部对作业程序及其他相关部门对监控记录予以追踪直至追溯到包装材料,做出纠正措施和判断依据。
4.2追踪产品质量要求的环节a)订单编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日期;b)产品达到检验标准;c)包装材料—成品—出厂检验—交货产品标识、追溯制度(2)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是一种管理和监管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方法。
它们有助于消费者识别和辨认产品,并跟踪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
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加以标记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品牌标志、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次号等。
通过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和生产情况。
产品标识也可以用于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追溯制度是指通过记录和追踪产品信息,将产品与其生产和流通环节相连接。
追溯制度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企业追溯和定位问题产品,并进行召回或处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追溯制度可以提供可信的产品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食品、药品、汽车等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领域。
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加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一.目的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使其避免发生混淆,必要时可以准确地追溯产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和追溯活动。
三.职责:1.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入仓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入库的成品进行标识和记录。
2.生产班组负责生产记录,成品、半成品入库前的标识。
3.质检员、现场品控对检验状态、监视状态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运作程序1.所有入库的原材料、成品外包装上都应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应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2.材料仓库管理人员对入仓的原辅材料进行造册登记,将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入仓日期、追溯标识、供应商名称等填入明细帐,在每种物料上贴上标识牌,注明该物料的型号、规格、数量和状态。
3.生产部在作业前应做好领料核对记录,作业时做好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包括原料名称、投料量、生产日期、班别、批次、设备机台号、操作人员、复核人、工艺参数、产品品名、代码等可追溯的内容,生产记录由车间主管、品保部审核。
生产记录由生产部存档。
4.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转序对不能直接判断产品规格,应对其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作出文字或其它清淅的标识。
5.生产班组领料时,应填写《领料单》,仓管员将其所领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出仓日期填入明细帐。
《领料单》由仓储部存档。
6.半成品、成品入库时应系统填写《进仓单》,注明生产日期、规格、数量等。
7.成品仓内的存货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数量、名称、代码、入库日期、生产日期、班别、状态、标识人等。
8.检验状态标识:8.1待检标识: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未经检验,先挂上“待检”标牌,不允许直接采用。
8.2合格品标识:8.2.1原材料经复验合格,有检验报告的合格品方可入库。
8.2.2各工序半成品经自检合格,质检员定时巡检。
保证只有合格的半成品才能转序。
8.2.3产品最终检验合格后,由质检员做好产品检验记录。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1、目的公司建立并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根据终产品标志和批次编码,及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过程中的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并确保不安全产品的及时和完整撤回,证实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原材料批次、半成品、终产品的标志和批次编号及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等可追溯性的标识、记录等过程的可追溯性控制与管理。
3、职责(1)质检部门负责进厂产品和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状况标识并负责指导、监督,进厂产品和过程产品的终产品标识及批号等相关记录,对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管理。
(2)仓储部负责本公司原辅料及库存产品的标识,并保证产品销售过程的追溯工作。
(3)原料、在制品、终产品由生产部负责标识。
生产部、仓库、化验室可按可追溯性控制要求负责实施并维护可追溯性的各种标志、批号、记录管理(4)由销售部按文件的要求终产品标志、批次及相关记录,通知相关方并实施对有问题的产品召回。
按召回措施要求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组织应根据终产品的标志和批次编码、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过程中的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标准要求可追溯系统能够识别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直接供应方,以及终产品的直接顾客。
为确保该系统的有效性,可在可追溯性记录的有效期内对其进行评估。
可采取定期演练的方式或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追溯,来评估可追溯系统。
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保质期和顾客要求,以确保不安全产品的及时和完整撤回,并证实可追溯系统的有效性。
(1)采购产品标识①标识种类a.标签:指挂牌或贴签b.记录:记录本、台帐、流程卡C.记号②质管部负责原辅材料质量状态的标识,内容主要有:合格、不合格、待检等。
标识可用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不清或不易被辨认的,可由仓管员挂产品标识卡,填写相应的内容。
一般包括品名、编号、规格、型号、重量、数量、进厂时间和供应商。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公司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并落实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条公司将依照国家法规和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严禁任何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章标识管理第四条产品的标识应明确、规范、真实,标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
第五条产品的标识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并应有唯一标识符,确保所有产品均唯一可识别。
第六条产品标识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品质、特征和用途,避免与其他产品标识混淆。
第七条标识项目的更改应及时更新,未经批准,不得更改产品标识。
第三章可追溯性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并以此掌握产品来源、去向等信息,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的反应。
第九条公司应具备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和信息,记录和信息应如实可靠,以供追溯。
第十条公司应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有效的追溯,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并有据可查。
第四章管理职责第十一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发现并纠正问题,改善管理体系。
第十三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重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和监督。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标识或不符合标准要求,将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可追溯性管理或追溯管理不到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随着公司管理的实践不断完善。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上标明其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有效期等相关信息的行为。
标识可以帮助用户准确识别产品或服务,避免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
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目的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准确的标识和可追溯的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2.增强用户信任:准确的标识和可追溯的管理可以让用户更加信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3.合规管理: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合规管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明确的合规证据。
二、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内容1.标识规定: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标识要求,包括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有效期等标识项目,并确定标识的位置、尺寸、方式等要求。
2.标识过程控制:制定标识和标识过程的控制措施,包括标识的编码、记录、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追溯流程设计:建立产品或服务追溯的管理流程,明确追溯的范围、目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追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追溯记录管理:建立追溯记录的管理规定,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保存期限以及记录的查阅和使用权限等要求。
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流程1.标识设计和制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标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标识的制定和审批。
2.标识过程控制:制定标识的过程控制规范,明确标识的编码、记录和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追溯流程设计:设计产品或服务的追溯流程,明确追溯的范围、目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追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追溯记录管理:建立追溯记录的管理规定,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保存期限以及记录的查阅和使用权限等要求。
仓库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仓库物资标识及追溯规定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1.总则1.1.制定目的为制定每批入库之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仓储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
1. 3. 权责单位1) 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产品标识规定2.1.原物料之标识1) 供应商提供之每批物料,其卷一包装容器外,应贴上供应商之产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等,必要时就标识供应商作业单位或人员,以及产品保质期等。
2) 原物料进厂后,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外包装上。
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
3) 品管部IQC人员依照进料检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允收)、“不合格”(拒收)、“特采”(让步接收)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制造单位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2. 2.半成品之标识1) 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上标签卡。
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生产日期等。
2) 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送品管检验前,应贴上该批物料之待检卡。
待检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
3) 品管部FQC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2. 3.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食品公司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制度
一、目的为了给实施追溯提供指导性流程,包括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个阶段对每批甚至每个产品有适当的唯一标识予以记录,确保在需要追溯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的过程实现追溯。
在此过程中,必须满足顾客的和外部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1.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及记录;2.实施追溯的活动,从追溯需求提出直到追溯结果确认及应用;3.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三、职责1.质检部原料标识;制程不合格品标识;仓存不合格品标识;出厂检验标识;2.生产部发酵标识;产品标识;制程不良品隔离;3.仓库仓库区域规划,仓存品之分区存放保管;包材标识;仓存不良品隔离;4.办公室制定《批次命名管理》并详细告知所有部门;四、要求1.原料、产品等标识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唯一标识并予以记录。
产品检验状态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在仓库和生产现场以标牌、标签、合格证、容器、区域作为检验状态标识,也可填写在随行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
标识在流转过程和仓库内应妥善保管好,缺少标识的产品会导致混批、混料和错误供货,在弄清产品的状态之前,必须予以隔离。
2.可追溯性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追溯时机:检验或审核时发现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含安全特性)不合格、产品批量质量事故、顾客重大投诉或顾客要求的其他情形下等。
可追溯性涉及到:原材料的来源、批次;生产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及场所。
当需要追溯时,根据产品的生产批号可查出该批产品的从而可以追溯产品形成过程的历史,根据记录的生产批号追溯到仓库的仓库发料记录从而得到材料的来源。
质检部每月抽查可追溯性。
五、说明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能力验证其它措施⑴产品标识的作用①证明作用:经检查、验收或裁决后,制作标识,表明产品状况。
②可追溯作用:通过产品标识可追溯到a.生产者;b.检验者;c.产品生产批次或日期;d.其它有关该产品的原始凭证。
⑵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标识一般表达下述内容:a.产品名称、图(代)号;b.产品状态(如材料、半成品、成品);c.工序、验收项目;d.质量状态;e.生产批次或编号;f.生产单位;g.生产者;h.检验者;i.制造日期、检验日期;j.保管期限(库存期限)。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现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方法。
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指通过记录和追溯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的各项信息,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追踪和管理。
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可以增加产品质量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帮助企业追溯和排查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提高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什么呢?首先,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正确、清晰和可追溯的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判断。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及时追踪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其次,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明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也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第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准确记录和追踪产品的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原材料和供应商,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降低供应链风险和成本。
那么,如何建立和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呢?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产品标识标准和规范。
产品标识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次信息、原材料供应商等。
标识的形式可以是文字、代码、图形等,要求清晰、易识别和持久。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追溯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产品相关信息记录和管理起来,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监控和追踪。
信息管理和追溯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功能,以满足企业对产品的追溯和管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TX/Q-18-2017
1.目的范围
建立并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保持可追溯记录,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和如果发生不安全产品召回时能够进行及时进行处理。
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
2.职责
化验室负责规定所有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需要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各相关科室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对所有标识进行维护。
3.产品标识
①原辅材料标识、包装材料标识:
原辅材料库、包装材料库应根据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名称、类别设置相应的“物料标识卡”。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入库记录台账上应记录“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产品数量、生产单位家”等内容。
②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产品标识:
各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的生产状态设置不同的“物料标识卡”。
如:“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品、待处理品”等不同的标识卡对产品状态予以标识。
③检验标识:
各检验区域应根据产品的检验要求设置不同的“物料标识卡”。
如:“待检区、检验区、待检品、待处理区、待处理、合格品、不合格品”等产品状态标识。
④成品标识
经检验合格后的成品应按照产品标准要求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生产批号、产品保质期、贮存方法等。
4.追溯性控制
①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入库记录台账上应记录“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产品数量、生产单位家”等内容。
②生产记录上应标明食用原料的生产单位家、生产批号、生产用量等相关内容。
③产品的销售记录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生产批量等相关内容。
④产品的销售记录中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销售数量、销售目的地址或销售单位及联系人姓名、电话等内容。
⑤本单位产品的追溯路径为:
产品销售记录台账→检验报告单→生产记录单→进货台账记录单→原料的生产单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