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 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11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 (3)肝、脾因素 (床表现
(1)急性型:小儿多见,80%以上在发病前1~3周有上
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
25
1.概述 2.急性白血病 3.慢性髓系白血病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6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 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 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 不同阶段
27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感染 (2)电离辐射 (3)化学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血液病
(2)鉴别诊断
15
5.治疗
(1)一般治疗 (2)糖皮质激素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 (5)其他治疗 (6)急症处理
为首选药物, 近期有效率约为80 %。常用泼尼松30 ~60mg/d,分次口 服或顿服,病情严 重者用等效量地塞 米松或甲基泼尼松 龙静脉滴注,好转 后改口服。待出血 好转,血小板升至 正常或接近正常后 逐步减量,直至以 5~10mg/d维持治 疗,持续4~6个月
常用泼尼松30mg/d,顿服或分次
口服。重症者可用氢化可的松
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 15mg/d,静脉滴注,症状减轻后
改口服
糖皮质激素疗程一般不超过30天
22
罗卫群
广西梧州职业学院
24
1.掌握 三种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 白血病的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3.了解 白血病的病因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 骨髓象特点进行诊断。白血病应与再生 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等 疾病相鉴别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1)铁摄入不足
(2)慢性失血
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 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 平衡(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 青少年、育龄及妊娠哺乳期妇 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
ppt课件
22
二、缺铁性贫血
3.临床表现
(1 )贫血的表现:一般有面色苍白、头晕、头痛、眼花、
耳鸣、乏力、倦怠、心悸及活动后气短等
(1)一般表现
(2)心血管系统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4)消化系统表现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6)其他
组织细胞缺氧
ppt课件
18
一、概述
3.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3)输血 (4)脾切除 (5)骨髓移植
ppt课件
19
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 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贫血中最
( 1 )诊断:结合特征性血象、骨髓象改变和血清维生素 B12 及 叶酸水平等测定可做出诊断 (2)鉴别诊断:要与多种原因引起的相似表现疾病鉴别,特别 是与细胞形态上出现的巨幼样变相鉴别
ppt课件
49
四、其他贫血
(二)巨幼细胞贫血
6.治疗
(1)去除病因 ( 2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①叶酸缺乏;②维生素 B12 缺乏; ③如同时有缺铁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缺铁表现,应补充铁剂
2.发病机制
(1)红细胞受到破坏寿命缩短 (2)血红蛋白的不同降解途径 (3)红系代偿性增生
ppt课件
38
四、其他贫血
(一)溶血性贫血
3.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性贫血 (2)慢性溶血性贫血 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 伴头痛、呕吐、寒战, 随后高热、面色苍白、 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 尿色如酱油色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
8
年龄 性别 诱因 起病 出血
血小板
急性型
慢性型
2-6岁多
20-40岁
男女均可
女多
1-3周前有R感染史



严重,常有粘膜及内脏 月经过多为主 出血
常<20×109/L
常在30-80×109/L
巨核细胞
血小板寿命 病程
轻度↑或正、幼稚型↑、显著↑、颗粒为
无产板
主、产板↓
1-6h
1-3天
2-6周,4个月↓ .
.
5
病因与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
⑴ 50-70%有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⑵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
6
3.肝、脾因素
①肝脾破坏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②脾产生抗体(IgG)
4.雌激素:抑制PLT生成且刺激单一巨C对抗体结 合血小板的清除。
.
7
临床表现
1.出血 2.贫血 3.脾轻度肿大
②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 以上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持续2个 月;
③进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 以上;
④无效: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
.
23
血友病(hemophilia)
概念 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
缺乏症。分血友病甲、乙两型,血友 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 凝血因子Ⅸ,血友病甲80%。
③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
• 禁忌症:
①年龄小于2岁;
②妊娠期;
者。
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18
免疫抑制剂治疗
不宜首选
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按病程进展速度分为: 1、急性型(AAA)
2、慢性型(CAA)

按病因分为: 1、先天性(遗传性):如 Fanconi,家族 性低下性贫血 2、后天性(获得性)
课件 ①原发性—PPT 无明确病因 44
病因
AA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
尤其是肝炎病毒,如乙肝相关性AA

化学因素
如氯毒素,磺胺药、化疗药物、苯等

PPT课件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PNH的发生是因16
RBC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PPT课件
17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叶酸/B12 缺血或利用障碍致巨幼贫

缺铁或利用障碍致IDA
PPT课件
18
失血性贫血

铁代谢
铁的运转:
Fe2+ →血液
铜蓝蛋白氧化
转铁蛋白结合
Fe3+
组织、骨髓
铁的排泄:
排泄途径:肠和输尿管脱落细胞、汗、乳汁 平均每天排铁约1mg
PPT课件 28
病因

需铁量↑而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

铁吸收障碍
1、胃次全切除(胃酸少) 2、慢性腹泻:
胃蠕动快→食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停留时间短

铁来源:
衰老破坏的RBC
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铁1-1.5mg。
动物食品中铁吸收率高(20%)
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低(1%-7%)
PPT课件 26
铁代谢
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ppt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ppt

() ..a
霍奇金淋巴瘤
基本病理特征是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 中找到里-斯细胞()
是一种独特的淋巴瘤类型,其瘤细胞的成 分复杂,多呈肉芽肿改变,目前采用会议方法 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分型(,2006年)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淋巴细胞为主型 • 结节硬化型 • 混合细胞型 • 淋巴细胞消减型
临床表现
• 淋巴结肿大

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
状。其中颈淋巴结肿大占大多数,左侧多于右侧,
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 邻近器官压迫

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上腔静脉时,引起上
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食管和气管可引起吞咽
困难和呼吸困难。腹腔淋巴结肿大挤压胃肠道可
引起肠梗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甚至
诊断标准
• 对慢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者要考虑淋巴瘤的 可能。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病理学 检查
尽管近年来,对淋巴瘤的分类(型)进行了不断探索, 提出了一些新的分型,但是这些分类仍然很繁杂。目前 较普遍的作法:仍以工作分型为基础,参考上述分类, 再通过系列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及染色体检查了解免疫 表型与细胞遗传特性等。以便深入了解本病的本质特征, 为以后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图: 淋巴结活检组织学表现为中等大小和大的淋巴瘤细胞 的弥漫侵犯,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消失( 染色,×100倍; 右下角插图为高倍镜视野×400倍)
形态学
+
表型
临床
细胞遗传学
基因组学
++
+
+

+43;
±
+
的2001年新分类
B细胞淋巴瘤 前B细胞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9/2020
h
7
二、血象特点
“生理性贫血”:出生后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生理性溶血、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 及血红蛋白量逐渐下降,出现生理性贫血。 (2-3月时)
原因: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暂时性造 血功能降低。
2、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 溶血)。
3、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迅速扩充,红细 胞被稀释。
10/19/2020
h
19
铁代谢和体内分布
铁蛋白、 含铁血红素
含铁酶、 血液
Hb、Mb
10/19/2020
h
20
【铁的代谢 】
(三)铁的吸收和运转 食物中的铁主要在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铁进入肠 黏膜细胞后,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 白结合,形成铁蛋白;另一部分通过肠 黏膜细胞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 白相结合,随血循环运送到骨髓等需铁 和贮铁组织。
10/19/2020
h
6
二、血象特点
各年龄期小儿的血象不同。
(一)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
(二)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红细胞生成需要持续地供给氨基酸、铁、某 些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等。 并受红细胞生 成素调节。组织缺氧可刺激它的生成。 出生时红细胞5-7 ×1012/L,血红蛋白150 -230g/L。
10/19/2020
h
3
一、造血特点
2、肝、脾造血期
肝脏造血约自胚胎第6-8周开始,第 4-5月达高峰,6个月后减退。成为胎儿 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脾脏第8周开始, 5个月后减退。
胸腺、淋巴结从胚胎第7-11周开始 有淋巴细胞的功能。
10/19/2020
h
4
一、造血特点
3、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出现 骨髓,但其造血功能在第4个月 后才渐趋稳定,并成为胎儿后期 造血的主要场所,出生2~5周后 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10/19/2020
h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血象特点
(三)白细胞数与分类 初生时白细胞总数为(15-20)×l09 生后6~12小时达(21-28)×109 然后逐渐下降 , 婴儿期白细胞数在10×109/L左右, 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10/19/2020
h
9
二、血象特点
白细胞分类 : 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0.30,中性粒 细脑约占0.65。 生后4~6天时中性与淋巴两者比例 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 中性粒细脑约占0.35。 4~6岁时两者又相等; 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成红霞
10/19/2020
h
1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 液特点
10/19/2020
h
2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根据造血组织发育和造血部位发生的
先后,分为: 1、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
黄囊造血,之后中胚叶组织出现广泛原 始造血成分。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 减退。
10/19/2020
h
10
二、血象特点
(三)血小板数 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 约为150×l09~250×109/L。
10/19/2020
h
11
第二节 小儿贫血
10/19/2020
h
12
一.贫血的概述
1.定义 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单位 容积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或血 细胞比容减少,低于正常值以下的一种病 理状态或综合症。
10/19/2020
h
5
一、造血特点
(二)生后造血:为胚胎造血的延续 1、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 期所有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黄髓:5-7岁开始,长骨中的红骨髓逐 渐被脂肪组织(黄髓)所代替,至成年时红 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 锁骨和肩肿骨及长骨近端,但黄髓仍有潜在 的造血功能,当需要增加造血时,它可转变 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h
17
【概述】
★定义 是由于体 内铁缺乏致使血红 蛋白合成减少而引 起的一种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为 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者。
10/19/2020
h
18
【铁的代谢 】
(一)人体总铁含量及其分布 总铁量的60%~70%存在于血红蛋
白和肌红蛋白中,约30%以铁蛋白及含 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和骨髓中。 (二)铁的来源 ①自食物中摄取铁,每 天约1~1.5mg; ②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 放的铁几乎全部被再利用。
极重度:Hb为<30g/L 新生儿Hb为~120g/L者为轻度, ~90g/L 为中度, ~60g/L为重度,<60g/L为极重 度。
10/19/2020
h
14
贫血的概述
3.贫血的分类 (1)病因学分类: ①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 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 胞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3)其它:感染性、炎症性及癌症性贫血、慢性 肾脏病所致的贫血等。 ②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或红细胞外在 因素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 ③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10/19/2020
h
21
【铁的代谢 】
食物中铁吸收率的高低与铁的摄入量密切相关。 肉类、鱼类、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属于血红素铁,
吸收率较高,约为10%~25%; 人乳中铁50%可被吸收; 牛乳中铁吸收率约为10%。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属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约1%。
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等能使Fe3+还原成Fe2+,有利于吸收;
10/19/2020
h
15
贫血的概述
(2).形态学分类 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红 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 将贫血分为四类(见表)。 临床大多采用 病因诊断,形态分类有助于病因推断。
10/19/2020
h
16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0/19/2020
而磷酸、草酸等则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难于吸收;植物 纤维、茶、咖啡、蛋、牛奶更可抑制铁的吸收。
10/19/2020
h
22
铁的代谢—吸收与运转
食物Fe ( Fe2+)
Fe2++去铁蛋白 铁蛋白 贮存
十二指肠空肠 吸收
诊断标准:血红蛋白值在
新生儿期<145g/L、1~4月时<90g/L、 4~6月时<l00g/L、6个月~6岁时< 110g/L,6~14岁为120g/L; 。
10/19/2020
h
13
一 贫血的概述
2.贫血的分度 轻度:Hb为 90~120g/L者 中度:Hb为 60~90 g/L
重度:Hb为 30~60 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