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介绍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掌握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有效的决策非常重要。
主要理论1. 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
该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和价格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 边际效应理论边际效应理论是指当一个单位的增量产生时,所产生的效果和成本的变化。
边际效应适用于各种经济决策,例如企业生产、投资和消费者购买决策。
了解边际效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估经济决策的优劣。
3.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中不同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通过研究市场结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效率,从而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应用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管理经济的政策。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2. 企业决策企业决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做的决策。
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定价策略、评估投资回报率等。
这些分析和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模式和效益,进而指导政府和企业的国际贸易决策。
总结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和应用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供需理论、边际效应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是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经济行为的基础。
同时,这些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决策和国际贸易等各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经济学论文常用的理论
经济学论文常用的理论在经济学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被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其中一些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学理论,并对它们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供给和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描述了商品市场的运作方式,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来确定商品价格和数量。
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中,包括农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
其次,边际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它描述了消费者如何做出决策以最大化其效用,以及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决策以最大化其利润。
这个理论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以及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生产不同的产品。
另外,货币供应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描述了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这个理论被用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它对理解经济周期也非常重要。
最后,效率理论是另一个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
它描述了资源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以最大化整体经济福利。
这个理论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如何干预来提高效率。
总之,这些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提供了对经济现象的深刻理解,并且指导着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因此,对这些理论的深入了解是经济学学习的关键。
这些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举例来说,供给和需求理论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市场上商品的定价和销售数量,这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边际效用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和产品组合,从而提高利润和效率。
货币供应理论则对于央行和政府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而效率理论则为政府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在干预市场时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除了以上提到的理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经济学理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货币和财富的流动,还研究人类如何在面临有限资源时做出决策。
为了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了解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这些基本原理涵盖了经济学中的核心原则和模型,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有限资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损失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例如,在个人生活中,一个人可能需要在购买某件奢侈品和存钱之间做出选择。
在企业决策中,企业需要在投资新产品和扩大市场份额之间做出权衡。
二、成本与效益决策制定者需要评估决策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可以是金钱、时间、机会成本等等。
效益则是指决策带来的价值和利益。
这个原理指出,人们应该在考虑决策时权衡决策的成本与效益,以达到最大化效益和最小化成本的目标。
三、理性人假设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常常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
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他们个人的利益和知识,以达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这个原理在经济学的模型中被广泛应用,以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四、边际变动的原理边际变动的原理认为,当个人或企业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的收益,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的成本。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五、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这个原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跌。
市场供求关系对于理解市场机制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六、市场的效率市场的效率指市场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
市场的效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效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效率是指资源的分配是满足社会各方利益的一种方式,而社会效益最大化则是指市场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利益的分配。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分配以及如何使之最优化的学科。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涉及到众多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货币政策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概述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
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也是经济学家在制定政策和预测市场可能走向时所依据的基础。
需求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数量,供给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平衡指在特定价格和数量上,需求和供给相等。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价格、商品的替代品和补充品等。
当需求增加,价格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在商品价格升高的同时,供给方的生产意愿也会增强。
因此,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市场平衡点。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理论指的是,当额外使用或消费一单位资源时,所得到的增量效益(也就是边际效用)逐渐递减。
例如,对于一名饥饿的人来说,第一块面包的边际效用会比第十块面包的边际效用高,因为人在刚开始时对于面包的需求最大。
尤金·博姆斯坦曾经说过,“人们总是对自己唯恐不够,很少考虑过多。
”这种行为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所导致的。
当我们满足了一定的需求,我们往往会开始关注其他事情,而不再那么关注之前我们追求的事情。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个决策所面临的机会消失的成本。
例如,如果你去看电影会浪费200元,而你本可使用这些钱购买其他更为有意义的东西。
那么,去看电影所花费的200元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概念也可以应用于生产领域。
在投资银行业务中,机会成本指的是获取市场份额的绝对成本,也就是当某个投资银行选择在市场上开展某种业务时,它就必须忽略其他业务带来的机会。
理性自利理性自利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到长远影响。
然而,这种行为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响应激励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会朝着创造自己收益最大的方向去追求机会。
当人们觉得自己能从某些行为或决策中得到真正的益处时,他们就会确保自己做出了最好的决策。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
一、绝对优势论(一)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二)内容: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数学表示:在绝对优势模型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或1/>1/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上述关系式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8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
概括为一句话,所谓绝对优势,系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串更高。
同样地,如果<,或,则B目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上述表达式中,、、、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和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得耍的劳动投入量,它们的倒数就是劳动生产率.假设前提:(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三)证明: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4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1/31/12Y的劳动投入量1/61/412个单位,因此,A 国X的生产成本小于B国X的生产成本;而A国Y的生产成本(为6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则大于B国Y的生产成本(为4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
在表b中.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则是在X的生产上,A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的生产上,B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的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说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串高于对方;而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率高于对方.表C国专门生产与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探索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这些理论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框架。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五大理论: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需求与供给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供给的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着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边际效用理论是另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
它认为人们的满足感或效用是由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表明,人们在满足某种需求时,每多消费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其边际效用会递减。
这一理论对价格决策、消费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成本与收益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并追求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最佳平衡。
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则与销售数量和价格有关。
企业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寻求最优生产与投资策略,以实现盈利最大化。
市场结构理论是研究市场竞争形式的理论。
根据市场参与者数量和市场进入障碍的不同,市场结构可以被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
市场结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市场类型下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效果。
经济周期理论是研究经济波动和周期性变动的理论。
经济周期包括经济扩张和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投资、消费、货币供给等因素,外部原因包括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
经济周期理论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经济波动,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综上所述,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中五个重要的理论。
经济学的理论
经济学的理论1:钻石和水的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人们对于水的需求远远超过对钻石的需求,然而钻石却是比水贵上许许多多,这反映了价值和稀有的程度有关2:偏好理论自己觉得好的才是好的,就像一个成年人热衷于电视连续剧,可是孩子们却热爱着动画片3:凡勃伦效应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标价增高而不是因其标价较低而增加4:供需定律:价格和需求是成反比的,价格的上涨导致需求量的减少,价格的下降引发需求量的上升5:替代效应: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6:凯恩斯的博傻理论凯恩斯认为:资本市场上,人们之所以不管某个东西的实际价值而愿意争取高价的收买是因为预期会有更大的笨蛋从他的手上把这一件物品买走7:消费者的剩余效应消费这是愿意支付实际价格和价格之间的差额比如三个人甲乙,甲打算以100元的价格竞争购买物品A,乙打算以70元的价格竞争购买物品A,最后乙觉得80元超过自己的底线,最终选择了放弃,而甲则以81元的价格与之成交,省下的19元就是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额8: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在两个事之间经过仔细的考虑和筛选,最终决定放弃的那个就被称作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的难度越大,放弃的难度也就越大9: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多数的人面对获得的时候具备风险回避的意识,二是大多数的人面对损失时具备着风险偏爱的倾向,三是大多数的人对损失比获得更加敏感如果你得了一种病,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会突然之间的死去,现在医药的厂家生产了一种药,可以让你的发病死去的概率降低到为零,你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这样的一种药?不过有一种要,也能治愈你的这种病,不过在服用的时候大约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让你死亡,你愿意医药厂家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由此就会会发现你对后者所要的钱财远远的超过对前者你愿意支付的钱财同样的,商场里有两套紫砂壶,第一套紫砂壶完美无瑕,而第二套的紫砂壶却是损失了一个茶杯,不过和第一个相比多了六个小茶具,可是愿意买第二套茶壶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他们觉得这坏了一个杯子就是质量有问题,这就是前景理论的效应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所以台湾作家刘墉写他收藏的一些文物,文物虽然极其珍贵,可是有残缺,古董商对他说,只要去掉了残缺的部分就可以卖出好的价格,相反的,保留着残缺的部分却只有点滴的价值,这同样也是受到了前景理论的支配10:诱饵效应:所谓的诱饵效应就是指新的诱饵的出现或者加入,使得就得选项更加具有吸引力美国的一家杂志社有这样的一条广告:订阅电脑报刊电子版全年59元;订阅电脑报刊装订成册版,每年120元,同时订阅电脑报刊电子版和装订成册版,每年依然是120元。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济学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范畴。
下面将介绍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第一,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向市场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量的水平。
第二,边际效益理论: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衡量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只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
第三,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有利的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机会成本理论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在决策时需要考虑所有的替代选择。
第四,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收益。
第五,效用理论: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以最大化其效用。
第六,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边际效益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倾向于在边际效益降低之前增加其消费。
第七,产出与价格关系理论:这一理论探讨了市场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
第八,弹性理论: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理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并解释了市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第九,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经济如何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一理论包括产出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分析。
第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和影响。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以上是经济学的十大理论,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为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预测市场走向和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1.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强调市场的作用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该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应该尽量减少,以允许市场的自发运作。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解释了个人和企业在做决策时如何权衡利益和成本。
边际效用指的是多消费或多生产一个单位商品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会不断进行边际效用的比较,力求达到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3. 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研究生产中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对产出的贡献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要素理论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用于描述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对于解决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释生产要素的边际效应。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或减少程度。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当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为正时,应增加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当边际收益为负时,则应减少其使用量。
5.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用于解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成本。
成本理论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决策的效益和可行性。
根据成本理论,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无论产量多少都要支付的成本,而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成本理论。
这些理论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工具,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掌握这些理论对于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是一个混乱的理论世界。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
我希望自己的思考可以给自己一些安慰。
有人说想得清楚才能写的清楚,可惜我还不能说自己想清楚了。
但是我希望可以慢慢来。
我并不试图直接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也不是在阐述现存的主流经济学的知识,更不用说好为人师。
确切地说,我只是试图整理自己认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思想,在自己也忍不住指点江山、与人争论的时候,先说明自己的出发点和立场。
欢迎有兴趣的同仁指点。
先讲一个经典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
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
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
”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
”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
”一个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帕雷托最优点”的时候,就先给出了一系列的前提与假设。
一位同学耐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能不能没有这么多的假设啊?”老师正色曰:“这是经济学课堂。
没有假设,那是会计学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假设出发的理论模式。
我所知道的例外是马克思,他建立的经济学理论是从商品出发的,他并没有任何的前置的假设条件。
2回顾一直以来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从人开始。
西方传统经济学预设了“经济人”的前提。
一条是从物开始的。
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建立在“庞大的商品堆积”的分析之上。
由此开始,经济学发展出两大几乎完全不兼容的道路,到今天依然是个问题。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在马克思之后数百年间,已经空前的庞大和复杂。
但我相信,人们都会同意:人类社会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改变。
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到第三条道路:将人和物结合起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将经济主体(传统的“人”)和客体(传统的“物”)结合起来,将对研究“物”的本质特征和对“人”的经济活动表现规律结合起来。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及其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等问题的学科。
经济学基本理论有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分析。
供给是市场上商品的生产与提供,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要求。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高低。
例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商品将呈现过剩,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上的商品将呈现短缺,价格上升。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指每份额外消费的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简单来说,边际效用递减表明,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变低。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第一杯冰可乐可以让人感到非常爽口,第二杯可乐也很好喝,但第三杯就没有前两杯那么令人满意了。
3. 收益递减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是指在资源(如土地、资本、劳动)为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每单位要素的收益递减的规律。
简单来说,人们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会逐渐变少。
例如,把有机肥料撒在庄稼地里,第一些有机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随着有机肥料的增加,产量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最终趋于稳定。
4.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不同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和交换优势。
例如,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那么就应该将其生产出来,并用它去换取其他国家的不具备优势的产品。
举个例子,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可以生产出价格比其他国家低的产品,其他国家则可以使用其自身的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换取中国的产品。
以上四个基本理论我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供求理论在遇到打折促销时,可以有效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身的消费行为。
收益递减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生产的成本与产出的关系,让我们的投入得到最好的回报。
比较优势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意义,实现小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无。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六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六大经典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
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硬易货是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
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的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这种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到私利与公益的平衡。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可以熟能生巧: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
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价值理论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交换功能,后者表示拥有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物品,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决策制定。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人、家庭、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等各个经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提供对于经济政策和决策的指导。
本文将着重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它解释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供给代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该理论通过供需曲线的交叉点,揭示了价格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个人对消费和生产的决策过程。
边际效用指的是额外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增加的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人们倾向于在满足最基本需求后,追求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或服务。
这个理论帮助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企业决策中的生产和成本问题。
3.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人们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并考虑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时间价值。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选择的优劣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以验证理论模型和预测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进行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研究,以求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2.规范经济学方法规范经济学方法关注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则,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这种方法强调价值判断和规范性分析。
在规范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通过制定经济模型,利用道德、伦理和政治等价值观考虑各种政策的优劣势,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经济学考研重要理论总结
经济学考研重要理论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规律,为我们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于考研经济学的学习者来说,掌握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中的重要理论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掌握考试重点。
1. 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研究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价格形成的机制。
供给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和供给弹性的概念;需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
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可以预测价格的变动和市场的均衡。
2. 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个体在决策时所面临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告诉我们,在有限资源下,当一个个体的边际效益降低到与其边际成本相等时,个体决策的最优选择达到了。
3.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商品价格的形成原因和变动规律。
其中,马歇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叉点的理论是研究价格形成的核心内容之一。
此外,经济学中还有其他价格理论如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等。
4. 产出与分配理论产出与分配理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经济收入分配的规律。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托马斯·洛伦茨的“无尽增长”理论等。
5. 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是研究货币的作用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货币供应理论、金融市场效率假设、金融市场失灵等。
6. 经济政策理论经济政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和方式。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等。
7.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动力的理论。
其中,关键的理论有哈罗德-多马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外生增长模型等。
总之,经济学考研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供给与需求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价格理论、产出与分配理论、货币供应与金融市场理论、经济政策理论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
方向一致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
方向相反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
就不买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1.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
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的主要税收理论凯恩斯及其继承人都把财政税收看作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并使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所以,他们都很重视对于财政税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一、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凯恩斯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不足。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
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二、补偿税收政策补偿税收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等人提出的一种税收理论。
汉森把税收看作是迅速调节经济、“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工具。
这种调节,通过补偿税收政策和用年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办法实现。
他认为这种税收的目的在于限制繁荣时期的过分扩张,而在衰退时期停止征收这些税款,并退还以前所征税款,就可以刺激消费。
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同衰退时期的财政亏损相抵,即可实现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
三、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主要是指失业补助金、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和自动改变的税收制度。
①根据经济活动的趋向,及时实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税收政策;②要使财政税收制度具有使经济自动稳定的内在性能他称前者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后者是自动稳定器。
他认为“自动稳定器”很重要,时时都在帮助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和稳定经济的活动。
四、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的挑战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
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对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因此,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资本家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与
经济学中的⼏个重要概念与经济学中的⼏个重要概念与理论1、边际效⽤递减规律:简单来说,边际效⽤递减规律就是指⽣产过程中,主要⽣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到⼀定数量之前,所产⽣的效⽤是递增的。
或者说每增加⼀单位⽣产资料,产出的效⽤也增加⼀个单位。
但是,随着⽣产资料的不断增加,⽣产出来的效⽤并⾮永远呈递增趋势的,尤其是当⽣产资料增加到某⼀数量时/开始,⽣产效⽤反⽽开始下降,这就是效⽤递减现象。
所谓边际效⽤就是指每增加单位⽣产资料所能获得单位⽣产效⽤。
2、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经济学家提出的⼀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在最⼤限度地增进⾃⾝效⽤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的⾏动。
” 或者说是:当签约⼀⽅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效⽤最⼤化的⾃私⾏为。
3、囚徒困境:在博弈论中有⼀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常耐⼈寻味。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进⾏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也明⽩这⼀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点⼉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个⼈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笔奖⾦。
⽽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4、搭便车理论⾸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坐享他⼈之利。
5、Coase theorem 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种观点(并⾮真是⼀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效率可以通过当事⼈的谈判⽽得到纠正。
解读经济学经典理论
解读经济学经典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们在稀缺资源下的选择和分配方式。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密不可分。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有一些经典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经济学经典理论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书首次完整阐述了自由市场的原理和概念,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他提出了“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认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斯密的理论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对于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大萧条》20世纪初,全球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在这一时期,凯恩斯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对于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有时候可能会陷入不稳定的状态,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
他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概念,主张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达到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凯恩斯的理论对于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货膨胀的造成与控制》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哈耶克的著作《通货膨胀的造成与控制》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和分析。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导致的。
他批评了政府对货币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通货膨胀,并提出了货币竞争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六论及其它重要概念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
方向一致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
方向相反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
就不买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1.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2.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即需随价格变动而变动(2)需求价格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3)需求价格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是同方向变动为正值;反方向变动为负值。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价格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1)│E d│=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怎样变,需求量都不变。
(2)│E d│=∞:需求有完全价格弹性;价格不变,需求量任意变。
(3)│E d│=1:需求为单一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相同。
(4)│E d│>1:需求富有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小于需求量变动率。
(5)0>│E d│>1: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率大于需求量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A.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需求越富有弹性;B.可替代程度:有完全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可能有完全弹性。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越是必须品,需求弹性越小;越是奢侈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占家庭支出比例大的商品,需求弹性也较大;(3)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化: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手机(音乐、照相)(4)商品的耐用程度:越是耐用,需求弹性越小;(5)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越有可能被替代5.需求的点弹性系数: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
要点(4)6.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A.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反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B.某商品的需求为单一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无关;C.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0>│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同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7.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于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0,表示X的需求与Y的价格同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E xy<0,表明X的需求与Y的价格反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 xy=0,则表明X、Y两种商品为互不相关。
8.需求的收入弹性:商品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E1>0,表示商品为正常品;E1<0,表示商品为低档品;E1>1,表示商品为奢侈品。
(二)供给弹性掌握是指由于影响供给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1.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理解要点:(1)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即供给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是正值;(4)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与需求的相同点?不同点?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1)│E s│=0:供给完全无弹性;(2)│E s│=∞:供给有完全弹性;(3)│E s│=1:供给为单一弹性;(4)│E s│>1:供给富有弹性;(5) 1>│E s│>0:供给缺乏弹性。
与需求的相同点?有不同吗?一起记!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1)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时间长短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时间短,供给价格弹性为零;时间长,将使供给价格弹性增加;(2)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成本越大,供给价格弹性越小。
四、市场均衡需求或供给有一个不变时,其他变化是肯定的。
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时,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1)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价格↑,需求量↑;(2)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价格↓,需求量↓;(3)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4)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5)需求增加,供给增加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6)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7)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8)需求减少,供给减少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五、消费者行为理论1.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效用增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2.无差异曲线分析A.定义:消费多种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
B.特点:(1)曲线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同一条曲线上的不同点所代表的总效用是相同的;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离原点越近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小;反之,越大;(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每一条曲线代表的效用是不同的;(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边际替代率:■定义:效用不变,增加某种商品单位的消费量,则会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X代替Y。
■表示:边际替代率用曲线上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每点斜率不同,边际替代率不同。
■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呈逐渐递减趋势。
3.消费者均衡看无差异曲线分析:把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既定收入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六、生产理论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掌握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个点①规律:分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递减。
②P177 图6—8说明三点:A.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出现拐点(有向上凹转为向下凹);B.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的点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过了此点,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值。
③结论:合理的选择:第Ⅱ阶段,即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0之间。
(三)等产量曲线分析与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掌握1.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几何特征非常类似是指这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所能获得相同产量的生产函数曲线。
特点:(1)斜率为负值;两种生产要素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同一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3)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4)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加L,替代K3.等成本线:一定量的费用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有可能数量组合的集合。
4.投入量最优组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为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量最优组合。
所以,厂商的均衡条件: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五)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最大收益产量组合掌握1.生产可能性曲线:技术水平既定,投入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可能的数量组合。
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商品的边际产量递减,Y的边际产量递增,Y转产为X的边际转换率增加。
2.边际转化率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切线斜率描述。
3.等收益线:X、Y的价格既定,能获得相同销售收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如果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常数的话,等收益线是平面的一条斜直线。
4.最大收益产量组合:只有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上,可以获得最大销售收入的产量组合。
小结:七、成本理论(一)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掌握1.会计成本----计入会计账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2.隐成本----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
也称“正常利润”。
3.经济成本----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
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4.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0,销售收入=经济成本,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隐成本;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经济利润<0,企业亏损。
(二)成本分析:熟悉1.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都分为短期和长期的。
只有短期总成本又分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
(2)平均可变成本AVC:“U”形。
开始成本减少,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成本增加。
所以是“U”形曲线。
(3)平均成本SAC:“U”形。
(4)边际成本SMC:“U”形。
P183 图6—12 3个容:①边际成本最先达到最低点;②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相交,两成本曲线由递减变为递增;☆③收支相抵点:从图上看,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交点。
价格=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P=SAC=SMC3.长期成本分析(1)长期总成本LTC(2)长期平均成本LAC:“U”形。
(3)长期边际成本LMC:“U”形。
4.利润最大化原则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和总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因此,经济利润也是产量的函数。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经营决策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或亏损最小条件)。